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介正负效应

合集下载

新闻传播的负效应与应对措施

新闻传播的负效应与应对措施
心理 。
再 比如 ,曾经轰动一 时的大学教授摆小摊卖馅饼 的新 闻 报 道—— 一个教授处于生活亦 或是 脑体 倒挂现象 的激愤而做 出了过 激行 为 ,针对他这个人来说 ,这 件事件是真实 的,但 是对 于整个知识 分子群体而言 , 绝 对是 片面的 ,因此报道 中 出现的 “ 造 导弹的不 如卖 茶蛋的”是错误的 。 三 、避 不安 ,甚 至影响到一段 时期 的情 绪。例如某电视 台记 者在报 道云南一个劫车杀人 团伙 时候 ,详细地描述 了犯罪嫌 疑人 当着 另一个 受害人面 , 用斧头 、 菜 刀将 同伙 的头颅砍下 , 然后 煮尸 、 碎 尸后分给 了三十多条狗去吃 。而这样的详细 去 描述 了血淋淋的恐怖场面 ,无疑会让 观众产 生 了压抑恐惧 的
为顺利 。
【 关键词 】 新闻传播;负效应;相关问题;应对措施
近 几年 ,由于新闻传 播过程 中对 内容选择不 当而 引起 的 负效应现象逐渐 引起 了人 们的关注 。这种新 闻选择 内容不 当 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新 闻工作 者片面去追求新 闻内容 的 价值 , 也就是对于新闻 内容的选择是从其价值角度来考量 的, 很可能从宣传价值角度来 看 ,对国家 、政府 、群众 的利益带 来损害 ; 另一种是 片面去追求宣传价值 ,这种新 闻通 常会 忽 略新闻 自 身 的规律 ,新 闻工作 者并不能加 以分析 , 不顾客 观 事实就去为某些地 区的领导脸上贴金 ,以上两种情况都会 带 来严重 的负 面效应 。随着 社会 不断发展 ,我们生活 中充斥 着 五彩缤纷 的内容 ,新 闻工作者去挖掘 出一个新 闻并不难 ,但 是要使其具有新 闻价值 ,并且 建最大程度上去减少一些 内容 为 国家与群众带来 的负面影响 ,却十分 困难 。因此 ,我们 必 须要正确认识新 闻传播所 带来的负效应 ,并在 日后工作 中尽 量避免这些负面影响 的情况 。 新闻传 播过程中负效应现象归类 ( 一) 有损 自身。部分新 闻传播 的负效应是 针对于媒 体 自身形象与声誉来说 的 ,本来新 闻报道是想要提 高了 自身 的 声誉 , 但是受众看 到后 就有 着不同的想法 , 甚至会不屑一顾 , 对这个媒体产生 了不好 的印象 。 ( 二) 有损 于褒扬对象 亦或是有 利于贬斥对 象 。部分 新 闻传播 出现 的负 面效 应是针对于新 闻报道 中的主体对象来说 的,新 闻报道本来 涵义就是要去褒扬某个对象 主体 ,但是却 玷污 了该人 与事 件 ; 新闻报道本来是想斥责某个 对象 的 ,但 是却大加赞扬 。 ( 三 )有损 于受众 。部分新 闻报 道产生 的负 面效应是 针 对 于受众来说 的 , 本来想要依靠其 内容来提高受众思想觉悟 , 但是 却对其 内心产生 伤害。部分 报道打击 犯罪 团伙 的新 闻 , 过 于详 细地 去描写 了其犯罪行为与过程 ,这 让部 分人们在提 高警惕性 的同时 , 也很有 可能诱导 了部分人们去进行犯 罪。 ( 四 )有损 于社会 。部 分新 闻报 道的负 面效 应对 于现代 社会 客观效果来说 的 ,因为新 闻报 道存在着诸多 问题 ,当新 闻报道逐渐 被受众所接受职后 ,而这种新 闻报道 并没有对社 会生 活而产 生出积极意义 ,反而带来 了负面的影 响 ,是通过 多部分受众 所危 害到社会整体 。 二 、当前新 闻传播 中出现 的负效应分析 新 闻传播者所发 布的信息 内容 是怎样的 ,在实际传播过 程 中呈 现的形态如何 , 受众是 怎样 的反馈效果都是 基础条件 , 假如在 传播过程 中每个条件都是正确 的 , 那 么就能够产生 了 正 面效 应 ,与其相悖就会产生 了负面效 应。在我 国如今 的新 闻传播 过程 中,产生 了负面效应 的原 因是 由于新 闻工作者 自 身 对于传播 内容 掌握地偏差 。假 如传播 者在思 想道德意 识 、 业务水 平等主观意识方面存在局 限性 , 对 于新闻报道 中涉及 到 的法 律法 规 、政策等 内容不熟悉 , 那 么很 可能在表现 内容 上就不 真实。另外 ,新 闻播报 的内容基本 真实 ,但是部分 内 容却不科 学 、不严谨 ,这些都会让新 闻报道 产生 出多种负面 影 响。 例如有些新 闻连篇报道 了灾难 内容 ,并且有一些超越人 类 的超 人表演报道 ,许多新 闻还专 门配上了视频 、图片 。尽 管 这些新 闻报道有着 一定刺 激性 ,容 易去吸引 大众的 眼球 , 但是 不能太过 、太滥 、要掌握好分 寸 ,过 于逼真只会受众感

新闻传播中负效应的产生与预防

新闻传播中负效应的产生与预防

922020第04期 / 总第398期Column新闻传播的负效应亦称副作用,是指新闻媒介通过正面报道抑或是批判报道的形式,在某一方面或某种程度上所产生的、出乎传播者意料的、消极或不良的社会效果。

当今时代,新闻宣传必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而对于时时出现在各类媒体上引起负效应的报道,显然是违背了我们的宣传目的。

因此,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必须要正确认识新闻传播所带来的负效应,找到应对措施,努力避免因新闻传播带来的消极影响。

新闻传播的负效应现象归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有着五彩缤纷的内容,新闻工作者从中去挖掘出一条新闻并不难,但是怎样才能体现其新闻价值,最大限度地去减少传播的负面影响,并不是一件十分简单的事情。

由于新闻从业者本身的知识水平、立场观点等不同,使得其在报道新闻事件前并不能十分确切地预知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这些负面效应包括:一是有损自身。

部分新闻传播的负效应是针对媒体自身形象与声誉来说的。

作为媒体,报道新闻的初衷本来是想要提高自身的声誉,但是受众看到后有着不同的想法,甚至会不屑一顾,对媒体产生了不好的印象。

二是有损于受众。

部分新闻报道产生的负面效应是针对受众来说的。

新闻报道本来的目的是要提高受众的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但却对其内心产生伤害,以至于起到了适得其反的作用。

三是有损于社会。

部分新闻报道的负面效应是对于现代社会所产生的客观效果来说的。

当新闻报道逐渐被受众接受后,这种新闻报道并没有对社会生活产生积极意义,而是通过受众扩散传播引发网络舆情等影响社会稳定的现象。

当前新闻传播中出现的负效应原因及对这种现象的探究。

新闻传播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发生的效应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新闻传播者所发布的信息内容是什么?在实际传播过程中呈现的形式是怎样的?受众的反馈效果如何等。

决定于以下因素:选择采访编辑新闻的内容出现偏差。

新闻题材,也就是新闻的内容,是新闻传播中的精髓部分。

如果对内容选择不当,那么所引起的负效应应该是沉重的、致命的。

新闻媒介的正负效应案例

新闻媒介的正负效应案例

新闻媒介的正负效应案例新闻媒介是现代社会中传播信息的重要手段,具有强大的正负效应。

下面将分别介绍几个具体案例,以生动全面地展示新闻媒介的正负效应,并提出一些指导意义。

一、正效应案例:聚焦贫困地区,倡导关爱我国贫困地区是新闻媒介关注的重点之一。

在某些报道中,媒体通过展现当地贫困人群的艰苦生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推动了各种扶贫行动的开展。

例如,某电视台报道了因疾病无法支付医疗费用而生活陷入困境的一对夫妇的故事,事后得到众多网友和慈善组织的捐款支持,让他们渡过了难关。

这样的报道可以引领社会力量关注贫困地区,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对加强社会凝聚力、提升国家形象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

指导意义:新闻媒介通过对贫困地区的关注,发挥了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作用。

媒体要深入贫困地区采访,展现当地人民的生活状况,帮助他们寻求帮助,同时也要提倡关爱、化解偏见,创造更加和谐的社会氛围。

二、正效应案例:曝光真相,为公平正义发声在维护公平正义方面,新闻媒介也有着巨大的正面作用。

例如,近年来不断曝出的校园欺凌事件,让社会各界人士产生了关注,促使政府、学校等有关方面加强了校园暴力的防治工作。

类似此类的案例,新闻媒介经常通过调查、报道,为在权限之外的受害者发声,并且通过曝光黑幕,推动政府,相关机构加强管理,提高治理效能,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指导意义:新闻媒介在社会公平正义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媒体一定要确保报道内容的真实性,要信守职业操守,维护正义,赋予受害者话语权。

同时,媒体也应该从公共角度出发,辅助政府等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为弱势群体发声。

三、负效应案例:造谣诽谤,恶意攻击个人与此相反的是,在新闻媒介的传播中,也存在着造谣诽谤等负面行为,这样的行为容易造成社会不良影响,造成人身财产等方面的损失。

例如,某网民恶意攻击一位大学教授的学术成就,导致该教授遭受打击,更造成了很大的民意负面效应。

指导意义:应强调媒介的社会责任,任何故意捏造、歪曲事实的行为都会影响公众的认知和舆情,对受害者造成巨大的伤害。

新闻媒介的正效应与负效应分析研究

新闻媒介的正效应与负效应分析研究

新闻媒介的正效应与负效应分析研究作者:李红昌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7年第11期摘要:新闻媒介对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巨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不仅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新闻媒介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是矛盾的,错综复杂的。

关键词:新闻媒介效应新闻媒介正效应负效应“电视统治一切”,美国著名作家西奥多.怀特用这句话来概括电视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力。

这虽然是极而言之,但新闻媒介对社会的影响,是无法否认的。

新闻媒介的正负两方面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新闻媒介把整个世界呈现在人们眼前,但新闻失实、信息污染干扰误导受众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已成为人们观察世界的四大窗口,新闻媒介的传播超越时间和空间,把地球上每日每时发生的重大事件迅速地传遍世界各地;它把全球各国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风土人情形象逼真地显示在人们面前。

可以说,我们对当今世界的了解,绝大多数来自于新闻媒介,个人的亲身经历或人们口口传传是极其有限的。

但正因为我们对新闻媒介的极度依赖、信赖,往往使我们轻信新闻媒介,甚至上当受骗。

这里,万里大造林非法集资诈骗案给了我们深深启迪。

2004年1月,总部设在辽宁省的万里大造林有限公司在内蒙古通辽市注册,注册资本金1000万元,号称“用5年时间投入100亿元,在长江以北14个省份造林1500万亩”。

2008年9月,内蒙古警方向外界公布,内蒙古万里大造林有限公司自2003年以来,以托管合作造林高回报零风险为诱饵,在内蒙古以每亩每年2万到30元不等的价格承包(租赁)土地种植幼苗,或直接以较低的价格购买林地,再以每亩林地2600元左右的价格出售给买受人。

并在全国12个省市区成立了100多家分公司,发展销售人员9000人以上,通过虚假宣传和认购或介绍他人认购“林权”的手段,诱使全国3万多名群众投资所谓速生丰产杨树林,转让林地(林权)43万余亩,涉嫌非法经营等多种经济犯罪,其经营手段已涉嫌非法传销,涉案金额达13亿元。

第八章 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

第八章   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

第八章 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新闻事业的五种功能、新闻媒介的正负效应,尤其要重点掌握新闻媒介的几种功能定位,我国新闻事业的作用与任务,大众传播理论中几种主要的传播效果的理论。

内容提要:本章涉及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新闻媒介的正负效应、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和我国新闻事业的作用与任务。

重点、难点:重点是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我国新闻事业的作用与任务。

难点是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和几种代表性的传播效果理论。

有关提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对新闻事业功能的经典论述。

我国新闻事业的作用与任务。

主要设计:由事物的功能导入对新闻事业一般功能的论述。

对新闻事业功能的观点归纳。

对不同媒体不同功能定位的几种组合方式的归纳。

讲稿内容:第1节 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必须发挥而且能够发挥的作用)新闻事业是由一定的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这种反作用 ,就是它的社会功能。

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是指:新闻事业对社会所能发挥的有利的作用,所能实现的效能。

美国学者唐纳德·肖和米切尔·毕晓普提出“四功能说”:报纸的职能,过去是,现在仍然是:1)报道新闻;2)发表评论;3)供给娱乐;4)刊登广告。

在对商业化新闻事业有所限制的西欧国家,人们更看重的是前三种功能。

日本学者的观点与西欧学者比较相近。

当代中国学者对新闻事业社会功能的理解,除了保留“宣传”之外,在很大程度上是西风东渐和对本国新闻传播实践不断加深认识的结果,最为一致的认识是报道新闻和发表评论这两种功能,这是新闻事业的核心功能,而在一些子功能(如发表评论与舆论的反映、引导、制造)上,在新闻与信息的关系上,他们的观点不尽相同。

二、本教材对新闻事业一般功能的阐述P101~1031. 沟通情况,提供信息新闻媒体是依赖“沟通情况,提供信息”而生存的,不给社会提供有用的信息,新闻媒体就没有存在的理由。

后面的功能都是建立在这一功能之上。

第二节 新闻媒介的正效应与负效应

第二节 新闻媒介的正效应与负效应

三.丰富了知识,却降低了思考能力
电视向人们传播的大量的知识性知识,丰富了人们的见闻。然而, 广播电视所传播的知识往往是零碎而不系统,肤浅而不深刻的。 加上许多哗众取宠的知识节目,给人们的往往是良莠不齐,模糊 不清的陈年旧货。受众沉湎于其中,往往无法独立思考,被媒介 牵着鼻子走,而且与媒介的大量接触往往会挤占通过其他渠道学 习知识的时间,由此造成思考能力的降低,人们的知识水平和认 知能力有下降的危险。
二.新闻媒介连接了世界,却淡漠了人际 关系
一方面,新闻媒介具有进行宣传,整合社会的功能,媒介不 仅将个人与社会连结起来,而且通过广泛的报道与宣传,加 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彼此的了解与交流。另一方面,新闻媒 介为受众营造的仅仅是一个虚拟的现实,新闻媒介的出现, 使得大量亲身传播为通过媒介的大众传播所取代,人们与世 界的联系表面上加强了,实际上却忽略了和身边的人的人际 交往。
新闻媒介带来的“地球村”
随着广播、电视、互联网和其它电子媒介的出现,随着各种现代交通方 式的飞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 “村落”。“世界村”(global village)这一 地球村一词是加拿大传播学家M.麦克卢汉1967年在他的《理解媒介:人 地球村一 的延伸》一书中首次提出。麦克卢汉对现代传播媒介的分析深刻地改变 了人们——特别是当代青年人,对20世纪以及21世纪生活的观念,他所 预言的地球村在今天的社会已经变成了现实。麦克卢汉看来,“地球村” 的主要含义不是指发达的传媒使地球变小了,而是指人们的交往方式以 及人的社会和文化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交通工具的发达曾经使地球上 的原有“村落”都市化,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往被迫中断,由直接的、 口语化的交往变成了非直接的、文字化的交往。而电子媒介又实施着反 都市化,即“重新村落化”,消解城市的集权,使人的交往方式重新回 到个人对个人的交往。“城市不复存在,惟有作为吸引游客的文化幽灵。 任何公路边的小饭店加上它的电视、报纸和杂志,都可以和纽约巴黎一 样,具有天下在此的国际性。”麦克卢汉觉得这个时候时间和空间的区 别变得多余。这种新兴的感知模式将人类带入了一种极其融洽的环境之 中,消除了地域的界限和文化的差异,把人类大家庭结为一体,开创一 种新的和谐与和平。旧的价值体系已经崩溃,新的体系正在建立,一个 人人参与的、新型的、整合的环球村即将产生。事实上,这种环球村已 经产生。麦克卢汉的“地球村”理论,是全球化理论的萌芽,对后来研 究全球化的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闻事业社会功能

新闻事业社会功能
惩恶扬善,扶正祛邪,维护主流价值系统, 确保正常旳社会秩序;
协调各个不同社会群体关系,缓解社会冲 突,消除矛盾。
三、传播化科学知识
新闻事业旳发展,使新闻事业成为影响 最广泛旳社会教育者。
新闻媒介传播知识旳优势:
传播范围广 多层次性传播 知识新 选择性强 形式灵活
传播文化科学知识
第五章 新闻事业旳社会功能
第一节 新闻事业旳社会功能 第二节 新闻媒介旳正、负效应 第三节 新闻媒介旳功能定位
第一节 新闻事业旳社会功能
报道新闻 引导舆论 传播知识 提供娱乐 刊播广告
一、报道新闻,传播信息
新闻事业最基本、最主要旳社会功能,也是其他功 能得以实现旳基础。
其作用: 政治领域:报道国内外政治形势,政治动向传 达国家重大方针、政策;体现群众愿望。 经济领域:传达国家经济政策,报道国内外经 济情况;提供市场行情、供需形势和趋势 社会生活领域:反应社会秩序情况、自然界旳 变动;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提供服务。
政治领域:传递社会优良老式,简介 理论知识,简介法律知识和社会民俗。
经济领域:传播经济、管理、科技知 识等。
社会生活领域:向社会组员传递社会 规范,培养社会角色。
传播文化科学知识旳详细要求
精确科学 通俗易懂 注重思想性
四、提供娱乐,丰富精神生活
提供生动有趣旳文体娱乐,陶冶人们 旳高尚情趣。
舆论及其特点。 新闻事业应怎样引导舆论? 新闻事业传播文化科学知识旳优势? 怎样正确发挥新闻事业旳娱乐功能? 什么是公益广告? 怎样认识新闻媒介旳正负效应?
具有多层次、多品种、多样式旳特点, 以满足受众多方面旳需求
消遣旳同步,也是一种文化观念旳传 播和意识形态旳渗透,它能够潜移默 化地影响人们旳思想和行为。

媒介融合的正负效应探析

媒介融合的正负效应探析
3 、媒 介 融 合 易造 成 大媒 介 集 团 的 垄
媒介融合是一个相对复杂 的概念 ,内涵丰 富, 可 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理解 , 从狭 义的理解来看 ,媒介融合 多强调的是新闻 业务操作层 面的融合 , 而从广义上来说 , 就
手的消息 和报道 大都是新 闻现场 的网
民发出 , 一定程度上弥补 了传统媒体在报
道新 闻时效性 方面的不 足, 表达也更为 自 主, 更为多元。 2 、 报 道形 式多样化 在单 一媒体 时代 , 新 闻报道方式通常 是 以一种报道方式为基础 , 所运用 的技术 手段也相对单一 。而在媒介融合时代 , 新
N E W S W O R L D I 传 媒e 时 代
媒 介 融合 的正 负效应探 析
。陈 菁瑶
【 摘
要】 随着科学技 术的迅猛发展 , 新 闻传播方式发 生 了很大变化, 媒介融合成为 当今媒体发展 的必然趋 势。 本文从媒 介融合
正效应 负效应
的内涵入手 , 探讨媒介融合给传媒 业带来的 巨大潜力, 同时从媒介批评 的视角来分析媒体融合产生的一些问题和 出现的 负面效应 。
3 、 报 道 的 高 效性
在互联 网高速发展 的今天 , 以个人为
中心 的新 媒体在 人们生 活 中的作 用 日益
凸显 , 在此背景下新 闻传播者也渐渐呈现 出一种多元化的趋势 , 任何人在新 闻现场 都可 以对新 闻进 行简单 的描述并 借助 网 络得 以传 送 , 尤其是 微博兴起 以来 , 随时 诉求 。 传统意义上受众与传播者的角色变 得越 来越模糊 。 近年来 , 许多热 点事件第
三、 媒 介 融 合 的 负面 效 应
命, 不仅传播 信息 , 更 重要 的是传播具 有

新闻专业考试真题

新闻专业考试真题

新闻专业考试真题说考试是大学生的噩梦一点都不夸张,谁都希望逢考必过。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新闻专业的考试真题,供大家参考。

新闻史论一,判断题(对的打勾,错的打叉)(每题1分,共15分)1.宋代开始有了活字印刷邸报2.元明清三代的邸报发抄形式分为三个环节:通政司——六科——提塘3.1919年,胡政之去法国采访巴黎和会,他是当时记者中唯一的中国记者。

4.中国第一座由政府创办的广播电台的创办地是上海。

5.首发新闻专论文章的宗教报刊是《察世俗每月统计传》6.章太炎是引发“苏报案”的主要人物之一。

7.资产阶级改良派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大论战始于《民报》与《新民丛报》8.戈公振所著的《中国报学史》是中国第一部论述报刊历史的专著。

9.“竖三民”这三份报刊是由一人创办的。

10.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份日报是《向导》11.新闻事业有阶级性,所以新闻从业者采写的新闻就都有阶级性。

12.法国报团的出现仅次于美国,居于英国,德国之前。

13.新华日报创办时间为1938年1月11日。

14.自由主义理论起源于17世纪英国政治家约翰﹒密尔顿等人。

15.中共中央曾有专文提到过“在一切公开的场合,在人民群众中,特别在报纸刊物上展开对于我们工作中一切错误和缺点批评与自我批评。

”二,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新闻信2.互联网的界说及其特点3.每日纪闻(Acta Diuma)4.路透社的业务特色5.“二级传播”理论6.议题设置理论7.舆论及其基本要素8.时务文体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试论新闻媒介规模经营的价值与作用2.试介绍联盟解体后俄罗斯的媒体归属形式3.简述“红中社”的工作性质及内容四,论述题(15分)试论大众媒介市场化的意义,作用,以及你对中国媒介市场化进程的评价。

五,附加题(参考)“东方时空”于11月5日推出新栏目,“时空连线”,请谈谈你对此栏目在报道性质,受众定位等方面的看法以及你的总体评价。

新闻史论试卷(B卷)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近代报刊史上国人自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考研新闻学概论习题

考研新闻学概论习题

绪论一、选择题1.我国学者自著的最早的新闻理论是著作是()A.徐宝璜的《新闻学》B.戈公振《中国报学史》C.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D.艾丰的《新闻采访方法论》2.中国的新闻学初步形成的时期是()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30年代C.20世纪20年代D.20世纪40年代二、名词解释1.新闻学2.新闻学的中心议题三、简答题1.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是什么?2.简述新闻学和新闻工作的关系?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A 2.C二、名词解释1.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讨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2.新闻学的中心议题是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三、简答题1.答案要点:(1)指导新闻工作者自觉地从事创造性的工作(2)指导新闻事业不断地进行正确的改革(3)指导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国外新闻工作理论和时间经验(4)指导正确地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2.答案要点:新闻学给从事新闻工作一种思维方式和基本的技能、技巧。

但新闻学仅仅是一门专业学科,而新闻工作却是多种学科的综合运用。

对于立志从事新闻工作的人来说,除了学好新闻学,还应该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到新闻实践中去磨练自己,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

第一章新闻活动一、选择题1.新闻活动是()A.人类传播新闻的活动B.人类接受新闻的活动C.人类传播新闻和接受新闻的活动D.人类相互交往的活动2.封建社会的新闻活动的特点()A.新闻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B.新闻内容更加丰富复杂C.传递新闻的手段更加多样D.产生了专门从事采集、传递新闻(情报)的专职人员3.新闻活动的渠道有()A.亲身传播B.小众传播C.大众传播D.群体传播二、名词解释1.新闻2.新闻活动三、简答题1.人类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原因是什么?2.简述新闻活动是人类社会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

浅析多媒体课件在新闻学中的正负效应

浅析多媒体课件在新闻学中的正负效应

力 , 而 发 挥 多 媒 体课 件 的 正态 效 应 ; 过度 依 赖 课 件 反 而 会造 从 但 成 的师 生 互 动 交流 少 、 教学 过程 控 制 不 够 规 范 等 问题 , 出现 课 件
教 学 的异 化 现 象 。


新 闻 学 多媒 体 课件 教 学 中的 正态 效 应
( ) 一 多维 度 感 官刺 激 : 直观 化 海量 的信 息 为 新 闻 学 提 供 了 丰 富 的可 利 用 的 资 源 , 外 , 此 随 着 视 听 信息 越 来 越 被 公 众 所 接受 ,信息 的传 播 媒 介 已 经变 得更 加 多 元 化 , 此 , 学 活 动 中也 应 适 应 这 一 变 化 , 效 的利 用 多 因 教 有 元 化 的信 息模 式 , 多维 度刺 激 学 生 的 感 官 , 以达 到 更 好 的教 学 效
( ) 息过 载 一 信
[] 卓. 4杨 多媒 体 课 件 在 新 闻 学 中的 应 用 Ⅱ. 春 大 学 学 报 , J 长
20 () 0 4, 8 .
( 文 是 河 北 省教 育厅 课 题 《 媒体 课 件 在 新 闻教 学 中的 应 本 多 用研 究》 项论 文 , 目编 号 S 9 0 1 结 项 0 10 )
体 , 堂 授 课 不 能 “ 刀 切 ”新 闻 学课 堂 不 是 电影 院 、 师 更 不 课 一 , 老 是幻 灯 放 映 员 或 电影 放 映 员 。 在教 学 过 程 中教 师 应 明确 自己 的 主导 地 位 , 理 的设 计 和 组 织课 堂教 学 。 合 多 媒 体 教 学 在 新 闻学 中有 着 不 容 轻 视 的 优势 ,然 而 是 否 能 够 成 功 的应 用 多 媒 体 课 件 辅 助 教 学 却 受 到 多 方 面 因 素 的制 约 , 所 以我 们 必 须 全 面认 识 多 媒 体 在 教 学 中 的 正 负效 应 ,不 断 探 讨 和 研 究 , 能 使其 真 正 起 到 优 化课 堂 教 学 的作 用 。 才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试题库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试题库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试题库一。

填空题:1.《新闻学大纲》作者2、( )被人称为“新闻全才”,他所著的《新闻学总论》和《实际应用新闻学》3.《中国报学史》的作者是()4.世界上四种新闻理论是()5.新闻传播活动的渠道:()、()、()。

6.日本广播协会(又译为日本放送协会)的简称7、1920年10月27日,世纪上有合法经营权的第一家电台是()8.1940年12月30日,中国办了第一个广电台,名字叫( )9.1928年8月1日,国民党政府在南京开办的()开始播音10.公营媒介的代表:()、()、()。

11.世界上的几大通讯社(四个以上)12、法新社是西方四大通讯社中资格最老的一个,其前身是()13.新华社的前身是1931年11月7日创建于江西瑞金的(),1937年在延安改为现名。

14.世界上最早的新闻学院在()年创办于()国()大学的新闻学院。

15.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

16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武装人(四句)17、在30年新闻改革历程之媒介经营管理10件大事中,1914年()挂牌上市,实现了资本创新18.在30年新闻改革历程之媒介经营管理10件大事中,1985年洛阳日报首创报纸(),实现了媒介管理创新。

19. 在30年的新闻改革过程中之可经营管理10大事件中1994年()挂牌上市,实现了资本创新。

20.1996年()报业集团成立,实现了媒介经营管理10件大事中的体制创新。

21.2006年首张数字多媒体报“”问世,实现了媒介经营管理10件大事中的融合创新。

22、()事件和()事件是中共反对蒋介石书报检查的典型事件23.1908年3月,经()同意颁布了《大清报律》,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放的一部新闻法。

24.()政府于1932年7月颁布《新闻记者法》这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部记者法律。

25.国外媒介集团化典型代表:()3个以上。

26.受众的权利27、中国的新闻界以()为记者节28.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商业报纸《申报》创办于()年29.三家村冤案中的三家村是()30.中国最高新闻奖是:()。

新闻媒介效应面面

新闻媒介效应面面

然而,虚拟社会和人际交往能力不能等于现实社 会中的交往能力,就向虚拟社会的交往不能代替 现实社会的人际交往一样。虽然电车男在现实生 活中交往能力低下,但是他是真正的参与者,他 的交往能力会不断得到提高。值得一提的是,小 说本发行不久,也就是05年11月份,现实生活中 的御宅族青年“电车男”就和爱马仕小姐共结连 理步入了礼堂,当时这一消息被当作日本各大报 纸的头条发布,无论是喜欢这本小说的民众还是 网虫们都为他们祝贺。电车男而那些出谋划策的 网意见再高明,也只是在纸上谈兵,如果他们一 直和现实的交往绝缘的话,他们的现实交往能力 会退化到零。
在facebook上有将近五亿网民组成了虚拟的网络群体但有研究表明一条村落到150人就将面临分裂微博上那151个与你互粉的人最终也只是虚假的繁荣网络社会中其实很多都是扮演最熟悉的陌生什么是新闻的正负效应新闻媒介把整个世界呈现在了人们眼底但新闻失实信息污染干扰受众新闻媒介连接了世界却淡漠了人际关系丰富了知识降低了思考能力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发了个人无限的欲望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却污染了社会空媒介特别是新媒介的特点虚拟化让一些人沉溺其中而忽视关注身边的亲朋好友冷漠化用电脑手机等代替面对面的交流公开化把自己的一些私密东西暴露出来浮躁化人们对任何事物包括情感都开始走高速化低俗化增加了人们对色情商品等危险物的接触几率新闻媒介的优势可以拓展自己的交友圈大众之间有更强的交互性易于传播范围广覆盖全信息量大方便快捷你还愿意动手写写信吗
随着都市化、IT化、电玩产品热潮,在我国 和其他国家其实也有不少此类男人潜伏与 大家身边。这和日本学者中野收在《现代 人的信息行为》一书中提到的“容器人” 的行为特点很相似。中野收进一步提出, 这个概念是建立在现代人的一种社会病理 现象——“媒体依存症”的基础上。这个电 影通过电车男的形象和几位典型的网友形 象集中反映了这种社会病症:

传播学媒体效应与传播理论

传播学媒体效应与传播理论

传播学媒体效应与传播理论传播学是研究信息传递、交流和实施的学科,传媒效应是传播过程中媒介对受众产生的影响。

传播理论则是用来描述和解释传媒效应的框架和理论体系。

本文将探讨传播学媒体效应与传播理论的关系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一、媒体效应的定义与分类媒体效应是指媒介对受众的情感、态度、知识和行为产生的影响。

根据影响的方向不同,媒体效应可分为正向效应和负向效应。

正向效应是指媒体通过传播真实、积极的信息,对受众产生积极的影响;负向效应是指媒体传播虚假、负面的信息,对受众产生不良影响。

二、传播学中的经典理论1. 均衡理论均衡理论认为人们在信息选择中追求认知和感性的平衡。

当人们遭遇到信息不平衡时,会通过传媒来寻找平衡,从而形成认知改变。

2. 管理情感理论管理情感理论强调媒体通过情感的管理来对受众产生影响。

媒体可以通过制造情感冲突、塑造角色形象等手段,调动受众的情感,从而引起认知的改变。

3. 社会认同理论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人们在观看媒体内容时会寻找与自己身份认同、价值观一致的角色,从而对媒体内容持有积极的情感态度。

三、媒体效应对社会的影响1. 形塑公共意识媒体通过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对受众的价值观、意识形态产生影响,从而推动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2. 建构社会现实媒体通过选择报道的内容和角度来塑造社会的认知和认同,从而让观众对社会现实的理解形成共识。

3. 引导公众行为媒体对社会事件的渲染和评论引导着公众的行为,对公众舆论起到重要作用。

媒体的报道可以引发公众的情绪激活和行动呼应。

结论传播学媒体效应与传播理论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

传播理论指导着我们对媒体效应的理解和分析,而媒体效应则为传播理论提供了研究的对象和实证基础。

媒体效应的研究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媒介对社会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传播学媒体效应与传播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不良媒体效应,实现媒体的正确引导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新闻学概论重点

新闻学概论重点
17.新闻报道的分类(1)根据文体划分:消息通讯和特写(2)根据内容划分:政治新闻,财经新闻,军事新闻,文教新闻,体育、社会新闻(3)以时间性来分类:突发性新闻和延缓性新闻。突发性新闻是对于出乎预料而突然爆发的时间的报道,有明确的发生时间精确到几点几分几秒延缓性新闻是对逐步发生变化的事情的报道,往往很难有明确时间,只能以“近来”“最近”之类词汇来表示。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事物分类是相对的分类的方法或标准是多种多样的
5.结论:①客观世界的变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②人类的社会性的产生和社会性的生活决定了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需要;③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6.奴隶社会的新闻活动:①产生了阶级和阶级斗争;②出现了社会分工
7.封建社会的新闻活动:①国家的形式更加完备,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是规模巨大,完整的通信网;②在整个封建社会中,需要大量的联络发动工作;③封建社会的农民,由于政治压迫、经济剥削产生;④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仍然坚持用无力来维持在农民的剥削,还用新闻宣传;⑤社会分工比过去更加明确,城镇出现了,城乡联系频繁起来
4.信息的特点:(1)共享性(不灭性)正由于信息的共享性,才使信息得以传播。新闻机构统一发布一条消息,就可以使亿万受众同时享受(2)扩缩性。根据编辑部、受众的需要来决定扩缩的程度,而不是决定文章的长短。信息在传播中可以压缩也可以扩散(3)组合性.两个或两个以上信息的有机组合,可以产生出新的信息来(4)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事实是多棱的,可以以不同的角度运用信息(5)相对性。信息的相对性是和人们对外界信息的选择性注意密切相关的。就要求我们新闻工作者了解熟悉受众的需要。
3.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三真、三公、三度(真实真想真情公开公平公正速度广度深度)社会日趋现代化向新闻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媒介正负效应
1、新闻媒介把整个世界呈现在人们眼前,但同时也出现了新闻失实,新闻的真实性出现问题。

同时巨大的信息量也干扰误导受众。

新闻媒介通过大量的新闻、评论、广告,把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庞杂的信息呈现给受众,为受众的决策提供依据。

2、新闻媒介连接了世界,却淡漠了人际关系。

一方面,新闻媒介具有进行宣传,整合社会的功能,媒介不仅将个人与社会连结起来,而且通过广泛的报道与宣传,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彼此的了解与交流。

另一方面,新闻媒介为受众营造的仅仅是一个虚拟的现实,新闻媒介的出现,使得大量亲身传播为通过媒介的大众传播所取代,人们与世界的联系表面上加强了,实际上却忽略了和身边的人的人际交往。

3、新闻媒介丰富了知识,却降低了思考能力。

一方面,新闻媒介具有传播知识、提供娱乐的功能。

媒介通过其所提供的大量信息,向受众传播了大量丰富的知识。

另一方面,媒介所传播的知识往往是零散的,不系统的,而且往往良莠不齐,真实性有待考察,失之肤浅,受众沉湎于其中,往往无法独立思考,被媒介牵着鼻子走,而且与媒介的大量接触往往会挤占通过其他渠道学习知识的时间,由此造成思考能力的降低,人们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有下降的危险。

4、新闻媒介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却诱发了个人无限的欲望。

一方面,媒介的出现打开了人们的视野,从媒介出现以前的纵向比较的习惯,转变为现实的横向比较,从而从安于现状到不满现状,最后来改革现状,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发展。

另一方面,媒介有时会给人带来不切实际的虚荣心和诱惑,引发个人的无限欲望,如果这些欲望没有诉诸良好的途径,而是走向极端,就会造成社会的潜在威胁,也对个人的健康发展不利。

5、新闻媒介促进了人类的文明,却污染了社会空气。

一方面,新闻媒介不断地向人们提供政治、经济、文化的信息,沟通人们的联系和交流,大大加快了社会民主化的进程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繁荣进步。

另一方面,由于媒介是追求利润的企业,往往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传播煽情信息和黄色新闻,宣扬不健康不道德的生活方式与处世方法,这对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心灵是极大的污染,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所以新闻媒介传播有很多客观的作用和功能,而某个东西的功能如果过了一定界限就会产生负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