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中医药的有效性与科学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杂谈中医药的有效性与科学性兼跟王君平商榷/谢佐福

2014年24日,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院士在昆明说:“说老实话,我不太同意中医是科学。中医是人的艺术,是我们要大力推崇的,中医能看好病,无可非议;中医要大力推广,要继承发扬,毫无问题。”他的意思一言以蔽之:中医不科学但有疗效。对于中医药,很多人的观点与韩院士类似。我们都知道,衡量一种药物或治疗方法好与不好主要有两个指标,那就是有效性和安全性。“不能用西医的科学性要求中医药,但中医药有效且毒副作用低”,这是中医界反驳反对者的通用的、标准的说辞。下面我就谈谈中医药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而中药的毒副作用则将另文讨论。

对于有效性,我们首先要问:什么叫有效?一百个病人中有多少人有效,是10%还是90%?医学界一般将有效又分为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而近期疗效又包括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近期疗效主要看症状体征和一些实验室指标的改善情况,而远期疗效包括几年生存期或复发率或致残率等等。判断有不有效,必须要有一套公认的、客观的判断标准;必须要有一定病例数,你不能只看好一例就说这种药有效,你必须用有效率来表示。临床试验中常常看到,有的病人不用药物而用安慰剂也有效;不仅如此,同一疾病,不同病程、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对治疗的反应也不一样,所以为了排除各种因素对疗效的干扰,还必须制定病人的入选标准,必须将拟治的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安慰剂组。这已经很严格了吧,但还

不够,你还必须在几家有相当资质的医院进行研究,然后将所有的资料汇总,才能得出药物有不有效以及安不安全的结论。即使这样,一种药物经过若干年这样的临床追踪观察,还会发现新的问题。这就是西药的临床有效性的研究,这就是西医的循证医学研究。一种西药物或治疗方法必须通过这样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才能得出有效性的科学结论,才能让人信服,换句话说药物或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必须经过科学的方法来检验,没有科学性就不知道有效性。那么中药的有效性是如何得出的呢?在古代,中药的临床疗效都是通过单个独立的病人治疗资料的累积得出的,这些病人在不同时间进行治疗,没有入选标准,没有对照组,也没有随机抽样,所以你问郎中中药的有效率,他们回答不出来。你如果进一步问他,说我给病人服安慰剂也可能有一定疗效,跟你用中药差不多,他同样无言以对,因为他没有做过安慰剂对照研究。所以在我看来,中药或中医治疗方法是否有效,二千多年的实践还说明不了问题,尚需从新论证。现代中医已经开始运用西医循证医学的方法来检验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问题是目前临床上对于证型的判断尚缺乏客观的、可量化的标准。我愿意相信甚至我急于相信中医药有效,我们期待中医界拿出可信的数据,来说服国人和世界。

一种药物或治疗方法的疗效是不是就像上面那样,一开始就直接拿病人做实验?不行。在进行临床试验之前,还必须进行动物实验。动物不是与人相差非常大吗?我们可以用那些与人体基因组同源性大的动物,比如小鼠、狗、猴等做实验。直接拿人做实验,日本的

731部队这样干过,那太残忍,中医虽然也这样干过,但因为是中药,没有西药的毒性大,而且是治疗病人,与日本人的残暴自不可相提并论。我们讲以人为本,不讲以动物为本,所以只好牺牲动物的健康与生命了。中医原没有动物实验,现在虽然也通过动物实验对新药进行临床前的疗效和毒性研究,但由于动物症候模型研究迟缓,严重阻碍了中药新药的开发和中药药理学研究,再者绝大多数的中医药动物实验都是采用疾病动物模型而非证候动物模型,这也不符合中医的辨证论治法则。

前几天(6月13日)王君平先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评论文章—莫让中医“削足适履”,回应“中医不科学。”王先生在文中说:“有一技之长、会看病的民间中医拿不到行医资格证;而有的接受院校教育、拿到行医资格证的毕业生却不会看病。”什么叫会看病?你拿数据和事实说话。中医医师资格证书是按照中医的标准而非西医的标准制定的,达不到就不能行医这是理所当然的,看不出这有什么不对,不能因为你是民间中医就降低标准,因为医师资格证已经是行医的基本标准了。拿到医师资格证书却不会看病,这种情况不是院校毕业生本身的问题,而是医师资格证书获得的标准设置有问题。

王先生又说:“中药院内制剂要经过动物实验、药毒药理多项验证,‘中药西管'逼退了许多‘灵丹妙药'。按照现在的申报注册要求,每一个剂型算一个新品种,都需要做药学研究和临床试验,这相当于把院内制剂作为一种新药去开发。由于投入高、回报低,好多医院只好选择放弃使用院内制剂。”医院用药必须规范,我国的院内制剂曾

经非常混乱,质量无法有效控制,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国家出台相关的规定是正确的。如果真是灵丹妙药,为何不拿出来开发成新药,造福更多的病人,创造极大的社会价值还有极大的经济价值?国家对于这样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不是“逼退”而是“逼进”,但这种进必须是规范的进而不是乱进。

王先生反对中药的有效性按西药的方法进行临床试验,认为这是“削足适履”,他进一步说:“如果中医这只‘脚'委屈憋气地穿上‘西化'这双‘鞋',只能不断地‘削足适履'。其实,鞋子不合适了,需要换的是鞋,而不是给脚动手术。只有为中医量身打造合脚的‘鞋',中医的脚步才能跟得上时代,千万别让所谓‘科学'束缚了中医的发展。”我也反对用西医的“鞋”套中医的“足”,反对中医药不适合西医的“鞋”就削中医药的“足”,但问题是你中医得拿出一套与西医不一样的疗效评价标准和方法,但这套标准和方法必须客观、可量化并能让医学界信服,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们至今没有见到这样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最后我想表明的是,我不是“否中派”或“倒中派”。尽管我是西医出生,但也学过一点中医,而且又在中医药院校工作,再而且中医药是我们祖国的医药,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所以对中医药有比较深的感情。也许我的话说得不好听,很多中医人士听后心里很恼火,但那是出于我对中医药的爱。中医能存在两千多年,肯定有它存在的价值,中医药在整体观、症候的分析、药物群臣佐使组合、多靶点治疗和个体化治疗上,都有自己的特色优势,值得西医借鉴。所

以,对待中医必须一分为二分析,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夜郎自大,自吹自擂,中西医之间应相互学习,而不是相互诋毁。我们的祖先很伟大,二千多年前就创造了系统的中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然而让人痛心的是,两千多年来中医界一直在“啃老”,对于祖先最早的理论几乎没有任何创新和发展,真是不孝不敬得很。

2014-6-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