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
智育有两个基本的任务,一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二是培养学生能力,主要是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可以一分为二:逻辑思维能力与非逻辑思维能力。

要想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非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正确把握这两者的关系,并在教学实践中正确地处理这两者的关系。

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既有紧密的联系,也有根本的区别和尖锐的对立。

一、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区别
1、两者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逻辑思维是指由充足的理由作为前提得出结论的思维活动;相反,非逻辑思维则是指由不充足的理由作为前提得出结论的思维活动。

非逻辑思维的"非"具有"不"、"无"、"反"的意思。

非逻辑思维和逻辑思维有着质的区别。

逻辑思维所具有的本质属性正是非逻辑思维所不具有的。

逻辑思维的本质属性有确定性(这种确定性是由于思维过程是建立理由充足的基础上的)和符合逻辑思维的规则、规律的属性,逻辑思维的规则、规律正是为了使人的思维具有确定性而制定的。

非逻辑思维正与之相反,它是不具有确定性的思维,是不符合逻辑思维的规则、规律的思维。

一个思维过程对于逻辑思维来说是不允许的,错误的,但对于非逻辑思维来说则是允许的、有效的。

下面可以举两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如果张三杀人,那么张三就有杀人动机,张三有杀人动机,所以张三杀了(或可能杀了)人。

这种推理从逻辑学上来讲属于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后件式,是错误的,但是在非逻辑思维中却是允许的、有效的。

当然这个例子的结论都具有或然性,但实际上人们总是经常进行这样的没有充足理由就得出结论的思维活动的。

2、适用范围不同。

充足理由律有两个基本的逻辑要求:一、前提必须真实;
二、理由与推断之间有必然的联系。

但这两个逻辑要求在对现实的事物进行把握时
都很难得到完全满足。

首先,在哲学发展史的不同阶段人们曾多次提到:对逻辑推理前提的证明会导致无穷的回推,这样一来就总有一个前提无法从逻辑中推出。

其次,充足理由律的另一个基本的逻辑要求"理由与推断之间有必然的联系"也是很难得到满足的。

人类大量的思维活动都是建立在理由不充足的基础上的。

人们实际运用的思维形式主要是非逻辑的。

逻辑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极端形式。

一个小组五个人,每人考试都及格了,这时我们推出这个小组所有人考试都及格了。

这样的逻辑推理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在典型的情况下才能成立。

这样的逻辑推理当然是必然得出的,但是这样的推理并没有给我们带来丝毫新的东西,这样的推理究竟有多大价值呢?在逻辑上只有永真式或永假式才是恒真恒假、必然推出的。

现实中的绝大多数情况都是很难确定前提是否真实、真实程度有多大,也很少有结论是绝对必然得到的。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非逻辑思维比逻辑思维的应用范围更大。

3、在人们认识事物的作用上的区别。

一般说来,非逻辑思维的作用主要在于提出新思想,逻辑思维的作用在于对新思想作出论证。

没有非逻辑思维,思维只能在原来的范围里打转转,新的思想就不会产生,人类也就不会进步。

加拿大的科学哲学家M?邦格曾说过,光凭逻辑是不能使一个人产生新思想的,正如光凭语法不能激起诗意,光凭和声理论不能产生交响乐一样。

俄国的阿斯摩斯也说:"纯粹逻辑始终只能把我们引向同义反复,它不会创造任何新的东西,本身不能提供任何科学的原理。

"另一方面,没有逻辑思维,人类思维就会混乱,就会不准确,就会效率低下。

非逻辑思维再重要,如果没有逻辑思维为其构筑坚实的知识基础,非逻辑思维也是寸步难行。

所以这两种思维形式对于人类来说都是非常重要和必不可少的。

不过,两者对于人们认识事物的作用不同。

二、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联系
1、非逻辑思维和逻辑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两种基本形式,两者都在人类思维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而又必不可少的作用。

非逻辑思维是产生新思想、科学发现和理论创新的必由之路,而逻辑思维则是理论系统化、逻辑化的必要方法。

两者的相反相成推动了人类知识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非逻辑思维作出的初步结论,需要逻辑思维加以论证,非逻辑思维离不开逻辑思维;同样,逻辑思维也离不开非逻辑思维,一方面,如前所述,有人认为逻辑推理每一步都离不开直觉的明证,另一方面,逻辑思维的前提也是人们通过非逻辑思维得来的。

2、非逻辑思维和逻辑思维又是彼此渗透、相互交融的,很难把它们完全绝对地划分开,两者之间的界限也不是绝对分明的。

非逻辑思维是建立在前提材料不充分或很不充分的基础上的,而逻辑思维则是建立在前提材料比较充分或完全的基础上的。

但是在材料充分到什么程度才算是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却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

极端的情况是容易区分的:在只有一星半点的材料的基础上作出一个大胆的尝试性的结论,比如,和一个陌生人一见面,仅根据短时间内对对方言谈举止的观察,就作出对方是一个什么人的结论,这时的思维活动就显然属于非逻辑思维;相反,在与对方进行长时间的接触,对对方有了充分的了解后再作出对方是一个什么人的结论,这时的思维活动就主要是逻辑思维了。

3、非逻辑思维和逻辑思维又是可以转化的。

非逻辑思维是建立在知识材料较少的基础上的,人们用非逻辑思维作出一个尝试性的结论后,为了验证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就要以这个尝试性的结论为指导,搜寻支持这一结论的许多证据。

如果我们搜寻的证据材料否证了非逻辑思维所作出的初步的结论,那么我们就要再重新进行非逻辑思维活动,寻找其它可能是正确的结论;如果我们不能搜寻到足够的证据材料来证明非逻辑思维的结论,那么这种非逻辑思维的结论是否正确就无法加以确定;如果我们搜寻到比较充分的或足够的证明材料证明非逻辑思维的结论,那么这
时非逻辑思维的结论就会逐步转化为较为系统的知识了,非逻辑思维的猜测和妄断也就逐渐地转化为逻辑的证明了。

三、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与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关系
1、教师要对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在人的智慧和创新思维中的作用有全面而又正确的理解。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分别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非逻辑思维能力。

2、要有意识地分别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非逻辑思维能力,不要顾此失彼。

但在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都不能有意识地这样做。

有的教师只注重采用启发式等现代教学方法培养的想象力等非逻辑思维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的教师则只注重培养学生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循规蹈矩的逻辑思维的能力,而忽视学生的想象力等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都不利于学生左右脑、全脑思维的全面发展。

3、要正确处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与非逻辑思维能力时可能出现的矛盾。

非逻辑思维与逻辑思维既然是相对立的,那么是否培养了其中的一种思维能力就削弱了其中的另一种思维能力呢?不是的。

它们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只要我们对两者的地位和作用有正确的认识,在这两者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这两种思维能力都是可以同时得到培养的。

因为人的思维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既可以进行有效的逻辑思维,也可以进行有效的非逻辑思维。

很多杰出人物都既有很强的非逻辑思维能力又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创造学家奥斯本说:"关于思考问题,我们应该象两个不同的人那样来思考问题--首先一个人进行思考;然后,另一个人进行判断。

可以想象这样一种情景:
如同交流电可以调变电压一样,我们可以调整我们的思维以改变我们的智能。

"
无庸讳言,如果把学生的思维放活了,学生的思维就可能出现混乱;相反,如果把学生的思维调理得中规中矩了,学生的思维就可能不那么活跃了。

我们教师对学生思维要做到的就是:放而不乱,管而不死。

千万不能为了让学生思维有条不紊、循规蹈矩,就不让学生养成大胆设想的思维习惯;也千万不能为了让学生思维活跃,就不让学生养成有条不紊、循规蹈矩的思维习惯。

我们教师就是要正确处理好这两者对立统一的关系,让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还要告诉学生如何正确使用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一般说来,在提出新思想时主要运用非逻辑思维,在论证和检验新思想时主要运用逻辑思维。

在时间紧急又不得不作出决策的情况下就主要运用非逻辑思维,而较少或甚至不用逻辑思维,如一个指挥员在战火纷飞的时刻制定一个战斗方案通常就是如此;相反,在时间比较从容的情况下人们就可以较多地运用逻辑思维。

在作出一个没有利害关系或利害关系较小的决策时,人们通常较少运用逻辑思维;相反,在利害关系重大的问题上人们就应该较多地运用逻辑思维。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就是解决矛盾,教育就是通过解决一个个的矛盾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教师不能怕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