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论文
2024年国学经典征文
去年的母亲节,因为我读了《游子吟》,所以我过得很有意义。那是因为妈妈还没下班,我就偷偷地把饭煮好,又煮了几个菜,等妈妈下班回家,我一听到妈妈用钥匙开门的“咔咔”声,就把饭菜用罩子罩起来。看见妈妈疲惫的脸,我的心酸酸的,泪珠差一点就掉了下来。妈妈看到了我煮的菜,很感动,紧紧地抱着我,像怕我跑掉似的。吃饱饭后,我拿出我的“秘密武器”——捶背玩偶!我用它那圆圆的“锤子头”帮妈妈捶背。我看妈妈落出心满意足的微笑,心里太高兴了!
《中庸》,我们中国人的精神护照;《中庸》,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中庸》,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我们做人,一定要做一个“中庸”的之人!
国学经典征文 篇5
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了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十分悠久的文化的民族,正是因为着灿烂的文化,在漫漫的文化历史长河中,许多国家消失了,可中国依然生生不息。作为历史的接班人,我应该努力学好国学,传承并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是关羽的重情重义。一次,刘备带领张飞和关羽,还有一些军队去攻打魏国。他明知他们攻不下魏国,但刘备他们还是抱有自信心理的去打魏国。最后他们三人被曹操打得四散逃跑,最后,关羽冲不出曹操的包围圈,只能向曹操投降。可是关羽说:“我是刘备的兄弟,只要一听到他的消息,我就会马上去找他。”后来,关羽得知刘备的下落,马上去和他见面。曹操很佩服关羽的功夫,想把他留下,连忙下令挡住关羽。可关羽的喜悦心情十分强烈,他过五关,斩六将,最终伤痕累累地回到了刘备的身边。
受益国学
不仅敬畏它,几个月下来,我的言行举止也仿佛受到了它的熏陶与改变。当我与朋友吵架时,我总是想到了《菜根潭》中的“冷静观人,理智处世”,使自己冷静下来,不做糊涂的傻事;当我学习遇到瓶颈而心情浮燥时,我总是想到《诫子书》中“非学无以广才”;当我学习不稳定时,我总是静下心来,铭记《菜根潭》中的“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就这样,我的情操与思想在一天天的国学中受益且得到了滋润,我对国学的爱意更加浓厚了。
国学经典的论文
国学经典的论文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
国学和文学数学的意思不同,并非是国家之学或者治国之学。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关于国学经典的论文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国学经典的论文篇一激发诵读兴趣培养诵读习惯国学经典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根基。
诵读国学经典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国学经典简洁而不简单,寥寥数语却尽现悠长韵味、深远意境,正如孔子所说“不学诗,无以言”。
自从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以来,我始终以“诵读中华民族之经典,弘扬中华民族之正气”为导向,结合丰富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
一、以身作则,要求学生能做到的我先做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要求学生做到的,我必先做到。
所以,我也主动参与到诵读经典文章的活动中来。
在每一节国学经典课的授课前,我必要细细品味《论语》里的每一句话,读准每一个音,领悟其中的育人思想,与学生齐读共诵,我要求学生会读的,我跟着学生一起读,我要求学生背诵的,我也和学生一起背诵,这样相互比赛,既和谐了师生关系,为学生树立了榜样,又触发了学生的诵读兴趣,更提升了我自身的文化底蕴和道德修养。
二、诵读千古美文,增加学习兴趣多诵读好听又好说的韵文,不仅能让学生充分感受汉语言形式的魅力,还能使他们更喜欢学习语文。
小学生的好奇心十分强烈,插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系的典故,能把好奇心转化为学习兴趣。
如读《赠汪伦》时插入“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故事;读《塞下曲》插入李广将军射虎中石的故事;背《七步诗》插入曹丕、曹植二人之间的故事;背《三字经》中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孟母三迁的典故。
背“头悬梁,锥刺骨,彼不教,自勤苦”讲晋人孙敬悬梁苦读,战国苏秦用锥刺腿的勤学故事……这些典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诱导了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共振效应。
“像这样以精读文章作为出发点,向四面八方发展开来,那么精读了一篇文章就可以带读许多书,知解与领会的范围将扩张多大啊!”。
高中国学经典议论文「优秀篇」
高中国学经典议论文「优秀篇」高中国学经典议论文「优秀篇」导语: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华夏文明更是璀璨夺目。
回顾历史长河,不能磨灭的,是传承千年、经久不衰的国学文化。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有关国学的作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国学作文篇一:国学是什么?国学对于我们现代人或许有些陌生了,但一谈起儒家,大家几乎都知道。
但儒家的确与国学有关。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
国学是指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管宁和华歆两人各有所异,管宁不在乎荣华富贵,把心思都用在钻研学问上,可华歆就很羡慕有权势的人。
管宁认为华歆与他不是同种人,于是割席断义,断绝了他们之间的友谊。
实际上,我们也需要长时间观察自己的小伙伴们,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日久见人心。
国学经典,实在堪称传统文化的精华,儒家才能在我们国家源远流长,根深蒂固的原因,给我们后世无穷无尽非物质的的文化遗产,令我们望尘莫及呀!大家所知的“兄弟折箭”,“父子骑驴”,“雪中送炭”……常为人津津乐道。
古人创作了成语,字词,还有文言文呢!“学者如禾如稻,不学者如蒿如草。
学不尚实行,马牛而襟裾。
”我们要做禾稻,不要做蒿草,努力学习,积极向上,成为真正的有用之才,否则只能像蒿草一样沦为当柴烧。
学习了道理而不按理行事的人,就像穿了衣服的牛马一样,依然改变不了基本性质。
唯有按道理和自己的睿智的主见来做事,我们才会不适得其反。
“进步,意味着目标不断前移,阶段不断更新,它的视野总是不断变化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
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
”帮助别人,应当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我们不能做高调的慈善,不做乱帮助的人。
酒醉后,再添酒还不如不添;口渴时,喝一口水好像甘甜的露水一样甘醇。
国学并没有从我们身边消失,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与我们相见。
国学经典的大学生毕业论文
国学经典的⼤学⽣毕业论⽂ 国学是以先秦的经典及诸⼦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说并历代史学等⼀套特有⽽完整的⽂化、学术体系,接下来,⼩编带你欣赏⼏篇有关国学经典的论⽂吧。
国学经典论⽂1 21世纪,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的竞争,科技实⼒是焦点,教育竞争是后劲。
百年⼤计,教育为本。
办⼈民满意的教育,培养⾼素质、德智体美全⾯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这是教育的根本和⽬标,要办好教育关键是培养⾼素质的教师。
我校是⼀所以培养幼⼉英语教师为主要⽬标的师范学校,长期担任着向京津冀等地输送幼⼉英语教师的任务。
在培养合格师资⽅⾯具有⼗分重要的作⽤。
研读国学经典,培养提⾼幼⼉教师的⼈⽂素养即是其中⼀项重要的内容。
⼀、明确⽬的,⾼度重视 教育要以⼈为本,以爱育爱,以⼼灵启迪⼼灵。
教师要“德⾼为师、⾝正为范”。
孔⼦⽈:“正⼰⽽不求于⼈,则⽆怨”。
《弟⼦规》上也讲到“将加⼈,先问⼰”,要先正⼰再去化⼈。
要去要求别⼈,⾸先⾃⼰要先做到。
作为师者,我们要拿出知识分⼦的睿智和良知,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要有“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伟⼤胸怀,研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化,让古⼈智慧在我校开花结果、发扬光⼤。
我们现在⾯对的学⽣是九⼗年代出⽣的学⽣。
九零后的特点就是张扬个性,敢于创新。
⽽丰富的⽂化底蕴才是培植个性培养创新不竭的源泉。
国学经典中蕴涵着许许多多关于做⼈、做事的道理,蕴涵着许许多多关于理想、志向、⽓概、胸襟、正⽓、情操、奉献、修⾝等哲理,研读国学经典可以启迪智慧、开启⼼灵、培养良好品德,塑造健康⼈格。
帮助学⽣树⽴正确的世界观、⼈⽣观、价值观。
通过学习国学⽂化经典,让学⽣切实打下扎实的⽂化功底,具有较好的⼈⽂素养,真正实现中华民族⽂化的伟⼤复兴。
(⼀)孝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研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化,使⼈品德⾼尚。
“见贤思齐”,时刻记住⾃⼰要做⼀个“品德⾼尚的⼈”。
国学经典征文
国学经典征文国学经典征文15篇国学经典征文1《中庸》一颗在历史长河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的明珠。
《中庸》,一本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宝典;《中庸》,一本让人如获至宝的书籍。
而我因为国学知识竞赛,有幸欣赏了此书。
“中庸”——从字面意思上来理解,便是“执中”之意。
但是,在执中又当求“中和”,在一个人还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之时的平静情绪就为“中”,表现出情绪之后经过调整而符合常理为“和”。
它还教育了我们学习的方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做人的规范——“五大道”(君臣之间、父子之间、夫妇之间、兄弟之间、朋友之间和“三达德”(智、仁、勇)……它使人读过后,回味无穷,细细体会,就又会有一番新的理解,这真可谓是“温故而知新”呀!它让我们有了一个丰厚的文化底蕴,有了气魄和胸襟。
不仅仅是这样的,它还修养我的人性。
一天,我回到教室,看见一个同学从我的桌边走过,我的铅笔盒被他一个不小心摔倒了地上,只听见“叮当”一声,破了。
我见了,正想冲过去发作,但想到了最近正在读的中庸,我的心头,似乎有甘露浇灭了怒火。
我毅然走过去,把铅笔盒捡起来。
给了一个灿烂的微笑……从那以后,我和他成了一对最好的朋友。
《中庸》,我们中国人的精神护照;《中庸》,中国民族文化的基因;《中庸》,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做人,一定要做一个“中庸”的之人!国学经典征文2这是一幅画卷,泼墨染上无数人金戈铁马的一生;这是一首长歌,引吭颂出无数人快意肆如的沙场生涯;这是一座英雄冢,埋葬了中华历史中一个鲜明的时代,埋葬了无数英雄不死的灵魂。
——题记家里书架的最上方是四本又厚又大的书,父亲告诉我这是国粹:四大名著。
有一日尚不识字的我我终于有幸翻阅。
我虽年幼,但还是被封面的古朴凝华所震慑。
每本书前都有十几幅墨画,我不喜《西游记》中怪模怪样的的孙悟空,不喜《红楼梦》中只晓得拿个扇子吟诗作对的黛玉,更不喜《水浒传》中面目狰狞的一百零八好汉,却被《三国演义》中或豪爽或儒雅的人物吸引。
弘扬国学经典品味中华文化征文10篇
弘扬国学经典品味中华文化征文10篇弘扬国学经典品味中华文化征文篇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小时,总是觉得国学就是没用的,古人写的话,我们还需要背,每次老师教给我们时,我总是会让思想开一会小差,现在呢,长大了,我现在体会到了,国学那种独特的美,它就如茶,只要细细地品味,就会品尝出它的奇妙之处。
而这种奇妙之处也正是其他没有的。
国学是我国古人博大精深的见证,古人将自己的智慧全部利用书,传授了下来。
来到中国,不得不看看长城,体会它的雄伟壮丽,我认为,也不得不读一读国学,国学,是我国所固有的学术,里面包含着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这不是如长城一样吗,正是中国独一无二的见证。
当然,国学的*有时是几句话,有时是一片*记得读课外老师讲《孔雀东南飞》一文,*并不算太长,我们学了一个星期,却一点不感到累。
在这一周里我们被故事的内容深深吸引着,古人的文笔是那样的流畅、优美,用词是那样的精辟,凄美的情节让我们为之而动容。
国学的道理清晰,透彻,充满哲理,真令人十分佩服,当然,国学的道理不仅实用于古代,也实用于现代,我相信,国学的道理一定会永远的都实用的。
国学,适用的范围十分大,比如在写作文上,在结尾上写上几句国学,一下子就令*充满诗意,令整篇*充满生机,说话时说上几句国学,既可以清晰的表达意思,还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
又是阳光明媚的一天,从书包里拿出国学这本书,静静地打开,看着古人智慧的结晶,一丝骄傲涌上心头,不禁,拿起了国学这本书,一边摇头晃脑,有声有调地读开了国学。
一种轻松的感觉充满了全身,脑子里越来越充实了……弘扬国学经典品味中华文化征文篇2国学,是那醇美的香茗,令人回味无穷;国学,是那神圣的阶梯,引领人们攀登至高无上的宝座。
《国学经典》里一句句简短深刻的诗句,让我受益匪浅。
记得有一次语文测试,妈妈叫我将以前学过的.知识好好地复习复习,我不耐烦的答应了,可我拿着书本翻了几页,趁妈妈在客厅做家务,就开始玩那些小玩意,一会折纸,一会儿给布娃娃穿衣,根本没认真地复习。
关于国学的论文范文六篇
关于国学的论文范文六篇【篇一】中华文化最好的给养是国学经典,它不但可以提高文化素养,而且可以励志明德、启迪童蒙,指引其终生发展的方向。
而国学经典中蕴含着的大量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只有通过亲身诵读才能深刻体会,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亲近和获得圣人的不言之教。
把国学经典引入校园,并在国学经典诵读的实践路径和价值诉求的研究中独辟蹊径,才能使国学经典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绕于耳――听读听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校园内,国学声声不绝于耳,学生在听读过程中,对国学经典的感知逐渐由模糊到清晰,通过反复巩固,达到诵读的目的。
①学校设立国学经典诵读广播站,内容包括国学经典朗读、赏析及轶闻趣事等;②校园音乐融入国学经典歌曲和中国古典名曲,让学生在古典乐曲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③将配乐诗朗诵设置为上下课铃声,陶冶学生心灵,点燃学习热情。
二、溢于眼――默读泰戈尔说过,鹅卵石的完美不是靠锤的打击,而是因为水的载歌载舞。
教育需要一种载体,需要一种氛围,需要环境的熏陶,尤其需要美化、诗化、艺术化。
校园环境教育理念正是寓教育于无声无息之中,潜移默化,论道而不说教,让学生于举手投足间与古代先贤进行着一次又一次对话。
①门口:利用学校电子屏幕开设“一分钟课程”,精选国学经典,每天滚动播出,让学生在进出校门的短短一两分钟里,受到润物无声的文化熏陶;②院墙:在校园周围院墙上装饰富有传统文化内涵的大理石浮雕;③墙壁:镌刻“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的14字校训;④楼道: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分别设置“中华经典浸润人生”的国学经典传统文化精粹长廊、“诗味书香弥漫校园”的书法艺术文化长廊;⑤教室:班级文化板块、在黑板报中开辟国学文化知识专栏;⑥校报:在学校创办的《春华秋实》月刊彩印校报上,开辟国学教育专栏,全面系统地向学生及家长宣传国学经典知识。
校园书香盎然,国蕴飘香。
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显现一个鲜明的特征――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论文
国学经典论文篇一:论经典国学存在合理性及其现实意义论古典汉学存在的合理性及其现实意义何谓国学?本人认为国学就是自华夏民族产生以来人民群众在生产实践中创作出来的受到社会普遍认可的文学。
中国历史号称上下五千年,自原始社会,到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在华夏这片富饶的土地上产生了数不胜数的文化瑰宝,而国学就是这其中一颗闪亮的明珠。
要了解汉学,首先要了解它的历史。
汉学的记载应该首先出现在竹简、丝绸或器皿上。
中国早期的文学作品包括《诗经》和《楚辞》,战略书籍包括《苏书》和《桂谷子》。
这些书在先秦时代流传了几千年。
这不值得研究吗?在先秦时期,由于焚书和春秋时期的统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百家争鸣时期产生的许多文化作品被烧毁。
这是汉学的巨大损失,但一些汉学经典却得以保存。
秦汉时期是中国的大统一时期。
此时,赋出现了,词藻华丽,句子流畅,呈现出繁荣时代的文学特征。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紫虚赋》和《上林赋》。
后来,东汉政治萧条,文人和官员片面追求整齐对称的句子,但内容空洞,文学创作走下坡路。
建安时期,华北统一,生产生活不受战争干扰。
因此,文学创作达到了顶峰。
建安三曹七子为首的作家创作了大量诗歌。
曹操的《一匹老马卧在卡宾努斯,志向千里,烈士暮年志向满满》。
它表达了他晚年统一世界的抱负,这句话已成为数千年来的一句名言。
进入南北朝,汉学发展缓慢。
隋唐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达,但文化领域的恶劣氛围严重影响了汉学的发展。
因此,韩愈率先发起了消除文化氛围的古文运动,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学者和作品,如宋代的《师论》、《会饮》等元以后,国学进入缓慢发展时期。
以上是国学发展历史的概况。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我们的国学经久而不衰呢?我认为有几个原因:从社会发展的规律看,国学的存在符合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和历史意义,例如在战国时期,兼并战争占据主导,因而法家学说盛行,著名的代表人物有韩非子、商鞅。
而在和平时期,儒家的“仁、礼”学说受到统治者推崇,汉武帝采取”天下合归儒“的主张,太学生曾达到三万之众。
朗诵国学经典议论文
朗诵国学经典议论文国学如同精致的布料织成的一件袈裟,上面镶嵌着很多的美丽的砖石。
那钻石就是整个袈裟的亮点。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朗诵国学经典议论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朗诵国学经典议论文篇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灵的家园。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诵读国学经典,品悟中华文化。
传承民族精神,涵养民族修为,承继民族智慧,造就具有中华气韵和民族气质的现代中国人,是现代教育和社会的神圣使命。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大力弘扬中华文化”以进一步弘扬民族正气,振兴民族文化,促进全社会的知识增长,人格发育和精神成长,培养“知行合一、知书识礼、刚毅果断、忠恕任事”的具有现代品格和现代意识的成都人。
并以此为契机,重建灾后精神家园,提升市民的文明品位和城市文化内涵,实现文明城市的深化和城市精神的凝练。
经典诵读通过活动化,生活化和实践化原则,立足在社会,面向我们努力实现传统经典文化的当代转换。
使之成为今天重建成都人文精神,塑造现代成都一代新人的现实力量。
我相信通过经典国学的诵读,一系列估算的浸润,一次次行动体验。
在知识的习得,精神的养成,人格的培育等方面,一定会受益匪浅,同时也可以了解丰富多彩的人文成都以及浓郁的民风民俗。
国学经典如同专为欧美配制的精神食粮。
当然,由于对国学和经典的理解不尽相同,这份“食粮”也许不符合各类“营养师”的膳食标准,也不一定适合各类人群。
搭配也许可以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改善,但只要细心咀嚼,不断吸取,便能强身健体,益智养心。
人生犹如一次漫长的旅行,只有那些精神丰盈,精力充沛的人,才可能拾阶而上,登临人生巅峰,领略无限的人生风光。
但中小学是人生之旅的起点,培育精神,积蓄力量的黄金时期。
在这段时间内,诵读国学经典至关重要。
传承国学经典,基础在我们,重点在教育。
愿在学习国学经典中积聚精神力量,在诵读活动中收获人生智慧,在日积月累的实践中历练自己的修为,为将来踏上更绚丽多姿的人生之旅,做好充分的文化与精神的准备。
关于国学的论文六篇
关于国学的论文六篇【篇一】没有人号召,也没有人发动,“国学热”浪潮近年来持续升温,使得国学教育从理论走向实践,尤其是媒体的推动,使得传统文化从研究室飞向了电视,飞进了课堂,飞遍了大街小巷。
《百家讲坛》――一档普及国学知识的电视节目悄然走红,各个地方台相继推出类似节目:《汉字英雄》、《我爱古诗词》等,民间也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读经活动、成人礼仪式、各地办国学学院,“国学热”的浪潮风起云涌,但是在利益多元、观点多元的时代,我们如何采用恰当方式通过大众传媒进行国学教育,推动国学在更广范围的普及是一项重要议题,需要我们理性思考。
一、国学及其传播形式时下,国学的热潮持续升温,不分男女老少,大家都在讲国学,那到底什么是“国学”呢?(一)什么是国学在古代,国学指代国家设立的学校,《周礼?春官宗伯第三》中记载“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
国学在中国古代是指国家教育管理机构和高等学府,其教育课程主要是《五经》、《四书》。
中国近代国学不是古代国学的断裂,而是在学术意蕴上的承传和发扬。
它是在清末民初西学东渐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鉴于中国严峻的内忧外患,为保国保种,救亡图存,而倡导国学,以与西学相颉颃,是中西方文明激烈冲突的产物。
多数人认为,国学定义始见于章太炎的《国学概论》,章太炎认为国学是“一国固有之学”,坚持“国粹主义”原则的“国学保存会”主要的发起者邓实,曾与1906年撰文指出:“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
”胡适下定义说:“‘国学’在我们心眼里,只是‘国故学’的缩写。
中国的一切的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
”我所理解的国学就是对中国固有的学术文化,主要是以“儒学”为核心,以经、史、子、集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文化与艺术进行研究的学问。
(二)国学传播形式在大众传媒时代,呼唤国学,掀起国学热并非偶然,因为大众传媒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的信息提供者,“一些重要的‘稀有’公共传播资源,例如广播、电视使用的电波频率等,也是国家以某种制度方式委托给传媒组织专用的”。
中国国学经典相关论文
中国国学经典相关论文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国学经典中的优秀思想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学习。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关于中国国学经典相关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中国国学经典相关论文篇一中国国学经典视角下中西方文化教育研究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国学经典中的优秀思想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学习。
同时,由于英语教学的加强,我国的英语学习者也在接触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思想。
中西方文化思想有很多共同点,但也有更多差异。
因此,从中国国学经典的视角来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从饮食观念方面、父母与子女关系方面和诚信方面对中西方文化思想进行对比,并提出了两者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有效融合的建议。
国学经典中西方文化教育研究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之经典作为源头活水。
中国国学经典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所载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弥新,不仅构成中华民族之传统,而且提供给全人类以无限之启发。
同时,英语作为国际语言,在我国,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必修课。
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是紧密相联的,英语教学的强化对本国文化和习俗的学习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因此,从中国国学经典的视角来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可以使学生的认识更全面,能更清楚地了解中西方不同的历史及现状,避免出现极端思想。
一、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1.研究现状关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研究很多,但主要是从教育学、语言学和翻译学的角度进行,如唐利芹、梁秀娟探讨了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影响[1],蒋春生研究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西方教育差异[2],孙丽明对比研究了中西方语用原则的文化差异等[3]。
相关的硕士和博士论文也主要是用以上理论进行分析,但分析的内容更具体一些,如程�]在博士论文中进行了关于文化遗产旅游价值认知的中西方差异研究[4]。
但中国国学经典视角下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研究较少。
目前与此相关的研究主要是把这两方面割裂开来进行的,即一部分专家、学者如中华教育研究会,针对当前中国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和大力倡导学习中国国学经典思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5];而另一方面,一部分研究者和教育者鉴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在英语教育中多讲授西方国家的思想和文化,所以部分学生的“西化”倾向越来越明显。
高中国学经典议论文
高中国学经典议论文高中国学经典议论文篇一接触国学应该是两三岁的时候,父母会叫我背诵《三字经》,那个时候还不懂得国学的意义,但现在学的越多就越能看明白其中的一些道理。
《论语》教我们做人要政治磊落,要视仁德;《弟子规》教导我们为人处事的规范;《孔记》告诉我们修身做人的准则;而《大学》教导我们要格物致和……说实在的,我觉得古人挺幸福的:小时候就有这么一套叫你怎没做人的书,使自己不断改善。
“德”是《弟子规》主要讲的。
内容,他教会你如何尊重长辈,爱护小辈,孝敬父母老师,关心兄弟姐妹,时时刻刻都要以“德”为先,分分秒秒都要以“孝”为重,真正的做到尊师重道、尊老爱幼。
学习《弟子规》之后,我感触特别深刻,因为自己平日里的一些举动,使自己对《弟子规》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当我读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时候,我想到自己,脑子里浮现出了一幅画面:现在学习的太少太少了!时间抓得不紧;在处事做人上还有很大差距。
记得有一次,我正在聚精会神、津津有味的看着电视,忽然听到奶奶叫我:“吃饭了!”而我对着电视机跟奶奶说:“知道了,一会就来。
”接着又埋头看电视,奶奶一而再再而三的催促才来吃饭,这是多么不应该啊!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瑰宝,传承国家有利于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使人们共享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升境界,我们一定要抓紧时间学习这经典的国学,去品味其中的真情实感,学会出事,学会做人。
高中国学经典议论文篇二9月26日,国学小达人的比赛开始了,我怀着一颗砰砰直跳的心进入赛场。
比赛开始抽签了,我抽中了4号台,我坐到了座位上,那时人已经满了。
我和一位大哥哥一个组,哪位大哥哥非常厉害,这使我放松了很多。
第一轮是必答题,前几桌的`题目都非常简单。
轮到我了,李老师问“云对雨,雨对风,晚照对什么?请回答。
”“晴空。
”我回答道这一轮,我们一组明显领先,有了180分。
第二轮是抢答题,问了好几个问题,我们一台的那个大哥哥全部答对,我们台又加了30分。
国学人文经典论文
国学⼈⽂经典论⽂ 国学经典教育已普及到幼⼉教育中,成为幼⼉⼈⽂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
幼⼉⼈⽂素养教育效果取决于幼⼉教师的国学知识及⼈⽂素养⽔平。
以下是店铺精⼼整理的关于国学⼈⽂经典论⽂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国学⼈⽂经典论⽂篇⼀ 领悟国学经典,培植⼈⽂素养 摘要:鉴于国学经典在提升⼈⽂素养中的教育价值,未来幼⼉⼈⽂素养教育的岗位需求。
针对五年制学前教育学⽣⼈⽂素养以及国学经典学习现状,分析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提出凭借国学经典提升⼈⽂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国学经典;⼈⽂素养;提升策略 国学经典教育已普及到幼⼉教育中,成为幼⼉⼈⽂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
幼⼉⼈⽂素养教育效果取决于幼⼉教师的国学知识及⼈⽂素养⽔平。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作为幼⼉教师的后备⼒量,更要凭借国学经典学习培植⼈⽂素养。
⼀、现状调查 为掌握五年制学前教育学⽣的⼈⽂素养和国学经典学习现状,我们对在校学⽣进⾏了问卷调查。
共发放了200份调查问卷,通过调查有了⼀个较为详细的认识。
1、五年制学前教育学⽣的⼈⽂素养现状 调查显⽰,超过三分之⼆的学⽣存在不同程度的⼈⽂素养缺失。
在被问及对⼈⽂素养是否了解时,超过80%的学⽣“⼀般”了解,只有15%的学⽣“有所”了解,还有5%的学⽣“不”了解。
问及⼈⽣价值体现在那些⽅⾯时,选择“⾦钱、权利、地位、享受”占到了35%。
针对⽬前社会讨论⽐较多的“中国式过马路”和“旅游⽂明”的热点话题, 45%的学⽣在社会公德和⽂明素养⽅⾯⽋缺。
50%的学⽣表⽰有社会责任感,但在⽣活中往往会妥协。
问到对集体的义务劳动的态度,超过40%的学⽣表⽰有时间就参加。
超过45%的学⽣对国内、国外时事新闻不感兴趣。
50%的学⽣上⽹时⽆⽬的地浏览⽹页。
2、五年制学前教育学⽣国学经典学习现状 调查显⽰,超过80%的学⽣对国学不感兴趣。
喜欢积累⼀些传统的名⼈名⾔或诗句的学⽣只有20%,经常购买或关注国学⽅⾯书籍的学⽣也只有20%, 对国学知识的获得,60%的学⽣认为主要从学校获得,能够朗诵的诗词仅限于教材。
关于国学经典的论文
关于国学经典的论文国学教育,现已逐渐在许多小学铺开,越来越多的人士开始认识到了国学经典诵读的重要性。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关于关于国学经典的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关于国学经典的论文篇一诵读国学经典,培养合格大学生【摘要】文章从国学经典的界定,国学经典诵读的价值,合格大学生的标准,以及国学经典诵读对培养优秀大学生的重要意义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文章认为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5000年智慧的结晶,诵读国学经典,让优秀的文化和思想浸润大学生的心灵,在培养当代合格的大学生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价值;合格大学生国学教育,现已逐渐在许多小学铺开,越来越多的人士开始认识到了国学经典诵读的重要性。
儿童读经,已不是少数学校的创新教育。
但在大学,虽然有一些学校成立了国学研究机构或国学系,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早年成立的国学研究院和国学门,2001年武汉大学创办国学试验班,2005年人民大学成立的国学院,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的国学研究基地,2006年安徽大学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院等等。
但多数大学往往只是中文系师生较关注国学,国学经典的文化精髓并没有以切实有效的方式浸入大学生的心灵。
很多大学生不知国学为何物,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毫不重视、崇洋媚外、浮躁空虚。
在此背景之下,明确国学经典的含义,大力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用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浸润大学生的心灵,对培养合格的大学生必将起到较好的作用。
一、国学经典的界定国学可以说是学问之根。
邓实在1906年《国学讲习记》一文中认为:“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
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
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
国学大师吴宓先生认为,国学是一个国家学术的总体,是本国学术的整体。
也就是说,它应该包容中国学术的方方面面。
张岱年先生则认为:国学是中国学术的简称。
由此看来,国学应是一国固有之学问,它是一个国家民族性的传统精华。
中华传统文化议论文作文5篇
中华传统文化议论文作文5篇中华传统文化议论文作文(精选篇1)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独特的风俗习惯,古老的民族艺术,这些,构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它表现出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忧国忧民、以德化人的精神。
民间工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独具特色、内容丰富、历史悠久,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民间工艺品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
如剪纸、陶瓷、刺绣、年画、皮影、风筝、等等,内容大多寓意着吉祥如意、长命健康、富贵有余、儿孙满堂等。
这些民间工艺品流传广泛,生动有趣,代表了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日常活动。
风俗习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百花园。
渗透着丰富的历史、政治、社会、科学、天文、地理等知识。
如端午节的龙舟、粽子,元宵节赏花灯和猜谜,中秋节的月饼……这些风俗已成为全民性的娱乐活动。
它们像大河流水中翻滚的波浪,是中国人的瑰宝,并笼罩着中华大地,使人感到骄傲。
民族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我国民族艺术博大精深、绚丽多彩。
如京剧,国画等等,各地优美动听的民歌、千姿百态的民间舞蹈、风韵别致的民乐、情趣盎然的画面,都盛开中华民族的文明之花,点缀我们的生活。
作者从“民间工艺”对人类巨大作用引出中心论点:民族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然后用事例从不同角度论证,事例真实,极富说服力。
结尾段的议论深化了中心论点,给人以向上的力量。
中华传统文化议论文作文(精选篇2)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近年来,中国各地兴起的“国学热”“孔子热”,以及申报文化遗产热,都在致力于保护,弘扬传统文化,唤起人们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
保护传统文化需要我们的觉悟与借鉴。
20世纪50年代,北京古城楼开始逐渐被拆除。
一天,梁思成进城看炮声中的城楼,发现城楼都没有了,当他赶到广渠门时,发现那里只剩下一个城台和一个门洞。
作为一代建筑大师的梁思成痛心疾首,泪流满面。
他说:“拆掉北京的一座城楼,就像割掉我的一块肉;扒掉北京的一段城墙,就像剥掉我的一层皮。
谈谈国学教学论文范文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今天小编想要和大家一起谈谈国学经典教学这一话题。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的精神世界、道德观念、文化氛围等方面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在教育领域,它的教学也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国学经典教学研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之道,希望能够给您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一、国学经典教学研究现状随着国民教育普及化和国学复兴的不断推动,国学经典教育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国内外的许多学者针对如何将国学经典融入到现代教育模式中去展开了大量的探讨和研究。
当前,国学经典教学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经典解读:把国学经典视为独特的文化符号,对经典文本进行分析、解译及梳理等努力,从而让国学经典更加深入人心。
2.文化体验式教学:通过诵读、歌唱、戏曲、书画等形式,让学习者亲身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风格和魅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国学经典。
3.智慧传统融合教学:在传统国学经典的基础上,融合现代教学理念和方法,注重生动、活泼、富有启示性的教学方式,全方位、多元化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国学经典。
4.多媒体教学:结合新媒体的特点和优势,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图片、动画、音频等技术手段,使国学经典教学更加直观、生动,更易于吸收学生的注意力。
国学经典教育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二、国学经典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之道1. 历史文化立体化教育不足当下的教育体制仍然存在以知识为主要针对考试准备的倾向,快节奏、功利性等因素容易使国学经典教育彰显纯学术研究特性。
如何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对于历史文化的体会和认知度,情感共鸣,成为时代下国学经典教育研究的新面貌所需突破。
2. 古典文化软实力的转化与输出难点全球化时代里,中华文化已打上了全球国际化的烙印,要真正实现国学经典的全民性传承,涵盖大家、丰富多彩、具有互动性和实用性的教育完善体系、思路和渠道尚需建设。
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创新等多个方面坚持创新创造,以推动中国经典文化的教育、传承与利用。
对于国学论文六篇
对于国学论文六篇关于国学的论文六篇【篇一】没有亰台叩,也没有亰収劢,“国学热”浪潮近年来持续升渢,使得国学教育仍理论走向实践,尤其是媒体癿掏劢,使得传统文化仍研究客飞向了申规,飞迚了课埻,飞遍了大街小巷。
《百家讲坛》――一档普及国学知识癿申规节目悄然走红,各丧地方召相继掏出类似节目:《汉字英雄》、《我爱古诗词》等,民间也掀起了声势浩大癿读绉活劢、成亰礼仦式、各地办国学学院,“国学热”癿浪潮风起亍涊,但是在利益多元、观点多元癿旪代,我仧如何采用恰当方式通过大众传媒迚行国学教育,掏劢国学在更广范围癿普及是一项重要讧题,需要我仧理性思考。
一、国学及其传播形式旪下,国学癿热潮持续升渢,丌分甴女老少,大家都在讲国学,那到底什举是“国学”呢?(一)什举是国学在古代,国学指代国家设立癿学校,《周礼?昡宎宍伯第三》丨记载“乐师掊国学乀政,以教国子小舞”。
国学在丨国古代是指国家教育管理机构呾高等学店,其教育课秳主要是《亏绉》、《四书》。
丨国近代国学丌是古代国学癿断裂,而是在学术意蕴上癿承传呾収扬。
它是在清末民刜西学东渐癿历叭背景下提出来癿,鉴二丨国严峻癿内忧外恳,为俅国俅种,救亜图存,而倡导国学,以不西学相颉颃,是丨西方文明激烈冲空癿亠物。
多数亰讣为,国学定丿始见二章太炎癿《国学概论》,章太炎讣为国学是“一国固有乀学”,坚持“国粹主丿”原则癿“国学俅存会”主要癿収起者邓实,曾不1906年撰文指出:“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乀学。
”胡适下定丿说:“‘国学’在我仧心眼里,叧是‘国敀学’癿缩写。
丨国癿一切癿过去癿文化历叭,都是我仧癿‘国敀’;研究这一切过去癿历叭文化癿学问,就是‘国敀学’,省称为‘国学’。
”我所理览癿国学就是对丨国固有癿学术文化,主要是以“儒学”为核心,以绉、叭、子、集为主要内容癿传统文化不艺术迚行研究癿学问。
(事)国学传播形式在大众传媒旪代,呼唤国学,掀起国学热幵非偶然,因为大众传媒是现代社会癿主要癿俆息提供者,“一些重要癿‘秲有’公兯传播资源,例如广播、申规使用癿申波频率等,也是国家以某种制度方式委托给传媒组细与用癿”。
国学经典导读大学论文
国学经典导读大学论文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学经典教育逐渐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国学经典导读大学论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国学经典导读大学论文篇一经史子集、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些记载了中华文明历程的宝藏,如今统称为“国学”。
现在,在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里,越来越多的白领选择在业余时间为自己充一把“国学”的电,让自己的脚步慢下来。
女性修心学国学最智慧现在越来越多的白领女性关注心灵成长,而心灵成长其实就是一种内在的宁静。
《道德经》里说,静为昭君,当你安静的品质越来越大的时候,你就会越来越少有浮躁的心态。
当女性有了靓丽的外表、健康的身体之后,还应该去修炼心境。
从心理学上来讲,男性跟女性最大差别是,男性更多是思维主导,所以他会更客观更理性,善于分析善于判断,比较冷静;而女性更多是情感主导,所以女性购物的时候,经常会是冲动消费。
女性修心,不单是学插花,学茶道,学瑜珈,还应学一些国学,学一些真正的智慧。
当智慧更强的时候,女性便能游刃有余地去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动。
国学即“心灵的港湾”古典即“历经千古的东西”。
能到今天仍然有生命力,那才称得上为“古典”。
回归国学就是回归经典、回归传统。
国学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之根本,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诵读传统经文,从中可以汲取知识,陶冶情操。
因为,这些经文能传承千年,就证明是经典之作。
正如西方人读《荷马史诗》、《圣经》,这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
生活中,如果遇到烦恼和未解问题时,有时候也可以通过“典故”来解决心中的问题。
现在的某些孩子或年轻人,时常因抵不住失败或压力,动不动就轻生,如果他们能读一读《孝经》,或许就不会那么轻易走上轻生的路。
因为《孝经》里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如今,国学经典讲座栏目与越来越多的结集成册的配套书籍出版,甚至还有专为白领开设的“国学班”,这为忙碌于市井生活、久不攻读的白领们提供了一个让思想和生活慢下来的契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经典论文
关键词:国学经典,论语,周易,金刚经,坛经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
国学和文学数学的意思不同,并非是国家之学或者治国之学。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国学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如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学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中国的国学经典文化底蕴丰厚,蕴藏着丰富的为人处事的经验和做人的道理。
诵读经典,使我们变得聪慧、礼仪、仁爱、守信、博学......国学经典学习提升国民道德品质,让我们一生受益无穷。
国学经典包括一.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二.易经、诗经、老子、庄子。
三.唐诗、宋词、元曲、韵文。
四.三字经、千字文、百家
姓、弟子规。
诵读经典美文吸收、储藏、理解、运用。
一位名牌大学的高才生曾深有感触地讲道:语文学习是任何学习的基础。
我之所以各门功课学的得心应手,是因为大大得益于小时候的国学经典学习,记忆酝酿,厚积薄发。
读经重要,胜于读其他书。
孔子的经典语录集《论语》,因其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其推崇备至,不仅影响着今天中国人的思想,更是成为外国学者甚至政治家研究的经典之作。
可见,《论语》之影响深远而巨大。
我们今天再来捧读《论语》,其现实意义究竟在哪里?北师大教授于丹作了最精要的回答:“《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
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
一、修身养性,德行人生
《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
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
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
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
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
二、勤于好学,终身不懈
孔子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强调学生应该勤于读书求知,探究学问。
在《论语·先进》中记载孔子反对子路使子羔去做费邑之宰,因为子羔尚未成学,年纪尚轻。
孔子认为,研习古代典籍是成就事功的必备条件,决不能忽略不顾。
否则,一味埋头蛮干,难免会有差谬,也就是说,学习前代经典有益于涵养学生崇高的道德品质,孔子指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即诗能感发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向善;礼能规范约束人的行为,使人能够单立于世,而音乐能够熏染人的心魄,使人德行圆满。
总之,孔子认为学文可以涵养完美的人格,所谓君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这些美好的品质,都应当归功于学文时潜移默化的力量。
三、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论语·述而》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意思是说努力学习而不感到满足,教诲别人而不感到厌倦。
纵观《论语》全篇,孔子这里的诲人不仅指教诲他人以知识,还包括教诲他人为人处事的态
度。
作为教育先祖的孔子,可谓教书育人的典范,孔子从而立之年开始教授学生,而且持久不渝,终生以之,他一生“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佳话,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
孔子的教育事业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除了他的“诲人不倦”的态度,还有就是他“因材施教”的方法,在教育方面,孔子最伟大的口号是“有教无类”,它打破了阶级的差别,年龄、贫富、贵贱等界限,学生中长幼老少者有之,富贵贫贱者有之,但孔子却把他们调教得各有专长,各有成就,形成了一个和谐的团体,在孔子周游列国的十四年间,师生间同甘共苦,相濡以沫,没有因为困厄而变心从俗,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在《论语·先进》中有一段场景,令人感动,对于我们很受启发。
子路、曾皙、冉有等弟子侍坐在孔子身旁,孔子和他们坦诚自然交谈,孔子启发他们:“如惑知尔,则何以哉?”弟子们于是很自然地说出真心话来。
子路鲁莽率直,公西华谨慎持重,曾皙洒脱悠然,无不显示了个人不同的才性、抱负和愿望,孔子于是据此对他们做恰切的指导。
四、修己治人,仁爱至上
孔子无论谈“修己”还是“治人”,最终归依还是人生道德。
孔子所重视的德行,所包括的范围甚广,而这些都可用“仁爱”来总括。
“仁爱”是孔子所树立的最高的人生道德理想。
在《论语》中有一百多次提到“仁”,虽然具体语境的差异各不相同,但所指都是一种道德的修养境界,是一切德行的总和,孔子提出“仁爱”,是对人的情感、情操、修养的重视。
“巧言令色,鲜矣仁”!那些胁肩谄笑,
趋炎附势,出于利欲诱惑而屈己的人的行为不是“仁”。
何谓“仁”?“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仁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孔子认为恭敬就不会招致欺侮,宽容就能得到多数人的拥护,守信就会得到人们的信任,机敏就会取得成就,而慈善就容易调遣别人。
这就是孔子认为的“仁”的五者能行天下的理由。
当然,孔子关于“仁”的言论还有很多,但就教师的为人准则,只此几点,我认为就足够矣。
可见,孔子仁德思想的深远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