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燃烧基础知识
2.燃烧和火灾的基本知识
燃烧和火灾的基本知识第一节燃烧基础知识一、燃烧的定义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
二、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按所处状态):气、液、固助燃物(氧化剂):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引火源(温度):明火、电火花、雷击、高温、自燃引火源三、燃烧类型1、按燃烧发生瞬间的特点分类着火又称起火,它是日常生活、生产中最常见的燃烧现象,与是否由外部热源引发无关,并以出现火焰为特征。
爆炸:在周围介质中瞬间形成高压的化学反应或状态变化,通常伴有强烈的放热、发光和声响的现象称为爆炸。
①爆炸按原理和性质不同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核爆炸。
②爆炸极限:可燃的蒸汽、气体或粉尘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遇火源即能发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浓度称为爆炸极限。
遇火源即能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遇火源即能发生爆炸的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
下限和上限之间的间隔称为爆炸极限范围。
范围越大,危险性越高。
2.按燃烧形态分类:①气体燃烧分为:扩散燃烧、预混燃烧扩散燃烧:可燃性气体与氧化剂互相扩散,边混合边燃烧,燃烧速度的快慢由物理混合速度决定。
燃烧比较稳定,扩散火焰不运动预混燃烧:可燃气体预先同氧化剂混合后的燃烧。
燃烧反应快,温度高,火焰传播速度快,从管口喷出燃烧,流速过大会脱火,流速过小会回火。
②液体燃烧:a.闪燃:可燃性液体挥发的蒸汽与空气混合后达到一定浓度后,遇明火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b.蒸发燃烧:可燃液体受热后边蒸发边与空气相互扩散混合,遇引火源后发生燃烧,呈现有火焰的气相燃烧形式。
液体可燃物在燃烧过程中,并不是液体本身在燃烧,而是蒸发出来的蒸气燃烧。
c.沸溢燃烧:正在燃烧的油层下的水层因受热沸腾膨胀,导致燃烧着的油品喷溅使燃烧瞬间增大的现象。
d.喷溅燃烧:储罐中含有水垫层的重质油品在燃烧过程中,随着热波温度逐渐升高,热波向下传播的距离也不断加大。
当热波达到水垫层时,水垫层的水变成水蒸气,体积迅速膨胀,蒸汽压力达到足以把水垫层上面的油层抬起时,蒸汽冲破油层将燃烧着的油滴和包油的油气抛向上空,向四周喷溅燃烧。
第二章燃烧基础知识
燃烧三角形
11
燃烧图示
12
3、燃烧的充分条件
具备了燃烧的必要条件,并不意味 着燃烧必然发生。
在各种必要条件中,还应有“量” 的要求,这就是发生燃烧或持续燃烧的 充分条件。
×
C、核爆炸 由于原子核裂变或聚变反
应释放出核能所形成的爆炸 称为核 爆炸。
为了便于和普通炸药比较,
核爆炸的威力,即爆炸释放 的能量,用释放相当能量的 TNT炸药的重量表示,称为 TNT当量。
核反应释放的能量能使反应区 (又称活性区)介质温度升高到 数千万开,压强增到几十亿大气 压(1大气压等于101325帕),成为 高温高压等离子体。反应区产生 的高温高压等离子体辐射X射线, 同时向外迅猛膨胀并压缩弹体, 使整个弹体也变成高温高压等离 子体并向外迅猛膨胀,发出光辐 射,接着形成冲击波 (即激波) 向远处传播 。 (广岛、切尔诺贝利)
燃烧的充分条件
(2)一定的氧气(氧化剂)含量 各种不同的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定
的最低氧含量要求,低于这一浓度,燃烧就不会 发生。 如:汽油燃烧的最低氧含量要求为14.4%,煤油 为15%,乙醚为12%。
燃烧的充分条件
(3)一定的点火能量
各种不同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 定的最小点火能量要求,低于这一能量,燃 烧便不会发生。不同可燃物质燃烧所需的最 小点火能量各不相同。 如:在化学计量浓度下,汽油的最小点火能 量为0.2mJ,乙醚(5.1%)为0.19mJ,甲醇 (2.24%)为0.215mJ(毫焦)。
燃烧的充分条件
(1)一定的可燃物浓度
第二章燃烧基础知识题库4-2-10
第二章燃烧基础知识题库4-2-10
问题:
[判断题]火焰的颜色取决于燃烧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氧化剂的供应强度。
A.正确
B.错误
问题:
[判断题]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直接接触的物体,从温度较低部位传递到温度较高部位的过程。
A.正确
B.错误
问题:
[判断题]热辐射是指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
A.正确
B.错误
/ 篮球比赛
问题:
[判断题]固体、液体、气体这三种物质都能把热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儿出去,但不能吸收别的物体辐射出来的热能。
A.正确
B.错误
问题:
[判断题]热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动介质,由空间的一处传播到另一处的现象。
A.正确
B.错误
问题:
[判断题]热对流不需要通过任何介质将热传播,不受气流、风速、风向的影响。
A.正确
B.错误
问题:
[判断题]一个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辐射的热量与其表面积的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A.正确
B.错误
问题:
[判断题]热辐射不需要通过任何介质将热传播,不受气流、风速、风向的影响。
A.正确
B.错误。
《燃烧基础知识》课件
燃烧的形式
1 明火燃烧
2 非明火燃烧
明亮的明火是可见光的一种,通常是可燃物表面 的氧化反应导致的。
非明火燃烧指没有明亮火焰的燃烧形式,如炭化、 熔化、蒸发。
3 烟气燃烧
4 火焰燃烧
燃烧过程中,可燃物产生的烟气是火焰中最重要 的组成部分之一。
火焰是燃烧过程中由可燃物和氧气生成的可见光 和热能。
燃烧的类型
化学燃烧
化学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氧 化还原反应,形成新的物质和能 量。
物理燃烧
物理燃烧是指通过物理方式使物 质发生氧化分解反应,释放出能 量。
生物燃烧
生物燃烧是指生物体内的有机物 被氧化,释放出能量和二氧化碳。
燃烧的过程
1
燃烧的三要素
燃烧的三要素是可燃物、氧气和足够的温度,没有其中一项燃烧无法进行。
燃烧的安全问题
燃烧的危险性
燃烧过程中可能产生高温、燃 烧物飞溅、热辐射等危险因素。
燃烧的防范措施
正确使用和储存易燃物品,加 强火灾预防和探讨 如何预防和应对火灾事件。
2
燃烧的反应物
燃烧反应物是可燃物和氧气,可燃物氧化产生新的物质和能量。
3
燃烧的副产物
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副产物,如二氧化碳、水蒸气和烟气等。
燃烧的应用
燃烧的热力学应用
燃烧的环保用
燃烧过程中释放的热能被用于发电、 发展清洁能源和减少排放是燃烧的
加热、工业生产等方面。
环保应用的重要方向。
燃烧的交通应用
燃油车和混合动力车中的燃烧过程 提供了动力能源,但也产生了尾气 污染。
《燃烧基础知识》PPT课 件
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是物质在氧气存在下发生的剧烈氧化反应,常见于人 类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燃烧基础知识》课件
燃烧的效率
燃烧效率的定义
燃烧效率是指燃烧过程中有效能量与总能量之比,通常以百分比表 示。
影响因素
燃烧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燃料类型、燃烧条件、空气供 应和燃烧设备的设计等。
提高燃烧效率的方法
通过优化燃料和空气的混合比例、改善燃烧设备的热工况、采用催化 燃烧等技术可以提高燃烧效率,降低能源浪费和污染物排放。
燃烧的安全措施
控制可燃物浓度
01
在工业生产中,控制可燃物的浓度在安全范围内,避免达到爆
炸极限。
通风与排气
02
保持工作场所的通风良好,及时排除可燃气体和粉尘,防止浓
度积累。
防火分隔与消防设施
03
设置防火分隔,配备消防设施,如灭火器、消防栓等,并定期
检查其有效性。
燃烧的安全事故处理
紧急疏散
一旦发生燃烧事故,应立 即启动紧急疏散程序,迅 速撤离现场人员至安全区 域。
燃烧反应缓慢,通常不会发出可见火焰, 而是以热辐射形式释放出热量的现象。
燃烧的过程
引燃阶段
在引燃阶段,可燃物质与点火源 接触并开始燃烧。此阶段需要足 够的点火能量和可燃物质的存在
。
燃烧阶段
在燃烧阶段,燃料与氧气发生化学 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和气体。 此阶段是燃烧过程中的主要阶段。
熄灭阶段
在熄灭阶段,燃料被完全消耗或氧 气耗尽,燃烧反应停止。此阶段释 放的热量和气体逐渐减少。
燃烧的物理特性
要点一
总结词
燃烧的物理特性包括火焰的形成和传播、热辐射和燃烧产 物的状态变化。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燃烧过程中,可燃物与氧化剂反应产生火焰。火焰的形 成和传播与可燃物的物理性质、反应条件和环境因素有关 。火焰可以呈现不同的颜色和形状,并具有特定的温度和 发光特性。此外,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辐射可以传递热量 ,影响周围物质的状态变化。最后,燃烧产物可以是气态 、液态或固态,取决于可燃物的组成和反应条件。
燃烧的基础知识
燃烧的基础知识燃烧的知识人们搞好消防工作中,必须掌握建筑物燃烧的特征和使物质发生燃烧的充分条件,以及火灾形成的原理和过程。
并充分地利用这些知识去发现和整改火险隐患。
这样,才能达到有效预防火灾的目的。
第一节燃烧的特征一、燃烧的特征燃烧的特征指:人们通过感官感受到的燃烧过程中特有的发光和发热现象。
如:C O2 CO2 发光、发热二、燃烧的概念燃烧,指人们所说的“火”或“着火”的现象。
现代科学界认为,燃烧是一种化学现象,它是可燃物质与氧气或氧化剂剧烈地化学反应的过程中,伴有发光、发热,或还有烟雾生成的一种化学现象。
第二节燃烧的条件一、燃烧的必备条件在自然界,燃烧并不是随便可以发生的,他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可燃物在其它两个条件共同作用下,能引起燃烧的物质,都称为可燃物。
1、可燃物质的分类自然界里的万千物质,一般都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等三种状态而存在。
而可燃物质也一样,也以三种不同状态而存在。
常见的:气态为煤气、液化气(气态)等;液态为汽油、酒精等;固态为木材、棉燃烧的知识布、纸张等含炭类固体物质和有机固体及有机化合物等。
(一)按照国家标准《火灾分类》(GB4968)的规定,把火灾分为A,B,C,D四类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即普通固体可燃物燃烧引起的火灾。
B类火灾:液体火灾和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即可燃液体及可熔化固体可燃物燃烧引起的火灾。
C类火灾:气体火灾,即可燃气体燃烧引起的火灾。
D类火灾:金属火灾,即可燃金属燃烧引起的火灾。
此外还有带电设备发生的火灾,如变压器等设备的电气火灾。
2、固体的比表面积与燃烧特性银行金融机构大楼及营业场所按其建筑物质的特性,属于A 类火灾场所,在该类场所中,比表面积越大的物质,燃烧危险性越大。
比表面积,即单位体积物质的总表面积除以它总重量的值。
固体物质比表面积越大,燃烧速度越快。
例如,大块木材、煤炭燃烧速度都很慢,而一旦成为刨花、薄片、小块状,比表面积增大,氧化作用越容易,燃烧速度也就越快。
初级消防设施操作员理论知识章节题:第二章燃烧基础知识
初级消防设施操作员理论知识章节题第二章燃烧基础知识1.下列()的爆炸属于化学爆炸。
(A)汽油桶(B)可燃气体(C)蒸汽锅炉(D)气体钢瓶参考答案:B2.下列()的爆炸属于物理爆炸。
(A)粉尘(B)炸药(C)钢瓶(D)炸弹参考答案:C3.()是指可燃的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会产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的浓度。
(A)爆炸浓度极限(B)爆炸(C)爆炸温度极限(D)自燃参考答案:A4.()是指可燃液体受热蒸发出的蒸气浓度等于爆炸浓度极限时的温度范围。
(A)爆炸浓度极限(B)爆炸(C)爆炸温度极限(D)自燃参考答案:C5.()是评定可燃气体爆炸危险性的主要依据。
(A)燃点(B)自燃点(C)闪点(D)爆炸极限参考答案:D6.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爆炸危险性大小的主要依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3.爆炸下限愈低,爆炸极限范围愈宽,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B)爆炸下限愈高,爆炸极限范围愈宽,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C)爆炸下限愈低,爆炸极限范围愈窄,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D)爆炸下限愈高,爆炸极限范围愈窄,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参考答案:A7.固体可燃物由于其分子结构的复杂性,物理性质的不同,其燃烧方式也不同,有蒸发燃烧、分解燃烧、表面燃烧和()四种。
(A)动力燃烧(B)扩散燃烧(C)着火(D)阴燃参考答案:D8.固体物质的燃烧特点有多种,()不属于固体物质的燃烧特点。
(A)沸溢燃烧(B)表面燃烧(C)分解燃烧(D)蒸发燃烧参考答案:A9.某些固体可燃物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或含水分较高时就会发生()。
(A)闪燃(B)阴燃(C)自燃(D)轰然参考答案:B10.无可见光的缓慢燃烧,通常产生烟和温度升高的迹象称为()。
(A)闪燃(B)自燃(C)阴燃(D)轰然参考答案:C11.阴燃是()的燃烧特点。
(A)可燃固体(B)可燃液体(C)可燃气体(D)液体混合物参考答案:A12.木材燃烧属于()。
第2章燃烧基础知识
第2章燃烧基础知识一、选择题1、燃烧是可燃物与____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A)氧化剂(B)还原剂(C)催化剂(D)稳定剂2、固体物质的燃烧形式有多种,____不属于固体物质的燃烧形式。
(A)动力燃烧(B)表面燃烧(C)分解燃烧(D)蒸发燃烧3、熔点较低的可燃固体受热后融熔,然后与可燃液体一样蒸发成蒸气而发生的有焰燃烧现象,称为____。
(A)分解燃烧(B)表面燃烧(C)扩散燃烧(D)蒸发燃烧4、液体物质的燃烧形式有多种,____不属于液体物质的燃烧形式。
(A)动力燃烧(B)直接燃烧(C)沸溢燃烧(D)喷溅燃烧5、下列燃烧产物中,____是不完全燃烧产物。
(A)C02(B)CO(C)H20(D)灰分6、烟气的危害性有多种,____不属于烟气的危害性。
(A)毒害性(B)减光性(C)扩散性(D)恐怖性7、在液体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称为____。
(A)闪点(B)闪燃(C)燃点(D)爆燃8、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达到某一温度时,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烧,并在火源移去后仍能持续并不断扩大的燃烧现象称为_着火___。
(A)燃点(B)闪燃(C)着火(D)爆燃9、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混合物,遇火源能够产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称为____。
(A)自燃点(B)闪点(C)自燃(D)燃点10、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____。
(A)自燃点(B)闪点(C)自燃(D)燃点11、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液体,其闪点____。
(A)>28℃(B)<280C(C)≥28℃(D)≤28℃12、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丙类的液体,其闪点℃。
(A)>28℃(B)<60℃(C)≥600C(D)≤28℃13、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____现象,称为燃烧。
第二章 燃烧基础知识
第二章燃烧基础知识一、单选题(共66题)1、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达到某一温度时,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烧,并在火源移去后仍能持续并不断扩大的燃烧现象称为______。
A.闪燃B.自燃C.着火D.爆燃系统提示: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C解析: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达到某一温度时,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烧,并在火源移去后仍能持续并不断扩大的燃烧现象称为着火。
本题答案为C。
2、在建筑之间留足防火间距、筑防火墙等,这样的防火方法称之为()。
(A)控制可燃物(B)隔绝空气(C)消除着火源(D)阻止火势蔓延系统提示: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防火的基本原理和措施:原理:不使新的燃烧条件形成。
措施:阻止火热蔓延。
如:1、在建筑之间留中防火间距、设置防火分隔设施;2、在气体管道上安装阻火器、安全水封;3、有压力的容器设备,安装防爆膜(片)、安全阀;4、在能形成爆炸介质的场所设置泄压门窗、轻质屋盖等。
3、用水冷却灭火,其原理就是将着火物质的温度降低到( )以下。
(A)燃点(B)闪点(C)自燃点(D)0℃系统提示: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用水冷却灭火,其原理就是将着火物质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
4、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叫做( )。
(A)热传播(B)热对流(C)热传导(D)热辐射系统提示: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叫做(热辐射)。
5、利用消除助燃物的原理,往着火的空间充灌惰性气体、水蒸气等,这样的灭火方法称之为( )。
(A)冷却法(B)窒息法(C)隔离法(D)抑制法系统提示: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利用消除助燃物的原理,往着火的空间充灌惰性气体、水蒸气等,这样的灭火方法称之为(窒息法)。
6、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都有热传导的性能。
它们的强弱顺序为( )。
(A)固体物质最强,液体物质次之,气体物质较弱。
(B)气体物质最强,液体物质次之,固体物质较弱。
(C)液体物质最强,固体物质次之,气体物质较弱。
第二章燃烧基础知识教学提纲
第二章燃烧基础知识第二章燃烧基础知识一、判断题1、燃烧时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
()2、具备了燃烧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必定会发生燃烧。
()3、燃烧只能在空气(氧)存在时才能发生,在其他氧化剂中不能发生。
()4、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依据。
物质的闪点越高,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5、物质燃烧或热解后产生的气体、固体和烟雾称为燃烧产物。
燃烧产物有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两类。
()6、烟气是物质燃烧和热解的产物。
火灾过程中所产生的气体,剩余空气和悬浮在大气中可见的固体或液体微粒的总和称为烟气。
()7、火焰的颜色与燃烧温度有关,燃烧温度越低,火焰月解禁蓝白色。
()8、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必备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和引火源。
()9、物质燃烧时氧化反应,二氧化反应不一定是燃烧,能被氧化的物质都是能够燃烧的物质。
()10、燃烧的发生和持续,必须具备必要和充分条件,只要消除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条,燃烧就不会发生或不能持续,这就是防火与灭火的基本原理。
()11、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起燃烧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
()12、凡与可燃物质相结合能导致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
()13、凡使物质开始燃烧的热源,统称为引火源。
()14、可燃液体之所以会发生一闪即灭的闪燃现象,是因为液体蒸发速度较慢,所蒸发出来的蒸汽仅能维持短时间的燃烧,而来不及提供足够的蒸汽补充维持稳定的燃烧,故闪燃以下就熄灭了。
()15、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
闪电越高,火灾危险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16、火灾的发生发展,始终伴随着热传播过程。
热传播是影响火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7、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达到某一温度时,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烧的现象,称为着火。
()18、一切可燃液体的燃点都高于闪点。
()19、控制可燃物质的温度在其燃点以上,就可以防止火灾的发生。
燃烧基础知识
第二章燃烧基础知识一、判断题1、燃烧时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
()2、具备了燃烧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必定会发生燃烧。
()3、燃烧只能在空气(氧)存在时才能发生,在其他氧化剂中不能发生。
()4、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依据。
物质的闪点越高,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5、物质燃烧或热解后产生的气体、固体和烟雾称为燃烧产物。
燃烧产物有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两类。
()6、烟气是物质燃烧和热解的产物。
火灾过程中所产生的气体,剩余空气和悬浮在大气中可见的固体或液体微粒的总和称为烟气。
()7、火焰的颜色与燃烧温度有关,燃烧温度越低,火焰月解禁蓝白色。
()8、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必备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和引火源。
()9、物质燃烧时氧化反应,二氧化反应不一定是燃烧,能被氧化的物质都是能够燃烧的物质。
()10、燃烧的发生和持续,必须具备必要和充分条件,只要消除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条,燃烧就不会发生或不能持续,这就是防火与灭火的基本原理。
()11、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起燃烧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
()12、凡与可燃物质相结合能导致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
()13、凡使物质开始燃烧的热源,统称为引火源。
()14、可燃液体之所以会发生一闪即灭的闪燃现象,是因为液体蒸发速度较慢,所蒸发出来的蒸汽仅能维持短时间的燃烧,而来不及提供足够的蒸汽补充维持稳定的燃烧,故闪燃以下就熄灭了。
()15、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
闪电越高,火灾危险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16、火灾的发生发展,始终伴随着热传播过程。
热传播是影响火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7、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达到某一温度时,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烧的现象,称为着火。
()18、一切可燃液体的燃点都高于闪点。
()19、控制可燃物质的温度在其燃点以上,就可以防止火灾的发生。
()20、可燃物质由于其滋生所发生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变化而产生热量并积蓄,使温度不断上升,自行燃烧起来的现象,称为自燃。
第二章 燃烧学基础
第二章燃烧基础知识第一节燃烧的本质与条件一、燃烧的定义在国家标准《消防基本术语·第一部分》GB5907—86中将燃烧定义为: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
燃烧应具备三个特征,即化学反应、放热和发光。
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十分复杂。
可燃物质在燃烧过程中,生成了与原来完全不同的新物质。
燃烧不仅在空气(氧)存在时能发生,有的可燃物在其他氧化剂中也能发生燃烧。
二、燃烧的本质近代连锁反应理论认为:燃烧是一种游离基的连锁反应(也称链反应),即由游离基在瞬间进行的循环连续反应。
游离基又称自由基或自由原子,是化合物或单质分子中的共价键在外界因素(如光、热)的影响下,分裂而成含有不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基团,它们的化学活性非常强,在一般条件下是不稳定的,容易自行结合成稳定分子或与其他物质的分子反应生成新的游离基。
当反应物产生少量的活化中心——游离基时,即可发生链反应。
只要反应一经开始,就可经过许多连锁步骤自行加速发展下去(瞬间自发进行若干次),直至反应物燃尽为止。
当活化中心全部消失(即游离基消失)时,链反应就会终止。
链反应机理大致分为链引发、链传递和链终止三个阶段。
综上所述,物质燃烧是氧化反应,而氧化反应不一定是燃烧,能被氧化的物质不一定都是能够燃烧的物质。
可燃物质的多数氧化反应不是直接进行的,而是经过一系列复杂的中间反应阶段,不是氧化整个分子,而是氧化链反应中间产物——游离基或原子。
可见,燃烧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化学反应,游离基的链反应是燃烧反应的实质,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发生的物理现象。
三、燃烧的条件(一)燃烧的必要条件燃烧现象十分普遍,但任何物质发生燃烧,都有一个由未燃烧状态转向燃烧状态的过程。
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又称氧化剂)和引火源。
上述三个条件通常被称为燃烧三要素。
只有这三个要素同时具备的情况下可燃物才能够发生燃烧,无论缺少哪一个,燃烧都不能发生。
燃烧基础知识(-)
• (二)爆炸的分类 • 按爆炸过程的性质不同,通常将爆炸分 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三种类型。
• ①爆炸浓度极限(简称爆炸极限) • 可燃气体、蒸气或者粉尘与空气混合后, 遇火会产生爆炸的最高浓度或者最低浓度。 用体积百分比表示 • 爆炸下限越低,爆炸极限范围愈宽,发生 爆炸的危险性愈大。
什么称燃烧三个必要条件?
• 1。什么是可燃物?
• 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它氧化剂起燃烧
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
• 2.什么是助燃物?的物
质,称为助燃物
• 3.什么是引火源?
• 凡使物质开始燃烧的外部热源,统称
为引火源
• 1、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都具备了, 是不是就必然发生燃烧?
(4)闪点在消防上的应用 ①根据闪点,液体分为 易燃液体是闪点≤61℃的可燃性液体 可燃液体是指闪点>61℃的可燃性液体
根据闪点,将液体生产、加工、储存场所的火灾危 险性分为三类
28
甲 乙
60
丙
二,什么是着火? 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达到某一温度时,
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烧,并在火源移去后仍能持
闪燃往往是可燃液体发生着火的先兆。
(2)发生闪燃的原因是什么? 易燃或者可燃液体在闪燃温度下蒸发的速度
比较慢,蒸发出来的蒸气仅能维持一刹那
的燃烧,来不及提供足够的蒸气维持稳定
的燃烧,因而一闪即灭。
(3)什么是闪点?
•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表面能产生闪燃 的最低温度,用“℃”表示。 • 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重要参数。 • 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 可燃物除了在空气中能燃烧外,在其他气 体中是否能燃烧?
•
请看下列视频
燃烧只能在空气(氧)存在时才能发生,在 其他氧化剂中不能发生。( )
消防基础知识和生产储存物品火灾危险性分类章内容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一.燃烧的基础知识燃烧条件燃烧类型以及燃烧产物1.燃烧条件:燃烧的概念: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发烟现象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就是火焰,它是燃烧过程中最明显的标志燃烧可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看到明火的燃烧都是有焰燃烧着火三角形: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如:明火电弧电火花雷击高温以及自燃引火源无明火又无外来热源如白磷烷基铝在空气中会自行起火,钾钠遇水着火着火四面体:可燃物助燃物引火源链式反应自由基2.燃烧类型及特点(1)按照燃烧发生的瞬间特点:可分为燃烧和爆炸燃烧分为点燃和自燃点燃强迫着火需要外部热源自燃: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引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然燃烧生物物理化学分为化学自燃和热自燃1)化学自燃:例如:火柴受摩擦着火炸药受撞击而爆炸金属钠在空气中自燃不需要外部热源常温下依靠自身的化学反应发生的2)热自燃:需要外部热源将可燃物和氧化剂的混合物预先均匀地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当混合物加热到某一温度时便会自动着火(2)按照燃烧物形态分类分为:气体燃烧液体燃烧固体燃烧气体燃烧:扩散燃烧:边混合边燃烧燃烧过程中不发生回火预混燃烧:会发生回火比如汽灯火花点火的汽油发动机的燃烧液体燃烧:液体受热时蒸发出来的液体蒸汽被分解氧化达到燃点而燃烧蒸发燃烧1.闪燃:闪点是指易燃或可燃液体表面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2.沸溢:从沸溢的过程说明,沸溢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原油具有热波的特性,即沸程宽,密度相差较大原油中含有乳化水,水遇热波变蒸汽原油黏度较大,使水蒸气不容易从下向上穿过油层含有水分.黏度较大的重质油品如原油重油沥青油等3.喷溅:先有沸溢再有喷溅固体燃烧:1)蒸发燃烧:硫磷钾钠蜡烛松香沥青等可燃固体先熔融蒸发产生蒸汽樟脑奈等易升华的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不经过熔融过程2)表面燃烧:无火焰的燃烧:木炭焦炭铁铜3)分解燃烧:木材煤合成塑料钙塑材料4)熏烟燃烧阴燃无火焰的燃烧:阴燃是固体材料特有的燃烧形式,如纸张锯末纤维织物胶乳橡胶5)动力燃烧爆炸可燃粉尘爆炸炸药爆炸轰然爆炸式的预混燃烧能析出Co的赛璐珞,能够析出氰化氢的聚氨酯闪点燃点和自燃点的概念1闪点:规定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出来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引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称为闪点闪点是可燃性液体性质的主要标志之一,是衡量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比如汽油闪点-50 煤油38-74 松节油:352燃点: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固体的火灾危险性大小一般用燃点衡量3自燃点: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不需要明火的作用燃烧产物:金属燃烧产物:Na 黄色 K:紫色 Ca:砖红色 Cu:蓝色 Mg:白色第二章火灾基础知识火灾的概念:火灾时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火灾的分类:1.按照燃烧对象的性质分类: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棉毛丝麻B类火灾:液体或可熔化的固定物质火灾沥青石蜡C类火灾:气体火灾D类火灾:金属火灾E类火灾:带电火灾:变压器等设备的电气火灾等F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物油脂或植物油脂火灾2.按照火灾造成的灾害损失程度分类特别重大火灾: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重伤或一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重大火灾: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5000万以上一亿元以下的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较大火灾:一般火灾:以上包括本数2火灾的危害:危害生命安全造成经济损失破坏文明成果影响社会稳定破坏生态环境3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电气吸烟生活用火不慎生产作业不慎玩火放火雷击3.建筑火灾蔓延的机理与途径1)建筑火灾蔓延的传热基础:热量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热传导接触传热热对流热辐射热对流液体和气体来说的一般来说通风空洞面积越大,热对流速度越快,通风空洞所处的位置越高,对流速度就越快,热对流对初期火灾的发展起重要作用热辐射非接触传递:通过电磁波来传递,太阳向地球表面传递热量二.建筑火灾的烟气蔓延烟气流动扩散路线:着火房间-走廊-楼梯间-上部各楼层-室外烟气流动驱动力:室内外温差引起的烟筒效应外界风的作用通风空调系统的影响烟筒效应影响全楼火风压在起火房间外界风作用烟气蔓延的途径:对主体为耐火结构的建筑来说,造成蔓延的主要原因:未设有效的防火分区,火灾在未受限制的条件下蔓延,洞口处的分隔处理不完善,火灾穿越防火分隔区域蔓延防火隔墙和房间隔墙未砌至顶板,火灾在吊顶内部空间蔓延,采用可燃构件与装饰物,火灾通过可燃的隔墙吊顶地毯等蔓延1)空洞开口蔓延:如可燃的木质户门无水幕保护的普通卷帘2)穿越墙壁的管线和缝隙蔓延3)闷顶内蔓延4)外墙面蔓延三建筑火灾发展的几个阶段1.初期增长阶段:出现明火算起,室内温度不平衡燃烧发展不稳定2.充分发展阶段:轰然:这种在限定空间内可燃物的表面全部卷入燃烧的瞬变状态,影响轰然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辐射和对流轰然的发生发生标志着室内火灾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3.衰减阶段:室内平均温度降到峰值80%时起算第四节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1.冷却灭火:水喷雾灭火系统将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2.隔离灭火:将可燃物与氧气.火焰隔离3.窒息灭火:CO2 N2 蒸汽4.化学抑制灭火:干粉七氟丙烷对深位火灾灭火效果不理想第三章爆炸的基础知识爆炸的定义:由于物质的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的现象一爆炸的分类:1.物理爆炸:物质应状态变化导致压力发生突变而形成的爆炸化学成分未发生变化蒸汽锅炉因水快速气化等2.化学爆炸:炸药爆炸可燃气体爆炸可燃粉尘爆炸1炸药爆炸:为了完成可控制的爆炸,绝大多数炸药本身含有氧,只需要引火源引起就可以发生爆炸2可燃气体爆炸:可燃气体爆炸是指物质以气体.蒸气状态所发生的爆炸混合气体爆炸:是指可燃气或液体蒸气和助燃性气体的混合物在引火源作用下发生的爆炸气体单分解爆炸可燃粉尘爆炸:粉尘是指呈分散状态的固定物质(1)粉尘爆炸的过程:对一些受热源作用下分解.熔融蒸发或升华而释放出可燃气体的粉尘而言:如木粉纸粉樟脑粉萘芬发生爆炸的过程以下3步1.悬浮的粉尘在热源作用下迅速地干馏并产生出可燃气体2.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被引火源引燃发生有焰燃烧,火焰从局部传播扩散3.粉尘燃烧放出的热量,以热传导和火焰辐射的方式传给附近悬浮的或被吹扬起来的粉尘对于木炭焦炭和一些金属粉尘整个爆炸过程中并不释放可燃气体(2)粉尘爆炸的条件:1.粉尘本身是可燃的2.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并且浓度处于一定的范围3.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引火源粉尘爆炸的特点:离起爆点越远破坏越严重的特点可能会发生二次爆炸粉尘爆炸比气体爆炸所需的点火能大,引爆时间长,过程复杂影响粉尘爆炸的因素:1)粉尘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2)粉尘的浓度:可燃粉尘必须在其浓度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才发生爆炸3)环境条件:水分削弱爆炸性能4)可燃气体和惰性气体的含量混入可燃气体:最低点火能和爆炸下限降低混入惰性气体—缩小粉尘爆炸的浓度范围第二节爆炸极限爆炸极限:一般认为是物质发生爆炸必须具备的浓度范围气体和液体的爆炸极限通常用体积分数%除了助燃物的条件外,对于同种可燃液体,其爆炸极限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影响:1)火源能量的影响:火源能量越大,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危险性越大2)初始压力的影响:压力增加,爆炸极限范围增加,不同的是干燥的CO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压力上升,爆炸极限范围缩小3)初温对爆炸极限的影响:初温越高,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危险性越大4)惰性气体的影响:加入惰性气体,会使爆炸极限范围变窄,一般上限降低,下限变化比较复杂,当加入惰性气体超过一定量后,任何比例的混合气体均不能发生爆炸可燃粉尘的爆炸极限:单位体积中所含粉尘的质量g/m3只应用粉尘的爆炸下限爆炸极限在消防上的应用:生产.储存爆炸下限小于10%的可燃气体的工业场所,应选选用隔爆型防爆电气设备第三节爆炸危险源:发生爆炸必须具备两个基本因素:一是爆炸介质二是引爆能源一:引起爆炸的直接原因:物料原因作业行为原因生产设备原因生产工艺原因二:常见的爆炸引火源:1)机械火源:撞击摩擦2)热火源:高温热表面日光照射并聚焦3)电火源:电火花静电火花雷电4)化学火源:明火化学反应热发热自燃第四章易燃易爆危险品消防安全知识第一节爆炸品特性:爆炸性敏感度起爆能第二节易燃气体:一:易燃气体分级:1)I级:爆炸下限小于10%,或者无论爆炸下限如何,爆炸极限范围大于等于12% 2)II级10%小于等于爆炸下限小于等于13%并且爆炸极限范围小于12%易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易燃易爆性扩散性可缩性和膨胀性带电性腐蚀性和毒害性第三节易燃液体易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易燃性爆炸性受热膨胀性流动性带电性毒害性第四节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一:易燃固体根据燃点的高点:可燃固体:燃点高于300度的固体易燃固体:燃点低于300度的固体燃点在300度以下的天然纤维棉麻纸张谷草等列为丙类易燃固体易燃固体的火灾危险性:1.燃点低易点燃:铝粉镁粉 20mJ 硫黄生松香 15mJ2.遇酸氧化剂易燃易爆3.本身或燃烧产物有毒硫黄三硫化四磷二易于自燃的物质易于自燃的物质包括发火物质和自燃的物质1.发火的物质:白磷三氯化钛2.自燃物质:除发火物质以外的与空气接触无需能源供应便能自己发热的物质:赛璐珞碎屑油纸潮湿的棉花火灾危险性:1)与空气自燃性:白磷与空气即自燃起火故需存放在水中2)遇湿易燃性:硼锌娣铝等烷基化合物类易自燃物品故起火时不可用水或泡沫扑救3)积热自燃性:硝化纤维胶片废影片 X光片等在常温下就能缓慢分解,产生热量,自动升温,达到自燃点而引起自燃三与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1)遇水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如金属钠碳化钙电石产生乙炔2)另外一种遇水能发生化学反应,但释放出的热量较少如:氢化钙连二亚硫酸钠保险粉火灾危险性主要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与水或遇酸燃烧性:着火时不能用水喝泡沫灭火剂扑救,应用于沙干粉灭火剂二氧化碳等进行扑救2)自燃性:金属碳化物硼氢化合物放置于空气中即具有自燃性,这类物质的储存必须与水及潮气隔离3)爆炸性:如碳化钙电石4)其他:有些物质遇水作用的生成物如磷化物除有易燃性外,还有毒性第二章生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第一节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一评定物质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1.评定气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爆炸极限和自燃点2.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3.评定固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熔点和燃点,但是对粉状可燃固体是以爆炸浓度下限为标志生产火灾危险性的分类:甲类厂房:1.闪点小于28度的油品:如汽油,橡胶制品的涂胶和胶浆部位.二硫化碳的粗溜和精溜工段.焦化厂的工段.汽油加铅室甲醇乙醇.集成电路工厂的化学清洗间使用闪点小于28度的液体植物油加工厂浸出车间白酒液态法酿酒车间酒精蒸馏塔.酒精度38度及以上的勾兑.罐装车间.酒泵房,白兰地蒸馏车间.勾兑车间.罐装车间.酒泵房2.乙炔站氢气站.天然气.石油拌生气.水煤气焦炉煤气化肥厂的氢氮气压缩厂房3.硝化棉赛璐珞黄磷厂房4.金属钠.钾加工厂,三氯化磷厂房5.氯酸钠氯酸钾过氧化氢过氧化钠过氧化钾次氯酸钙6.赤磷五硫化二磷厂房7.洗涤剂厂房石蜡裂解部位冰醋酸裂解厂房乙类厂房:1.松节油或松香蒸馏厂房樟脑油提取部位松针油精制部位煤油灌桶间2.一氧化碳压缩机室及净化部位.发生炉煤气或鼓风炉煤气净化部位氨压缩机房3.发烟硫酸或发烟硝酸浓缩部位,高锰酸钾厂房4.樟脑硫黄松香厂房焦化厂的精奈厂房5.氧气站空分厂房6.铝粉.镁粉厂房金属制品抛光部位煤粉厂房面粉厂的碾磨部位活性碳制造及再生厂房谷物筒仓工作塔亚麻厂的除尘器和过滤器室丙类厂房:1.苯甲酸厂房苯乙酮厂房焦化厂的焦油厂房甘油.桐油制备厂房.油浸变压器室.机器油变压油灌桶间柴油灌桶间润滑油再生部位配电室每台装油量大于60KG的设备沥青加工厂房植物油加工厂精炼部位2.木工厂房竹.藤加工厂房橡胶制品的压延.成型和硫化服装加工厂房棉花加工和打包厂房造纸厂备料.干燥厂房.印染厂成品厂房印刷厂的印刷厂房电视机.收音机装配厂房泡沫塑料厂的发泡.成型.印片压花部位化纤生产的干燥部位丁类厂房:1.金属冶炼.锻造.铆焊.热轧.铸造.热处理厂房2.锅炉房.玻璃原料融化厂房保温瓶胆厂房陶瓷制品的烘干.烧成厂房蒸汽机厂房硫酸车间的烧部位电极煅烧工段配电室每台装油量 60KG的设备3.难燃铝塑料材料的加工厂房酚醛泡沫塑料的加工厂房印染厂的漂炼部位化纤厂后的加工润湿部位戊类厂房:金属镁合金除外冷加工车间电动车库钙镁磷肥车间造纸厂或化学纤维厂的浆粨蒸煮工段仪表.器械或车辆装配车间氟利昂厂房注: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按照火灾危险性小的部分确定:1)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建筑面积的比例小于5%或丁戊类厂房内的油漆工段小于10%且发生火灾事故不足以蔓延到其它部位,或对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采取了有效的防火措施2)丁戊类厂房内的油漆工段,应采用封闭喷漆工艺.封闭喷漆空间内保持负压,油漆工段应设置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或自动抑爆系统且油漆工段占其所在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不大于20%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的最大允许量:甲类:闪点小于28度的液体如:汽油丙酮乙醚最大允许量与房间容积的比值m3 总量100L爆炸下限小于10%的气体如:乙炔氢甲烷最大允许量:与房间容积的比值:1L/m3 总量25m3乙类:闪点大于等于28度的液体如:煤油松节油最大允许量:m3 总量200L 爆炸下限大于等于10%的气体如:氨最大允许量:5L/m3 总量50m3第二节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甲类:1.己烷戊烷石脑油二硫化碳苯甲苯甲醇乙醇乙醚汽油丙酮丙烯酒精度38度以上的白酒2.乙炔氢甲烷乙烯丙烯水煤气硫化氢液化石油气电石3.硝化棉.硝化纤维胶片喷漆棉火胶绵赛璐珞棉黄磷4.金属钾钠锂5.氯酸钾氯酸钠过氧化钾过氧化钠硝酸铵6.赤磷五硫化二磷三硫化二磷乙类:1.煤油松节油冰醋酸樟脑油蚁酸2.氨气一氧化碳3.硝酸铜硝酸发烟硫酸漂白粉4.硫磺镁粉铝粉赛璐珞板片樟脑.奈.生松香硝化纤维漆布硝化纤维色片5.氧气氟气液氯6.漆布油布油纸油绸桐油织物丙类:1.动物油植物油沥青蜡烛润滑油机油重油闪点大于等于60度的柴油糖醛白兰地成品库2.化学人造纤维织物纸张棉毛丝麻及其织物谷物面粉粒径大于等于2mm的工业成型硫黄,天然橡胶及其制品竹.木及其制品丁类:1.自熄性塑料及其制品酚醛泡沫塑料及其制品水泥刨花板戊类:钢材铝材玻璃及其制品陶瓷制品玻璃棉岩棉矿棉石膏及其无纸制品水泥注:丁类戊类储存物品仓库的火灾危险性,当可燃包装重量大于物品本身重量的1/4或可燃包装体积大于物品本身体积的1/2时,应按丙类确定。
消防培训-燃烧学基础知识..
三、燃烧的条件
(一)燃烧的必要条件 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可 燃物、助燃物(又称氧化剂)和引火源。
助燃物
1.可燃物 定义: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或者其他氧化剂起 燃烧反应的物质。 按物理状态分:固体、液体、气体 可燃固体:凡是遇明火、热源能在空气(氧化剂) 中燃烧 的固体物质。 可燃液体:凡是在空气中能发生燃烧的液体。 可燃液体:凡是在空气中能发生燃烧的气体。
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爆炸危险 性大小的主要依据。爆炸上、下限值之间的范围越大, 爆炸下限越低、爆炸上限越高,爆炸危险性就越大。 混合物的浓度低于下限或高于上限时,,既不能 发生爆炸也不能发生燃烧。 2.爆炸温度极限:可燃液体受热蒸发出的蒸气浓度 等于爆炸浓度极限时的温度范围。 液体的爆炸温度下限就是液体的闪点 。
2.助燃物 定义:凡是与可燃物质相结合能导致燃烧的物质 称为助燃物(也称氧化剂)。 通常燃烧过程中的助燃物主要是氧,它包括游离 的氧或化合物中 的氧。 空气中含有大约21%的氧。 某些物质也可作为燃烧反应的助燃物,如氯、氟、 氯酸钾等。 少数可燃物一旦受热后,能自动释放出氧,不需 要外部助燃物就可发生燃烧。
3.引火源 定义:凡是使物质开始燃烧的外部热源,统称为 引火源(也称着火源)。 引火源温度越高,越容易点燃可燃物质。
(二)燃烧的充分条件 具备了燃烧的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燃烧必然发 生。发生燃烧还应该有“量”方面的要求。这就是发 生燃烧或持续燃烧的充分条件。 1.一定的可燃物浓度 可燃气体或蒸气只有达到一定的浓度,才会发生 燃烧或爆炸。
2.一定的氧气含量 可燃物发生燃烧需要有一个最低氧含量要求,低 于这一浓度,燃烧就不会发生。
3.一定的可燃物浓度 不管何种形式的引火源,都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 才能引起燃烧反应。 引火源的强度取决于可燃物质的最小点火能量即 引燃温度,低于这一能量,燃烧变不会发生。
灭火救援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第二章 物质燃烧基础知识
灭火救援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第二章物质燃烧基础知识一、判断题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
(√)2、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和引火源。
(√)3、火灾的发生发展,始终伴随着热传播过程。
热传播是影响火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4、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达到某一温度时,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烧现象,称为着火。
(×)5、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直接接触的物体,从温度较低部位传递到温度较高部位的过程。
(√)6、热辐射是指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
(×)7、冷却法就是采取措施将燃烧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使燃烧停止。
(√)8、窒熄法就是消除燃烧条件中的可燃物,使燃烧停止。
(√)9、隔离法就是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离开来,使可燃物失去火源后自行熄灭。
(×)10、化学抑制法是指通过干扰抑制游离基,中断燃烧的链反应。
(×)11、国家标准GB/T 4968—2008《火灾分类》中根据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将火灾定义为A类、B类、C类、D类、E类、F类六中不同的类别。
(√)12、重大火灾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13、较大火灾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一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14、一般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二、单项选择题(四选一)1、燃烧是可燃物与___A__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A)氧化剂(B)还原剂(C)催化剂(D)稳定剂2、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___D__现象,称为燃烧。
(A)火焰、发光(B)发光、发烟(C)火焰、发烟(D)火焰、发光和(或)发烟3、燃烧应具备___A__放热和发光三个特征。
燃烧器基础知识
第二章燃烧器基础知识一、燃烧器的概念和用途燃烧器是用燃烧方法将燃料转化为热能的一种高效燃烧设备。
为使燃油或燃气燃烧良好,有效地利用热能,必须使燃油或燃气与空气充分混合,这主要借助于燃烧器来实现。
燃烧器是燃油、燃气锅炉的重要设备,同时还广泛应用于金属热处理、烘熔、烤漆、干燥、焚烧、溴化锂制冷机组等行业。
二、燃烧器的品牌德国威索(WEISHUPT)、扎克(SAACKE)、德莱斯勒(DREIZLER)意大利利雅路(RIELLO)、埃夫比尔(F.B.R)、百得(BALTUR)英国力威(NU-WAY)法国贵诺(CUENOD)瑞典百通(BENTONE)日本奥林匹亚(OLYMPIA)美国强生(JOHNSON)三、燃烧器的分类(一)、燃烧器按其所使用的燃料划分为:燃油燃烧器、燃气燃烧器、油气两用燃烧器。
1、燃油燃烧器:1.1燃油燃烧器所用燃料一般为轻柴油或重柴油。
轻柴油是由石油的各种直馏柴油馏分、催化柴油馏分和混有热裂化柴油馏分等制成。
其产品按质量分为优等品、一级品和合格品3个等级,每个等级按凝点分为10、-10、-20、-35、-50共6个牌号。
锅炉一般选用0号或-10号柴油。
重油是由裂化重油、减压重油、常压重油或蜡油等按不同比例调和制成,按80度的运动粘度分为20、60、100、200共四个牌号。
1.2燃油燃烧器按调节方式可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比例调节式。
一级燃烧器只有一个喷油嘴,不能转换负荷的大小;二级燃烧器有两个喷油嘴,有大小火之分;三级有三个喷油嘴,一共有三段火可以转换;比例调节燃烧器只有一个比例调节喷油嘴,负荷的大小以任意调节。
1.3燃油燃烧器按其雾化形式可分为机械雾化式和介质雾化式。
1.4燃油燃烧器的组成:一般由燃烧器外壳、程序控制器、风机、油泵、伺服电机、电眼、电磁阀、燃烧头、稳焰盘等组成。
1.5燃烧器各部件功能:燃烧器外壳是各部件的载体,很多部件是紧固在外壳上的;程序控制器是用来控制燃烧器的点火程序的装置;风机室带动叶轮为燃烧提供足够的空气的装置;油泵是通过联轴器与风机相连,风机转动带动油泵为燃烧提供带有一定压力的燃料;伺服电机是用来控制风门挡板的开度来调节进风量以优化燃烧状况的装置;电眼是燃烧器上的一个安全保护装置,只有有火焰存在的情况下它才能传给程控器一个电流信号,程序才能继续进行,否则就会故障停机;燃烧头上有一对点火电极和喷油嘴,经变压器输出高压打火以点燃燃料;稳焰盘是用来调节直流风和旋流风配比的装置。
第二章__燃烧基础知识.
Company Logo
第一节
3、引火源
燃烧的本质与条件
凡使物质开始燃烧的外部热源,统称为引火源,也称着火源。 引火源通常有明火、高温物体、化学热能、电热能、机械热 能、生物能、光能和核能等。
(二)燃烧的充分条件
燃烧发生的充分条件:一定的可燃物浓度、一定的氧气 含量、一定的点火能量、相互作用。
第一节
燃烧的本质与条件
一、燃烧的定义
1、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 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 现象。 2、 燃烧应具备的三个特征: (1)化学反应 (2)放热 (3)发光
Company Logo
第一节
燃烧的本质与条件
二、燃烧的本质
燃烧的本质:物质之间发生的剧烈的 化学反应。 燃烧反应机理大致分为链引发、链传 递、链终止三个阶段。 物质的燃烧是氧化反应,而氧化反应 不一定燃烧,能被氧化的物质不一定都是 能够燃烧的物质。
Company Logo
第二节 燃烧类型
二 着火
1、着火的含义 可燃物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达到一定温度时,开始产 生有火焰的燃烧,并在火源移去后仍能持续并不断扩大的 燃烧现象称为着火。 着火是燃烧的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 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或着火点, 用℃表示。 (2)危险性的判定及应用机理 根据可燃物的燃点高低,可以衡量其火灾危险程度。 物质的燃点越低,则越容易着火,火灾危险性越大。 一切可燃液体的燃点都高于闪点。控制可燃物的温度
Company Logo
第二节 燃烧类型
在其燃点以下,就可以防止火灾的发生;用水冷却灭火, 其原理就是将着火物质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
燃烧重要基础知识点
燃烧重要基础知识点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放出能量并伴随着火焰、热和光的现象。
作为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了解燃烧的基础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火灾的原因以及进行火灾预防和灭火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 燃烧的必备条件:燃烧需要三个基本要素,即燃料、氧气和足够的热量。
燃料是指能够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能量的物质,如木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
氧气则是燃烧的气体供应源,一般来自空气中的氧分子。
热量则是激发燃料与氧气发生反应的能源。
2. 燃烧的反应类型:燃烧反应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通常是燃料和氧气之间的强烈反应。
在燃烧过程中,燃料被氧气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水和释放出能量。
这种类型的反应也被称为完全燃烧。
此外,不完全燃烧也是一种常见的燃烧类型,它发生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导致燃料无法完全氧化,产生一些残留物如一氧化碳和碳颗粒。
3. 火焰的形成:当燃料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相遇时,就会发生火焰的形成。
火焰是燃烧过程中释放出的可见明亮的燃烧产物。
当燃料与氧气发生反应并释放出能量时,这些能量以热量和光的形式释放出来。
光的能量在我们的视觉系统中被感知为火焰。
4. 火灾防控措施:了解燃烧的基础知识点对于进行火灾防控工作至关重要。
预防火灾的措施包括定期检查和维护电气设备、正确使用火源(如燃气、蜡烛等)、妥善处理易燃物品以及建立有效的消防设备和措施。
在火灾发生时,正确的灭火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常见的灭火方法包括使用灭火器、灭火器具和灭火系统等。
总结:燃烧作为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掌握燃烧的基础知识点不仅有助于理解火灾的原因,还有助于进行火灾预防和灭火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燃烧基础知识一、判断题1、燃烧时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
()2、具备了燃烧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必定会发生燃烧。
()3、燃烧只能在空气(氧)存在时才能发生,在其他氧化剂中不能发生。
()4、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依据。
物质的闪点越高,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5、物质燃烧或热解后产生的气体、固体和烟雾称为燃烧产物。
燃烧产物有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两类。
()6、烟气是物质燃烧和热解的产物。
火灾过程中所产生的气体,剩余空气和悬浮在大气中可见的固体或液体微粒的总和称为烟气。
()7、火焰的颜色与燃烧温度有关,燃烧温度越低,火焰月解禁蓝白色。
()8、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必备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和引火源。
()9、物质燃烧时氧化反应,二氧化反应不一定是燃烧,能被氧化的物质都是能够燃烧的物质。
()10、燃烧的发生和持续,必须具备必要和充分条件,只要消除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条,燃烧就不会发生或不能持续,这就是防火与灭火的基本原理。
()11、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起燃烧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
()12、凡与可燃物质相结合能导致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
()13、凡使物质开始燃烧的热源,统称为引火源。
()14、可燃液体之所以会发生一闪即灭的闪燃现象,是因为液体蒸发速度较慢,所蒸发出来的蒸汽仅能维持短时间的燃烧,而来不及提供足够的蒸汽补充维持稳定的燃烧,故闪燃以下就熄灭了。
()15、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
闪电越高,火灾危险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16、火灾的发生发展,始终伴随着热传播过程。
热传播是影响火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7、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达到某一温度时,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烧的现象,称为着火。
()18、一切可燃液体的燃点都高于闪点。
()19、控制可燃物质的温度在其燃点以上,就可以防止火灾的发生。
()20、可燃物质由于其滋生所发生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变化而产生热量并积蓄,使温度不断上升,自行燃烧起来的现象,称为自燃。
()21、可燃物的自燃点越低,发生自燃的危险性就越大。
()22、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的现象,称为爆炸。
()23、可燃气体的爆炸上、下限值之间的范围越小,爆炸下限越高、爆炸上限越小,爆炸危险性就越大。
()24、爆炸温度极限是指可燃液体受热蒸发处的蒸汽浓度等于爆炸浓度极限时的温度范围。
()25、蒸汽压非常小或者难于热分解的可燃固体,不能发生蒸发燃烧或分解,当氧气包围物质的表层时,呈炽热状态发生无焰燃烧现象,称为表面燃烧。
()26、在密闭或通风不良的场所发生火灾,由于燃烧消耗了氧,氧浓度降低,燃烧速度减慢,分解出的气体量减少,即可由阴燃转为有焰燃烧。
()27、熔点较低的可燃固体受热后融熔,然后与可燃液体一样蒸发成蒸汽而发生的有焰燃烧现象,称为蒸发燃烧。
()28、动力燃烧是指燃烧性液体的蒸发、低闪点液雾预先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火源产生的燃烧。
()29、重质油品储藏的下部有水垫层时,发生火灾后可能会产生喷溅燃烧。
()30、可燃气体从容器泄漏口喷出,在喷口处与空气中的氧边扩散、边燃烧的现象,称为扩散燃烧。
()31、可燃气体与助燃气体在燃烧之前混合,并形成可燃混合气体,被引火源点燃所引起的燃烧现象,称为预混燃烧。
()32、燃烧产物分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两类。
()33、火焰的颜色取决于燃烧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氧化剂的供应强度。
()34、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直接接触的物体,从温度较低的部位传递到温度较高的部位的过程。
()35、热辐射是指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
()36、固体、液体、气体这三种物质都能把热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出去,但不能吸收别的物体辐射出来的热能。
()37、热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动介质,由空间的一处传播到另一处的现象。
()38、热对流不需要通过任何介质将热传播,不受气流、风速、风向的影响。
()39、一个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辐射的热量与其表面积的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40、热辐射不需要通过任何介质将热传播,不受气流、风速、风向的影响。
()41、使用防烟、排烟等强制对流设施,就能抑制烟气扩散。
()42、装在容器内的液体,由温度、体积和压力等因素引起体积迅速膨胀,导致容器压力急剧增加,由于超压或应力变化使容器发生爆炸,且在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及化学成分均不改变的现象称为物理爆炸。
()43、冷却法就是采取措施将燃烧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使燃烧停止。
()44、窒息法就是消除燃烧条件中的可燃物,使燃烧停止。
()45、隔离法就是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离开来,使可燃物失去火源后自行熄灭。
()46、化学抑制法是指通过干扰抑制游离基,中断燃烧的链反应。
()47、爆炸是失去控制的燃烧。
()48、灭火必须同时破坏燃烧的充分必要条件。
()49、具备了燃烧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必定会发生燃烧。
()50、二氧化碳灭火剂主要依靠窒息作用和部分的冷却作用灭火。
()51、可燃气体或蒸汽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时,才回发生燃烧或爆炸。
()52、对于一般可燃固体,将其冷却到其燃点以下,燃烧反应就会中止。
()53、对于可燃液体,将其冷却到其燃点以下,燃烧反应就会中止。
()二、选择题(四选一)1、燃烧是可燃物与()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发烟现象。
(A)氧化剂(B)还原剂(C)催化剂(D)稳定剂2、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现象,称为燃烧。
(A)火焰、发光(B)发光、发烟(C)火焰、发烟(D)火焰、发光和(或)发烟3、燃烧应具备()、放热和发光三个特征。
(A)化学反应(B)物理反应(C)光电反应(D)分解反应4、根据燃烧的定义()不是燃烧中的常见现象。
(A)火焰(B)发光(C)发烟(D)爆炸5、燃烧过程中的氧化剂主要是氧。
空气中氧的含量大约为()(A)14﹪(B)21﹪(C)78﹪(D)87﹪6、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A)助燃物(B)可燃物(C)燃烧产物(D)氧化剂7、凡与可燃物质相结合能导致燃烧的物质称为()(A)助燃物(B)可燃物(C)燃烧产物(D)氧化剂8、凡使物质开始燃烧的外部热源,统称为()(A)引火源(B)助燃物(C)点火能(D)火源9、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蒸汽或粉尘爆炸危险性大小的主要依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爆炸下限愈低,爆炸极限范围愈宽,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B)爆炸下限愈高,爆炸极限范围愈宽,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C)爆炸下限愈低,爆炸极限范围愈窄,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D)爆炸下限愈高,爆炸极限范围愈窄,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10、固体物质的燃烧形式有多种,()不属于固体物质的燃烧形式。
(A)动力燃烧(B)直接燃烧(C)分解燃烧(D)蒸发燃烧11、液体物质的燃烧形式有多种,()不属于液体物质的燃烧形式。
(A)动力燃烧(B)直接燃烧(C)沸溢燃烧(D)喷溅燃烧12、下列燃烧产物中,()是必要完全燃烧产物。
(A)CO2(B)CO(C)H2O(D)灰分13、烟气的危害性有多种,()不属于烟气的危害性。
(A)毒害性(B)减光性(C)扩散性(D)恐怖性14、在液体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汽,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称为()(A)闪点(B)闪燃(C)燃点(D)爆燃15、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达到某一温度时,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烧,并在火源已去后仍能持续并不断扩大的燃烧现象称为()(A)燃点(B)闪燃(C)着火(D)爆燃16、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液体会发的蒸汽与空气形成混合物,遇火源能够产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称为()(A)自燃点(B)闪点(C)自燃(D)燃点17、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A)自燃点(B)闪点(C)自燃(D)燃点18、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液体,其闪点()(A)>28℃(B)<25℃(C)≥28℃(D)≤28℃19、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液体,其闪点()(A)>28℃(B)<60℃(C)≥60℃(D)≤28℃20、某些固体可燃物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或含水分较高时就会发生()(A)闪燃(B)阴燃(C)分解燃烧(D)表面燃烧21、热对流是热传播的重要方式,是影响()火灾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A)闪燃(B)阴燃(C)分解燃烧(D)表面燃烧22、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叫做()(A)热传播(B)热对流(C)热传导(D)热辐射23、热辐射火灾处于()时,称为热传播的主要形式。
(A)初期阶段(B)发展阶段(C)猛烈燃烧阶段(D)熄灭阶段24、由于物质本省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并使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而形成的爆炸称为()(A)物理爆炸(B)化学爆炸(C)粉尘爆炸(D)核爆炸25、阴燃是()的燃烧特点。
(A)固体(B)液体(C)气体(D)固体、液体、气体26、用水冷却灭火,其原理就是将着火物质的温度降低到()以下。
(A)燃点(B)闪点(C)自然点(D)0℃27、木炭燃烧属于()(A)蒸发燃烧(B)分解燃烧(C)表面燃烧(D)阴燃28、窒息灭火其主要灭火机理是()(A)减少可燃物(B)降低温度(C)降低氧浓度(D)降低燃点29、()是衡量可燃固体物质燃烧难易程度的主要参数。
(A)燃点(B)自然点(C)闪点(D)氧指数30、根据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闪点为()液体的生产属于甲类生产。
(A)>28℃(B)<60℃(C)≥60℃(D)≤28℃31、沥青的燃烧属于()(A)蒸发燃烧(B)分解燃烧(C)表面燃烧(D)阴燃32、焦炭的燃烧属于()(A)蒸发燃烧(B)分解燃烧(C)表面燃烧(D)阴燃33、可燃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源条件下,由于其自身所发生的()而产生热量并积蓄,使温度不断上升,自行燃烧起来的现象称为自燃。
(A)物理、化学(B)化学、生物(C)物理、生物(D)生物、物理、化学34、热辐射是以()形式传递热量。
(A)光波(B)电磁波(C)介质流动(D)物体接触35、根据(),将能燃烧的液体分为易燃液体和可燃液体。
(A)燃点(B)自然点(C)介质流动(D)物体接触36、闪燃往往是可燃液体发生()的先兆。
(A)着火(B)爆炸(C)自燃(D)沸溢37、无可见光的缓慢燃烧,通常产生烟和温度升高的迹象称为()(A)闪燃(B)自燃(C)阴燃(D)爆燃38、能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即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称为()(A)氧化剂(B)还原剂(C)引火源(D)催化剂39、液体在燃烧过程中,不是液体本身在燃烧,而是液体受热时先蒸发为蒸汽,蒸汽受热后再发生(),温度达到自然点再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