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压力知觉与手机依赖的关系:心理一致感的调节作用

大学生压力知觉与手机依赖的关系:心理一致感的调节作用
大学生压力知觉与手机依赖的关系:心理一致感的调节作用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20, 10(7), 1059-1067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20 in Hans. /journal/ap

https:///10.12677/ap.2020.107126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Sense of Coherence between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and

Perceived Stress

Qingqing Xiang*, Min Lv, Man Tan, Feng Pa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Center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Received: Jul. 1st, 2020; accepted: Jul. 18th, 2020; published: Jul. 31st, 2020

Abstract

Excessive use of mobile phones can easily lead to addictive behavior, and even induce some nega-tive effects and consequence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stress perception,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and psychological congru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is study, 400 col-lege students in Chongqing and Hunan were surveyed by questionnaire using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scale, pressure perception scale and perceived stress scale. Specifically, 313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and SPSS19.0 was later used here for data analysis.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score of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core of stress percep-tion in all dimensions and the total score of stress perception (r= 0.218~0.278, P < 0.01), which is also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core of perceived stress (r = ?0.259, P < 0.01). Psychological congruence plays a role in regul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stress perception and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and stress perception can affect cell phone dependency through psychological congruence.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Perceived Stress, Sense of Coherence

大学生压力知觉与手机依赖的关系:心理一致感的调节作用

向青青*,吕敏,谭蔓,潘凤

重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重庆

*通讯作者。

向青青 等

收稿日期:2020年7月1日;录用日期:2020年7月18日;发布日期:2020年7月31日

手机过度使用很容易使人产生入迷的行为,甚至诱发一些消极影响和后果。为了探讨大学生压力知觉、手机依赖与心理一致感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手机依赖量表、压力知觉量表和心理一致感量表对重庆和湖南部分高校4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有效问卷313份,运用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从结果中可以发现手机依赖得分与压力知觉各维度得分、压力知觉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 = 0.218~0.278, P < 0.01),与心理一致感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 = ?0.259, P < 0.01)。心理一致感在大学生压力知觉和手机依赖关系中起部分调节作用,压力知觉能够通过心理一致感影响手机依赖。

关键词

大学生,手机依赖,压力知觉,心理一致感

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licenses/by/4.0/

1. 引言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在不断享受着手机带来便利的同时,对手机的依赖也越来越严重,手机依赖(mobile phone dependence)是指个体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痴迷状态(Park, 2003)。而大学生群体中手机依赖所占比已经达到29.8%~74.8% (刘红,王洪礼,2012)。Peele (1985)提出,任何过度使用的,或者使人入迷的行为都可被认为是成瘾行为。(Park, 2003)认为过度地、不合理地投入到一种活动中,并对随后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或消极后果不管不顾的现象就是成瘾行为。Eyvazlou 等人(2016)研究发现,手机过度使用会影响这类个体,还会伴随诸如高度焦虑、强迫、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不良症状,体验到更多的无助感与无意义感。手机依赖与多种青少年情绪症状以及其他心理及行为密切相关,包括睡眠问题、抑郁、人际疏离和社会回避。

国外研究表明,压力与物质成瘾及行为成瘾有着密切的联系。压力越大,成瘾倾向越高,也更难矫治(Ames & Roitzsch, 2000)。大学生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宅家,导致生活环境、学习方式和社会角色等发生转变,加之多数毕业生面临毕业,存在较多的压力,当他们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寻求到合理的方式释放压力时,会将这种求助方式转为对网络媒介如手机的使用。因此,手机成为大学生缓解压力的途径之一。处于早期应激环境中的个体,由于他们不能够得到环境有效的反馈,因此往往对于自己的情绪不能有清晰的认知,在选择应对策略时倾向于使用回避、反刍等适应不良的策略。而心理一致感作为个体在应对生活中面临的内外环境刺激时,所保持的一种可控且有意义的一般自信倾向,对压力知觉具有保护性作用。心理一致感与压力知觉呈显著负相关(McFarland et al., 2007)。但目前对心理一致感与压力知觉的相关研究不是很多。很多研究都对手机依赖进行了详尽的研究,也有部分研究者探究压力知觉和手机依赖的关系,但并没有人将压力知觉、心理一致感和手机依赖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Open Access

向青青等

因此本研究从实证角度探索压力知觉、心理一致感和手机依赖三者之间的关系。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的原则,在重庆、湖南等地区高校,选取在校大学生作为被试,共400名,回收问卷40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将缺乏重要个人信息、较多项目未回答的问卷剔除,得到有效问卷313份。其中,男生139人,女生174人。被试的具体情况如下表1所示。

Table 1.The specific distribution of the subjects

表1.被试的具体分布情况

变量类别人数百分比(%)

性别

男139 44.4%

女174 55.6%

年级大一49 15.3% 大二63 19.7 大三135 42.2% 大四28 8.8% 研一27 8.6% 研二 6 1.9% 研三 5 1.6%

2.2. 研究方法

2.2.1. 压力知觉量表

目前国内外使用最为广泛的有关压力评估量表是压力知觉量表(Perceived Stress Scale, PSS),主要用来评估个体对生活不可控制、无法预测和超负荷产生压力的程度。杨延忠结合我国的文化背景将英文版的PSS改编成中文版本的压力知觉量表(CPSS)。中文版的压力知觉量表具有两个维度,分别是失控感和紧张感两个因子。量表总题目为14题,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具有良好的信度,符合中国人的文化和国情。因此本研究选用杨廷忠教授修订的这个量表作为研究工具。

2.2.2. 心理一致感量表

心理一致感量表(SOC-13):由美国学者Antonovsky研发,包雷萍和刘俊升进一步修订的SOC?13中文版,修改后的量表将第9题从原来的意义感维度划分到可控制感。问卷一共有13个题项,其中包含三个因子:可控制感(5项)、可理解感(5项)和意义感(4项)。

2.2.

3. 手机依赖量表

手机依赖量表(MPAT)由香港中文大学梁永炽编制。该量表采用5点评分,总共17道题,主要从4个维度测量手机依赖,这四个维度分别为戒断性、失控性、低效性和逃避性。由于其信效度较好,并且有较高的引用率,在之前的引用中发现适用于中国的大学生,因此,本研究采用该量表考察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

向青青等

2.3. 数据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大学生压力知觉、心理一致感和手机依赖各维度在人口学变量上差异分析

对样本的压力知觉、心理一致感和手机依赖三种不同维度的水平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观测其在性别变量上的差异。如表2所示。

Table parison of gender differences between stress perception,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and psychological congru-ence score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N = 313)

表2.大学生压力知觉、手机依赖、心理一致感得分在性别上的差异比较(N = 313)

Sex M SD T P

压力知觉总分男26.09 4.459

?0.143 0.887 女26.17 4.545

紧张感男10.74 2.577

?0.712 0.477 女10.94 2.416

控制感男15.35 2.771

0.393 0.694 女15.22 2.945

手机依赖总分男13.71 3.478

1.453 0.147 女13.13 3.52

戒断性男 2.98 1.217

2.263 0.024*女 2.66 1.28

失控性男 3.96 1.25

0.396 0.692 女 3.9 1.176

低效性男 3.42 0.965

1.982 0.048*女 3.2 0.974

逃避性男 3.42 0.892

?0.134 0.893 女 3.43 0.908

心理一致感总分男52.32 7.313

?0.761 0.448 女52.99 8.225

可理解感男19.63 2.9

?2.439 ?0.015*女20.51 3.371

意义感男16.02 3.37

0.797 0.426 女15.71 3.553

可控制感男16.67 3.425

?0.28 0.78 女16.78 3.617

注:**: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男= 139,女= 174。

大学生压力知觉总分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t = ?0.143, P = 0.887),分维度紧张感和控制感在性别上差异也不显著(分别为t= ?0.712, P= 0.477, t= 0.393, P= 0.694)。手机依赖总分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t= 1.453, P = 0.147),分维度失控性、逃避性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而戒断性和低效性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

向青青等

异(t = 0.024, P= 0.048),且男生的得分比女生高。心理一致感总分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t= ?0.761, P= 0.448),分维度可理解感在性别上差异显著(t = ?2.439, P = 0.015),且女生的可理解感得分大于男生。而意义感和可控制感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

3.2. 大学生压力知觉、心理一致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

本研究对大学生压力知觉、心理一致感和手机依赖的各变量进行了相关分析,在三者相关显著的基础上进行了调节效应分析。

3.2.1. 压力知觉、心理一致感和手机依赖三者间的关系

对大学生的压力知觉量表、心理一致感量表和手机依赖量表进行积差相关分析,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如表3所示,压力知觉与手机依赖呈显著正相关(P < 0.01),且压力知觉与戒断性、失控性、低效性、逃避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 < 0.01),且相关显著。压力知觉与心理一致感之间存在有显著的负相关(P < 0.01),且压力知觉与可理解感、意义感和控制感呈负相关,且相关显著(P < 0.01)。同时我们也发现,心理一致感与手机依赖存在有显著负相关(P < 0.01),心理一致感与戒断性、失控性、逃避性呈显著负相关(P < 0.01),且相关显著。

Table 3.The specific distribution of the subjects

表3.被试的具体分布情况

压力知觉紧张感控制感 1 2 3 4 5 6 7 8 9

1.手机依赖0.332**0.232**0.320**

2.戒断性0.281**0.205**0.264**0.829**

3.失控性0.282**0.184**0.283**0.830**0.561**

4.低效性0.248**0.157**0.254**0.769**0.560**0.553**

5.逃避性0.183**0.133*0.172**0.685**0.442**0.456**0.377**

6.心理一致感?0.397**?0.231**?0.423**?0.176**?0.186**?0.168**?0.073 ?0.136*

7.可理解感?0.309**?0.171**?0.336**?0.035 ?0.064 ?0.016 0.041 ?0.072 0.703**

8.意义感?0.258**?0.164**?0.263**?0.173**?0.179**?0.168**?0.078 ?0.141*0.740**0.195**

9.可控制感?0.347**?0.196**?0.375**?0.188**?0.179**?0.194**?0.122*?0.098 0.854**0.463**0.483**

注:**: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3.2.2. 心理一致感在压力知觉和手机依赖两者间的调节效应分

为进一步验证压力知觉与心理一致感对手机依赖的预测作用,我们在三者均存在显著相关的基础上将变量进行中心化,以手机依赖作为因变量,采取逐步进入的方式,并采用逐步分层回归分析,使各项逐步进入方程,观测所得结果(见表4)。

首先,将已经中心化的压力知觉得分与人际信任得分进行交互计算,得二者乘积的交互项,做手机依赖对压力知觉和心理一致感的回归,得测定系数R方,使交互项在第二层进入回归方程,做手机依赖对压力知觉、心理一致感和交互项的回归,得到以下结果。由表可知,当交互项进入回归方程后,模型依然成立,故表明心理一致感对压力知觉和手机依赖之间关系确实存在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根据系数判断,心理一致感对压力知觉和手机依赖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负向调节作用,即随着调节变量心理一致感水平的升高,压力知觉和手机依赖之间的关系会降低;随着调节变量心理一致感水平的降低,压力知觉和手机依赖之间的关系会升高。以上结果均符合预期假设。

向青青等

Table 4.Moderating effect test

表4.调节效应检验

模型Beta T P R R方调整R方

1

压力知觉0.311 5.337 0.000

0.335a 0.112 0.107 心理一致感?0.052 ?0.895 0.372

2

压力知觉0.314 5.458 0.000

0.138 0.138 0.129 心理一致感?0.050 ?0.863 0.389

交互项0.157 3.021 0.003

为进一步探明心理一致感如何影响压力知觉和手机依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简单斜率检验,结果如图1所示,当大学生心理一致感水平较低时(均分一个标准差以下),压力知觉和手机依赖显著相关;当大学生心理一致感水平较高时(均分一个标准差以上),压力知觉和手机依赖显著相关。

Figure 1. Slope test

图1. 斜率检验

4. 讨论

4.1. 大学生压力知觉、心理一致感与手机依赖在人口学变量的差异分析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31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大学生手机依赖、压力知觉与心理一致感三者在性别方面的差异,结果发现,大学生压力知觉总分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分维度紧张感和控制感在性别上差异也不显著。而朱玉梅(2011)研究表明,男女大学生在压力知觉及紧张感维度上存在及其显著的差异,在控制感维度上差异不显著,女生比男生知觉到更大的紧张感。殷琳(2009)认为男女在紧张感上差异显著。这与前人的研究不一致,随着社会对男女社会角色的逐渐认可,女性越来越独立,在面对压力事件的时候,不会再倾向于依存性的认知方式,仅依赖直觉和情感;相反,女性也会和男性一样,更加倾向于理性去对压力进行评估。

心理一致感总分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跟Marsh等(2007)对大学生各种因素对心理一致感的预测作用所得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是,大学生不同的危害性和保护性因素影响了心理一致感的发展。分维度可理解感在性别上差异显著,且女生的可理解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而意义感和可控制感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跟前人研究不一致,宋旭林(2014)研究说明男生的可理解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可能是心理一致感代表个体对生活的一种总体认知倾向性,也是综合反映个体对内外环境的应激源、自己应付压力所

具有的资源以及对生活意义的感知。而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认为女性遭遇事情的时候寻求外界资源的帮

向青青等

助是被允许和接受的,而社会对男性的期许是做个“男子汉”、“有担当”,所以当男性遇到问题的时候,选择自己独立去解决。因而在可理解感得分上男女有差异。

手机依赖总分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分维度失控性、逃避性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而戒断性和低效性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且男性比女性在戒断性和低效性维度上得分更高。而较多研究显示,在手机的使用上男女有差异,女性更容易使用手机,也有部分研究表明男女在手机依赖方面并无差异。这可能与手机依赖的评价缺乏统一的标准,在计分方式上可能有所不同,另外也有可能存在样本差异(陆少艳等,2011)。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机的多功能化逐渐能够满足男女的不同需求,男生和女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求从手机中获取。手机的社交APP等,如微信、QQ等,可以满足女生的情感需求与社交需求等;而手机的游戏APP等,可以满足多数男生的需求。这也说明当代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4.2. 大学生压力知觉、心理一致感与手机依赖的相关分析

本研究通过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得出压力知觉及其各维度与手机依赖相关显著。本研究与前人的研究相符合。郭丽娜等(2016)得出心理一致感与压力知觉呈负相关,压力总是与一些负面情绪及不良行为相联系,张金健(2015)发现压力知觉对大学生手机依赖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这说明压力知觉与手机依赖显著相关。吴文丽等(2009)研究表明,学习压力和其它压力是影响成瘾的危险因素。一些研究发现手机的过度使用已作为一种手段去缓解压力(McMahon, 2001)。而大学生面临来自多方面的压力时,可能缺乏正确的方式去应对。长期以往,这些叠加的压力让他们丧失了生活目标和追求,对生命的意义感减弱,因此采取一种不合理的方式去应对——手机依赖。

本研究得出心理一致感与压力知觉也存在显著负相关,心理一致感越高,压力知觉水平低,跟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Antonovsky等研究表明当个体遭遇相同的压力事件时,高心理一致感的人比低心理一致感个体能够维持一个高水平的自我功能(Antonovsky, 1987)。当个体处于压力之中时,可通过心理一致感的提升从而来维持个体的身心健康水平(Havassy, Hall, & Wasserman, 1991)。心理一致感作为一致感作为一种可控且有意义的自信倾向,对压力知觉具有预测作用。

本研究还得出心理一致感与手机依赖呈显著负相关,验证了假设。跟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以往研究表明,心理一致感不仅影响物质滥用等病理症状的出现,还影响患者对于疾病压力的舒缓和修复(Falkin & Strauss, 2003)。手机依赖是一种行为成瘾,而高心理一致感的个体,对手机依赖程度低。

4.3. 心理一致感的调节效应分析

本文通过SPSS19.0以及温忠麟等(2005)调节效应检验,最终得出心理一致感能够作为调节作用。这与假设相吻合,说明心理一致感可以负向预测手机依赖,且在个体面对压力时,心理一致感可以起到一个调节作用。当心理一致感水平较高时,压力知觉和手机依赖的关系会降低;当心理一致感水平较低时,压力知觉和手机依赖的关系会升高。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心理一致感高的个体更善于应对各种压力,如疾病、工作压力或者不利的社会环境等,身心更容易维护在比较健康的水平(周颖,李滢,刘俊升,2010)。心理一致感高的个体会采用更为积极的方式去面对压力(马伟娜,姚雨佳,2012)。心理一致感也会在负性生活事件影响心理健康的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Huselid et al., 1991)。Kidorf等(2005)纵向调查美国大学生,发现心理一致感能够调节生活应激源对疾病的消极影响,即对低心理一致感水平的个体而言,压力可导致疾病,但此种情况却不会在高心理一致感水平的个体身上发生。在青少年群体中,心理一致感能够调节学业压力对健康问题的作用。McFarland等(2007)也发现成人群体中,心理一致感可以调节工作压力对成人心理问题的影响。由以往研究可以得出,心理一致感能够作为调节变量对压

向青青等

力和心理健康产生影响,而手机依赖作为成瘾问题的一种,也会给个体的身心带来影响。当个体遇到应激性的生活事件时,产生压力的时候,具有高心理一致感水平的个体相比其他人会较少经历这些事件带来的消极结果;而那些低心理一致感水平的个体将会产生应对困难等问题,从而可能碰到更多的身心问题。高心理一致感个体压力调节时倾向于采用成熟型应对方式,低心理一致感个体则偏好不成熟型或混合型应对方式(刘俊升,周颖,包蕾萍,桑标,2006)。如手机依赖等。

5. 结论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在国内外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考察了大学生压力知觉、心理一致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探讨了心理一致感在压力知觉和手机依赖中的调节作用,主要得出如下结论:

1) 大学生压力知觉总分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分维度紧张感和控制感在性别上差异也不显著。手机

依赖总分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分维度失控性、逃避性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而戒断性和低效性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心理一致感总分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分维度可理解感在性别上差异显著,而意义感和可控制感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

2) 压力知觉总分与手机依赖总分及各维度戒断性、失控性、低效性、逃避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且

相关显著。压力知觉与心理一致感之间存在有显著的负相关,且压力知觉与可理解感、意义感和控制感呈负相关,且相关显著。同时我们也发现,心理一致感与手机依赖存在有显著负相关,心理一致感与戒断性、失控性、逃避性呈显著负相关,且相关显著。

3) 心理一致感在压力知觉与手机依赖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当心理一致感水平较高时,压力知觉对

手机依赖的影响会减弱;而当心理一致感水平较低时,压力知觉对手机依赖的影响会增强。

基金项目

重庆大学“新冠肺炎”应急科研专项(2020CDJYGRH-YJ01)。

参考文献

郭丽娜等(2016). 心理一致感在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与抑郁间中介效应研究. 现代预防医学, 47(7), 1259.

刘红, 王洪礼(2012). 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倾向与孤独感.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6(1), 66-69.

刘俊升, 周颖, 包蕾萍, 桑标(2006). 青少年心理一致感水平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心理科学, 29(5), 1107-1110.

陆少艳, 周王义, 等(2011). 医学院校大学生手机依赖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校医, 25(2), 87-88.

马伟娜, 姚雨佳(2012). 目标性意图与执行性意图调节情绪反应的效果比较. 应用心理学, 18(1), 3-12.

宋旭林(2014). 大学生心理一致感、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湖北大学.

温忠麟, 侯杰泰, 张雷(2005). 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 心理学报, 37(2), 268-274.

吴文丽, 伍翔等(2009). 青少年压力、应对方式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7(6), 722.

殷琳(2009). 研究生生命意义与压力知觉、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昆明: 云南师范大学.

张金健(2015). 大学生手机使用动机量表的初步编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3(10), 1539-1543.

周颖, 李滢, 刘俊升(2010). 心理一致感在青少年压力应对中的中介效应检验. 心理科学, 33(2), 429-432.

朱玉梅(2011). 大学生压力知觉、心理弹性及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硕士生学位论文, 哈尔滨: 哈尔滨大学.

Ames, S. C., & Roitzsch, J. C. (2000). The Impact of Minor Stressful Life Events and Social Support on Cravings: A Study of Inpatients Receiving Treatment for Substance Dependence. Addictive Behaviors, 25, 539-547.

https:///10.1016/S0306-4603(00)00069-1

Antonovsky, A. (1987). Unraveling the Mystery of Health: How People Manage Stress and Stay Well.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Eyvazlou, M., Rahimi, A. et al. (2016). Association between Overuse of Mobile Phones on Quality of Sleep and General

向青青等Health among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Students. Chronobiology International, 33, 293-300.

https:///10.3109/07420528.2015.1135933

Falkin, G. P., & Strauss, S. M. (2003). Social Supporters and Drug Use Enablers a Dilemma for Women in Recovery. Addic-tive Behaviors, 28, 141-155. https:///10.1016/S0306-4603(01)00219-2

Havassy, B. E., Hall, S. M., & Wasserman, D. A. (1991). Social Support and Relapse: Commonalities among Alcoholics, Opiate Users, and Cigarette Smokers. Addictive Behaviors, 16, 235-246. https:///10.1016/0306-4603(91)90016-B Huselid, R. F., Self, E. A., & Gutierres, S. E. (1991). Predictors of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a Halfway-House Program for Chemically-Dependent Wome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Drug and Alcohol Abuse, 17, 89-101.

https:///10.3109/00952999108992812

Kidorf, M. et al. (2005). Involving Significant Others in the Care of Opioid-Dependent Patients Receiving Methadone. Journal of Substance Abuse Treatment, 29, 19-27. https:///10.1016/j.jsat.2005.03.006

Marsh, S. C., Monti, P. M., Kadden, R. M., Rohsenow, D. J., Cooney, N. L., & Abrams, D. B. (2007). Treating Alcohol De-pendence: A Coping Skills Training Guide (2nd ed.). New York: Guilford.

McFarland, C., Buehler, R., von Rüti, R., Nguyen, L., & Alvaro, C. (2007). The Impact of Negative Moods on Self-Enhancing Cognitions: The Role of Reflective versus Ruminative Mood Orienta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93, 728-750. https:///10.1037/0022-3514.93.5.728

McMahon, R. C. (2001). Personality, Stress, and Social Support in Cocaine Relapse Prediction. Journal of Substance Abuse Treatment, 21, 77-87. https:///10.1016/S0740-5472(01)00187-8

Park, W. K. (2003). The Mobile Phone Addiction among Korean College Students. Korean Journal of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Studies, 47, 250-281.

Peele, S. (1985). What I Would Most Like to Know—How Can Addiction Occur with Other Than Drug Involvements? Brit-ish Journal of Addiction, 80, 23-25. https:///10.1111/j.1360-0443.1985.tb05285.x

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

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 经历了十多年的努力,我们终于进入的我们自己梦想中的大学,我也是其中一个。很多人都认为我们真的很幸运,原因很简单,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进入大学的。但是作为别人眼中的幸运儿,我们其实有很多别人所不知道的困扰。从我们大学生自身看,大学正是人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化的协调发展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冲突,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往往会发生矛盾。面对这些问题,比如刚进入大学时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果不能得到解决,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这些东西都在时刻困扰着我们。这些还都是一些在校内常见的一些大学生的心里状况,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解决,只要经过咨询我们的学长或者是我们的老师和朋友,相信我们就会走出这些困扰。但是如果我们出现了比这样更严重的问题,而且还没有合适的途径来解决的话,这对我们大学生的成长将会是非常有害的。在这里我说几个大家都应该比较熟悉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就是2004年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相信大家对这件事情都没有忘记,这其实就是大学生的没有得到很好的心里健康教育的悲剧。虽然马加爵事件有多种原因,那些受害者也都有自己的不是,但是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马加爵的心里健康出了问题,如果马加爵能够从多方面寻求帮助,解决自己的一些困境,相信事情不会发展到那种地步,也就不会造成那样的悲剧。第二个例子就是清华大学的学生刘海洋用浓硫酸泼熊的事件。大家想一想,清华大学的学生,各方面应该是比较优秀的,但是即使是这么优秀的学生也会在做出这样的事情。据我从事件的了解知道刘海洋平时学习成绩很好,一直名列前茅,并且已经被系里推研,没有任何就业压力。刘海洋不是十分开朗,但也不属于沉默寡言那种类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武伯欣对这件事情是这样分析的,从心理学上分析,刘海洋可能存在认知上的缺陷,实际上也就是人格上的不健全。因其缺少成长氛围及心理抚慰往往更容易走上犯罪。当然了由于大学生的心里健康出了问题而造成的悲剧还远不止

大学生心理健康1

大学生心理健康复习提纲 (2011-2012学年第1学期) 第一部分心理健康基础知识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1、什么是心理? 人类的心理现象包括过程心理和个性心理两部分。 过程心理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 2、什么是健康? 罗马医生盖论说:健康指没有疾病的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为健康下定义包括四个方面: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良好。 3、什么是心理健康?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指个人心理所具有的正常的积极的状态和同环境保持良好心理适应的能力。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能够顺应社会并与社会保持同步。保持心理健康是现代人必备的能力之一。 4、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探索和研究人的心理健康的形成、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如何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学问。 心理素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其中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等都属于智力因素,情绪、意志、信念、理想、价值观等都属于非智力因素。 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内容包括:智力的发展与教育、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环境适应教育、人格健康教育等。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像生理健康的标准那样具体、精确和绝对。心理现象的度量没有一个固定而清晰的界限,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不是泾渭分明的对立面,人的心理及行为是一个由正常逐渐走向异常,由量变到质变,并且相互依存和转化的连续谱。 一般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良好的自我意识、良好的社会功能、良好的应付方式、良好的人生态度。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包括七个方面:(1)智力正常(2)情绪健康(3)意志健全(4)人格完整(5)人际关系和谐(6)适应能力强(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樊富珉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7个标准: (1)能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 (3)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 (4)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 (5)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6)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三、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是由先天和后天共同决定的,环境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经济和社会风气(如心理疾病与现代化发展有奇特的同步性,与西方人的“原罪感”相对应的,中国人更多的是羞耻感)等,此外个体的成长经历及生命中的重要人物也对个体发展有重要影响。 第二部分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一、自我意识概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意识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意识》教案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了解自我意识的相关理论; 2、能对个人的自我意识进行简单分析。 教学内容:1、自我意识的含义; 2、自我意识的结构; 3、怎样简单分析个人的自我意识。 教学重点:1、自我意识的结构; 2、个人自我意识的简单分析。 教学难点:从结构上分析自我意识 教学方法:讲授、启发、心理测验 教学时数:2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VS“早起的虫儿被鸟吃” 二、自我意识的含义 (1)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态的认识和体验; (2)个体对自己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认识和体验。 三、“20个我是谁”心理测试 (1)请同学们用5分钟时间写20个关于“我···”的句子。尽量选择一些能反映个人风格、特征的语句。

(2)评估陈述 ①评估自我接纳程度 在你列出的每句话的后面加上正号(+)或负号(-)。正号表示“这句话表达了你对自己肯定满意的态度”,负号的意义则相反,表示“这句话表达了你对自己不满意、否定的态度”。 ②评估自我意识的时间特征 看看这些陈述中哪一些是指向过去的,哪些是指向现在的,哪些是指向将来的。 ③评估自我意识的结构 四、举例讲解从内容上划分自我意识的结构 1、生理自我 个体对自己生理属性的认识。 包括:性别、身高、年龄、仪表、体重、健康状况等方面。 2、社会自我 个体对自己社会属性的认识。 包括:所在群体、角色、名望、地位、人际关系等方面。 3、心理自我: 个体对自己的心理活动的意识。 包括:①情绪状况;②才智状况;③人格特征。 五、举例讲解从形式上划分自我意识的结构 1、自我认知(知):认知的一种形式,主要包括个体的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方面内容。

PSTR压力测试表

P S T R压力测试表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PSTR压力测试表 适度的压力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但过度的压力会危害人的健康,人们所承受的压力适当与否可以通过测试表来了解。用大约10分钟时间填写PRTRI,不要在每一题上花太多时间考虑。回答完毕请把总分加起来,然后从分数解释表上找到你的总分所在位置,并认真阅读后面的解释。仔细考虑下列一个项目,看它究竟有多少适合你,然后将你对每一项目的评分,根据下面的发生频率表列出来。 频率:总是—4经常—3有时—2很少—1从未—0 项目: 1. 我受背疼之苦 2. 我的睡眠不足、且睡不安稳 3. 我有头疼 4. 我额部疼痛 5. 若须等候,我会不安 6. 我的后颈感到疼痛 7. 我比多数人更神经紧张 8. 我很难入睡 9. 我的头感到紧或疼 10. 我的胃有病 11. 我对自己没有信心 12. 我对自己说话 13. 我忧虑财务问题

14. 与人见面时,我会窘怯 15. 我怕发生可怕的事 16. 白天我觉得累 17. 下午我感到喉咙痛,但并非由于染上感冒 18. 我心情不安,无法静坐 19. 我感到非常口干 20. 我心脏有病 21. 我觉得自己不是很有用 22. 我吸烟 23. 我肚子不舒服 24. 我觉得不快乐 25. 我流汗 26. 我喝酒 27. 我很自觉 28. 我觉得自己像四分五裂 29. 我的眼睛又酸又累 30. 我的腿或脚抽筋 31. 我的心跳过速 32. 我怕结识人 33. 我手脚冰冷 34. 我患便秘 35. 我未经医师指示使用各种药

36. 我发现自己很容易哭 37. 我消化不良 38. 我咬指甲 39. 我耳中有嗡嗡声 40. 我小便频密 41. 我有胃溃疡 42. 我有皮肤方面的病 43. 我的咽喉很紧 44. 我有十二指肠溃疡病 45. 我担心我的工作 46. 我口腔溃烂 47. 我为琐事忧虑 48. 我呼吸浅促 49. 我觉得胸部紧迫 50. 我发现很难做决定 结果评价:98(或93以上),表示你确实正以极度的压力反应伤害你自己的健康,你需要专业心理治疗师给与一些忠告,它可以帮助你削减你对压力器的知觉,并帮助你改良生活的品质。 87(82—92),这个分数表示是你正经历太多的压力,这正在损害你的健康,并令你的人际关系发生问题。你的行为会伤害自己,也会影响其他人。因此,对你来说,学会如何减除自己的压力反应是非常必

成人心理压力量表

成人心理压力量表 (一)填表项目 姓名:性别:年龄: (岁) 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 住址或工作单位:填表日期:年月日 指导语:下面的问题用于反映您在社会中所获得的支持,请按各个问题的具体要求,根据您的实际情况来回答。谢谢您的合作。 1.您有多少关系密切,可以得到支持和帮助的朋友?(只选一项) (1)一个也没有(2) 1—2个 (3)3—5个(4) 6个或6个以上 2.近一年来您:(只选一项) (1)远离家人,且独居一室。 (2)住处经常变动,多数时间和陌生人住在一起。 (3)和同学、同事或朋友住在一起。 (4)和家人住在一起。 3.您与邻居:(只选一项) (1)相互之间从不关心,只是点头之交。 (2)遇到困难可能稍微关心。 (3)有些邻居都很关心您。 (4)大多数邻居都很关心您。 4.您与同事:(只选一项)

(1)相互之间从不关心,只是点头之交。 (2)遇到困难可能稍微关心。 (3)有些同事很关心您。 (4)大多数同事都很关心您。 5.从家庭成员得到的支持和照顾(在合适的框内划“√”) 无极少一般全力支持 A.夫妻(恋人) B.父母 C.儿女 D.兄弟妹妹 E.其他成员(如嫂子) 6.过去,在您遇到急难情况时,曾经得到的经济支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帮助的来源有: (1)无任何来源。 (2)下列来源:(可选多项) A.配偶; B.其他家人; C.朋友 D.亲戚; E.同事; F.工作单位; G.党团工会等官方或半官方组织; H.宗教、社会团体等非官方组织; I.其它(请列出) 7.过去,在您遇到急难情况时,曾经得到的安慰和关心的来源有: (1)无任何来源。 (2)下列来源(可选多项) A.配偶; B.其他家人; C.朋友 D.亲戚;E.同事 F.工作单位; G.党团工会等官方或半官方组织 H.宗教、社会团体等非官方组织;

【调研问卷模板】压力知觉量表(CPSS)

【调研问卷模板】压力知觉量表(CPSS) 这份量表是在询问在最近一个月来,您个人的感受和想法,请您于每一个题项上作答时,去指出您感受或想到某一特定想法的频率。虽然有些问题看是相似,实则是有所差异,所以每一题均需作答。而作答方式尽量以快速、不假思索方式填答,亦即不要去思虑计算每一题分数背后之意涵,以期确实反应您真实的压力知觉状况。而每一题项皆有下列五种选择. 0. 从不 1. 偶尔2:有时3: 时常 4. 总是 请回想最近一个月来,发生下列各状况的频率。 1. 一些无法预期的事情发生而感到心烦意乱 从不 偶尔 有时 时常 总是 2. 感觉无法控制自己生活中重要的事情 从不 偶尔 有时 时常 总是 3. 感到紧张不安和压力 从不 偶尔

时常 总是 4. 成功地处理恼人的生活麻烦 从不 偶尔 有时 时常 总是 5. 感到自己是有效地处理生活中所发生的重要改变从不 偶尔 有时 时常 总是 6. 对于有能力处理自己私人的问题感到很有信心从不 偶尔 有时 时常 总是 7. 感到事情顺心如意 从不 偶尔 有时

总是 8. 发现自己无法处理所有自己必须做的事情 从不 偶尔 有时 时常 总是 9. 有办法控制生活中恼人的事情 从不 偶尔 有时 时常 总是 10. 常觉得自己是驾驭事情的主人 从不 偶尔 有时 时常 总是 11. 常生气,因为很多事情的发生是超出自己所能控制的从不 偶尔 有时 时常

12. 经常想到有些事情是自己必须完成的 从不 偶尔 有时 时常 总是 13. 常能掌握时间安排方式 从不 偶尔 有时 时常 总是 14. 常感到困难的事情堆积如山,而自己无法克服它们从不 偶尔 有时 时常 总是

PSTR压力测试表

PSTR压力测试表 适度的压力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但过度的压力会危害人的健康,人们所承受的压力适当与否可以通过测试表来了解。用大约10分钟时间填写PRTRI,不要在每一题上花太多时间考虑。回答完毕请把总分加起来,然后从分数解释表上找到你的总分所在位置,并认真阅读后面的解释。仔细考虑下列一个项目,看它究竟有多少适合你,然后将你对每一项目的评分,根据下面的发生频率表列出来。 频率:总是—4经常—3有时—2很少—1从未—0 项目: 1. 我受背疼之苦 2. 我的睡眠不足、且睡不安稳 3. 我有头疼 4. 我额部疼痛 5. 若须等候,我会不安 6. 我的后颈感到疼痛 7. 我比多数人更神经紧张 8. 我很难入睡 9. 我的头感到紧或疼 10. 我的胃有病 11. 我对自己没有信心 12. 我对自己说话 13. 我忧虑财务问题 14. 与人见面时,我会窘怯 15. 我怕发生可怕的事 16. 白天我觉得累 17. 下午我感到喉咙痛,但并非由于染上感冒 18. 我心情不安,无法静坐 19. 我感到非常口干 20. 我心脏有病 21. 我觉得自己不是很有用 22. 我吸烟 23. 我肚子不舒服 24. 我觉得不快乐 25. 我流汗 26. 我喝酒 27. 我很自觉 28. 我觉得自己像四分五裂 29. 我的眼睛又酸又累 30. 我的腿或脚抽筋 31. 我的心跳过速 32. 我怕结识人 33. 我手脚冰冷 34. 我患便秘 35. 我未经医师指示使用各种药

36. 我发现自己很容易哭 37. 我消化不良 38. 我咬指甲 39. 我耳中有嗡嗡声 40. 我小便频密 41. 我有胃溃疡 42. 我有皮肤方面的病 43. 我的咽喉很紧 44. 我有十二指肠溃疡病 45. 我担心我的工作 46. 我口腔溃烂 47. 我为琐事忧虑 48. 我呼吸浅促 49. 我觉得胸部紧迫 50. 我发现很难做决定 结果评价:98(或93以上),表示你确实正以极度的压力反应伤害你自己的健康,你需要专业心理治疗师给与一些忠告,它可以帮助你削减你对压力器的知觉,并帮助你改良生活的品质。 87(82—92),这个分数表示是你正经历太多的压力,这正在损害你的健康,并令你的人际关系发生问题。你的行为会伤害自己,也会影响其他人。因此,对你来说,学会如何减除自己的压力反应是非常必要的。你可能必须花时间做练习,学习控制压力,也可以寻求专业的帮助。 76(71—81)这个分数显示你的压力程度中等,可能正开始对健康不利。你可以仔细反省自己对压力器如何作出反应,并学习在压力器出现时,控制自己的肌肉紧张,以消除生理激活反应。好老师对你有帮助,要不然就选择适合你的肌肉松弛录音带。 65(60—70)这个分数指出你生活中的兴奋与压力也许是相当适中的。偶尔会有一段时间压力太大,但你也许有能力去享受压力,并且很快回到平衡状态,因此对你的健康不会造成威胁。做一些松弛训练仍是有益的。 54(49—59)这个分数表示你能够控制你自己的压力反应,你是一个相当放松的人。也许你对于所遇到的各种压力器,并没有将他们解释为威胁,所以你很容易与人相处,可以毫无惧怕地担任工作,也没有失去信心。 43(38—48)这个分数表示你对所遭遇的压力器很不易为所动,甚至是不当一回事,好像并没有发生过一样。这对你的健康不会有什么负面影响,但你的生活缺乏适度的兴奋,因此趣味也就有限。 32(27—37)这个分数表明你的生活可能是相当沉闷的,即使刺激或有趣的事情发生了,你也很少作反应。可能你必须参加更多的社会活动或娱乐活动,以增加你的压力激活反应。 21(16—26)如果你的分数值落在这个范围内,也许意味着你在生活中所经历的压力经验不够,或是你没有正确地分析你自己。你最好更主动些,在工作、社交、娱乐等活动上多增加些刺激。做松弛训练对你没有什么用,但找一些辅导也许会有帮助。 如果你的分数在43—65之间,那么你的压力是适中的,不必寻求改变生活形态;如果你的分数低于43或高于65,那表示你可能需要调整生活形态。低分者需要更多的刺激;高分者需要减轻压力。

如何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

一、如何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 1、智力正常,有较浓厚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大学生智力正常主要表现为: ①思维力、想象力、记忆力、注意力等智力要素正常; ②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兴趣; ③能保证一定的学习效率,无学习障碍。 2、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 ①能正确认识自己,包括自己的身心状态、认知水平、行为表现,了解自己的气质、性格和能力; ②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对自己能做出恰当的评价,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不自傲,不自卑,不自暴自弃; ③能悦纳自己、关心自己、尊重自己,恰当表现自己。 3、情绪稳定协调,积极情绪占优势 ①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 ②肯定情绪多于否定情绪; ③情绪稳定,能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④情绪反应是由适当的情景引起的,反应的强度与引起这种情绪的情景相符合; 4、人际关系和谐 ①乐于与人交往。 ②在交往中,保持独立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 ③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善于扬长补短; ④能融于集体; ⑤与人相处时,积极态度。 5、人格完整 ①格构成要素的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 ②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统一性混乱; ③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 6、意志坚韧,有较强的执行力。 ①能适时地做出决定并运用切实有准备的方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②能承受挫折、恐惧和不幸所造成的心理压力; ③面对失败的不屈性、面对厄运的刚毅性、面对困难的勇敢性。 7、能正确处理个人与环境关系,社会适应能力强 ①能在环境发生变化时作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使个人行为符合新环境的要求; ②能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对社会现状有清晰的认识; ③能抵制环境中的消极影响,及时修正自己的需要和欲望,使自己的思想、行为与社会相协调。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精力充沛、勤学好问、反应敏捷、喜欢探索等特征。 过于老成、过于幼稚、过于依赖以及严重偏离自己所处的年龄阶段和角色要求均视为心理异常的表现。 如何正确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1、心理不健康与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不能等同。偶尔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不等于心理不健康。

压力知觉量表

压力知觉量表 Q1 一些无法预期的事情发生而感到心烦意乱(单选题) A. 从不 B. 偶尔 C. 有时 D. 时常 E. 总是 Q2 感觉无法控制自己生活中重要的事情(单选题) A. 从不 B. 偶尔 C. 有时 D. 时常 E. 总是 Q3 感到紧张不安和压力(单选题) A. 从不 B. 偶尔 C. 有时 D. 时常 E. 总是 Q4 成功地处理恼人的生活麻烦(单选题) A. 从不 B. 偶尔 C. 有时 D. 时常 E. 总是 Q5 感到自己是有效地处理生活中所发生的重要改变(单选 题) A. 从不 B. 偶尔 C. 有时 D. 时常 E. 总是 Q6 对于有能力处理自己私人的问题感到很有信心(单选题) A. 从不 B. 偶尔 C. 有时 D. 时常

E. 总是

Q7 感到事情顺心如意(单选题) A. 从不 B. 偶尔 C. 有时 D. 时常 E. 总是 Q8 发现自己无法处理所有自己必须做的事情(单选题) A. 从不 B. 偶尔 C. 有时 D. 时常 E. 总是 Q9 有办法控制生活中恼人的事情(单选题) A. 从不 B. 偶尔 C. 有时 D. 时常 E. 总是 Q10 常觉得自己是驾驭事情的主人(单选题) A. 从不 B. 偶尔 C. 有时 D. 时常 E. 总是 Q11 常生气,因为很多事情的发生是超出自己所能控制的 (单选题) A. 从不 B. 偶尔 C. 有时 D. 时常 E. 总是 Q12 经常想到有些事情是自己必须完成的(单选题) A. 从不 B. 偶尔 C. 有时 D. 时常 E. 总是 Q13 常能掌握时间安排方式(单选题)

《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

《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心得体会 现代社会的生活工作节奏日益加快,很多人都感到不堪重负,但他们却从未意识到自己的心理正一天天向亚健康靠近。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身体的健康是指人的身体符合人的正常生理现象,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没有疾病的发生;距今为止好像还没有确切的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但大部分专家都认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必须具有正常的智力,基本的自我认识能力,并能恰到的估价自己,有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适当的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以及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其实,心理健康说到底是一种人生态度。心理健康的人,以积极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周围事物。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才能迎接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心理健康并不是心理平衡。它并非平衡与适应状态,而是处于两极的中间位置。很多人把适应理解成对周围环境的顺从,把平衡理解为内心无冲突,但这并不是心理健康。因为如果“平衡”就是健康,那么一个满足现状,没有追求,不思进取的人,内心就很平衡,因为他不会有挫折感,也没有冲突,他算是健康吗?如果说“适应”就是健康,那么现在社会上有的人见人说人话,遇鬼说鬼话,左右逢源,上下讨好,这种人算健康?其实,上述两种人也未必快乐,其心理也未必正常。 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都追逐于生活上的满足与享受,而忽略了重要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大学生。孰不知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与他的成就密不可分。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我们这些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我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都十分的敏感。这一切都将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现在的大学生,要么就是太过于杞人忧天,要么就是过分的开朗。万事都有个度,满了就会有负面效应。 在大学生中有抑郁现象的比较多,甚至有自杀倾向也存在少数。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自我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对自己进行了一些否定。一般这样的

压力量表

压力量表 适当的压力可以激发自己的潜力,使生命得到锻炼而变得更强大,而过度的压力则会引起心理和生理的的异常反应,导致疾病的产生。 过度心理压力的持续存在会引起人的消极情绪,而消极负面情绪会大量消耗人的身心资源,它是形成心理障碍与躯体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你觉得你目前所承受的压力会过大吗?以及你现在承受的压力比多少比例的人要高?如果你想了解自己的压力有多大,那么这份经典的APESK-PSTR心理压力量表能够帮助到你! PSTR心理压力量表由瑞士心理学家爱德沃兹于1983年编制,以德国心理学家穆瑞在1968年提出的心理压力因素理论为基础。 请你准备一支笔和一张纸,然后花大约15分钟时间做这个测试,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要在每一题上花太多时间考虑。 做完测试之后请把总分加起来,然后对照下方的评定标准,并认真阅读后面的解释。 注意:A(总是)4分;B(经常)3分;C(有时)2分;D(很少)1分;E(从未) 0分。

评定标准 一般,43-65分,表示压力适中;低于43分,表示压力过小,需要适度增加压力;高于65分,表示压力过大,需要适当降低。 具体标准 93以上:表示处于高度应激反应中,身心遭受压力伤害,你需要专业心理治疗师给与一些忠告,它可以帮助你削减你对压力的知觉,并帮助你改良生活的品质。 82-92:这个分数表示是你正在经历太大的压力,身心健康正在受到损害,并令你的人际关系发生问题。你的行为会伤害自己,也会影响他人。因此,对你来说,学会如何减除自己的压力反应是非常必要的。你可能必须花时间做练习,学习控制压力,也可以寻求专业的帮助。 71-81:这个分数显示你的压力程度中等,可能正开始对健康不利,你可以仔细反省自己对压力器如何做出反应,并学习在压力器出现时,控制自己的肌肉紧张,已消除生理激活反应。 60-70:这个分数指出你生活中的兴奋与压力也许是相当适中的。偶尔会有一段时间压力太大,但你也许有能力去享受压力,并且很快回到平衡状态,因此对你的健康不会造成威胁。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定义以与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定义以及标准 心理健康: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的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结合国内外专家的观点,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如下: 1 、大学生智力正常且充分发挥。 智力是指人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等的的综合,是人在经验中学习或理解的能力、获得和保持知识的能力,迅速而又成功的对新情景作出反应的能力,运用推理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智力正常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大学生胜任学习任务、适应周围环境变化需要的心理保证,因此,是衡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一般来说,大学生的智力是正常的,甚至相对与同龄人,其智力总体水平较高,因而衡量大学生的智力,关键在于看大学生的智力是否正常地、充分的发挥了效能。 大学生智力正常且充分发挥的标准是: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探索兴趣;智力结构中各要素在其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都能积极协调地参与并能正常地发挥作用;乐于学习。 此外,一些非智力因素包括理想、兴趣、爱好等也是构成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 2 、情绪健康 情绪健康的主要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理愉快。这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 因为情绪在心理变态中起着核心的作用,情绪异常往往是心理疾病的先兆。大学生的情绪健康应包括以下内容: (1)愉快情绪多于不愉快情绪,一般表现为:乐观开朗,充满热情,富有朝气,满怀信心,善于自得其乐,对生活充满希望; (2)情绪稳定性好,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约束,又能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意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大学生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帮助大学生解决身心发展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以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为起点,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和顺利社会化为归宿。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目标: 1、初级目标—防治心理疾病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级目标是防治心理疾病,维护心理健康。这是它的特色,也是实现其他目标的基础。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变革的社会背景之下,又正当人生发展的过渡时期,当他们面临的冲突过大,持续时间过长又得不到外界帮助,就可以引发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反应,严重的会导致各种心理疾病,甚至引起自杀或伤害他人。心理健康教育能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对不良心理现象和行为予以矫正和治疗。 2、中级目标—完善心理调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中级目标是指导学生深化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了解,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优化心理素质,提高挫折承受力,增进社会适应能力,进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即通过性格品质的优化,提高德育的有效性;通过心理能力的强化,促进智育的高效化;通过健康心态的培养,促进健康的全面化;通过内在动力的激发,促进自我发展的主动化;通过行为习惯的优化,促进个体的顺利社会化。当代大学生在学习、交友、恋爱、择业等一系列生活事件中常会遇到挫折,由此而产生心理困扰。由于心理发展尚未成熟,自我调节能力尚不完善,挫折引发的情绪波动常常十分强烈,从而影响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健康成长。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中级目标显得尤为重要。 3、最终目标—促进心理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健全个体,适应社会,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促进心理发展。同时,保持对客观社会的积极、主动地适应,实现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和谐与统一。当代大学生由于自身存在的某些弱点和局限,常常会影响他们的适应与发展,阻碍潜力的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帮助大学生认清自己的潜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全面而充分地发展自己,完善人格。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面临着学习、交友、恋爱、就业、成长等种种问题,他们渴望成才,追求卓越。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才的基础,拥有健康的身心是他们成人、成才、成功的重要保证。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有效方式,所以,要进一步提 高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制度化的育人活动,其特定的工作范围在心理领域。心理健康教育只有把“育心”作为自己的立足点,才能得到学生和社会的认可。这一结论得到了有关实证研究的支撑。据黄希庭、郑涌等的调查,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观评价呈现如下特征:“从心理健康教育中收益最大的是丰富了心理健康知识(95%)、了解心理素质的重要

最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健康的自我意识教案

第二章健康自我意识的发展 第二节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导语: 自我意识是个体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一个人心理成熟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状况,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在大学生人格形成和人格结构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大学生只有比较客观准确的认识自我和了解自我,并对自己持一种接受和开放的态度才能可能发掘出自己的潜能,才有可能保持心理健康,顺利成长。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大学阶段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阶段,也是自我意识确立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自我意识趋于稳定、全面、丰富和深刻。在这一时期,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方面趋于协调发展,自我意识的核心—世界观和人生观已基本确立。下面从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方面看一下特点。 1.大学生自我认知方面的特点 (1)自我认知的广度和深度大大提高。大学为学生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个新世界使得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关心的社会问题也多了,社会对大学生的的期望也比较高。这时,大学生的自我认知不仅仅是自己个人的气质和性格等一般问题,还涉及了自己的社会地位、社会责任、自我价值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思考,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达到了新的广度和高度。 (2)自我认知更具自觉性和主动性。大学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预热阶段。在这期间,他们摆着这样深刻的问题:我要做个什么样的人?我能为社会做什么贡献等。学生们总是十分感兴趣而急切思考着这些问题,并且会付诸行动。相对于少年时期,大学生自我认知更有自觉性和主动性。 (3)自我评价能力增强。由于大学生活的历练,大学生不仅知识增加了,社会经验也丰富了些,大多数学生能够通过自我观察和自我总结等手段全面客观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及解释

”2 ci*

量表简介: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面对环境中的挑 战能否采 取适应性的行为的知觉或信念。一个相信自己能处理好各种事情的人,在生活中会更积极、更主动。这种?能做什么”的认知反映了一种个体对环境的控制感。因此自我效能感是以自信的理论看待个体处理生活中各种压力的能力。 —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由Schwarzer等人编制, 中文版由王才康等人(2001)翻译修订,对其信效度进行分析。结果发现GSES具有良好的信度,其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A=,重测信度r=(p<,折半信度为r=(n=401,p

不正正正 正确确确 1 ?如果我尽力去做的话,我总是能够解决问题 的。 □ □□□ 2?即使别人反对我,我仍有办法取得我所要 的。 □ □□□ 3?对我来说,坚持理想和达成目标是轻而易举 的。 □ □□□ 4?我自信能有效地应付任何突如其来的事 情。 □ □□□ 5?以我的才智,我定能应付意料之外的情 况。 □ □□□ 6?如果我付出必要的努力,我一定能解决大多数的难 题。 □ □□□ 7?我能冷静地面对困难,因为我可信赖自己处理问题的能 力。 □ □□□

&面对一个难题时,我通常能找到几个解决方法。 □ □□□ 9?有麻烦的时候,我通常能想到一些应付的方法。 □ □□□ 10?无论什么事在我身上发生,我都能够应付自如。 □ □□□ 记分方法完全不正确1 尚算正确2 多数正确3 完全正 确4 分数越高说明自信心越高 1-10你的自信心很低,甚至有点自卑,建议经常鼓励自己,相信自己是行的,正确地对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学会欣赏 10-20你的自信心偏低,有时候会感到信心不足,找 出自己的优点,承认它们,欣赏自己。

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

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 健康是人们的基本需求之一,是每个人所渴望的.长期以来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一直是"没有查出病就是健康".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心理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因素同生物学因素一样,与人的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健康,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 1、客观方面 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七八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 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

大学生自我认知与心理健康(行业参考)

大学生自我认知与心理健康 摘要:怎样才能更好的生活呢?怎样才能使自己有一个平衡的状态呢?怎样使自己有个不错的朋友圈子呢?怎样使自己看起来更加的有自信有魅力呢?怎样使自己对自我能力有个良好的评估呢?这些问题是大都是当代大学生迫切想解决的,而这些问号的本质就是怎样使自己有个好的生活质量。答案正确的自我认知。只有对自己有了正确的定位分析我们才能更能适应大学生活,也才能更好的享受我们大学生活。 关键词:自我认知心理健康自卑过度自信人际关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的不断进步,健康对现在的人而言已不仅仅指身体健康了,健康的现在内容包括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对于我们每个生活在当下的人而言心理的健康已经严重的影响我们的生活的质量。怎样才能更好的生活呢?怎样才能使自己有一个平衡的状态呢?怎样使自己有个不错的朋友圈子呢?怎样使自己看起来更加的有自信有魅力呢?怎样使自己对自我能力有个良好的评估呢?这些问题是大都是当代大学生迫切想解决的,而这些问号的本质就是怎样使自己有个好的生活质量。答案正确的自我认知。只有对自己有了正确的定位分析我们才能更能适应大学生活,也才能更好的享受我们大学生活。 我是谁、我是个怎样的人这样的问题,都是不能完全正确回答的问题。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认识你自己“。自我认知也就是认识你自己的另一个通俗的说法。可见关于自我认知是从古到今的一问题,需要我们每个人去探讨。自我认知,即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维和意向等方面的觉察;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这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 心理健康,从广义上讲,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如果一个人没有正确的情境与情绪反应的统一,那么他的言行就会紊乱,从而出现心理问题。

最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 发展---从学会学习开始这学期学习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这门课程,感觉从中受益匪浅。的确,从自我认知到与人交往再到融入集体,我对事物的认识又提高了一个层次。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讲,在学习方面我得到了最大的收益。 “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这句话在很早以前我就有所耳闻,这很鲜明的体现了一部分大学学生的学习观念。其实这种观念并没有什么错误,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大学生活,当然他也要为自己大学四年的所作所为买单。我只能说这不是我的观念,我觉得初等教育带给我们知识的同时,让我们成为了考试的奴隶,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这种目光短浅的学习知识是现在教育的弊病。而到了大学,我们也难以摆脱这种思想,说明这种思想已经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根深蒂固。六十分万岁的思想就是因此而来。其实到了大学我们可以学习的知识很多,但是最重要的是对于学习模式的转变,我们可以随心所欲的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学习,而不是一再的只完成课内的内容,这种学习理念算是比较符合大学生活的了。当然,如果选择玩过四年也未尝不可,因为选择是人拥有的最基本的人权,只是四年以后,我们会激昂的回想着我们的大学生活,说一句“我爱我的青春,我从不后悔”就是最完美的结局了。上完心理课后,我不断思考,思考我和学习的关系,所以我总结了我对大学学习生活的见解就是两个问题:学什么?怎么学? 学什么?

这个问题萦绕了我很久,与其说是不知道学什么,不如说是选择什么。因为大学里可以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面对要花缭乱的课余生活,我们没有时间把所有的东西都尝试一遍,只能有所取舍,于是,选择什么就成了最纠结的问题。北京体育大学与其他大学有所区别,这是一所体育院校,所以有很多东西是别的学校所没有的。比如说我们有棒球社,橄榄球社,武术协会等等等等,看上去所有的社团都是那么吸引人,所以我曾经就纠结于选择哪个社团这个问题。但是结合自己课程紧而且要有自己的时间学习别的东西,所以我选择了一个社团,即使这样还是有些不甘心。 还有一点就是书本以外的知识。在这方面我深有体会,在学生会里,我不仅认识了朋友,还学会了一些书上没有的东西。比如说与人交际方面的经验,我想这一点是很重要的,生活里面到处都要与人交际,而要做到愉快的与人交流并且了解别人的观点和看法并不容易,这就需要学会倾听,并且用商量的语气与别人讨论。还有一些礼貌的做法都会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 怎么学? 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后就剩下付出努力完成目标了。但是要是学习的时候不注意方法反而会耽误很多时间。上大学后因为时间比较宽裕,所以大大小小的讲座我倒是听过不少,其中不乏一些学习经验交流会。一些好的经验我就会拿来借鉴。比如在学长说过要提高学习效率,集中精力放在当前做的事情上。还有英语学习方面,要多重复,比如单词,单词量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我们最容易出的问题是背的单词第二天忘记了一半,这无疑是个难点,更是对自信心的巨大打击,

压力量表

压力量表 压力量表用大约 8 分钟的时间填答,不要在每一题上花太多时间考虑 频率:总是+4;经常+3;有时项目 +2;很少+1;未+0 1 我受背痛之苦 2 我的睡眠不定且睡不安稳 3 我有头痛 4 我颚部疼痛 5 若须等候,我会不安 6 我的后颈感到疼痛 7 我比多数人更神经紧张 8 我很难入睡 9 我的头感到紧或痛 10 我的胃有毛病 11 我对自己没有信心 12 我对自己说话13 我忧虑财务问题 14 与人见面时,我会窘怯 15 我怕发生可怕的事 16 白天我觉得累 17 下午我感到咙痛,但并非由于染上感冒 18 我心情不安、无法静坐 19 我感到非常口干 20 我有心脏毛痛 21 我觉得自己不是很有用 22 我吸烟 23 我肚子不舒服 24 我觉得不快乐 25 我流汗 26 我喝酒 27 我很自觉 28 我觉得自己像四分五裂 29 我的眼睛又酸又累 30 我的腿或脚抽筋 31 我的心跳快速 32 我怕结识人 33 我手脚冰冷 34 我患便秘 35 我未经医师指示使用各种药物 36 我发现自己很容易哭 37 我消化不良 38 我咬指甲 39 我耳中有嗡嗡声 40 我小便频密 41 我有胃溃疡的毛病 42 我有皮肤方面的毛病 43 我的咽喉很紧 44 我有十二指肠溃疡的毛病 45 我担心我的工作 46 我口腔溃烂

47 我为琐事忧虑 48 我呼吸浅促 49 我觉得胸部紧迫 50 我发现很难做决定 分析 这个分数表示你确实正以极度压力反应在伤害你的健康。你需 要专业治疗师给予一些忠告,他可以帮助系消减你对于压力的96以上 知觉,并帮助你改良生活的质量。 这个分数表示你正经历太多的压力,正在损害你的健康,并令 人际关系发生问题。你的行为会伤害自己,也可能会影响他人, 85-95 因此,对你来说,学习如何减除自己的压力反应是非常重要的。 你可能必须花许多时间做练习,学习控制压力,也可以寻求专 业的帮助。 这个分数显示你的压力程度中等,可能正开始对健康不利。你 74-84 可以仔细反省自己对压力如何做出反应,并学习在压力出现 时,控制自己的肌肉紧张,以消除生理刺激反应。 这个分数指出你生活中的兴奋与压力是相当适中的。偶而会有 一段时间压力太多,但你也许有能力去享受压力,并且很快地63-73 回到平静的状态,因此对你的健康并不会造成威胁。 这个分数表示你能够控制你自己的压力反应,你是一个相当放 松的人,也许你对于所遇到的各种压力,并没有将它们解释为52-62 威胁,所以你很容易与人相处,可以毫无惧怕地胜任工作,也 没有失去自信。 这个分数表示你对所遭遇的压力很不易为所动,甚至是不当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