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国书法发展历史及流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秦: “书同文”,小篆(官)、隶书
书
秦-小篆、汉隶: 魏晋南北朝: 一门艺术——书圣;原因
法
书 隋唐: 新的高峰——草书、楷书;理论 法 宋:有意无法、个性化(原因);“四家”
明: 更个性化
篆 篆刻与书法并称姊妹艺;秦:
刻 汉:
明中叶——一门艺术。文彭
朝代 时代风貌 书法名家
艺术特色
魏晋南 社会危机及 北朝 文具的改进 王羲之
秦小篆和汉隶书
东汉《曹全碑》(隶书)
东汉合阳令曹全的墓 碑,中平二年(公元 185年)十月刻。
此碑独树一帜,娟秀 清丽,结体扁平匀称, 舒展超逸,风致翩翩, 笔画正行,长短兼备, 实为汉隶中的奇葩。
《礼器碑》汉代隶书。在曲阜 孔庙。 此碑字体工整方纵,大小匀称, 左规右矩,法度森严。 用笔瘦劲刚健,轻重富于变化, 捺脚特别粗壮,尖挑出锋十分 清晰,是汉隶中典型的厚重, 雁尾极为精彩,为汉隶第一。 此碑对以后唐代楷法的形成影 响很大。
▪ 「篆」和「籀」都是指用笔圆转写字的意 思。
石鼓文
《石鼓文》又称为《猎 碣》或《雍邑刻石》, 是我国现存最早刻石文 字,书法古茂、遒朴而 有逸气。
李斯/泰山刻石/篆書
•李斯是我国书法史上第一个有 记载的书法家。
•《泰山刻石》又称为《封泰山 碑》,於秦始皇二十八年時, 秦始皇東巡登泰山,丞相李斯 等頌秦德而立。
严格地讲,只有到了甲骨文,才称得上是书法。因为 甲骨文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 用笔,结 字,章法。而此前的图画符号并不全有这三种要素。
《祭祀狩猎涂 朱牛骨刻辞》,商代武丁时期的作品, 风格豪放,字形大小错落,生动有致,各 尽其态,富 有变化而又自然潇洒。为甲骨文书法中的杰作
甲骨文特色
▪ 因以刀刻于龟甲和兽骨, 故其线条锋利如刀割,线条 细瘦, 笔划有棱有角,字 形长方,字体大小不一。 象形文字发展而來,为目 前出土最早的汉字。
1、秦汉:小篆、汉隶具美感、多为实用性文字 2、魏晋南北朝: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3、隋唐:达到新的高峰,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代表:草书—张旭、怀素(“颠张狂素”) 楷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颜筋柳骨”)
中国古代篆书艺术
▪ 秦朝建立后统一六国文字,汉字进入统一规范发 展阶段。
▪ 秦统一后颁布的标准字体称为小篆或秦篆,统一 前的秦国文字叫「籀文」,后又称之为「大篆」, 字体更加工整,为小篆的前身。
•其结构特点,直接继承了《石 鼓文》的特征,比《石鼓文》 更加简化和方整,並呈长方形, 线条圆润流畅,疏密勻停,給 人以端庄稳重的感受,书法圆 润宛遒,严谨工整。
中国书法的发展
中国古代隶书艺术
▪ 从战国后期开始,人们对篆书结构和书写方法进行了 简化改造,形成了新的字体—隶书。
▪ 隶书在汉代被广泛应用并发展到极盛。 ▪ 现代流传下来的隶书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出土的简牍、
虚玄灵动
张旭、怀素
狂放不羁
隋唐 宋代
盛世气象 颜真卿、柳公权 注重规范法度
社会生活丰 苏/黄/米/蔡四大家 追求个性,有
富多样
赵佶(瘦金体) 意无法
明代 社 世会俗平化民化、祝枝山、文征明 强调个性化
精润美媚, 抱残守缺
力挽颓风、矫 清代 世运转衰 包世臣、康有为 枉过正
中国书法的发展
先秦(商周)甲古文与金文
金文
▪ 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铸刻在青铜器 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或钟鼎文。
▪ 銅器的製作大多有紀念價值,因此刻寫者也 較用心,比起甲骨文,金文就像是裝飾體。
金文特色
▪ 线条粗肥、笔滑圆转。 ▪ 字体空間匀称,行間錯落有致。 ▪ 外型大小不一,自然朴实。 ◎后来演变为大篆,是小篆的前身。
毛公鼎铭文
毛公鼎
西周宣王时制作。陕西岐山出土 。鼎高 53.8 厘米 , 口径 47.9 厘米。重34.705公斤。腹内铸有铭文 32行、 共497 字。它是现存铭文最多的青铜器。
金文
大盂鼎
大盂鼎铭文
大盂鼎,三足圆鼎,西周康王时制器,清 道光初年出土于陕西。鼎腹内壁有铭文19行 291字,记载周康王册命贵族盂的史实。
中国书法历史及流派
书体
篆书书体. 隶书书体. 楷书书体. 行书书体.
书体
草书
1是篆书书体. 2是隶书书体. 3是楷书书体. 4是行书书体. 5是草书书体
楷书:笔画祥备、结构严整、是规范化、 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
草书: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 任情纵性。是诸书体中艺术性最强的一种
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 是一种最活跃的字体。既有审美价值, 又有实用价值。
帛书等,一类是传世的碑碣、摩崖石刻文字。
隶书
▪ 产生于秦,由篆书演变而來,目的是便于书写。 ▪ 秦代将办公文的小官叫「徒隶」,因为当时官狱的
文书、抄写工作人员被列为下級人员,叫做隶役, 即供人役使的意思。
汉代简牍和帛书为隶书主要的墨迹。
隶书特色
▪ 蚕头雁尾。 ▪ 字形比小篆方扁,笔画方折多于圆转。 ▪ 汉字定型的转折点。 ▪ 汉代主要书写字体。 ◎中国文字的造字形体,自隶书后消失。
▪ 秦統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为統一的 官方字体,是在金文和石鼓文(大篆)的基础上刪 繁就简而來。
书法艺术
▪ 中国书法的发展 中国古代篆书艺术
刻石(小篆)
瓦档
篆书特色
▪ 字形高長,左对称,空間均勻,有图案 似的艺术之美。
▪ 每一转折处都要写成弧形。
▪ 代表作:大籀—石鼓文
▪
小篆—秦/李斯/泰山刻石
一、汉字的发展演变
1、文字起源传说:“仓颉造字” 2、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3、商周:甲骨文(目前所知最成熟的文字)、
金文(籀文) 4、春秋战国:文字紊乱 5、秦:“书同文字” 小篆(官)、隶书
▪ 新石器时代: 刻画符号
▪ 商:
甲骨文——最成熟的文字
汉 字
文 字
▪ ▪
商周: 金文(籀文) 春秋战国:对文字做了有益的尝试,紊乱
▪ 汉字的起源可追溯到六千年以前,距今五六千年前 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的符号,应该就是汉字的原 始形态。
▪ 商代汉字已经基本成熟,出现了甲骨文。 ▪ 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
字,被称为金文或钟鼎文。
甲骨文 殷商甲骨文(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 甲骨 文发现于一八九九年(清光绪二十五年)。是殷商时期 刻写在龟骨,兽骨,人骨上记载占卜,祭祀等活动的 文字,是经过巫师加工过的古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