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2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ff2db6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70.png)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2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复习人体的左右、上下、前后的基本位置概念。
2.掌握“东西南北”方位名称及用语。
3.能够准确描述简单的地图方位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东西南北”四个基本方位名称的学习。
2.运用“东西南北”描述简单的地图方位关系。
难点1.辨认地图上的方位关系,准确用语言表达。
2.理解“东西南北”在不同环境下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及地图。
2.学生用书和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1.复习人体左右、上下、前后的基本位置概念。
2.让学生在课桌上进行指示方位的练习。
第二步:引入1.出示一张简单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方位关系。
2.提问:“地图上的东、西、南、北分别是什么方向?”3.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东西南北”的应用场景。
第三步:讲解和练习1.介绍“东西南北”的含义和用法。
2.练习用语言描述地图上不同地点的方位关系。
第四步:活动1.分发地图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描述写出某一地点的具体位置。
2.学生之间互相描述地图上不同地点的方位关系,加深理解。
第五步:总结1.总结“东西南北”在地图中的应用规律。
2.鼓励学生多在生活中观察方位,培养方位意识。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复习了人体的基本位置概念,并学习了“东西南北”的方位名称及在地图中的应用。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观察、思考方位关系。
六、作业布置1.完成练习册上有关“东西南北”方位的习题。
2.在生活中积极观察周围环境的方位关系,做好方位记录。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东西南北”方位概念,加强方位意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1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1课时)》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523906d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0e.png)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位置》是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简单的例题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数对与物体位置的关系,并能够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和简单的坐标系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运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时,可能会出现理解上的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耐心引导,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能够准确地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和实践操作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对与物体位置的关系。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游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对表示游戏中物体的位置。
2.探究新知:讲解数对的表示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践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
3.巩固新知: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数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和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数对: (列,行)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1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1课时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92ae9dc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e8.png)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1课时,主要讲述了利用数对表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的重要发展阶段,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实用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对的含义,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对于平面图上的位置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以及数对的含义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数对的含义,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数对的含义,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灵活运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操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数对卡片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物体位置,引导学生观察、实践、探究。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数对的含义: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引导学生发现数对与物体位置的关系,理解数对的含义。
3.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数对表示不同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解决问题:利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如寻找物品、规划路线等,让学生体会数对在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位置说课稿五上
![人教版位置说课稿五上](https://img.taocdn.com/s3/m/4cc9b04e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72.png)
人教版位置说课稿五上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位置》,这是一堂关于空间观念和坐标系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二维平面内点的位置表示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面: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使用有序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了解坐标系的基本概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理解和掌握使用有序数对表示点的位置,以及坐标系的建立和应用。
教学难点是学生如何将抽象的坐标概念与实际空间位置联系起来,以及如何在坐标系中准确找到点的位置。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器材:多媒体课件、白板、坐标纸、直尺、三角板等。
2. 教学环境:教室需配备多媒体设备,以便展示课件和进行互动教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你们知道我们是如何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吗?”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 探究新知(1)首先,通过实际情境(如教室内的座位分布)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物体的位置。
(2)接着,介绍坐标系的概念,并在白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坐标系。
(3)通过实例让学生尝试使用有序数对表示点的位置,并解释有序数对的意义。
3. 巩固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2)邀请学生上台,利用坐标纸和三角板在白板上标出点的位置。
(3)小组合作,讨论并解决一些涉及坐标系的实际问题。
4. 小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要点。
(2)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在三维空间中我们如何表示位置?”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兴趣。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以及一些实际操作的小任务,如在家中找到一些物品的位置并用坐标表示等。
完整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位置》说课稿
![完整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位置》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e4698ad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6c.png)
完整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位置》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我将为大家讲解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在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我将深入阐述我的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在一年级,学生已经研究了类似于“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
在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的研究中,学生进一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方位角和距离两个条件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因此,在本单元的《位置》中,学生将研究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这将为今后研究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奠定基础。
二、教材分析本课时的内容是在以上基础上,研究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本课时旨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教材分两课时完成,我说的是第一课时。
三、研究目标本课时的研究目标为:①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行、列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②经历语言叙述物体位置到数对确定位置的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为: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为: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四、教学法、研究法教学法:尊重学生已有经验,从表象到抽象,引导发现,活动引领。
研究法:学生通过说一说、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写一写、找一找、比一比等数学活动经历理解数对的全过程,发展能力。
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激活经验:创设“一排座位”的情景,激活学生“用一个数可以表示一个物体在一排中的位置”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直观感受到用一个数可以在直线上确定位置。
在此基础上,利用例1现成的情景,由线扩展为面,将一维空间生长为二维空间,产生新问题,引出新的研究内容,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2.尝试探索,感悟新知:a.认识平面上确定位置的必要条件。
b.认识行与列:统一行和列的名称。
统一行和列的顺序和方向。
在平面图上确定行与列。
c.认识数对:呈现位置的表示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区级公开课《位置》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区级公开课《位置》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c69140f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ed.png)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区级公开课《位置》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位置》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并能应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坐标系,培养空间观念的重要环节,为后续学习平面图形的运动和变换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于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概念,大部分学生应该已经有所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存在对坐标系的理解不够深入,对数对的运用不够熟练的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地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并能在坐标系中准确地找到对应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以及在坐标系中找到对应的位置。
2.教学难点:对坐标系的理解,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数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等手段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寻宝游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2.新课导入:介绍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概念,并用示例进行讲解。
3.课堂讲解:讲解如何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以及如何在坐标系中找到对应的位置。
4.课堂练习:学生进行实际的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5.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7.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清晰地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可以设计成以下形式:数对表示点的位置:(1)数对的概念: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
(2)如何找到对应的位置:在坐标系中,横坐标表示列,纵坐标表示行。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2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2课时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bd05188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1a.png)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位置》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一节说课稿。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内容主要包括利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不同位置,以及用数对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认知和坐标系的基础知识,对于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概念,他们可能已经在之前的学习中有所接触,但可能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建立数对与物体位置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数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够用数对表示不同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和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够用数对表示不同物体的位置。
2.难点:学生能够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并理解数对中每个数字所代表的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实践活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引发学生对位置的思考,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利用数对表示不同物体的位置,并交流分享结果。
3.讲解: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解释数对中每个数字的含义。
4.练习:学生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理解和应用。
5.拓展: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数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地图上的位置查找等。
6.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理解。
《位置》说课稿(通用14篇)
![《位置》说课稿(通用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e6a09e79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26.png)
《位置》说课稿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位置》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位置》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位置》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定物体位置。
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的学习,又进一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在此基础上,再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今后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奠定基础,可以说既是对学生位置观念在形象思维方面的一个重要总结,又是从具体形象的位置到抽象直角坐标平面位置的过渡,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材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让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明确竖为列,横为行,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②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由具体情境到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建立空间观念,同时初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全局观念,站在大众角度主动简单的表达自己,体现数学的价值。
其中教学重点为: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难点为:用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物体位置。
二、说教法、学法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有赖于教法学法的转变。
本堂课我采用构建“学案导学、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标强调: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由培养具有一定知识技能的人转向培养具有多种能力,特别是“学会学习”的人。
只有学会自主、合作学习,才能成为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学习者,同时还可以通过教学逐步培养学生去学会主动表达,学会主动交流交际,采用本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研究实践。
课前设想再完美都要依赖教学过程去实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学设计和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学设计和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0a7ecd2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b4.png)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学设计和说课稿《位置》教学设计《位置》第一课时反思性说课稿评委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一课时。
《位置》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是应学段目标“探索一些图形的位置关系,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的要求而设计的。
内容编排是在学生一年级上册学习了用上、下、前、后、左、右确定位置,三年级下册学习了用东、南、西、北等词语描述物体方向的基础上,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今后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奠定基础,可以说本章节知识既是对学生位置观念在形象思维方面的一个重要总结,又是从具体形象的位置到抽象直角坐标平面位置的过渡。
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材特点我预设的教学目标为: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明确竖为列,横为行,在描述位置时要先说列后说行,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用语言描述数对表示的位置。
2.让学生经历由具体情境到平面图的过程,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初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现数学的价值。
理解数对的意义,会用数对确定具体物体的位置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把握生活情境中确定位置的数学方法,理解列、行的含义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的实现及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有赖于学法和教法的转变。
我打算引导学生采用观察发现、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法历经学习过程;为适应学生的课堂学习和教学生成,本堂课我采用“启发引导、教师导学”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经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学习过程,感悟数对与位置一一对应的思想。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我设计了“四步”教学流程: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教师导学探索新知---典题训练,学以致用---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教师播放一段视频,提出问题(视频中哪些内容使你最感兴趣?或者是什么内容给我的印象最深刻?数学中哪些知识运用到了高科技上?),引导学生边看边思考。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二单元:位置-人教版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二单元:位置-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3e94c39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b8.png)
教案标题:五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二单元:位置-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理解数对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2.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根据物体位置确定数对,或者根据数对确定物体位置。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位置的表示方法: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如(3,4)表示物体在第3列第4行。
2. 位置的应用:根据物体位置确定数对,根据数对确定物体位置,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理解数对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2. 教学难点:根据物体位置确定数对,根据数对确定物体位置,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位置的表示方法,让学生理解数对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2. 演示法: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位置的表示方法。
3. 练习法: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4.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位置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讲解位置的表示方法,让学生理解数对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3. 演示新课: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位置的表示方法。
4. 练习新课: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5.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批改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位置》说课稿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位置》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60cf3e10c22590102029d2b.png)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19页的内容。
我的设计理念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通过学生自学,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达标测评,拓展延伸等,激发兴趣,建构知识,发展思维。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几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课前说课。
一. 说教材(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位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并通过四年级的学习进一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及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有大量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经验,并通过前几个年级的学习也获得了确定物体位置方面的许多知识。
由此,可确定本课时的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由具体情境到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建立空间观念,同时初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难点:能用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物体位置。
(四)教具准备:导学提纲、课件等二.说教法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下教法:(1)讲解法(2)情境教学法:通过一系列与学生的生活悉悉相关的情境设计,既体现了生活中的数学,也更好地服务了我们的教学活动。
(3)欣赏激趣法(4)小组合作学习,逐层练习,及时反馈法:通过学与练的紧密结合,既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也帮助学生巩固了新知。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03《位置》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03《位置》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cd296a1d5bbfd0a79567373.png)
《位置》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位置》,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说教材】首先我先说说对教材的理解:数学,以其丰富的内容,开放的思维,严密的逻辑,使孩子们产生强烈的兴趣。
《位置》就是这样一个开放思维,严密逻辑的内容。
《位置》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位置。
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的学习,又进一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在此基础上,再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今后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奠定基础,可以说既是对学生位置观念在形象思维方面的一个重要总结,又是从具体形象的位置到抽象直角坐标平面位置的过渡。
【说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材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明确竖为列,横为行,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由具体情境到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建立空间观念,同时初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全局观念,站在大众角度主动简单的表达自己,体现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把握生活情境中确定位置的数学方法,理解行列的含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说教法、学法】教学目标的实现及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有赖于教法学法的转变。
本堂课我采用构建“学案导学、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标强调: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由培养具有一定知识技能的人转向培养具有多种能力,特别是“学会学习”的人。
只有学会自主、合作学习,才能成为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学习者,同时还可以通过教学逐步培养学生去学会主动表达,学会主动交流交际,采用本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研究实践。
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位置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位置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33b7398c850ad02df804169.png)
《位置》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我是面试小学数学教师的6号考生,今天我说课题目是《位置》,下面,开始我的说课,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位置》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章第1课时的内容,主要讲解关于学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理解数对的意义等,该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位置与方向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将为后面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奠定了基础,因此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确立了如下的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过对数对、位置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对教材和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起始行,列的含义。
理解数对的意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难点是和生活实际相联系。
二、说学情在教学之始,关注学生的基本情况很重要。
五年级的生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但他们的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我会注重引导和启发学生,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三、说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基于对教学内容、学情的分析和新课改的要求,本课我主要采取以讲授法为主,辅助以启发式教学法,讨论交流法,练习法等来展开教学,从而达到培养能力,养成良好习惯的目的。
四、说学法根据学生学情来分析本节课课我对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他们合作交流,自主归纳数学规律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将从五个方面展开。
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上课前我会提问学生如何表示出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学生可能会通过自己前后左右的学生来确定自己的位置。
我会继续提问如何准确的表示自己在班级中的坐位呢,我会像学生说明为了准确表达一个位置,我们会选择用数对来表示。
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位置》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位置》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ef5fe90cfc789eb162dc8b5.png)
《位置》说课稿课题:位置学科:数学年级:五年级课型:新授课执教教师:X X X学校:XXX 学校时间:XXXX年XX月XX日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人教部编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有两项:一是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二是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按照教学用书的安排和建议,需用三个课时完成。
其中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用一课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用一课时,第三课时为练习课。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用行、列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了,本单元的学习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之后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本课时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与“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行、第几列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和方格纸上物体的位置。
为了达成上述教学目标,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作了一些大胆的尝试。
首先,我摒弃了课本中的例题,采用本班学生的座位图,自主编写了例题,并将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和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两项知识内容进行了整合,放在一个课时中进行教学。
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运用本班学生座位图进行教学,想在最大程度上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将两个例题进行整合后,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进行对比,发现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和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的异同,从而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掌握。
本课时练习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利用全班同学的座位图,用数对写出自己的位置,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是对新课所学知识的巩固。
新的尝试,肯定会产生新的问题。
再加上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水平有差异,教学中肯定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在此,恳请各位同仁不吝赐教,给予帮助为谢!。
第2单元 位置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第2单元 位置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4920f85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65.png)
第2单元位置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位置的概念,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 使学生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位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位置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 方向和距离的判断3. 位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位置的概念,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 教学难点:方向的判断,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电影院、公园等场景,引导学生发现位置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位置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位置是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具体位置,可以用数对来表示。
(2)用数对表示位置讲解数对的含义,如(3,4)表示第3列第4行的位置。
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
(3)方向的判断讲解方向的概念,如东、南、西、北等。
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 实践应用设计一些与位置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4.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位置的概念、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和方向的判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位置实例,并用数对表示出来。
2. 设计一些与位置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解答。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进行个别辅导,确保学生对位置知识的掌握。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位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位置的概念,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用位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二单元《位置》集体备课主讲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二单元《位置》集体备课主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fc8da250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85.png)
单元
教学
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2、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感受方向和位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具
主题图、多媒体、投影仪
课时
安排
本单元教学3课时左右完成。
1.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1课时
2.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1课时
3.练习五………………………………………1课时
备注
小学单元备课
年级
五年级
学科
数学
时间
9.20
主备人
单元
第二单元
教
材
分
析
本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以及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学生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用行、列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了,本单元的学习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之后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2单元 位置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2单元 位置](https://img.taocdn.com/s3/m/8e3ac01f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ee.png)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2单元位置一、教学目标1.理解“左”、“右”、“前”、“后”、“近”、“远”等表示位置的词语。
2.学会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3.能够根据题目描述,正确使用位置词语进行位置定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和应用位置词语描述位置。
难点:能够准确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2.教具:图片、小物体、黑板、彩色粉笔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探索位置关系1.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教室中各个物体的位置,引导学生认识“左”、“右”、“前”、“后”等位置词语。
2.让学生两人一组,互相提问并回答:你的左边是什么?你的右后方是什么?3.教师引导学生在黑板上绘制简单平面图,并指导学生描述图中物体的位置关系。
第二课时:运用位置词语1.教师分发练习册,让学生完成书上有关位置词语描述的练习题。
2.学生自主练习,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答案,并讨论正确答案的原因。
3.教师注意纠正学生在使用位置词语时的错误,并指导学生如何准确描述位置关系。
第三课时:综合运用1.教师布置综合练习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位置词语,综合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然后选择一名学生上台展示答案。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指导学生如何进一步提高描述位置关系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各种位置词语的理解程度有所差异。
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需要通过更多的实际操作和示范引导,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位置概念。
同时,在综合运用环节,需要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对位置词语的应用能力。
以上教案仅为参考,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应调整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步骤,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005f22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2c.png)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案(通用10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案(通用10篇)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明确竖为列,横为行,在描述位置时要先说列后说行,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用语言描述数对表示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准确找出指定的位置,能够用语言描述路线图。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用数对表示指定的位置。
2、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指定图形或地点的位置。
教学准备:电影票、班级座位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位置提问:假如你的家长要来班里开家长会,你怎样告诉他们哪个是你的座位呢?(第几组第几排……)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需要确定位置的例子呢?(举例……)师:以上这些,只要说明是第几排第几个就能确定座位。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投影出示班级座位图(1)说一说学生观察座位图,想说谁的位置就跟同伴说一说。
(2)想一想师:吕全同学的位置在哪里?可以怎样说?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
(3)写一写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吕全同学的位置表示出来。
A: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课堂,记录不同的表达方式。
B:展示几个不同的表达方式(4)讨论师:同样都是吕全的位置,大家表示的方法却各有不同。
看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组、排、行等多种方式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为了我们在确定位置的时候语言达成一致,一般规定: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板书:列行老师左手起竖排第一竖就是第一列…,横排第一排就是第一行…(5)探索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结合已有的表示方法“第6列,第3行”,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A:明确说明:吕全在第6列,第3行就可以写成(6,3)这样的一组数对来表示。
B:学生尝试用这样的方法表示自己数学组长的位置。
要求:a、先说一说他们分别在第几列第几行,再用数对表示;b、集体订正:吴丹的位置是(3,4),杜佳伦的位置是(4,3)。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位置》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位置》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52e3ddd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ee.png)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位置》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位置》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的内容。
这一单元主要包括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以及利用坐标系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利用数对、方向、距离和坐标系等多种方法表示物体位置,提高学生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在四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对于新的表示方法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但通过引导和练习,可以逐步掌握。
同时,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方向和距离的概念,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会相对容易一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利用数对、方向、距离和坐标系等多种方法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利用数对、方向、距离和坐标系等多种方法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教学难点: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以及利用坐标系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法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坐标纸等教学辅助工具进行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位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物体位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方法的优越性。
3.知识拓展:引入方向和距离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
4.实践操作:让学生利用方向和距离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方法拓展:介绍利用坐标系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坐标系的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位置》说课稿
同心县第一小学:杨东波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19页的教学内容,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一年级上册学习了用上、下、前、后、左、右确定位置,三年级下册学习了用东、南、西、北等词语描述物体的方向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将为下节课学习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以及后面进一步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参数确定物体的位置”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课之前,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能用“第几”描述物体的位置,还经历了类似用“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找到物体的位置,如教室里的座位、电影院的座位等,初步积累了用数表示位置的经验,但对于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很少接触。
三、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关于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说一说,看一看、想一想、写一写等数学活动经历理解数对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体验数学交流的简洁性。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确定具体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理解起始列、行的含义。
五、教学方法
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注重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对数对的认识经历由“表象——抽象”的过程。
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活动引领等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等数学活动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六、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根据新课程理念、教学目标及学生实际,尝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只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构建一种探索性数学课堂教学的纵向结构模式,主要分为:“结合经验,初步感知→探究新知,掌握方法→巩固提高、加深理解→联系生活、实际应用→拓展延伸、培养能力→全课总结,内化新知”六大教学环节。
(一)结合经验,初步感知
初步感知生活中确定物体的位置需要两个数据。
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对于位置一词并不陌生,通过让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在录播室的位置,然后写在白纸上,以此来引入新课,使学生初步感知在平面中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两个数据。
(二)探究新知,掌握方法
1、?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知道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通过看、想,选,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知道用数对表示物体的方法。
(1)看一看
我依据小步子原则,将列、行的含义分割成下面两道道填空题,引导学生理解列和行的含义。
(2)想一想
通过出示标有列数和行数的平面图,让学生想一想确定行数和列数的规则,明确列一般从左往右数,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3)选一选
通过让学生甄别用数对表示周明同学位置的正确方法,是学生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下面选项中用数对正确表示了主题图中周明同学的位置的是()。
A.1
B.3
C.(3,1)
D.(1,3)
强调并板书:
列竖排
数对
行横排
2、深入理解数对的含义,熟练运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通过写、找、比,使学生深入了解数对的含义,达到熟练运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目的。
(1)写一写:
通过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分别写出主题图中王燕和赵雪位置的数对,并同时在简图中圈出这两位同学的位置,引导学生观
察发现这两个数对数字虽然一样,但表示的位置不一样的原因是数字的排列顺序不一样,
(2)找一找:
通过让学生根据数对(6,4)找出王乐同学的位置,并和王燕同学的数对进行对比,发现两个数对中的第二个数字如果相同,它们表示位置是同列不同行。
(3)比一比:
对比李小东和孙芳的位置,再用数对分别表示这两位同学的位置,引导学生发现两位同学如果在同一列,它们数对中的第一个数字是相同的。
3、对比发现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优点。
通过先让学生用数对写出自己的位置,然后和之前写的进行对比使学生发现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简洁性和准确性,体会数学的简约之美。
三、巩固提高、加深理解。
通过完成练习五的1、2、3题,加深学生对数对含义的理解以及掌握熟练运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四、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分别出生电影票和飞机票,让学生从中找出座位号,让学生了解在生活中确定位置的例子。
五、拓展延伸、培养能力
通过让学生运用位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全课总结,内化新知。
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达到内化新知的目的七、板书设计:
位置
列竖排
数对
行横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