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教育理念贯穿于德育工作

合集下载

以优质办学理念浸润学校德育工作8篇

以优质办学理念浸润学校德育工作8篇

以优质办学理念浸润学校德育工作8篇篇1一、背景与目标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学校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以优质办学理念浸润学校德育工作,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优质办学理念优质办学理念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石。

它强调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具体而言,优质办学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德育为先:学校始终将德育放在首位,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感。

2. 全面发展:学校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注重学术成绩,还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艺术素养等。

3. 创新教育:学校鼓励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 终身学习:学校倡导终身学习理念,帮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三、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部分学生存在道德观念淡薄、责任感缺失等问题。

同时,德育工作的方式和方法也需要进一步创新和改进。

为了提升德育工作的效果,学校可以将优质办学理念融入其中。

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1. 更新德育观念:学校应更新德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感。

通过开展各种德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 创新德育方法:学校可以尝试采用多种多样的德育方法,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以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3. 加强师资培训:教师应具备高尚的道德素养和专业的教育技能。

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4. 营造良好氛围:学校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班级管理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让学生在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5. 强化实践环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见识、培养责任感。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以优质办学理念浸润学校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在未来的工作中,学校应继续加强德育工作,注重创新和改进德育方式和方法。

以优质办学理念浸润学校德育工作7篇

以优质办学理念浸润学校德育工作7篇

以优质办学理念浸润学校德育工作7篇第1篇示例:优质办学是学校的生命线,而德育工作则是学校教育事业的灵魂所在。

以优质办学理念浸润学校德育工作,旨在营造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品格和素质。

一、建立健全的制度体系要保证学校的德育工作深入开展,首先要建立健全的制度体系。

学校需要制定明确的德育工作规章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建立监督考核机制,确保各项德育工作有序进行。

学校还要与家长、社会等相关方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实现全方位的德育合作。

二、注重师生互动师生关系是学校德育的基础,要以“爱岗教书、教书育人”为宗旨,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朋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成为德育工作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学校还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导,提高他们的德育素养和教育能力,确保教师具备良好的道德操守和专业素养。

三、强化课堂教育课堂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要通过课堂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教师要注重德育内容的融入,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德育教育,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学校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业监督和评价,确保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四、开展多样化的德育活动德育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还需要通过多样化的德育活动深入人心。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主题班会、德育讲座、德育实践等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活动,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类德育比赛、文化节目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德育素养和文化修养,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引领学生塑造正确的心灵世界德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引领学生塑造正确的心灵世界,培养他们具备高尚的品德和优良的行为习惯。

学校要注重对学生的心灵关怀,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信念。

学校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和情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的人际网络,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立德树人 德育为先

立德树人  德育为先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德育为先,是中国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制度的变革和教育内容的更新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在这个过程中,德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探讨立德树人,德育为先这一理念的重要性,并就如何在实践中贯彻落实这一理念进行深入的探讨。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理念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之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宗旨。

立德就是要以道德品质为重,树人就是要培养独立、全面发展的人才。

这一理念贯穿于中国古代的教育体系,一直是教育的核心。

将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理念提倡到教育改革的前沿,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与时俱进的需要。

德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而德育是全面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有人说,一个人的品行可以决定他的一生,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

在当今社会,各种社会问题的背后,往往可以追溯到人们的道德品质上。

乃至有人认为,德育比知识更重要,因为一个人只有德才兼备,才能成为一个有用之人。

如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从单一的技能要求转向了全面素质的要求,这也为德育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提供了更多的论据。

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是对教育工作者的更高要求。

教育工作是一项灌输知识、培养人才的伟大事业,是一个责任重大的工作。

而要实现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目标,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具备更高的道德素质和专业素养。

教育工作者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楷模,以良好的行为和道德规范来影响学生。

教育工作者要具备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教学技巧,能够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使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能得到道德修养。

教育工作者要有高尚的师德,关心学生,关心学生的人生发展,从而真正做到立德树人,德育为先。

在实践层面,如何贯彻落实立德树人,德育为先这一理念,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简单地进行道德灌输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

如何在班级管理中贯穿德育

如何在班级管理中贯穿德育

如何在班级管理中贯穿德育班级管理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德育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品德养成和个人素质的提高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在班级管理中贯穿德育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下面将从课堂教育、学校规章制度和班级文化等方面分析如何在班级管理中贯穿德育。

首先,要在课堂教育中贯穿德育。

教师是学生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教师要具备正确的德育理念和道德修养,用自己的榜样行为引领学生。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通过选取具有道德价值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道德修养。

同时,在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分辨是非、善恶,锻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

其次,学校规章制度是班级管理中贯穿德育的重要环节。

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管理和班级管理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自律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要明确规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同时,还要注重制度的实施和执行,通过规定奖惩措施,激励学生遵守规章制度,并对违规行为进行必要的处罚,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最后,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中贯穿德育的重要手段。

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共同创造和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通过开展各种班级活动和建设班级风尚,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加强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

班级文化还可以创造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价值观念。

可以通过班级会议、班级展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班级的共同目标和规则,并承担起实现这些目标和遵守规则的责任。

综上所述,在班级管理中贯穿德育需要在课堂教育、学校规章制度和班级文化等方面做出努力。

通过教师的示范引领、明确的规章制度和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将德育融入到班级管理的方方面面,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行为,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人格修养。

只有在班级管理中贯穿德育,才能使班级成为一个有爱、有责任感、有担当的集体,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校如何加强德育教育

高校如何加强德育教育

高校如何加强德育教育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有社会担当的公民。

然而,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高校德育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学生个体差异较大等。

因此,如何加强高校德育教育,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更新德育教育理念高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需求。

德育教育不应是简单的灌输和说教,而应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我教育,激发学生内在的道德动力。

同时,要将德育教育贯穿于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二、优化德育课程设置德育课程是高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要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一方面,要丰富德育课程的内容,除了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还应增加道德伦理、公民教育、职业伦理等课程,使德育课程体系更加完善。

另一方面,要改进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实践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加强高校德育教育的关键。

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使教师成为学生的道德榜样。

其次,要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德育教学能力和水平,让教师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此外,还可以鼓励教师开展德育研究,探索适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德育模式和方法。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

高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社团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同时,要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传播正能量。

五、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实践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高校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实习实训、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增长见识、锻炼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立德树人的教学实践(3篇)

立德树人的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我国教育部门一直强调,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将立德树人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二、立德树人的内涵立德树人,即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之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2.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其具备扎实的文化底蕴,成为有文化的人。

3. 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使其具备良好的纪律观念,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4. 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其具备健康的体魄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立德树人的教学实践1.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应注重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展览、讲座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道德教育。

例如,定期举办道德讲堂、孝道教育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强化课程德育功能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将德育融入课程教学。

如语文课上,通过讲解优秀文学作品中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历史课上,通过讲述历史人物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道德品质。

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关爱他人、乐于奉献。

4.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立德树人的关键。

学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道德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一方面,学校要注重选拔具有高尚师德、热爱教育事业的优秀教师;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德育意识和教育教学水平。

5. 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立德树人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

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道德教育;同时,学校要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与社区、企业等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浅谈贯穿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

浅谈贯穿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

浅谈贯穿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金堂县赵家镇小学陈伟伟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对他们的教育除了传授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进行德育教育,即不能重文轻德。

在当今这个世界,有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

其实,教师和每位家长的心情是样的。

但不能因为这点,而忽略对孩子的德育教育。

故此,在实际教学中,我狠抓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其方法如下:一、在课堂教学中,贯穿德育教育在40分钟的课堂上,有很多教师抓紧时间传授知识,班上有一、二位同学搞小动作,他不在乎,以为指责后反而会影响课堂氛围,故而放任自流,我认为这样做不太好,如果长期下去,这种学生会越来越大胆,不仅影响越来越大,而且会降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性。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巧妙的晓之以理,给同学们讲讲祖国的未来,同学们的前程都不是贪玩能得来的,必须通过认真学习,艰苦的劳动才能换来,让学生从心理上去接受教师的教育。

二、在课后贯穿德育教育遇上课间隔10分钟,难免会遇到学生挤挤推推等事情,这种情况下,必定有学生来“告状”,有的老师就把所谓赢了的学生叫在面前训斥一顿便可,其实这样反而不好,会给学生造成严重的逆反的心理,而且会让学生认为:我犯了错误,老师都没处理。

今后的事端就越来越多。

在这种情况下,应将发生纠纷、争执的同学全部叫在面前,告诉他们同学之间应互相团结、友爱、帮助、谦让。

要不然,老师与老师之间不也经常打架,爸爸妈妈之间不也是经常打架吗?在新中国未成立之前,要不是解放军、八路军叔叔们的团结合作,我们能赶走日本帝国主义,能赶走蒋介石吗?团结就是力量,使这个概念扎根于小学生的心里。

三、在与学生的个人谈心中贯穿德育教育在很多时候,老师总会和个别学生在一起,有的老师一见学生就问:你的作业做起了吗?书会读了吗?使学生一见到老师就怕,以至于以后见到老师就躲。

本来经过一节课紧张的学习,学生很想在下课的时间轻松一下,老师就不应该再提有关学习方面的事,而应该以朋友关系和学生说话,并告诉他:课堂上应认真学习,下来后也可以放心的玩。

浅议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德育教育-2021年精选文档

浅议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德育教育-2021年精选文档

浅议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德育教育-2021年精选文档浅议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德育教育德育就是育德,就是建构一种道德境界。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德育教育的新方法和新途径,认为德育教育的过程不是靠简单的理论灌输和强制手段来解决的。

它是一种理论上的指导,思想上的启迪,行动上的实践和情感上的交流过程。

平时在教学中,只要我们能够很好地把德育教育贯穿进去,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就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针对课文内容,因势利导一直以来,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组织形式就是团、队、活动和政治课。

德育教育的实施者多为班主任,这就使得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范围和机会大大减少了。

其实,他们接受教育的方法很多,途径很广,只要我们能够时时刻刻把德育教育放在心上,就可以随时对他们进行教育。

二、合理进行政治课教学安排,灵活掌握教学内容政治课是向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比班会、团、队、会活动更重视讲道理和知识,为学生形成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党、关心集体、为人民服务等良好品质、特别是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在政治课教学中,我们不能像其他学科那样授课,而是要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实际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讨论,使学生真正懂得它的意义,能够激发其学生的情感,这样才能使知识逐步转变为学生的思想、信念,转变为学生的行为动机,指导学生的行为,形成良好的品质。

要避免那种教师讲,学生记,到考试时背题、答题的教学方法,因为这种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的考分很高,但对学生的实际教育意义不一定很大。

要让学生动脑子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社会及自己的思想行为实际,学会判断是非,这样才能把道理理解透,并能指导自己的行为,将知识逐步转变为自己的意识。

三、与家长联手,作好日常教学工作家长与孩子有较深厚的感情,所以对孩子思想行为的影响也较深,如果能够取得家长与学校的协作,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一致性的教育影响,就可以取得较大的教育效果,特别是在培养孩子独立生存能力和劳动习惯等方面,家长能够起到学校难以起到的作用。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贯穿德育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贯穿德育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贯穿德育教育摘要:语文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贯穿德育教育呢?我认为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在传授书本知识的同时,我们教师应先做好示范,并结合实际,巧妙地在课堂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生命意识教育、以及责任感教育等。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教育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德育教育融入课堂,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

依据教材内容特点,结合学生情况,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集体教育及个人思想品质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贯穿德育教育呢?笔者做了以下探索。

一、语文教学中贯穿爱国主义教育记得读书时,教学大楼上有这样一行醒目的大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要想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我们还得从自己做起,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

每当升国旗的时候,我总是第一个到达操场,庄严的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每当班集体有事时,我总是身先士卒。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不光在生活中处处为学生做好示范,还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语文学科内容丰富,不乏爱国主义教育题材。

因此,我们应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使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

例如: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时,我首先告诉他们周总理是一个如何伟大的人。

国难当头,中华不振深深地触动了周总理的心灵。

他13岁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告诉他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绝不能浪费光阴,我们要继承他们的优良传统,为中华之强盛而努力奋斗。

”还给他们分析了当今的国际局势,告诉他们:“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发展才是硬道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从而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远大志向,有一位同学说出了“为中华之腾飞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得到了全班同学的喝彩,这句话也成为了我们班的班训。

又如:在教学《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先让学生充分体会志愿军战士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浅谈如何实现德育工作的有效贯穿

浅谈如何实现德育工作的有效贯穿

浅谈如何实现德育工作的有效贯穿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

德育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保证。

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灵魂和指导的作用,它一方面可以从思想上和政治上保证育人的方向,使学生沿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又能推动学生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促进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实现。

如何实现德育工作的有效贯穿,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以德服人心理学家认为“教师晓喻的道理和提出的要求,只有在学生心悦诚服时才能转化为学生的道德要求,进而产生道德动机推动道德行为”因此,如果学生对教师讲的道理不能理解和接受,压制和强迫不但不能取得预期的教育结果,还会产生负效应。

因此德育工作中,我们要有大爱精神,慢慢引导学生,以德育人让学生自觉地接受社会道德行为准则,改正错误的道德观念。

教育说服法很多,如主题班会、座谈会等。

二、以情动人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构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因素。

因此,创设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教育情景,使学生在特设的道德情景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陶冶情操、修养品德,既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品德培养的有效方法。

私立学校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和活动主要是在学校和班级中,其道德认识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学校和班级的环境中形成的。

因此,校风和班风是一个特定而典型的道德环境,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等,多会产生直接而巨大的影响。

所以,对于一个高中班主任来说,能否经过努力引导学生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风,关系到能否为学生品德的培养创造轻松活跃的德育课堂。

我在建设班风的实践中越来越感觉到轻松活跃的德育课堂可以使整个班级形成一种强烈而感人的气氛,能充分地发挥情景教育的功效,对学生产生巨大而无形的“渗透性”影响,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它的熏陶、感染和同化,引起情感的共鸣,不由自主地接受它的“指令”,从而达到“修身养性,壮情炼志”的目的。

将德育教育贯穿始终

将德育教育贯穿始终

将德育教育贯穿始终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保证。

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应如何将德育教育贯穿始终呢?现结合笔者在实践中的做法,谈几点体会。

一、摸透学生心理,充当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这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产生决定性的作用。

1.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的素质、才能、知识、个性和兴趣等都是有差异的,对某一具体问题、事物也有着不同的看法。

这就要求班主任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朋友,熟悉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中间存在的问题,区别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形式,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地做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班主任抓德育工作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好学生的思想脉搏,把“心理医生”工作做好、做活、做细,达到因人施教的目的和效果。

2.循循善诱班主任帮助后进生不能急于求成,对这些学生要特别尊重和爱护他们,既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要达到教育的目的。

不仅要指出他们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寻找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

如我班一个学生有一次因与别人打架而使班级失去了流动红旗,拖了班级的后腿。

笔者没有训斥,而是帮助他总结教训,提高认识,并指出了努力方向。

并真挚地对他说:“你因打架而影响了班级荣誉,我知道你心里也很难过。

不过,我从你的眼神中发现,你是憋足了劲,要为班级争回荣誉。

”然后又接着问他:“你敢不敢向全班同学保证?”当然回答是肯定的,效果也是理想的。

班主任教育学生,要把良好的愿望和正确的德育方法结合起来,特别要遵循心理规律进行心理辅导,通过教育、疏导、启示,使学生的思想问题得到解决。

3.重视心理健康,做学生的心理“医生”部分学生由于心理素质脆弱,导致各种心理障碍的存在:学习上的紧张、焦虑乃至恐惧;人际交往中怀疑、孤僻、嫉妒;在社会关系上容易自卑、失落、冷漠乃至失去生活乐趣,学习、生活遇到挫折时就心灰意冷,苦闷不安甚至消极对待等。

立德树人理念在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渗透

立德树人理念在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渗透

立德树人理念在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渗透摘要:作为一名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应当围绕学生实际情况展开,做好学生德育教育等相关工作。

立德树人作为新时代教育理念,对学生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方向,如何将立德树人贯彻落实到班级德育工作中,成为了每一位班主任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在班级中积极营造平等、尊重、和谐、友爱的氛围,不断增强学生班级归属感,紧跟时代教育发展潮流,构建创新化德育教育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本篇文章基于立德树人理念,对其在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渗透展开深入的探讨分析,并对此提出相应具体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立德树人德育工作渗透策略引言:立德树人工作的渗透要从日常班级管理出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班主任做到以身作则,健全学生人格修养。

通过一系列多元化、丰富化德育教育活动,有效拉进师生距离,引导学生敞开心扉,朝向积极健康的方向不断发展。

一、立德树人理念在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渗透重要性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经说话: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而言,道德品质具有重要的引领与指导作用。

因此初中班主任展开班级管理与德育教育过程中,将立德树人理念落实到实处,能够全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通过积极践行新时代新形势德育教育需求,能够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做到脚踏实地、真诚守信,形成良好道德意识与行为习惯,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立德树人理念在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渗透策略(一)塑造理想形象,调动积极情绪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独立的思维,学习过程中学生也不会过于盲目的接受一位教师,学生心中对于教师有自己的理想形象与标准,针对学生喜爱的,满足学生内心理想形象的教师,学生内心就会无条件的信任、喜爱,反之学生内心就会十分的抗拒。

可以说理想形象教师,能够带给学生无形的教育力量,对此班主任就要做出更多的努力与实践。

例如,班主任要做到平等对待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不能单纯因为学生的成绩,为其戴上好与差的帽子,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拥有自己的闪光点。

以优质办学理念浸润学校德育工作7篇

以优质办学理念浸润学校德育工作7篇

以优质办学理念浸润学校德育工作7篇篇1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其德育工作至关重要。

我们以“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优质办学理念为导向,积极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努力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的全面提升。

二、明确优质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全面育人1. 以人为本: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德育工作中,我们强调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 全面育人:我们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在德育方面,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法律意识、社会责任感等,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公民素养和人文素养。

1. 德育目标的确立:根据优质办学理念,我们确立了学生德育目标,即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青年。

2. 德育内容的丰富:我们以优质办学理念为指导,丰富德育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治教育等,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德育途径的拓展:我们拓展德育途径,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等途径,实现德育工作的全员参与、全过程育人。

4. 德育队伍的建设:我们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德育素质,构建专业化的德育工作团队,为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我们在各学科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2. 心理健康教育的强化:我们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3. 法治教育的普及:我们普及法治教育,通过法律课程、模拟法庭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4. 社会实践活动的拓展:我们积极拓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

如何在基础教育中加强德育教育

如何在基础教育中加强德育教育

如何在基础教育中加强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德育教育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教育方法单一、内容空洞、缺乏实践等。

因此,如何在基础教育中加强德育教育,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德育教育长期以来,在基础教育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和家长往往更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德育教育。

这种观念的偏差导致了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不高,投入不足。

因此,要加强德育教育,首先需要转变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

学校要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将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教师要明确自己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品德的塑造者,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和引导学生。

家长也要改变“唯分数论”的观念,关注孩子的品德修养和心理健康,与学校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二、优化课程设置,丰富德育内容课程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

目前,基础教育中的德育课程存在内容陈旧、脱离实际等问题,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因此,需要优化课程设置,丰富德育内容,使其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需求。

一方面,可以将德育内容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严谨治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在科学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环保意识。

另一方面,要开发专门的德育课程,如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等,并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增加具有时代性和针对性的案例和话题,如网络道德、心理健康、文明礼仪等,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道德判断和选择的能力。

三、创新教育方法,提高德育实效传统的德育教育方法往往以说教为主,形式单一,效果不佳。

为了提高德育实效,需要创新教育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如何将德育贯穿教育中

如何将德育贯穿教育中

如何将德育贯穿教育中一、在各个教育领域中开展德育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对孩子们进行德育教育渗透。

比如,在照顾小花小草或者喂养小动物的时候,孩子们能够体验到付出爱的快乐;当孩子们与生活中的弱小者,如小弟弟或者小妹妹或者需要帮助的同伴交往的时候,孩子们也会自然流露出自己的“爱心”来,并且还会付诸于行动——去主动地帮助他人、为他人服务。

这既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也需要孩子和家长、社会的积极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把幼儿培养成一个健康活泼的、好奇探究的以及勇敢自信有责任感的儿童。

二、做好教育之外的德育教育(1)把德育贯串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难发现,有的孩子做事有条理,按部就班,但有的孩子却做事不稳重,没头绪,总是乱放牙缸、毛巾、书本凌乱,就餐前不洗手等,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应将个别教育和集体教育相结合,举办了一些活动,如内务比赛、卫生扫除等,来积极对幼儿进行引导,告诉幼儿其行为习惯的好坏,帮助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2)创造相应的环境及氛围我们可以在幼儿园的走廊、活动室、卧室、餐厅等各个地方渗透品德教育的相关内容,对幼儿进行无声的教育。

例如,可以在园内走廊内贴上家乡景色或祖国河山的图片,在活动室配置相关锻炼、游戏的设施,在洗手间贴节约用水的标语,为其播放龟兔赛跑的视频等,通过这些环境的改变,可以辅助道德教育的进行,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不自觉地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3)在游戏过程中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学前班的孩子由于年龄小,就使得他们的思想比较的简单,比如,在炎夏的一天,有几个小朋友拿着杯子围在桶的周围转,有些儿童抢着倒水,有些小朋友却在一边观看,而有些小朋友盛好水后却不关水笼头……。

针对这种情况,我自编了一个表演剧《喝水》,通过小兔、小羊和小猫在喝水的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事,让幼儿一一进行讨论谁做对了,谁做不对。

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贯穿德育教育

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贯穿德育教育

2021年第04期282教学管理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贯穿德育教育贾海梅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第二小学,内蒙古鄂尔多斯014000在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班主任既是一位“严父”,又是一位“慈母”,这个“严父”和“慈母”要用爱心、关心、耐心等等关注学生的成长。

一、班主任得有爱心爱心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

”教师的爱是滋润孩子心灵的甘露,只有爱才能化解孩子心中的烦闷;教师的爱还是教育孩子健康成长的阳光和清泉。

有爱才能缩短我们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帮助孩子塑造一个乐观向上的完美人格。

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在班主任工作中老师要运用自己的缕缕爱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有一些思想品德较差的后进生,还有一些学习比较落后以及那些家庭困难、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的学生。

教师只有怀着一颗爱心,真正地尊重、理解学生,用真情去感染学生,学生才能把成功的喜悦与失败与你分享,才能把你当作知心朋友。

作为班主任充满对学生的爱,就像释家一样普渡众生,博爱仁德,这样学生才会乐于接近你,听从你的教导。

班主任的爱既有像伙伴般的友爱,更有“严父”般的关爱。

不要吝啬你的爱,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二、班主任合理制定班级规章制度一个班级没有良好的卫生环境,没有优良的秩序,在一个脏、乱、差的氛围中,还谈什么学习,讲什么育人。

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的确立,离不开严明的纪律制度、严格的执行力度。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不立规矩,不成方圆。

所以班主任还得是个法家。

现举一例说明:在新生入学报名的第一天,当我看到有的学生从后门或者没有敲门走进教室来到我面前报名时,我都坚定地对他说:“请你出去,重新再进来一次”。

在家长和同学的诧异中,我又会和蔼地对他说:“同学,欢迎你来到XX班,但请你从前门进入教室”。

于是,从后门进的同学纷纷退了出去,郑重地从前门轻轻地敲门三下,请示老师,得到准许后才进入教室。

如何贯穿德育教育

如何贯穿德育教育

社会环境对德育教育的挑战
社会环境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德育观念受到挑战,如个人主义、功利主 义等思潮对青少年产生影响,使德育教育面临诸多困难。
媒体影响
媒体尤其是网络上的不良信息、暴力色情等内容,对青少年身心健 康造成危害,给德育教育带来负面影响。
家庭教育缺失
部分家庭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家长对孩子的道德品质教育不够 重视,导致孩子出现行为偏差。
案例二
利用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高校可以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科技竞赛、讲座等,让学生在 参与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德育素质。
案例三
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义务支教、志愿者服 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自己的社会责任。
05
德育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实践活动的策划
组织有益的实践活动,如志愿服 务、社会调查、文化交流等,让 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团队合作、社 会责任、文化差异等德育主题。
实践环节的落实
加强实践环节的指导和监督,确 保实践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使德 育教育在实践中得到真正的落实 。
家校合作,共同推进德育教育
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家庭和学校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场所,双方的合作有助于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 全面发展。
学生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同时通过开展校园文化节等活动,营造了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04
德育教育的实践案例
小学德育教育案例
案例一
通过课堂教育,将德育内容融入日常教学中。例如,在语 文课上,通过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所蕴含的道 德观念和价值观。
案例二
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公民意识。例 如,组织学生参加社区义务劳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 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的幼儿园班主任德育工作对策

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的幼儿园班主任德育工作对策

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的幼儿园班主任德育工作对策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立德树人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目标。

作为幼儿园班主任,在实施德育工作时,需要以立德树人理念为指导,针对幼儿特点和成长需求,精心制定德育工作对策,将之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的幼儿园班主任德育工作对策,以期能够更好地引导幼儿成长,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情感是幼儿处于幼儿期特有的需求,而且情感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细心呵护。

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应该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提供一个温馨、温暖的情感环境,让幼儿感受到来自班主任和同伴之间的爱和关怀。

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和幼儿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和情感体验,引导他们养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培养健康的情感品质。

对策一:举办感恩教育活动在幼儿园里,可以通过举办感恩教育活动的方式,让幼儿们学会珍惜和感恩。

假期之前可以开展感恩节主题活动,让幼儿制作感恩卡片赠送给父母或老师,以此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这样可以培养幼儿的感恩之心,让他们懂得感恩是一种美德。

对策二:建立亲子情感交流平台班主任可以引导家长们参与到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来,建立一个亲子情感交流平台。

可以定期举办亲子活动,比如亲子手工制作、亲子游园活动等,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

也可以借此机会与家长们进行心理沟通,了解家庭情况和幼儿在家的表现,共同关心孩子的情感成长。

二、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道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遵守的行为规范,幼儿道德观念的形成是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班主任应该通过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也要注重幼儿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让他们能够自觉地遵守规则和约定,做到诚实守信。

对策一:开展“小小志愿者”活动通过开展“小小志愿者”活动,可以让幼儿亲身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比如参观养老院、参加环境保护志愿服务等,让幼儿从小懂得奉献和助人为乐的道理,培养其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的意识和行为。

如何将教育理念贯穿于德育工作

如何将教育理念贯穿于德育工作

如何将教育理念贯穿于德育工作教育理念主要是指对教育活动的理性认识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教育信念,包括教师的学生观、教学观、知识观、学习观和研究观等.重构教师的教育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时代的必然教育价值观。

学校要把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德育是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德育为先,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

”在职业教育新时期,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整合拓宽德育资源,有效发挥主渠道作用,挖掘学校德育的新途径,实现德育的实效性。

一、转变教师思想,更新教师观念,增强教职工德育意识。

学校必须组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施意见》等,更新教育理念,增强教学中的德育意识和全面发展的教学观,认识到课堂教学是德育工作最有效、最经常的途径,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自觉性,促进教学功能的全面发挥,为此教师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统一认识。

1、教师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德育是教育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

学校德育不再是以单一的教育形式而存在,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是德育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强调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

同时强调这一目标本身成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附属的,而是具有独立意义的,必须有机渗透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程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也就是说德育是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

2、教学中运行德育是教师的职责。

我国唐朝的韩愈在《师说》中说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他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知识教育和启迪学生智慧三者统一起来,作为教师的天职。

把实践教育贯穿于德育工作的全过程

把实践教育贯穿于德育工作的全过程

把实践教育贯穿于德育工作的全过程宝鸡市眉县汤峪镇教委陈刚主要内容:作为“五育”为首的“德育”教育,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在小学教育中居重要地位。

实践教育既是整合学校教育中一切有教育意义的教育因素和活动,也是强调学生参与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重视学生共性与个性的发展的有力手段。

而在新课程改革中能整合各学科的通点就是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教育,要充分发挥德育在实践教育的整合性就必须处理好各种关系,做好各方面的结合。

关键词:实践教育贯穿于德育[正文]一、在德育工作中实施实践教育问题的提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为“五育”为首的“德育”教育,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在小学教育中居重要地位。

2004年3月,国务院就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把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了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

所以加强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成为了学校、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

因此,我们提出了德育实践教育实验。

实践教育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

学生学习知识的获取、学习技能的培养,学习素质的提高,无不是在实践中得到体现,因此,实践教育既是整合学校教育中一切有教育意义的教育因素和活动,也是强调学生参与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重视学生共性与个性的发展的有力手段。

而在新课程改革中能整合各学科的通点就是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教育,要充分发挥德育在实践教育的整合性就必须处理好各种关系,做好各方面的结合。

新的教育理念只有外化为教育行为,才能实现其价值,同时也只有经过教育行为检验过的理念,才能真正达到指导实践的目的。

因此,作为一个实验教师必须大胆实践,勇于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将教育理念贯穿于德育工作
教育理念主要是指对教育活动的理性认识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教育信念,
包括教师的学生观、教学观、知识观、学习观和研究观等.重构教师的教育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时代的必然教育价值观。

学校要把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德育是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德育为先,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

”在职业教育新时期,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整合拓宽德育资源,有效发挥主渠道作用,挖掘学校德育的新途径,实现德育的实效性。

一、转变教师思想,更新教师观念,增强教职工德育意识。

学校必须组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施意见》等,更新教育理念,增强教学中的德育意识和全面发展的教学观,认识到课堂教学是德育工作最有效、最经常的途径,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自觉性,促进教学功能的全面发挥,为此教师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统一认识。

1、教师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德育是教育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

学校德育不再是以单一的教育形式而存在,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是德育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强调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

同时强调这一目标本身成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附属的,而是具有独立意义的,必须有机渗透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程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也就是说德育是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

2、教学中运行德育是教师的职责。

我国唐朝的韩愈在《师说》中说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他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知识教育和启迪学生智慧三者统一起来,作为教师的
天职。

其内涵表明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更应该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

3、教师必须认识到自身行为素养的德育功能。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教师内在素养的外在体现,都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而学生也正是通过这一点来了解教师的思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注重修养,注意言行,处处给学生做出表率,言教辅以身教,身教重于言教,每一位教师都应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学习,提高师德修养,为学生树立一个表率,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为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贡献一份力量。

二、调整德育目标,改进德育内容,强化德育可操作性。

学校一定要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和年龄阶段及心理实际,做细三方面工作。

(1)量身定制不同的德育目标。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发展目标,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达到,即德育目标要梯次化。

(2)选择适切的德育内容。

德育内容要相对稳定,要贴近社会实际、学生年龄实际、学生道德实际。

(3)改进德育方法。

教师要讲究教育艺术,用爱心、细心、耐心来对待每一个学生。

要研究学生思想道德形成机理,尽量少用灌输式教育,讲究德育内化的策略,力争实现德育过程的内化。

只有这样,目标明确,又具有层次性、操作性,符合学生品德发展的实际,才有利于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操作性和实效性。

三、狠抓常规教育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发挥德育主阵地作用。

每个学生在校时间大部分是在教师的课堂里,德育目标主要靠课堂教学来实现,课堂教学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

课堂教学的德育因素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教材的思想内容对学生道德的影响;二是教材隐含的价值取向对学生道德的影响;三是教师的课程文化观对学生道德的影响;四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道德的影响;五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道德表率对学生道德的影响;六是课堂上新型的人际关系、课堂环境会影响学生品德和价值观念的形成。

为此,学校必须要做到四抓:一抓备课,备课要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同时抓,教师只有在充分备课,深入研究教材,才能找准渗透德育内容的最佳点,把握好知识传授与
思想教育的最佳结合点,才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二抓课堂常规,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重是养成教育,特别是学习习惯的养成,只有在课堂上教师坚持不懈的关注纠正,才有可能为学生养成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

三抓教师的形象、教师的气质、教师的基本功、教师的艺术、甚至老师的一举一动,无一不在实施情感、价值观的目标。

四抓课堂环境,要在课堂上倡导和谐、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交往;要形成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协作、竞争的课堂学生间的人际关系,从而使学生自我个体融入到具有内聚力的群体之中,给学生以道德情绪的感染和体验,激发学生的道德动机和道德需要。

四、扩大德育途径,搭建德育平台,保持德育渠道的连续性。

学校要努力搭建各种活动平台,通过多种形式与家庭、社会联系,统一协调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并使学校内外的教育影响保持连续一贯。

1、校园文化是环境育人的有效途径。

将有限的学校空间环境加以优化、美化、净化,可以形成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小气候,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小环境,并由此对大环境和大气候的优化做出积极的贡献。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

学校的每道墙壁、每座建筑、每块绿地、每片山水,包括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会“说话”的老师,这种教育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能绕开意识的障碍,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接受。

滴水击石,润物无声,却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和明确的指向性。

2、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由学校向社会转移,通过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军事训练、科技发明等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尤其是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是提高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一个有效途径。

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努力挖掘当地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建立稳固的教育基地,从而对学生起到亲身体验、身历其境的爱国主义教育。

3、变“小德育”观念为“大德育”观念。

必须改变“德育工作是学校的事”的狭隘观念,树立“大德育”的观念,变“封闭”、“狭隘”的小德育观念为“开放”型的、“全方位”的大德育观念:即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综合教育,齐抓共管。

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学校要创建先进的家长学校,有针对性地定期家访、信访、电话访,定期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座谈会、家教学习讲座,开展多样的家教知识宣传和教育,利用墙报、橱窗宣传家教知识,努力使每个家庭成为一所好学校。

学校要定期请公安局、派出所、消防中队的法制副校长和辅导员来校举行专题教育和讲座,寓法于教,提高学生法制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并建立学校、家庭、社会联系制度,家访制度,走出去、请进来制度等。

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德育功能和积极性,形成良性的德育大气候。

4、扎实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活动。

学校是学生的乐园,是学生成长的天地。

学校的德育必须注入新的生机,过去那种就教育谈教育的“刻板式”的方法已不能适应如今的教育对象了。

为了实现教育的目的,学校应广泛开展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一方面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在活动的参与中受到多种教育,尤其是对学生的德育。

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施:
其一,我们可抓住重大节日,在庆祝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教育。

每年的“三一五”母亲节、“五一”劳动节、“七一”建党节、“教师节”、“十一”国庆节以及“五四”、“一二九”、等节日都是进行诚信、孝道、感恩、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时机。

为此,还可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

如: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合唱比赛、故事会等活动,讴歌祖国在党的领导下繁荣昌盛的大好形势。

其二,学校还可以通过团日活动、主题班会、入团仪式、校园广播站等形式,对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5、发挥德育校本课程资源的教育功效。

学校可以结合《陕西省经贸学校育人大纲》、《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等进行有效地开发利用,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校本课程体系。

五、规范德育管理,形成德育工作的长效机制
1、强化德育管理,建立德育网络。

针对新时期德育工作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要建立全方位、开放性的德育管理体系,即“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构建“教师—家长—校外辅导员”三支队伍,形成实施德育目标的“学校教育教育—支部活动—社会实践”三种途径,充分发挥德育网络的优势,形成学校带动家庭,家庭影响社会,社会促进学校发展的良性循环。

2、建章立制,考核到位。

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需要通过多种途径,除了思想教育之外,还必须通过严格的管理和严明的纪律。

经验证明,说理是一种教育,严格规范和严明纪律也是一种养成教育。

学校要从校情出发,从实效出发,制定一些操作很强的制度和考核细则,做到德育有章可循,依法、按制德育。

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工程,尤其是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更要把培养学生的“明礼孝道、诚信友爱、爱国守法、自信自强”放在首位。

学校就必须坚持德育为先,从细节抓起,既要“反复抓、抓反复”,又要力求抓活、抓新、抓深,学校的教育理念才会真正的贯穿于德育工作中,才能使教育教学及德育工作做到可持续的有效发展。

2014级汽修4班:陈学
2011年12月23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