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生物化学
第一节生命物质的结构基础
1.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排列顺序。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中某一段肽链主链骨架原子的相对空间位置。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主要包括a—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指整条多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即整条肽链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布位置。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的形成和稳定主要靠次级键——疏水作用,离子键、氢键和范德华力。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是指各亚基的空间分布及亚基接触部位的布局和相互作用。维系四级结构的作用力主要是疏水作用。
2.蛋白质的化学成分与基本结构——氨基酸结构特点
蛋白质的化学成分:C、H、O、N、S
每克样品的含氮量* 6.25 * 100 = 100g 样品中蛋白质含量(g%)
蛋白质结构的基本单位——氨基酸H
基本氨基酸有20种。R C COOH
氨基酸的通式:NH
按营养价值分三类:1.人类8种必需AA(人体内不能自身合成,
必须从食物中获得):颉、异亮、亮、苯
丙、蛋、色、苏、赖(借一两本淡色书来)
2.半必需AA:组、精
3.非必需AA
肽键,即酰胺键
3.核酸(包括DNA和RNA)分子组成
核酸的化学组成:C、H、O、N、P
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单核苷酸。核苷酸由磷酸、含氮碱基和戊糖组成。
DNA和RNA的化学成分:
核苷由戊糖和碱基缩合而成。
核苷中戊糖的羟基被磷酸酯化,就形成核苷酸。
碱基互补原则:A=T C=G A=U
4. DNA及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
DNA的一级结构指四种脱氧核苷酸按照一定的排列顺序以3’,5’—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的多聚脱氧核苷酸链。DNA的书写规则应从5’末端到3末端。
DNA双螺旋的结构特点:
1.两条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相互缠绕呈反平行走向,右
手螺旋结构。
2.螺旋的平均直径为2nm,碱基堆积距离为0.34nm
3.磷酸和核糖在双螺旋外侧,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位于双螺旋
的内侧。
4.DNA双螺旋结构稳定性的维系靠氢键和碱基堆积力。
5.根据碱基互补原则,当一条多核苷酸链的序列被确定以后,
即可推知另一条互补链的序列。
4.核小体和染色体的形成
核小体由DNA和组蛋白共同组成。
染色体的基本单位是核小体。
染色体的形成:DNA组蛋白八聚体DNA
串珠样的结构纤维状
棒状的染色体
6.DNA的变性、复性
DNA的变性是指:DNA双螺旋区的氢键断裂,变成单链的无规则线团。
DNA变形之后,粘度降低,浮力密度升高,还有增色效应
(DNA对紫外线的吸光率明显升高)。
DNA的复性是指:变性DNA在适当条件下,两条彼此分开的链重新由氢键连接而形成为双螺旋结构的过程。
7.酶促反应的特点:反应条件温和、高度的催化效率、高度的特异性、可调节性
8.酶的分子组成和活性中心
酶
单纯酶蛋白结合酶蛋白
+
酶蛋白+ 辅助因子= 全酶
金属离子小分子有机化合物(辅基或辅酶)
(或作为酶活性中心部位的
组成部分,或帮助形成酶
活性所必需的构象)
酶的活性中心的功能:1.与底物结合的结合部位 2.催化底物
酶的无活性前体成为酶原。
酶原激活本质:形成活性中心的过程。
酶原激活的生物学意义:保护消化道本身不受自身酶的水解破坏
保证酶在其特定的部位与环境发挥其催化作用。同工酶:是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反应活性及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
比如,乳酸脱氢酶(LDH)有5种不同的同工酶。其中LDH1帮助诊断心肌梗塞,LDH5帮助诊断肝癌。
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因素: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pH、抑制剂、
激活剂。
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1)不可逆性抑制作用:抑制剂与酶分子活性中心的某些必须基团以比较牢固的共价键相结合,这种结合不能通过用简单的透析、超滤等物理方法出去抑制剂而恢复酶活性。
(2)可逆性抑制作用:以非共价键与酶可逆性结合,可用透析、过滤等物理方法除去抑制剂而恢复酶的活力。
a、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剂分子的结构与底物分子的结构相
似
b、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剂结合酶活性中心外必需基团,与
底物无竞争关系
c、反竞争性抑制作用
第二节生物氧化与能量代谢
1.生物氧化的概念
生物氧化:是指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氧化过程,主要指糖、脂肪、蛋白质在体内分解时逐步释放能量,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生物氧化的特点:1.反应条件温和
2.有递氢体和递电子体
3.分步进行,能量逐步释放
4.氧化和还原反应总是偶联进行
5.能量存在主要方式ATP
2.呼吸链:是指在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内膜或原核细胞的质膜上,代谢物在酶的作用下所脱的氢,经过一系列酶和辅酶逐步传递,最终与氧结合成水的过程。
3.生成ATP的主要方式
体内ATP的生成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底物水平磷酸化,另一种是电子传递链磷酸化,也称氧化磷酸化。
电子传递链磷酸化:是指氢经呼吸链氧化与ADP磷酸化为ATP反应的偶联,又称氧化磷酸化。
从氧化磷酸化的部位可以看出,一对氧经NADH呼吸链传递可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