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科学概论课件(第五:大气压力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2 气压-高度公式
Gz、h只能定性判断气压的变化快慢,要 定量确定气压随高度的关系最常用压高公式。 将
dP g dZ p RdTv
由高度z1(P=P1)积分到高度z2(P=P2):
Z 2 Z 1 Rd
P2 P1
Tv d ln P g
因为在公式中,g和T都随高度而有变 化,而且R因不同高度上空气组成的差异 也会随高度而变化,因而进行积分是困难的。
确定与气压随高度变化的定量关系,一般 是应用静力学方程和压高方程。
3.1 大气静力学方程和气压-高度公式
3.1.1 大气静力学方程
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垂直气压梯度力的 作用达到平衡时,称为流体静力平衡状态。
通常情况下,空气的垂直加速度<10-3m/s2,比重力加速度小 一万倍。所以说,在垂直方向,实际大气可以看成处于流体静 力平衡状态,有强对流的地区除外。
dp 对 g 进行积分(0-Z,P0-P) dZ

p = p0 - ρgz
令p=0,则均质大气顶为 z=P0/ρg, 说明均质大气的高度是有限。
此时,均质大气的高度称大气厚度H
H≈RdT0/g0≈8000m
均质大气的密度不变,温度却是变化的, 大气的垂 直减温率Γ=3.42K/100m。均质大气是一种假设的大气 模式,在处理某些理论问题时有一定意义。
四、标准大气的压高公式(自学)
实际大气状态的空间分布是复杂的,但是人们 根据探测数据和理论计算,制定一种温度、气压、 密度等大气特性垂直分布比较接近实际大气的平 均状况的大气模式,称为标准大气。 世界气象组织(wmo)对于标准大气的定义: 所谓标准大气,就是能够粗略的反映出周年、中 纬度状况的,得到国际上承认的,假定的大气温度、 气压和密度的垂直分布。
因而积分要在假定条件下采用特殊解。这些 特殊解虽然不适用于整个大气层,但却近似符 合某些气层的特性,仍有实用价值。
一、等温大气压高方程
若大气层的温度(虚温)不随高度变化, 这样的大气称为等温大气。
忽略重力加速度的变化和水汽影响,并假定气温 不随高度发生变化,此条件下的压高方程,称为 等温大气压高公式又称拉普拉斯压高方程。 由
d v v
单位:m/hpa
(α=1/273,tv是摄氏温度)
练习1:在0℃时,1000hpa,500hpa,100hpa处的单位气 压高度差h(气压阶)分别为多少?
由公式可知: ◇ Gz低层大气>Gz高层大气 ◇ Gz干冷空气> Gz暖湿空气 ◇h高层大气>h低层大气 ◇h暖湿空气> h干冷空气
所以,暖气团中的气压比冷气团变化缓慢, 高层大气中的气压比低层大气变化缓慢。
3、求气层厚度 4、求气层的平均温度
课外练习:
1、已知某小山山脚处气压为1000hpa,气温为 30C,山顶处气压为900hpa,气温为-20C,试求该山高。
2、已知某地的海拔高度为12.5m,某日2时和14时的 地面气温分别为-20C和40C, 14时的本站气压为 1000hpa,试求该地14时的海平面气压。
说明:
◇一般说,在大气低层g随高度的变化不 大,但将此式应用到100km以上的高层大 气时,必须对g作纬度和高度的订正。 ◇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多时,必须用虚温 Tv代替式中的气温T。 ◇气层厚度不大时,用平均温度tm来代替t。
tm P1 Z 2 - Z 1 = 18400(1 + )lg 273 P2
Z 2 Z 1 Rd
P2
P1
Tv d ln P g
在等温大气中,上式中的T可视为常数,
对上式积分,将T换成t,自然对数换成 常用对数,并将g、R代入, 则上式变成气象上常用的等温大气压高方程:
tm P1 Z 2 - Z 1 = 18400(1 + )lg 273 P2
实际大气并非等温大气,所以应用上式计算实际大 气的厚度和高度时,必须将大气划分为许多薄层,求出 每个薄层的tm,然后分别计算各薄层的厚度,最后把各 薄层的厚度求和便是实际大气的厚度。
z pz g g ln =∫ dZ = 0 Rd(T0 - ΓZ) p0 Rd
d(T0 - ΓZ) ∫ 0 - ΓZ) 0 Γ(T
z g Rd Γ
g T0 - ΓZ T0 - ΓZ = ln = ln( ) Rd Γ T0 T0
ΓZ Pz = P0(1 ) T0
g Rd Γ
该式表示在多元大气中,气压随高度也是 按指数规律递减的。
大气静力学方程反映在流体静力平衡状态时,
气压、温度与高度的关系。
一、大气静力学方程
假设大气在水平方向的 压强、温度、湿度变化都 很小,等压面、等温面近 于水平,且空气无水平运动。
厚度为dz的单位截面积空气柱的受力如图:
若大气处于流体静力平衡状态, 则合力为零:
P P (P dz ) mg 0 Z
◇11km以下为多元大气, Γ=0.65℃/100m
T0 p Z= [1 - ( ) Γ p0
ΓRd g0
]
◇11km到20km为等温大气,
Rd Tv p1 Z = 11000+ ln g0 p2
◇20km-30km为多元大气, Γ=-0.1℃/100m
T0 p Z= [1 - ( ) Γ p0
ΓRd g0
]
见p41例题3.2,公式中的Z为位势米。
五、压高公式的应用
压高公式的应用广泛,在气象工作中一般最常 用的是等温大气的压高公式(拉普拉斯压高公式)。
tm P1 Z 2 - Z 1 = 18400(1 + )lg 273 P2
其中温度t多用气柱的平均温度tm代替。 因为不考虑Rd和g的变化,所以压高公式中含有五个 物理量P1,P2,t(或tm), Z2,Z1,如果已知其中四个量, 则可计算另一未知量。
由于气象观测不直接测量密度,利用湿空
气状态方程得流体静力平衡状态时,气压、 温度与高度的关系 :
dP g dZ p RdTv
二、垂直气压梯度和单位气压高度差
当高度的变化不太大时,气压变化的快慢可以 用垂直气压梯度和单位气压高度差来表示。
◇垂直气压梯度GZ是指每升高(或降低)单位距离, 气压减少(或增大)的数值。
tm的求法: 1、已知上下两层空气的气温t1,t2,则 tm=(t1+t2)/2 2、已知测站的气温t和前12小时的气温t12,则 tm=1/2(t+t12)+h/400
(h为测站的海拔高度)
下表是利用等温大气压高方程计算的 标准大气中气压与高度的对应值。
二、均质大气压高公式(自学)
假设大气密度不随高度变化,而是整层 都保持海平面的大气密度值,这就是等密度 大气模式,称为均质大气。
实际大气与多元大气更为接近,将上式变换一 个形式,求Z:
T p z = [1 - ( ) γ p0
γRd g
]
取p=0,得多元大气的上界高度
T0 zt = Γ
可见,T0确定后,多元大气的上界高度取决于Γ:
◇等温大气: Γ=0,则zt→∞ ◇均质大气: Γ=g/Rd=3.41℃/100m,T0=273K, zt≈8000m ◇多元大气: Γ=0.65℃/100m ,T0=273K, zt≈42Km 实际上,等温大气和均质大气是多元大气的一个特例。
将m=ρdz代入上式,整理得:
1 P g Z
因为ρ 是正值,所以气压总是随高度递减。
由于大气在水平方向分布均匀,在一定 的范围内可以认为P=P(Z),
则上式可以写出大气静力学方程的主要形式
dp g dZ
方程说明:气压随高度递减的快慢取决于密度(ρ) 和重力加速度(g)的变化。重力加速度随高度的变化 量一般很小,因而气压随高度递减的快慢主要决定于 空气的密度。
dP gP P Gz g 3.42 dZ RdTv Tv
单位:hpa/100m
负号表垂直气柱中气压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单位气压高度差h是指在垂直方向上,气
压每降低(或升高)1hpa时,需要升高(或降 低)的高度。 dZ 1 RT (1 t ) h 8000 dP g Pg P
三、多元大气压高公式(自学)
假设大气的温度直减率(Γ)不随高度变 化的大气称多元大气。
其中,温度直减率(Γ)表示温度随高度的变化值, 即高度每升高100米,大气温度降低或升高的数值。
dT Γ=dZ
dP g 对 dZ p RdTv
进行积分。
若取海平面的气温为T0,于是任意高度Z处的气 温T=T0-ΓZ, 令Z0=0,海平面气压为P0,任意高度Z上的气压为Pz, 有
压高公式在气象工作中应用有:
1、海平面气压订正
例:某测站海拔高度100m,某日十四时 测的气压为1012.5hpa,地面气温15.2oC,02时的 气温8.4oC,求测站该日十四时的海平面气压。
2、测压定高
在某山山麓A点测得P1=1006.2hpa,t1=17.8oC, 山顶B点同时测得P2=873.7hpa,t2=11.2oC ,问 此山的相对高度为多少米?
第三章
大 气 压 力
大气压力是指单位面积上直至大气 上界整个空气柱的重量。
气压是大气科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物理量, 它的分布和变化与大气运动及天气状况有密切关系。
人们早就发现, ◇气压降低时,一般多阴雨; ◇气压升高时,一般天气转好。 (气压表曾被成为晴雨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地面


观测表明: 气压值总是随 着海拔高度的增 高而减小。 低层气压降低的数值 大于高层。 一般海平面气压值在 980—1040hpa之间变动。
标准大气的典型用途:
作为压力高度计校准、飞机性能计算、飞机和 火箭设计、弹道制表和气象制图的基准。
假定:标准大气服从使温度、压力和密度与位势 高度发生关系的理想气体定律和流体静力学方程。 在一个时期内,只能规定一个标准大气,这个标 准大气,除相隔多年做修正外,不允许经常变动。
自1919年以来,国际上增出现过多种标准 大气模式。现在最具权威的模式是1976年美 国的标准大气。 我国国家标准总局规定,在建立我国自己的标 准大气之前,可使用1976年美国的标准大气,取其 30km以下部分作为国家标准(p39),压高公式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