5_取代吲哚_2_酮的合成
4,5,6,7单氟代吲哚-2-酮的合成工艺综述
![4,5,6,7单氟代吲哚-2-酮的合成工艺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3c9dff97e53a580216fcfe92.png)
4 、5 、6 、7 单氟代吲哚-2-酮的合成工艺综述班级:应化13-1姓名:褚金鹏学号:1201333031054 、5 、6 、7 单氟代吲哚-2-酮的合成工艺综述褚金鹏摘要:氟代吲哚-2-酮多用于现代医药化工业中,可以作为多种药物重要中间体。
经过文献查阅,综述了吲哚酮4、5、6、7位置氟取代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一共给出 12 条路线。
关键词:氟代吲哚酮;合成;工艺4 、5 、6 、7 单氟代吲哚-2-酮在现代医药化工业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 可以作为多种药物的中间体。
例如, 4-氟吲哚2-酮(1)可以作为孕酮受体拮抗剂[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2]的中间体;5-氟吲哚-2-酮(2)应用于单胺再摄取抑制剂[3]、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4]等的合成 ;6-氟吲哚-2-酮(3)可以用于合成 Eg 5 驱动蛋白模型[5]及CXCR3 对抗物[6] ;7-氟吲哚-2-酮(4)可以作为合成蛋白激酶 B 抑制剂[7]的中间体, 也可用于合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8]等。
鉴于氟代吲哚-2-酮在医药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 研究它们的合成工艺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
本文对 4 、5 、6 、7-单氟代吲哚-2-酮的合成路线进行了综述。
4、5 、6、7 单氟代吲哚-2-酮结构式1 4-氟吲哚-2-酮的合成2-(2-氟-6-硝基苯)乙酸(5)在酸性条件催化氢化还原, 再经环合后, 得到4-氟吲哚-2-酮 (1)[9]。
此法亦可用来制备 7-氟吲哚-2-酮(4)。
(路线中 Tosyl 指的是对甲苯磺酰氯)。
路线 12-氟-6-硝基苯乙腈(7)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后, 经钯碳还原硝基, 再环合得到 4-氟吲哚-2-酮(1)[10]。
路线 22 , 3-二氟苯胺(8)经过氧化得到 1 , 2-二氟-3-硝基苯(12), 化合物 12 与丙二酸二甲酯在强碱作用下反应 , 生成 2-(2-氟-6-硝基苯基)丙二酸二甲酯(16), 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后脱羧, 生成 2-(2-氟-6-硝基苯)乙酸(5), 最后环合得到 4-氟吲哚-2-酮 (1)[11]。
1-(5-取代糠基)吲哚啉-2-酮衍生物的合成和初步抗肿瘤活性
![1-(5-取代糠基)吲哚啉-2-酮衍生物的合成和初步抗肿瘤活性](https://img.taocdn.com/s3/m/758e63c5a1c7aa00b52acbfe.png)
S n h ss o -u f r li d l - - n r v t e n y t e i f1 f r u y -n o i 2 o e de i a v s a d n i
A b t a t:I r e o fn n w n o i 2. n d rv t e s a t u o g n s a s re f 3一 y r l sr c n o d r t i d e i d l n一 o e e i a i s a n i m r a e t , e i s o p r o e v t
维普资讯
・
5 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药学 学 报 Aca P amae t aSnc 0 8,3 1 5 t h r cui iia2 0 4 ( ):4—5 c 9
1( - -5取代 糠 基 ) 吲哚 啉一- 衍 生物 的合成 和初 步 抗 肿瘤 活 性 2酮
F r l2. di t y 一 p roe 3一 a b x lc a i t y se s c n e s d o my 一 4. me h l 1 H— y rl 一 c r o yi cd eh l e tr wa o d n e wih 5 s b tt t d i d ln一 一 t 一 u si e n o i 2 u
董 肖椿 ,周 福 生 ,郑 剑斌 ,闻 韧
( 旦 大 学 药 学 院 药 物 化 学 教 研 室 ,上 海 2 0 3 ) 复 0 0 2
摘 要 : 了 寻 找 具 有 较好 抗 肿 瘤 活 性 的 新 型 吲 哚 啉 一一 类 化 合 物 , 研 究 以 5 甲酰 基一 ,一 甲 基 .H 吡 咯 一一 为 2酮 本 . 2 4二 1一 3 羧 酸 乙酯 与 5位 不 同 取 代 的 吲 哚 啉 一一 ( a一 d 为 原 料 , 先 经缩 合 得 3吡 咯 亚 甲基 一 哚 啉 一一 ( a~ d . 经 2酮 2 2 ) 首 . 吲 2酮 3 3 ) 再
5-吲哚的合成-2011
![5-吲哚的合成-2011](https://img.taocdn.com/s3/m/8ee85b3e580216fc700afd6b.png)
维克多· 格林尼亚 1871 05.06 - 1935 12.13
反应机理 首先格氏试剂与硝基芳烃加成为中间体(3)。(3)自发分解为亚硝基芳烃(4)和醇 镁(5)。(5)在反应最后酸化时可以转化为羰基化合物(6)。(4)则与第二分子格氏试剂
加成为中间体(7),邻位取代基的位阻引发(7)的[3,3]-σ 迁移反应,使其转变为(8)。
Reaction mechanism The first two step involve the reaction of the α-bromo-acetophenone with molecules of aniline to form intermediate 4. The charged aniline forms a decent enough leaving group for an electrophilic cyclization to form intermediate 5, which quickly aromatizes and tautomerizes to give the desired indole 7.
The reaction mechanism is divided among three steps. The first step is the oxidation of the aniline 1 using (t-BuOCl) to give the chloramine 2. The second step is the addition of the ketone to give the sulfonium ion 3, and is typically done at low temperatures (-78 °C). The third and final step is the addition of a base, which in this case is triethylamine. Upon warming to room temperature, the base will deprotonate the sulfonium ion creating the sulfonium ylide 4, which quickly undergoes a [2,3]-sigmatropic rearrangement to give the ketone 5. The ketone 5 will undergo a facile condensation to give the desired 3thiomethylindole 6.
5-吲哚的合成-2011
![5-吲哚的合成-2011](https://img.taocdn.com/s3/m/8ee85b3e580216fc700afd6b.png)
Buchwald, S. L. et al. J. Am. Chem. Soc. 1998, 120, 6621
Group Outing to the Burren April 2008
A. J. Peat and S. L. Buchwald, J. Am. Chem. Soc., 1996, 118, 1028.
Bartoli, G.; Palmieri, G.; Bosco, M.; Dalpozz, R. Tetrahedron Lett. 1989, 30, 2129.
底物硝基邻位无取代基时,反应一般不能发生。通常用三倍量的格氏试剂,确
保产率。这个方法是制备 7-取代吲哚的较好方法。Bartoli 吲哚合成的优点在于
Bucherer Carbazole Synthesis
Formation of carbazoles from naphthols or naphthylamines, aryl hydrazines and sodium bisulfite:
2. Bartoli吲哚合成
从邻取代的芳香硝基化合物与乙烯基格氏试剂制备取代吲哚。
This is a one-pot chemical reaction, and none of the intermediates are isolated. R1 can be hydrogen or alkyl, while R2 works best with aryl, but can also be alkyl. Electron-rich anilines, such as , tend to fail in this reaction. The 3-position thiomethyl group is often removed using Raney nickel to give the 3H-indole.
色胺酮的合成
![色胺酮的合成](https://img.taocdn.com/s3/m/19fafe8bd0d233d4b14e6974.png)
色胺酮的合成摘要:色胺酮属于吲哚喹唑啉类生物碱,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炎症等药用价值。
色胺酮的来源很多,可以直接从生物体中提取,也可以在实验室中人工合成。
本文以吲哚醌和靛红酸酐作为原料,以较为安全、毒性小的方法合成了色胺酮。
关键词:色胺酮吲哚醌羟亚胺基乙酰苯胺靛红酸酐合成0 引言色胺酮(Tryptanthrin)是一种吲哚喹唑啉类生物碱,为黄色针状晶体[1],其化学结构为其天然产物主要存在与马蓝(Strobilanthes cusia)、蓼蓝(Polygonum tinctorum Lour)、菘蓝(Isatis Einetorial)等产蓝植物中,schindler等[2]从解脂假丝酵母(Candida lipolytica)培养物中分离出色胺酮。
近年来,人们通过实验发现了许多人工合成色胺酮的方法。
1915年Friedlander采用KMnO4溶液处理吲哚醌(Isatin)合成出了色胺酮,但产率较低Zeide[4]等人用2-氯苯甲酸和2-氨基喹啉做原料,经过亲和取代和关环过程得到中间体,再用CrO3氧化得到色胺酮。
随着合成方法的发展,合成色胺酮的主要路线是一吲哚醌作为起始原料,与靛红酸酐等其他原料发生反应生成色胺酮及其衍生物。
吲哚醌与靛红酸酐在吡啶溶剂中回流1h,产率达到75%~95%,催化剂为N-甲基哌啶。
Sataskun[4,5]等人3-(氧-氯苯基)2-甲基-4(3)-喹啉在强碱的作用下,经过苯炔中间体形成化合物A,后者被氧化成色胺酮,色胺酮经过还原也可以回到化合物A.色胺酮也可以通过aza-Wittig反应获得:Akazome[6]使用了另一种借助金属配合物催化的方法:Aram[8]等用五氯化磷在混合苯溶剂中使N2取代吲哚醌氯化生成中间体29 ,然后再和邻氨基苯甲酸在三乙胺存在下,DMF作溶剂反应后生成中间体30 ,在110 ℃关环反应后得到色胺酮。
Eguchi以吲哚醌为原料,在三乙胺和DMAP的碱性条件下,以1,4-二氧六环作溶剂反应,在利用aza-Wittig反应生成色胺酮,若以2-吲哚酮为原料,则先生成中间体C,再在空气中氧化12小时得到色胺酮。
HECK 金属钯 串联反应 金属催化
![HECK 金属钯 串联反应 金属催化](https://img.taocdn.com/s3/m/87d2943a0b4c2e3f572763dc.png)
1 - 苄基- 5 -(2 - 溴- 乙基)- 十氢-苯并[cd]〕吲哚-2-酮的合成俞可(巢湖学院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学院,安徽巢湖238000)1 引言多步骤串联反应是通过将原先多步独立合成的反应组合成为一个合成的操作,金属钯催化的多步串联反应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1 串联反应许多复杂分子的合成经常需要多步完成,涉及繁琐的分离和提纯。
从经济和环保角度看,有必要减少步骤, 最大化地避免中间体的分离与提纯,具有这种合成理念的反应就是通常所说的串联反应(tandem reactions), 串联反应不是在一个反应瓶内简单地接连进行二步独立反应,而是第一反应生成的活泼中间体接着进行第二步、第三步的反应[1]。
串联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具有以下优点:串联反应的中间体不需分离,直接用于原位反应,从而简化了操作步骤、对于敏感的、不稳定的中间体,这一优点尤为突出、串联反应减少了溶剂、洗脱剂的用量和副产物的产生,有利于环保、串联反应经常可以得到独特的化学结构,大多具有很高的选择性,所以近年来在有机合成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串联反应一般可分为串联加成反应、串联取代反应、串联环化反应和串联重排反应以及金属催化的串联反应五大类。
1.1.1加成反应在众多串联加成反应中,Baylis-Hillman反应(BH)最具代表性(Scheme 1)。
早期的Baylis-Hillman反应(BH),一直没有被广泛接受和应用,直到2005年,由Kristin E. Price等人根据物理数据提出的机理才被人广泛接受。
[3]NN +OOMeHN NOO HH ArO HArOArONN O O H ArO NN O O Ar O Me Me Me H NN ArOHOO Ar O MeScheme 11.1.2 取代反应串联取代反应我们以咪唑并[1,5-a]吡啶羧酸酯衍生物的合成为例:王建武等发现了咪唑甲醛与γ-2溴代巴豆酸酯在弱碱条件下首先进行亲核取代反应,然后生成γ-2碳负离子并转移到α-2位,再进行分子内亲核进攻成环、脱水的串联反应(Scheme 2),这一发现为咪唑并[1,5-a]吡啶羧酸酯衍生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3-取代吲哚衍生物的合成研究
![3-取代吲哚衍生物的合成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1d9191a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39.png)
2020.22科学技术创新3-取代吲哚衍生物的合成研究刘雨馨史哲毅陈冬生*(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0)吲哚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含氮杂环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吲哚衍生物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在医药中有广泛的应用,可以合成抗癌、抗氧化、镇痛、褪黑激素等药物。
吲哚母核的定向构筑及其官能化对于发展有机合成方法学和药物化学具有重要意义。
有关吲哚的合成研究一直经久不衰,新的应用领域以及合成方法在不断地被开发出来。
从早期费舍尔法合成吲哚类化合物,到近来通过过渡金属催化的交叉脱氢偶联反应,通过C-H 官能团化构建吲哚,多组分反应构建吲哚类化合物,以及其他方法构建吲哚类化合物。
由于许多3-取代吲哚天然产物和相应具有生物活性化合物重要骨架的构筑,其合成方法的研究格外令人注目。
13-取代吲哚衍生物合成分析2018年,林伟[1]等设计了一个以取代苯甲酰甲醛水合物、取代苯胺和4-羟基香豆素为原料,在微波辐射下,选取反应条件:EtOH/H 2O (V:V =1:1)为溶剂、0.2equiv.的三氟乙酸为催化剂、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40min ,进行三组分反应构建一系列官能团化的3-取代吲哚衍生物,此时产率最高,可达67%。
该反应原料易得、操作简单、原子经济性高,为3-取代吲哚衍生物的合成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图12005年,闵真立[2]等在实验室通过以吲哚酮、3-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N,N-二甲基甲酰胺为原料,用585W 的微波辐射6min 的方法合成3-取代吲哚酮类衍生物,最终产率为90%,而以乙醇作溶剂、哌啶作催化剂的传统方法,反应需5h ,产率为78%,这说明了在微波辐射条件下,吲哚酮和芳香醛不需要任何催化剂即可顺利反应,且本法具有操作简便、反应时间短和产率高等优点。
图22019年,Palak Jain [3]等在文献上报道了一种合成3-取代吲哚衍生物的有效方法,即通过NaH 和溶剂二甲基甲酰胺(DMF )的介导的来实现吲哚衍生物的N-1烷基化。
常见吲哚类化合物合成方法简介_孙微微
![常见吲哚类化合物合成方法简介_孙微微](https://img.taocdn.com/s3/m/36234107f78a6529647d53e1.png)
CH2CH2NH2 Cl Cat.
N
N
H
H
1.4 Fischer法[8](药物合成反应) 此法是以苯肼与醛或酮为原料,先生成苯腙中
间体,然后与催化剂(常用Lewis acid,如ZnCl2) 一起加热,失去一分子氨而得到吲哚,此即为 Fischer吲哚合成法,反应中要涉及到[3,3]-σ迁移重 排和双亚胺的结构互变。由于原料中可以是结构较
NH2
CH3 N H
2.2 Fischer法[8] 3-甲基吲哚工业上采用常采用Fischer法生产,
即用丙醛、苯肼为原料,先加热脱去一分子水后得 到丙醛苯腙,然后在氯化锌或稀硫酸催化作用下,
N NH2 + H
H O
加热脱去一分子氨,环合得到粗品3-甲基吲哚。结 合分子蒸馏、重结晶等技术,可制得高纯度的3-甲 基吲哚,其合成反应式如下:
由于原料中可以是结构较为丰富的各种醛或酮所以可以合成23位上连有同取代基的各种结构的吲哚衍生物此法是实验室合成吲哚及其衍生物的最普遍方法之一常用于各种结构复杂的吲哚类化合物的合成
宁波化工 Ningbo Chemical Industry
2011 年第 1 期
常见吲哚类化合物合成方法简介
孙微微
(河北科技大学 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石家庄 050018)
Key words: synthetic method; Indole and its derivative
~~~~~~~~~~~~~~~~~~~~~~~~~~~~~~~~~~~~~~~~~~~~~~~~~~~~~~~~~~~~~~~~~~~~~~~~~~~~~~~~~~~~~
新材料可解玻璃防水雾难题
据报道,加拿大拉瓦尔大学的科学家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玻璃防水雾涂层材料,涂层不会对玻璃的光 学性质产生任何影响。他们认为该材料可以最终解决汽车玻璃、眼镜片以及光学镜头的防水雾难题。
天然产物2-吲哚酮新型取代衍生物的合成研究
![天然产物2-吲哚酮新型取代衍生物的合成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fe90893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10.png)
天然产物2-吲哚酮新型取代衍生物的合成研究吲哚类化合物是十分重要的一类杂环化合物,在许多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药物分子中都存在吲哚结构。
2-吲哚酮类衍生物就是一类含有吲哚结构的化合物,此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消炎、镇痛、抗肿瘤、降血压和调节受体激酶等。
本文主要对两类新型的1,3-二取代-2-吲哚酮类衍生物18、19和一类3-取代-2-吲哚酮类衍生物20进行合成研究,同时对合成2-吲哚酮类衍生物18、20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了较优的合成条件,并在较优的条件下合成了5个新的N-芳甲酰基-3-(1-芳基-1-羟基)亚甲基-2-吲哚酮18,7个新的N-(4-吗啡啉基)甲基-3-(1-芳基-1-羟基)亚甲基-2-吲哚酮19和12个3-(1-芳基-1-羟基)亚甲基-2-吲哚酮20。
对所合成的2-吲哚酮类衍生物的结构用IR,1<sup>H</sup>NMR和(13)<sup>C</sup> NMR进行了表征,部分化合物的结构用ESI-Ms进行了表征。
其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苯并三氮唑(HBt)与苯甲酸类化合物反应,生成具有活泼羰基的1-芳甲酰基苯并三氮唑21,然后在强碱作用下,直接与2-吲哚酮进行取代反应,得到目标产物N-芳甲酰基-3-(1-芳基-1-羟基)亚甲基-2-吲哚酮18。
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了较优的反应条件:1-芳甲酰基苯并三氮唑与2-吲哚酮的物质的量比为2.2:1,氢氧化钠的用量为180mol%(基于2-吲哚酮的用量),反应体系的温度控制在0<sup>5</sup>℃,反应时间为50min。
2、首先利用2-吲哚酮与吗啡啉和甲醛通过Mannich反应,得到2-吲哚酮的1位取代产物N-(4-吗啡啉基)甲基-2-吲哚酮22,然后在强碱作用下,与1-芳甲酰基苯并三氮唑21反应,得到目标产物N-(4-吗啡啉基)甲基-3-(1-芳基-1-羟基)亚甲基-2-吲哚酮19。
含有取代吲哚满二酮-1-乙基的加替沙星衍生物的合成与抗结核作用研究
![含有取代吲哚满二酮-1-乙基的加替沙星衍生物的合成与抗结核作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d0c6246852458fb770b56e4.png)
W a .o , u M i g—ing Fe g Lin-h , a g Bo, n Zhi1 ng Li n la , n a s un W n Zhe ng Xu— n n do g a d Guo Huiy n — ua
( s tto Me ii l oeh oo y C iee cd myo M eia S i cs n e ig i eia C l g , e ig10 5 ) I tue f dcn tcn lg, hn s a e f dcl c n e dP kn o M dcl ol eB in 0 0 0 ni a Bi A e a Un n e j
s r so o e a i o a i t y e e ia i e i a i e o s s i g m o e l o h l i r e in d y t e i e n e i f v lg t x cn e h ln s t d rv t sp s e sn r i p i ct we e d sg e ,s n h sz d a d e n l f n v p i y e a u t d f rt e r f i o a t i g i s c b c e i . s l F u t e e c mp u d r b an d a d v l a e o h i n v t c i t a a n tmy o a t ra Re u t r v y s o re n n w o o n swe e o t i e 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三口瓶中加入水合三氯乙醛 22. 7 g ( 138 mmol) 的水( 500 mL) 溶液和无水硫酸钠 300 g, 搅 拌使其完 全 溶 解, 加 入 苯 胺 ( 1a ) 11. 73 g ( 126 mmol) 和浓盐酸 5. 5 mL 的水 ( 30 mL ) 溶液 ( 产生 滴加盐酸羟胺 26 g ( 375 mmol ) 大量白色沉淀 ) , 的水( 100 mL ) 溶液, 滴毕, 于 100 ℃ 反应 30 min [ TLC 跟踪, 展开剂: A = V ( 石油醚 ) ∶ V ( 乙酸乙 ( 产生大量浅黄色固体 ) 。 冷却至室 酯) = 1 ∶ 1 ] 温, 抽滤, 滤 饼 用 水 洗 涤, 干 燥 得 淡 黄 色 固 体 2a 19. 8 g,收 率 96% , m. p. 174 ℃ ~ 175 ℃ ;
3a ~ 3e 4a ~ 4e 5a ~ 5e
師 師 師 HNO3 / H2 SO4 SnCl2 / AcOEt NH NH NH → → 帨 帨 帨 85% 77% O O2 N O H2 N O
5a 5f Comp R a H b Me c F d Cl e Br 5g
Abstract: 4Substituted isonitroacetanilines( 2a ~ 2e) were prepared by the reaction of 4substituted anilines with chloral hydrate and hydroxylamine hydrochloride. 5Substituted isatins ( 3a ~ 3e ) were prepared by the cyclization of 2 in the presence of concentrated sulfuric acid. The key drug intermediates, 5substituted indol2ones ( 5a ~ 5e ) ,were synthesized from 3 by a improved WolffKishnerHuang reduction. 5a was nitrified to obtain 5nitrylindol2ones( 5g) ,then reduced to give 5amidoindol2ones( 5f) . The structures were confirmed by 1 H NMR and MS. Keywords: 5substituted indol2one; WolffKishnerHuang reduction; drug intermediate; synthesis 2吲哚酮类衍生物是直接抑制血管内皮细 胞的药物, 能阻断新生血管内皮细胞 DNA 复制, 抑制微血管的增生, 它通过拮抗血管生成因子, 能 特异性阻断 VEGF 的生物效应抑制肿瘤内血管新 生, 发挥高效抗肿瘤作用
1 经 H NMR和 MS 确证。
关
键
2Kishner词: 5取代吲哚酮; Wolff黄鸣龙反应; 药物中间体; 合成 文献标识码: A 1511 ( 2012 ) 01011904 文章编号: 1005-
中图分类号: O626 ; R914. 5
Synthesis of 5Substituted Indol2ones
[8 ] 用类 似 方 法 合 成 4b ~ 4e, 表征数据 与 Scheme 1 期待吻合。
( 2 ) 3 的合成( 以 3a 为例) 在三口烧瓶中加入 98% 浓硫酸 84 mL, 于 60 ℃ ~ 70 ℃ 分批加入 2a 16 g( 97 mmol) ( 体系渐渐 A= 变黑) , 加 毕, 于 75 ℃ 反 应 1 h ( TLC 跟 踪, 2 ∶ 1 ) 。冷却至室温, 倾入碎冰中 ( 有砖红色固体 析出) , 抽滤, 滤饼用水洗涤后溶解于 10% NaOH 溶液( 160 mL ) 中, 用稀盐酸调节至 pH 4 ( 析出沉 淀) , 抽滤( 除去黑色杂质 ) , 滤液用稀盐酸调节至 pH 2 ( 有大量固体析出 ) , 抽滤, 滤饼用水洗涤, 干 燥得桔红色固体 3a 11. 72 g, 收率 82% ,m. p. 203 1 ℃ ~ 204 ℃ ; H NMR δ: 11. 04 ( s,1H,NH ) , 7. 59 ( t,J = 7. 4 Hz,7. 7 Hz,1H,ArH ) ,7. 51
師
師
師
師
師
師 NH2 帨
師 NH 帨 H2 SO4 , 60 ℃ ~ 80 ℃ OH,NH2 OH·HCl / H2 O / Na2 SO4 R 帨 O → → 90% ~ 96% 68% ~ 82% NOH
師
Cl3 C
師
師
師
師
師
師
師
[1 ]
2通过硝化制得 5硝基吲哚酮 ( 5f ) ; 5f 被还原 2制得 5氨基吲哚酮 ( 5g,Scheme 1 ) , 总产率高 1 于 50% 。其结构经 H NMR和 MS 确证。 1 1. 1 实验部分
。
为进一步探讨该类化合物合成方法, 本文报 道 4取代苯胺依次与水合氯醛及盐酸羟胺反应 制得 4取代异亚硝基乙酰苯胺 ( 2a ~ 2e ) ; 2 在浓 硫酸作用下环合制得 5取代靛红 ( 3a ~ 3e ) ; 3 通 WolffKishner过改进的 黄鸣龙反 应 合 成 了 重 要 — —52的药物中间体— 取代吲哚酮( 5a ~ 5e ) ; 5a
[8 ] 用类 似 方 法 合 成 5b ~ 5e, 表征数据 与 Scheme 1 期待吻合。 +
pH 值的方法制得产物, 但经过实验发现在合成过 乙醇洗涤滤饼, 然后 程中若采用直接将体系抽滤, pH 将滤饼倒入水中调节 至适当值的方法会得到 更多的产品。 更纯, [6 ] 在 5f 的合成过程中, 文献 方法将硝化试剂 V ( 浓硫酸 ) ∶ V ( 浓硝酸 ) = 5 ∶ 3] 混酸[ 滴加到含 有原料的浓硫酸体系中, 实验发现此方法产生大 量副产物; 本实验在配制硝化试剂时, 只需向浓硝 酸中加入 3 滴 ~ 4 滴浓硫酸即可, 这样不仅可以 大大减少副产物, 还可提高产率。 总之, 通过对合成工艺以及后处理方法的改 进, 大大提高了 5 的总收率, 且此方法操作简便、 原料易得, 更适合工业化生产。 参考文献
師
師
第1 期
1
2李占成等: 5取代吲哚酮的合成
— 121 —
H NMR( CDCl3 ) δ: 9. 64 ( s, 1H,NH) , 7. 13 ( s, 1H,ArH ) ,7. 11 ( d,J = 6. 8 Hz,1H,ArH ) , 6. 92 ( t,J = 6. 8 Hz,7. 4 Hz,1H,ArH ) ,6. 83 ( d,J = 7. 4 Hz, 1H,ArH) , 3. 45 ( s, 2H,CH2 ) ; ESI( + ) MS m / z: 134. 07{ [ M + H] } 。
( 4 ) 5 的合成( 以 5a 为例) [5] 在三口瓶中加入无水乙醇 64 mL, 搅拌下分 批加入 Na 2. 756 g( 12 mmol) , 完全溶解后分批加 入 4a 5. 2 g( 32 mmol) , 加毕, 于 60 ℃ ~ 70 ℃ 下反 A = 1 ∶ 1 ) 。 冷却至室温, 应 2 h ~ 3 h ( TLC 跟踪, 抽滤, 滤饼置碎冰中, 用稀盐酸调节至 pH 1 ( 析出 浅黄色固体 ) , 过滤, 滤饼干燥得浅黄色固体 5a 2. 12 g,收 率 80% , m. p. 124 ℃ ~ 126 ℃ ;
1
( 3 ) 53取 代 靛 红腙 ( 4 ) 的 合 成 ( 以 4a 为 例)
[4 ]
在单口烧瓶中依次加入 3a 8 g ( 54 mmol ) 和 无水 甲 醇 110 mL, 搅 拌 均 匀 得 橙 色 乳 液, 滴加 85% 水合肼 6. 8 mL( 135 mmol) ( 体系先变成红棕 色澄清液然后渐渐变为为黄色, 并有黄色固体析 滴毕, 于 80 ℃ 回流反应 20 min ( TLC 跟踪, 出) , A = 2 ∶ 1 ) 。 冷却至室温, 抽滤, 滤饼干燥得黄色
2012 年第 20 卷 119 ~ 122 第 1 期,
合成化学 Chinese Journal of Synthetic Chemistry
Vol. 20 , 2012 No. 1 , 119 ~ 122
·制药技术·
5- 取代吲哚 -2-酮的合成
1a 1a 李占成 ,金云舟 ,高
*
博
1b
( 1. 同济大学 a. 化学系; b.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上海 200092 ) 摘要: 4取代苯胺依次与水合氯醛及盐酸羟胺反应制得 4取代异亚硝基乙酰苯胺( 2a ~ 2e ) ; 2 在浓硫酸作用 Kishner— —5下环合制得 5取代靛红( 3a ~ 3e) ; 3 通过改进的 Wolff黄鸣龙反应合成了重要的药物中间体 — 取 222代吲哚酮( 5a ~ 5e) ; 5a 通过硝化制得 5硝基吲哚酮( 5f) ; 5f 被还原制得 5氨基吲哚酮( 5g ) 。 其结构
LI Zhancheng1a , JIN Yunzhou1a , GAO Bo1b
( a. Department of Chemistry,b.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1. 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 ,China)
* 0816 收稿日期: 2011-
仪器与试剂 WRR 型熔点仪( 温度未校正 ) ; ARX400 型核 d6 为溶剂, TMS 为内标 ) ; Micm磁共振仪( DMSO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