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练习
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课时精练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据此回答1~2题。
1.恩格斯的上述论断指出了()A.一切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和唯心主义的荒谬性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解析:A项不符合题意;B项曲解了题中观点;C项正确,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D项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C2.之所以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因为它是()A.唯物主义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B.唯心主义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C.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D.所有哲学必然遇到而且必须回答的问题解析:A、B两项均是片面的,不选;C项不选,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D项正确指出了原因,符合题干要求,应选。
答案:D3.右图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五行学说。
它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
这种观点()A.把具体形态归结为世界的本质,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B.与“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包含同一本原C.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方向,但本质上是不正确的D.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解析:材料中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A项前半句正确,后半句应为“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B项中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项认为该观点“本质上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故选D项。
答案:D4.古希腊的柏拉图认为,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摹本或影子;德国的费希特则认为,自我意识或精神自我的创造性活动是经验的唯一源泉。
这两种思想都() A.认为客观事物及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B.承认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C.不承认思维决定存在D.不承认存在决定思维解析:材料中柏拉图的思想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费希特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两种思想均不承认存在决定思维,故选D项。
人教版政治必修4:第2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课一练(含答案)
一课一练02 百舸争流的思想(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3分,共60分)1.在人类追索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
它们在相互辩论中围绕________分成________两大阵营。
( )A.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可知论和不可知论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解析:本题考查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等知识。
正是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被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故本题选D。
易混辨别:“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不等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内容是: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对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承认存在决定思维,就是坚持了唯物主义;承认思维对存在具有能动作用,就是坚持了辩证法。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问题,唯物主义认为存在是本原,唯心主义认为思维是本原;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不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无同一性。
答案:D2.观点一:美学中的“移情”说法——人们高兴的时候,就觉得太阳在笑,青松在招手,花儿在点头;悲伤的时候,又觉得雨如泪,风如烟。
观点二: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之外都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
这两种观点分属于不同的哲学派别,划分它们的标准是( ) A.对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B.对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对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的不同理解D.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解析:观点一美学中的“移情”说法强调人可能因客观环境而触景生情,这属于唯物主义;而观点二则认为客观事物的存在依赖于人的感知,属于唯心主义。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2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课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第2课百舸争流的思想(限时45分钟)知识点题号及难度哲学基本问题1、2、3、4(中)、12(中) 唯物主义及其形态5(中)、6、7(中)、8、13(2)(难)唯心主义及其形态9、10、11(中)、13(1)(难)一、选择题1.2014年10月7日21时49分,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发生6.6级地震,地震发生以后,一则“昆明提前67秒收到预警”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
随着实践的深入,人们将会准确预警地震的到来,避免地震带来的人员伤亡与损失。
这说明(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②人们能够彻底的认识世界③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④人们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③解析:A 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意识的能动作用。
材料表明人们可以正确的认识世界,故选①③。
认识具有无限性,②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改造世界的问题,④不选。
2.休谟认为:“物质实体的存在与否是人们的经验不能解决的。
”此观点( )①承认了物质决定意识②否认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③否认了意识的主观能动性④认为思维决定存在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解析:D 休谟认为人不能认识物质实体,即思维不能反映存在,否认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否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②③符合题意;①④均与材料无关。
3.2013年10月,生姜在四川的平均批发价为9.08元/千克,2014年10月则达到了15.94元/千克。
可见“市场常常是变化莫测的,想把握住市场的变化那是徒劳的。
”以下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①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②属于不可知论③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④是形而上学观点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解析:A 本题考查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不能把握市场,意味着思维不能反映存在,是不可知论,故①②符合题意,③与材料不符。
形而上学主要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④与材料无关。
4.(2015黄冈模拟)民谚“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说明了( )A.存在决定思维B.意识反作用于存在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思维决定社会存在的变化解析:A 本题考查的是思维与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 第二课小结:《百舸争流的思想》高考试题汇编练习1
《百舸争流的思想》高考试题汇编练习1一、选择题1.(09江苏卷25).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2.(09福建卷36)2009年4月,甲型HINI流感开始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扩散。
我国借助国际力量组织攻关,在短时间内成功研制出甲型HINI流感的快速诊断方法。
这表明A.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解开自然之谜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选规律D.在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中,意识起着促进作用3.(09全国卷Ⅰ28)“面对金融危机这一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需要加强政策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
在些关键时刻,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
”这一论述表时,信心作为对前景的良好预期①能够改变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②可以推动经济主体对经济活动的积极参与③能够摆脱物质条件制约,促进经济复苏④可以促进经济形势向好的方向转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09全国卷Ⅰ31)1978年安徽小岗村18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小岗村不断探索致富之路。
2006年1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规划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办好工业园”的发展战略,迈进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
小岗村农户做出分田到户和重新走上合作经济道路的两次重大决策都促进了当代经济发展。
这说明正确的决策①有利于创造条件促进社会发展②符合客观条件发展变化的要求③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④创造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规律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5.(08江苏卷26)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A.心外无物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C.理在气先 D.存在就是被感知6.(07江苏卷9)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水,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高中政治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英国主教贝克莱说:“观念的产生,并无必要假设外物的存在。
”这一观点( A )A认为意识的产生不依赖于客观事物 B肯定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C是实际工作中的主观主义 D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2、宗教是信仰上帝、神鬼等虚幻的东西,但是不管哪种宗教信仰的神,都是按照人们自己的形象和经验塑造的。
这一事实说明 ( C )A神是头脑中自生的,因为世界上根本没有鬼神B神是一种虚幻的东西,信则有,不信则无C神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可以在客观世界中找到它的原型D神是客观实在的东西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D )A对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B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不同回答C是否信仰宗教 D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B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变化发展的 B世界是统一于物质的C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D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5、美国一教会建造了一座尖顶教堂,主教请工程师为其设计避雷针。
工程师揶揄地说:“教堂是天国驻人间的‘大使馆’,有上帝的保护,安装避雷针是多余的。
”主教说:“请先生装避雷针,这也是上帝的旨意。
”这一材料说明 ( B )A科学和神学的对立正在消失 B随着科学的发展,神学的阵地正在日益缩小C神学已经向科学投降 D科学技术越是发达的国家,宗教势力就越小6、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实际的关系。
这体现了( A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7、哲学的基本问题可以表述为( A )(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3)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4)从实际出发还是从主观出发的问题(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问题(6)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的问题A(1)(2) B(1)(2)(3)(4)(5) C(1)(2)(3) D(2)(4)(6)8、主张人类生活的“世俗世界”的命运是由上帝、神灵居住的“天国”主宰的观点属于( B )观点A机械唯物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9、下列选项中,属于意识决定物质的观点是( A )A心外无物 B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C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D世界统一于“水”10、“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由人的意识决定的”,这种观点是( A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11、近几年来,一些地方封建迷信有所抬头,有的地方甚至呈现蔓延趋势。
高二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课时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课时练习题一.单项选择1.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的上述论断指出了A.一切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和唯心主义的荒谬性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2.毛泽东曾明确指出,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这是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唯物主义前提,只有肯定这一条,我们才能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
这主要说明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B.对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不同的世界观与方法论D.思维与存在的性质是不同的3.面对频发的极端天气,人们时常发出这种无奈的叹息----“天有不测风云”。
从哲学角度看,该观点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这是因为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B.自然界具有客观性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认识具有局限性4.《管子》一书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南宋朱熹指出“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他们是在思考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的本原②思维和存在是否相互决定③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④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5.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若想得到良好发展,必须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优秀的经营者能够对市场需求作出正确的判断。
从哲学基本问题上看,这是因为①存在决定思维②思维和存在不可分割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④思维与存在是同质的事物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6.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②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A.②④B.①③C.②③D.①④7.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①存在就是被感知②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A.③→④→②B.②→③→④C.②→①→③D.③→②→④8.罗马教皇本笃十六世曾在梵蒂冈宣称:“宇宙不是偶然产生的,在仔细思量宇宙起源时,我们得以发现深奥的道理:造物者的智慧和上帝的无穷创造力。
高中政治必修4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基础知识+巩固练习(附答案)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存在决定思维→唯物主义思维决定存在→唯心主义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可知论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不可知论(庄子梦蝶)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关键词:气、水、火、土)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的)唯心主义:①主观唯心主义(关键词:我)②客观唯心主义(关键词:理、上帝、上天、神仙)巩固练习:1.观点一:美学中的“移情”说法——人们高兴的时候,就觉得太阳在笑,青松在招手,花儿在点头;悲伤的时候,又觉得雨如泪,风如烟。
观点二: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之外都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
这两种观点分属于不同的哲学派别,划分它们的标准是()A.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B.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对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的不同理解D.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2.中国古代哲学家杨泉提出:“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
水土之气,升而为天。
”下列与之相一致的观点是()A.观念的产生,并无必要假设外物的存在B.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C.气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终为主D.物质是按―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3.王守仁认为,“人者,天地万物之心也;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
下列名言与王守仁的观点同属一个哲学派别的是()①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②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
有此理便有此天地③“自我”是自身的原因和世界的本质,“自我”周围的现实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4、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A.“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B.“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C.“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5.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两个对子”相对应的是()①指鹿为马乐极生悲②形谢神灭理生万物③盲人摸象削足适履④沧海桑田断章取义A.①③B.③④C.②④D.①②6.下列观点与漫画中的人所坚持的哲学基本立场相同的是A.天地合而万物生B.未有此气,先有此理C.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D.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7、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8、“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
高中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 同步练习2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4
高中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同步练习2新课标人教版必修4一、单项选择题:1、“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的到,就能做的到。
”这一观点属于:A、唯心主义B、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形而上学2、人在高兴时,觉得太阳在微笑,花儿在点头;人在悲伤时,觉得雨如泪,风如烟。
在审美时,这种现象称为“移情现象”,这种“移情”说法:A、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因为它强调了意识对物质的作用B、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因为它认为物质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C、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因为它说明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D、是不可知论,因为它表明人脑总是不能如实地反映外界事物3、美国某教会建造了一座尖顶的教堂,主教请当地一位工程师为其设计避雷针。
工程师揶揄地说:“教堂是天国驻人间的‘大使馆’,有上帝保护,安装避雷针是完全多余的。
”主教说:“请先生装避雷针,这也是上帝的旨意。
”这个材料说明;A、科学和神学的对立正在逐渐消失B、随着科学的发展,神学的阵地正在日益缩小C、神学已经向科学投降D、越是科学技术发达的国家,其宗教势力就越小4、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才认为: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B、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C、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如果把实际情况比作“地形”,理论就是“地图”。
当实际情况发生很大变化的时候,我们不要期望按照“地图”来修正“地形”,而只能是根据“地形”来矫正“地图”。
据此回答5-7题:5、上述材料体现的唯物主义观点是:A、联系的观点B、发展的观点C、意识是物质的反映D、意识第一性6、从哲学上看,“地形”与“地图”的根本区别在于:A、前者是第二性的,后者是第一性的B、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C、前者是有规律的,后者是无序的D、前者是社会现象,后者是自然现象7、根据“地形”来矫正“地图”的哲学依据是:①错误意识不是对物质的反映②物质决定意识③主观必然与客观相符合④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8、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根本观点上是正确的,但也有不足之处,它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A、缺少辩证法思想,不能把世界看成不断发展中的物质世界B、它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社会历史观上却是唯心的C、否认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往往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二、不定项选择题:1、“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高二政治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学案及练习必修4
高二政治必修4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学案及练习一、高考考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2、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3、唯心主义及其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二、知识复习过程自主复习成果展示:三、【典题感悟】:1.(2008江苏卷26)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A.心外无物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C.理在气先D.存在就是被感知2、甲:“我在故我思”,乙:“我思故我在”①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②甲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乙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③甲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乙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④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和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2008广东)将冰凉的手伸进一盆温水感觉到水热,将湿热的手伸进去又感觉到水凉,于是有人认为“物是观念的集合”。
这种观点是A、机械唯物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4、(2007年广东)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总体上看,黑格尔哲学体系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5、(2007江苏)哲学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A、人与人的关系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C、人与世界的关系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6.(2008广东卷39)(11分)乔治·贝克莱指出:“公园中的树木,客厅中的椅子,如果没有人在那里感知它们,它们就是不在那里的。
”他主张“存在就是被感知”,离开心灵,事物就不存在。
辨析:物质是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四、【课堂检测】1.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因为它是A.唯物主义哲学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B.区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根本标志C.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D.唯心主义哲学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根本观点上是正确的,但也有不足之处。
高中政治必修四同步练习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选择题1.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是万物的始基"。
他们的观点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ﻫC。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答案】B【解析】“水是万物的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这两种观点都认为水是世界的本原,在本质上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符合题意;A、C、D都不合题意。
ﻫ故本题选B、2.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①未有此气,已有此理ﻫ②原子是世界的本原③气者,理之依也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①→④→②ﻫB、③→②→④ﻫC、①→③→④ﻫD、②→①→③【答案】B【解析】①主观唯心主义,与题意不符,排除;ﻫ②形而上学唯物主义;ﻫ③古代朴素唯物主义;ﻫ④辩证唯物主义;ﻫ依照唯物主义发展的三个基本形态,能够作出如下排序:③→②→④故答案为B、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B。
对思维和存在辩证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C、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ﻫD。
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答案】C【解析】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因此正确答案为C;A、B、D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ﻫ4.“没有景物,何来感情”与“没有感情,何来景物”两者的根本分歧是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ﻫB、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ﻫC、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依然意识D。
是否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准确掌握题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没有景物,何来感情”是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没有感情,何来景物”是唯心主义的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意识,故两者的根本分歧是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依然意识,C符合题意;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等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A错误;材料所体现的分歧和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无关也未体现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BD不符合题意。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2课《百舸争流的思想》word同步练习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 (2011·吉林统考)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这一论断指出了()A. 一切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B. 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和唯心主义的荒谬性C.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问题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2. 在人类追索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
它们在相互辩论中发展,在湍急的思想河流中曲折前进。
不同哲学派别辩论的焦点在于()A. 思维能否反映存在B. 方法论与世界观是否一致C. 思维和存在谁为世界的本原D. 是否辩证地认识世界3. (2011·滨州模拟)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下列选项中与之观点相同的是()A.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B. 未有此气,已有此理C. 物是观念的集合D. 存在即被感知4. 在远没有哲学以前,人们已经在追问世界是什么了。
下列成语能够正确回答这一问题的是()A. 掩耳盗铃B. 望梅止渴C. 画饼充饥D.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5. (原创)针对2010年8月全国房产市场的持续升温,中央政府紧急调研,将实施更加从紧的货币政策,加强对房产市场货币的监控,平稳房价。
该做法符合的哲理是()A. 物质与意识不可分B.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C. 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D. 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与思考6. (2011·淄博模拟)有哲学家辩言,对于一块白色而坚硬的石头,人们可以看得到“白”,但看不到“坚”;可以摸得到“坚”,但摸不到“白”。
“白”不一定是石头的“白”,“坚”也不一定是石头的“坚”。
故“白”与“坚”都是可以独立于所有白色坚硬的东西而存在的。
这一观点是()①客观唯心主义②主观唯心主义③形而上学的观点④辩证的观点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7. 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向我们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同步练习一、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下面的空格内。
每小题2分,共计24分。
1.毛泽东曾明确指出,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这是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唯物主义前提,只有肯定这一条,我们才能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
这主要说明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B.对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不同的世界观与方法论D.思维与存在的性质是不同的2.2020年7月18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各地自然条件干差万别,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人民生产、生活习惯丰富多彩,根本不可能走同一的发展模式。
只有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在充分尊重当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的基础上选择富有地方特色的发展之路,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这说明A.存在决定着思维B.思维影响着存在C.思维与存在不能分离D.思维与存在同为本原3.2020年5月15 13《人民13报》载文指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科学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当今世界文化发展趋势、深刻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任务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决策。
这说明A.物质与意识不可分B.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C.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D.物质与意识性质不同4.赫拉克利特说:“世界不是任何神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创造的,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它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
这说明A.世界的本质是火 B.神创造世界的观念不存在C.事物都有发展过程 D.世界是物质的5.2020年8月11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科学发展观广泛借鉴人类文明进步成果,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赋予发展观以新的时代内涵。
这表明A.思维与存在紧密相连,不可分割B.物质决定意识C.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D.思维具有决定作用6.有人称近代机械唯物主义为半截子唯物主义,这主要是说机械唯物主义A.没有实现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B.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C.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D.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上不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7.2020年5月23日《光明日报》载文指出,否定自然界先于人的活动而存在,必然导致唯心主义。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练习题
1.2012年6月29日,在经过13天太空飞行后,
“神舟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天 宫一号”与“神舟九号”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 满成功。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的角度看,人类成 功探索太空,要正确处理 ①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②规律的客观性和 主观能动性的关系问题 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④物质与意识的辩 证关系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1、“道,犹行也;气化流行, 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与 此哲学观点相通的是 A.自然从来不飞跃 B.物理不外于吾心 C.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D.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
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 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 者都主张 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 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问 题展开的。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 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 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 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 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 意识决定物质。
24.2012年上半年,我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
国11 336. 1万人次受灾,465人死亡,97人失踪, 需应急救助1 150.4 万人次,其中147.3万人次紧 急转移安置;农作物受灾面积11 732.8千公顷,其 中绝收988.5千公顷;18.6万间房屋倒塌,37.8万 间严重损坏,80.8 万间一般损坏;直接经济损失 773.8亿元。面对灾害人们议论纷纷:第一种人说, 一切都是天意,天命不可违;第二种人说,灾荒 已成定局,过一天算一天吧;第三种人说,天灾 不可避免,但事在人为,我们应该把损失缩减到 最低程度。
10.王夫之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 家和哲学家,他在哲学上的贡献主要是 总结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唯物主义。以 下说法中最可能是他说的是 ( ) A.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C.理生万物,理在气先,理为气本 D.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 史的动力
高二政治-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word同步测试 最新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测试姓名:班级:得分:一、单项选择题:(20题×5分=100分)1.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下列说法正确体现思维和存在辩证关系的是()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D.一切皆流,无物长住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问题的根源和关键。
这是因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①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②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③就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问题④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②对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③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意识能不能正确认识物质的问题展开的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⑤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展开的A.②③④ B.②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4.庄子和惠施有一次外出散步,走到一座桥上,庄子看见一条条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就说:“鱼从容出游,是鱼之乐也。
”惠施则回答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庄子反问道:“子非吾,安知吾之不知鱼之乐耶?”惠施马上说:“吾非子,固不知子矣;子非鱼,固不知鱼之乐也。
”惠施的观点属于 (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不可知论 D.可知论5.孟子和老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提出了“万物皆备于我”的思想,老子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
这两种思想的共同点是 ( ) A.都承认客观事物及整个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B.都承认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C.都否认思维决定存在 D.都否认存在决定思维6.从哲学上看,“心想事成”与“天命难违”的区别在于 ( )A.前者是积极的观点,后者是消极的观点 B.心想不一定事成,天命却是不可违抗的C.前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后者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D.两者都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7.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 )A. 心外无物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C.理在气先 D.存在就是被感知8.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 )A. 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B.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C.否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D.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9.哲学自产生以来,就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百舸争流的思想 每课一练 (人教版必修4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每课一练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据此回答1~3题。
1.恩格斯的上述论断指出了( )A.一切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和唯心主义的荒谬性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2.之所以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因为它是( )A.唯物主义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B.唯心主义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C.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D.所有哲学必然遇到而且必须回答的问题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 )①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 ②各种哲学的发展方向③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④哲学的产生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④4.2013年8月,南部非洲国家斯威士兰下了一场罕见的暴雨,该国国王称:暴雨闪电是上帝送来的神迹,同时还预示了该国新政府的组成成员。
而邻国南非的气象部门对此却给出一个截然不同的解释:这是冷暖气流在斯威士兰上空遭遇形成的锋面雨。
这说明( )①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是两种对立的世界观 ②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③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④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不会受人类活动的影响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5.2013年10月8日,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彼得·W·希格斯和弗朗索瓦·恩格勒,以表彰他们对希格斯玻色子(又称“上帝粒子”)所做的预测。
他们的理论预言已经在近期由欧洲核子中心大型强子对撞击的ATLAS以及CMS实验所证实。
希格斯和恩格勒的理论预测被证实进一步佐证了( )A.人们对社会发展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B.科学实验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C.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客观存在D.认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人们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6.下列选项按照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②世界的本原是自然科学的原子和分子 ③天地合力,万物自生 ④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A.③→④→② B.②→③→④ C.③→②→④ D.②→①→③7.拉普拉斯假定认为:如果有一个智能生物能确定从最大天体到最轻原子的运动的现时状态,那么就能按照力学规律推算出整个宇宙的过去状态和未来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单选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下列观点能体现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的是( )①子非鱼,安知鱼之乐②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③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④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中国古代哲学所探讨的“形与神”、“心与物”、“理与气”谁依赖于谁、谁在先的问题,实际上就是()A.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D.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3.康德认为:认识完全局限在经验的范围内,人不仅不能感知和证明物质实体的存在,也不能感知和证明精神实体的存在。
康德的观点认为( )A.物质是世界的本原B.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D.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4.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对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问题的不同回答B.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对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的不同回答D.对意识能否反作用于物质问题的不同回答5.有人认为,宇宙间的一切都是物质的,精神也是物质的,精神这个物质是物质的人脑分泌出来的,就如同肝脏分泌胆汁一样。
该观点()A.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回答是正确的B.对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的回答是正确的C.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D.辩证地解释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6.“正是有了我和我的意识,才有了地球。
”“没有地球哪有我们的意识呢?”这两种观点( )①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②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③是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辩论④根本分歧在于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下列选项能够恰当反映唯物主义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的依次排序是( )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②理生万物,理在事先③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③→①→④8.恩格斯曾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下列属于这一问题的内容的是(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②思维与存在是否息息相关③思维能否反作用于存在④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 目前,科学家可以准确预测台风的登陆地点、经过路线,把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主要体现了( )A.物质决定意识B.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D.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10. 恩格斯指出:“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承认某种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
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
”这说明( )A.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B.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C.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和二者有没有同一性两个方面D.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11.“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强求而得到的不一定能使自己更幸福,这是命。
此观点属于(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12.对于天体的演变,张衡认为:“元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之与先。
”下列观点中与张衡观点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②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③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者,则知天矣④未有这事,先有这理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3.某地铁站为残疾人开辟了绿色通道,但工作人员却要求双臂残疾的人必须亲自出示残疾证才能通过,还振振有词地说:“看证不看人。
”“看证不看人”讽刺了( )①否定意识能动性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②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③以“我”为中心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④形而上学的观点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4.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说:“我注意过,即使是那些声称‘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们无力改变’的人,在过马路之前都会左右看。
”可见( )①唯心主义者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脱节的②声称者的“行”体现了唯物主义的方法论③声称者的“言”体现了其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④唯心主义在理论上是没有意义的,在实践上是有危害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5.朱熹说:“理生万物。
”“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者,则知天矣。
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朱孟二人的观点( )①都把人的主观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②都否定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③分别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④体现着哲学两大基本派别的对立A.②③B.①②C.①④D.③④16.有人称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为半截子唯物主义,这主要是说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A.没有实现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B.没有实现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C.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D.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上不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17. 在网络世界,不学无术却夸夸其谈、冒充学术权威的人,或者是专门发表自己杜撰的言论以吸引眼球而被网友们“拍砖”的人,被网友戏称为“砖家”。
下列名言体现的观点和漫画《“砖家” 之言》(作者:郝延鹏)的寓意相一致的是( )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②信口雌黄言多事③人是万物的尺度④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8. 中国哲学史上曾产生过“无其器,则无其道”“未有这事,先有这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等哲学观点。
上述三种观点分别属于(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主观唯心主义③客观唯心主义④辩证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9. 漫画《火影忍者》有一段精彩的话:“每个人都依靠自己的知识和认识,却又被其所束缚,还将这些称之为现实,但知识和认识是非常暧昧的东西,那个现实也许只不过是幻觉。
人们都是活在自我意识之中的,你不这样认为吗?”下列句子与这段话所体现的哲理最接近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如何存在的尺度,也是非存在者的尺度B.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你要自己去寻找,而不是让别人去灌输C.“绝对观念”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D.人存在的每一个瞬间都是必然性掌控之中的一个被动的工具二、材料分析题20. 为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研究编制首都经济圏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规划范围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
规划编制在明确区域战略定位、进一步优化首都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三地的比较优势,重点就完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统筹产业布局、提升创新驱动能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工作思路和操作措施。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
21. 中医是我国独有的传统医学,它借用五行学说来说明人体组织结构,用金、木、水、火、土分别对应肺、肝、肾、心、脾等人体五脏,认为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以五脏为中心的统一体,它们通过经络联系在一起,通过相生相克而相互调节,维持整体水平的协调和平衡。
结合所学哲学道理,说明中医五行说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②体现的是联系的、全面的观点,不符合题意;④体现的是联系的观点,不符合题意。
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形与神”、“心与物”、“理与气”的关系,首先弄明白代指的是什么。
“形、物、气”指代的是物质,“神、心、理”指代的是意识,物质和意识谁依赖于谁,谁在先的问题即是物质和意识、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即何者为世界的本原问题,A适合题意;B、C、D与题意不符。
3.答案:B解析:题中材料表达的意思是,康德认为人不仅不能感知和证明物质实体的存在,也不能感知和证明精神实体(包括上帝)的存在,属于不可知论,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B符合题意;A、C、D均与康德观点不符。
故选B。
4.答案:B解析: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B符合题意。
A:对意识能否反映物质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A与题意不符。
C:对事物发展变化根本原因的不同回答是划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标准,C与题意不符。
D:对意识能否反作用于物质问题的不同回答是辩证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区别所在,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B。
5.答案:A解析:材料观点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回答是正确的,A 符合题意,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指的是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材料中的观点只看到了存在对思维的决定作用,没有涉及二者有无同一性问题,故没有全面而正确地解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C、D排除。
6.答案:D解析:前者认为思维决定存在,属于唯心主义观点;后者认为存在决定思维,属于唯物主义观点。
这两种观点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根本分歧在于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故选①②④。
③不符合题意。
7.答案:B解析:8.答案:D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①④符合题意,②③排除。
9.答案:D解析:科学家可以准确预测台风的登陆地点、经过路线,说明世界是可知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D符合题意。
10.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了哲学两大阵营的划分依据,B正确。
其他三项都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11.答案:A解析:题干体现了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即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A项正确。
12.答案:A解析:张衡观点中的“元”指的是“元气”,他把金、木、水、火、土、气等具体的物质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的观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①②与张衡观点蕴含的哲理一致;③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④是唯心主义观点。
13.答案:C解析:“看证不看人”的做法是凭“主观标准”办事情,而不是从客观实际出发,是一种典型的唯心主义,②正确;面对残疾人却不承认是残疾人,只要“凭证”,是典型的形而上学,④正确;“看证不看人”没有否认意识能动性,①排除;“以‘我’为中心”体现的是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是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本原,③错误。
14.答案:C解析: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材料中声称者的言行不一,并不说明唯心主义者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脱节的,①说法错误;唯心主义哲学对人类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④错误;“命中注定的”体现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过马路之前都会左右看”体现了唯物主义的方法论,②③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