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阳民俗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寿阳民俗文化
在寿阳,冠、婚、丧、祭,简称“四礼”。全县境内东南西北、七镇七乡,大同小异。
一、冠礼
解放以前,寿北一带男童年满十二岁即举行“开锁”,以示童年结束,开始步人青年时期。其形式是给十二岁的男童项带纸花架,并备供晶,到邻近寺庙供神像,焚纸花架,祈求神灵保佑一生平安,财运亨通。如今,已无此举,但是,近年又兴起给十二岁的男女大过生日之风。
二、婚礼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亘古至今,概奠例外。旧时多为父母包办、指腹为婚、买卖婚姻,如今多为自由恋爱。当恋爱成熟后,一般依照看家、订婚、结婚、完婚、回门、叫闺女六步进行。完婚前一个月,男方要由介绍人、新郎给女方家呈送对月贴,并商定完婚具体事宜。完婚当日,张灯结彩,鼓乐喧天,亲朋俱到,酒肉盛宴,甚是热闹。女方送亲人需给男方陪嫁*L单。待举行完新婚典礼后即开席宴请宾朋。婚后第二天,要进行新婚归宁,俗称“回门”。新娘返回婆家小住几日(一般不超过十天),女方父、兄将新娘叫回,至此婚事告毕。
三、丧礼
寿阳多为土葬,如今也兴火葬者。丧礼,旧时有两种:一为丧服,二为丧祭。
1、丧服,又名五服。服孝可分五等,即“斩口”、“齐口”、“大功”、“小功”、“缌麻”。高祖以外不成服,谓之出五服。
2、丧祭。大致分“小殓”、“大殓”、“开吊”、“出殡”、“服三”、“尽七”、“百日”、“小祥”、“大祥”、“樟祭”。
小殓:人在病危之际,预先洗脸、剃头,更换寿衣,其衣三、五、七件均可,但以棉布为主,忌用皮毛,并束其袖口,俗称“缔襄”,如停止呼吸要口含钱及贵重金属,立即停放门扇,铺褥盖被,脸盖白纸。
大殪:亡殁后三日(现多为当日),将尸体移人棺内,棺内先铺灰渣、谷草,次反铺褥,枕以香,复以被。子女将死者生前喜爱之物置人棺内(如烟袋、拐杖、笔砚、眼镜等)。
开吊:即吊孝,人死后或三日或五日举行。届时至亲近族参加,除简单祭祀外,凭棺—视以示告别。
出殡:又称引祭,出葬前一天,孝妇、孝女、孝子要到新坟内扫墓基。出殡之日所有亲族、世友均需参加,亲戚需备祭食、包头、纸草、礼钱等。灵前供之祭品,家供在先,宾供在后。宾供以娘舅主子在先、亲翁、甥男次子。出殡时孝子执绋,谓之“牵灵”,孙男肩扛引魂幡,走在灵柩最前面。
现今葬礼大为简化,一般以开追悼会、戴黑纱、佩白花、行鞠躬礼代之。
服三:出殡后第三日鸡鸣前(现多为第二天),全体孝子及至亲到坟前祭奠,孝子翻过孝服,取下魂幡宝盖,拿回家中置人缸内,归途不得回首,避视阴魂。
尽七:从去世之日算起,七七相乘,整整四十九天,谓之“尽七”,孝子至亲,近族去坟前简单祭奠。
插旗:即从逝世之日算起,逢第七日适值七,为之“犯七”。如称“一七”、“二七”、“三七”……,如过尽七则不需插旗,届时孝子从大门至坟前插旗若干根(一岁一根,加天、地各一根)。每根需相互所见为宜,所余全部插入墓丘,行简单祭奠后而归。
百日:即死者逝世后一百天,仪式同“尽七”。
小祥:即逝世头周年。仪式同百日。
大祥:即逝世二周年,仪式同头周年。
潭祭:即逝世三周年,亦有另择吉日者。届时,早晨孝子到坟地请故父母之牌位,一般有鼓乐、香供,孝子上衣翻穿,墓前行阙服礼,俗称“脱服”,然后将衣服再翻过来,(意即除凶换吉)跪拜哀哭,至此哀尽。礼毕,领父母之排位而还,供设院内,谓之“请牌位”,亦即请“神主”。午饭后,如出殡式,以娘舅主子为先,其余在后,依次进行祭奠。
四、祭礼
祭礼大体分祭神、祭祖两类。旧时一般农家都设有神坛:灶王、财神、家神、家堂、天地、马王、门神、土地、水草等神堂。如今这些均已废止。
祭祖:大致分庙祭、堂祭、早祭、午祭、起灵祭、轿祭、安灵祭、祭三代、祭后土和虞祭多种。现今,除殡葬、周年、尽七、百日祭奠外,一般多为清明、十捻月(农历十月初一)祭祖。也有少数人家还在春节、七月十五进行祭祖的。
五、杂礼
做满月:
生孩子后三十天,娘家要到婆家为闺女做“小满月”,而在满月后的半月内择选吉日(一般为四十天或以后)为孩子“做满月”,届时亲朋厚友携带礼品亲往祝贺。一般亲友送赠面食、糕点、送童衣、童被。娘家还需给女儿婆婆和闺女备一条裤子,以示酬谢婆婆侍候坐月子付出的辛劳,给闺女的谓之“起炕裤子”,祝福女儿早日康复。
贺生日:
新生小孩一周岁之时,一般都要隆重给过生巳称之为贺周岁。届时亲朋携带生日礼品光临祝贺。外婆家为座上宾。所带食品“九石榴一佛手”,也有面蒸的“十二生属相”,并以红头绳串之,牵头者为孩子的属相。外婆还需给外甥缝制“黄腰黑肚”坎肩,背上刺绣有九石榴一佛手图案,预示外甥福大长寿。
老人过生日称之为“祝寿”、“庆寿”。庆寿一般始于五十岁,每隔十年大庆一次,诸如六十、七十、八十大寿者较为隆重。届时请亲朋,宴宾客,贺寿者献寿幛。赠寿联、馈寿桃。如今人们经济宽裕、物质丰富,孝亲敬老成习,每逢老人过生日,都要全家聚会,为老人过生日,祝贺老人生日快乐,健康长寿。
贺新居:
旧社会,修建房屋为罕见之大事,乔迁之日,贴喜联、放鞭炮、设宴席,亲朋邻里均要前往,并赠送棉帛、茶具等以示祝贺,也有奉赠礼金者。如今,建构新房者甚多,贺新居(俗称暖家)已成为一大时尚。席面丰盛、宾客众多、礼金上涨、令人甚感头痛。
六、节俗
春节:(俗称过年)
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历来为人们所重视。一般进入腊月即开始作准备。腊月二十四“扫尘”。三十(或二十九)张贴春联,张挂“大纸”,大门左右张贴秦琮,敬德彩红画像(旧时则在门左右寄放红纸条裹的黑炭;相传红纸代表秦琮,黑炭代表尉迟敬德),意即“辟邪”。除夕·,花炮声声不断,人们互相辞岁,合家吃年夜饭,家家通宵不眠,谓之“熬年”。次日凌晨早起、点旺草、放鞭炮、吃饺子、喝头脑、拜尊长(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饭后出拜邻居长辈。人人见面互相祝贺,喜气洋洋,欢度佳节。初一至初四,扫地土不往外倒,到初五清晨一并倒出,称为“送五穷”,并要往家中填些烧土、煤炭、水,谓之“填五穷”。从初二开始,家家携带礼品,探亲访友,谓之“走亲戚”。
元宵节: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届时家家张灯结彩,村村鼓乐喧天,人们也叫“灯节”。旧时,从十二、三开始城镇高搭牌楼,华灯齐悬。各商行店铺门前均垒“塔塔火”。男女走街串巷,谓之“走百病”。十六日,村村擂鼓拍钗,挨家挨户串游欢庆,俗称“撵虚耗”、“驱瘟神”。当今元宵节前后三天内,县城和乡镇所在地都要大搞文艺活动,届时既有传统文艺表演,又有添新的文艺节目,机关、厂矿均制作大型彩车出游街头,并要举办文艺汇演,歌手大赛、锣鼓大赛、棋艺、球赛、武术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游乐活动,入夜后,烟火燃放,火树银花,街头人山人海,汇成一个灯花海洋。
填仓节:
正月二十谓之“小填仓”,其活动与正月初五“送五穷”相似。正月二十五谓之“老天仓”,届时地上化作仓囤状,并放之五谷,压之以石,象征仓盈囤满,丰衣足食。此节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