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业不良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学业不良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时代。

随着招生数量的增多,生源质量也发生了变化。

在一些高等院校,因学生成绩不良而降级或退学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有日趋严重的倾向。

高校教育工作者对于学生学业不良现象及其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与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文章以某新建本科院校部分学业不良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相应教育对策与干预措施。

[关键词]学业不良影响因素对策
在高等院校,学业不良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独特的心理特点,需要特殊的教育和帮助。

学者俞国良认为,学习不良是可逆的,因为学生的智商是正常的,依靠合适的教育训练可以加以改变。

①当今,对于学业不良学生的引导与帮助成为当今学生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研究通过对某新建本科院校部分学业不良学生的调查研究,对其出现学业困难的原因进行剖析,探寻有效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走出困境,使他们重新点燃学习兴趣的火花,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为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学业不良学生的概念界定
学业不良指学生智力正常,学习效果低,学业成绩未达到各年级各学科教学所规定的及格标准的情况。

②本研究所指的学业不良主要是智力正常而学业成绩落后于同辈群体中的大多数人的情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学生没有生理疾病,智商属于正常范畴且没有行为障碍和精神障碍;第二,学习成绩排名靠后,在班级的成绩排名长期位于后5%;第三,期末考试出现三门及以上挂科情况,甚至因学业达不到学校最低要求而留级者。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某新建本科院校2010~2011学年度、2011~2012学年度206名因学业不良而降级的学生。

采用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其学习、生活情况、心理状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调查与分析。

设计了“学业不良学生调查问卷”与“学业不良学生调查访谈提纲”,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175份,回收有效问卷161份,回收率为92%;访谈了90名学生,深度挖掘造成其学业不良的原因。

三、调查结果与讨论
1.家庭因素。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生活贯穿于一个人成长的始终,能从不同角度、立体地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发展。

③调查发现,从生源地看,学业不良学生中有23.9%来自于农村家庭,76.1%来自于城市家庭;从家庭经济状况看,
有55%家境比较富裕;从父母亲的职业看,父亲与母亲为“农林牧渔和生产一线从业人员”和“无业”的学生比例分别为70%和69.8%,其中职业为个体户比例最高,分别为25.4%和38.6%;从父母学历层次看,父母亲的学历水平普遍偏低,高中及以下分别为71.8%和85.9%,而学历为本科以上者分别仅为4.2%和5%。

可见,大多数学业不良的学生来自于城市家庭,且家境较好,而父母学历偏低。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大学生多为90年代初出生,独生子女较多,许多家长更多关注子女的物质需求,往往忽略了精神需求。

在访谈中发现,家长对子女的关心“生活”多于“学习”,“满足”多于“要求”,对子女学习的过程欠缺深层次的沟通,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放纵了对孩子的管束和教育。

2.个体因素。

学生自身因素是引起学业不良的直接原因和内因,其他因素必然地通过这一因素的同化或顺应产生作用。

④良好的学习态度、高的成就动机与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坚强的意志力等是一名优秀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品质,也是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成就精彩人生的内在要求。

然而,调查发现,从课堂出勤情况看,学业不良的学生中有80.5%经常缺勤,其中16.9%缺勤现象尤为严重。

从学生上课就座习惯看,这类学生习惯于在教室靠后的位置就座。

如当问及“你的课堂就座情况如何”时,仅有8.5%的同学回答是经常在前五排,47.9%习惯在中间就座,4
3.7%习惯后五排就座。

当问到“你对学专业的期望”时,仅有19.7%的同学回答表示打算毕业后考取硕士,58%是能够拿到学位就可以,21.1%对学业完全没有规划。

当问及“你每周课余时间花费在学习上的时间”时,有
4.2%的同学回答是0小时,21.1%是1~5小时,31.1%是6~10小时,38.1%是11小时以上。

当问及上网聊天、看视频、玩游戏等时间时,有23.9%的同学回答是30小时以上,58.6%是在11小时以上。

可见,这些学生在学业规划上,成就动机普遍较低,对未来缺少规划或者根本就没有规划;在学习时间的安排上,课余自主学习的时间少,更多的时间用在了网络聊天、网络游戏上,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努力程度均不够。

当总结学业不良的原因时,他们往往是外归因。

从访谈也反映出,学生习惯于高中时期“灌输式”教育方式,缺乏自制力是造成学生学业不良的重要原因。

3.学校因素。

对于学校教育因素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分析,本研究主要从微观因素入手,从教学、课程、师生情感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

一是课程教学。

微观的教学是学校因素中引起学业不良的直接原因。

由于受教育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条件的影响,调查中当问及对“对你降级影响最大的科目”时,有77.5%的学生选择是高数,12.7%选择是英语,
4.2%选择是专业课。

高等数学是大学一门重要基础课,尤其对于理工科学生而言,其学习难度决定了学生要花较多的时间去思考和演练,学习任务较重。

在访谈中了解到,学业不良学生高数成绩不好主要是因为努力不够,与任课教师交流太少,基础差,听不懂后厌学等。

二是学业指导。

当问及“你所在的专业给你的学业引导”时,有18.3%的学生认为好或很好,70.4%认为一般,9.9%认为差。

可见,大部分学生对于学校给予的专业指导并不满意,不能满足其需求。

学生对于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不了解,从而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厌学、成绩下滑成为不可遏止的趋势。

三是师生关系。

在现行高校教师评价与晋级体系中,一直存在着科研重于教学,忽视师生关系的现象。

在调查中,当问及“当你的学习情况出现问题时,辅导员老师对你的关心是
否满意”时,有37%的同学表示不满意。

当问到“当你的学习情况出现问题时,你的任课老师对你的关心是否满意”时,有49%的同学表示不满意。

可以看出,教师与学生缺乏沟通交流在学业不良学生中表现较为明显,这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教育者的责任,而且与高校教师评价体系有关。

4.社会因素。

现代社会,大学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

一方面,他们已经是成年人,思维能力明显增强,有着掌握自己命运和参与社会生活、评论社会现象及他人行为的强烈愿望。

另一方面,他们生活阅历较浅,社会生活经验较匮乏,对社会、他人及自我的认知还不够全面和深刻,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还处于形成时期。

社会上的经商热和出国热,“读书无用论”等不断影响着他们,很容易使学生迷失自我。

四、建议
1.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改变不良的教养方式。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许多父母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要么一味地放纵、溺爱,要么严管,走极端,与孩子缺乏沟通。

建议父母投入一定的时间与孩子沟通,深层次地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生活与学习习惯。

尤其对于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父亲或母亲更应多与孩子、教师加强沟通与交流,以便能够很好地掌握孩子的近况,与学校共同努力,有效预防或转变学生学业不良状况。

2.加强新生入学教育,做好重点学生的排查工作。

调查研究发现,部分学业不良的学生有着特殊的成长背景,对其心理、行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作为大学班主任或辅导员,在新生入学时,应详细了解每位学生的情况,通过深入班级、宿舍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所需所想,使其早日适应大学的学习与管理方式。

对于出现旷课、迟到、早退、沉迷网络等情况的学生,教学管理者要尽早了解、排查,并与其家长保持联系,持续监督此类学生,尽早遏制其学业懈怠的态势,校方应与家长通力协作,共同做好此类学生的教育工作,使其改变不良习惯,端正学习态度。

3.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首先,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应深化教学改革。

在教学方面,应改革教学内容,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手段;教师应加强教学基本功的修炼,增强课堂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要充分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因材施教,通过拓展第二课堂,扩大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其次,建议对此类学生实行课外强化辅导和弹性学制。

一方面可利用周末或寒暑假期间,对学业不良学生进行个别科目的强化集中辅导,帮助他们顺利通过相关课程;另一方面,允许学生在限定的学习年限内修完规定的学分,放宽毕业时间。

此外,应探索大学生管理的有效方式,实行“本科学生导生制”,即让每位学生指导6~8名学生,指导过程中加强思想上的沟通交流,给予关心。

此方法已在众多高校进行实践,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4.建立系统的专业教育模式,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根据调查,许多高校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大多集中在新生入学后的前一两个月,主要通过讲座、报告等形式完成,时间较为集中,未形成长效机制,新生入学一年后对所学专业
的了解还不深,时间一长,容易对专业学习丧失兴趣和目标。

建议建立长效、系统的专业教育机制。

如长期聘请本专业知名学者、教授开展专题讲座、报告,或者通过主题班会、新老生座谈、校内外优秀毕业生座谈、实习单位参观学习等,分阶段、有顺序地开展专业教育,使学生深入了解自己所学专业与发展前景、有效地激发其专业兴趣,使其尽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5.建立有效的心理预防及干预机制,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现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独立生活能力较差,遇到问题,部分性格内向的学生不愿向别人倾吐或寻求帮助,容易产生心理障碍,不健康的心理会导致学业不良现象的发生。

学校应努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一方面,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应深入学生当中,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尽力消除其心理障碍。

另一方面,学校应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建立心理咨询中心等方式,对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尤其对于已出现学业严重困难的学生,应重点追踪,掌握其心理动态,加强心理沟通与交流,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扰,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

6.优化育人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良好的育人环境对学生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高校要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育人环境,切实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树立学习优秀生典型,引导和激励困难生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加强学习困难生和同学的交流与沟通,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消除学习困难给他们带来的精神上的影响,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

[注释]
①愈国良.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研究[J].教育研究,2011(5):31-32.
②吴增强.学习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7-18.
③何文祥.刘逸.大学生学业不良的影响因素[J].学习月刊,2011(4):127-128.
④柯友凤.大学生学习不良的成因分析及管理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8(23):168-16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