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超投笔从戎》阅读答案
(六)投笔从戎
![(六)投笔从戎](https://img.taocdn.com/s3/m/6e5ce187960590c69ec376ae.png)
【词语溯源,回归教材】 1.解释课内加点的词。 (1)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但当涉猎 (4)投诸渤海之尾 (5)衣食所安
(朝廷) (同“辨”,辨别)
(粗略地阅读) (扔)
(安身)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然内孝谨 (2)不耻劳辱 (3)尝辍业投笔叹曰 (4)大丈夫无它志略 (5)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6)左右皆笑之
(在家中) (以……为耻)
(扔) (谋略) (怎么) (嘲笑)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是 B
A.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D.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解析】A、C、D.被;B.是。
4.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一处)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六)投笔从戎
徐县,汉
汉朝郡名。
朝县名。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
汉朝县名。
在家中
以……为耻
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
汉明帝年号。
官名。
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班超的哥哥班固, 《汉书》的作者。
。
停下 扔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
示例:树立远大的志向,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译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班超为人 有远大的志向,不修饰小细节。然而他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 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浏览了许多历史典籍。永平五年, 哥哥班固被征召去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固到了洛阳。家中贫寒, 常被官府雇佣抄书来谋生(供养家庭)。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 停下手中的活儿扔笔感叹道:“大丈夫没有其他的志向谋略,仍应该像傅 介子、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来获得封侯,怎么能长期在笔、 砚之间忙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你们怎么能了解壮士的 志向呢!”
班超投笔从戎阅读答案
![班超投笔从戎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36c926680203d8cf2f2485.png)
班超投笔从戎阅读答案篇一:2016年静安初三一模语文(含)2016静安区初三语文一模试题(满分:150分,完成时间:100分钟,在答题纸上完成)考生注意:1、本卷共25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衣沾不足惜。
(《归田园居》)2、,闻郎江上踏歌声。
(《竹枝词》)3、此生谁料,心在天山,。
(《诉衷情》)4、(《孔孟论学》)5、问今是何世,,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
(4分)丑奴儿6、以下内容与辛弃疾无关的一项是()(2分)A、南宋B、豪放派代表词人C、班超投笔从戎D、与陈亮志同道合7、根据作品内容,以下关联词填入空格后与原意不符的一项是()(2分)A、因为······所以······B、虽然······但是······C、只有······才······D、即使······也······(三)阅读下文,完成8—9题。
(8分)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郑燮①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②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江苏卷)【word版本试题;可编辑;含答案】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江苏卷)【word版本试题;可编辑;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4a58000029bd64793e2c3f.png)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江苏卷)一、单选题1.在下面一段话的画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大禹疏理百川,班超投笔从戎,李时珍悬壶济世,林则徐虎门销烟……每当中华民族处于艰难之际,总有一大批志士仁人挺身而出,①,解民众于水火,挽狂澜于既倒。
野火沃土,②,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就是一部③的奋斗史。
A.以身许国多难兴邦不屈不挠B.以身试险多难兴邦不卑不亢C.以身许国一言兴邦不卑不亢D.以身试险一言兴邦不屈不挠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瘦西湖的景妙在巧。
,,,,。
而雨丝风片,烟波画船,人影衣香,赤栏小桥,游览应以舟行最能体会到其中妙处。
①白塔与五亭桥分占圆拱门内②回视小金山③所谓面面有情,于此方得④最巧是从小金山下沿堤至“钓鱼台”⑤又在另一拱门中A.②③④①⑤B.②⑤④①③C.④①②⑤③D.④③②⑤①3.某校高三年级举行线上成人仪式后,同学们纷纷点赞、留言,相互勉励。
下列留言所引古诗文,不得体的一项是()A.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尚书》)B.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
(李白)C.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杜荀鹤)D.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苏轼)4.对下面“中国互联网发展阶段简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1994年融入国际互联网大家庭以来,中国网民数量不断增加,互联网普及率现在已经超过50%。
B.中国互联网经历了电脑互联、移动互联后,当下已进入智能物联网时代,其联结主体是物与人互联。
C.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互联网的应用形式日趋丰富,目前的代表性应用有云、短视频、VR、AI等。
D.中国互联网从模仿与追随起步,通过多年努力,如今已在一些领域实现自主创新,甚至有所超越。
二、文言文阅读5.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外大母赵太夫人行状袁宗道天乎,天乎!何乃遽以吾外大母逝耶!悲哉!不肖宗道,稚年丧母,外大母每见不肖,辄泪涔涔下,且泣且拊曰:“儿饥否?将无寒乎?”辄取衣食衣食之。
班超投笔从戎文言文
![班超投笔从戎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0b692894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e9.png)
班超投笔从戎文言文
班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后立功西域,封定远侯。
原文翻译
班超家中贫穷,常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长期劳作辛苦,曾经扔掉笔叹息道:“大丈夫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应该模仿傅介子、张骞在异域立下奇功,以此取得封侯,怎么能长久地与笔砚为伍呢?”后来他建立功勋,在西域有了一定的威望,被封为定远侯。
解读
班超因为家庭条件艰苦,不得不放弃文学创作,投身军旅。
他怀着一腔热血,渴望建功立业,封侯拜将。
这种决心和毅力不仅体现在他的行动上,也反映在他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心态上。
陆游《诉衷情》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赏析
![陆游《诉衷情》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f817bf5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20.png)
陆游《诉衷情》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赏析陆游《诉衷情》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赏析「篇一」《诉衷情》作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考题1、简析这首词中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人物形象的作法是:怎样的形象;结合诗句简析形象;形象的意义。
诗歌描写了一个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2.“鬓先秋”中借秋霜形容鬓发变白(2分)3.以下对本词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D )(2分)A.词中表达了陆游始终想收复中原失地的抱负。
B.上阙抒发了自己空有雄心壮志却又无所成就的感慨。
C.“此生谁料”表达了抗金事业未成的心有不甘。
D.词人表达了人生终将年华老去的无奈感怀。
(3)比较本词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与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两句,其中的“空”字所蕴含的情感是否相同?试分析。
(4分)(4)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技巧?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分析。
(4分)【参考答案】(3)相同,“空”有“白白地”“徒然”的意思,都抒发了报国无望的悲愤之情。
本词中“空”字点染出这种近乎绝望的失望与痛苦,感情愈发的悲愤,沉郁。
陆游认为自诩为塞上长城有何用,年事已高,有心无力,“空”“已”二字相映,写出了无限沉痛,极大悲愤。
(回答出相同,且说出相同的情感2分,具体分析两句诗句2分)(4)词人直抒胸臆,把过去的壮志凌云、英姿勃发、渴望建功立业与现实的报国无门、惆怅悲凉、愤慨不满作对比。
塑造了自己鬓发已白、雄心不减、因时时牵挂边关而痛苦呻吟的爱国词人的形象。
(技巧及分析2分,形象及分析2分)三:9.首句借用班超投笔从戎“以求封侯”的典故,意在表现什么?(2分)10.谈谈你对词中“泪空流”中“空”字的理解。
班超传阅读答案
![班超传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f2fe37cc7931b765ce15b7.png)
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3.你如何看待“扫天下”与“事一室”的关系?
答案:
1.拜访;小伙子;使??澄清,使动用法;认为他与众不同,形容词作意动用法
2.大丈夫处在世上,应当使天下世道澄清,哪里能(局限于)整理一间房呢?
3.参考:一种认为扫天下和扫一屋完全不相干。人的精力有限,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人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做好,如果把精力都放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则很难在重要的事情上有所作为。
班超传阅读答案
【篇一:文言助读1-10(答案)】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一)范仲淹有志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载了从传说中的()到()长达()年的历史,全书共()篇,包括()本纪、()世家、()列传、()表、()书。鲁迅称它是()。
3.翻译下列句子。
(1)苟富贵,勿相忘。
(2)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4.鸿鹄指(),比喻()。
燕雀指(),比喻()。
答案:
1.曾经;被雇佣;停止;到;如果;表称谓,偏指一方。
(四)细柳营(司马迁《史记》)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b.韩信随着“亡者数十人”而离去,其原因在于他看不到自己被刘邦重用的希望。
c.“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这一细节写出了萧何急于要追回韩信的迫切心情。
d.刘邦对萧何十分信任,言听计从,说明汉军的实际领导人是萧何而不是刘邦。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投笔从戎》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投笔从戎》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19063449011ca300a6c39050.png)
《投笔从戎》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篇一:《班超》阅读答案及翻译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值以养老母。
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
后坐事免官。
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多斩虏首而还。
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
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
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
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乃召侍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
超乃闭侍胡,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与共饮,酒酣,因激怒之,曰:卿曹与我俱在绝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贵,今虏使到才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如令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为之奈何?官属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
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
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
众曰:当与从事议之。
超怒曰:吉凶决于今日!从事文俗吏,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
众曰善。
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
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
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
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
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
明日,乃还告郭恂。
恂大惊,既而色动。
超知其意,举手曰:掾虽不行,班超何心独擅之乎?恂乃悦。
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
超晓告抚慰,遂纳子为质。
(节选自《后汉书班超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辨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赴任B. 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任命C. 以超为假司马:代理D. 以虏使首示之:示意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
班超投笔从戎原文注释及意思
![班超投笔从戎原文注释及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d3680f7d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c1.png)
班超投笔从戎原文注释及意思1. “班超投笔从戎”,这里的“投笔”可不是随便扔笔啊!就好比你正做着一件事,突然决定要去追求完全不同的梦想。
班超本来在抄书,却毅然决然地放下笔去参军打仗了。
哎呀,这得多大的勇气和决心呀!2. 原文里说“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这话啥意思呢?就是说大丈夫要有大志向,不能老干那些文绉绉的事儿,得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去建立功勋啊!这不就像你不想一直待在舒适区,想要出去闯荡一番吗?3. “投笔从戎”这个词多带劲啊!班超就像那展翅高飞的雄鹰,抛弃了原来的安稳,冲向了充满挑战的战场。
你想想,要是你,你有这胆量吗?4. 班超那是有真豪情啊!他的行为就如同星星之火,点燃了自己的梦想。
你看,我们生活中不也需要这样的勇气吗?去打破常规,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
5. 原文中描述的班超,那简直就是个传奇!他的决定就像一把锤子,打破了生活的沉闷。
好比你一直想做却不敢做的那件事,人家班超就做到了!6. 班超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充满了无限可能。
他从一个抄书的变成了威震边疆的英雄,这变化多大呀!这不就像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一样吗?7. 我们来看看这“投笔从戎”的背后,是班超对自己的相信和对未来的期待。
这就好像你对自己喜欢的事情,有着无比坚定的信念,然后不顾一切地去追求。
8. 原文的每一个字都好像在诉说着班超的决心,“戎”字代表的不只是战场,更是他的梦想之地。
这和我们追求梦想的过程是不是很像呢?9. 班超投笔从戎,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举动啊!他的勇气简直能感染每一个人。
我们是不是也该有点这样的魄力呢?10. 最后啊,我觉得班超的故事就是一个大大的激励,告诉我们要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别犹豫,别退缩!就像班超一样,大胆地迈出那一步!。
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江苏卷)
![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江苏卷)](https://img.taocdn.com/s3/m/013f437589eb172ded63b7cd.png)
绝密启用前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大禹梳理百川,班超投笔从戎,李时珍悬壶济世,林则徐虎门销烟……每当中华民族处于艰难之际,总有一大批志士仁人挺身而出,,解民众于水火,挽狂澜于既倒。
野火沃土,,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就是一部,的奋斗史。
A.以身许国多难兴邦不屈不挠B.以身试险多难兴邦不卑不亢C.以身许国一言兴邦不卑不亢D.以身试险一言兴邦不屈不挠2.在下面的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瘦西湖的景秒在巧。
,,,。
而雨丝风片,烟波画船,人影衣香,赤栏小桥,游览应以舟行最能体会到其中妙处。
①白塔与五亭桥分占圆拱门内②回视小金山③所谓面面有情,于此方得④最巧是从小金山下沿堤至“钓鱼台”⑤又在另一拱门中A.②③④①⑤B.②⑤④①③C.④①②⑤③ D.④③②⑤①3.某校高三年级举行线上成人仪式后,同学们纷纷点赞、留言,相互勉励。
下列留言所引古诗文,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A.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尚书》)B.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
(李白)C.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杜荀鹤)D.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苏轼)率现在已经超过50%。
B.中国互联网经历了电脑互联、移动互联后,当下已进入智能物联网时代,其联结主体是物与人互联。
C.伴随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互联网的应用形式日趋丰富,目前的代表性应用有云、短视频、VR、AI等。
D.中国互联网从模仿与追随起步,同步多年努力,如今已在一些领域实现自主创新,甚至有所超越。
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外大母赵太夫人行状袁宗道天乎,天乎!何乃遽以吾外大母逝耶!悲哉!不肖宗道,稚年丧母,外大母每见不肖,辄泪涔涔下,且泣且拊曰:“儿饥否?将无寒乎?”辄取衣食衣食之。
故不肖即茕然弱子乎,无殊乎在母膝下也。
《投笔从戎》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投笔从戎》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3970bf13770bf78a64295438.png)
《投笔从戎》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后超出使西域,竟立功封侯。
(《后汉书·班超传》)[注释]①徐令:徐县县令。
②执:操持,做。
③研:通“砚”。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学习)②有口辩,而涉猎书传(广泛搜寻)③尝辍业投笔叹曰(停止)④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罢官)⑤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报酬)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2、下列句子中的加粗字与“不耻劳辱”中的“耻”字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B.居家常执勤苦。
C.外连横而斗诸候。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3、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两项是()()A.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B.卿弟安在C.兄固被召诣校书郎D.立功异域E.豫州今欲何至4、“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这句话的正确翻译是()A.家境贫寒,班超常常替官府雇佣人去抄写来供养(母亲)。
B.家境贫寒,班超常常被官府雇佣去抄写来供养(母亲)。
C.家境贫寒,班固常常被官府雇佣去抄写来供养(母亲)。
D.家境贫寒,班固常常替官府雇佣人去抄写来供养(母亲)。
5、根据文意,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班超、班彪、班固这三个人是什么关系?(2)班超在为人、品行方面有哪三点比较突出?参考答案1.C2.A3.BE4.B5.(1)班彪与班固、班超是父子关系,班固与班超是兄弟关系。
(2)胸有大志;孝顺父母,在家常做辛苦劳累之事,而且不认为是羞耻的。
参考译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
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班超投笔从戎》
![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班超投笔从戎》](https://img.taocdn.com/s3/m/8bdce87569eae009591bec06.png)
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班超投笔从戎》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原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译文及原文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译文及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99da8bbe33d4b14e852468bb.png)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译文及原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fān)愿扫除天下陈蕃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蕃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是扶风平陵人,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
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固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曾经有一次,他停下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班超投笔从戎翻译注释
![班超投笔从戎翻译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ce8f5cc5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bc.png)
班超投笔从戎翻译注释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翻译: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释义:1、戎:军队。
2、扶风:汉朝郡名。
3、平陵:汉朝县名。
4.徐陵:徐县长。
汉代属临淮郡的徐县,现在位于江苏省泗洪县。
5、彪:指班彪。
6、修:讲究,重视。
7、内:内心。
8、孝谨:孝敬父母,办事谨慎。
9、执勤苦:干辛苦的事。
10、不耻劳辱:不以干劳苦低下的事为可耻。
耻:形容词作意动用,以……为耻。
11、涉猎:广泛的阅读。
12、固:指班固,《汉书》的主要。
13、诣:到、往。
14.校对:正式名称,负责图书的校对和改错。
15.为政府雇用和抄写书籍。
16、辍:停止。
17、它:其它。
18、志略:志气谋略。
19.傅介子、张骞:西汉人,在西域立功。
20、安:怎么,哪里。
21、研:同“砚“。
22、小子:对对方轻蔑的称呼。
23、竟:最终。
24、除:授予官职。
25、坐:犯罪。
26、使:派遣。
《投笔从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投笔从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c5a0c7af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f1.png)
《投笔从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投笔从戎》此文选自《后汉书·班超列传》。
叙述班超的远大志向——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出使外国立功,以封侯晋爵,也更是要来孝顺父母、供养父母!著名成语“投笔从戎”。
这篇选文主要表明了有志者,事竟成的深刻哲理。
作品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班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
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后超出使西域,竟立功封侯。
其后行诣相者,曰:“祭酒,布衣诸生耳,而当封侯万里之外。
”超问其状,相者指曰:“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
”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
”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
后坐事免官。
十六年,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
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奋,后忽更疏懈。
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
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乃召侍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
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
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
“众曰:“善。
“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
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
“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
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
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
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
作品注释:1、戎:军队。
2、扶风:汉朝郡名。
3、平陵:汉朝县名。
4、徐令:徐县县令。
徐县,汉时属临淮郡,今江苏泗洪县一带。
5、彪:;指班彪。
6、修:讲究,重视。
7、内:内心。
8、孝谨:孝敬父母,办事谨慎。
文言文阅读训练:《后汉书-班超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后汉书-班超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ed2c42e8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3e.png)
文言文阅读训练:《后汉书·班超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班超字仲升,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永平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
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
时,龟兹王建为匈奴所立,倚恃虏威,据有北道,攻破疏勒,杀其王,而立龟兹人兜题为疏勒王。
明年春,超从间道至疏勒,既而遣吏田虑乘间劫缚兜题。
悉召疏勒将吏,说以龟兹无道之状,因立其故王兄子忠为王,国人大悦。
疏勒由是与龟兹结怨。
永平十八年,帝崩。
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
超孤立无援,而龟兹、姑墨数发兵攻疏勒。
超守盘橐城,与忠为首尾,士吏单少,拒守岁余。
肃宗初即位,年号建初,以陈睦新没,帝不欲疲敝中国以事夷狄,恐超单危不能自立,下诏征超。
迎还戊己校尉,不复遣都护。
超发还,疏勒举国忧恐。
其都尉黎弇曰:“汉使弃我,我必复为龟兹所灭耳。
诚不忍见汉使去。
”因以刀自创。
超乃留,疏勒复安。
绥集诸国。
建初八年,拜超为将兵长史,别遣卫侯李邑护送乌孙使者,李邑始到于阗,值龟兹攻疏勒恐惧不敢前因上书陈西域之功不可成又盛毁超,拥爱妻,抱爱子,安乐外国,无内顾心。
超闻之,叹曰:“身非曾参而有三至之谗,恐见疑于当时矣。
”遂去其妻。
帝知超忠,乃切责邑,令邑诣超受节度。
超即遣邑将乌孙侍子..还京师。
超曰:“以邑毁超,快意留之,非忠臣也。
”永元三年,班超遂定西域,因以超为西域都护,居龟兹。
六年,班超复击破焉耆,于是五十余国悉纳质内属。
西域内属诸国,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
七年,封定远侯,邑千户...。
超在西域三十一岁。
十四年,还洛阳,拜为射声校尉。
超素有胸胁疾,既至,病遂加。
帝遣中黄门问疾,赐医药。
其年九月卒,年七十一。
(节选自《后汉书·班超传》10. 材料一画波浪线部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投笔从戎文言文班超形象
![投笔从戎文言文班超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02f2736c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f1.png)
投笔从戎文言文班超形象说起班超啊,那可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在历史的画卷里,他就像一颗耀眼的明星。
咱从他投笔从戎这事儿,就能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班超年轻的时候,和咱们现在好多年轻人一样,干着一份普普通通的活儿,每天抄抄写写的。
我仿佛能看到他坐在桌前,手里拿着笔,在竹简上一笔一划地写着,那模样认真得很。
屋里堆满了竹简,他就像被这些竹简包围了一样。
他周围的人都觉得这样的日子也不错,安稳嘛。
可班超不这么想,他心里就像有一团火在烧。
有一天,他正抄着书呢,突然把笔一扔,那动作可干脆了,就像扔出去了一个束缚他的枷锁。
他站起身来,眼神坚定得就像夜里闪闪发光的星星。
他大声说:“大丈夫就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为国立功,怎么能在这抄抄写写中浪费生命呢!”他这话一出口,周围的人都愣住了,就像被雷劈了一样。
有人还笑话他,说他是异想天开,放着安稳日子不过,偏要去干那危险又辛苦的事儿。
可班超不管这些,他就像一头认准了目标的小牛犊,拉都拉不回。
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从军之路。
这就好比我们现在,一个人放弃了舒适的办公室工作,非要去充满挑战的边疆戍边一样,得有多大的勇气啊!到了军队里,班超就像鱼儿游进了大海,鸟儿飞上了蓝天,一下子就找到了自己的舞台。
他可不像那些只会纸上谈兵的人,他有勇有谋。
我听说有一次,他带着一小队士兵去执行任务,要经过一个沙漠地区。
那沙漠可真是个可怕的地方,太阳火辣辣地照着,沙子烫得就像火炭一样。
他们走了没一会儿,就又渴又累。
有的士兵开始抱怨,说这简直是要命的活儿。
可班超呢,他一边鼓励大家,一边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
他发现远处有一些骆驼的脚印,他就想,有骆驼脚印,附近说不定有水源或者有人家。
于是,他带着士兵们沿着脚印走。
走了好久,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小绿洲。
那绿洲就像沙漠里的一颗绿宝石,有清澈的泉水,还有几棵棕榈树。
士兵们看到绿洲,都欢呼起来,就像看到了救命稻草一样。
他们冲到泉水边,大口大口地喝水。
班超呢,他没有放松警惕,他让一部分士兵休息,另一部分士兵负责警戒。
《望蓟门》《投笔从戎》《终军请缨》阅读答案
![《望蓟门》《投笔从戎》《终军请缨》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d7aeb6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2e.png)
《望蓟门》《投笔从戎》《终军请缨》阅读答案《望蓟门》《投笔从戎》《终军请缨》阅读答案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可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分析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望蓟门》《投笔从戎》《终军请缨》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甲)望蓟门①唐·燕台②一望客心惊,笳③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④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释)①此诗约为祖咏游宦范阳(东北边防重镇)时所作。
蓟门:在今北京西南,唐时属范阳道所辖。
②燕台:泛指平卢、范阳这一带。
③笳:指号角。
④三边:泛指当时东北、北方、西北边防地带。
(乙)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①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②被召诣校书郎③,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④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后立功西域,封为定远侯,邑千户。
(节选自《后·班超传》)(注释)①彪:指班彪。
②固:指班固。
③校书郎:官名,负责校勘书籍。
④傅介子、张骞:西汉外交家,都因出使西域有功而封侯。
(丙)终军请缨终军,字子云,济南人。
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太守闻其有异材,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大守而去。
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
初,军从济南步入关,关吏予军繻①。
军曰:“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②还当以合符。
”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
”弃繻而去。
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
军自请曰:“愿受长缨③,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
越相吕嘉不欲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
高考语文诗歌读理解《望蓟门》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读理解《望蓟门》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b70c64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8e.png)
高考语文诗歌读理解《望蓟门》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望蓟门祖咏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
蓟城:唐朝的边疆重镇。
投笔吏:指汉人班超,曾投笔从戎,终以功封侯。
请长缨:指汉代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先写诗人登临燕台,却着一“惊”字,道出他这个远道而来的客子初至边塞的独特感受。
B.诗人看见积雪闪着寒光,曙色中旌旗飘扬,这肃穆的景象暗示军营气势的庄严、军容的严整。
C.颈联前句写前方烽火连天,表现出征战的激烈;后句写蓟城背山靠海,可见此地是险要的关塞。
D.尾联用典,诗人表明自己不想学投笔从戎的班超,只想做敢请长缨去缚南越王的终军。
6.有人说诗眼是“望”,也有人说是“惊”,你赞同哪种观点?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
【答案】5.D6.示例一:诗眼是“望”,前三联写“望”中所见,首联写凭高远眺,颔联写临台俯望,颈联写望中烽火连天,又向周围望,尾联抒发望中所感。
示例二:诗眼是“惊”,前三联,客心为边塞豪壮景象而惊,尾联,诗人豪气油然而生,决心像班超、终军那样报效祖国,为国立功。
首联先写诗人登临燕台,却着一“惊”字,下句点明诗人是因为国家处于战乱之中而惊惧忧思。
前三联通过写雄壮奇丽的景象,抒发了内心的“惊”,即震惊、震撼,壮怀激荡。
全诗紧扣诗题中的“望”字,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不想学投笔从戎的班超,只想做敢请长缨去缚南越王的终军”理解错误。
尾联两句集中抒发情志,诗人表明自己虽然青年时代不是投笔从戎的班超,但是今天论起卫国戍疆的功业,还是原意做敢请长缨缚住南越王的终军。
故选D。
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诗眼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超投笔从戎》阅读答案
原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译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安陵人,是徐县令班彪的小儿子。
为人有远大志向,不拘小节。
但在家孝顺父母,常干辛苦的事,不以劳动为耻辱。
能言善辩,粗览历史典籍。
永平五年。
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跟到洛阳。
家里穷,常给官府雇佣抄书来养家。
长期的劳苦,曾经停下活,扔笔感叹:“大丈夫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应该模仿傅介子、张骞立功在异地,以得了封侯,怎么能长期在笔砚间忙碌呢?”旁边的人
都嘲笑他。
班超说:“小人物怎么能了解壮烈之士的志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