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矢量路由协议VS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合集下载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常见的两种路由协议。

它们分别通过不同的方式来确定网络中数据包的最佳传输路径。

本文将对这两种路由协议进行深入探讨,从协议原理、工作方式、优缺点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两种路由协议的异同之处。

一、距离矢量路由协议距离矢量路由协议(Distance Vector Routing Protocol)是一种基于距离度量的路由选择协议,它根据每条路径的距离(即跳数或者成本)来确定最佳路径。

常见的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有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和IGRP(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等。

1.1原理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原理比较简单,每个路由器会周期性地向它的邻居路由器发送路由更新信息,包括自己所知道的所有网络地址及到达这些地址的距离。

邻居路由器收到这些更新信息后,会根据这些信息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如果某个路由器的路由表发生变化,它就会通知它的邻居路由器。

通过这种方式,路由表信息会在整个网络中传播,直到所有路由器的路由表都收敛到最优状态。

1.2工作方式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工作方式是分散式的,每个路由器只知道它直接相连的邻居路由器的路由信息,并且根据这些信息来计算到达其他网络的最佳路径。

因此,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路由表只包含了直接相连的邻居路由器的信息,而不包含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信息。

1.3优缺点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优点是实现比较简单,对网络带宽和处理器资源的需求较低。

但是它也存在很多缺点,比如收敛速度慢、不适合大型网络、易受环路影响等。

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链路状态路由协议(Link State Routing Protocol)是另一种常见的路由选择协议,它根据网络中每个路由器的链路状态信息来计算最佳路径。

常见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有OSPF(Open Shortest PathFirst)和IS-IS(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等。

单播路由协议

单播路由协议

单播路由协议单播路由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用于确定数据包在网络中的传输路径的一种协议。

单播路由协议通过交换路由信息,使得每个网络节点都能够根据一定的策略选择合适的下一跳节点,将数据包从源节点传输到目标节点。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单播路由协议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

第一种常见的单播路由协议是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例如RIPv2(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version 2)。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中,每个节点维护一个路由表,其中包含它到其他节点的距离信息。

节点通过交换路由表信息,逐步更新自己的路由表,最终确定整个网络的路由信息。

RIPv2使用Hop Count来表示距离,即路径中经过的节点数量。

当节点发现自己的路由表更新之后,将新的路由表信息广播给相邻节点,以便更新整个网络的路由信息。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优点是简单易实现,适用于规模较小的网络。

缺点是收敛速度慢,容易出现路由环路。

第二种常见的单播路由协议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例如OSPF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中,节点通过交换链路状态包,了解到整个网络中的节点和链路信息。

每个节点通过计算最短路径树,确定到目标节点的最短路径,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OSPF使用Dijkstra算法计算最短路径,并使用链路权重来衡量链路的负载和性能。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优点是收敛速度快,并且能够适应复杂的网络拓扑结构。

缺点是协议复杂,需要较大的计算和存储资源。

第三种常见的单播路由协议是BGP(Border GatewayProtocol)。

BGP是一种广域网路由协议,用于在自治系统(AS)之间交换路由信息。

BGP通过向邻居节点发送UPDATE消息,广播自己的路由表信息,并接受邻居节点发来的路由表信息。

BGP使用路径属性来选择路由,例如AS路径长度、自治系统号和路由地区。

BGP的优点是能够实现自治系统之间的灵活路由选择和自治,适用于互联网规模较大的网络。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百科名片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又称为最短路径优先协议,它基于Edsger Dijkstra的最短路径优先(SPF)算法。

它比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复杂得多,但基本功能和配置却很简单,甚至算法也容易理解。

路由器的链路状态的信息称为链路状态,包括:接口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网络类型(如以太网链路或串行点对点链路)、该链路的开销、该链路上的所有的相邻路由器。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是层次式的,网络中的路由器并不向邻居传递“路由项”,而是通告给邻居一些链路状态。

与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相比,链路状态协议对路由的计算方法有本质的差别。

距离矢量协议是平面式的,所有的路由学习完全依靠邻居,交换的是路由项。

链路状态协议只是通告给邻居一些链路状态。

运行该路由协议的路由器不是简单地从相邻的路由器学习路由,而是把路由器分成区域,收集区域的所有的路由器的链路状态信息,根据状态信息生成网络拓扑结构,每一个路由器再根据拓扑结构计算出路由。

编辑本段链路状态的工作过程1、了解直连网络每台路由器了解其自身的链路(即与其直连的网络)。

这通过检测哪些接口处于工作状态(包括第3层地址)来完成。

对于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来说,直连链路就是路由器上的一个接口,与距离矢量协议和静态路由一样,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也需要下列条件才能了解直连链路:正确配置了接口IP地址和子网掩码并激活接口,并将接口包括在一条network 语句中。

2、向邻居发送Hello数据包每台路由器负责“问候”直连网络中的相邻路由器。

与EIGRP路由器相似,链路状态路由器通过直连网络中的其他链路状态路由器互换Hello数据包来达到此目的。

路由器使用Hello协议来发现其链路上的所有邻居,形成一种邻接关系,这里的邻居是指启用了相同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其他任何路由器。

这些小型Hello数据包持续在两个邻接的邻居之间互换,以此实现“保持激活”功能来监控邻居的状态。

如果路由器不再收到某邻居的Hello数据包,则认为该邻居已无法到达,该邻接关系破裂。

《路由与交换技术》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路由与交换技术》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向邻居发送路由信息2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定时更新路由信息3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将本机全部路由信息做为更新信息4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向全网扩散链路状态信息5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当网络结构发生变化立即发送更新信息6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只发送需要更新的信息答案
《路有与交换技术》习题参考答案
主编:邓秀慧 电子工业出版社
6.答案:(1)网络接口层:TCP/IP 协议的最低层,通常包括操作系统中的设备驱动 程序和计算机中对应的网络接口卡。它负责网络层与硬件设备间的联系,定义了因特网与 各种物理网络之间的网络接口,指出主机必须使用某种协议与网络相连。(2)网络层:与 OSI/RM 的网络层相对应,不过它是针对网际网环境设计的,具有更强的网际通信能力。
(3)传输层:解决的是计算机程序到程序之间的通信问题,即通常所说的“端到端”的 通信。它的功能是使源端和目标主机上的对等实体可以进行会话。(4)应用层 略 3. 略 4. 子网地址是:19.30.64.0;广播地址是:19.30.127.255。 5. 子网为下面八个子网段中的任何六个: 201.70.64.0/21 、 201.70.72.0/21 、 201.70.80.0/21 、 201.70.88.0/21 、 201.70.96.0/21 、 201.70.64.104/21、201.70.112.0/21、201.70.120.0/21。 6. 255.255.255.240,或/28。 7. 不可以。因为不在同一个子网段。 8. 所在子网的广播地址 192.168.6.47、网络编号 192.168.6.32、子网掩码 255.255.255.240 或/28。
习题 1: 1.答案:(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络;(2)计算机-计算机通信网;(3)计算机网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区别,ospf建立邻接关系过程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区别,ospf建立邻接关系过程

缺点
收敛速度慢。使用定期更新可能会导致收敛速度 减慢。即使使用触发更新,总体收敛速度仍然比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慢。 可扩展性有限。收敛速度慢会对网络的规模产生 限制,因为大型网络需要较长时间来传播路由信 息。 路由环路。在发生了改变的拓扑中,收敛速度缓 慢会导致不一致的路由表无法及时得到更新,从 而可能造成路由环路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 又称为 最短路径优先协议。
• 路由器之间传递链路状态信息,成了数据库,通过 SPF(最短路径 优先)算法,计算出路由条目。
• 最典型的2种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 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 – IS-IS(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优点:
• • • • 每台路由器自行创建网络拓扑图以确定最短路径。 立即泛洪,实现快速收敛。 仅当拓扑变化时才发送链路状态数据包,而且仅包含变化的信息。 多区域环境中采取了层次式设计。
选举原则:DR/BDR的选举根据路由器优先级,高者为DR, 次高者为BDR。除DR/BDR的路由器之外称为DRother。如 果Priority值相同,Router-ID值大者成为DR。
注:1、DR/BDR一旦选定,即使OSPF区域内新增优先级更高的路由器,DR 和BDR也不重新选举,只有当DR和BDR都失效后,才参与选举。 2、OSPF的DR/BDR的选举是基于接口的,而不是基于路由器的。一台路 由器可能是一个网段的DR,是另一个网段的BDR,还可能是DRother。
Hello(neighbor=“ ”) Hello(neighbor=“ ”) Hello(neighbor=“RB”) Hello(neighbor=“RA”) Down Init 2-way ExStart

TCP-IP距离矢量 And 链路状态 路由选择协议

TCP-IP距离矢量 And 链路状态 路由选择协议

TCP/IP路由卷一系列:(6)距离矢量And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于目前存在的路由选择协议可以按照距离矢量和链路状态进行分类,可以说距离矢量和链路状态两种采用的是不同的算法,也有着不同的特性和区别,所以,在学习路由选择协议之前,了解它们怎么的特性和区别是非常有必要的。

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距离矢量的路由更新就好比我们生活中的路标,去往某某地方,按照路标指示的方向进行,而自身并不知道它是否是正确的。

而距离矢量一样,都依赖于邻居路由器,邻居路由器传递了什么路由信息给自己,自己又传递给另外的邻接路由器,所以,我们有时候又称为听信传闻的路由协议,它们并不能确认这路由信息是否是最好或者有效的。

目前存在的距离矢量协议有RIP和EIGRP,主要应用于现网的,当然RIP已经越来越不被采用了一、距离矢量通用的属性1、定期更新:不同的路由协议比如RIP和IGRP都会周期性的发送路由更新给邻居路由器,但是为了避免冲突,在更新周期加了一个15%的随机数,也就是说更新周期后根据这15%进行波动。

比如RIP周期性为30s,实际上是25.5~302、邻居:邻居之间会互相发送路由更新,并且传递给其他邻居,而邻居的概念在某些协议中并不存在,比如RIP,它没有邻居的概念,所有的路由都存放在database中。

3、广播更新:一种把路由信息告诉邻居的方式,通过255.255.255.255向激活了某个路由协议的接口发送出去。

4、全路由表更新:当到达定期更新后期后,就会把全部路由表的信息发送给邻居。

5、大部分距离矢量协议采用的是Bellman-Ford算法,但是,EIGRP是个例外,它采用的是DUAL算法。

这些通用属性明显的说明了早起距离矢量协议的特点,但是,对于后期的协议来说已经改进了许多工作方式,这样才能适应当前的网络。

二、依照传闻进行路由选择分析这是卷一给出的一个经典的案例,很好的说明了,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在更新时候的过程。

1、在t0时刻,也就是在每个设备的直连信息都正确配置的情况下,每个路由器都只有各自的直连信息。

距离矢量协议和链路状态协议的区别

距离矢量协议和链路状态协议的区别

距离矢量协‎议和链路状‎态协议的区‎别一.什么是距离‎向量路由协‎议以及什么‎是链接状态‎路由协议?(1.)这类协议使‎用贝尔曼-福特算法(Bellm‎a n-Ford)计算路径。

在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中,每个路由器‎并不了解整‎个网络的拓‎扑信息。

它们只是向‎其它路由器‎通告自己的‎距离、也从其它路‎由器那里收‎到类似的通‎告。

(如果在90‎秒内没有收‎到相邻站点‎发送的路由‎选择表更新‎,它才认为相‎邻站点不可‎达。

每隔30秒‎,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就要‎向相邻站点‎发送整个路‎由选择表,使相邻站点‎的路由选择‎表得到更新‎。

这样,它就能从别‎的站点(直接相连的‎或其他方式‎连接的)收集一个网‎络的列表,以便进行路‎由选择。

距离向量路‎由协议使用‎跳数作为度‎量值,来计算到达‎目的地要经‎过的路由器‎数。

)每个路由器‎都通过这种‎路由通告来‎传播它的路‎由表。

在之后的通‎告周期中,各路由器仅‎通告其路由‎表的变更。

该过程持续‎至所有路由‎器的路由表‎都收敛至一‎稳定状态为‎止。

这类协议具‎有收敛缓慢‎的缺点,然而,它们通常容‎易处理且非‎常适合小型‎网络。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一些例‎子包括:路由信息协‎议(RIP)内部网关路‎由协议(IGRP)(2.)链接状态路‎由协议更适‎合大型网络‎,但由于它的‎复杂性,使得路由器‎需要更多的‎C P U资源。

在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中‎,每个节点都‎知晓整个网‎络的拓扑信‎息。

各节点使用‎自己了解的‎网络拓扑情‎况来各自独‎立地对网络‎中每个可能‎的目的地址‎计算出其最‎佳的转发地‎址(下一跳)。

所有最佳转‎发地址汇集‎到一起构成‎该节点的完‎整路由表。

与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使用的那‎种每个节点‎与其相邻节‎点分享自己‎的路由表的‎工作方式不‎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工‎作方式是节‎点间仅传播‎用于构造网‎络连通图所‎需的信息。

最初创建这‎类协议就是‎为了解决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收敛缓慢‎的缺点,然而,为此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会消耗大量‎的内存与处‎理器能力。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在这里,我们首先将了解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原理及它的算法等知识,然后,将详细介绍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相对于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优势。

9.1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原理属于链路状态类型的路由协议有OSPF、IS-IS等路由协议。

运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路由器,在互相学习路由之前,会首先向邻居路由器学习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在自己的内存中建立一个拓扑表(或称链路状态数据库),然后使用最短路径优先(SPF)算法,从自己的拓扑表里计算出路由来。

这就好比是在上高速路之前先去买了一份地图,之后再开车去目的地,这样就不用看了路牌了。

遇到路坏了,也可以根据自己手中的地图找到绕行的路,而不用再去问别人了。

运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路由器虽然在开始学习路由时先要学习整个网路的拓扑,学习路由的速率可能会比运行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路由器慢一点,但是一旦路由学习完毕,路由器之间就不再需要周期性地互相传递路由表了,因为整个网路的拓扑路由器都知道,不需要使用周期性的路由更新包来维持路由表的正确性,从而节省了网路的带宽。

当网路拓扑出现改变时(如在网路中加入了新的路由器或网路发生了故障),路由器也不需要吧自己的整个路由表发送给邻居路由器,只需要发出一个包含有出现改变网段的信息的触发更新包。

收到这个包的路由器会把该信息添加进拓扑表里,并且从拓扑表里计算出新的路由。

由于运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路由器都维护一个相同的拓扑表,而路由是路由器自己从这张表中计算出来的,所以运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路由器都能自己保证路由的正确性,不需要使用额外的措施来保证它。

运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网路在出现故障收敛是很快的。

由于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不必周期性地传递路由更新包,所以它不像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一样用路由更新包来维持邻居关系,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必须使用专门的Hello包来维持邻居关系。

运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路由器周期性地向邻居的路由器发送Hello包,它们通过Hello 包中的信息相互认识对方并且形成邻居关系。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距离矢量路由协议(Distance Vector Routing Protocol,DVRP)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Link State Routing Protocol,LSRP)是两种常见的路由协议,用于控制数据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传输。

它们在路由选择的方式、算法以及交互机制等方面有所不同。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是一种分布式路由协议,路由器通过交换路由表信息来选择最佳路径。

每一个路由器将自己的路由表通过广播发送给相邻的路由器,同时通过周期性的更新来保持路由信息的准确性。

当一个路由器接收到一条源节点的路由表更新信息,它将根据自己的路由表信息计算新的最短路径,并将此信息向外广播。

这个过程会一直进行,直到整个网络的路由表保持一致。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核心算法是距离向量算法,即根据收到的路由信息以及自身路由表中的距离信息,计算到达目的地的最短路径。

常见的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有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和IGRP(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等。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优点是算法相对简单,占用的开销较小,在小型网络中使用较为合适。

然而,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也有一些缺点。

首先,相邻路由器之间的信息交换是通过广播完成的,这种方式会产生较高的网络开销。

其次,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会受到“计数到无穷”的问题,即当网络连接断开时,路由器无法准确地知道到达目的地的路径长度,导致路由循环和数据丢失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引入了毒性逆转和毒性逆转触发更新等机制。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是另一种常见的路由协议,每个路由器都将自己的链路状态信息发送给整个网络。

链路状态信息包括路由器的标识、与相邻路由器的连接状态以及连接的带宽等信息。

通过收集整个网络的链路状态信息,每个路由器都可以构建出整个网络的拓扑图,并以此为基础计算最短路径。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核心算法是Dijkstra算法,它通过计算每个节点到其他节点的最短路径来选择最佳路径。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路由协议是在计算机网络中用于选择和确定网络中数据包传输路径的一种协议。

在路由协议中,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是两种常用的路由算法。

本文将对这两种协议进行比较和分析。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Distance Vector Routing Protocol)是一种分布式路由选择协议,其中每个路由器根据自己到目的地的距离向相邻路由器广播自己的路由表。

下面是一些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特点和优点:1.分布式算法:每个路由器仅知道自己的直接邻居和到达目的地的距离,通过交换信息,每个路由器逐渐学习整个网络的拓扑信息。

2.基于跳数或距离:距离矢量路由协议通常使用跳数或距离作为度量标准,例如,RIP协议使用跳数来衡量路由器之间的距离。

3.时间敏感性:距离矢量路由协议需要一定时间来收敛,并且对网络变化的响应较慢。

这是因为每个路由器仅通过相邻路由器交换信息,可能无法及时获得整个网络的拓扑信息。

4.更新频率:距离矢量路由协议通常每隔一段时间发送更新信息,通过比较更新信息中的跳数或距离来更新路由表。

5.容易受到路由环路等问题的影响:由于每个路由器只知道相邻路由器的信息,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容易发生路由环路等问题,需要通过使用拆环技术(如毒性逆转)来解决。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Link State Routing Protocol)是一种全局路由算法,在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中,每个路由器都有完整的网络拓扑信息,并通过交换链路状态信息来计算和更新最短路径。

下面是一些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特点和优点:1.全局拓扑信息:每个路由器都知道整个网络的拓扑信息,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计算和更新最短路径。

2.精确的路径计算: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使用最短路径优先算法(如Dijkstra算法)来计算最短路径,从而保证数据包传输的效率。

3.迅速的收敛性:由于每个路由器都有完整的网络拓扑信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可以迅速地收敛,并对网络变化做出快速响应。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路由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用来确定数据包传输路径的协议。

在网络中,数据包需要通过多个路由器进行传输,而路由协议就是用来确定数据包从源主机传输到目标主机的路径。

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是两种常见的路由协议,它们在路由算法、数据结构和性能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

本文将对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一、矢量路由协议矢量路由协议又称距离向量路由协议,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

距离向量是指每个节点只知道到达目的地的代价,而不知道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

常见的矢量路由协议有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和IGRP(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

1.1算法矢量路由协议的核心算法是Bellman-Ford算法。

该算法通过不断地更新距离向量表,以实现路由选择。

每个节点定期向相邻节点发送距离向量信息,并根据接收到的信息更新自己的距离向量表。

当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节点会重新计算路由表并通知相邻节点进行更新,直至整个网络的路由表收敛。

1.2数据结构矢量路由协议使用的数据结构主要包括距离向量表和路由表。

距离向量表记录了到达目的地节点的距离和下一跳节点信息,而路由表则是由距离向量表生成的,用于实际的数据包转发。

1.3优缺点矢量路由协议的优点是实现简单、计算量小、适用于小型网络。

然而,它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收敛速度慢、易发生路由环路、不支持网络分割等。

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是另一种常见的路由选择协议。

与矢量路由协议不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是基于路由器之间的链路状态信息进行路由选择的。

常见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有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和IS-IS(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

距离矢量与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分析

距离矢量与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分析

各路由器周期性地向外广播其V-D路由表内容。与某路由器直 接相连的(位于同一物理网络)的路由器收到该路由表报文后, 根据此报文对本地路由表进行刷新。刷新时,路由器逐项检查
来自相邻路由器的V-D报文,遇到下述情况之一,须修改本地
路由表(假设路由器Gi收到路由器Gj的V-D报文):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分析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是目前使用最广的一类域内路由协议。它采用
一种“拼图”的设计策略,即每个路由器将它到其周围邻居的链
路状态向全网的其他路由器进行广播。这样,一个路由器收到从
网络中其他路由器发送过来的路由信息后,它对这些链路状态进
行拼装,最终生成一个全网的拓扑视图,近而可以通过最短路径 算法来计算它到别的路由器的最短路径。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简介
链路状态协议的步骤: 步骤1:每台路由与他的邻居间建立联系,这种联系叫做邻接关系。 步骤2:每台路由向每个邻居发送链路状态通告(LSA),有时也叫链路状 态报文(LSP)。每台链路都会生成一个LSA,LSA用于标识这条链路、 链路状态、路由器接口到链路的代价度量值以及链路所连接的所有邻居。 每个邻居收到公告后要依次向他的邻居转发这些通告(泛洪) 步骤3:每台路由要在数据库中保存一份所收到的LSA,如所有工作正 常所有路由的数据库应该是相同的。 步骤4:完整的拓扑数据库也叫做链路状态库。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简介
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的目的是映射互连网络的拓扑结构,它是 一种比距离矢量更复杂的路由选择协议,目前最流行的动态路由 协议就是一种链路状态协议:OSPF 。OSPF的普及因为多协议 标签交换(MPLS)的出现而更流行。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主要有: OSPF , IS-IS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简介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分析

计算机网络中的路由协议

计算机网络中的路由协议

计算机网络中的路由协议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使用互联网上的各种服务和资源,全靠计算机网络连接各个主机和服务器间的数据传输。

而这种复杂的传输,并不是人为进行的,而是依靠计算机网络中的路由协议。

路由协议是一种网络协议,其主要功能是在计算机网络中确定数据通信的路由路径,以便数据从源节点传输到目标节点。

如果没有路由协议,那么数据传输就只能由人为指定,无法进行自动化和自发性的传输。

路由协议通常由网关路由器或其他节点存储在路由表中,并不断更新以实现网络拓扑的动态变化。

路由协议分为两类:内部网关协议(IGP)和外部网关协议(EGP)。

内部网关协议主要用于组织内部的数据传输,例如为局域网中的节点分配IP地址,并确保数据能准确传输。

常用的内部网关协议有距离向量路由协议(Distance-Vector Routing Protocol)、链路状态路由协议(Link State Routing Protocol)以及路径矢量路由协议(Path Vector Routing Protocol)。

外部网关协议主要用于组织组织间的数据传输,例如允许不同组织之间的主机互相访问,这就需要使用一种统一的外部网关协议来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完成。

距离向量路由协议(DVR)也称为贝尔曼-福德算法,是一种基于距离的路由算法。

这种算法的基本思想是,每个节点将自身到目标节点的距离作为改进路由的依据,然后将距离信息传递给相邻节点,并计算出最短路径。

虽然距离向量路由协议有着简单、实用等优点,但该协议可能会导致环路问题,并不适用于大型网络。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LSR)也称为迪杰斯特拉算法,是一种基于链路的路由算法。

这种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在网络中的每个节点中都保存一个能够反映自身与各节点之间距离的路由表,在整个网络中寻找最短路径。

这种协议能够保证网络拓扑的完整性,并避免了环路问题。

路径矢量路由协议(PVR)又称为BGP协议,是一种基于路径的路由算法。

路由与交换技术问答题

路由与交换技术问答题

路由与交换技术问答题第一章1、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优缺点是什么?距离向量协议就是基于距离矢量算法的,通过推论路径搜寻至最佳路由。

链路状态协议代表协议则就是ospf等。

1.距离矢量协议支持自动汇总,数据链路则需要手动汇总。

2.距离矢量会聚慢,数据链路会聚快。

3.路由更新前者是路由表,后者事件触发。

距离矢量最小的缺点就是可以产生路由环路。

可以用跳数,水平划分等防止。

2、简述什么是路由协议和被路由协议。

路由协议:路由算法将搜集至的相同信息插入路由表中,根据路由表可以将目的网络与下一冲的关系说路由器。

路由器间互通信息展开路由更新,保护路由表并使之恰当充分反映网络的流形变化,并由路由器根据度量去同意最佳路径。

被路由协议:路由器首先在路由表中查找,判明是否知道如何将分组发送到下一个站点(路由器或主机),如果路由器不知道如何发送分组,通常将该分组丢弃;否则就根据路由表的相应表项将分组发送到下一个站点,如果目的网络直接与路由器相连,路由器就把分组直接送到相应的端口上。

3、叙述路由表的主要促进作用就是什么?路由表包含若干条路由条目,每一个路由条目都有重要的信息:(1)目的子网(子网号和子网掩码)(2)表示路由器传送数据包至下一台路由器或主机的方向(出口和下一冲路由器)4、叙述什么是递归路由查找。

为什么会有路由递归查找?所谓递回查阅,在dns的查阅方式中可以找出,dns的查阅方式一个就是递回查阅,也就是本地dns对本地主机接收者的查阅方式,本地dns如果没一条路由解析,则马上向根域服务器发出请求,接着根据根域服务器的命令,向顶级域服务器发出请求之所以使用路由递归查找的目的是绕开那些经常变动的链路,可以使静态路由的配置工作量减小。

5、什么就是管理距离?什么就是度量?详述各种动态路由协议的管理距离就是多少,度量就是什么。

管理距离(ad)就是路由器用来做出判断的一个指标。

管理距离是0~255的整数值,值越低表示路由来源的优先级别越高。

四种路由协议比较

四种路由协议比较

四种路由协议比较引言:在计算机网络中,路由协议的选择对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路由协议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本文将对四种常见的路由协议进行比较,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和适用场景。

这四种协议分别是:距离矢量路由协议(Distance Vector Routing Protocol,简称DVRP)、链路状态路由协议(Link State Routing Protocol,简称LSRP)、路径矢量路由协议(Path Vector Routing Protocol,简称PVRP)和分类广播多播路由选择(Classful Broadcasting Multicast Routing Protocol,简称CBMRP)。

一、距离矢量路由协议(DVRP)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是一种基于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其主要特点是每个路由器只知道到达目的地的下一跳以及到达目的地的距离。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通过周期性地向相邻的路由器发送包含路由表信息的更新消息来实现路由表的更新。

典型的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有RIP (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和IGRP(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具有以下优点和缺点:优点:1. 路由选择简单,计算开销较小,适用于规模较小的网络。

2. 吞吐量相对较高,占用的带宽较少。

3. 适应性强,能够适应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

缺点:1. 收敛速度慢,容易产生环路。

2. 无法适应大型网络,容易出现计数到无穷大等问题。

3. 不支持对网络负载的动态调整。

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LSRP)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是一种基于图的路由选择协议,其主要特点是每个路由器都具有完整的网络拓扑信息,并通过交换链路状态信息来计算最短路径。

典型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有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和IS-IS(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

列举链路状态协议与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列举链路状态协议与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列举链路状态协议与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协议书编号:LSPDV001签署日期:2024年12月6日协议方信息1. 协议方甲(链路状态协议):姓名:________________ 。

单位:________________ 。

职位:________________ 。

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 。

地址:________________。

2. 协议方乙(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姓名:________________ 。

单位:________________ 。

职位:________________ 。

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 。

地址:________________。

一、协议前言各位,大家好!今天我们坐下来讨论的可不是什么深奥的数学问题,也不是复杂的计算机科学难题,而是有关网络路由协议的那些事儿。

你是不是也在想,“链路状态协议”和“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到底有什么不一样?两者是不是也有些相同的地方?你不是一个人,大家都有这个疑问。

所以今天,我们就要把这些问题一一解开,用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带大家走进这两个协议的世界,看看它们究竟是如何工作的。

二、相同点:我们不孤单尽管“链路状态协议”和“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在工作方式上有不少差异,但它们也有一些共同点。

我们来先看看它们的相同之处吧,大家放松点,跟我一起慢慢梳理。

1. 目标相同:不管是链路状态协议,还是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它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一样的——让路由器能找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最佳路径。

说白了,就是要确保数据包在网络中能顺利到达目的地。

2. 都是动态路由协议:这两个协议的特点是动态的,它们都能够根据网络的变化自动调整路由表。

就像你今天走的路可能是堵的,明天就会自动换一条畅通无阻的路一样。

3. 交换路由信息:这两个协议都会和其他路由器交换路由信息。

虽然方式不同,但它们都要和网络中的其他设备保持联系,收集信息,从而决定如何转发数据包。

计算机网络中的链路状态路由与距离向量路由

计算机网络中的链路状态路由与距离向量路由

计算机网络中的链路状态路由与距离向量路由链路状态路由与距离向量路由是计算机网络中常见的两种路由算法,它们分别基于不同的原理和思路,各自具有特点和优劣势。

本文将分别对两种路由算法进行介绍和比较,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一、链路状态路由链路状态路由(Link State Routing)是一种基于全局视图的路由算法,它通过收集整个网络中的链路状态信息,并计算出到达目的地最佳路径。

链路状态路由的核心思想是每台路由器将自身的链路状态信息发送给其它所有路由器,然后利用这些信息计算出最优的路径并更新路由表。

1、工作原理链路状态路由的工作原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链路状态信息收集:每台路由器通过发送链路状态信息,包括自身的IP地址、与相邻路由器的链路状态等,向整个网络广播自己的状态信息。

(2)链路状态信息处理:接收到链路状态信息的路由器将其保存在链路状态数据库中,并根据这些信息计算出到达目的地最佳路径。

(3)路径计算:路由器利用链路状态数据库中的信息,通过Dijkstra算法等计算出到达目的地的最优路径。

(4)更新路由表:路由器根据计算出的最优路径更新自身的路由表。

2、应用场景链路状态路由适用于网络规模较大、拓扑结构较为复杂的场景,例如大型企业内部网络、互联网等。

由于链路状态路由能够实时更新路由表并计算出最佳路径,因此在大规模网络中具有较高的效率和可靠性。

3、优劣势链路状态路由的优势在于能够实现全局最优的路径选择,保证了网络的高效性和稳定性。

但是,链路状态路由需要耗费大量的带宽和计算资源来处理链路状态信息,而且在网络规模较小的情况下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开销。

二、距离向量路由距离向量路由(Distance Vector Routing)是一种基于局部信息的路由算法,它通过维护路由表中到达目的地的距禙向量信息,来选择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

距离向量路由的核心思想是每台路由器周期性地向邻居路由器发送自己的路由表,然后根据邻居路由器的路由表信息,更新自身的路由表。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VS链路状态协议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VS链路状态协议

距离矢量:运行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路由器,会将所有它知道的路由信息与邻居共享,但是只与直连邻居共享!链路状态:运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路由器,只将它所直连的链路状态与邻居共享,这个邻居是指一个域内(domain),或一个区域内(area)的所有路由器!所有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均使用Bellman-Ford(Ford-Fulkerson) 算法,容易产生路由环路(loop)和计数到无穷大(counting to infinity)的问题。

因此它们必须结合一些防环机制:split-horizonroute poisoningpoison reversehold-down timertrigger updates同时由于每台路由器都必须在将从邻居学到的路由转发给其它路由器之前,运行路由算法,所以网络的规模越大,其收敛速度越慢。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均使用了强健的SPF算法,如OSPF的dijkstra,不易产生路由环路,或是一些错误的路由信息。

路由器在转发链路状态包时(描述链路状态、拓扑变化的包),没必要首先进行路由运算,再给邻居进行发送,从而加快了网络的收敛速度。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更新的是“路由条目”!一条重要的链路如果发生变化,意味着需通告多条涉及到的路由条目!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更新的是“拓扑”!每台路由器上都有完全相同的拓扑,他们各自分别进行SPF算法,计算出路由条目!一条重要链路的变化,不必再发送所有被波及的路由条目,只需发送一条链路通告,告知其它路由器本链路发生故障即可。

其它路由器会根据链路状态,改变自已的拓扑数据库,重新计算路由条目。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发送周期性更新、完整路由表更新(periodic & full)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更新是非周期性的(nonpe riodic),部分的(partia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VS链路状态路由协议2009-10-23-J杰
什么是距离向量路由协议?
距离向量路由协议是为小型网络环境设计的。

在大型网络环境下,这类协议在学习路由及保持路由将产生较大的流量,占用过多的带宽。

如果在9 0秒内没有收到相邻站点发送的路由选择表更新,它才认为相邻站点不可达。

每隔30秒,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就要向相邻站点发送整个路由选择表,使相邻站点的路由选择表得到更新。

这样,它就能从别的站点(直接相连的或其他方式连接的)收集一个网络的列表,以便进行路由选择。

距离向量路由协议使用跳数作为度量值,来计算到达目的地要经过的路由器数。

例如,R I P使用B e l l m a n - F o r d算法确定最短路径,即只要经过最小的跳数就可到达目的地的线路。

最大允许的跳数通常定为1 5。

那些必须经过1 5个以上的路由器的终端被认为是不可到达的。

距离向量路由协议有如下几种:IP RIP、IPX RIP、A p p l e Talk RT M P和I G R P。

什么是链接状态路由协议?
链接状态路由协议更适合大型网络,但由于它的复杂性,使得路由器需要更多的C P U 资源。

它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发现已经断了的链路或新连接的路由器,使得协议的会聚时间比距离向量路由协议更短。

通常,在1 0秒钟之内没有收到邻站的H E L LO报文,它就认为邻站已不可达。

一个链接状态路由器向它的邻站发送更新报文,通知它所知道的所有链路。

它确定最优路径的度量值是一个数值代价,这个代价的值一般由链路的带宽决定。

具有最小代价的链路被认为是最优的。

在最短路径优先算法中,最大可能代价的值几乎可以是无限的。

如果网络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路由器只要周期性地将没有更新的路由选择表进行刷新就可以了(周期的长短可以从3 0分钟到2个小时)。

链接状态路由协议有如下几种:IP OSPF、IPX NLSP和I S - I S。

一个路由器可以既使用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又使用链接状态路由协议吗?
可以。

每一个接口都可以配置为使用不同的路由协议;但是它们必须能够通过再分配路由来交换路由信息。

(路由的再分配将在本章的后面进行讨论。


一、PK第一番
距离矢量:
运行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路由器,会将所有它知道的路由信息与邻居共享,但是只与直连邻居共享!
链路状态:
运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路由器,只将它所直连的链路状态与邻居共享,这个邻居是指一个域内(domain),或一个区域内(area)的所有路由器!
二、PK第二番
所有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均使用Bellman-Ford(Ford-Fulkerson)算法,容易产生路由环路(loop)和计数到无穷大(counting to infinity)的问题。

因此它们必须结合一些防环机制:
split-horizon
route poisoning
poison reverse
hold-down timer
trigger updates
同时由于每台路由器都必须在将从邻居学到的路由转发给其它路由器之前,运行路由算法,所以网络的规模越大,其收敛速度越慢。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均使用了强健的SPF算法,如OSPF的dijkstra,不易产生路由环路,或是一些错误的路由信息。

路由器在转发链路状态包时(描述链路状态、拓扑变化的包),没必要首先进行路由运算,再给邻居进行发送,从而加快了网络的收敛速度。

三、PK第三番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更新的是“路由条目”!一条重要的链路如果发生变化,意味着需通告多条涉及到的路由条目!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更新的是“拓扑”!每台路由器上都有完全相同的拓扑,他们各自分别进行SPF算法,计算出路由条目!一条重要链路的变化,不必再发送所有被波及的路由条目,只需发送一条链路通告,告知其它路由器本链路发生故障即可。

其它路由器会根据链路状态,改变自已的拓扑数据库,重新计算路由条目。

四、PK第四番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发送周期性更新、完整路由表更新(periodic & full)
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更新是非周期性的(nonperiodi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