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中的认知与知晓

合集下载

麻醉中知晓的监测与预防注意要点

麻醉中知晓的监测与预防注意要点

116作者单位四川省旺苍县人民医院麻醉中知晓的监测与预防注意要点史东川麻醉中知晓的英文名称为Intraoperative awareness,它是全身麻醉手术中的知晓,麻醉中知晓指的是实施全身麻醉的患者在手术期间恢复了部分意识,可以在手术结束后回忆起和手术有关的事情。

一、认识麻醉中知晓在大脑系统中,意识和记忆是两个互相关联同时又相互独立的两个功能,简单地说,患者在手术中存有意识并可以根据相应的指令做出准确的动作,并不意味着患者可以在手术后回忆起有关的事件。

调查结果显示,行脊柱侧弯校正术的患者,出现麻醉中知晓的概率约为17%。

同样的,在全麻手术操作中使用前臂隔离技术,能够根据指令完成相关动作的患者,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回忆起手术中的事件。

术中知晓是全身麻醉的常见并发症,术中知晓不仅意味着患者在手术期间存在意识,还意味着患者可以在手术结束后回忆起手术过程中发生的事件。

调查结果显示,国外的麻醉中知晓的发生率在0.1%到0.2%之间,高危患者比方说心脏手术、产科手术以及急诊手术患者等,他们出现麻醉中知晓的发生率大于1%。

我国的一项研究表明,麻醉中知晓的发生率将近0.4%,可疑知晓大约为0.4%,此外还有3.2%的患者在手术期间存在做梦的情况。

儿童的术中知晓发生率要远远高于成人,发生率在0.2%到1.2%以内。

虽然麻醉中知晓的发生率较小,但是每年行全身麻醉患者数量较大,尤其是那些高危的患者,麻醉中知晓的发生必须引起麻醉医师的注意。

二、麻醉知晓的监测与预防注意要点监测麻醉深度:主要采用听觉诱发电位指数以及脑电双频指数两种方法。

有研究显示,在BIS处于40到60以内时,大脑依然可以进行听信息的处理,依然存在内隐的记忆,如果吸入麻醉药BIS不超过50,能够将内隐记忆消除,但是静脉麻醉药物无法实现这一目标。

在全麻诱导的环节中,最早消失和恢复的感观是听觉的诱发电位,而且听觉的消失过程随着麻醉的加深逐渐受到抑制,所以可以使用AEP监测患者的麻醉深度与觉醒的状态。

麻醉术中知晓

麻醉术中知晓

定义

Vickers(1987)将麻醉深度不够分成两个等
级:

回忆(recall) 觉醒状态(wakefullness)
回忆或保持记忆是病人能回忆麻醉下发生 的事情,知晓(awareness)相当于记忆。
术中知晓的发生率
Ghoneim等1997年报道:

非产科和非心脏手术病人术中知晓发生率为0.2%; 产科手术病人为0.4%(另一研究显示,3076例在全麻 下行剖腹产手术的患者中有1%能回忆术中情况); 心脏手术病人为1.14~1.5%(Phillips等报道,700 例心脏手术中,术中知晓的发生率为1.1%); 创伤手术病人高达11~43%。
⑵你清醒后记起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⑶你能记起术中发生的任何事情吗 ?
⑷你做梦了吗?
⑸手术和麻醉中,你所记起的最不愉快的事是什 么?
术中知晓的判定
若病人回答中提示对术中的事情有清楚的记忆,将进 一步提问以下问题: ⑴你能观察或感受到什么(声音,触觉,视觉,疼痛,麻 痹)? ⑵你是否感到某些东西在口腔或喉咙? ⑶你的精神方面经历了什么? ⑷你相信你曾经做梦了吗? ⑸梦持续了多久? ⑹你是否尝试去告诉(警示)他人? ⑺你术前的精神状态怎样? ⑻是否存在术中知晓的不良后果? ⑼你把你的经历告诉医务人员了吗? ⑽你是否改变你对麻醉的看法?


术中知晓的发生率
Wennervirta, Johanna MD等(2002年):

门诊麻醉病人术中知晓和术后回忆发生率为
0.07%;

住院麻醉病人术中知晓和术后回忆发生率
0.13%。
术中知晓的发生率
Davidson等(2005年):

儿童术中知晓的发生率为0.8% 。

麻醉与术中知晓演示文档.pptx

麻醉与术中知晓演示文档.pptx

最新.
4
术中知晓的发生率
• 国外术中知晓发生率 0.1-0.2% – 美国约0.13% – 欧洲 0.2%或以上
• 国内一项多中心、大样本调查: – 术中知晓 0.41% – 可疑知晓率 0.41%
• 儿童的发生率高于成人
– 0.6-0.8%
• 高危人群可达1% – 心脏手术 – 产科手术 – 急诊手术和休克
• 持续数月或数年 • 引起医疗纠纷增多,导致社会问题
最新.
6
ASA提出的麻醉目标
• 避免术中知晓、维持理想的血流动力学、最佳的麻醉 恢复质量、避免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以及避免围术期死 亡。
最新.
7
术中知晓的危险因素
• 患者因素
– 知晓发生史
– 大量服用或滥用药物(阿片类药、苯二氮卓类、可卡因)
• 手术因素
术中知晓发生率%
0
0.5
1
1.5
美国
0.13 %
欧洲
0.2 %或以上
中国
明确知晓0.41%
疑似知晓 0.41%
儿童
0.6~0.8%
高危
1%
最新.
5
术中知晓的潜在伤害
• 严重的情感和精神(心理)健康问题 – 30-50% 术中知晓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 心理行为异常 – 睡眠障碍、焦虑、精神失常
10
最新.
10
吸入麻醉剂的优势
七氟烷吸入麻醉深度可监 测,MAC与年龄的关系明 确。在特定的年龄下呼气 末浓度能转换成相应的 MAC值,这意味着当我们 知道呼气末浓度,便可以 随时知道患者的麻醉深
度。
七氟烷存在明确的MAC与年龄之间的对 应关系

全身麻醉术中知晓及预防

全身麻醉术中知晓及预防

(n=2861)
(n=2852)
术中知晓患者(n)
8
7
0.24%
6
5
4
3
2
1
7
0
BIS
0.07%
2 ETAC
疑似病例 (n)
20
15
10
5
19 0
BIS
8 ETAC
Avidan MS, et al. N Engl J Med. 2011;365(7)591-600
BIS用于麻醉深度监测
• 能较好的监测大脑皮质功能状态及其变化 • 可以作为反映麻醉镇静深度的客观指标 • 不是理想的麻醉深度监测指标:个体差异
儿童患者
术中知晓发生率的研究
儿童患者和高危人群发生率
高危人群 • 心脏手术: 0. 3-0. 5%
- Anesthesiolog y 1998;89: 1068–73. - J C ar diothor ac V asc Ane sth 2002;16: 426–30. • 产科手术: 0. 4%-0. 26% - Anae sthe sia 1991; 46: 62–4. - Int J Obstet Anesth 2008; 17:298–303.
100
不存在这样一种患者: 已经达到无体动却依然具有意识!
催眠
无体动
50
0 MAC-awake
MAC
药物%
麻醉过浅?
• 女性 > 男性:麻醉药物敏感性较低 • 心脏和产科手术:浅麻醉 • 术中知晓病例使用的麻醉前药物、诱导及维持药物剂量较小,阿片类
药物用量较小 • 出现体动、血压升高、心跳加速 • 避免非必要的肌肉麻痹乃至全身麻痹可能是有效的预防手段

麻醉风险术中知晓

麻醉风险术中知晓

预防措施
加强麻醉深度监测,确保麻醉效果适中, 同时对手术过程进行全程监测,及时发现 并处理问题。
术中知晓描述
手术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强烈的意识清 醒感,并伴随有明显的疼痛反应。
处理措施
立即调整麻醉深度,确保患者无痛感,同 时对手术过程进行全程监测。
原因分析
麻醉深度过深,导致患者意识受到抑制, 出现术中知晓。
麻醉风险术中知晓
目录
• 引言 • 麻醉风险术中知晓的危害 • 术中知晓的原因分析 • 如何预防麻醉风险术中知晓 • 术中知晓的应对措施 • 案例分析
01
引言
背景介绍
手术麻醉是现代医学中常见的医疗手段 ,但在麻醉过程中,患者可能会面临各 种风险,其中术中知晓是其中之一。
术中知晓是一种严重的医疗事故,对 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和生理创伤。
04
如何预防麻醉风险术中知 晓
麻醉药物的合理选择
总结词
选择适当的麻醉药物是预防麻醉风险术中知晓的关键。
详细描述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健康状况和手术需求,选择适合的麻醉药物,确保既 能满足手术需求,又能最大程度地减少不良反应。
麻醉药物的合理剂量
总结词
合理控制麻醉药物的剂量是预防麻醉风险术中知晓的重要措 施。
分析原因
02
对患者术中知晓的原因进行分析,以便总结经验教训,提高麻
醉安全性。
改进措施
03
根据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如加强麻醉监测、优化
麻醉方案等,以降低术中知晓的发生率。
06
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医院发生的术中知晓事件
患者情况
患者为中年男性,因胆囊结石入院接 受手术治疗。
02
术中知晓描述

最新06岳云—麻醉与认知功能的研究简明-药学医学资料

最新06岳云—麻醉与认知功能的研究简明-药学医学资料
通过观察认知测试期间药物与rCBF的相互作用 可以进行药物对认知过程影响的神经解剖学定 位
脑功能成像证实 药物诱导的rCBF下降与认知的关系
大剂量咪唑安定和异丙酚抑制神经活动 被药物抑制的神经区域发生rCBF的下降 恰好是与记忆特别是工作记忆相关的皮质
区域 血流下降的区域大小与药物浓度正相关
completion)测试,又称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 • 提供内隐记忆存在的证据
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
启动效应在麻醉状态下的学习机制中可能 起重要作用,是麻醉学家感兴趣的研究
实验对象经历过但不能有意识的回想起的 刺激,增加他在实验中选择与刺激类似事件 的可能性,这就是启动实验的原理
意识和记忆既相互独立又密切相关
麻醉药随着血浆浓度的增加不仅导致镇静深度 增加,同时削弱记忆功能,即意识程度影响记 忆功能
但意识和记忆又是各自相对独立的不同的概念, 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神经解剖基础
一种麻醉药物引起的镇静(反映意识)和遗忘 (反映记忆)是可以分离的两个不同效应
全麻中知晓─全球麻醉学界 面临和尚未解决的问题
全麻中知晓(awareness)
4 术中明确地感到两次疼痛,一次刀割疼,一次 剪切疼,心里十分害怕;肯定听到有人讲话, 但不能回忆具体内容
5 感到有手在胸前触摸,听到有人说“在这”, 后感到手术在进行,听到器械的响声,感到口 咽含着东西,想问大夫手术什么时候可以做完, 但说不出话
6 感到胸前正中一条线擦凉水,想动动不了,想 说话也不能,约3-4分钟,心里十分紧张,焦虑。 接着,听到“齐活,到六楼去吧”
麻醉是一个不精确的科学 麻醉失败 麻醉清醒
避免知晓的难题所在 当时不可知 内隐记忆无需意识 麻醉与脑功能的未知

对麻醉术中知晓说NO

对麻醉术中知晓说NO

对麻醉术中知晓说NO摘要:麻醉术中知晓是指患者在全身麻醉手术中存在意识和明确的记忆,是全身麻醉的并发症之一。

意识由皮质下介导的大脑觉醒和由丘脑皮质系统介导的主观体验构成,记忆由内隐记忆(无意识记忆)和外显记忆(有意识记忆)构成。

其中,具有外显记忆的术中知晓是患者和麻醉医师共同关心的问题,其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心理后遗症,如创伤后应激障碍。

尽管采取预防措施可以降低术中知晓的发生率,但可能无法完全根除。

术中知晓的发生与麻醉期间肌松药的使用特别相关。

因此,术前应告知所有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术中知晓很少见但可能发生,尤其要关注那些使用肌松药的患者。

关键词:麻醉;手术;知晓引言术中知晓是一种全身麻醉手术过程的不愉快的经历,是全身麻醉期间严重的并发症。

术中知晓一旦发生后会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轻时患者仅有听觉的感知和回忆,无疼痛或其他感知;重时患者还会有对疼痛的感知、麻痹感(如感到被束缚感、不能说话和呼吸)、焦虑、窒息、濒死等。

术后严重时会导致创伤后应激紊乱,表现为心理和行为异常、失眠、重复噩梦、惧怕手术甚至医院、精神失常等,其症状可持续数月或数年。

术中知晓可以导致患者产生严重心理应激或精神障碍,甚至形成恶性医疗纠纷;同时,术中知晓也对当事麻醉医师带来颇为棘手的被动局面。

可见,全身麻醉术中知晓引发的医患安危值得我们深思。

1、术中知晓的定义及危害术中知晓是指患者在全麻手术过程中意识清醒并能够记忆到手术经历的现象。

研究显示,低风险人群术中知晓的发生率约为每千分之一至每千分之二,而高危人群则可能高达百分之四点六。

术中知晓对患者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包括焦虑、神经衰弱、恐惧和恐慌等。

患者可能会反复回忆手术过程,产生噩梦和惊恐障碍,最严重的情况可能会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

因此,医疗工作者需要采取措施来降低术中知晓的发生率,以保护患者的心理健康。

2、术中知晓的危险因素2.1患者相关因素(1)年龄:年龄是术中危险因素的一个重要因素。

术中记忆与知晓

术中记忆与知晓

(六)加强药理学理解,合理选择和使用麻醉药
Veselis等(1997) 等效镇静的血浆药物浓度:咪唑安定 64.5ng/ml,异丙酚0.7µg/ml,硫喷妥钠2.9µg /ml,芬太尼0.9ng/ml。 对单词记忆消失产生作用的50%药物血浆 浓 度 ( Cp50): 咪 唑 安 定 5 6 ng/ml, 异 丙 酚 0 . 6 2 µg/ml, 硫 喷 妥 钠 4 . 5 µg/ml, 芬 太 尼 3 . 2 ng/ml。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对记忆影响最大,硫 喷妥钠影响较轻,而芬太尼无影响。 强效吸入麻醉药发生率低于氧化亚氮和静 脉麻醉药。



十项预防措施为:





Ghoneim(2000) 1.检查麻醉给药系统。 2.使用有遗忘作用的术前药物。 3.诱导药剂量要适当。 4.尽可能少用或不用肌松药。 5.氧化亚氮和类阿片药麻醉时至少辅 以0.6 MAC的吸入麻醉药。
6.单独使用吸入麻醉药时,其浓度 至少0.8~1.0 MAC。 7.必需浅麻醉时加用健忘药物。 8.告之病人术中有知晓的可能性, 防止病人听到手术室的声音。 9.教学和研究。 10.研制知晓监测仪。
(一)麻醉医生与病人的关系 麻醉医生须承认和了解这种潜在事件 的发生。 术前告之病人术中有记忆和知晓的可 能性,特别是术中需要浅麻醉时。 术前查房解除病人焦虑心理很有必要。 不应在术中谈论与病人相关的话题。

(二)避免不必要的浅麻醉
监测麻醉药浓度 定时检查挥发罐和静脉输药泵功能 等情况 注意吸烟、长期滥用酒精和吸毒者 麻醉药需求量可能增加 术前或术中使用有遗忘作用的药物 如东莨菪碱或苯二氮?类 为预防诱导插管时病人知晓,建议联 合应用类阿片药和催眠类药物,并在插管 前使用一个额外剂量的催眠药。

术中知晓判断标准

术中知晓判断标准

术中知晓判断标准在手术过程中,病人可能出现麻醉苏醒的并发症——术中知晓。

这一情况虽然极其罕见,但是当发生时,我们必须采取及时的、正确的措施来确保患者的安全并避免进一步的不良后果。

然而,对于何时可以认定为“术中知晓”,目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判断标准。

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术中知晓的定义和影响术中知晓是指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恢复了意识,能够感知到手术过程中的各种刺激(如噪音、触痛等)。

这种情况可能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包括长期的心理创伤、抑郁甚至精神疾病。

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对此给予高度的重视。

二、术中知晓发生的因素许多因素可能导致术中知晓的发生,包括但不限于患者年龄、健康状况、药物使用以及手术时长等。

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增加术中知晓的风险。

了解这些风险因素有助于我们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三、现有的术中知晓判断标准及其局限性目前,临床医生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心理状态来判断是否发生了术中知晓。

然而,这种判断方法主观性强,容易受到医生经验和技术水平的影响,而且无法准确量化。

此外,一些轻微的意识恢复可能并未引起患者的明显不适,但却可能对他们的心理造成潜在的伤害。

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更为客观、准确的判断标准。

四、新型术中知晓判断标准的提出与实验验证基于最新的神经科学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构建一种新型的术中知晓判断标准。

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脑电信号的变化、心率变异性的改变、疼痛阈值的变化以及对声音刺激的反应等。

通过将这些指标纳入判断标准,我们将能更准确地识别出轻度意识恢复的情况。

为了验证这一新型判断标准的可靠性,我们在一组模拟手术的患者身上进行了试验。

结果表明,该标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预测实际发生的术中知晓情况,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五、结论的应用与展望一旦这一新型的术中知晓判断标准得到临床验证并广泛应用,它将为手术过程中的风险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

通过早期识别和干预,我们可以降低术中知晓对患者的心理影响,减少医疗纠纷,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麻醉中的认知与知晓

麻醉中的认知与知晓

麻醉中的认知与知晓麻醉手术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就是为了避免病人在手术过程感受到剧烈的疼痛,而采用特定药物对病人的知觉进行麻痹,从而保证相关手术的顺利进行。

但在麻醉手术中,有一定的几率出现麻醉中的认知与知晓,会给正在接受手术的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并造成病人术后严重的心理与精神障碍。

那么,我们就来全面了解一下“术中知晓”的相关内容吧!1什么是手术麻醉?麻醉是指病人在接受手术或其他医疗操作时,通过使用药物来降低神经感知能力,确保在手术过程中不会感到疼痛,有时也会通过麻醉来使病人进入“睡眠”状态,从而使病人失去对手术过程的记忆,以减少病人对手术治疗的心理障碍。

现金的手术麻醉主要有局部麻醉、区域麻醉、全身麻醉三种类型,分别用于不同程度的手术治疗,能够有效的减轻病人手术的痛苦。

但即便如此,手术麻醉也会出现相应的副作用,如术后的头痛、恶心、呕吐、咽痛、创口疼痛、意识模糊、排尿困难等身体不适的情况,通常会在麻醉效果结束后和术后恢复过程中逐渐缓解,并恢复身体健康。

但其实可怕的麻醉并发症并非术后的相关症状,而是麻醉手术过程中的术中知晓。

2什么是术中知晓?术中知晓是指病人手术麻醉过程中的认知与知晓,病人虽然失去了身体上的痛觉,但大脑还依然处于意识清醒的状态,能够清楚的感觉到手术过程中的每一次切割、结扎、穿刺、上药等操作内容,也被称作“麻醉觉醒”。

在全麻手术时,医护人员应当确保病人全身知觉的麻痹,并进入意识休眠状态,以避免病人对手术过程的感知,或对身体痛觉的恢复。

但在众多手术案例中,有一定的概率发生术中知晓的现象,病人在手术过程中对身体清醒的意识,甚至能够恢复一定程度的痛觉感知,从而造成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的剧烈疼痛和手术过程对病人心理造成的剧烈影响,使病人在麻醉手术后出现严重的心理与精神障碍。

而全麻手术的术中知晓现象多发生于氧-普鲁卡因-哌替啶复合全麻的应用过程中,而心脏、急诊创伤、产科、支气管镜检等手术病人的术中知晓发生概率更高,国内全麻手术的术中知晓平均发生概率为2%,其中心脏手术过程中的发生概率高达6%。

中华麻醉学会关于术中知晓预防和脑功能监测的专家共识

中华麻醉学会关于术中知晓预防和脑功能监测的专家共识

中华麻醉学会关于术中知晓预防和脑功能监测的专家共识引言:在手术过程中,术中知晓是一种极为危险的情况,对于患者来说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为了提高手术安全性,保障患者的手术过程中不会出现术中知晓的情况,中华麻醉学会召开了一次专家会议,针对术中知晓的预防和脑功能监测进行讨论,形成了以下的专家共识。

一、术中知晓的定义和分类术中知晓是指患者在全身麻醉的情况下,在手术过程中的疼痛感受,意识清晰或部分清晰。

术中知晓可分为:1.完全知晓:患者能清晰地意识到手术过程中所发生的事情,过程中可能会感受到疼痛。

2.部分知晓:患者对手术过程和环境有模糊的记忆,但不清晰。

术中知晓的发生可能与麻醉操作技术、药物选择、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

二、术中知晓的危害与预防措施术中知晓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可能导致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并且增加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

为了预防术中知晓的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1.积极的术前沟通和评估:麻醉医生应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沟通,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麻醉相关的个体差异,进行风险评估。

2.合理的麻醉药物选择:选择适合患者的麻醉药物,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身体状况进行个体化的麻醉药物方案。

3.安全的麻醉操作: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应密切监测患者的麻醉深度,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保证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处于适当的麻醉状态。

4.应用脑功能监测技术:脑功能监测技术,如脑电图(EEG)、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等,可以帮助麻醉医生监测患者的脑功能状态,及时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

5.综合评估术中知晓风险:在患者个体化的麻醉方案中,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手术类型等因素,评估术中知晓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三、脑功能监测的价值与应用脑功能监测可以评估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脑电活动等指标,帮助麻醉医生监测患者的脑功能状态,调整麻醉深度和麻醉药物剂量,减少术中知晓的发生。

脑功能监测技术包括:1.脑电图(EEG)监测:通过监测患者的脑电活动,判断患者的麻醉深度和意识状态。

麻醉小常识 科普

麻醉小常识 科普

麻醉小常识科普
麻醉小常识包括:
1. 吸入全身麻醉:通过呼吸回路挥发,经过气道到肺泡、毛细血管,吸入麻醉药进入循环,作用于大脑镇静。

吸入麻醉药当中通常会使用镇痛药和肌松药。

2. 静脉全身麻醉:丙泊酚经过静脉让病人镇静,同样也会使用镇痛药和肌松药,还有其他血管活性药。

3. 静吸复合全身麻醉: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相结合,降低各自的药物用量,减少对人体的影响。

4. 局部麻醉:将局麻药注入手术区域附近局部浸润,产生镇痛和麻醉镇痛的麻醉效果。

但局部麻醉不能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因为清空手术涉及的范围较大,局麻药不能够完全涵盖,所以术中病人依然会感觉到非常痛苦。

5. 全麻:是通过静脉点滴给药作用于神经系统,大脑的靶区域,产生全身的麻醉的效果。

在整个手术过程中,病人处在一种睡眠的状态下进行手术,病人会感觉到很舒适,麻醉苏醒后手术就结束了。

麻醉术中知晓的心得

麻醉术中知晓的心得

麻醉术中知晓的心得术中知晓指在全麻过程中发生意识的恢复的现象。

全麻状态意味着病人意识缺失,但病人有可能因为镇静或者遗忘效应不足出现术中知晓和术后回忆等情况。

目前临床实施的全身麻醉基本上为复合式麻醉或全凭静脉麻醉,其实质是在多种不同作用的药物同时作用下使患者产生镇静遗忘、镇痛、肌肉松弛以满足手术需要的麻醉状态。

如果出现术中知晓,患者可存在意识,可听见周边环境的声音或者感触到手术操作的牵拉,但是无法控制肢体的任何运动,包括:睁眼、咳嗽等。

同时,伴或不伴有对疼痛的感知。

过去人们认为全麻术中知晓是全麻罕见的并发症,但随着对术中知晓尤其是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深入研究和心理学测试方法的不断发展,全麻病人术中知晓的发生率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由术中知晓所导致的心理应激、精神障碍等不良事件,可能对患者产生严重不良后果,同时也容易形成医疗纠纷。

目前主要根据Brice 和Moerman 所提出的方法进行随访。

手术结束患者苏醒后即刻随访:(1)你记得进入手术间吗?(2)你记得护士给你扎针吗?(3)你在手术间睡觉前记得的最后一件事情是什么?(4)你醒来记得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5)在这两件事情之间你记得发生了什么事情吗?若病人没有提示任何术中记忆,则不在提问其他问题。

若病人回答中提示对术中的事情有清楚的记忆,将进一步提问以下问题:(1)听到了什么?(2)看到了什么?(3)感觉到了什么?(4)有疼痛感觉吗?(5)运动障碍情况。

(6)评判患者的精神状态。

判定术中存在外显记忆的最好方法是进行术后随访。

病人刚恢复意识时进行随访,大多数病人此时处于嗜睡状态,结果不可靠,通常认为术后 24小时内访视较为合适。

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因临床情况和麻醉方法与用药的不同而有差异,而与手术种类的关系尚无定论,全凭静脉麻醉比吸入麻醉引起的术中知晓几率要高,运用咪唑安定等有遗忘作用的药物可以降低术中知晓的发生率。

但明显延长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

除了选择应用具有遗忘作用的药物外,其他因素也可以影响术中知晓的发生,比如:麻醉机是否工作正常,是否有漏气,挥发罐是否有麻醉剂,液体通路是否有堵塞,输液泵是否会报警,肌松药的选择及诱导时的使用顺序,手术结束前停止麻醉药物使用的时间问题等。

关于麻醉,你应该知道的知识

关于麻醉,你应该知道的知识

关于麻醉,你应该知道的知识说到麻醉,大多数人都认为就是“打一针”,其实麻醉并非“打一针”那么简单。

“小麻醉”里蕴含着大学问。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与麻醉相关的知识。

1 、什么是麻醉?麻醉在医学上是指应用某种药物或方法暂时使患者从清醒状态进入意识丧失或即使意识存在,但对疼痛无感知的状态,可以为诊断、手术或其他治疗操作提供基础。

在完成上述操作后,意识和各种感觉及生理反射能够及时、平稳地恢复正常。

2、麻醉医生是做什么的?华西麻醉手术中心有句名言——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麻醉医生不仅仅是给患者“打一针”那么简单,在手术前,麻醉医生要详细全面评估患者的情况,选择最适宜的麻醉方案,在外科医生手术期间,麻醉医生全程都在,处理患者因手术和麻醉而出现的各种生理变化,确保患者在麻醉中生命功能一切平稳良好,还要细心观察患者麻醉深度,确保手术安全进行,避免发生麻醉异常现象,避免出现麻醉术后不良症状。

手术顺利完成后,使患者安全苏醒回到病房,术后还需对患者进行回访观察,做好术后镇痛,确保患者舒适安全的恢复。

可以说麻醉医生是患者生命的“守护神”。

2 、什么是全麻和局麻?麻醉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根据给药途径及作用部位可分为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两大类。

全身麻醉:可呼吸道给药或静脉、肌肉注射性给药,药物进入身体后,暂时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患者神志消失,进入睡眠状态,感受不到痛觉,手术医生可安全进行手术。

全身麻醉过程:分为三个阶段①诱导期:使患者从清醒状态进入麻醉状态的过程,麻醉开始时,戴好面罩吸氧,同时通过静脉或者吸入麻醉药,使患者慢慢失去意识,进入睡眠状态。

②维持期:诱导结束后,患者完全进入麻醉状态后,麻醉医生向气管中放置一根导管,确保手术中患者呼吸顺畅。

不用担心,这些操作都是失去意识后进行的,不会感到不适。

手术中麻醉医生持续不断给药确保维持一定麻醉深度,全程观察患者,随时进行干预处理,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③恢复期:手术结束,停用麻醉药,患者进入恢复期,苏醒情况与手术情况及个人身体情况有关。

麻醉科普正确认识麻醉

麻醉科普正确认识麻醉

麻醉科普正确认识麻醉麻醉是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域,它为手术和疼痛管理提供了关键支持。

麻醉通过使用药物或其他技术手段,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感到疼痛,并保证患者安全和舒适。

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麻醉仍然是一个神秘而陌生的领域。

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正确认识麻醉,了解其基本原理和应用,以及麻醉医师在手术中的重要角色。

一、麻醉的定义和历史(一)麻醉的概念和分类麻醉是一种药物或技术手段,通过改变神经传导和抑制疼痛感知,使患者不感到痛苦和意识丧失。

根据作用范围和方式的不同,麻醉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全身麻醉:将麻醉药物通过静脉注射或吸入的方式作用于全身,使患者意识、疼痛消失。

局部麻醉:将麻醉药物直接应用于局部组织,使局部麻木,从而减轻或消除疼痛感。

区域麻醉:将麻醉药物注射到某个特定的区域或神经组织,使此区域麻木,达到手术无痛或疼痛缓解的目的。

椎管内麻醉:通过将麻醉药物通过腰椎间隙注射到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使下半身产生麻木感,从而减轻或消除疼痛达到麻醉效果。

(二)麻醉的历史发展和里程碑事件麻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正式的麻醉科学研究始于19世纪。

下面列举了一些麻醉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事件:1846年,美国医生William T.G.Morton成功使用乙醚进行全身麻醉,标志着现代麻醉学的开端。

1898年,德国医生August Bier首次成功应用腰麻进行手术,开创了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应用。

20世纪以后,麻醉科学得到了飞速发展,新的麻醉药物和技术手段的应用不断推动了麻醉领域的进步。

20世纪中叶以后,麻醉安全性和质量的控制得到了大幅提升,包括麻醉监测设备和技术的发展,临床实践的标准化等。

从古代的原始麻醉方法到现代高科技的麻醉技术,麻醉学的发展经历了长期的积累和创新,为手术和疼痛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二、麻醉的作用和原理(一)麻醉的基本作用和效果麻醉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疼痛传导和产生一种无意识状态,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感到痛苦和意识丧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麻醉中的认知与知晓
作者:何加宁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29期
众所周知,人体在接受麻醉后,有可能會出现术后早期功能认知障碍,具体表现为精神紊乱、情绪焦虑、人格改变、记忆丢失等,进而对接受麻醉者的技巧、行为、社交能力造成影响。

这就直接说明,麻醉的确有可能会对人体的认知功能造成影响。

那么,在“全麻”的状态下,人的意识、思维是否已经完全消失?在身体麻醉的条件下,大脑是否还有认知活动?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麻醉中认知、知晓的问题也受到了医疗界的广泛关注,下文就对此进行详细的解释以及分析。

一、为什么在全身麻醉后还会出现“认知活动”
据统计,在“全身麻醉”的条件下,进行心脏手术,出现“术中认知”的概率为6%,各种不同的手术平均为2%。

那么,是如何证明在“全身麻醉”情况下,病人仍旧出现了“认知活动”?在临床上,通常通过“明确记忆”评价的方式来判别病人是否在术中过程中出现了认知活动。

病人若是反映,在全身麻醉施术的过程中,听到相关的语言或者有着相关记忆,并经过麻醉主管医师证明后,就可判定其出现了“麻醉认知”。

目前在心理学界,已经能够通过在麻醉中、后,反复让病人听重复词汇、相关词汇,然后在术后进行测试,以规避人体外显记忆、内隐记忆的错乱。

“听觉”是人体在麻醉条件下最后消失的直觉,所以“听觉”也是判断术中事件最主要的判别因子,在听觉刺激条件下诱发的AEP目前是研究麻醉认知最主要的参考因子。

人体脑干BAEP诱发听觉,但是目前医疗界使用的多数麻醉药都无法实现对BAEP的有效抑制,所以在麻醉条件下,有可能会存在听觉信息传递至脑干及以上部位的情况。

国内外以此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诸多分析,让志愿者在麻醉条件下,听相关刺激词汇,然后做心理学测试,的确证明了该种现象的存在。

在麻醉条件下,人的意识在逐步消逝之后,但是人体脑干N1波、ERP外源性成分并不会发生变化,所以在麻醉条件下,听觉信息仍旧有可能会进入大脑皮层。

神经电生理研究、脑成像技术近年来发展速度迅猛,结合FMRI、PET技术,可实现对人体大脑各个区域脑部血流的精确测量,进而实现更加精准的解剖定位以及功能定位。

研究发现,学习功能、记忆功能是人体神经细胞联系结构突触的可塑性变化,国内外将其认定为长时程增强,而长时程增强也是目前有关记忆的重要研究机制,通过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极其有可能从机理层面上,理清麻醉条件下人体的记忆变化以及学习变化,以解决在全麻后认知功能障碍以及术中知晓的问题。

二、麻醉知晓的不良后果
麻醉知晓在术后有可能会出现“创伤应急紊乱症”,尤其是经过大创口手术的患者,“创伤应急紊乱症”的临床表现相对严重,主要体现为不安、重复噩梦甚至是濒死感。

目前针对麻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