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及其拓展

合集下载

简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

简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

简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农业现代化是指在农业生产领域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产品质量和农民收入为目标,实现农业生产方式、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农业现代化要求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推广高效、节水、节能、环保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

如推广现代化的种植技术,采用科学的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措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推广先进的农机具和农业机械化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二、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农业现代化要求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服务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

同时,加强农业与农村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农业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三、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化农业现代化要求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化。

通过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质的农村公共服务,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

同时,加强农民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和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四、农业科技创新的推进农业现代化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

要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

通过引进和培育农业科技人才,加强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

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农业现代化要求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要注重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推广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技术,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同时,要注重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经济社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化、农业科技创新的推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产品质量和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容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容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容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指在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中运用现代科技、管理理念和制度创新,实现农业生产方式、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农民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现代化。

农业农村现代化不仅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从农业技术创新、农业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收入增加等方面,探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容。

一、农业技术创新农业技术创新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科学技术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

农业技术创新包括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农机装备和农产品加工等方面。

在种植技术方面,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精准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控技术等,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在养殖技术方面,发展现代化养殖模式,提高养殖效益和动物福利。

在农机装备方面,研发智能化、自动化的农机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劳动力减少。

在农产品加工方面,发展高效、环保的食品加工技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二、农业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发展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农业产业发展包括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品牌建设等方面。

在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养殖结构,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

在农产品品牌建设方面,培育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运输、水利设施、信息通信和教育医疗等方面。

在交通运输方面,改善农村交通条件,修建农村公路、农村客运站等,提高农民出行便利性。

在水利设施方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田灌溉和排水能力,保障农作物的生长需求。

在信息通信方面,普及农村电视、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提供农业信息和农技培训服务。

在教育医疗方面,加强农村学校和医疗机构的建设,提高农民的教育和医疗水平。

什么是现代农业

什么是现代农业

什么是现代农业现代农业的概念和内涵现代农业(modern agriculture):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的社会化农业。

在按农业生产力性质和水平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属于农业的最新阶段。

其基本特征是: 一整套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的形成和推广,使农业生产技术由经验转向科学,如在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物理学、化学等科学发展的基础上,育种、栽培、饲养、土壤改良、植保畜保等农业科学技术迅速提高和广泛应用。

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可概括为: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现代农业的不同解释1、现代农业是指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用现代经营理论和方法管理的,用高效便捷的信息系统和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的,用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持的农业2、现代农业通常是指当代经济发达国家建立在高度工业化基础之上的农业.这种能源农业以输入的石油能超过输出的食物能为基本特征(龚绍文1987)打破封闭式的农业循环生产力获得迅速发展其速度超过前两个阶段。

3、现代农业则主要是指在技术与制度方面不断进步、以固定数量的农业资源能够生产出更多农产品的农业.4、所谓现代农业是指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及现代的经营管理方式来武装的农业.具体表现在用机械代替人力畜力提高生产效率5、现代农业是指整个农业的生产组织、生产管理、生产经营、生产工具、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观念,及其农产品的质量、储存、保管和流通等方面,具有当代世界的先进科学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6、现代农业的概念是针对传统农业而言的,现代农业是指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生产管理方法,对农业进行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和农场化的生产活动.现代农业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利益机制为联结,以企业发展为龙头的农业,是实行企业化管理,产销一体化经营的农业现代农业的模式现代农业的模式包括绿色农业,物理农业,休闲农业,工业化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立体农业,订单农业等。

有关农村发展知识点总结

有关农村发展知识点总结

有关农村发展知识点总结一、农村发展的定义及背景农村发展是指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全面提高。

农村发展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农民富裕、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如传统产业结构的调整、城乡差距的缩小、农业机械化和科技进步的推进等。

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1、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指利用高新技术和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业产品结构和提高农民收入。

农业现代化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在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同时,也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农村创业创新农村创业创新是指利用农村资源和人才优势,开展农村产业发展和创新型企业,推动农民就业创业,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增长。

3、农村服务业发展农村服务业是指在农村地区提供居民生活、就业、教育、医疗、文化、娱乐、旅游等服务的产业。

发展农村服务业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地区经济逐步多元化。

三、农村经济结构调整1、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是指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实现农村产业的升级和优化,推动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2、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是指根据农村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发展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如特色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生态农业等。

3、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是指在农村地区建立健全的金融服务机构和产品,为农村居民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和支持,如信贷、保险、融资等。

四、农村社会结构调整1、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增加是指通过改善农村就业环境、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和素质,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农村创业创新,扶持农村劳动者提高收入。

2、城乡人口流动与结构调整城乡人口流动与结构调整是指在城市和农村地区推动人口流动和就业机会平衡,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保护。

农业现代化基本内容

农业现代化基本内容

农业现代化基本内容
农业现代化是指在现代科技、管理、组织等方面的支持下,通过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的改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增强农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其基本内容包括:
1. 科技创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科技创新,包括新品种的培育、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新装备的推广使用等方面,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2. 产业升级:农业现代化需要通过产业升级,实现农业从传统的小农经济向现代化的大农业、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的转型,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3. 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现代化需要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灌溉、排水、电力、交通、通讯等方面,以提高农业生产和经营的便利性和效率。

4. 管理体系建设:农业现代化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包括农业生产、经营、质量控制、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管理,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5. 人才培养:农业现代化需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总之,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包括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这些内容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和核心。

农业生产现代化基本内容

农业生产现代化基本内容

农业生产现代化基本内容
农业生产现代化是指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对农业生产进行全面、
系统的改革和升级,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高质、低耗、可持续发展。

其主要内容包括:
1. 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的研究和推广,提高农
业生产技术水平,通过农业科技合作和农业科技推广,加强农业生产
智能化、信息化和自动化程度。

2. 农业资源利用:优化农业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
产品质量和安全,通过改进农业生产工艺、加强污染防控和环境保护,推动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3. 农业生产组织:加强农业生产组织和管理,建立健全现代农
业经营体系,实现规模化生产和企业化运作,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市
场竞争力。

4. 品种改良与良种推广:加强对作物、畜禽良种的鉴定、改良
和推广,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产量。

同时要健全植保体系,防治作物病
虫害等疾病,确保良种输出。

5. 农产品加工与流通:加强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体系建设,通过
改善农产品贮藏、加工和运输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农产品市
场营销和品牌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和现代化。

现代农业的内涵与特征

现代农业的内涵与特征

现代农业的内涵一、是创新的理念。

创新是现代农业的核心,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创新的主体,尤其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农业高新技术正在加速现代农业的建设进程。

创新渠道主要包括:⑴引入新的农业新产品;⑵引入农业高新技术,即新的生产方法;⑶开辟新的农产品市场;⑷开拓并利用农业生产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⑸实现农业企业的新组织。

除农业科技创新之外,现代农业的创新还包括农业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生产方式、营销方式的创新。

二、产业化的经营理念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随着专业化和协作的发展,农业开始实行一体化经营和企业化管理,通过利益或产权等联结,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联结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形成紧密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同时,与现代生产手段、生产技术相适应,农业发展突破了传统的产加销环节、部门相互割裂、城乡界限明显等局限性,通过农业公司、农业合作社带农户(家庭农场)等生产组织形式,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走向一体化,农业与工业、商业、金融、科技等不同领域相互融合,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农业产业链条大大延伸,农产品市场半径大为拓展,逐步形成了农业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格式。

三、集约化经营的理念现代农业本质是集约农业,农业发达国家在推进集约化经营的实践中,因要素禀赋的差异而采取了不同的模式,有的实施资本和技术集约,有的实行劳动和技术集约。

我国人均耕地较少,土地使用以家庭经营为主,农业资本积累薄弱,在现代业建设中应重点推行劳动集约,适度推进资金、技术集约,积极推动管理集约,走劳动、资金、技术、管理集约相结合的道理,不断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

四、外向型的理念现代农业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综合怀开放性的产业,客观上它要法语充分利用两种市场和两种资源,积极参加国际间的分工合作,以及参加国际市场间的竞争,促进发展开放经济。

美国农业是典型的以出口为主导的外向型农业,非常注意开拓国外市场。

我国现代农业的内涵及主要类型探析

我国现代农业的内涵及主要类型探析

我国现代农业的内涵及主要类型探析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增长的不断推进,农村的经济发展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我国现代农业的内涵主要包括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农业信息化、农业机械化、农业标准化和农业品牌化等方面。

现代农业的主要类型包括规模化农业、特色农业、智慧农业和绿色农业等。

规模化农业是指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手段,以扩大规模、提高效益、降低成本为目的,大规模集中种植、养殖农产品的一种农业模式。

规模化农业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降低成本,使农业生产更加可持续。

目前,在我国农村地区,规模化种植和养殖已成为普遍现象。

特色农业是指利用地方特有的自然、文化、历史等资源,生产出有独特品质和特色的农产品。

特色农业能够满足市场对不同品质与口味需求,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拓宽了农民的收入来源。

目前,我国的特色农业发展方向已经从早期的显性资源向潜性资源挖掘转变,越来越多的特色农业企业和团体在不同的领域和区域展开特色农业的发展试验。

智慧农业是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农业管理进行信息化、智能化处理的一种农业模式。

智慧农业可以实现从生产管理到市场销售的全方位信息化管理,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

智慧农业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达到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目标。

绿色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方法,把绿色生产理念贯彻于农业生产、质量控制、产品加工等全过程,进而实现生产环节无污染、产品具有安全保障的一种农业模式。

绿色农业可以让农产品保持更加天然的状态,更安全、营养丰富,更有助于消费者健康。

绿色农业也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环保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之,我国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需要倡导的是绿色、可持续、高效的理念。

各种农业模式之间相互配合,可以有效地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同时也可以提升农民的生产收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及评价标准

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及评价标准


1995 年上中等收入国家人均 GN P4260 40000 0120 美元
02 非农业产业在 GD P 中的比重 03 第一产业从业人数占全部劳动力比重 04 农业劳动生产率
%
≥90
%
≥30
元 人 1 年 20000
0110 0110 0105
1995 年上中等收入国家为 91%
05 农机化综合作业率
11 关于指标体系的内容范围。 按照广义农业现代化的观点, 我国下世纪初叶 部分地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以农业现代化为重 点的农村现代化, 那么在指标体系中就不仅包括农 业生产力水平、技术水平的指标, 还应该包括反映农 村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基本指标。 如人均国内生产 总值综合反映经济总体水平, 应在指标体系中占据 首要位置; 农村非农产业指标反映了农业劳动力向 非农业部门转移的程度, 直接决定了农业劳动率和 土地产出率的高低, 并且又在农村经济的繁荣程度 中起决定作用, 所以也应该包括在评价指标体系之 内; 乡村城镇化指标综合反映了农村社会生产力发 展程度, 而且城镇化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条件, 亦 应列为评价指标的内容之一。此外, 农村其他重要指 标如农民素质、科技教育、社会稳定等均在不同方面 反映了农村社会的进步程度, 所以评价指标体系也 应把这些内容包括在内。 有人不同意这种设计指标体系的思想, 认为应 该把农业指标同其他指标区分开来, 称作主体指标 和相关指标, 或者叫目的指标和条件指标, 且主体指 标或目的指标作为评价的重点。 我个人不同意这种 看法, 原因之一是我们所说的农业现代化的内涵是 广义的, 农业仅仅是农村经济的一个部门, 是农村社 会的一部分, 农业的发展水平不等于甚至不代表农 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 原因之二是我们所说 的农业现代化的目的是推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 展, 把农业一个部门的发展作为现代化的目的是不 合适的。 所以我主张统一权衡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 (确定权重) , 不再进行不必要的分类。 21 关于评价指标的数目和筛选原则。 国际通用的农村现代化指标一共有 10 个, 即: 服务部门产值比重、非农就业人员比重、有文化人口

我国农业现代化现状与发展_图文

我国农业现代化现状与发展_图文
(一)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激发创新活力,农业科技创 新能力总体上达到发展中国家领先水平。深化农业科技体 制改革,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实施一批重 点科技计划,尽快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 及装备。强化技术集成创新,深入开展粮棉油糖绿色增产 模式攻关和整建制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加强沙化草原治理 、盐碱地改造等技术模式攻关。改善农业重点学科实验室 、科学实验站(场)研究条件,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 系建设,打造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实施农业科研 杰出人才培养计划,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加强生 物安全监管,促进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健康发展。
东部沿海、大城市郊区、大型垦区的部分县市已基本实现 农业现代化,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已成为引领全国农业现代 化的先行区。农业现代化已进入全面推进、重点突破、梯次 实现的新时期。
二、农业现代化发展挑战加大
“十三五”时期,农业现代化的内外部环境更加错综复杂
1.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背景下,部分农产品供求结构性失衡的问题日 益凸显 优质化、多样化、专用化农产品发展相对滞后,大豆供需缺口进一 步扩大,玉米增产超过了需求增长,部分农产品库存过多,确保供给 总量与结构平衡的难度加大。
——坚持改革创新双轮驱动
把体制机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作为两大动力源,统筹推 进农村土地制度、经营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各项改革, 着力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农业发展由注重物 质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
——坚持市场政府两手发力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 府在政策引导、宏观调控、支持保护、公共服务等方面作 用,建立主体活力迸发、管理顺畅高效、制度保障完备的 现代管理机制。
一、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三)推进渔业转型升级

论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及主要内容。

论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及主要内容。

论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及主要内容。

农业现代化是在农业生产基础上,全面推进现代科技、管理和制
度等各个层面的创新和发展,以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质量和市场竞
争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其主要内容包括:
1. 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化: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
资源利用效率。

2. 农产品质量安全现代化:加强农业生产、加工和质量控制等
环节的规范化、流程化和标准化管理,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3. 农村经济社会现代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金融、物流等服务机构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链和农村社会体系,推进农村现代化。

4. 农业资源环境现代化: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通过农业资
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加强绿色农业、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
实现农业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5. 农业管理和扶持政策现代化:通过财政、税收、土地政策等
手段,建立和完善面向市场的农业支持和扶持体系,推动农业的市场
化和产业化发展。

总之,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是通过科技、管理、制度等多种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推进农村全面现代化,实现农业可持
续发展。

农村现代化的内涵及实现路径

农村现代化的内涵及实现路径

农村现代化的内涵及实现路径孔祥智 赵昶摘要: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

关于农村现代化目前学术界并没有明确的定义。

本文根据现有的中央政策,将农村现代化的内涵归纳为人的现代化、物的现代化、治理现代化三个方面。

在全面总结其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现代化的实现路径: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提升农村现代化水平,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强调村庄在农村现代化中的基础性地位,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关键词:农村现代化;农业机械化;乡村治理;实现路径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561/ki.zggqgl.2021.04.002随着城镇化、信息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农业农村正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简称《十四五规划》)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也意味着“三农”工作重心发生了历史性的转移。

文件进一步明确了2025年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农业基础更加稳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更加有力,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明显优化,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升,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农村现代化”,而且是“农业农村现代化”连在一起使用,但并未详细说明农村现代化的内涵。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到202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农村生活设施便利化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减少,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农村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农村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农村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引言农村现代化是指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全面发展,并与城市现代化相适应的过程。

农村现代化旨在提高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社会进步,实现农民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探讨农村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经济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现代化包括以下内容:1.农业科技创新。

通过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2.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

3.种植结构调整。

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提高农作物的经济效益。

4.农业产业化经营。

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农民收入。

农村产业发展农村产业发展是农村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农村产业发展包括以下内容:1.农村工业化。

发展农村工业,提高农村经济增长速度,增加农民就业机会。

2.农村服务业发展。

发展农村服务业,满足农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3.乡村旅游业发展。

利用农村资源和特色文化,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社会现代化农村教育农村教育是农村现代化的基础。

农村教育包括以下内容:1.基础教育普及。

提供优质的基础教育资源,解决农村学生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

2.职业教育培训。

开展职业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增加农民收入。

3.农村留守儿童关爱。

加强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促进其健康成长。

农村医疗卫生农村医疗卫生是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农村医疗卫生包括以下内容:1.建设农村卫生设施。

加大对农村卫生设施的建设投入,提高农民基本医疗条件。

2.建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解决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3.加强农村卫生宣传。

加强农村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

环境现代化农村环境保护农村环境保护是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农村环境保护包括以下内容:1.农村污水处理。

农业现代化思想内涵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农业现代化思想内涵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农业现代化思想内涵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关于《农业现代化思想内涵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中国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如何解决农业生产力水平落后问题,不断在探索,农业现代化思想产生于早在1943 年邓小平在《太行区的经济建设》一文中就涉及到农业思想,在革命根据地农业的地位和农业同其他行业的关系论述中,提出如何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和发展途径:“发展生产,不能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需要正确的政策和精细的组织工作”,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研究中国农业问题,农村改革开启了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也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农业现代化思想逐渐形成并走向成熟。

1 建设中国农业现代化思想的提出1.1 形成农业现代化思想的国际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发达国家迅速走出战争阴影,生产恢复,在科技的带动下生产力得到快速提升和发展,社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在20 世纪50~60 年代中期出现了“黄金时期”。

从1951~1970 年间,经济比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增长一倍多。

在农业生产方面,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增加科技投入,以机械化大生产代替了较为原始的手工生产方式,同时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以及现代农药、化肥和除草剂的使用,使土地单位产量提高一倍。

针对农业的天然弱质性,国家制定实施促进农业发展的保障政策,比如提供有补贴的强制性农业保险,提供商业信贷,国家财政直接为农民提供低息或者无息贷款等。

在冷战时期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抗竞争中,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农业高速发展,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农业仍不能解决人民的温饱,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农业的成功经验深深刺激着邓小平,促使他思索中国农业以及整个中国的出路。

1.2 农业现代化思想的国内背景建国初期,在农业发展问题上,毛泽东认为中国要实现工业化,是不能抛开农业的社会化的,因为工业所需原料都来自于农业,之后农业“社会化”目标进一步升华为“现代化”。

农经第四章农业现代化讲稿

农经第四章农业现代化讲稿

2、现代农业的特征 第一,装备的现代化。 实现农业机械化、水利化、电器化, 第二,技术的现代化。 广泛使用良种、化肥、农药及其它现
代生产资料,广泛运用电子、信息、激光、 遥感、原子能等技术。
第三,生态的强控性。
对农业生态环境产生较 强的干预,改变了自然属 性较强的生态结构。
第四,经济的开放性。
包括农业资源配置和运 行市场化;生产的商品化、 社会化、专业化;市场的 国际化。
5、缺乏具有经济意 义的人力资本
6、农业的储蓄率和 投资率低,为工业化 提供剩余和积累
四、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经历二元经济结构是世界各国经济发 展的必然现象。 1、鸦片战争以前
传统农业占主导地位。 2、鸦片战争以后—建国以前
现代工业初步发展,开始出现二元经 济结构,但现代工业发展缓慢。
1、刘易斯二元经济 理论
W.A.刘易斯二元 经济理论:在发展中 国家同时存在着相对 弱小的现代工业部门 和相对强大的传统农 业部门。
资生生生收两现产产入产本大在规率水运方部五模完平用式门个完全完完完的方全不全全全主面不同不不不要:同 同。同同差。。 。 。异,现 较 水 产 以 大 统 低表 代 高 平 出 用 再 部 ,现采大生而门工部 , 较 的 于 生 门 因现 门规 大 传门代用工产传采劳门 因 高 一 积 产 生 此现门再性而部使生资代生模,统生部机业方统用动生此,部累,产收代 使 生 资 传 门 用 产 本部产较而部产门器的式部手。产收其分和而率入部 用 产 本 统 不 再 性 。,,率入中可扩传较水 平较低规,模产较出仅 够维持生小存。
荷兰社会学家 J·伯克调查 一个典型的二元结构社会 一方面,广大农村依然是工业革命以前的没有实
现西方工业化的传统社会,农业部门主要依赖土地、 使用劳动力生产;

现代农业的内涵分析及主要类型

现代农业的内涵分析及主要类型

现代农业的内涵分析及主要类型作者:来源:《吉林农业》2012年第12期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没有农业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

这样,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才能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才能显著增长,农村才能繁荣稳定,城乡差距才能逐步缩小。

然而由于国情的不同、地域的差异等客观因素,农业的发展水平并不一致,建设现代农业可以说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系统工程。

目前,不仅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的政策措施在不断加强,而且对现代农业的理论研究也在逐步深入。

本文主要对现代农业的内涵和主要类型作一阐述。

1.现代农业的内涵现代农业是继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

现代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科技、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设施装备并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

从全球范围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农业迅速发展,许多国家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商品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农业发展成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高度发达的现代基础产业。

现代农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部门,而是包括了生产资料工业、食品加工业等第二产业和交通运输、技术和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内容,原有的第一产业扩大到第二三产业。

现代农业成为一个与发展农业相关、为发展农业服务的产业体系。

综合国内外建设现代农业的经验,对我国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可以解释为:1.1现代农业是用现代的物质条件武装起来的农业农业现代化是与工业现代化的进程相适应的,是在现代工业发展之后才逐步实现的。

农业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实际是工业物化劳动的转变。

工业的发展,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创造了物质条件。

农业机械的应用,使机械动力替代了人畜力,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化肥、农药的应用,使病虫害控制取得巨大突破,作物产量大幅上升;农田水利,地膜等农业设施的应用,使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显着提高。

因此,只有不断运用先进的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现代农业建设才能不断前进。

现代农业的特点和内涵

现代农业的特点和内涵

现代农业的特点和内涵第一篇:现代农业的特点和内涵现代农业的特点和内涵现代农业就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所进行的社会化农业。

其特点有: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的进行资源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

其内涵是:现代农业是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办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总之,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

第二篇:四合院的特点及文化内涵四合院的特点及文化内涵北京四合院是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

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

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或西北角,院中的北房是正房,正房建在砖石砌成的台基上,比其他房屋的规模大,是院主人的住室。

院子的两边建有东西厢房,是晚辈们居住的地方。

在正房和厢房之间建有走廊,可以供人行走和休息。

四合院的围墙和临街的房屋一般不对外开窗,院中的环境封闭而幽静。

北京有各种规模的四合院,但不论大小,都是由一个个四面房屋围合的庭院组成的。

最简单的四合院只有一个院子,比较复杂的有两三个院子,富贵人家居住的深宅大院,通常是由好几座四合院并列组成的。

中间还有一道隔墙。

四合院的典型特征是外观规矩,中线对称,而且用法极为灵活,往大了扩展,就是皇宫、王府,往小了缩,就是平民百姓的住宅,辉煌的紫禁城与郊外的普通此外,四合院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

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发展历程及现状与问题

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发展历程及现状与问题

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发展历程及现状与问题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和发展历程是研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其中农业现代化被定义为实现农业生产全要素集约的、生产方式现代化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过程。

一、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农业现代化是指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以高效率、高产量、高质量、低消耗为目标,重新运用人、地、水、肥、机等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等因素进行全方位、全过程、高效率生产和运营的农业生产方式。

它是农业生产向现代化方向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集约经营、精细管理、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是其基本特征,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农业现代化的定义不仅包括生产方式的更新,更重要的是农业生产所体现出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革。

可以说,农业现代化在推动我国农业由传统生产向科技、信息、绿色、可持续生产转型的同时,也促进了农村现代化以及城乡融合的发展。

它对于实现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的整体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现代化的含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存在差异,但无论是长远目标还是近期计划,农业现代化都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在中国,农业现代化不仅要求农业生产手段的现代化,更要求农业生产方式的创新、农业生态建设的保护和恢复、农产品质量与品牌的提升、农民收入的增加等多方面的改革。

这样的要求不仅使农业现代化更可持续、更生态、更具社会责任感,从而维护了环境安全和人民健康,更使农业生产更具经济内涵,并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以及城乡和谐发展。

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农业现代化是指在现代科技和管理等方面的支持下,实现农业生产方式从传统到科学化、现代化的转变。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也是农业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历程。

在20世纪初期,农业生产方式还处于传统的手工农业时期。

农民主要通过肥料改良和耕作的改良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尽管农民的生产效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整个农业生产的发展速度较慢。

同时,农业现代化理念还没有形成。

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展望

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展望

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展望一、农业现代化的定义农业现代化是指农业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和生产要素的现代化程度。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农业现代化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农业现代化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1. 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例如,遗传工程、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农业生产更加高效、节约资源、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2. 农业产业化的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农业产业化,可以实现农产品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3. 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性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农业绿色发展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向。

绿色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4.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任务。

通过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可以优化农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5. 农业农村一体化发展农业农村一体化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推动农业农村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农业现代化的展望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农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农业现代化将为我国农民增收致富、农产品质量提升、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带来巨大的好处。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农业现代化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认识

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认识

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认识“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

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日益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使农业生产力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

”①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还处于一个相对低的水平。

世界农业发展的实践显示:从原始农业转变为传统农业,再从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任何国家和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如何从传统农业发展和过渡到现代农业,我们国家的农业发展正面临哪些困难,这些问题是我们应该思考的迫切且现实的问题。

(一)中国农业发展的现状中国现在是一个人口接近十四亿的大国,而耕地总量约为13000万公顷,人均耕地小于0.1公顷。

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许多地方有只搞经济而忽视了农业发展的现象,农业中土地、人力、农业资源等大量流失。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政府在加强对经济宏观调控的过程中,也采取了一些促进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的措施,使得中国的粮食生产能力有了提升。

当前中国的粮食问题,使得市场上出现了有的地方过剩而有的地方短缺的问题,这个问题使得当前整个农业生产面临着一个矛盾,从而导致了农产品价格在总体上持续低,因此,农民要增加收入很困难。

(二)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首先,我国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小农家庭生产方式居主导地位。

家庭农业生产经营分散、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化的农业经济,所以劳动生产率低。

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在生产方式上回到了中国以前传统的小农经济,这种生产方式落后、停滞不前。

其次,自给自足、很少依赖外界提供物资和服务的传统,使得农业经济很难具有现代化的条件。

再次,集约型的劳动生产使得农业生产效率低,它带来的结果就是农民不愿意投入过多的劳动力去进行农业活动。

而且,生产技术的落后和对科技知识缺少认识也是制约农业增产的因素。

最后,农业生产规模小,加上资源的不足,投入过多但收益甚少,缺少技术支持和资金来源,也是一大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及其拓展陈春霞(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225)【摘要】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对其内涵的表述或理解会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文章以时间为线索,对阐述农业现代化内涵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概括出五种代表性观点,即动态论、系统论、过程论、多维论及可持续发展论,并对以上观点进行了简要评述。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内涵;拓展【中图分类号】F3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768(2010)01-0054-03发展现代农业不仅是农业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国民经济成长的基础。

然而,什么是现代农业?如何理解农业现代化?在我们提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备目标的同时应该认真地思考这两个问题,如果对农业现代化的概念把握不准,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只能成为一种虚无缥缈的幻影。

因而,梳理国内专家学者们对何谓“现代农业”及何谓“农业现代化”的各种各样的理解,对更好的把握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促进各地现代农业的建设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国内对农业现代化内涵的理解在我国,不同时期对农业现代化内涵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有的学者认为,农业现代化就是工业技术在农业中的运用,只要在农业中实现了机械化、化学化、水利化和电气化,就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因此,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就被理解为农业的机械化、化学化、水利化和电气化。

80年代,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机制的逐渐引入,对农业现代化内涵的理解有了发展,增加了现代经营管理的内容。

9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理论界对农业现代化的内涵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具体表现为从不同的维度对农业现代化的内涵进行了拓展,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五个方面:1.动态论。

这种观点认为,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综合的、世界范畴的、历史的和发展的概念,它作为一个动态的、渐进的和阶段性的发展过程,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随着人类认识程度的加深而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顾焕章,王培志,1997)。

随着科技革命成果不断地应用于农业,农业的发达程度总是不断地提高,对农业现代化的理解和要求也不断提高,不可能有一个绝对的、固定的现代化的标准和模式(柯炳生,2000)。

正因为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因而没有终极目标,只能有阶段目标,即不同时期应当选择不同的阶段目标(牛若峰,1999;王利民,傅金戈,刘玉祥,1999;郑有贵,2000;徐星明,杨万江,2000;梅方权,2001)。

2.系统论。

这种观点的核心思想是从系统论的角度把农业生产看成是由农业经济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农业技术系统组合成的综合系统,正是这三个系统之间的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农业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才得以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质就是这三个系统的最优化(邓宏海,1981)。

此外,这种观点进一步指出,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包括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管理、信息等因素在内的规模宏大、结构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协调作用结果的表现,是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综合表现,要实现这一系统工程,不仅要实现生产手段的现代化,还要实现技术(含生态技术)措施的科学化、产品的商品化、社会的信息化,要由单纯从外部向农业投人新的工业物质,转为以发挥农业生态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为主,采取一整套综合配套的现代措施,充分发挥农业现代化的整体功能(李果仁,1992;谢永良、任志祥,1999)。

【收稿日期】2008-11-18【基金项目】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校级科研基金(G3081542)资助【作者简介】陈春霞(1976-),女,广东阳江人,博士,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輩輲3.过程论。

这种观点认为,农业现代化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提供的物质装备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全面地改造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文化、技术素质,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成为既具有高度生产力水平,又能保持和提高环境质量的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的过程(雷海章,1991;刘巽浩,1994;徐更生,1993)。

农业现代化首先是一个经济、技术过程,最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一个传统农业社会向产业化、现代化演变的过程(范晋明,1997)。

作为一个过程,农业现代化不仅包括农业生产过程的现代化、流通过程的现代化,还包括消费过程的现代化。

此外,还应包括农村的现代化和农民的现代化,也就是说,农业现代化不是农业领域中的一个方面、一个过程的现代化,而是全方位、全过程的现代化(张仲威,1994;梁荣,2000)。

郑有贵(2000)还认为,农业现代化不仅仅是一个现代生产要素引入或技术进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要素优化配置的过程或制度创新的过程。

宣杏云、王春法等(1998)在对西方国家农业现代化透视的基础上,扩展了单纯的“过程论”,提出农业现代化既是一种过程又是一种手段。

农业现代化作为一个过程,首先,它是从以直观经验和手工工具为基础的传统农业转变为以现代科学技术、生产手段和经营管理方法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的过程。

其次,它又是从自给自足农业向商品农业转变和商品农业大发展的过程。

作为一种手段,农业现代化是一国为适应工业化迅速发展的需要,使其落后的农业生产部门尽快实现现代化的各种手段的总称。

或者说,是一国将其传统农业改造成为现代农业的手段。

因此,从根本上讲,农业现代化既是一种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为加快这一转变过程所采取的种种政策措施的总和。

4.多维论。

其核心内容是,农业现代化不仅仅局限于农业本身,它有着更为宽泛的内容,学术界又称为广义农业现代化论。

韩士元(1999)认为,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不仅包括农业部门生产关系的运动,还包括制约、支撑农业部门发展的社会经济内容,如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水平,农村城镇化水平,农村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以及农民的素质水平等。

黄国桢(2000)认为,农业现代化内涵包含农业产业现代化、农业环境现代化和农业主体现代化三大内容。

农业产业现代化是作为物质生产部门的农业本身的现代化,它主要涉及发展模式、结构布局、物质装备、技术手段、经营管理五个方面。

农业环境现代化是农业产业外部社会环境的现代化,实质上是农村的现代化,它主要涉及空间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

农业主体现代化是农业劳动者的现代化,即农民现代化,它主要涉及价值观念、文化素质、生产技能、生活方式等方面。

也有人认为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应当包括农业生产力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关系的现代化和农业上层建筑的现代化(梁荣,2000)。

就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内容而言,农业现代化应当包括农业企业化、农业产业化、农业科技产业化、农业信息化等。

农业企业化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农业科技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技术手段(郑星、张泽荣、路兴涛,2003)。

王延生(2004)还提出了农业现代化三重含义的观点,他认为技术、结构与制度是界定现代农业的三个不同层面,高技术特征只是现代农业的表象,结构性规定从产业关联的深层揭示了现代农业的产业特质,而制度性内容则是现代农业的“软件”系统,是现代农业最为本质的特征。

在当前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分散经营情况下,农业现代化应是人的现代化、制度的现代化以及组织系统的现代化(张琦,1990)。

持广义农业现代化论的学者普遍将农民现代化看作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与主要标志。

他们认为,农业现代化实际上就是生产力现代化了的农业,因此农业现代化必然包—农民素质的现代化(高焕喜、王兴国、杨茂奎,1998)。

甚至有一部分学者直截了当地认为,农括农业劳动者——业现代化归根到底是人的现代化(徐更生,1993)。

简小鹰(1996、2007)进一步强调,农业现代化应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其自身的关系。

此外,赵景阳,郭艳红,米庆华(2007)以广义农业现代化为视角,进一步提出了广义农业现代化的“三组成论”、“三目标论”和“三动力论”。

5.可持续发展论。

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人们意识到生存环境恶化的威胁,更注重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对农业现代化内涵的理解增加了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这种观点认为生态农业或可持续发展农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业现代化,以区别于以往农业现代化等同于“石油农业”的倾向。

代表性观点认为,农业现代化是用现代工业设备和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使农业既能满足人类不断发展的需求,又能维护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的永续利用,由传统农业转化为开放式现代农业的历史过程(王利民,傅金戈,刘玉祥等,1999);农业现代化要用现代工业提供的技术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的生物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市场经济观念和组织方式来管理农业,创造很高的综合生产力,同时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保证资源的永续增殖和合理利用,实现农业的持续发展(牛若峰,1999);农业现代化就是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成为既具有高度生产力水平又能保持和提高环境质量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过程,要摒弃西方发达国家曾走过的“石油农业”发展模式,走高产、优质、高效的道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黄国桢,2000);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輩輳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的需要看,农业现代化还应加上生态环境的良性化(穆秋娣、丁欣荣,2000);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过程的统一,农业现代化过程应该是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保持和维护生态平衡,使人类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从而能在优美、健康的自然环境中生活,推进人类文明的过程(康芸、李晓鸣,2000)。

二、结论纵观上述研究成果,其共同点都是从广义上理解现代农业及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和外延,吸收了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和教训,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同时还认识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一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下应将农业以及与之相关的主要社会经济问题纳入农村这一大系统之内综合分析,从农村和农业与其他相关社会经济方面的相互关系中研究农业发展问题。

这对农业现代化概念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上无疑是一个重大突破,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主要是:(1)对农业现代化这一概念缺乏规范、统一的认识,仅仅从某一个角度提出了某些片面的观点;(2)仅以发达国家既有现代化成果为参照系,忽视本国农业现代化的特色;(3)研究视角明显具有“城乡分离”的特色。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上述理论探索的基础上,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回答了什么是现代农业、怎样建设现代农业的重大问题。

明确提出: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