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增强,

合集下载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速,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

经济全球化指的是各国间经济联系日益加强,全球市场逐渐形成的现象。

而区域经济一体化则是指在区域范围内,通过建立共同市场、自由贸易区等机制,促进经济合作与一体化发展。

本文将探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影响以及发展趋势。

一、经济全球化的背景经济全球化起源于19世纪末的第一次工业革命,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经济联系不断加深。

全球市场的形成使得资本、人员和货物的流动更加自由,跨国公司的崛起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

此外,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银行等的发展也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支持与合作平台。

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1.经济发展与合作:经济全球化为各国提供了更广阔的合作与发展空间。

通过开放市场、自由贸易区等方式,各国能够分享技术、资本与市场资源,推动经济发展。

2.资源与要素配置效率提升: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与要素配置优化。

比如发达国家在技术、知识等方面的优势可以与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资源相结合,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3.贫富差距与社会发展:经济全球化使得全球经济更为紧密,但也加剧了贫富差距。

一方面,发达国家通过技术转移与市场扩张赢利,另一方面,一些发展中国家面临资源流失与生产技术外溢的困境。

4.文化与社会交流:经济全球化加强了各国间的文化与社会交流,推动了全球文明的交融与共享。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区域经济一体化始于20世纪后期,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区域间通过建立共同市场、自由贸易区等机制,促进了区域内经济的融合与一体化发展。

协定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欧洲单一市场等都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型案例。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1.市场和产能扩大:区域经济一体化通过打破贸易壁垒和自由流动资本,使得区域内的市场和产能得以扩大,提高经济效率。

2.资源配置与互补: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资源与产业结构差异使得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互补。

全球经济政治形势的趋势和变化

全球经济政治形势的趋势和变化

全球经济政治形势的趋势和变化一、全球经济形势的趋势和变化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入和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经济形势的趋势和变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经济方面,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形成了一个“全球一体化”的经济体系。

1. 世界经济增长呈现分化态势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呈现出分化的态势。

一些发达国家在摆脱金融危机的困境后实现了经济逐渐稳步增长,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则经历了一些困难,包括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外汇储备下降等。

此外,一些非洲国家的经济增长明显加速,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的“引擎”。

2. 新兴经济体发展速度迅猛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一直超过发达经济体,这一趋势在未来几年内可能会继续延续。

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也对全球经济的格局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以中国为例,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越来越大。

3. 美国经济增长处于缓慢复苏期美国经济增长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一直处于缓慢复苏期,尽管近年来开始复苏,但增长速度远远低于经济学家的预期。

同时,美国也面临多个挑战,包括财政赤字、失业率高、经济增长缓慢等。

4. 欧洲经济增长状况严峻欧洲经济增长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

欧洲债务危机的持续导致许多国家财政紧张,经济增长乏力。

欧元区内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在英国退欧的影响下,欧洲的经济发展受到了进一步影响。

二、全球政治形势的趋势和变化1. 世界格局发生变化全球政治格局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强权国家如美国等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处于领导地位,但是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却逐渐减弱。

而新兴经济体如中国、印度等国家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了世界舞台上的重要一员。

2. 国际恐怖主义形势严峻国际恐怖主义形势越来越严峻。

自发生911事件以来,全球范围内多次发生恐怖袭击事件,给各国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恐怖主义提高了全球安全防范的风险,也加大了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的紧张程度。

经管类专业课复习资料-《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最全试题及答案

经管类专业课复习资料-《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最全试题及答案

21.20 世纪50 年代至70 年代初,导致西方阵营分化的主要原因是(B)A. 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瓦解B.西方阵营中力量对比发生变化C. 日本推行多边自主的对外政策D.法国在外交上奉行戴高尔主义22.“联合国日”定于每年的( C )A.4 月25 日 B .6 月26 日 C. 10 月24 日 D . 10 月30 日23.“联合国宪章日”定于每年的( B )A.4 月25 日B.6 月26 日 C . 10 月24 日 D. 10 月30 日24.参加波茨坦会议的美国总统是(B )A.罗斯福B.杜鲁门C.艾森豪威尔D.尼克松25. ( B ) 是指在国际舞台上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和态势。

A.世界政治B.世界政治格局C.世界经济D.世界经济格局26.当今世界政治的特点之一是, ( D )对世界政治的影响越来越大,乃至成为决定国际关系发展的首要因素。

A. 国际因素B.大国关系C.联合国D.经济因素27.1946 年3 月5 日,在美国富尔顿城发表题为“和平砥柱”演说的政治家是( D )A.罗斯福B.戴高乐C.斯大林D.丘吉尔28.讨论波兰边界划分问题的会议是( C )A.华盛顿会议B.开罗会议C.雅尔塔会议D. 日内瓦会议29.战后初期两极格局的特点在意识形态上表现为( B )A.两面旗帜的斗争B.全面“冷战”和局部侵略与反侵略战争C.封锁与反封锁的斗争 D .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30.参加波茨坦会议的美国总统是( B )A .罗斯福B .杜鲁门C .艾森豪威尔D .尼克松31 .第二次柏林危机发生时的美国领导人是( C )。

A .杜鲁门B .艾森豪威尔C .肯尼迪D .尼克松32.2010 年11 月G20 峰会的召开是在( A )。

A .韩国首尔B . 日本东京C . 中国北京D . 印度新德里2010-12-10 18:54最佳答案B-C-B-B-B-D-D-C-B-B-C-A30 题和24 题重复了一、单项选择题 (10 分,每题 1 分)1 、战后两极格局演变的主线是(D )A,中美苏战略"大三角"B,东西方阵营全面对抗C,德国的统一D,美苏争霸2 、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形成的标志是( D)A,马歇尔计划B,华沙友好合作互助条约C,经济互助委员会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3 、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是( D) A,英国B,日本C,法国D,美国4 、确立了美元在战后国际金融领域的中心地位的是(B ) A,世界贸易组织协定B,"布雷顿森林协定"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D,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5 、美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 A) A,尼克松总统时期B,肯尼迪总统时期C,卡特总统时期D,里根总统时期6 、标志着第三世界形成的是( C)A,东亚与北非等国独立B,1960 年非洲17 国独立C,万隆亚非会议的召开D,1968 年英法在非洲的殖民统治基本瓦解7 、第三世界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是(D )A,同美苏超级大国对抗B, 同西欧、日本结盟C,同中国结盟D,不结盟8 、中国何时加入WTO( D)A,1999 年11 月B,2000 年12 月C,2001 年11 月D,2001 年12 月9 、9.11 事件以后,美国继打击阿富汗后,将矛头直指哪个国家(B ) A,伊朗B,伊拉克C,朝鲜D,叙利亚10 、冷战时期,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战略是( B)A,新东方政策B,遏制政策C,"两个半战争"战略D,缓和战略二、不定项选择题 (15 分,每题1.5 分)1 、雅尔塔体制的实质是(BCD )A.协调盟国最后战胜法西斯的战略步骤B.确定对战败国处理的原则问题C,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与国际安全问题 D.大国划分势力范围2 、国际新形势下邓小平提出的灵活务实的外交战略方针有( ABD) A,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B,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 C,和平与发展D,有所作为3 、在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过程中, 世界经济形成的三大中心是( ABD)A,西欧B,北美C,东欧 D 亚太E,中东4 、冷战后构成中国新外交风格的外交指导原则是(D )A,平等互利B,互相尊重C,不搞对抗D,不结盟和不针对第三国5 、90 年代以来, 日本加紧了实现政治大国战略的进程,为此采取的措施是( ABCDE)A,进一步扩充军事实力,加强海外军事活动B,立足亚太,积极确立日本在亚太的主导作用C,积极争取提高在联合国的发言权D,加强日,美,欧三边关系,致力于建立以日,美,欧三极为主导的"世界新秩序"E,重视发展同中国和东盟的关系6 、发达国家主导下的国际经济协调机构主要包括( ABDE)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世界银行C,77 国集团D,世界贸易组织E,八国集团F,以日美同盟为基础7 、"马歇尔计划"的主要意图是(AB )A,通过援助西欧,加强反共的力量B,试图控制包括苏联在内的欧洲国家的经济C,为美过剩的资本寻找市场D,加强资本主义世界之间的经济联系8 、两极格局终结的标志是(A )A.东欧巨变,苏联解体B.华沙条约组织解散C.经济互助委员会终止D.美国实力相对衰落9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 ABCDF)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B,互不侵犯C,平等互利D,互不干涉内政E,独立自主F,和平共处10 、中国主张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内容( ABC)A.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B.不干涉别国内政和社会制度C.各国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D.建立政治新秩序和经济新秩序同步进行三、判断正误 (10 分,每题 2 分)1 、欧元不能降低和减缓美元波动对国际金融的冲击,对金融关系的稳定不会产生积极作用。

简述当今世界经济的特点

简述当今世界经济的特点

简述当今世界经济的特点
当今世界经济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全球化趋势明显: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国际关系的加强,全球
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跨国公司和国际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

2. 新科技的不断涌现:智能化、数字化和自动化等新技术的出
现与应用,正在改变着世界经济的面貌。

3. 资本市场的多元化:多元化的资本市场和金融工具,使得全
球资本流动更为自由和灵活,投资风险和机会更加多样化。

4. 能源与资源的供需格局:随着全球经济与人口的不断增长,
能源与资源的供需格局逐渐向着全球化、多元化和可持续化的方向转变。

5. 多极化的经济格局:世界经济正在逐渐从西方发达国家为主
导转向东方和新兴经济体为主导发展,多极化的经济格局正在形成。

综上所述,当今世界经济呈现出趋势明显的全球化、新科技不断涌现、资本市场多元化、能源与资源供需格局的转变以及多极化的经济格局。

这些特点将对世界经济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 1 -。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单元质量检测(十一)第十一单元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单元质量检测(十一)第十一单元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单元质量检测(十一)(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罗纳德·芬德利在《强权与富足》中指出:“一战、二战、冷战表明,要保持世界经济整体持续发展,避免冲突,世界不分裂成不同的竞争阵营,避免过度扩张、国际恐怖主义和核扩散等非常关键。

”这说明,战后以来国际自由贸易机制的建立() A.有效消除了战争根源B.满足了世界各国的国家利益C.保证了全球共同发展D.有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解析:选D。

根据材料“要保持世界经济整体持续发展,避免冲突,世界不分裂成不同的竞争阵营,避免过度扩张、国际恐怖主义和核扩散等非常关键”可知,自由贸易在推动世界整体发展,避免对立、冲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故选D 项。

2.(2020·山东高考模拟)1963年,耶鲁大学教授詹姆斯托宾说:“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而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

十年来我们在收支平衡中能够允许亏空,是因为我们的债券普遍的被作为货币接受。

”材料表明当时美国() A.外部债务大幅度下降B.利用国际金融规则谋利C.黄金的储备不断增加D.任意调整黄金美元比价解析:选B。

材料“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而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强调的是美国利用布雷顿森林体系为自己谋利,故B项正确。

3.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海外支出费用激增,国内黄金储备急剧减少。

与此同时,西欧和日本却出现了美元过剩的现象。

这可以用来说明()A.国际金融体系失去了稳定性B.美、日、西欧形成三足鼎立格局C.美元的价值逐渐下降D.美国经济实力逐步下降解析:选C。

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与黄金固定比价,随着美国海外支出费用激增,国内黄金储备急剧减少,美元逐步贬值,故C项正确。

4.(2020·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二模)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欧逐渐联合,但是英国拒绝参加;此后,联合的欧洲大陆在经济发展中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1973年英国申请加入欧共体;欧元推行后,英国不肯做第一批“欧元国”;2018年英国退出欧盟。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速,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成为了国际社会热议的话题。

经济全球化是指国际间经济活动的相互依赖和联系不断加深,而区域一体化则是指一定区域内成员国之间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整合。

本文将重点探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的关系以及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

一、经济全球化的意义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能够促进国际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市场的扩大。

首先,经济全球化可以促进国际间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随着全球市场的打开,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资本可以更加自由地流动,从而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其次,经济全球化可以促进知识和技术的跨国传播,推动技术创新和进步。

通过跨国合作和交流,不同国家之间可以共享科技成果,加速技术的传播和应用,提高生产力水平。

最后,经济全球化还可以促进国家间的经济互利合作,加强国际间的政策协调和合作,提高全球经济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二、区域一体化的意义区域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促进区域内成员国之间的互利合作和共同发展。

首先,区域一体化可以消除贸易壁垒,建立自由贸易区或经济联盟。

通过降低关税和贸易壁垒,成员国可以享受到更加便利和自由的贸易环境,促进贸易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其次,区域一体化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互补发展。

成员国可以通过互补优势,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的协同发展,提高整个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区域一体化还可以加强成员国之间的政策协调和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

三、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的关系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为区域一体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而区域一体化则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平台。

首先,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区域一体化的进程。

不同国家之间密切的经济联系和合作,推动了区域一体化的进程,加深了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和交流。

其次,区域一体化可以实现经济全球化的良性循环。

经济全球化与全球发展不平衡的协调问题

经济全球化与全球发展不平衡的协调问题

经济全球化与全球发展不平衡的协调问题近几十年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愈发明显,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迅速发展的国家享受到了更多的机会和福利,但与此同时,全球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日益严重。

本文将探讨经济全球化与全球发展不平衡的协调问题,并分析可能的解决方案。

首先,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巨大机遇。

随着全球市场的开放和跨国企业的涌入,发展中国家得以参与全球分工,进而获得了更多的贸易机会和外来投资。

这种机会决定了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地融入全球价值链,充分利用自身的劳动力和资源。

举例来说,中国的制造业发展迅速,成为全球工厂,这使得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并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

然而,就在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的同时,全球发展不平衡问题也变得更加突出。

一方面,发达国家通过技术创新和资本积累,占据了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获得的收益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

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资源短缺、技术落后和人口红利的变动风险。

这种现象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远不及发达国家,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发展不平衡。

为了协调经济全球化与全球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各国应采取有力措施。

首先,发达国家应该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必要的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

通过促进技术共享和合作,发展中国家能够增强自身科技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融入全球价值链。

同时,发展中国家也应加大国内教育和科技研发投入,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其次,全球治理机制需要更加平衡和包容。

当前的全球治理结构主要由发达国家主导,这并不能真正反映全球发展现状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因此,应该积极发展多边合作,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大的发言权和代表性。

此外,国际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WTO)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应进行改革,使其更好地适应新的全球经济格局。

最后,发展中国家需要加强区域合作,共同推动全球发展。

区域合作能够促进经济一体化和资源共享,提高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度。

民航强国的经济内涵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民航强国的经济内涵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民航强国的经济内涵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摘要:根据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形势,提出了“强国”建设的必要性。

通过对民航业系统构成与行业特性的分析,论证了民航强国概念的现实合理性,研究了民航强国的内涵与特征。

在相关理论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从增加国际经济收益、争取国际贸易机遇、加强国际服务贸易和提升国际分工地位等四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建设民航强国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民用航空;强国;国际贸易引言自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国际贸易不断快速增长,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最新公布的数据,2009年中国出口占全球出口比重由上年8.9%提高到9.6%,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我国dp则位居全球第三位,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经济大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我国民航业取得了快速增长,2005年我国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已位居世界第2位,从而确立了我国的民航大国地位。

在此情况下,如何从民航大国转向民航强国被逐渐提上了日程。

从现实来看,只有在国际分工中获得最大经济利益,才能真正代表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才能成为真正的世界经济强国。

民用航空业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全球性运输网络,每年40%(按价值算)的跨区出口商品经由航空运输,40%的国际旅行者选用航空出行,在促进全球贸易和国际旅游中扮演重要角色[1]。

因此,民航强国、对外贸易强国和经济强国三者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深入分析民航强国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对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民航强国的经济内涵与特征(一)“民航强国”的经济内涵从经济上来看,所谓“强国”是指经济发展相对较强的国家,而经济上的“强”对于一国的现实意义在于能够在与其他国家的经济交往中获得更多利益。

因此,单就经济而言,一国要成为“强国”,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其他国家之间存在着经济交往,这是必要条件;二是在与他国经济交往中能够获得超过对方的经济利益,这是充分条件。

全球化是指各种生产要素或资源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以实现生产要素或资源在世界范围的最优配置

全球化是指各种生产要素或资源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以实现生产要素或资源在世界范围的最优配置

全球化是指各种生产要素或资源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以实现生产要素或资源在世界范围的最优配置”。

这一定义或类似定义常常被人们所引用。

全球化的利弊一、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1、经济全球化可使世界范围内的资金、技术、产品、市场、资源、劳动力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

经济全球化在有效促进国际合作的同时,也加剧了各国间的竞争。

竞争的原因,在经济上是由于世界资源的有限性和资本的扩张性;在政治上则是由于国家的存在,各国都试图通过增强自身的实力来实现别国对自己的依赖,从而较多地获取收益,较少地付出成本。

经济全球化加速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形成了统一的全球市场,从而推动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和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并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从一国的角度看,本国企业将突破本国资源和本国市场的限制,在全球范围内寻求资源的最优配置与有效利用。

发达国家可发挥其资金和技术优势,通过资本和技术的输出和转移,不断向发展中国家开拓市场,并利用发展中国家丰富的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以获取利润。

发展中国家则可通过吸收和引进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来发展本国家和本民族的经济,以满足人民的物质利益需求,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这种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经济要素的有效组合,客观上促进了全球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减少或避免了人类社会现有的各种资源的浪费。

2、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次迎接机遇和挑战的机会。

第一,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

1996年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发布的《1997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发展中国家1996年接受了129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对外投资了510亿美元,二者都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

它们在获得世界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从1995年的30%上升到1996年的37%其中,48个最不发达国家在1996年的资本流入量也增加了56%。

第二,促使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商品结构优化。

由于资本的流入、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活动和本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结构有所改善,制成品在出口中的比重从1980年的56%上升到1990年的73%和1994年的77%。

冷战后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冷战后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冷战后中国的机遇和挑战摘要:冷战结束后,两极格局瓦解,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发展趋势的变化,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政治多极化、以及区域一体化都得到不断的促进。

国家利益的内容也不断发生变化,也就决定了起国家行为与国际社会的关系更加复杂,各国利益联系的复杂又使更多的国家要求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

也就再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面临着重大的机遇与挑战,机遇是怎样发展自己的民族企业,发展自身经济,而挑战则是在开放各行各业的同时如何避免本国的企业免受外国企业带来的冲击。

当代中国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十分严峻,但总的来说机遇大于挑战。

关键词:冷战结束中国机遇与挑战冷战后,原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仍受制于俄罗斯,而俄罗斯也逐渐走向没落,原因是经济的滞后导致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无法发展,俄罗斯在全球范围内收缩兵力,而美国则凭借的无人可比的优势兵力在全球继续推行着自己的霸权主义,不断地以美国的人权价值观强加于世界各国。

欧洲的各个国家在欧洲联盟的基础上团结一致,以前亲美的欧洲国家因为冷战的结束而在某些问题上与美国产生分歧。

其中,比较明显的是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法国德国与美国产生的强烈分歧1997年的东南亚经济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冲击,而在20世纪后期经济增长强劲的日本从此以后开始面临着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等问题,经济增长逐渐减缓。

一·我国面临的机遇1、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民主化大潮中,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主题,1991年美苏两极雅尔塔体制解体后的当今世界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加快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求和平、谋发展、促和平的潮流不可阻挡,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方向发展,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处于维护和平与发展的相对有利地位,可望继续保持国际和平环境所提供的机遇。

然而在这个当今世界和平大潮中, 和平与发展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世界仍然很不安宁,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动荡此起彼伏,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特别是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能源、粮食安全问题突出,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南北差距拉大,对全球经济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但是中国并没有处在国际恐怖行动活动、新冷战风波、金融危机的最前沿,有着政治和经济上的较大回旋余地。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必要性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必要性

结合当前实际谈谈我们企业发展跨国经营的必要性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进行海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是当代生产社会化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必然趋势.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给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能否抓住机遇.选择合适的战略.迎接挑战,积极参与跨国经营.无疑成为令后我国能否跨入世界经济大国的重要一环.一,国际政治经济的相对稳定为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了良好机遇.80年代束期以来,世界各国都在采取措施发展经济,经济合作已成为各国首脑外交战略的首选目标.国际政治环境相对稳定,对我国的企业来说,是开展跨国经营最难得的机遇。

二,当代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新发展对我国企业来说,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1、世界经济的国际化,协作化成为当今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相互合作和相互竞争的局面已经形成.而各国许多高科技,高层次,大规模的贸易和投资活动几乎都将以跨国公司为主体进行据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统计.89年世界投资总额为80000亿美元.其中跨国公司就占7以上.世界新技术开发投资的进出口总额的1/3被各国的跨国公司所垄断.1990年世界500家最大的跨国工业公司销售额为50000亿美元.相当于整个西方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1/4左右.而我国跨国公司的数量和规模与人口大国很不相称如果不奋起直追,在国际市场上将被"淘盘出局".2、国际贸易区域化,集团化趋势对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具有一定的影响.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是区域化和集团化.如欧洲经济共同体,美加墨自由贸易区,亚洲的东南亚国家联盟,非洲的八个优惠关税集团,中东的海湾合作委员会等等目前全世界至少已有23个区域贸易集团,参加国达19个.这种区域性国家利益集团的形成和加强,无疑对非成员国产生排斥作用,但是一它也是外国投资的诱发因素.形势迫使我国企业集团应加紧向这些地区渗透.迅速打进国际市场并站稳脚跟.3、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为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提供了一个重要机会.目前,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表现在第三产业比重明显高于其他产业比重,高科技部门产业比重上升及制造业等产业比重下降.而发达国家放弃的正是我国企业的优势所在.如纺织品,服装,制鞋业等,我国竞争能力较强,抓住这一契机,通过跨国经营活动.促进我国制造业的发展。

世界经济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

世界经济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

世界经济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随着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也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简单地探讨世界经济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着重分析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绿色经济、创新等方面的趋势。

一.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随着国际贸易和投资的不断增加,全球范围内的生产、销售和资本流动日益加速。

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依存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这种趋势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经济的格局,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和挑战。

首先,全球化加速了国际分工和生产力的集约化。

发达国家在制造业的部分中央化,积极寻求国际分工和生产力的提高。

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在资源和劳动力的优势基础上,积极参与全球分工,实现国际市场上的竞争。

其次,全球化也导致了生产和消费的国际化。

品牌、技术和资本流动等因素的作用,使得全球产品和服务更加国际化。

此外,互联网的普及也促使消费者与制造商、服务提供商等之间建立样本化的联系。

这些趋势使得国内市场和全球市场更加相互贯通,同时也增加了国际竞争的难度。

二.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也是网络经济、数字经济和共享经济等新业态的催化剂。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全球的商业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第一,信息技术改变了市场的运营方式。

以电子商务为例,传统的实体商店大多是人们前来消费的产品所在。

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产品被数字化,商店被虚拟化,消费者可以在家中就完成选购、支付、送货等一系列过程。

这种运营方式远远超出了传统商店的地理限制。

第二,信息技术改变了生产的方式。

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结合,使得生产更加精细化和个性化,也使得工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复工复产,使得生产线上的不同环节实现了快速连接和智能化。

三.绿色经济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现代科技的发展,造就了绿色经济的崛起。

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探讨

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探讨

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探讨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的经营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企业的经济管理在取得进步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的挑战。

因此,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取得成功,必须实现对企业经济管理的转型与创新,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企业;经济管理;策略引言新时代,还需在适当时候对企业所有工作进行变革,企业要谋划发展目标,确立经济管理方针,整合企业资源,控制运营成本,建立合适的经济管理体系。

通过经济管理使用系统、科学的管理方法,找出和解决企业出现的各种问题,实现企业长期战略目标,让企业实现高利润,并保持稳定的增长。

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也需与时俱进,利用创新策略,对内容进行持续的调整,有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优势,实现利润最大化。

1.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内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在我国的经济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给传统的经济管理方式带来新的变化。

企业经济管理是一种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组织和运作的综合行动,企业要想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就必须对经济进行有效的管理。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的改革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企业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立足,必须根据自身的特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其在经营活动中不断优化,以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

无形资产是一家企业最有价值的资源,它不但能为企业创造丰厚的利润,而且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因此,企业必须重视无形资产的价值,进行经济管理创新,来更好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加快经济管理创新,企业的效益才会变得更好,整体发展的步伐才能日益加快,才不会因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被抛弃。

2.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必要性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必要性至少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新形势下我国需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因此改变了传统市场环境,使得很多企业内部管理方向发生转变,从以往的生产型管理变为经营型管理。

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论文

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论文

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论文《试谈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对科技创新的影响》[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知识经济不断兴起、经济成分开始调整,第三产业也呈现如火如荼发展之势。

在这种情况下,保持科技创新,是我国保持繁荣昌盛的重要武器,也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发动机。

本文先分析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对科技创新的影响,接着提出一套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经济形势;科技创新;影响一、前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知识经济不断兴起、经济成分开始调整,第三产业呈现如火如荼发展之势。

在这种情况下,保持科技创新,是我国保持繁荣昌盛的重要武器,也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发动机。

影响科技创新的因素多种多样,比如观念因素、人口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等。

其中,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对科技创新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先分析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对科技创新的影响,接着提出一套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分析从2005年开始,中央政府对过热的经济增长进行有效抑制,相继出台了诸多宏观调控措施,旨在实现软着陆,并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结构性矛盾。

到了2022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开始蔓延,对美国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造成了巨大伤害,导致美国实体经济发展不容乐观,对消费者信心、全球经济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也开始显现。

身处于国际大环境中,我国也未能避免受到影响。

可以说,国际大环境的变化,导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尖锐,宏观调控的政策空间有所缩小,导致我国经济存在下行和硬着陆的风险。

以2022年为转折点,我国经济进入了增长速度换挡期,开始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

据统计局统计,2022年,我国GDP增长率是9.21%,2022年增长率是10.45%,2022年是9.3%,2022年是7.65%,2022年是7.67%,2022年是7.4%。

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发展,整个世界经济不断演变,实现了更加紧密的联系和互动。

在这样的趋势下,全球经济走向了更加开放、互利、共赢的方向。

在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世界经济新的转型期已经到来,各国经济相互交织、相互联系,共同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各种资源得以自由流动。

全球化还加速了国际分工,不同国家在国际分工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而经济一体化则是在全球化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国家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合作,最终实现更深度的经济合作和互利共赢发展。

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也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促进了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的发展,加速了全球资源配置的平衡和优化。

其次,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扩大了市场和消费者规模,促进了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和提高。

此外,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还促进了技术和知识的传播,加速了国际合作和文化交流,促进了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但是,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加剧了国际市场竞争,加大了劳动力市场的压力,扰乱了传统的社会结构和生产方式。

另一方面,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也加大了国家间的联系和互动,以及全球财富的不均分配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国际经济体系的不平衡。

为了适应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各国之间需要加强合作,逐步建立起开放、自由、公平、明晰的经济合作框架和规则。

只有在这样的框架和规则下,各国才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实现更加互利互惠的经济发展。

总之,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不可阻挡,我们需要积极适应和应对它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只有在各国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够实现更加公正、平衡、稳定、可持续的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发展。

在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我国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不断发展壮大,并成为了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精品】浅谈在教育国际化条件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然性及策略

【精品】浅谈在教育国际化条件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然性及策略

浅谈在教育国际化条件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然性及策略摘要: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教育国际化也在不断地深入发展,这其中的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更是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而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走国际化的道路是现实必需的。

本文通过对高职教育国际化的理解,浅谈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然性,并简要分析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教育国际化;必然;策略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教育国际化也在不断地深入发展,这其中的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更是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而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走国际化的道路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是必需和必然的。

一、什么是高职教育国际化(一)定义所谓国际化,就是不拘于本国或本地区的局限,与其它国家或地区进行物质和信息的交流,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和保持一个动态的、同时又是稳定的发展进步的状态。

而高职教育国际化,顾名思义,也就是在高职教育方面与其他国家交流沟通,以促进其发展。

它有个比较官方的定义:高职教育国际化,是指一个国家高职教育以国内化甚至区域化为基础和前提,面向国际发展的、动态的、渐进的过程,是把国际的、跨民族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融合到高职教育教学、科研和服务诸功能中的过程。

高职教育国际化在发展中,更注重世界各国和地区在国际交流合作中的相互借鉴、相互吸收、相互渗透和相互对接;更注重各国和地区的高职教育在办学理念、教育目标、功能设定、运行机制、管理方式、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沟通、交汇与整合;更注重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利用.也就是说,高职教育是全球性观念大融合的真正体现,其实质是高职教育的市场化(赵龙祥,2005)。

(二)特征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新技术的不断进步更新,教育国际化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面对这样的时代与现状,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显现出了它的十个主要特征:一是教育观念国际化。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启迪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启迪

摘要:旅游业是世界经济中持续高速稳定增长的重要战略性、支柱性、综合性产业。

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旅游业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本文梳理了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特点,预测了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世界旅游业发展可资借鉴的启示. 关键词:世界;旅游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启示旅游业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发展成为超过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的世界第一大产业,也是世界经济中持续高速稳定增长的重要战略性、支柱性、综合性产业。

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旅游业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011年3月3日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发布的《2011—2021旅游业经济影响报告》认为,尽管目前世界经济增长遇到了很多挑战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但旅游业却一直是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之一,而且成为推动经济和就业增长的主要力量.预计未来10年里,世界旅游业对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每年将达到4。

2%,总额为9。

2万亿美元,并创造6500万个就业机会.准确把握世界及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和主流趋势,对于我国确立旅游业发展战略,提升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迈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过去60年来,世界旅游业发展一直长盛不衰,期间虽然也有波动,但总体上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推动世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有三个:一是各国经济快速增长及与其相关的国民收入稳步提高,使人们有能力支付价格不菲的旅游旅行费用。

比如,目前在欧洲,一个月收入4,000~6,000欧元的中等收入家庭,可非常容易地到亚洲、非洲旅行。

每人每次旅行的平均费用大约为2,000欧元,比月收入还低。

现在欧美有些家庭每年的出境旅游已成为习惯。

二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巨大进步,使长途旅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大大缩短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距离,使“地球村”的理念成为现实.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宽体喷气式飞机的发明、家用小汽车的普及和高速铁路的广泛运用。

世界经济概论模拟题三

世界经济概论模拟题三

《世界经济概论》模拟题三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l分,共15分)。

1.下列关于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经济特征,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B.经济结构呈现多元化C.产业结构相对落后D.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答案:B解析: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经济特征:(1)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2)经济结构呈现二元化;(3)产业结构相对落后;(4)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

2.现阶段东欧转轨国家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不包括()。

A.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B.经济决策分散化C.经济决策集中化D.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基本形成答案:C解析:现阶段东欧转轨国家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1)形成了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2)经济决策分散化;(3)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基本形成。

3.以下关于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A.科学革命领先,技术革命随后发展B.全面性C.世界性D.革新了机器体系答案:A解析: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1)全面性和世界性;(2)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同步发展,并形成“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3)革新了机器体系、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4)科技发展和在生产中的应用得到了政府的有力支持。

4.人口过快增长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不包括()。

A.经济发展负担沉重B.加剧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C.两极分化问题日益突出D.两极分化问题得以解决答案:D解析:人口过快增长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

(1)经济发展负担沉重。

(2)加剧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

(3)两极分化问题日益突出。

5.经济发展水平大体相同的国家之间的分工,体现的国际分工的类型是()。

A.社会生产各大部门之间进行的国际分工B.垂直型国际分工C.水平型国际分工D.混合型国际分工答案:C解析:水平型国际分工:指经济发展水平大体相同的国家之间的分工。

6.下列属于股权参与式投资方式的是()。

A.独资经营B.签订许可证合同C.签订管理合约D.签订销售协议答案:A解析:独资经营属于全部股权参与式投资;合资经营属于部分股权参与式投资。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问题和建议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问题和建议

区域经济467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问题和建议陈 展 苏州工业园区国有资产控股发展有限公司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全球范围的大规模产业结构调整在逐步进行当中。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目前经济发展的重要舆论点,将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一种发展的手段,对长三角的经济具有一定的意义,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产业结构、生态各方面都在不断推动中,虽然长江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快、规模大。

但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文章针对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机制进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24-0467-01前言长三角区域战略大体上可以分为经济区域规划、自发合作的开放和一体化的探索三个阶段,长三角地区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速度高于我国的平均水平。

区域经济一体化,它的根本动力是来源于市场的力量,它是一种在某种特定的制度环境和经济环境下产生的特殊状态,是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从全球化的角度出发,考虑整体的经济发展战略,发挥各地区的优势来带动中国经济的增长。

一、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问题经济一体化是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发展,这个发展的过程会对一体化组织产生重大影响和不同的效应,所以,经济一体化逐渐为世界经济产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经济一体化有助于生产要素在长三角地区自由的优化与配置,促进长三角地区市场的不断扩大与经济增长,有助于赐予世界多极化新的内容,促进经济全球化。

当前政府主导力量下,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不够有效和规范,这种现象直接对长三角区域的整体协调发展产生了影响,制约了区域内部的资源的有效利用。

1.基础设施建设重复,利用价值不高长三角区域的公路和铁路的建设有效的提高了区域可达性水平,但是长三角因为缺乏区域综合的规划,不同交通方式之间没有达到充分的协调,衔接程度不够,这些都对长三角的互联网水平的全面提升提出了考验。

国际贸易中的摩擦和应对策略

国际贸易中的摩擦和应对策略

国际贸易中的摩擦和应对策略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中国国际贸易中的摩擦和应对策略摘要:随着改革开放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但是,伴随这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世界各经济体之间的经济交往愈加紧密。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利益的不一致,国家、地区之间贸易摩擦日趋激烈。

我国的迅速发展以及长期贸易顺差的问题,近些年,与其他国家贸易摩擦频繁发生。

多国采取了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保护主义来针对我国对外贸易企业。

所以,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客观的认识,通过调整经济发展的战略、体制和政策,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与完善,建立、完善政府的应对机制,同时构建国际贸易摩擦的企业应对体系,积极、主动地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是当前我国贸易发展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国际贸易摩擦技术壁垒战略调整区域合作正文:贸易摩擦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国与国之间在进行贸易往来的过程中,在贸易平衡上所产生的,一般是一国的持续顺差,另一国的逆差,或一国的贸易活动触及或伤害另一国的产业。

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长期存在着对欧美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高贸易顺差,这对于很多国家本土企业是挑战,在经济复苏的全球化经济形势下,各国更多的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

一、我国国际贸易摩擦形成的原因: 1.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我国目前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而对内需求发展相对较弱,二者的不平衡性导致了我国屡受贸易摩擦的困扰。

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我国对外贸易有了迅猛的发展 ,对外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仅2009年上半年度全国进出口总额就达到了亿美元,相比1978年的亿美元番了五十多倍。

随之而来,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也相应提高。

但是,我国目前的内需较弱,一旦主要依赖的市场发生我国所不能预测的各种变化,不仅会对我国对外国际贸易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将直接影响我国国内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2.国际贸易组织的一些不利政策的影响我国加入WTO后,虽然可以诉诸多边机制来解决贸易争端 ,但由于我国在入世时承诺了“非市场经济”地位、“特别保障条款”等不利款项 ,使得我国出口面临新的不确定性,发生贸易摩擦时,我国企业仍处于较弱的防护状态,在应对各种国际贸易摩擦的时候,我国对外贸易企业不能很好的利用相关规定来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国际经济合作基 本概念
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增 强,各个国家在国际分工基础 上所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共同发展, 已构成当今世界经济体系。 任何国家都不能脱离这个体系,独立地 存在于世界上。 所有国家都必须遵循世界经济发展规
律,参加国际分工,发展同别 的国家长期而稳定的经济贸易 合作关系。 只有这样,这些国家才能 够在未来的国际经济竞争中立 于不败之地,世界经济才能够 得到发展,这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与结果。 如果有哪个国家仍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或因惧怕经济全球化会带来“陷阱”而拒绝 实行开放政策和进行改革,那么,该国
解决资源、资金、技术设备的 困难,获得先进的管理方法以 及扩大产品出口等;通过开展 国际经济合作,生产要素从生 产效率低的地区或部门转移到 生产效率较高的地区或部门, 从而使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合理分配和有效 利用;通过国际经济合作,促进生产要素在 国际间的流动,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实现优势互补,缩小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推动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
各国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的具体 方式反映了其生产要素的禀赋 情况,同样各国大量进出口的 商品生产中也都密集地使用了 其禀赋稀缺(或丰裕)的生产 要素。 生产要素的禀赋即决定了国际经济合作 中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形式和结构类型,也 决定了国际贸易中各国参与交换的商品种类 和数量。 (3)两者常常结合起来,形成综合性
就其运动规律看,都具有与国 际贸易完全不同的特殊性。 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贸易 的共同之处有: (1)都是国际经济交往 的重要形式,是各个国家参与国际分工,获 得比较利益的重要手段。 两者都离不开国际市场这个重要的交易 环境,都受到国际经济贸易法律规范的保护 和国际经济协调机制的调节。 (2)都与生产要素相关,一般来说,
的国际经济活动。 如国际投资、国际工程承 包等国际经济合作方式就是国 际商品贸易、国际资本输出、 国际技术转让和国际生产的结 合。 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贸易的主要区别是: (1)研究对象不同。 国际经济合作是研究国际之间各种生产 要素重新组合与配臵的运动规律及协调机
制,其侧重点主要是生产领域 的直接合作;国际贸易则是研 究国际之间商品流通的规律性, 其侧重点是商品的进出口贸易 活动,属于流通领域的范畴。 (2)具体方式不同。 国际贸易的业务程序,往往是一笔商品 交易签约后,出口方的责任是按合同要求的 商品品质、规格、数量及时交货。 进口方的责任是按合同规定及时支付货
输入本国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各 种生产要素,同时输出本国具 有优势和丰裕的生产要素,使 生产要素在国际移动中得到优 化配臵,达到发展经济、共同 繁荣的目的。 另外,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参加国际 分工和国际经济协作活动,力争获得最佳的 经济效益。 一般来说,国际投资合作主要研究资本 要素在国际间的移动;国际科技合作主要研
究技术要素跨国的转让;国际 劳务合作主要研究劳动力要素 在国际间的移动,等等。 可见,无论以何种形式和 类型出现,国际经济合作的内 容都是围绕着生产要素国际移 动展开的。
三、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贸易的 异同
国看,国际 经济合作是在国际贸易的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是传统意义上 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延伸,两者 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从广义上看,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贸易 同属于一个研究范畴。 若从狭义上看,两者在研究上又有各自 不同的侧重点。 国际经济合作无论就其内容、方式还是
款。 一旦双方完成交货与付款 后,交易即告结束。 国际经济合作则完全不同, 在项目谈判时,双方要根据项 目的特点和各自的需要求 来确定一个适当的合作方式。 达成协议后,还需要组成一个联合性质 的经济实体。 参加实体的有关各方,对项目的经营成 败有着共同的利害关系,有的项目还要共同
管理、共担风险和共负盈亏。 (3)业务周期长短不同。 国际贸易从洽谈、成效、 签约到交货收汇的时间,一般 在1年以内。 而国际经济合作的项目周期都比较长, 内容也较复杂,从谈判、签约到合同执行完 毕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一般在1年以上, 有的长达几十年。 (4)国际经济合作可以发挥独特的作
用。 通过国际经济合作,可以 绕开针对商品贸易保护主义壁 垒,在东道国投资办厂,就地 生产和销售,有利于谋求自身 在国际市场的生存和发展。 通过国际经济合作,可以直接获得比较 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知识,有利于本国落后产 业的改造,建立新的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 优化组合。
四、什么是经济全球 化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 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 和合理配臵,逐渐消除各种壁 垒和阻碍,使其国家间的经济关联性和依存 性不断增强。 经济全球化即是一个事实,又是一个过 程。 事实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
经济全球化表现出四个重 要特征: ①全球市场化 全球市场化是经济全球化 发展的目标。
二、关于国际经济合 作的内容
国际经济合作是不同国家 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 由于各国自然条件和经济 发展水平的不同,各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 (如资本、劳动力、技术、土地、自然资源、 现代管理、信息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只有 将不同国家的优势生产要素结合起来,才能 更快发飞展自己的经济,进而促进整个
世界经济的发展。 通过国际经济合作,各国 可以直接利用其他国家的生产 要素,弥补本国生产要素的不 足。 通过生产要素在不同国家 间的相互转移,使一种生产要素从具有优势 的国家流向在这方面不具优势的国家,与当 地具有优势的其他生产要素重新组合与配臵, 达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 一个国家可以通过国际经济合作活动,
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 和国际分工的深化,各国和地 区经济相互开放和相互融合, 商品、服务、资本、技术、人 员等要素的流量越来越大,经 济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程度 不断加深。 同时,经济全球化也是人类朝着世界经 济一体化发展的过程,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 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必然结果。 (2)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