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维度的叙事学研究
叙事学研究的空间转向
“ 伯来语字母表的第一个字母, 在犹太神秘哲学中, 这个 字母指无限的、纯真的神明;据说它的形状是一个指天 指地的人,说明下面的世界是一面镜子,是上面世界的 地图; 在集合论理论中, 它是超穷数字的象征, 在超穷数
!"
!"#$%"
叙事学研究的空间转向
更不是空穴来风, 而是基于一个空间性的文化背景之上的 “ 理性选择。 诚如有的论者所指出的: 学界多 !"世纪末叶, 多少少经历了引人注目的‘ 空间转向’ , 而此一转向被认为 是!"世纪后半叶知识和政治发展最举足轻重的事件之一。 学者们开始刮目相看人文生活中的‘ 空间性’ , 把以前给予 时间和历史, 给予社会关系和社会的青睐, 纷纷转移到空
虽然叙事的历史几乎与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但把 叙事这一重要的现象正式纳入研究的视野,却是非常晚 近的事。!" 世纪 #" 年代末, 受结构主义思潮的影响, 叙 事学作为一门学科在法国正式诞生。自诞生以来,叙事 学虽然也曾走入低谷,但总体上却凭借自身的理论活力 和学科渗透力,呈现出了一种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态 势。在学科的历史发展中,叙事学已完成了由结构主义 叙事学到 “ 新叙事理论 ” , 或者说由 “ 经典叙事学” 到“ 后 经典叙事学” 的转向。在逻辑上, 我们认为叙事学也应该 有一个由时间维度上的研究向空间维度上的研究的转 向 。本文即欲探讨叙事学研究的空间转向。
&2 ( ( 0’2 )
正是有感于以往的叙事学研究对空间维度重视不
够, 笔者在以后的研究中, 试图全面、 深入地探讨叙事与 空间的关系, 力求建立一门空间叙事学。 二、 空间转向的文化背景 我们倡导叙事学研究的空间转向, 决不是无的放矢,
叙事学研究的空间转向
叙事学研究的空间转向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叙事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转向——空间转向,即叙事学研究从时间维度向空间维度的转变。
随着人文地理学、空间理论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叙事学的空间转向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首先介绍叙事学的发展历程,然后阐述空间转向的背景和动因,接着分析空间转向在叙事学研究中的具体表现和影响,最后探讨空间转向对叙事学研究带来的新视角和新方法。
通过对叙事学空间转向的深入研究,我们有望更好地理解叙事作品的空间构造和空间意义,从而深化对叙事学的理解和应用。
二、叙事学研究的空间转向背景叙事学,作为一门研究叙事结构和叙事策略的学科,其发展历程始终伴随着对叙事时间和叙事空间的不同侧重。
传统的叙事学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叙事的时间维度,即事件的先后顺序、时间的长短以及时间的节奏等,对于叙事空间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然而,随着后现代主义、空间理论和地理学等学科的兴起,叙事学研究的视野逐渐从时间转向了空间。
这一转向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对传统的叙事时间和线性结构提出了质疑,强调非线性、碎片化和多重视角的叙事方式,使得叙事空间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空间理论的发展,特别是亨利·列斐伏尔和爱德华·索亚等人的空间三元辩证法,将空间视为一种社会产物和权力的载体,为叙事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地理学的空间转向也为叙事学研究带来了新的启示,地理学家强调空间的社会性、文化性和历史性,使得叙事空间的研究更加深入和全面。
在这一背景下,叙事学研究的空间转向不仅是对传统叙事学研究的补充和拓展,更是对叙事时间和空间关系的重新认识和思考。
它不再将空间视为单纯的背景或场景,而是将其视为与叙事时间同等重要甚至更为关键的元素,通过空间来揭示叙事的主题、意义和结构。
因此,叙事学研究的空间转向不仅是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空间转向在叙事学研究中的应用随着叙事学研究的空间转向,空间元素在叙事作品中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2024年解蔽·治愈·破茧_电影《峰爆》的空间叙事研究》范文
《解蔽·治愈·破茧_电影《峰爆》的空间叙事研究》篇一解蔽·治愈·破茧_电影《峰爆》的空间叙事研究一、引言电影《峰爆》以宏大的叙事空间为背景,展现了人性在面对自然力量和灾难挑战时的多样反应。
本篇论文将结合空间叙事理论,深入分析电影的叙事手法和艺术特点,从而解读电影如何通过空间叙事的方式,实现解蔽、治愈和破茧的三大主题。
二、空间叙事的理论基础空间叙事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叙事理论,它强调在叙事过程中,空间元素的重要性不亚于时间元素。
在电影中,空间不仅是人物活动的场所,更是人物心理状态和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
通过对空间的精心布局和巧妙运用,电影能够构建起丰富的叙事空间,从而达到传达情感、展现主题的目的。
三、《峰爆》的空间叙事特点1. 解蔽的空间叙事电影《峰爆》以一座面临崩塌的险峻山峰为背景,通过宏大的自然景观和紧张的剧情,展示了人类在面对自然力量时的无助和恐惧。
这种对自然空间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壮美和残酷,也揭示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力。
这种对自然空间的解蔽,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人性的脆弱和伟大。
2. 治愈的空间叙事电影中,主人公们通过勇敢的抗争和不懈的努力,最终成功拯救了即将崩塌的山峰,并找到了生活的希望和勇气。
这一过程,就是电影通过空间叙事实现治愈的过程。
这种治愈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修复,更是对人类心灵的治愈。
通过空间的转换和情节的发展,电影让观众感受到了希望的力量和生命的价值。
3. 破茧的空间叙事电影中的人物在面对灾难时,经历了从恐惧、无助到勇敢、坚强的心理变化。
这种心理变化的过程,就是电影通过空间叙事实现破茧的过程。
通过对不同空间的巧妙运用和人物活动的精心布局,电影展示了人物从内到外的成长和变化,从而让观众感受到了人性的力量和生命的意义。
四、《峰爆》空间叙事的表达手法1. 空间布局与场景转换电影通过精心的空间布局和巧妙的场景转换,构建了丰富的叙事空间。
叙事理论的空间转向——叙事空间理论概述
≮分恶慧拦裟叙事理论的空间转向——叙事空间理论概述■程锡麟等自约瑟夫·弗兰克的《现代文学中的空间形式>发表以来,空间问题逐步受到批评理论界的重视。
自20世纪后期开始,批评理论出现了“空间转向”。
现在,空间问题也成为叙事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主要从叙事理论空问转向的学术背景和前期论著、叙事空间理论的概念和基本观点等方面,对过去数十年来的西方叙事空问理论的主要著作进行了梳理和评介,以期引起国内学界的关注,促进我国叙事理论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空问形式;空间转向;叙事空间理论【中图分类号】1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2007)11一0025—11程锡麟(1947一),男,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四川成都610064)本文是四川大学英文系博士课程“叙事空间理论”研讨班的集体成果,除了笔者之外,参与本文写作的博士生有:王安、孙薇、王欣、张新军、秦苏珏、李权文。
长时期里,多数批评理论著作都有着重视时间问题而忽视空间问题的倾向。
自约瑟夫·弗兰克的《现代文学中的空间形式》发表以来,空间问题逐步受到批评理论界的重视。
自20世纪后期开始,批评理论出现了“空间转向”。
现在,空间问题也成为叙事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
下面先就叙事理论空间转向的学术背景和前期论著做一简要介绍,然后将依据国外的相关论著着重对叙事空间理论的主要概念和基本观点分别加以梳理、概述。
一、叙事理论空间转向的前期论著和学术背景1945年,约瑟夫·弗兰克在《西旺尼评论》上发表了《现代文学中的空间形式》一文。
此文结合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讨论,明确地提出了文学中的空间形式问题。
此文的基本观点是: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包括T.S.艾略特、庞德、乔伊斯和普鲁斯特等人的作品)是“空间的”,它们用“同在性”取代“顺序”。
现代主义的作家“试图让读者在时间上的一瞬间从空间上而不是从顺序上理解他们的作品”【1】‘嘲’。
国内空间叙事研究及其反思
国内空间叙事研究及其反思一、本文概述空间叙事研究作为文学、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等多个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近年来在国内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国内空间叙事研究的发展历程、主要成果和存在问题,以期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方法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首先介绍空间叙事研究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然后回顾国内空间叙事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代表性论文、专著和研究项目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分析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反思和建议。
本文将展望国内空间叙事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如何进一步推动该领域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应用。
通过对国内空间叙事研究的全面梳理和反思,本文旨在为学术界提供一个清晰的研究视角和深入的理论探讨,以期推动国内空间叙事研究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展。
本文也希望引起更多学者对空间叙事研究的关注,共同推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学术繁荣。
二、空间叙事理论概述空间叙事理论是近年来在文学批评和叙事学研究中逐渐崭露头角的一个理论框架,它强调在叙事作品中空间元素的重要性,并将空间视为与时间并行的叙事维度。
在传统的叙事理论中,时间往往被视为叙事结构的主导因素,而空间则常常被视作是背景或场景,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
然而,随着空间转向(spatial turn)在人文社科领域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重新审视空间在叙事中的作用。
空间叙事理论的核心观点在于,空间不仅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和舞台,更是推动叙事进程、塑造人物性格、构建主题意义的重要力量。
它强调空间在叙事中的动态性和建构性,认为空间不仅仅是静态的容器,而是能够积极参与叙事,与时间一起共同构建故事的深度和广度。
在空间叙事理论中,空间被赋予了多重意义和功能。
空间是故事发生的场所,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舞台。
不同的空间环境可以反映出人物的社会地位、文化背景和心理状态,进而塑造出各具特色的角色形象。
空间也是情节发展的推动力。
通过空间的转换和变迁,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营造出紧张悬疑的氛围,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空间叙事学
空间叙事学是一门研究空间与叙事之间关系的学科,它旨在探讨人类如何通过空间来构建和传递故事、经验和意义。
的研究对象包括了物理空间、虚拟空间以及社会空间。
空间是我们日常生活的背景,它不仅包括了我们所处的地点和环境,还包括了我们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和感知。
而叙事则是人们对于经历和事件的叙述和描述。
空间与叙事之间的关系可以追溯到古代,如古希腊的史诗、神话和哲学中,空间被用来构建和传达故事中的场景和背景。
而现代的则更加关注空间如何影响叙事以及叙事如何赋予空间意义。
首先,空间可以被视为一个叙事的媒介。
人们通过空间中的特定场景和环境来构建故事的情境和背景。
例如,一座城市的街道和建筑物可以作为一个故事的背景,帮助读者或观众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
同时,空间也可以通过布局和设计来影响故事的叙述方式。
一个开放、宽敞的空间可能会给人以宽广和自由的感受,而一个狭小、封闭的空间则可能让人感到压抑和局限。
因此,空间的创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故事的叙述和情感传达。
其次,空间也可以被视为叙事的目标或主题。
人们通过对空间的建构和表达来传递自己的经验和意义。
例如,通过设计一个纪念碑或纪念馆来记录和纪念一个历史事件,通过规划一个公共广场或城市中心来表达社会团结和文化价值。
这些空间的存在和使用本身就是对特定事件或价值的叙述,它们带给人们特定的情感和意义,同时也激发了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思考和想象。
最后,空间与叙事之间还存在互动和对话。
人们的行为和活动不仅被空间所影响,也通过空间来表达和传递信息。
例如,一座图书馆的设计和布局可以促使人们安静学习和思考,而一座娱乐场所的设计和布局则可以鼓励人们的社交和娱乐活动。
同时,人们也通过对空间的使用和改造来改变和重构叙事。
例如,当一个废弃的工业区被改造成一个艺术区时,人们通过对原有空间的重新定义和改造,为其赋予了新的叙事和意义。
对于我们理解和探索空间和叙事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它帮助我们认识到空间本身具有叙事的潜力,同时也帮助我们理解人类如何通过空间来传达和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意义。
空间叙事学
空间叙事学空间叙事学(Spatial Narratology)是一个涉及空间与叙事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领域。
它的出现与人们对于空间和位置在叙事中的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强有着密切关系。
空间与叙事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文学、影视、建筑等领域中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讨论。
本文将从空间概念、叙事理论与空间叙事关系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探寻空间叙事学的意义与方法。
一、空间概念与叙事理论在理论层面上,空间与叙事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构建的关系。
空间既是叙事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同时,叙事也能够赋予空间以意义。
空间的不同构成方式和形态对于叙事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为叙事提供背景、舞台和场景等等。
空间的概念是多元和复杂的,它可以是地理空间、心理空间、社会空间等等。
不同的叙事方式和目的可能要求不同类型的空间。
如同心理学家谢丽尔·赫克(Cheryl Herr)所言,心理空间可以提供给叙事更深层次的意义,同时也能够让叙事更贴近于人的内心世界。
另外,叙事理论也为我们理解空间叙事提供了重要的框架。
疆域理论(Territoriality Theory)认为,人的行动与空间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关联,通过对空间的界定和控制,人们可以将空间变成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并通过空间的限制和扩展来激发叙事的发展。
除此之外,能动性理论(Agency Theory)也将空间视为一种能动的实体,它能够与人物互动,对叙事的走向产生重要影响。
二、空间叙事的意义与方法空间叙事学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和分析叙事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空间能够赋予叙事以情感和感知的维度。
人们对于空间的感知与情感经验会影响到他们对于叙事的理解和接受。
空间作为一种情感载体,能够极大地丰富和深化叙事内容。
其次,空间叙事还能够为叙事赋予特定的主题和意义。
不同的空间布局与组织方式可能会突出不同的主题,例如,城市空间可能与现代生活的匆忙和冷漠相联系,乡村空间则可能与宁静和传统价值观相关。
通过对于空间的设计与控制,叙事者能够创造出独特而深刻的叙事体验。
论空间叙事学的发展
论空间叙事学的发展一、概述空间叙事学,作为文学理论的一个分支,专注于研究叙事作品中空间元素的作用和影响。
它突破了传统叙事学对时间线性的过度关注,将空间维度纳入叙事分析的核心地位,从而深化了我们对叙事结构、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的理解。
空间叙事学的发展,不仅反映了文学批评和理论对叙事作品多维度解读的追求,也体现了人类对自身生存空间认知的不断深化。
从早期的空间被视为故事发生的静态背景,到逐渐认识到空间在构建叙事意义、塑造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空间叙事学经历了从边缘到中心的转变。
这一转变不仅改变了我们看待叙事作品的方式,也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解读和批评视角。
随着跨学科研究的兴起,空间叙事学开始吸收地理学、建筑学、城市规划等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一步拓展了其研究领域和深度。
这种跨学科的研究趋势,不仅丰富了空间叙事学的理论内涵,也使其在研究实践中展现出更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
回顾空间叙事学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它在不断探索和突破中逐步走向成熟。
未来,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实践应用的拓展,空间叙事学有望在文学批评、创作实践乃至人类文化认知等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1. 简要介绍空间叙事学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空间叙事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是在传统叙事学的基础上,通过梳理叙事学经典理论,提炼各种空间叙事现象,经过融会贯通而形成的。
空间叙事学的核心概念是利用空间作为叙事的载体,通过空间的构造和组织来讲述故事。
在空间叙事学中,空间不再仅仅是故事发生的背景,而是成为叙事的主体,通过空间的布局、结构以及其中的人物行为来推动故事的发展。
空间叙事学在叙事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性。
记忆和想象这两种最重要的创作心理均具有明显的空间特性,这使得作家们在创作叙事作品时,会从心理来源上赋予作品某种空间性。
许多富有创意的作家在其小说文本中打破了因果、线性的常规结构,而创造出了特殊的空间性的叙事结构,这种结构能够给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
空间叙事研究的奠基之作——龙迪勇《空间叙事研究》一书评介
— —
龙 迪 勇《 空 间叙事研 究》 一 书评介
乔 国 强
自1 9 4 5年美 国学者 约瑟 夫 ・ 弗兰 克发 表第 一 篇有 关文 学空 间 问题 的论 文 《 现 代文学 中的空 问形
式》 以来 , 时间 过去近 七 十年 了。 在 这期 问 , 特 别是 近三 四十 年间 , 虽说有 关 空间研 究 的大作 迭 , q - l , ( 如列 斐伏 尔 的《 空 间的生产 》 、 爱 德华 ・ 索亚 的 《 第三 空间 》 、 戴维・ 哈维 的《 希望 的空 间 》 等) , 但 专门针刘’ 空 间
叙 事 中的空 间问题 等几 个方 面 ,对叙 事 的空间维 度 或叙 事作 品的空 间元 素进 行 - r系统 的考察 和 全 面
的探 讨 。 在 该书 巾 , 龙 迪 勇首先 对空 间叙事 研 究的重 要性 进行 了讨论 他认 为 , 在传 统哲 学 r { _ 1 , 人 们对 人之
存 在 的“ 时 间性 ” 问题 已做 出 了较 为全 面 、 深入 的思 考 , 但 对 于人 之存 在 的“ 空 问性 ” 问题 则 尚未予 以 足
间 叙事 ” 已成 为 一种 重 要 的技 巧 。基 于这 样 的认 识 , 龙迪 勇 在 书 中对 典 型 的叙事 文 本展 开 了精彩 的解 读, 详细 探讨 了现 代 小说 中 “ 空 间叙 事 ” 的类 型 和特 征 。 撰 文讨 论 叙 事 作 品 的空 间 形式 问题 , 但 时 至 今 日, 这 个
叙 事 问题进 行 全面 、 系统 、 深 入研 究 的专 著 , 直到 2 0 1 4年 才得 以出版—— 这 就是 龙迪 勇 研究 员 的这 部 由北 京 j联 书 店 I q J 版 的《 空 间叙 事研 究 》 。本 书 是 2 0 1 3年 度入 选 、 尤 其 是 在现 代 小 说 中 , 空 间元 素 具有 重
空间叙事学的三个方面
空间叙事学的三个方面
空间叙事学是研究空间与叙事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其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 空间作为叙事的场所
空间作为叙事的场所,将叙事与空间相互链接,通过空间的布局、组合、构造等手段来构建叙事的意义与情境。
例如,建筑物的结构、内部组织、景观与装饰等都可以影响叙事的展开和情感效果。
2. 叙事对空间的建构
叙事对空间的建构,是指叙事在构造场景和角色时对空间的利用和塑造。
例如,小说、电影等艺术形式中,场景的描述、角色的行动等都可以通过对空间的运用来反映叙事的主题、情感和意义。
3. 空间叙事的感知与体验
空间叙事的感知与体验,是指读者、观众等受众在理解叙事时所体验到的空间感知和情感体验。
例如,电影中的摄影、音乐、语言等元素都可以影响受众对空间叙事的感知和体验。
综上所述,空间叙事学要研究的是空间和叙事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对空间作为叙事的场所、叙事对空间的建构和空间叙事的感知与体验进行探讨,来揭示叙事和空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
- 1 -。
论叙事学研究的新领域——空间叙事学
收稿 日期 :2 0 1 6 — 0 3 — 1 1
作者 简介 :李静 ( 1 9 9 3 一 ),女 ,湖 南岳 阳人 ,湖 南师范大学 中文 系研 究生,研 究方向为文 艺学和古代文论 。
叙事 学 的发展 与叙 事时 间的研 究 叙事 的历 史 和人 类 的历 史几 乎 同时 发端 , 自有人 类 起 ,就 有 叙 事 的痕 迹 。叙 事 是 人类 与 生 俱来 的一 种基 本 人 性 冲动 ,一部 史诗 、一首 歌 曲、一 部 电影 、一 段 舞蹈 、一组 画作 、一段 对 白、一 个 眼 神等 ,都 是在 叙 说某 段故 事 ,它 涉 及 到人 类 生 活 的方 方 面面 。叙 事 同说 理 、 抒 情 一样 ,都 是人类 表达 自我 的一 种方 式 。 在 西 方 ,叙 事 学研 究可 追 溯 到 古希 腊 时期 的柏 拉 图和 亚 里 士 多德 ,他们 揭 示 叙 事 的原 初 原 因 ,提升 叙 事 概念 的基 本要 素 ,探 讨 的对 象 主 要 是 戏剧 与 史 诗 。文 艺 复 兴 时期 关 于叙 事 学 的研 究 则着 眼于 小 说 ,滥 觞 于对 西 班 牙流 浪 汉 小 说 的研 究 。然 而 ,叙 事 这 一现 象 被 正 式纳 入 研 究视野 ,历 时 却并 不久远 。1 9 6 9年 ,法 国学 者 托 多诺 夫 的著 作 《 十 日谈 语法 》 中第 一 次提 到“ Na r r a t o l o g y ' ’ ,译 为“ 关 于 叙 事 的 学 问” ,简 称“ 叙 事 学” 或“ 叙 述 学” 。经 典叙 事 学 受 结构 主 义影 响 ,主 要研 究对 象是 文 学 ,主 张 对 叙事 虚 构作品 ( 主 要 是小 说 )进 行 内在性 和;时问维度 。
中图 分 类 号 : 1 0 4 3 ;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9 — 1 1 1 4( 2 0 1 6 )0 2 - 0 0 8 0 - 0 4
国内空间叙事研究及其反思_崔海妍
构” 上升到美学的高度1 指出空间的结构为 !" 世纪中叶 文化中主要的美学问题。约翰・伯杰指出:现代小说需 要一种明确的空间化叙事。戴维・哈维、苏贾延续并发 展了福柯、伯杰等人空间叙事的思想,他们重申批判性 空间的视角1 试图摆脱历史决定论的羁绊1 把叙事从时 间的牢笼里解放出来, 使传统的叙事空间化。 & %- ’ ( )22 + 2/ , 王安的《论空间叙事学的发展》一文较详细地梳理 了国外空间叙事学的发展,勾勒出空间叙事研究的发展 脉络。论文首先分析了约瑟夫・弗兰克的空间叙事理 论,认为弗兰克对空间叙事理论作出了开拓性贡献。弗 兰克的《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 》分析了现代作家终止 时间流、突出空间化的创作手法,认为现代小说具有空 间特征, 提出了叙事空间问题。后继者米切尔、 瑞恩、 安 ・达吉斯坦利、 约翰逊、 大卫・米克尔森、 埃里克・拉布 金、 凯斯特纳、 罗侬、 查特曼等学者都对空间叙事理论作 “佐伦的叙事空间理论是迄今为止最具实用 出了贡献。 价值与理论高度的模型。他对空间的讨论建立在文本的 虚构世界基础上 1 强调空间是读者积极参与的建构过 程。他从纵向区分了空间的三个层次 ( 地形学、 时空体与 文本 , ,逻辑清晰 1 分析细致而严谨,并在横向上提出了 空间度量的单位以及这些单位组合所表现出的不同空 间结构。” 王安认为: 空间叙事的转向是对哲学社科领域 里空间转向的回应, 不能脱离与时间的关联。 & %. ’ ( )%.! + %.* , 对空间叙事研究发展脉络的梳理有助于中国学术 界对空间叙事及其研究有一个明晰的认识,便于今后更 加深入的研究。
& %! ’ ( )/* + // ,
一文对叙事空间的关系及其营造目
空间在叙事学中的重要性
43
江西社会科学
2011. 8
至于像 以前那样 因缺乏 分析工 具而只能 流于 对 情节、人 物等大 范畴作粗糙的描 写。当 然,结构 主义叙事学的 局 限性也 相当明 显 , 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 研究 对象 仅限于 叙事 虚 构作品,而放 逐了历史、传记乃 至图像叙事作 品 等; 第二, 它在不 同程度 上隔断了 作品与 社会 、 历史 、 文 化语境 的关 联。 近年来 ,越来越 多的学 者意识 到 了结构 主义叙事学的 局限性。于是, 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 旨 “后经典 叙事学 ” “新 叙事理 在超越 结构主义叙事学的 或 “后经典叙事学 ” 论” 又开始 在西方 ( 主 要是 美 国) 兴起。 主要表现出了以 下三个 特点: 第一,对 经典 叙事学的 某 些理论 或相关概念进行 重新审 视或反思 ; 第 二,在分析 叙事文 本时, 更为 注重读者 以及社会、 历史 、 文化 语境的 拓 展了叙事学 研究的领 域 , 更为注重 叙事 现 作用 ; 第三 , 象的跨 学科 、 跨媒介 研究 。 自 诞生以来 ,叙事学 虽 然也曾走入低谷 ,但 总体上 却凭借 自身的理论 活力 和学科 渗透 力,呈现出一 种欣欣 向荣、 蓬勃 发展的 态 势。就拿 我国的 情况 来 说, 自 新时 期 以来 ,叙事理论 一经 引进 ,就开 始成为 文学 研究 中的 热 点: 不仅各 种相关专 著和译 著相继 出版,而且在 核心期 刊上发 表的相关论文的 数量也 是位居前 列的。据 南京大 学中国 社会 科学 研究 评 价中心 统计, 新时期以来 在 CSS叙事学 方面 的 占第一 CI 期刊 上发表 的文学论文的 数 量, 位。不仅 研究 文 艺理论的学 者, 而且 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 、 中国 现 当代文学 以及外国文学的学 者,都有意识地在 他 们的论 著中运用叙事理论 。近 年来,不 仅文学叙事 研究 正在向 纵深发展 ,叙事学 研究的跨 学科 、跨媒体 趋势也 “历史 叙事 ” “哲 日益明 显,在国 内学 者的相 关研究 中, 、 “教育叙事 ” “社会 叙事 ” “心理叙事 ” “新闻 学叙事 ” 、 、 、 、 “图像 叙事 ” “绘 画叙事 ” “电 影叙事 ” “网络 叙 叙事 ” 、 、 、 、 事” 之类的成果时有 所见—— — “叙事 ” 几乎 成为一 切人文 社会 科学共有的 概念 和 共同关 心的话题 。 在 短短 几十 年的学科 历史 发展中 ,叙事学 已 完成了 ,或者 说 由“经典 叙 由结构 主义叙事学 到“新叙事理论 ” 事学 ” 到“后经典 叙事学 ” 的转 向。但 无论是“经典叙事 “后经典 叙事学 ” 学” 还是 , 偏 重的都 是时 间 维度, 而有意 无 意地 忽 视 了 空间 维 度 上 的 研究 。 之 所 以 造 成 这 种 状 况, 一 方面 固 然是由于 现代理论因 追 求“深 刻的片面 性”
龙迪勇空间叙事
龙迪勇空间叙事龙迪勇,一位在叙事学领域有着深厚造诣的学者,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空间叙事学,并对此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空间叙事学是叙事学的一个分支,专注于研究空间维度在叙事中的作用。
这个领域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叙事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空间元素如何影响叙事的效果。
龙迪勇在空间叙事学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可以追溯到10多年前。
他首先认识到空间维度对于叙事研究的重要性,并认为“空间”应该进入叙事学研究的视野,得到研究者应有的重视。
在此之后,他一直专注于空间叙事学的研究,并对此有着系统性的理解和研究。
在他的研究中,龙迪勇首先对“叙事”、“叙事学”和“空间叙事学”进行了定义和区分。
他认为,叙事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人性冲动,如史前人类叙事、宏大历史叙事、日常生活叙事等,都在记忆留存、文化积淀和文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叙事学是一门把叙事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主要受到结构主义思潮的影响。
至于空间叙事学,他指出这是围绕空间维度进行叙事的学问,主要涉及文字性叙事作品所涉及的空间叙事问题、图像叙事问题(绘画、照片、电影等)和建筑叙事问题。
在龙迪勇的学术贡献中,他不仅对空间叙事学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和建构,还通过大量案例对其进行了生动而精妙的讲解。
他特别关注心理空间的概念,即创作心理的空间特性,包括记忆的空间性和想象的空间性。
这种对心理空间的研究,使他的空间叙事学研究更具深度和广度。
此外,他的学术贡献还表现在对“水”这一元素的深入研究上。
他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古代诗歌、绘画等艺术形式的解读,揭示了“水”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和其独特的文化象征意义。
总的来说,龙迪勇的空间叙事学研究不仅拓宽了叙事学的领域,也为我们理解和欣赏各种形式的叙事作品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他的学术贡献不仅在于对空间叙事学的系统性和深度研究,更在于他通过自己的研究实践和教学工作,推动了空间叙事学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
空间维度的叙事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0月/19日/第B01版文学空间维度的叙事学研究龙迪勇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中国叙事学研究中心作为一种基本的精神文化活动,叙事与时间、空间的关系均十分密切、但在既往研究中,有着重时间而轻空间的倾向。
伴随着从“经典叙事学”到“后经典叙事学”的发展,叙事学应致力于由时间维度的研究向空间维度的研究的转向。
空间意识与叙事活动任何的个人思考和群体行为,只有在一个具体的空间中才得以进行。
空间是我们行动和意识的定位之所;反之,空间也必须被感知和使用,由此才能成为活的空间,进入意义和情感的领域。
人类的叙事活动与自身所处空间、空间意识密切相关。
在某种意义上,人们之所以要“叙事”,是因为想把某些发生在特定空间中的事件在“记忆”中保存下来,以抗拒遗忘并赋予意义。
挪威建筑理论家诺伯格・舒尔兹说:“人之对空间感兴趣,其根源在于存在。
它是由于人抓住了在环境中生活的关系,要为充满事件和行为的世界提出意义或秩序的要求而产生的。
”与诺伯格・舒尔兹的“存在空间”说类似,日本学者奥野健男提出“原风景”概念。
他认为,“原风景”是“作家固有的、自己形成的空间”,它们不仅是真实的风景,更是文学母体的“原风景”。
它们在作家幼年期形成,是作家“灵魂的故乡”。
不止一个作家在回忆录或创作论中谈到这种情况:如果没有一个熟悉的、具体的空间,他们就无法进行创作。
当然,由于每位作家“存在空间”所构成的“原风景”不同,他们的创作特色也就各异。
在此意义上,作家的“存在空间”或“原风景”构成了他们创作的“底色”或“无意识”。
创作心理具备空间特性叙事作品的空间特性可在作家的创作心理中找到深层根源。
作家创作时的主要心理活动是记忆和想象。
记忆和想象均具有明显的空间特性,而这种空间特性必然会给创作活动带来深刻影响。
以记忆为例,它不仅与时间有关,而且空间特性也非常明显。
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已发现记忆的空间特性,并依此发展出一种影响深远的“记忆的艺术”。
《2024年空间叙事学》范文
《空间叙事学》篇一一、引言空间叙事学是近年来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崭露头角的一门新兴学科。
它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空间表达方式、空间构造及其与叙事内容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从而揭示空间在故事创作与解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简要概述空间叙事学的基本概念,探讨其重要性,并分析其在现代文化中的具体应用。
二、空间叙事学的基本概念空间叙事学以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故事中空间的构造、功能以及空间与叙事内容的互动关系,探讨空间在叙事中的作用。
它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空间的表达方式,以及这些表达方式如何影响我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知。
空间叙事学不仅关注物理空间,还涉及社会空间、心理空间等多个层面。
三、空间叙事学的重要性空间叙事学在文学、电影、绘画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它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更准确地把握作品所传达的信息。
此外,空间叙事学还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空间的表达方式,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四、空间叙事学在现代文化中的应用1. 文学领域: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描绘不同的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心理空间来构建故事世界。
这些空间的构造和变化不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还反映了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通过对这些空间的解读,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2. 电影领域:电影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对空间的表达尤为突出。
电影通过镜头语言、画面构图等手段来呈现不同的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
这些空间的构造和变化不仅影响了观众的视觉体验,还对故事情节的推进和人物性格的塑造起到了关键作用。
3. 城市规划与建筑: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空间叙事学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设计师通过考虑空间的布局、功能和审美等因素,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城市和建筑。
这些城市和建筑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基本需求,还成为了承载历史、文化和故事的重要载体。
五、结论空间叙事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现代文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空间的表达方式、功能及其与叙事内容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揭示了空间在故事创作与解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叙事学研究的空间转向
叙事学研究的空间转向引言叙事学研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经历了显著的演变,不断从专注于时间序列的分析转向对空间维度的探索。
这种空间转向为叙事学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方法,也为我们理解和阐释叙事文本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叙事学研究的空间转向的起源、意义、研究方法及其在文学、电影和视觉艺术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空间转向的背景社会空间的概念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空间问题逐渐成为学界的热点。
叙事学研究也开始突破传统的线性时间观念,将点转向空间叙事。
这种转向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后现代主义对宏大叙事和总体性的质疑使得空间叙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空间转向的意义叙事学研究的空间转向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为解读叙事文本提供了新的视角。
传统上,叙事学研究侧重于故事情节和时间顺序的分析,而空间转向则鼓励研究者空间元素在叙事文本中的作用。
其次,空间转向对叙事艺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许多艺术家开始在作品中探索空间叙事,尝试通过空间布局和场景设计来传达情感和主题。
空间转向的研究方法研究叙事学空间转向的主要方法包括文献回顾、实地调查和图像解读等。
文献回顾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相关理论的发展和演变,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实地调查则可以深入了解空间现象,为分析叙事文本中的空间元素提供现实依据。
此外,图像解读也是研究空间转向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帮助研究者分析图像在构建叙事空间中的作用。
空间转向的应用案例1、文学领域:在文学作品中,空间叙事是一个重要元素。
以托马斯·沃尔夫的《天使望故乡》为例,小说通过描绘美国南方的自然风光和社会空间,传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现实的批判。
2、电影领域:电影作为一种时空艺术,其空间叙事对于塑造影片的氛围和传达情感具有关键作用。
以《公民凯恩》为例,导演奥森·威尔斯通过精心的场景设计和镜头语言,将故事发生的空间展现得淋漓尽致,为观众理解影片的主题提供了重要线索。
《2024年空间叙事学》范文
《空间叙事学》篇一一、引言空间叙事学是一种研究空间与叙事相互关系的学科,旨在通过空间元素来构建和传达故事。
随着文学、电影、游戏等艺术形式的不断发展,空间叙事学在各类叙事作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空间叙事学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及其在文学和影视作品中的应用。
二、空间叙事学的理论基础空间叙事学是叙事学和空间理论相互交融的产物。
其理论基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空间概念的多维度性:传统的线性时间叙事往往忽视空间的复杂性,而空间叙事学则关注多维度空间的构建。
这种多维度性不仅包括物理空间,还涉及到文化、心理等层面的空间。
2. 空间与叙事的互动关系:在叙事作品中,空间不仅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更是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力量。
空间可以塑造人物形象,影响情节发展,甚至改变故事的内涵和意义。
3. 空间叙事的表现手法:空间叙事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包括地理空间、建筑空间、心理空间等。
这些手法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构建和传达故事,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故事。
三、空间叙事学的研究方法空间叙事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和跨学科研究法等。
具体如下: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空间叙事学的发展历程、理论体系和研究现状,为后续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 实证研究法:通过观察和分析具体的叙事作品,如小说、电影、游戏等,探讨其中空间元素的运用和效果,验证空间叙事学的理论假设。
3. 跨学科研究法:空间叙事学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文学、电影学、建筑学、心理学等。
因此,跨学科研究法在空间叙事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
通过与其他学科的学者合作,共同探讨空间叙事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四、空间叙事学在文学中的应用文学是空间叙事学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描述地理环境、建筑景观等物理空间来构建故事背景和人物形象。
此外,心理空间的刻画也是文学作品中的常见手法之一。
例如,小说《红楼梦》中通过描述贾府的建筑布局和人物关系来展现家族的兴衰和人物命运;而《百年孤独》则通过描绘布恩迪亚家族的居住环境和家族成员的心理变化来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和命运的无奈。
空间叙事学讲座心得体会
随着时代的发展,叙事学逐渐成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领域。
空间叙事学作为叙事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年来备受关注。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空间叙事学的讲座,聆听了专家的深入讲解,收获颇丰。
以下是我对此次讲座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空间叙事学的概念与内涵讲座伊始,专家为我们详细阐述了空间叙事学的概念与内涵。
空间叙事学是将空间作为叙事媒介,研究叙事作品中空间与叙事关系的一种学科。
空间在叙事学中具有多重意义,包括物理空间、心理空间、文化空间等。
空间叙事学关注空间与人物、情节、主题等叙事要素的相互作用,探讨空间在叙事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二、空间叙事学的研究方法空间叙事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本分析:通过对叙事作品中空间的描述、布局、转换等进行细致分析,揭示空间与叙事之间的关系。
2. 空间理论:借鉴建筑学、地理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空间理论,为空间叙事学提供理论支撑。
3. 跨学科研究:空间叙事学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文学、电影、戏剧、绘画等,跨学科研究有助于拓展研究视野。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叙事作品,对空间叙事现象进行具体分析,总结空间叙事的规律和特点。
三、空间叙事学在叙事作品中的应用空间叙事学在叙事作品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人物塑造:通过空间的变换和布局,展现人物的性格、心理和命运。
2. 情节推进:空间作为叙事媒介,推动情节发展,使叙事更具动态感。
3. 主题表达:空间叙事学关注空间与主题的关联,使叙事作品的主题更加鲜明。
4. 文化内涵:空间叙事学关注空间与文化的互动,展现特定文化背景下的叙事特点。
四、空间叙事学的启示通过此次讲座,我对空间叙事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的一些启示:1. 关注空间在叙事中的作用:在今后的阅读和创作中,要注重空间与叙事的关联,挖掘空间在叙事中的价值。
2. 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空间叙事学涉及多个学科领域,跨学科研究有助于拓展研究视野,提高研究水平。
空间在叙事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空间在叙事学研究中的重要性■龙迪勇【摘要】空间在叙事学研究中具有毋庸置疑的重要性.首先,记忆和想象这两种最重要的创作心理均具有明显的空间特性,这种空间特性会使作家们创造出来的叙事作品从心理来源上就具有某种空间性.其次,很多富有创意的作家在其小说文本中打破了因果、线性的常规结构,而创造出了特殊的空间性的叙事结构.再次,在不少优秀的叙事作品中,作家们通过书写一个特殊的空间并使之成为人物形象的具体表征,从而形成了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新方法——“空间表征法”.除了文字叙事和小说叙事,空间在跨媒介、跨学科叙事学研究中,也有着相当的重要性.【期刊名称】江西社会科学【年(卷),期】2011(000)008【总页数】11【关键词】[关键词]空间;叙事学研究;创作心理;叙事结构;人物形象一、引论:叙事学的发展与空间叙事学的兴起叙事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基本的人性冲动,它的历史几乎与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
然而,把叙事这一重要现象正式纳入研究的视野,却是非常晚近的事。
20世纪60年代末,受结构主义思潮的影响,叙事学作为一门学科在法国正式诞生。
结构主义叙事学的研究领域主要局限于文学,主张对叙事虚构作品(主要是小说)进行内在性和抽象性的研究。
首先,结构主义叙事学在确定研究对象时,主张将叙事作品视为一个内在自足的体系,它不受任何外部规定性的制约。
其次,结构主义叙事理论强调研究对象的静态、共时性,它分析、描述的并不是个别的、具体的叙事作品,而是存在于这些作品之中的抽象的叙述结构。
结构主义叙事学家使用的方法是语言学方法,他们把叙事作品的结构形式确定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试图寻找出唯有叙事作品才具有的独特的“语言形式”。
由于结构主义叙事学打破了传统批评过分依赖社会、心理因素和主观臆断的倾向,强调叙事作品的内在性和独立性,恢复了作品作为文本的中心地位,使人们对叙事作品的结构形式取得了比以往远为深刻的认识。
应该承认,结构主义叙事学所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它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它建立的理论模式,使人们能够对叙事作品复杂的内部机制进行细致准确的解析,而不至于像以前那样因缺乏分析工具而只能流于对情节、人物等大范畴作粗糙的描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0月/19日/第B01版
文学
空间维度的叙事学研究
龙迪勇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中国叙事学研究中心
作为一种基本的精神文化活动,叙事与时间、空间的关系均十分密切、但在既往研究中,有着重时间而轻空间的倾向。
伴随着从“经典叙事学”到“后经典叙事学”的发展,叙事学应致力于由时间维度的研究向空间维度的研究的转向。
空间意识与叙事活动
任何的个人思考和群体行为,只有在一个具体的空间中才得以进行。
空间是我们行动和意识的定位之所;反之,空间也必须被感知和使用,由此才能成为活的空间,进入意义和情感的领域。
人类的叙事活动与自身所处空间、空间意识密切相关。
在某种意义上,人们之所以要“叙事”,是因为想把某些发生在特定空间中的事件在“记忆”中保存下来,以抗拒遗忘并赋予意义。
挪威建筑理论家诺伯格・舒尔兹说:“人之对空间感兴趣,其根源在于存在。
它是由于人抓住了在环境中生活的关系,要为充满事件和行为的世界提出意义或秩序的要求而产生的。
”与诺伯格・舒尔兹的“存在空间”说类似,日本学者奥野健男提出“原风景”概念。
他认为,“原风景”是“作家固有的、自己形成的空间”,它们不仅是真实的风景,更是文学母体的“原风景”。
它们在作家幼年期形成,是作家“灵魂的故乡”。
不止一个作家在回忆录或创作论中谈到这种情况:如果没有一个熟悉的、具体的空间,他们就无法进行创作。
当然,由于每位作家“存在空间”所构成的“原风景”不同,他们的创作特色也就各异。
在此意义上,作家的“存在空间”或“原风景”构成了他们创作的“底色”或“无意识”。
创作心理具备空间特性
叙事作品的空间特性可在作家的创作心理中找到深层根源。
作家创作时的主要心理活动是记忆和想象。
记忆和想象均具有明显的空间特性,而这种空间特性必然会给创作活动带来深刻影响。
以记忆为例,它不仅与时间有关,而且空间特性也非常明显。
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已发现记忆的空间特性,并依此发展出一种影响深远的“记忆的艺术”。
最早发现记忆之空间特性的是古希腊著名诗人西蒙尼戴斯,他提出著名的“位置记忆理论”或“地点记忆法”:“将需要记忆的东西与一些特殊的位置,如房屋的房间餐桌旁的椅子等联系起来,再将其按逻辑顺序组织起来,使它们更利于记忆。
”古罗马人对空间记忆术也是情有独钟。
他们不仅依靠位置来记忆,而且创建了一些有利于记忆的“建筑物”(这种“建筑物”仅在心理和想象中存在),从而推进了空间记忆术的发展。
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空间记忆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
既然记忆具有某种空间性特征,那么以其来选择、组织事件而写成的叙事虚构作品,也就必然会具有相关特征。
而记忆的空间性特征对叙事活动的影响,既表现在内容或主题层面,也表现在结构或形式层面。
空间元素具有重要叙事功能
在许多小说尤其是现代小说中,空间元素具有重要的叙事功能。
小说家不仅将空间视为故事发生的地点和叙事必不可少的场景,而且利用空间来表现时间、安排小说结构,甚至推动整个叙事进程。
在现代小说中,“空间叙事”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技巧。
如蒲宁的中篇小说《故园》存在一种“神圣空间”。
苏霍多尔是娜塔莉娅生命中的“神圣空间”,是她个人世界的中心。
小说紧紧围绕苏霍多尔而展开叙述,苏霍多尔是娜塔莉娅所有故事的滋生地,也只有它才赋予这些故事以形式。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表现出现代小说叙事中的一种重要现象:空间已成为一种时间的标识物。
爱米丽所住的那幢屋子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其实也就是她与镇上其他人的关系,是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卡森・麦卡勒斯的
中篇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则可探讨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变易与叙事进程问题。
在这部作品中,麦卡勒斯通过同一空间的几经变易讲述相关故事,空间在整个叙述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就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短篇意识流小说《墙上的斑点》来说,可考察意识的流动与叙事的支点问题。
只要找准一个“支点”——一个小小的空间,便可构成像《墙上的斑点》这样只有短短几千字的叙事单间,甚至可支撑起像《追忆似水年华》那样洋洋二百余万言的叙事大厦。
叙事作品的空间形式
叙事作品的空间形式问题虽由美国批评家约瑟夫・弗兰克肇始其端,但一直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时间是20世纪以来许多现代或后现代小说的主题。
然而,“时间总是不间断地分岔为无数个未来”。
如果我们只选择其中的一种,显然是人为地否定了其他可能性。
在现代小说家看来,这并不符合时间或生活的本质。
现代小说的目的,就是要表现更深层的“本质”。
为了达到表现生活的复杂性和多个“未来”的目的,现代小说家在寻找一种新的结构方式。
于是,时间的序列性和事件的因果律被大多数现代小说家抛弃,代之而起的是空间的同时性和事件的“偶合律”。
与传统小说相比,现代小说运用时空交叉和时空并置的叙述方法,打破了传统的单一时间顺序,展露出一种追求空间化效果的趋势。
在结构上,现代小说总是呈现出某种空间形式,如“中国套盒”、“圆圈式”、“链条式”、“桔瓣式”、“拼图式”等。
当然,这里所说的“空间”并不是日常生活经验中具体的物件或场所,而是一种抽象空间、知觉空间。
这种空间只有在厘清小说的时间线索,并对整部小说的结构有了整体把握后,才能在读者的意识中呈现出来。
也就是说,“空间形式”是读者接受反应的产物,与其阅读方式息息相关。
图像叙事本质:空间的时间化
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总是在一定的语境牛发生的,发生在特定空间中,有一定能时间脉络。
否则,事件是无法进入人类认知视野的“自在之物”。
但摄影家、画家等以图像的形式将事物从生活之流中移出,这就造成了图像的“去语境化”存在。
由于去语境化,时间链条发生断裂,图像的意义由此变得漂浮和不确定。
只有给图像恢复或重建一个语境,把空间性的图像重新纳入时间流程中,才能达到“摹仿”,也即达到叙事目的。
因此,空间的时间化正是图像叙事的本质。
在图像叙事中,主要有两种空间的时间化方式:一是借“错觉”或“期待视野”诉诸观者的反应;二是与其他图像共同组成图像系列,从而重建事件的形象流或时间流。
对于单幅图像叙事,可根据其各自对时间的处理方式,概括出三种叙述模式:单一场景叙述、纲要式叙述与循环式叙述。
所谓“单一场景叙述”,就是要求艺术家在其创作的图像作品中,把“最富于孕育性的顷刻”通过某个单一场景表现出来,以暗示出事件的前因后果,从而让观者在意识中完成一个叙事过程。
所谓“纲要式叙述”,即把不同时间点上的场景或事件要素挑取重要者“并置”在同一个画幅上。
由于这种做法改变了事物的原始语境或自然状态,带有某种“综合”特征,故又称“综合性叙述”。
所谓“循环式叙述”,“就是把一系列情节融合在一起”的一种叙述模式,它消解了时间逻辑,遵循的是空间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