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阳民俗文化

合集下载

寿星之乡 魅力寿阳1

寿星之乡    魅力寿阳1

弘扬寿星文化建设魅力寿阳山西省寿阳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振明二00七年四月,山西省寿阳县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寿星文化之乡”和“中国寿文化研究基地”。

两年多来,我们在挖掘、整理、保护寿星文化遗产资源的基础上,采取积极措施内引外联,使得寿星文化的宣传、开发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从而推动县域经济快速腾飞,社会事业和精神文明迈上了新台阶。

一、传承文明,寿星文化源远流长。

古老的传说,美丽的神话,天杰地灵,禅道圣境,孕育造就了中华大地上一个神奇独特的地方,它就是南极仙翁老寿星的故乡,闻名遐迩的长寿福地——山西省寿阳县。

全县国土面积2100平方公里,14个乡镇,206个行政村,总人口22万。

据统计,在总人口中,60岁以上30000多人、70岁以上7000多人、80岁以上近3000人、90岁以上1000多人、百岁左右的寿星近百人。

应当肯定寿阳早已进入老龄社会。

为什么寿阳人长寿?而且是健康着的长寿——八九十岁的老人还能从事农田和家务劳动。

寿星之乡、寿文化研究基地引起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

——地形特殊,区位优越。

寿阳位于山西中部,太行山西麓,黄河流域中段,县境周边群山叠嶂,山岭环峙,罕山、鹿泉山、北神山、阪泉山、圣佛山、双凤山、方山、石雨山、霍神山、长寿山等数十座山峰纵横分布,脉络可寻,高低错落,首尾相接,中间为丘陵盆地,最高海拨1700米,最低900米,大部村庄耕地在1000米左右。

县境内有三条河流,分别为寿水、潇河和桃河,“寿水清波”为当地八景之一,据说饮此水可祛病延年。

县域板图呈“寿龟”形状,位于太原、阳泉、晋中三市之间,交通极为便利,素有“金三角”之称。

寿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据《左传》记载,鹿泉山、阪泉山一带为黄帝与蚩尤打仗的主战场。

——资源丰富,环境独特。

寿阳耕地、林地、村庄道路和河流各占三分之一,境内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产品品质好。

百万亩良田,年产5亿斤粮食,40亿斤蔬菜,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粮食生产先进县和全国蔬菜生产示范县。

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与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与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与传承作者:吴雪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年第14期摘要:山西寿阳竹马戏是流传于罕山一带的一种融高跷、竹马、武打、戏剧于一体的民俗文化艺术,经过千余年的传承与发展,逐渐成熟。

文章结合之前对山西寿阳竹马戏的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的研究、有关寿阳竹马戏的文献记录以及一些报道,发掘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和现实价值,推动其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寿阳竹马戏;发展历程;艺术特色;保护与传承1 山西寿阳竹马戏的发展历程“竹马”一词最早在《后汉书·郭伋传》中就有记载:“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儿童数百,各骑竹马,道次相迎。

”其最初只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游戏。

之后,又出现在唐朝诗人杜牧的诗中:“渐抛竹马剧,稍出舞鸡奇。

”此时竹马已经演变为一种剧。

再后来,人们以此祈雨穰灾、祭祀神灵,于是逐渐改编为各种竹马舞、竹马戏,但直到明末清初才真正兴起。

最初它是一项民间祭祀活动,主要用于驱邪避疫、祭天祀神、祈雨送水。

《寿阳县志》对其就有记载:“清代中叶,寿阳庙会盛行,春祈、秋报、迎神、祈雨,接连不断。

”其表演内容最初是关公和周仓的打斗场面,后来又增加了《虎牢关》《三英战吕布》《桃园结义》《唐朝八大将》《杨家将》等多个剧目。

清代以后,受到戏剧的影响,丢掉了面具,表演逐渐朝着人物戏剧化方向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寿阳竹马戏不愠不火地发展着。

“文革”期间,寿阳的古戏台、剧本、道具等都遭到了严重破坏,这给竹马戏的传承造成了巨大的阻力。

改革开放以后,全国各地都重获新生,寿阳竹马戏也迎来了新的春天。

随着对其抢救保护、发掘整理,竹马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传承,演变为一种成熟而又完整的民间戏剧文艺表演艺术。

2 山西寿阳竹马戏的艺术特色2.1 寿阳竹马戏道具特色制作竹马时,一般以竹皮或竹篾为骨架扎成马头、马臀形状,外面用纸裱糊。

接着对其进行彩绘,再用红或黄布包饰,配以马具、铃铛环穗分挎前后。

竹马制成后,就是拴扮环节,此环节非常重要,在用料、色彩以及全身搭配上要做到精巧细致,最终达到坚固耐用和美观大方的艺术效果。

傩影祭舞祈平安

傩影祭舞祈平安

记得儿时的梦境中常有妖鬼的图腾,去山西晋中的文化之乡寿阳看傩舞“爱社'’,或许是为了找回那梦中的舞蹈。

文字里的傩舞我见过,老人口中的传说我也听过,但如今却是要亲眼去见识它的全部精髓和奧秘,一种宗教的虔诚开始在我的心底升腾起来。

傩舞那诡秘的脸谱,飘舞的旗幡,神圣的鼓号,是怎样的一幅图画? 怎样的一个场景?又是怎样的一个难以揭开的谜团呢?—_呼胼诡艳挥步风秘昍一_唤月氐妖无狩调雨足魅比演的的绎述表色民历情彩间史智故慧事民俗集锦I 神州民俗17民俗集锦I神州民俗“愛杜”来历远古的遗影农历七月十三,是寿阳平头镇韩沟村赶会的日子,每逢这个时节,"爱社”和邻村的红火 队伍都要来进行祭祀表演。

在村□远远就能望见矗立着的一处牌坊,上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傩舞爱社传承地韩沟村”的字样分外醒目。

村中心的广场上早已是人头攒动,到处是香烟 袅袅,欢语声声,小孩闹大人笑,鸡在飞狗在叫,好一派节日景象。

村中心广场上轩辕黄帝神像牌位前,灯笼高悬,红带裹梁,一块黄布把案台铺垫,香炉供 品盛载着人们的希望,几根红烛燃烧着喜庆的火焰,几位耄耋老人端坐旁边,不断有善男信女 上香祭拜,妇女们忙忙碌碌,倒茶端水,孩子们在人缝中钻来钻去。

门柱上有一对联,上联:悠长历史五千年,下联:广袤幅员三万里。

寿阳为寿水之源,故得此名。

在阳曲、寿阳两地之 间有座阪泉山,传说有一名女子逃荒到此,于农历二月二在后山石窑内生下轩辕黄帝。

轩辕黄 帝一生历经五十二战,结束了远古战争,告别了野蛮时代,中华文明时代从此开始了,后世尊 称轩辕黄帝为"文明之祖”、“人文初祖”。

正是七月十三这一天,轩辕黄帝成为天下共主,三皇之中的人皇。

直至今日,阪泉山上还留有轩辕祠遗址,山下有黄道沟、蚩尤坪,均为和轩 辕黄帝有关古道和古战场。

平头镇、韩沟村就坐落在阪泉山下,流传着许多轩辕黄帝的优美传说。

我向一位长者打听傩舞的来历,他如数家珍地告诉我,“爱社,,也称“耍鬼”,是流传于寿阳县平头沟北一带的极为古老而又稀有的傩舞形式,表现的是‘‘黄帝战蚩尤n的传说:黄帝命令将士打扮成二十四家"魂头鬼",六名大鬼打头,十八名小鬼助阵,果然取 得了胜利。

寿阳的美食

寿阳的美食

寿阳的美食我的故乡在寿阳,在父亲17岁那年经同村闫大掌柜介绍来榆次通泉涌做饭到我们这一代80多年过去了,前段时间看到了网友的文章:“寿阳美食鱼羊包”其实我也有同感,鱼羊包发源于寿阳,理所当然也应该是寿阳鱼羊包,今天把故乡寿阳的美食在盘点一遍:一、“鱼羊包”始创于公元1834年,寿阳名厨王大财跟随三代帝王师祁隽藻司厨行走大江南北,在吸收和掌握南北菜品的同时,注重对养生食品的研究,有一年祁隽藻的母亲因年老体弱,虽服用很多滋补药品身体仍不见恢复,而且常常厌食,家厨王大财根据祁母喜食包子、饺子的特点,用鱼肉和羊肉制作了养生膳食“鱼羊包”、“鱼羊饺”为祁母补养,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祁母的身体得以恢复。

“鱼羊包”传承人王同云在继承祖方的基础上潜心研究解决了“鱼肉”有腥味,“羊肉”有膻味的技术难题,使鱼羊肉馅通过渗汁增养产生了一种“灵味”,这种“灵味”就是“鲜”。

所以今天人们品尝到了世界上最鲜最美的包子。

二、油柿子是寿阳县具有独特风味的名吃。

相传,寿阳县是“老寿星”的诞生地,据说“老寿星”刚生下时,十分羸弱,到12岁才会说话、走步,家里人很疼他。

那时,寿阳漫山遍野都是柿子树。

柿子成熟之际,吃上一口,如吮蜜吸糖一般清凉爽心“老寿星”从小嗜柿如命,直把柿子当饭吃。

每年冬初“老寿星”爹妈就把柿子摘下,用绳子串起,挂在窑里,供“老寿星”吃,一直吃到来年柿子下树,日子久,"老寿星"因吃柿子身体意强壮起来,最后成了长寿不老的“寿星”。

“老寿星”得道成仙,飞升天界,使极少回寿阳老家。

而乡亲们想他盼他,逢年过节,便拿串质好的柿子供他。

后来,寿阳渐渐成了"春晚无花秋早霜"的高寒地带,柿树也纷纷迁居盂县、平山。

寿阳百姓没有柿子来供奉"老寿星",一"小寿星"就教大伙儿用红糖稀把面和起来,捏成柿状,用油炸熟,拿绳串起来,供献"老寿星"。

山西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山西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木版年画 平阳木版年画 山西省临汾市
布艺老虎(黎侯虎) 山西省黎城县
堆锦(上党堆锦) 山西省长治市 山西省长治市
民间绣活 高平绣活 山西省高平市
民居彩绘 炕围画 山西省襄垣县
琉璃烧制技艺 山西省
滩羊皮鞣制工艺 山西省交城县
民族乐器制作技艺 山西省长子县
关公信俗 山西省运城市
抬阁 清徐徐沟背铁棍艺术、万荣抬阁、峨口挠阁 山西省清徐县 山西省万荣县 山西省代县
放河灯习俗 山西省河曲县
唢呐艺术 晋北鼓吹、上党八音会、上党乐户班社 山西省阳高县 山西省忻州市 山西省长子县 山西省壶关县
秧歌 临县伞头秧歌、原平凤秧歌、汾阳地秧歌 山西省临县 山西省原平市 山西省汾阳市
蒸馏酒酿制技艺 梨花春白酒传统酿造技艺 山西省朔州市
龙须拉面和刀削面制作技艺 山西省全晋会馆
抿尖面和猫耳朵制作技艺 山西省晋韵楼
澄泥砚制作技艺 山西省新绛县
窑洞营造技艺 山西省平陆县
中医养生 药膳八珍汤 山西省太原市
柳林盘子会 山西省柳林县
晋祠庙会 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

上党落子 山西省潞城市 山西省黎城县
眉户 运城眉户 山西省运城市
襄垣鼓书 山西省襄垣县
三弦书 沁州 山西省沁县
心意拳(心意六合拳) 山西省晋中市
挠羊赛 山西省忻州市
风火流星 山西省太原市
面花 阳城焙面面塑、闻喜花馍、定襄面塑、新绛面塑 山西省阳城县 山西省闻喜县 山西省定襄县 山西省新绛县
砖雕(山西民居砖雕) 山西省清徐县
老陈醋酿制技艺(美和居) 山西省太原市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 龟龄集传统制作技艺 山西省太谷县

我的家乡—寿阳

我的家乡—寿阳
实行财政补助群众自筹加快农村路网建设完成快农村路网建设完成818818公里公里累计累计达到达到21002100多公里多公里9595的行政村实现的行政村实现村村通村村通100100的行政村通公交车的行政村通公交车一直困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一直困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瓶颈制约有了明显改善瓶颈制约有了明显改善连续四年连续四年成为全省的公路建设先进县接受了成为全省的公路建设先进县接受了交通部领导视察交通部领导视察对我县公路建设给予对我县公路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
寿阳的风景名胜ຫໍສະໝຸດ 寿阳县名胜有位于县城东关街的文 昌阁,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清代康 熙、乾隆、咸丰年间曾几度重修。文 昌阁采用木结构建筑,重檐三层,建 造雄伟,错落有致,16通碑石环阁而 立,令游人流连忘返。此外,还有刘 胡兰式的女英雄——尹灵芝纪念馆。 五峰山,傅山修炼地。方山国家森林 公园、龙栖湖、新修的朝阳阁。
寿阳交通

交通以铁路为主,石太铁路由东 向西横穿县境,是全县的交通大 动脉。此外,县城至段王有煤炭 专用铁路一条;太旧高速公路横 越城关;石家庄至太原、榆次至 榆县等公路也途经县境。主线与 县内的县级公路、乡镇级公路组 成以县城为中心的公路网。经过 几年的村村通建设,现在大部分 农村已修建了水泥路。
寿阳工农业

境内共有耕地78.97万亩,粮食作物以 谷子、玉米、高粱、豆类为大宗,经 济作物以蔬菜、油料、瓜类为主。林 区以双风山、罕山、牙山为主,仅罕 山、方山两个林区面积就达30万亩, 树种以松、杨、桦、柳、槐为主。经 济林以梨、苹果、核桃、枣为主。 寿阳县矿藏丰富,主要有煤、铁、矾 石、石膏、耐火粘土等。其中煤的储 量约280亿吨。工业有煤炭、钢铁、 化工、电力、机器制造、纺织、食品、 维修、建筑器材等。
寿阳的气候

榆次传统古村落——晋中市寿阳县西洛镇南东村

榆次传统古村落——晋中市寿阳县西洛镇南东村

榆次传统古村落——晋中市寿阳县西洛镇南东村榆次传统古村落——晋中市寿阳县西洛镇南东村每次去榆次,黄土地坑院居住特色的古村落南东村就会成为最想去的地方之一。

这里潇河清澈流淌,树木茂密,土梁上的古村落保留下最具传统特色的地窨院(地坑院),别具一格,在晋中一带成为难得的传统名居保留地。

也吸引了不少附近的乡村游玩的人们,每逢节假日前来。

2016年12月,南东村被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19年1月,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近几年西北侧进村路北小山包上修建了醒目的小庙(河神庙),村里也开办了农家乐,在村东广场四周修整一新,院墙上彩色的农家生活画很深刻形象展现了新气象。

我来到村子已接近傍晚时分,夕阳下满天的火烧云,古朴的农家院落,给人那么温馨。

最能代表南东村的特有文化下沉式窑院,是在黄土地上挖掘出来的居住空间,可以防风、防狼、防盗、防火。

窑洞内四季温差小,冬暖夏凉,窑内温度保持在10°C--20°C之间,非常适宜人居住。

百米之外往往不易发现,只有当你走近院子边缘时,才能看清其真面貌,有民谣描绘:“上山不见山,入村不见村,平地起炊烟,忽闻鸡犬声。

”因而倍受国内外民俗学、人类学专家的重视。

南东村现存圪洞院30余处,呈八卦形布局,分布在北斗七星状的古街道上。

特殊的地形地质构造,充分反映了先人们节约使用建材、集约利用土地的理念。

村东口并排着两座庙,高的是三官庙,供奉着天官、地官、水官。

三官庙修建于明代,文革被毁。

三官庙东较低的小庙是五道庙,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庙里的奇文碑。

奇文碑镶在庙里的墙壁上,长约一米五,高六七十厘米,上面有15行共103个字。

碑文至今无人破译。

在南东沟底曾有玉皇庙、奶奶庙、二奶奶庙、真武庙和五岳庙,都是依山而建。

村民将这几座庙宇群统称为“南东沟底庙”。

清代中期勤劳勇敢的南东先民们曾经走出去开展贸易,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南东村获得了“小太谷”的美誉也为后人留下了厚重的民俗文化遗产和丰富的文物古建资源。

寿阳南东古村景点介绍

寿阳南东古村景点介绍

寿阳南东古村景点介绍
寿阳南东古村位于山西省寿阳县南部,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古村落。

下面是对寿阳南东古村的景点介绍:
1. 南门:南东古村的入口处是一座古老的石门,门上刻有精美的花纹和文化典故,给人一种庄重而古朴的感觉。

2. 东街:古村的主要街道是东街,这里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街道两旁有着传统的砖木结构房屋,保存完好,让人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

3. 米氏书院:古村内有一座历史悠久的书院,名为米氏书院,建于清朝乾隆年间。

书院内有着精美的建筑和独特的文化景观,是研究中国古代教育历史和艺术的重要场所。

4. 古井:古村内还有一口古老的井,相传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井水清澈甘甜,被当地居民尊为“活水源”。

5. 杨家祠堂:古村内还有一座杨家祠堂,建于明朝,是杨氏家族的重要家庙。

祠堂宏伟壮观,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祖先牌位。

除了以上景点,南东古村还有许多古建筑、青石板街道和传统民俗文化等值得一游的地方。

整个古村保留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游客可以在这里领略古时的风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一部分 寿阳民俗文化

第一部分   寿阳民俗文化

第一部分寿阳民俗文化(3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了解家乡民风民俗来历的基础上,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积极参与并设计本地有特色的民俗活动,增强民族自豪感。

2、观察生活中存在的陈规陋习、迷信现象,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和各种迷信活动,树立移风易俗的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了解寿阳春节、端午、中秋等几个主要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以及丧礼、婚礼各种民俗的内容,感受寿阳独特的民族文化。

教学难点:体会民风民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1、课件、板书春联、“红包”资料(各佳节的民风民俗知识)、中国结等奖品、几只粽子。

2、布置学生当回小小采风家,阅读和搜集几个主要传统节日的习俗、传说、故事等。

教学内容:寿阳人民朴实忠厚,勤劳勇敢,节俭刻苦,不尚轻浮,为人讷于言而敏于行,处事克已强忍,遇侮怒起抗争,富有奋发进取精神。

在《山西通志》和旧方志中“勤于稼穑,寡于贸易”、“勤俭朴实,劲悍少文”等记述。

就四乡而言,略有所异。

东乡人持家俭朴,有胆多谋;西乡人刚正爽直,强悍尚武;南乡人忠厚朴实,克苦耐劳;北乡人精明好客,善农善贾。

寿阳地广人稀,土层厚,耐旱力强,很少颗粒不收之年,所以历史上外出逃荒者甚少,而外地人多有迁入,分散在县境各地,是个养贫济弱之地。

故四乡八村均杂有异姓,很少有清一色的宗族聚居,宗权、族权、没有形成庞大势力。

凡外来者,贫人居多,县人怜贫惜苦,多极力相助,从不歧视。

久之,形成一种本地人与外地人和睦相处的优良传统。

冠礼婚礼(第一课时)一、冠礼冠礼,是华夏民族嘉礼的一种,是古代中国汉族男性的成年礼。

冠礼表示男女青年至一定年龄,性已经成熟,可以婚嫁,并从此作为氏族的一个成年人,参加各项活动。

成年礼(也称成丁礼)由氏族长辈依据传统为青年人举行一定的仪式,才能获得承认。

二、婚礼清末民国年间,一般男十六岁,女十四岁,开始议婚。

亦有五、六岁议婚者,甚至有襁褓为婚者和指腹为婚者。

寿阳县旅游景点

寿阳县旅游景点

寿阳县旅游景点
寿阳县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下是寿阳县的几个旅游景点:
1. 天平山:是寿阳县的最高山峰,也是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

山上有丰富的植被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同时还有一座古老的道观。

2. 太行峡谷:位于寿阳县境内,是一个壮观的峡谷景区,峡谷两侧的悬崖峭壁景色秀丽,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幻的世界中。

3. 寿阳古城:是寿阳县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古城内有众多的古建筑和历史遗迹,如城墙、城门和古街等。

4. 曲家大院:是一个著名的古建筑群,由几十个传统的院落组成,展示了寿阳县传统建筑风格和生活方式。

5. 白龙潭:是一个景色优美的湖泊,湖周围有绿树环绕,水质清澈,是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以上是寿阳县的几个旅游景点,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可以让游客领略到这个地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

山西寿阳旅游景点

山西寿阳旅游景点

山西寿阳旅游景点
山西寿阳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地方,拥有许多值得游览的旅游景点。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景点:
1. 山西寿阳大佛寺:位于寿阳县郎玉镇北首,是中国北方规模最大的岩石雕刻寺庙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这座寺庙建造于北魏时期,主要以大佛雕像和壁画为特色,极具艺术价值。

2. 寿阳马家河:是一个以红色旅游为特色的景区,位于寿阳县马家河乡。

这里是中国红军长征途经的地方,保留了许多重要的红色革命历史遗迹和纪念碑,是了解中国革命史的重要场所。

3. 寿阳千佛岩:位于寿阳县城西北约4公里处,是一处古老的佛教圣地。

这里有数以千计的石刻佛像,规模宏大,造型精美,是一处非常壮观的景点。

4. 寿阳峡谷:位于寿阳县城西南部,是一处天然的峡谷景观。

这里有峭壁、溪流、瀑布等自然景观,同时也是爱好户外运动的好去处,可以进行徒步、攀岩等活动。

5. 仲氏庄园:位于寿阳县黄家营村,是一处典型的中国传统农家建筑群落。

这里保存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以及古老而独特的农耕文化,是体验传统农村生活的地方。

除了以上提到的景点,寿阳还有一些其他值得游览的地方,如寿阳县博物馆、观音寺、莲蓬山等,都是寿阳丰富的旅游资源。

古城寿春“十大文化”

古城寿春“十大文化”

古城寿春“十大文化”位于淮河南岸、八公山下的寿县,是一座历史悠久、人文璀璨的古城。

古称寿春、寿阳、寿州。

自古以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

是楚文化的故乡,中国豆腐发祥地,淝水之战的古战场,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

近期,寿县县委、政府用全新的眼光审视寿县2600多年悠久灿烂的文明史,提炼出涵盖寿县人文精华的“十大文化”,即:楚汉文化、治水文化、廉政文化、战争文化、城墙文化、豆腐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

博大精深的楚汉文化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迁都寿春,寿春成为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从楚文化遗存看,政治、军事、文化、商业、交通、城垣、青铜器的冶炼与铸造,乃至衣食住行都带有明显的楚文化特征。

出土的大量青铜器、陶器、漆器,都表现出与两湖地区楚文化相同风格而又有改进的文化面貌与特征。

寿春楚文化汇聚了许多精华,如楚寿春城遗址的建筑艺术及其宏大规模;引进水稻的栽培与芍陂的开凿利用,楚金币“郢爰”的铸造与发行;“鄂君启节”的使用,标明楚国商业、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与发达;大量青铜的冶炼与青铜器的铸造,融文字、书法、镶嵌于一炉,如“鄂君启节”等,显示了楚文化的先进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如果说楚文化是寿春古老文明的一座高峰,那么《淮南子》就是另一座举世瞩目的巅峰之作。

秦灭楚后不过短短几十年,但寿春楚文化的精髓已深深扎根于寿春百姓的心中,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源泉。

汉文化以《淮南子》为开山之作。

这部书“牢笼天地,博极古今”,集众家之说而归之于道,是我国思想史上划时代的学术巨着。

《淮南子》写下了许多对宇宙、事物的认识,保存了很多中国古代哲学和科学的知识,对天文、地理、物理、仪学等自然科学,以及哲学和文学诸领域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天文训》中有关“二十八宿”、“干支纪年”、“二十四节气”和“阳燧取火”的记载;《淮南万毕术》中的《炼丹术》,当是最早见于文字的化学实验。

《淮南子》在文学上价值非凡。

赞美寿阳的句子

赞美寿阳的句子

赞美寿阳的句子寿阳,作为我国河北省的一个县级市,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

下面,我将从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人文风情等多个方面,来赞美寿阳的美丽与独特之处。

一、自然风光寿阳位于太行山脉的腹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

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每年春天,山谷里万紫千红的花朵竞相绽放,仿佛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夏季,山里树木葱茏,空气清新,是避暑的好去处。

秋天,寿阳的山水变得更加美丽,红叶满山,金黄一片,如同一幅壮丽的画卷。

冬季,雪花纷飞,银装素裹的寿阳如同童话世界一样,美不胜收。

二、历史文化寿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寿阳是古代著名的“燕京故道”上的重要一环,这里曾是北方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例如,寿阳的龙泉山石窟是一处以佛教为主题的古代石窟艺术宝库。

这里有精美的佛像和壁画,展示了古代艺术的辉煌。

此外,寿阳还有许多古代建筑和历史遗址,如大观楼、文庙等,这些都是寿阳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人文风情寿阳的人文风情独特而迷人。

这里的人们淳朴热情,勤劳智慧,他们积极向上,勇于拼搏,对待生活充满热爱。

寿阳还有许多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如寿阳大鼓、寿阳小吃等,这些都展示了寿阳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此外,寿阳还有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寿阳剪纸、寿阳刺绣等,这些都是寿阳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寿阳人文风情的重要体现。

四、旅游资源寿阳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的游客。

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历史文化景观,都让人流连忘返。

寿阳的龙泉山风景区是一个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胜地。

这里有峡谷、瀑布、山泉、古寺等多种景观,让人们领略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此外,寿阳还有许多古村落和古民居,如西柏坡村、小川村等,这些古村落保存完好,保留了传统的建筑风格和生活方式,让人们感受到了古代人们的智慧和生活方式。

五、经济发展寿阳是一个经济发展迅速的地方。

近年来,寿阳不断加大对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春潮涌动,农耕桃源古寿阳

春潮涌动,农耕桃源古寿阳

春潮涌动农耕桃源古寿阳『小满前后,安瓜点豆』、『今北方诸谷播种,高粱最先』,清代名相祁寯藻所著的《马首农言》里,描绘了北方大地回春的农耕景象。

杨柳青青,莺飞草长,山花芬芳,耕牛遍地,有着典型的北方气候特征、古代农耕文明发达的寿阳大地上,春潮涌动,从纵向的216省道,交汇县城后插入横贯的307国道,一路上,方山桃花盛开、大东庄柳编古朴、祁氏故里书香满溢、罕山脚下竹马闹春,沿袭几千年的农耕文化蕴含着许多有趣的风俗和故事,为美丽乡村建设添活力聚人气,美不胜收!文图\影子寿阳古称马首邑,地处太行西麓,历史悠久,春秋封邑,西晋置县,距今已有2500多年,农耕文明一直延续至今。

寿阳走出了被誉“三代帝师”“四朝重臣”、官至兵部尚书大学士的清代名相祁寯(jùn)藻(1793年-1866年),我国古代重要的农学著作《马首农言》,就是祁寯藻所著,记述的是马首(寿阳)以及北方地区的农事,也是山西省最早、最全面、最系统化的农业科学集成。

寿阳春早帝师故里的农耕记忆“葱郁气佳哉,天然胜景来,水迎三面合,峰锁一门开,碧霭含朝旭,春阴动旱雷。

登龙知不远,鲤化有奇才。

”祁寯藻曾在诗中饱含深情地描绘故乡的春天的佳境。

从寿阳县城出发,沿307 国道往西北方向走大约10公里左右的路程,一个幽静的小村在凉爽的晨雾中若隐若现,处处古建沐浴霞光,袅袅炊烟随风飘荡,桃花杏花含苞欲放,农人耕者春种早忙,这就是祁寯藻的故乡平舒村。

祁寯藻纪念园区,大门两边硕大的“中华书香门弟,三代帝师故里”字样耀人眼目,祁氏是我国名门望族,在清代260多年中,有进士5名,举人13名,贡生若干名。

民间有谚赞曰“一门五进士,三世四翰林”。

漫步在宽敞的园区里,初春的色彩姹紫嫣红,仿佛象征着这位大学士一生丰硕的成就。

平舒古村,安详中蕴含生机,古老中透出活力,“三代帝师”“四朝重臣”,这些罩在祁寯藻头上的光环十分耀眼,纵横古今,无人可比,给后人带来了无限遐想和几多景仰。

介绍寿阳县的作文

介绍寿阳县的作文

介绍寿阳县的作文篇一介绍寿阳县嘿,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好好说道说道寿阳县。

寿阳县,这地方可不得了!也许你一开始听到这个名字没啥感觉,但只要你来一趟,可能就会被它迷得不要不要的。

说起寿阳,那风景真是美如画呀!你瞧那山川,雄伟壮观,就像一个个守卫大地的巨人。

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我觉得那绿色浓得都能滴下来。

春天的时候,漫山遍野的花儿开得那叫一个热闹,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难道不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吗?到了秋天,那又是另一番景象,金黄的叶子随风飘落,铺满了山间小道,踩上去嘎吱嘎吱响,仿佛在演奏一首秋天的乐章。

寿阳的美食也能让你的味蕾跳起舞来!什么寿阳豆腐干,那叫一个香,咬一口,满嘴留香,难道你不想尝尝?还有油柿子,甜滋滋的,一口下去,心里都美开了花。

寿阳的人也特别热情好客。

有一次我迷路了,一位大爷不仅给我指路,还非要送我一程,这让我心里暖烘烘的。

不过,寿阳可能也不是十全十美的。

比如交通有时候会有点拥堵,也许是因为发展得越来越好了吧。

但不管怎么说,寿阳这地方,真的值得你来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一下它独特的魅力。

你说呢?篇二介绍寿阳县哎呀呀,今天我要跟你们唠唠寿阳县!寿阳县,这可是个有故事的地儿!你知道吗?当我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就被它深深吸引了。

先说说寿阳的景色吧,那真是绝绝子!就像那龙栖湖,湖水清澈得像一面大镜子,微风吹过,波光粼粼的,难道不美吗?周围的山峦环绕着,仿佛是在守护着这片宁静的水域。

我有时候就在想,要是能在这儿常住,那得多惬意啊!还有那方山国家森林公园,树木高大挺拔,仿佛在向天空诉说着自己的成长故事。

走在山间的小路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觉整个人都焕然一新了。

寿阳的民俗文化也特别有意思。

比如说那竹马戏,演员们穿着鲜艳的服装,在舞台上蹦蹦跳跳,那场面,可热闹了!我就问你,难道不心动吗?不过,寿阳也有让我觉得头疼的地方。

比如有些地方的基础设施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也许这需要时间和努力吧。

(整理)寿阳历史文化常识.

(整理)寿阳历史文化常识.

寿阳历史文化常识一、自然历史概况(一)位置寿阳县位于山西省东部,枕恒岳,络太行,居潇河中上游。

地理坐标为东经112度46分至113度28分,北纬37度32分至38度5分。

县界北起高丘山,南至盘垴,南北最宽直线相距61.2公里;西起罕山,东至马芥川,东西最长直线相距63公里。

县境周长265公里。

东与阳泉、平定、昔阳山水相连,西邻太原、榆次,南接和顺,北与盂县、阳曲隔山相望。

(二)概况全县总面积2100平方公里,所辖14个乡镇,206个行政村,总人口22万。

寿阳土地广阔,资源丰富。

全县耕地面积104万亩,宜林宜牧面积130万亩,发展农业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

被中国农科院列为晋东豫西旱农开发实验区,同时还是华北细羊毛基地县和山西山区杂粮豆类开发试点县。

“寿绿”牌茴子白以低糖多维高钙闻名于世,是全国重大的绿色无公害茴子白集中产区(三)山川寿阳四周环山,高峻挺拔,峰峦叠翠,雄伟壮观。

山脉向内延伸,整个地形西北部、北部较高,向东南逐渐倾斜,呈阶梯状分布。

最高处海拔1756米,东西两边河流出境处最低,分别是813米、937米。

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

主要山峰有罕山、鹿泉山、板泉山、圣佛山、方山、双凤山、牛金山、大塔山等。

座座峰峦,高低错落,首尾相依,其海拔均在1500米以上。

主要河流有属汾河水系的潇河、白马河与属海河水系的向阳河。

条条大河,蜿蜒曲折,滚滚奔流,经纬分布,脉络可寻。

主要植被山地以针刺密灌为主,有油松、荆条、醋柳、绣线菊、六道棍等;丘陵以早生草灌为主,零星分布有各种水果、干果、木材树;河谷以草本植物为主,零星分布有杨、柳、榆、槐、松、柏等。

它们随海拔、地形、气候特点和土壤的不同呈垂直分布并有规律地变化着。

寿阳属大陆性气候,是寒温干燥区和寒温半干燥区,其特点是春秋季短暂不明显,夏季凉爽无炎热,冬季长而寒冷。

故有"冷寿阳,春晚无花秋早霜"之谚语。

年平均气温7.4 º C,日照2858.3小时,降水量518.3毫米,无霜期140天左右。

寿阳南东古村景点介绍

寿阳南东古村景点介绍

寿阳南东古村景点介绍寿阳南东古村,位于中国山西省寿阳县境内,是一座充满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的古村落。

南东古村以其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独特的民俗文化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访。

一、历史背景南东古村历史悠久,始建于元末明初,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在明清时期,南东古村因其地理位置优越,成为晋商的重要交通枢纽,商贾云集,繁荣一时。

随着时代的变迁,南东古村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得以保存至今。

二、建筑风格南东古村的建筑风格以明清建筑为主,这些建筑大多采用木结构,以灰瓦覆顶,墙体采用砖石砌成。

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晋商文化和北方传统建筑的特点。

在南东古村,游客可以欣赏到精美的木雕、石雕和砖雕艺术,感受到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

三、民俗文化南东古村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这里保存了许多古老的民间传统和习俗。

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到独特的婚俗、丧俗、节庆等民俗活动,感受到浓厚的地方文化气息。

此外,南东古村还有丰富的民间文艺表演,如舞狮、舞龙、戏曲等,为游客呈现出一幅生动的民俗画卷。

四、自然风光南东古村位于山西省的山区,这里的自然风光十分秀美。

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壮丽的山川风光,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在南东古村周边,还有许多著名的自然景观,如五台山、恒山等,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五、旅游设施为了方便游客,南东古村配备了完善的旅游设施。

这里有各种类型的住宿设施,包括民宿、酒店等,可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同时,南东古村还设有餐饮设施,提供地道的山西美食,让游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当地的文化气息。

此外,南东古村还配备了导游服务、旅游纪念品商店等,为游客提供便捷的旅游体验。

六、旅游建议游览南东古村时,建议游客提前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这样可以更好地体验古村的魅力。

同时,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古建筑和文物,不乱丢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在游览自然风光时,要注意安全,遵守景区规定,不要攀爬山峰和树木。

介绍寿阳朝阳阁300字

介绍寿阳朝阳阁300字

介绍寿阳朝阳阁寿阳朝阳阁,位于山西省寿阳县,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建筑。

这座阁楼始建于公元1476年,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是寿阳县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朝阳阁主体建筑为三层楼阁,坐北朝南,面向朝阳,故名朝阳阁。

阁楼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

整个建筑采用明清建筑风格,以木结构和琉璃瓦为主,显得古朴典雅。

朝阳阁的建筑特色在于其精美的木雕和石刻。

在阁楼的门窗、檐下、斗拱等部位,雕刻有各种图案和花卉,如龙、凤、鸟、兽、山水等,栩栩如生,极具艺术价值。

此外,阁楼内部还陈列着许多文物和历史资料,如寿阳县的历史沿革、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展品,为人们了解寿阳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除了作为文化和历史的载体,朝阳阁还承载着寿阳县人民的情感和记忆。

在过去,朝阳阁是寿阳县的重要景点之一,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览。

在这里,人们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感受到古建筑的韵味和历史的气息。

对于许多寿阳人来说,朝阳阁是他们心中的一份情感寄托,是他们回忆童年、追溯历史的重要场所。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变迁,朝阳阁也面临着保护和传承的难题。

由于年久失修和人为破坏等原因,阁楼的木结构和琉璃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

为了保护这一历史文化遗产,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在积极采取措施。

一方面,加强对朝阳阁的管理和维护,定期进行保养和维修;另一方面,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

总的来说,寿阳朝阳阁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古建筑。

它见证了寿阳县的发展历程,承载着人们的情感记忆,也是寿阳县的文化符号之一。

通过加强保护和传承,让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寿阳民俗文化在寿阳,冠、婚、丧、祭,简称“四礼”。

全县境内东南西北、七镇七乡,大同小异。

一、冠礼解放以前,寿北一带男童年满十二岁即举行“开锁”,以示童年结束,开始步人青年时期。

其形式是给十二岁的男童项带纸花架,并备供晶,到邻近寺庙供神像,焚纸花架,祈求神灵保佑一生平安,财运亨通。

如今,已无此举,但是,近年又兴起给十二岁的男女大过生日之风。

二、婚礼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亘古至今,概奠例外。

旧时多为父母包办、指腹为婚、买卖婚姻,如今多为自由恋爱。

当恋爱成熟后,一般依照看家、订婚、结婚、完婚、回门、叫闺女六步进行。

完婚前一个月,男方要由介绍人、新郎给女方家呈送对月贴,并商定完婚具体事宜。

完婚当日,张灯结彩,鼓乐喧天,亲朋俱到,酒肉盛宴,甚是热闹。

女方送亲人需给男方陪嫁*L单。

待举行完新婚典礼后即开席宴请宾朋。

婚后第二天,要进行新婚归宁,俗称“回门”。

新娘返回婆家小住几日(一般不超过十天),女方父、兄将新娘叫回,至此婚事告毕。

三、丧礼寿阳多为土葬,如今也兴火葬者。

丧礼,旧时有两种:一为丧服,二为丧祭。

1、丧服,又名五服。

服孝可分五等,即“斩口”、“齐口”、“大功”、“小功”、“缌麻”。

高祖以外不成服,谓之出五服。

2、丧祭。

大致分“小殓”、“大殓”、“开吊”、“出殡”、“服三”、“尽七”、“百日”、“小祥”、“大祥”、“樟祭”。

小殓:人在病危之际,预先洗脸、剃头,更换寿衣,其衣三、五、七件均可,但以棉布为主,忌用皮毛,并束其袖口,俗称“缔襄”,如停止呼吸要口含钱及贵重金属,立即停放门扇,铺褥盖被,脸盖白纸。

大殪:亡殁后三日(现多为当日),将尸体移人棺内,棺内先铺灰渣、谷草,次反铺褥,枕以香,复以被。

子女将死者生前喜爱之物置人棺内(如烟袋、拐杖、笔砚、眼镜等)。

开吊:即吊孝,人死后或三日或五日举行。

届时至亲近族参加,除简单祭祀外,凭棺—视以示告别。

出殡:又称引祭,出葬前一天,孝妇、孝女、孝子要到新坟内扫墓基。

出殡之日所有亲族、世友均需参加,亲戚需备祭食、包头、纸草、礼钱等。

灵前供之祭品,家供在先,宾供在后。

宾供以娘舅主子在先、亲翁、甥男次子。

出殡时孝子执绋,谓之“牵灵”,孙男肩扛引魂幡,走在灵柩最前面。

现今葬礼大为简化,一般以开追悼会、戴黑纱、佩白花、行鞠躬礼代之。

服三:出殡后第三日鸡鸣前(现多为第二天),全体孝子及至亲到坟前祭奠,孝子翻过孝服,取下魂幡宝盖,拿回家中置人缸内,归途不得回首,避视阴魂。

尽七:从去世之日算起,七七相乘,整整四十九天,谓之“尽七”,孝子至亲,近族去坟前简单祭奠。

插旗:即从逝世之日算起,逢第七日适值七,为之“犯七”。

如称“一七”、“二七”、“三七”……,如过尽七则不需插旗,届时孝子从大门至坟前插旗若干根(一岁一根,加天、地各一根)。

每根需相互所见为宜,所余全部插入墓丘,行简单祭奠后而归。

百日:即死者逝世后一百天,仪式同“尽七”。

小祥:即逝世头周年。

仪式同百日。

大祥:即逝世二周年,仪式同头周年。

潭祭:即逝世三周年,亦有另择吉日者。

届时,早晨孝子到坟地请故父母之牌位,一般有鼓乐、香供,孝子上衣翻穿,墓前行阙服礼,俗称“脱服”,然后将衣服再翻过来,(意即除凶换吉)跪拜哀哭,至此哀尽。

礼毕,领父母之排位而还,供设院内,谓之“请牌位”,亦即请“神主”。

午饭后,如出殡式,以娘舅主子为先,其余在后,依次进行祭奠。

四、祭礼祭礼大体分祭神、祭祖两类。

旧时一般农家都设有神坛:灶王、财神、家神、家堂、天地、马王、门神、土地、水草等神堂。

如今这些均已废止。

祭祖:大致分庙祭、堂祭、早祭、午祭、起灵祭、轿祭、安灵祭、祭三代、祭后土和虞祭多种。

现今,除殡葬、周年、尽七、百日祭奠外,一般多为清明、十捻月(农历十月初一)祭祖。

也有少数人家还在春节、七月十五进行祭祖的。

五、杂礼做满月:生孩子后三十天,娘家要到婆家为闺女做“小满月”,而在满月后的半月内择选吉日(一般为四十天或以后)为孩子“做满月”,届时亲朋厚友携带礼品亲往祝贺。

一般亲友送赠面食、糕点、送童衣、童被。

娘家还需给女儿婆婆和闺女备一条裤子,以示酬谢婆婆侍候坐月子付出的辛劳,给闺女的谓之“起炕裤子”,祝福女儿早日康复。

贺生日:新生小孩一周岁之时,一般都要隆重给过生巳称之为贺周岁。

届时亲朋携带生日礼品光临祝贺。

外婆家为座上宾。

所带食品“九石榴一佛手”,也有面蒸的“十二生属相”,并以红头绳串之,牵头者为孩子的属相。

外婆还需给外甥缝制“黄腰黑肚”坎肩,背上刺绣有九石榴一佛手图案,预示外甥福大长寿。

老人过生日称之为“祝寿”、“庆寿”。

庆寿一般始于五十岁,每隔十年大庆一次,诸如六十、七十、八十大寿者较为隆重。

届时请亲朋,宴宾客,贺寿者献寿幛。

赠寿联、馈寿桃。

如今人们经济宽裕、物质丰富,孝亲敬老成习,每逢老人过生日,都要全家聚会,为老人过生日,祝贺老人生日快乐,健康长寿。

贺新居:旧社会,修建房屋为罕见之大事,乔迁之日,贴喜联、放鞭炮、设宴席,亲朋邻里均要前往,并赠送棉帛、茶具等以示祝贺,也有奉赠礼金者。

如今,建构新房者甚多,贺新居(俗称暖家)已成为一大时尚。

席面丰盛、宾客众多、礼金上涨、令人甚感头痛。

六、节俗春节:(俗称过年)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历来为人们所重视。

一般进入腊月即开始作准备。

腊月二十四“扫尘”。

三十(或二十九)张贴春联,张挂“大纸”,大门左右张贴秦琮,敬德彩红画像(旧时则在门左右寄放红纸条裹的黑炭;相传红纸代表秦琮,黑炭代表尉迟敬德),意即“辟邪”。

除夕·,花炮声声不断,人们互相辞岁,合家吃年夜饭,家家通宵不眠,谓之“熬年”。

次日凌晨早起、点旺草、放鞭炮、吃饺子、喝头脑、拜尊长(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饭后出拜邻居长辈。

人人见面互相祝贺,喜气洋洋,欢度佳节。

初一至初四,扫地土不往外倒,到初五清晨一并倒出,称为“送五穷”,并要往家中填些烧土、煤炭、水,谓之“填五穷”。

从初二开始,家家携带礼品,探亲访友,谓之“走亲戚”。

元宵节: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届时家家张灯结彩,村村鼓乐喧天,人们也叫“灯节”。

旧时,从十二、三开始城镇高搭牌楼,华灯齐悬。

各商行店铺门前均垒“塔塔火”。

男女走街串巷,谓之“走百病”。

十六日,村村擂鼓拍钗,挨家挨户串游欢庆,俗称“撵虚耗”、“驱瘟神”。

当今元宵节前后三天内,县城和乡镇所在地都要大搞文艺活动,届时既有传统文艺表演,又有添新的文艺节目,机关、厂矿均制作大型彩车出游街头,并要举办文艺汇演,歌手大赛、锣鼓大赛、棋艺、球赛、武术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游乐活动,入夜后,烟火燃放,火树银花,街头人山人海,汇成一个灯花海洋。

填仓节:正月二十谓之“小填仓”,其活动与正月初五“送五穷”相似。

正月二十五谓之“老天仓”,届时地上化作仓囤状,并放之五谷,压之以石,象征仓盈囤满,丰衣足食。

此节今多废止。

二月初二为“龙抬头”之日。

早忌食米,以免误食“龙卵”,中午要吃煎饼(或烙饼),谓之“掭龙皮”。

是日大人小孩均要理发,曰“剃龙头”。

如今,除当日吃桫L,别无讲究。

清明节:冬至后第一百零五天为清明节,也称“寒食节”,这天要吃冷熟食,传说为纪念介于推。

古有诗云:“一百五日寒食雨,二十四番花信风”。

如今,百姓多在这天祭祖扫墓,机关、团体、学校多在清明节有组织地进行为革命烈士扫墓活动,以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称“端午节”,亦称“端阳节”。

清晨取艾插在门和譬鬓,吃粽子,饮雄黄酒,给孩子们额头、鼻孔、手心、耳内点雄黄,并在额头画“王”字,以驱虫避邪,消毒杀菌。

姑娘们则用彩线缝制各种香囊(荷包)佩戴其身,称作“辟煞”。

此外还有捉蛤蟆、采百草为药等习俗,现今此举多止,只有吃粽子,吃凉糕沿袭。

六月初六为“天贻节”,亦叫“姑娘节”,俗有“六月六发洪河”之语,以示雨季来临,没有一定习俗。

七月初七,相传为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之日。

旧时,有的妇女在院中摆设瓜果,向织女祈祷,希望自己能向织女那样心灵手巧。

故亦称其为“乞巧节”。

此习今已不为。

.七月十五叫“中元节”(也称“团圆节”),是日剪花晤挂于田禾,称作“防五花虫”或“避冰雹”。

家家蒸面羊,祭家神、场神、河神,并有姑娘孩子走亲访友之习。

这天也称“鬼节”,有设酒馔、化纸钱祭祖之举。

今已无此举,多是好吃一顿了事。

八月十五为“中秋节”。

节前家家笼月饼,并特意做一个大月饼,上有“广寒宫”、“玉兔捣碓”“犀牛望月”等图案。

是日晚上以月饼,瓜果供月。

供毕,合家欢聚,摆宴席、食瓜果,井将大月饼分切,人食一份。

如今,此习以消,只在节日前后向亲友赠送月饼,以示祝贺。

九月初九谓之“重阳节”,又称“重九”。

旧时有饮菊酒、佩茱萸、登高之习。

俗彦有:“九月九,又吃油糕(谐音高)又喝酒”。

当今,国家已将此日法定为“敬老节”,提倡人们大兴尊老敬老之风。

冬至,旧时农村有宰羊,吃饺子之习。

如今人们多是吃油糕、包饺于过此节。

十月初一,俗语“十捻月”,旧称之为“谢穑”,亦曰“秋报”,民间尚有祭祖上坟烧纸纳供之习,故亦称“祭祖节”。

旧有起乡赛之俗,今已废止。

“腊八”,是古人为祈福求寿、避灾迎祥,期盼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节日。

传说这天是释迦牟尼成佛之日,教徒以香谷果实供佛,名曰“膳八粥”,此举传人民间,人们也开始仿煮“腊八粥”而食。

此习一直延续至今。

腊月二十三,旧时是人们奉送各类神仙上天之日,俗语有“腊月二十三,爷爷上天洗灯盏”之说。

今人已无此说。

七、生活习俗客人来家,要起立让座;客人走时,要相送门外告别,道声走好。

忌冷落无礼。

礼有老少之分,晚辈给长辈端饭递茶,需双手捧送。

同桌就餐,以上席为尊,其余依次就座,忌随心所欲,挑肥拣瘦。

族人聚会,以辈数分先后,不容乱套,忌抢先步人步出。

父母逝世,对外人说“下世了”、“不在了”、“老了人”;孩子夭折,说“不在了”、“丢了”。

忌说死了。

问人姓名,对老者称尊姓大名或贵姓尊名。

年龄相仿或老者对年轻人则宜呼同志,再问贵姓。

野外问路,对老者称大爷、大伯、大叔、大婶、大哥、大嫂;同辈可呼老大、同志;对小孩称小朋友。

近年年轻人多称呼“师傅”者,叫应后再问路,忌没大没小。

借别人药锅、药壶用后,用毕忌还,需等主人来取。

借用他人水桶,用罢要担水送还,忌还空桶,否则需用手提归还。

碗内盛饭,忌将筷子直插饭内。

婚娶之日,旧时需择定“吉日”,今多以三、六、九为佳期。

出殡,死者在家停放五日、七日、九日。

如遇初七、十七、二十七,则不可出殡,谓之“七不出”,葬日需提前或延后。

婚娶者,逢八日亦不宜迎娶,谓之“八不入”。

逢每月初一、十五,妇女总洗涮衣服探祝病人需择八日(即初八、十八、二十八)谓元拔病。

忌九(即初九、十九、二十九)探祝(意防病人久病不起)清明节,裁缝妇女忌动针线,第二天忌出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