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文明的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印文明的差异

中国和印度都是文明古国,可这两个古老的文明迥然相异,甚至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正如史家所说,不仅是自然地理环境,职业、饮食、居住和服装等等不同,而且是广泛地表现在思想深处,表现在构成文明的基础,是决定人们思想和日常生活的根本差别。比如印度的种姓、杀戒(非暴力主义)、轮回再生和因果报应(关于道德行为所招致的结果的规律)等基本观念和制度,在我们这里并不存在。

读了通史,我对中印两个伟大文明之间的区别有了一点儿认识。异域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让我们一同来看看中印文明之间有哪些差异。

首先,两国社会历史发展的传统大不一样。

在中国,是长期的帝国统一间隔以短暂的分裂,这是中国历史的模式。印度历史的模式,则恰恰相反,是短暂的统一和长期的分裂。这并不是说印度就没有统一,印度的统一,是文化的而不是政治的。印度文化强调的是忠于社会秩序而不是忠于国家。

有趣的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正是印度出现统一帝国的时候。

印度出现的第一个帝国是孔雀帝国,在公元前322年,正值中国的战国中期。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时,

印度却在孔雀帝国著名的阿育王去世半个世纪后,他的帝国便被消灭。中国秦汉统一时期,印度陷入分裂,从公元前2世纪初,随之而起的是长达500年的混乱和黑暗。

印度第二个伟大帝国是笈多王朝,建于公元4世纪时,其疆界构成了印度斯坦传统的边界线。约公元500年分裂,然后灭亡。笈多王朝的鼎盛时期,正值中国的魏晋南北朝乱世之际。到笈多王朝溃灭时,中国却在公元589年由隋朝统一了全国。

后来到了1524年前后,突厥穆斯林入侵印度,建立莫卧儿帝国,就象19世纪时,满族帝国在中国一样。一直到1857年英国取而代之,成为印度的新主人。

中国却没有发生印度在雅利安人或穆斯林或英国人到

来侵占并统治的情况,虽有许多游牧部族侵入中国,甚至还取某些王朝而代之,但不是中国人被迫接受入侵者的语言、习俗或畜牧经济,相反,是入侵者自己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

印度的传统特点还表现在其语言的不统一,直到今天,仍有14种“民族语言”,英语是其中的一种,用尼赫鲁的话来说,它在其他13种语言中起着“连结”的作用。而中国早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便统一了语言文字。

因此史家说,中国人在他们整个历史上享有同一种族和同一文化,此话不虚。

其次,中印文明的差异,还表现在中印两国的社会结构有重大差别。

差别之一,是印度存在独特的种姓制度。

上古时期,具有强烈种族优越感的雅利安入侵者,为极力阻止与受他们鄙视的臣民混合,在印度发展起四大世袭种姓制度。前三个种姓由雅利安人自己的职业等级即签上(婆罗门)、武士贵族(刹帝利)和农民(吠舍)组成。第四种姓(首陀罗)留给土著,称为达塞人,即奴隶。

在这四大划分内,现已成长起令人迷惑的各式各样的种姓。

在这一种姓等级制度之外的是贱民,即不可接触的人,史家说,就是在今天,还约占印度人口的七分之一。

社会法令和宗教法令的结合,使种姓制度至今仍在起作用。种姓制度现在仍是印度社会钢铁般的框架。现在,虽然它已受到改革者们的抨击,并由于现代工业社会的种种急迫需要而遭到破坏,但它实际上仍在印度四分之三人口居住的农村中发挥作用。

史家说,这种种姓制度不仅是印度社会稳定的根源,也是其民族衰弱的根源。

相反,在中国,史家说,“中国文明,这个唯一在任何时候都未产生过祭祀阶级的伟大文明,具有独特的现世主义。”

而且,印度的种姓有四个基本特征。一是具有独特的职业,比如银行家和商人常属于吠舍种姓,二是具有世袭的原则,这体现在对婚姻有复杂的规定和限制。三是种姓对食物、水、接触和礼仪的纯洁还有更进一步的种种限制。四是每一个种姓都有自己的“法”,即道德准则,用以规定各种义务和责任,如赡养家庭,履行为结婚、出生和去世定下的仪式等。这些特征表明,印度人的职业、婚姻选择等等,都有严格的甚至不能逾越的界限,人员在各行业、各阶层之间很难流动。

相比之下,中国社会有很大的优越性,尽管我们也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也有“门当户对”,可情况要好得多。特别是我们自古就有令西方人折服的科举考试制度,对社会各阶层人员的流动是个非常好的通道,史家赞叹说,这种独特的制度在西方或其他任何地方过了二千年才出现。直到今天的高考制度,从本质上仍有科举考试的遗风。

差别之二,是印度社会在历史上存在一个商人阶级。

早在公元前6世纪和前5世纪时,印度经济的发展就造成了一个富裕的商人等级即吠舍种姓。

但在古代中国,商人却没有形成一个商人阶级,相反,商人地位低下,我们古代有个“良家子”的说法,这良家子有个明确的界限,“非医、巫、商贾、百工也”,商人属于非良家,可见那时商人的地位和信誉。

到了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印度兴起一个强大的商人阶级,他们能比较自由地在印度经商。而那时的中国,清朝时的商人几乎遭到完全的排斥。不过,商人重利,那时印度商人阶级的经济利益与西方公司的经济利益关系密切,竟然成了英国人征服整个印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三,中印文明还有一个很大的差异,就是中国文明与印度文明的时空观截然不同。

中国人具有独特的现世主义,相信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每个人只有有限的一生,注重今生今世。儒家先圣孔子就有非常理性的教导,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知生,焉知死”。

印度却截然不同,印度人信奉印度教,认为人的生命无限,不仅有今生今世,而且有往世来生,把时空无限扩大了,于是十分注重永世。认为个人灵魂——“自我”,是上帝的一束火花,通过轮回不断地变换状态,直到重新被吸收为婆罗门而获得解放。

他们认为,一个人在生活中的地位是他往世所作所为的必然结果,而一个人对来生的希望,则完全取决于他是否能忠实地奉行所规定的种姓义务,而不管它们也许是多么麻烦,多么卑微。

于是,印度宗教制度中以法、因果报应和轮回再生为基本原则的种姓制度,及其有关教义,便成了婆罗门控制人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