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出版自由》有感
《论出版自由》读后感
《论出版自由》读后感
《论出版自由》是一本关于出版自由的重要著作,它深刻地探
讨了出版自由对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
到了出版自由的重要性,以及它对社会和个人的意义。
在这本书中,作者对出版自由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指出了出版
自由对于民主社会的重要性。
出版自由不仅是一种基本的人权,更
是民主社会的基石。
没有出版自由,就没有言论自由,就没有真正
的民主。
出版自由不仅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还能够保障个
人的权利和自由。
读完这本书,我对出版自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出版自由不仅
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
作为媒体从业者或读者,我们应该
珍惜出版自由,不断地捍卫它,保护它。
只有在出版自由的保障下,我们才能够享有真正的言论自由,才能够生活在一个自由、开放的
社会中。
总的来说,读完《论出版自由》,我对出版自由有了更加深刻
的认识,也更加珍惜和重视它。
出版自由对于社会的意义和影响是
不可忽视的,我们应该为其保护和维护而努力。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
读到这本书,认识到出版自由的重要性,共同努力维护这一宝贵的权利。
读《论出版自由》有感
读《论出版自由》有感欧洲从中世纪开始,无论是政治统治者还是宗教权威都对思想自由进行了控制。
尤其是在印刷术发明之后,禁书成为教会控制思想自由的重要方式,教会这种情况下,受到文艺复兴影响的弥尔顿未经当局的同意印刷了之前他在议会为自己辩护所做的长篇演讲——《论出版自由》。
首先,这本书的引爆点——《出版管制法》。
我们不妨举一些原文中的例子:兹命法官齐尼审查本书中有无不可出版之处。
弗罗棱萨区副主教文生·拉巴塔。
此书已经审阅,其中并无妨害天主教信仰及礼教之处,特此证明⋯⋯,弗罗棱萨区法官尼河罗·齐尼。
根据上述证明,达文札蒂此书可准予付印。
文生,拉巴塔等。
准予付印, 7 月 15 日。
弗罗棱萨市宗教法庭法官修士西蒙·芒贝达美利亚。
作者说:“异端邪说和腐化堕落的东西也极容易从他们这里传布到民间去。
但邪恶的风俗却完全能够不通过书籍而找到上千条其他的途径传播,这些途径是没法堵塞的。
邪恶的说法只要有人指点,完全不凭书籍就可以流传。
”那个时代背景下,由于广大的受众还处在深受宗教的思想禁锢,“雅典的书籍和哲人比希腊任何其他部分都要多,我发现雅典的长官只注意两种文字,一种是渎神和无神论的文字,另一种是诽谤中伤的文字。
因此,普罗塔哥拉由于在一篇讲演中开头就坦白说他不知道‘有没有神存在’,于是他的书便被阿留坡阁下令焚烧了,人也被驱逐出境了。
”于是很多下层人民还不能够完全清楚的了解对于出版业,能够肩负其开民智的重任的知识阶层,出版自由是多么的重要。
加之当时英国国会代表老派的大资产阶级对新资产阶级革命的恐惧以及当时社会的主流对集权主义的思想根深蒂固、深信不疑,那么既然是集权主义就少不了对新闻出版业的控制,起到控制舆论,引导人民思想的作用,论出版自由就是反对这些控制言论窒息真理的陋习的新文明浪潮之一。
其次,约翰·弥尔顿在《论出版自由》的主要内容是以“人是有理性的动物”和“天赋人权”为前提的倡导新闻、出版、言论自由的一系列主张。
《论出版自由》读书报告
《论出版自由》读后感在我翻开这本薄薄的只有五十几页的著作之前,便对人们对它的评价和它的意义已有所了解——“西方的一切新闻思想和新闻理论,都是由此而来的”,“《论出版自由》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倡出版自由、反对封建书刊检查制度的著作,也是自由主义理论的基石性著作”……这些评价为我建构了《论出版自由》的崇高无比的形象。
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不厚却又意义非凡的书,心中颇有些感慨,我被弥尔顿那种敢于为自由而斗争的精神所折服了。
这本书是作者在1644年向英国国会提出的一篇演说词。
该书主要是针对英国议会制定的《出版管制法》中限制人们自由发表言论表达思想的条款做出的辩驳,凸显出作者对思想解放、反对限制出版自由的诉求。
在书中,他探讨了许多关于自由的问题,如自由的涵义、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个性自由、以及个人自由不受政府干涉等等。
他还提倡说:书籍不应该在出版之前就被秘密扼杀,而是在出版之后再对其审查。
他说明了书籍的重要性,认为“书籍并不是绝对死的东西,它包藏着一种生命的潜力,和作者一样活跃。
而禁止好书则是扼杀了理性本身,破坏了瞳仁中的上帝圣象。
”在提出自己观点的同时,弥尔顿还对严格的审批制和检查员们进行了猛烈的讽刺攻击。
这些都更加突出了他的观点:言论出版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重要的自由”。
阅毕,震撼我的不仅有他卓越的文采,更有他心思缜密的论述,雄韬武略的辩驳和那一颗忧国忧民的社稷之心。
书中用各种论证方法来论述以下几个观点:一、人民有出版自由的权利;二、人民有言论自由的权利,即对真理的追求;三、观点需要公开的市场以及自我修正过程。
这些观点在当时是先进的,并且一定程度上仍然可以适应于现代社会。
然而,在我看来,这些观点带着浓重的理想主义色彩。
谈及自由,我们都认为“人生而自由”,然后却从未确认过自己拥有这“与生俱来”的自由。
我们在自由面前惴惴不安,企图奔向前去抓住它,却恍然发现它只是个幻影。
理想总是很丰满,现实总是很骨感。
这在中国社会之中显得更加符合语境。
《论出版自由》读后感
《论出版自由》读后感英文回答:After reading "Areopagitica", John Milton's eloquent defense of freedom of the press, I was deeply moved by his passionate call for the unfettered exchange of ideas. Milton believed that a society that suppresses free speech stifles the progress of human knowledge and creativity.Milton's arguments are as relevant today as they were in the 17th century. In the modern digital age, where information can be disseminated instantly and widely, the threat to freedom of expression is not censorship by a few but rather the potential for surveillance, data mining, and suppression by powerful corporations, governments, and even individuals.Milton's belief that truth emerges from the clash of opposing viewpoints has not been proven wrong. Open debate and the free flow of ideas are essential for a healthy andjust society. Without them, we risk falling prey to dogma and blind obedience, which ultimately lead to stagnationand decline.中文回答:拜读完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我深受其对言论自由的热烈呼吁所感动。
读《论自由》有感
读《论自由》有感读《论自由》有感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论自由》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论自由》有感1该书是由英国作家弥尔顿与1644年所写,当时英国升职欧洲都处于高压政治下,言论自由显得弥足珍贵。
弥尔顿是一位诗人,热情洋溢,关心政治,而他所发表的著名政论便是《论出版自由》一书。
此书从遥远先哲时代,来论述人的出版自由是与生俱来的能力。
他列举了雅典法官所禁的渎神和无神论文字以及中伤的文字。
其中西塞罗虽然反对伊壁修鲁的看法,却没有任何命令禁止他们。
之后也举了屋大维和提图斯的例子,充分列举了古代先哲的示范,同时折射出当时教皇和国会对思想的禁锢。
里面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真理与缪误的解读。
他说唯有保持言论自由,才能让真理战胜缪误。
阅读好书与坏书怎么处理,弥尔顿巧妙地借用上帝之口来说“你不论拿到什么书都可以念,因为你有充分的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探讨每一件事。
”一个人的判断力怎么来,那是通过阅读大量书籍,积累大量经验形成的一种理性且正确的判断与认知。
那么如果人类根本没有接触到饿,我们又有什么智慧可做选择呢?就像亚当尝的那个苹果的皮上,善恶是连在一起的,强行分开本来就有违约自然。
书上也列出了一些限制出版自由的客观弊端。
首先每个人的审美不一样,认知也不同。
但是一本书确实要很多个通行证才能出版,这不仅会使好书的出版率大大下降,也会形成单一的书籍知识。
试想千篇一律的书本,还有什么思维的碰撞呢。
且复杂的审查制度,也会消磨作者写书的动力,就会停止思考,一个停止思考的社会该是多么的堕落,前途该是多么的灰暗呀。
当然,审查书籍也必须要有审查人。
作为掌握知识发行的人,他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准确的判断力及长远的目光。
且不说这样的人是否容易找到,在日复一日的审核中,是否浪费他们的时间,后逐渐机械化随意化我们可以想象。
《论出版自由》读后感
《论出版自由》读后感英文回答:On the Liberty of the Press by John Milton is a seminal work written in 1644, advocating for the freedom of the press and expression. It is widely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ost eloquent and influential defenses of free speech in history.Milton believed that free speech was essential for a thriving society, allowing individuals to develop their own opinions and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He argued that censorship and suppression of ideas only lead to ignorance and stagnation.Milton's arguments for press freedom were based on several key principles:Truth is best discovered through open debate and the exchange of ideas.Censorship stifles intellectual growth and prevents society from progress.Freedom of expression is necessary for individuals to pursue their own happiness.Milton also recognized the potential dangers of unchecked free speech, such as the spread of blasphemy or sedition. However, he believed that these risks were outweighed by the benefits of a free and open marketplace of ideas.Milton's ideas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free speech in England and beyond. His arguments were instrumental in shaping the First Amend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Constitution, which guarantees the freedom of speech and the press.中文回答:论出版自由是约翰·弥尔顿于1644年撰写的一部开创性著作,主张言论和出版自由。
《论出版自由》有感800字[范文]
《论出版自由》有感800字[范文]第一篇:《论出版自由》有感800字[范文]《论出版自由》有感800字无言曾经书札该书是由英国作家弥尔顿与1644年所写,当时英国升职欧洲都处于高压政治下,言论自由显得弥足珍贵。
弥尔顿是一位诗人,热情洋溢,关心政治,而他所发表的著名政论便是《论出版自由》一书。
此书从遥远先哲时代,来论述人的出版自由是与生俱来的能力。
他列举了雅典法官所禁的渎神和无神论文字以及诽谤中伤的文字。
其中西塞罗虽然反对伊壁修鲁的看法,却没有任何命令禁止他们。
之后也举了屋大维和提图斯的例子,充分列举了古代先哲的示范,同时折射出当时教皇和国会对思想的禁锢。
里面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真理与缪误的解读。
他说唯有保持言论自由,才能让真理战胜缪误。
阅读好书与坏书怎么处理,弥尔顿巧妙地借用上帝之口来说“你不论拿到什么书都可以念,因为你有充分的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探讨每一件事。
”一个人的判断力怎么来,那是通过阅读大量书籍,积累大量经验形成的一种理性且正确的判断与认知。
那么如果人类根本没有接触到饿,我们又有什么智慧可做选择呢?就像亚当尝的那个苹果的皮上,善恶是连在一起的,强行分开本来就有违约自然。
书上也列出了一些限制出版自由的客观弊端。
首先每个人的审美不一样,认知也不同。
但是一本书确实要很多个通行证才能出版,这不仅会使好书的出版率大大下降,也会形成单一的书籍知识。
试想千篇一律的书本,还有什么思维的碰撞呢。
且复杂的审查制度,也会消磨作者写书的动力,就会停止思考,一个停止思考的社会该是多么的堕落,前途该是多么的灰暗呀。
当然,审查书籍也必须要有审查人。
作为掌握知识发行的人,他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准确的判断力及长远的目光。
且不说这样的人是否容易找到,在日复一日的审核中,是否浪费他们的时间,后逐渐机械化随意化我们可以想象。
若是找了些能力不够审美能力低的人员,那岂不是一场灾难?弥尔顿书上说,书籍想一个宝瓶,把作者活生生的智慧中最纯净的精华保存起来。
论出版自由 读后感 论文(总结类)
自由与真理之光——《论出版自由》读书笔记“杀人只是杀死了一个理性的动物,破坏了一个上帝的像;而禁止好书则是扼杀了真理本身,破坏了瞳仁中的上帝圣像。
”反复读这一本从世纪流传下来的小册子,它思想之深邃,精神之纯粹,文字之准确,仿若使人沐浴在自由与真理的光束中,荡涤着整个身心,一遍一遍探寻,也记录下自己点滴的收获。
一、《论出版自由》的时代背景从亨利八世开始,英国就实行特许出版制度。
到玛丽女皇时期,英国成立了皇家出版特许公司。
它规定,没有女皇的特许,不准出版书籍刊物,出版权利被严格限制在少数几个人手中。
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设立星法院法庭,颁布星法院法令,对出版物出版进行更为严格的限制。
出版松动出现在年,查理一世被迫召开国会,取缔了严格控制的星法院法令,出版自由开始涌现,但年资产阶级长老派恢复了出版审查,思想领域生机勃勃的局面迅速消失。
世纪的英国是一个政局跌宕起伏的时代,代表封建利益的国王与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新兴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在议会冲突激烈,同时,宗教斗争复杂,清教运动和反清教运动的对抗一直持续不断;同时也是一个新思想、新经济、新文化和新阶级欲突破罗网,显示自己自主性和独立性的转折时期。
在言论出版方面,突破就有的制度和陈腐的观念,寻求适合这些新生事物成长的言论出版空间成为历史的必然和时代的迫切要求。
在长老派出版审查条例付诸实施时,弥尔顿无视这一条例,既没有获得出版许可,也不刊印出版机构的名字,出版了《论离婚的原理和实施》。
接着,他又直接以《论出版自由》为题表达了对出版审查制度的强烈批判和对出版自由的渴望。
该册子同样没有经过许可,没有经过登记,也没有开列印刷商和书商的名字。
它写成向国会演讲词的形式。
二、关于《论出版自由》几方面的探讨(一)出版许可制的历史渊源弥尔顿在行文的开篇以较长的段落赞颂了国会议员热爱真理的精神与正直的品德,并认为他们高人一等的证明即是“以深谋远虑的精神,听取并服从来自任何方面的理智的声音,并因之而乐于把一切议案,不论是自己通过的还是前人通过的,一视同仁地予以取消。
《论出版自由》读后感
《论出版自由》读后感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从未想过“出版自由”这个听起来有些遥远和抽象的概念,会如此深深地触动我的内心。
弥尔顿在书中的论述,仿佛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于言论与思想自由的全新认知之门。
他那犀利而坚定的言辞,就像一道道明亮的光线,刺破了当时黑暗的思想禁锢之幕。
书中所描绘的那个时代,出版受到了严格的管制,各种思想被束缚,真理仿佛被深埋在黑暗的角落。
这让我不禁联想到我们生活中的某些时刻。
比如说,在学校里,有时候老师会因为某些原因,限制我们表达一些独特的观点;在家庭中,父母可能也会因为传统观念或者他们的固有思维,不太愿意倾听我们一些看似“离经叛道”的想法。
这就好像是给我们的思想戴上了无形的枷锁。
但当我深入去思考出版自由的意义时,我想到了一次特别的经历。
那是在一次社区活动中,大家在讨论如何改善小区的环境和设施。
一开始,气氛还算和谐,每个人都按照常规的思路提出一些中规中矩的建议,比如增加垃圾桶的数量,修缮一下小区的道路等等。
然而,当我提出一个比较“大胆”的想法——在小区里开辟一个小型的公共花园,并且允许居民自由地在里面种植自己喜欢的花草时,情况发生了变化。
有人立刻表示反对,他们觉得这会增加管理的难度,可能会引发居民之间的纠纷。
还有人说这根本不现实,小区没有那么多的空地。
那一刻,我感觉到自己的想法就像是一本被禁止出版的书,还没来得及展示它的精彩内容,就被无情地打入冷宫。
但是,我并没有放弃。
我详细地阐述了我的想法,我说这个花园可以成为大家交流和放松的地方,孩子们可以在这里认识不同的植物,老人可以在这里享受宁静的时光。
我们可以制定一些规则来保证花园的有序管理,比如划分区域,定期组织居民共同维护等等。
慢慢地,一些原本反对的声音开始沉默,有几个人甚至开始表示支持。
最后,经过大家的进一步讨论和完善,这个方案居然被采纳了!从那以后,小区里真的有了一个美丽的公共花园,大家在里面一起劳作、交流,邻里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
《论出版自由》读书笔记
《论出版自由》读书笔记《论出版自由》:一部激荡人心的言论自由之辩《论出版自由》不仅是英国历史上对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的经典辩护,更是思想家约翰·弥尔顿为自由主义观念发出的响亮呼声。
在那个时代,书籍、报纸和其他形式的出版物常常受到严格的审查和控制,而弥尔顿则坚决反对这种做法,认为这扼杀了理性本身。
开篇,弥尔顿便明确地阐述了他的立场和目的。
他强调,真正的目的是要开明地听取人民的怨诉,并深入地考虑和迅速地改革。
这样的立场不仅展现出弥尔顿对人民权利的深切关心,也预示了他对言论自由的热切追求。
他进一步指出,出版自由实际上是一种言论自由,这种自由的目的在于启发民智、汇集民意。
这正是对民主共和的追求。
对于长老派控制的国会制定的出版管制法,弥尔顿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他明确表示,这种管制法不仅不能清除恶行,反而会带来更多的恶行。
因为善与恶本是一体,消除其中之一,便会把另一个也一起消除。
这样的观点,无疑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深刻反思。
在弥尔顿看来,书籍就像一个宝瓶,保存着创作者智慧中最纯净的菁华。
他进一步指出,杀人只是杀死一个理性的动物,而禁止好书则是扼杀了理性本身。
这样的比喻,生动地揭示了出版管制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它不仅剥夺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权利,更严重的是,它扼杀了人们的思考和理性。
在深入探讨了出版自由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后,弥尔顿进一步提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
他认为,应该通过制定法律来保护出版自由,而不是限制它。
法律应该是保护人民权利的工具,而不是剥夺人民权利的手段。
这样的观点,无疑是对法律的本质和功能的深刻理解。
在当今社会,虽然出版自由得到了广泛的承认和保护,但仍然存在许多挑战和问题。
例如,网络平台的兴起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但也带来了许多虚假信息和不良内容。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保护出版自由的同时,又能够有效地管理网络平台,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的来说,《论出版自由》不仅是一部关于言论自由的经典著作,更是一部关于人权、民主和理性的深刻思考。
论出版自由读后感
论出版自由读书笔记《论出版自由》的作者弥尔顿沿用的是希腊大演说家伊索克拉底斯的一篇呼吁雅典人恢复旧民主制度和阿留波阁来反抗马其顿人的演说名“阿留帕几底卡”作为自己这篇演说的名字。
由此结合《论出版自由》是弥尔顿在1644年针对英国议会制定的《出版管制法》中限制人们自由发表言论表达思想的条款而做出的辩驳演说词的写作背景来看,可以得出这整本书是弥尔顿以争取人们的出版以及言论自由为中心来展开的一系列论述。
(1644年英国正处于资产阶级向斯图亚特王朝作斗争取得初步胜利的时期,革命内部的资产阶级上层分子长老派害怕革命继续深入,于是竭力控制人民的宗教信仰和政治思想。
)在展开具体的阐述之前,弥尔顿首先表达了关于赞扬的三个主要条件:1、被赞扬的事情必须是确实值得称赞的;2、必须尽最大可能证明被称赞的人确确实实具有被称颂的优点;3、赞扬人的人如果说明他对被赞扬者确实具有某种看法时,便必须能够证明他所说的并非阿谀。
通过对这确定赞扬是否为谄媚和奉承的三个条件的提出,清晰地表述出了弥尔顿发起这个演说的目的性和必要性,就是为了让议会重新审议限制人民言论和出版自由的《出版管制法》,使之成为确确实实能够为人民所赞扬的条例。
在这里他提出了“如果一个人能够对你们已经完成的高尚事业坦然地加以赞扬,同时又毫无顾忌地对于你们如何能够做得更好的问题同样坦然地表达意见,那么他便已经向你们最可靠地保证了自己的忠诚,并且用最诚挚的爱戴和希望,来拥护你们今后的行动。
他最高的赞誉并不是谄媚,而他最平凡的忠言却是一种赞誉。
”这充分表达了他并不是对议会有所意见,而仅仅是公正客观地表达自己对于议会所颁布的一条法例其中的问题提出的意见和阐述,并且他相信能够听取意见的政府才是真正的好政府,而他所提出的这些意见则是另一种形式上的对于政府的赞誉,赞誉他们温文仁厚、谦恭下人。
接下来是弥尔顿本人对于反对《出版管制法》的一系列论述,他谴责出版审查这一制度的主要原因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一一进行详细的分析。
弥尔顿《论出版自由》读后感
长期以来,国内新闻传播学术界对于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 1608-1674)和他的《阿留帕几底卡》(Areopagitica, 1644)抱有一种定见,这种定见可以概括为“弥尔顿影响”。
包括如下几个层次:1. 《阿留帕几底卡》是新闻传播思想史上的开山之作,开启了表达自由传统。
2. 弥尔顿所表达的“观点的自由市场”观念具有恒久的思想价值。
3. 《阿留帕几底卡》在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中均起到巨大作用,并转化为《人权法案》和《人权宣言》。
4.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John Stuart Mill)受此影响写下了《论自由》(On Liberty, 1859),此书与《阿留帕几底卡》并称为自由至上主义传统的两座里程碑。
其实,这种判断有很多似是而非的成分。
一则见木不见林,忽略了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思潮以及英国独特的自由传统。
二则倒果为因,所谓“观点的自由市场”乃是后世人为阐释的结果。
三则扑风捉影,夸大了《阿留帕几底卡》在两次革命中的影响。
四则移花接木,将弥尔顿与密尔直接联系,高张了现代自由至上主义,却抹杀了古老的共和主义遗产。
在思想史领域,一直有两种阐释存在,其一是“去语境化”(decontextaulisation)的阐释,也就是“哲学地阐释思想”;另一种是“高度语境化”(hypercontextaulisation)的阐释,也就是“历史地阐释思想”。
前者追求“放之四海而皆准”,利用一切思想资源支持阐释者自身的观点,起决定作用的是阐释者所处的历史语境,旨在解决的也是阐释者所面对的现实问题。
由于功利性使然,容易神化圣化阐释对象,掩盖差异和矛盾,附加过多的意义和价值。
而后者追求“还历史以本来面目”,试图在历史中解释历史,起决定作用的是阐释对象所处的历史语境,旨在探究的也是阐释对象在具体环境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所采取的对策。
由于过于追求历史客观性,反而容易迷失在史料的丛林,有放大差异和矛盾的倾向,失之于碎片化和庞杂化。
论出版自由初中读后感作文.doc
论出版自由初中读后感作文一口气将这本书读完,情绪仍在激动之中。
约翰。
弥尔顿的博才多学,激情慷慨深深的感染了我。
一遍阅读下来,弥尔顿的思想的精髓未完全的消化,但仍颇有感想。
《论出版自由》的产生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1643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新的法案。
该法案规定:凡书籍、小册子或论文必须经过主管机关或至少经主管者一人批准,否则不得印行。
在著作横空出世之前,弥尔顿的一些关于离婚的小册子多次被检查人员打回,并对他做出了处罚。
这激起了他的愤怒,并痛切陈词。
他指出这项法令的订立时诸位不属于承认的。
此外,他还强烈的说明这项法令会使人们的日趋愚钝,宗教与世俗界的学术中的发展也会受到妨碍。
它的存在的唯一的作用只是破坏学术,窒息真理。
他提倡说:书籍不应该在出版之前就被秘密的扼杀,而是在出版之后再对其审查。
对此,他举了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
坏书同坏肉做比较。
坏肉,即使使用最合卫生标准的烹饪方法,他也不能产生什么营养。
而坏书在这一点上就有所不同:他对于一个谨慎而明智的人来说,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帮助他善于发现、驳斥、预防和解释。
这样把一切检查员认为不可以出版的书籍扼杀,这着实是一项重大的损失。
被禁止出版的书往往是关于渎神、无神论的,这样是不能达到目的的。
与其将它扼杀在摇篮中,还不如拿出来杀一儆百。
雅典普罗塔哥的实例就是很好证明。
普罗塔哥在他的《论神》一书中开头便说他不知道“有没有神的存在”。
于是此书便被阿留坡阁下令焚烧了。
烧掉的不仅仅是他的书,一些蠢蠢欲动的无神论者铤而走险的思想也被禁绝。
他还说明了书籍的重要性。
他认为书不是死的,他非但包藏着一种生命的潜力,而且还跟作者一样的活耀。
他像一个宝瓶把创作者活生生的智慧中最纯净的精华保存起来。
一不小心,误杀一个好人跟误杀一本好书会一样的容易。
但是,杀人只是杀死了一个理性的动物,破坏一个上帝的像;而禁止好书则是扼杀理性本身。
一本好书是杰出人物的宝贵心血的熏制珍藏,目的是为着未来的生命。
新闻自由多么美丽但又是多么遥不可及——《论出版自由》读后感(五篇范例)
新闻自由多么美丽但又是多么遥不可及——《论出版自由》读后感(五篇范例)第一篇:新闻自由多么美丽但又是多么遥不可及——《论出版自由》读后感新闻自由多么美丽但又是多么遥不可及——《论出版自由》读后感自由,是人类最美的精神花园。
人类从未放弃过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尽管这种追求往往需要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
在所有自由当中,有人更是将出版自由成为第一自由,“言论与出版自由是全部自由的中心,凡是人们不能自由表达思想的地方,其他自由就没有保证。
”真理的宣扬往往与出版自由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出版自由,真理将无法传播,人类所有进步而伟大的思想也只能成为深埋于泥土中的钻石,即是光彩再耀眼也无法划破漆黑的夜空为人类带来光芒。
《论出版自由》让我们在大思想家的精神花园中一睹出版自由那璀璨的光辉弥尔顿是英国伟大的政论家,《论出版自由》是他在资产阶级革命时的代表作。
《论出版自由》这本书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广为留传,影响巨大,是关于出版自由理想的经典论述。
该书创作于1644年,是弥尔顿在国会作的长篇政论演讲词。
这篇政论首先介绍了《出版管制法》的内容:凡书籍、小册子或论文必须经主管机关或至少经主管者一人批准,否则不得印行。
弥尔顿全面批评了这一出版检查制度的弊端,认为它只能“破坏学术、窒息真理”,并且指出任何历史上的文明国家、政府都未采用出版许可制,同时,弥尔顿还认为,异端邪说的传播于书籍的出版没有绝对必然的联系,从而否定了出版许可制的必要性;作者也对出版检查员的品质产生怀疑,认为他们检查出版物是对“学术和学者的最大的打击和侮辱”。
另外,作者指出出版许可制限制了学术的发展,滞后了英国先进的文化,应当坚决废除。
弥尔顿在本书中强调了人民拥有言论出版自由权。
他认为,人们具有理性地辨别正误的能力,人们必须不受限制地去了解各种思想和言论,他提倡一种“兼容并包”的阅读法。
弥尔顿相信,真理是肯定的,主张让真理参加“自由而公开的斗争”,真理才能战胜罪恶,帮助人们“发现、驳斥、预防和解释”,而政府没有必要限制真理的斗争,不应该约束言论和出版。
《论出版自由》读后感
《论出版自由》读后感英文回答:In Milton's "Areopagitica," the eloquent defense of freedom of the press, he argues that the suppression of ideas, no matter how offensive or unorthodox, is a grave threat to the progress of human knowledge and the preservation of a free and just society.Milton believed that truth emerges from the clash of opposing viewpoints, and that the unfettered exchange of ideas is essential for the discovery of truth. He warned that when the government or any other power censors dissenting opinions, it creates a chilling effect that stifles creativity, innovation, and intellectual discourse.Milton's arguments for freedom of the press are as relevant today as they were in the 17th century. In an age of fake news, misinformation, and sophisticated propaganda, it is more important than ever to protect the free flow ofinformation and ideas.We must be vigilant in defending our freedom of speech and press, even when it is used to express views that wefind distasteful or offensive. The suppression of ideas, no matter how unpopular or controversial, sets a dangerous precedent that can lead to the erosion of our fundamental rights and freedoms.中文回答:在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中,他对出版自由进行了雄辩的捍卫,他认为压制思想,无论多么冒犯或非正统,都严重威胁到人类知识的进步以及自由公正社会的保存。
《论出版自由》读后感范文
《论出版自由》读后感《论出版自由》读后感范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论出版自由》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论出版自由》读后感1一口气将这本书读完,情绪仍在激动之中。
约翰。
弥尔顿的博才多学,激情慷慨深深的感染了我。
一遍阅读下来,弥尔顿的思想的精髓未完全的消化,但仍颇有感想。
《论出版自由》的产生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1643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新的法案。
该法案规定:凡书籍、小册子或论文必须经过主管机关或至少经主管者一人批准,否则不得印行。
在著作横空出世之前,弥尔顿的一些关于离婚的小册子多次被检查人员打回,并对他做出了处罚。
这激起了他的愤怒,并痛切陈词。
他指出这项法令的订立时诸位不属于承认的。
此外,他还强烈的说明这项法令会使人们的日趋愚钝,宗教与世俗界的学术中的发展也会受到妨碍。
它的存在的唯一的作用只是破坏学术,窒息真理。
他提倡说:书籍不应该在出版之前就被秘密的扼杀,而是在出版之后再对其审查。
对此,他举了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
坏书同坏肉做比较。
坏肉,即使使用最合卫生标准的烹饪方法,他也不能产生什么营养。
而坏书在这一点上就有所不同:他对于一个谨慎而明智的人来说,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帮助他善于发现、驳斥、预防和解释。
这样把一切检查员认为不可以出版的书籍扼杀,这着实是一项重大的损失。
被禁止出版的书往往是关于渎神、无神论的,这样是不能达到目的的。
与其将它扼杀在摇篮中,还不如拿出来杀一儆百。
雅典普罗塔哥的实例就是很好证明。
普罗塔哥在他的《论神》一书中开头便说他不知道“有没有神的存在”。
于是此书便被阿留坡阁下令焚烧了。
烧掉的不仅仅是他的书,一些蠢蠢欲动的无神论者铤而走险的思想也被禁绝。
他还说明了书籍的重要性。
他认为书不是死的,他非但包藏着一种生命的潜力,而且还跟作者一样的活耀。
他像一个宝瓶把创作者活生生的智慧中最纯净的精华保存起来。
《论出版自由》读后感
《论出版自由》读后感一口气将这本书读完,情绪仍在激动之中。
约翰弥尔顿的博才多学,激情慷慨深深的感染了我。
一遍阅读下来,弥尔顿的思想的精髓未完全的消化,但仍颇有感想。
《论出版自由》的产生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1643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新的法案。
该法案规定:凡书籍、小册子或论文必须经过主管机关或至少经主管者一人批准,否则不得印行。
在著作横空出世之前,弥尔顿的一些关于离婚的小册子多次被检查人员打回,并对他做出了处罚。
这激起了他的愤怒,并痛切陈词。
他指出这项法令的订立时诸位不属于承认的。
此外,他还强烈的说明这项法令会使人们的日趋愚钝,宗教与世俗界的学术中的发展也会受到妨碍。
它的存在的唯一的作用只是破坏学术,窒息真理。
他提倡说:书籍不应该在出版之前就被秘密的扼杀,而是在出版之后再对其审查。
对此,他举了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
坏书同坏肉做比较。
坏肉,即使使用最合卫生标准的烹饪方法,他也不能产生什么营养。
而坏书在这一点上就有所不同:他对于一个谨慎而明智的人来说,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帮助他善于发现、驳斥、预防和解释。
这样把一切检查员认为不可以出版的书籍扼杀,这着实是一项重大的损失。
被禁止出版的书往往是关于渎神、无神论的,这样是不能达到目的的。
与其将它扼杀在摇篮中,还不如拿出来杀一儆百。
雅典普罗塔哥的实例就是很好证明。
普罗塔哥在他的《论神》一书中开头便说他不知道“有没有神的存在”。
于是此书便被阿留坡阁下令焚烧了。
烧掉的不仅仅是他的书,一些蠢蠢欲动的无神论者铤而走险的思想也被禁绝。
他还说明了书籍的重要性。
他认为书不是死的,他非但包藏着一种生命的潜力,而且还跟作者一样的活耀。
他像一个宝瓶把创作者活生生的智慧中最纯净的精华保存起来。
一不小心,误杀一个好人跟误杀一本好书会一样的容易。
但是,杀人只是杀死了一个理性的动物,破坏一个上帝的像;而禁止好书则是扼杀理性本身。
一本好书是杰出人物的宝贵心血的熏制珍藏,目的是为着未来的生命。
扼杀一本后果是失去一个真理,而把这种扼杀放在出版界,就会造成一场大屠杀。
《论出版自由》读后感
《论出版自由》读后感第一篇:《论出版自由》读后感《论出版自由》读后感《论出版自由》是院里开列的必读书目中的一本书,其实也是任何一个新闻传播学甚至包括所有文科学生都必须认真阅读的一本专业读物,自由、新闻自由、思想自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人类文明领域一个基本的命题,正如弥尔顿本人所说的“这自由乃是一切智慧的乳母”,人类正是跨过了这道门槛,才有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现代文明。
弥尔顿不仅是一个伟大的诗人和政论家,也是一个斗志昂扬的战士。
弥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中旁证博引,视野广阔,宏叙古今,雄辩滔滔。
令人信服地阐述和论证了废除出版许可法令、实行出版自由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它完全不是站在个人的立场上为自己辩护、为自己洗刷罪名而作的,这也正是本书能够广为流传、影响深远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书分成了以下四个部分:第一是弥尔顿为争取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所做的努力。
他引用了雅典人的例子,即只要是对于渎神的或无神的文字,或者是诽谤中伤的文字,都是不予许可的,甚至那些发表这些文字的人都会遭到惩处。
普罗塔哥拉与旧喜剧派作家就是最好的例子。
而这让我想到的是我们所学的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的核心是确立、维护、发展新闻自由,十七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就说过自由主义就是“个人的自由”,个人有自己的利益和快乐的自由。
因此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都是上天所赋的权利。
第二是弥尔顿不断地申诉许可制的各种弊端。
首先,采取许可制的办法,就必须要有实施此项制度的相关人员,然而,这些检查员的文化水平是不能够保证的。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观念想法,检查员也会有偏重的自己的喜好,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实行许可制,在出版图书时的片面性和武断性。
也许一些名人名篇就因为几个检查员的个人情感因素而从此失传。
第三是弥尔顿所分析的英国当时的社会环境。
《权利法案》是在1660年时颁布的,意味着英国从封建君主国家变成了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而弥尔顿在1644年发表这篇演说,所以,在这期中,民主正在一步一步走向人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论出版自由》有感
欧洲从中世纪开始,无论是政治统治者还是宗教权威都对思想自由进行了控制。
尤其是在印刷术发明之后,禁书成为教会控制思想自由的重要方式,教会这种情况下,受到文艺复兴影响的弥尔顿未经当局的同意印刷了之前他在议会为自己辩护所做的长篇演讲——《论出版自由》。
首先,这本书的引爆点——《出版管制法》。
我们不妨举一些原文中的例子:
兹命法官齐尼审查本书中有无不可出版之处。
弗罗棱萨区副主教文生·拉巴塔。
此书已经审阅,其中并无妨害天主教信仰及礼教之处,特此
证明……,
弗罗棱萨区法官尼河罗·齐尼。
根据上述证明,达文札蒂此书可准予付印。
文生,拉巴塔等。
准予付印,7月15日。
弗罗棱萨市宗教法庭法官修士西蒙·芒贝
达美利亚。
作者说:“异端邪说和腐化堕落的东西也极容易从他们这里传布到民间去。
但邪恶的风俗却完全能够不通过书籍而找到上千条其他的途径传播,这些途径是没法堵塞的。
邪恶的说法只要有人指点,完全不凭书籍就可以流传。
”那个时代背景下,由于
广大的受众还处在深受宗教的思想禁锢,“雅典的书籍和哲人比希腊任何其他部分都要多,我发现雅典的长官只注意两种文字,一种是渎神和无神论的文字,另一种是诽谤中伤的文字。
因此,普罗塔哥拉由于在一篇讲演中开头就坦白说他不知道‘有没有神存在’,于是他的书便被阿留坡阁下令焚烧了,人也被驱逐出境了。
”于是很多下层人民还不能够完全清楚的了解对于出版业,能够肩负其开民智的重任的知识阶层,出版自由是多么的重要。
加之当时英国国会代表老派的大资产阶级对新资产阶级革命的恐惧以及当时社会的主流对集权主义的思想根深蒂固、深信不疑,那么既然是集权主义就少不了对新闻出版业的控制,起到控制舆论,引导人民思想的作用,论出版自由就是反对这些控制言论窒息真理的陋习的新文明浪潮之一。
其次,约翰·弥尔顿在《论出版自由》的主要内容是以“人是有理性的动物”和“天赋人权”为前提的倡导新闻、出版、言论自由的一系列主张。
他提出,“认识有理性的动物”和“天赋人权”是指在信息面前,人们是拥有自主的选择权利,应能够将一切信息公之于众,让人们自主独立的去筛选、拮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因为只有全面的自主了解学习,才能进一步或者说根本上开启民智,促进人们思想上的跨越。
他也曾表示,不管出于何种目的,替别人做出选择都是一件危险的事。
作者将这种管制称为一场“屠杀”,替那些无辜被裁决的出版人说了这样一句话,“这是杀害了一个永生不死的圣者,而不是一个尘凡的生命。
”
约翰·弥尔顿反对国会教会的残酷镇压出版业进步发掘真理的主张体现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难能可贵的进步性,推动了十七世纪新闻业的发展,而且对于报刊的自由主义的形成有着积极的意义,甚至说是为自由主义的奠基了也不为过。
但是约翰·弥尔顿视角是新兴资产阶级阶级的立场,而且他倡导的理念也高于实践所以它的价值更多的在于它的启示和历史先进性,并没有提出出版业和新闻业在他眼中的蓝图规划,没有明确表达出版自由和报刊自由的标准。
约翰·弥尔顿在强调出版自由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弥尔顿的出版自由思想,有很多论述和判断是建立在“上帝”这一虚幻观念之上的,当他向以国会为代表的老派资产阶级和宗教一方阐释的时候,“上帝”却成为他论述时的根本追求。
这使得约翰·弥尔顿的出版自由思想带有基督教神学色彩,这种神学色彩,在他诸多理论甚至主要思想“人是理性的动物”都是有所提及并有力借“上帝”去阐释、去说服。
即使如此,历史在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之后,出版自由的规章建设是有所改进有所提高的,在其革命之后的自由主义新闻思潮的实践和完善,也起到了启蒙的作用。
所以,约翰·弥尔顿,他本身是没有为提供出版自由建设和新闻自由理论铺开做举足轻重的贡献,但他与后人的思想启蒙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