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说木叶》优秀课件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说“木叶”》课件

《说“木叶”》课件

《说“木叶”》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说“木叶”》这一主题,该内容出自《现代散文选》第二册第四章《自然与生活》部分。

详细内容包括对“木叶”的形态、生长环境、文化寓意等多角度的解读,旨在引导学生体会自然之美,感悟生活中的哲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木叶”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及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寓意。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木叶”在传统文化中的寓意及其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把握“木叶”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环境,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木叶、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物木叶,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

3. 讲解:结合PPT课件和实物木叶,详细讲解“木叶”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文化寓意等。

4. 例题讲解:分析散文《说“木叶”》中的美句,解读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描绘一种自然现象,并表达自己的感悟。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木叶”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环保、艺术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板书设计1. 《说“木叶”》2. 内容:形态特征生长环境文化寓意生活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木叶”为主题,写一篇描绘自然现象的短文,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察大自然,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理解“木叶”在传统文化中的寓意及其与生活的联系。

说木叶教案 《说“木叶”》教案优秀12篇

说木叶教案 《说“木叶”》教案优秀12篇

说木叶教案《说“木叶”》教案优秀12篇说木叶教案一等奖篇一1.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

3.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类现象。

4.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诗的热情,使学生感受我们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唤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重点:中国古典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

难点:全文表面是分析古诗中“木叶”的艺术特征而实质是谈诗歌语言的特点。

分析:诗歌的暗示性是一个诗歌理论问题,而学生对诗歌只有浅近的知识,也容易为文题的表面所迷惑,不能把握本文的真正用意。

因此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突破认识的难点,帮助他们理解、学会暗示这一表达技巧,汲取宝贵的艺术营养。

一、导入:同学们,请你们说出你最喜欢的诗句。

并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意在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一个轻松的回顾,让学生先进入语言的美感情境。

)我们的古诗人是“敏感而有修养的”,他们似乎参透了深奥的美学和心理学原理,创造了耐人“触摸”的精妙的诗歌语言,这语言是不可能作出所谓的科学的解答的,需要我们用心灵去解读。

“诗歌是激情和想像的艺术。

只有用你的激情与想像去品读,“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

”同学们,就让我把这几句话作为本堂课的“题记”献给大家。

让我们一起带着的激情和想象,走进诗歌的殿堂吧。

二、感悟“木叶”和“树叶”的区别,探究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比较“木叶”“落叶”及“黄叶”,进而把握“木叶”的艺术特征。

问1:从概念上讲,“木叶”就是什么?讨论,明确:就是“树叶”。

问2:既然二者在概念上完全一致,为什么会给人如此不同的感觉呢?请同学们结合作者所引用的诗句来体会。

边显示文中所引诗句边引导学生思考:引1:树: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叶:叶密鸟飞得,风轻花落迟。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统编版《说“木叶”》优秀课件1

统编版《说“木叶”》优秀课件1

统编版《说“木叶”》优秀课件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统编版《说“木叶”》一课,该课内容属于教材的第四章“诗意的探索”,具体内容包括了诗中“木叶”的意象分析,通过“木叶”这一自然物象的描绘,体会诗人对生命、岁月流转的感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诗中“木叶”的意象,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具体物象感受诗人情感,提升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诗中“木叶”的意象,理解诗人的情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木叶”中感受到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秋天的树林,让学生观察树叶的变化,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

2. 诗词讲解(15分钟)介绍诗人和诗作背景,详细讲解诗中的“木叶”意象,分析其寓意。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诗中的“木叶”为例,讲解如何通过具体物象感受诗人情感。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另一首诗中的意象,进行课堂互动。

六、板书设计1. 《说“木叶”》2. 内容:诗人:某诗人意象:木叶情感:岁月流转、生命感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你喜欢的诗中的意象,并谈谈你的感受。

2. 答案示例:以李清照的《如梦令》为例,分析其中的“绿肥红瘦”意象,表达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读古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

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在于分析诗中“木叶”的意象,理解诗人的情感。

《说“木叶”》ppt课件

《说“木叶”》ppt课件
说明从屈原的《九歌》开始,木叶就成为诗人们钟爱的意象,引出话题。
2. “木叶”就是“树叶”,为何古代诗歌中少见“树叶” ?
诗歌语言追求凝练。
3.那么,诗词为了凝练,可否也用“叶”代替“木叶” “落木”呢?
不可。“叶”与“木叶”“落木”概念相同,但诗歌形象相去甚远。 关键在于“木”字。
(二)快速浏览4-6段,思考:
三、夯实基础
1.字音字形
不落于言筌 quán
袅袅
niǎo
寒砧
zhēn
桅杆
wéi
门闩
shuān
照浦

冉冉 迢远 柳恽 庾信 灼灼 万应锭
rǎn tiáo yùn yǔ zhuó dìnɡ
涔阳 陆厥 橘徕 亭xī sū
2、词语积累
袅袅—— 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 灼灼—— 明亮鲜艳的样子。 寒砧—— 秋后的捣衣声。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凄凉
填一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落木”是什么意思? ——树叶
诗人为什么不用“树叶”或“落叶”?





林 庚
课文简介:
《说“木叶”》选自林庚《唐诗综论》, 从古诗词多用“木叶”而非“树叶”这一有 趣的现象入手,集中大量资料深入分析,探 讨现象背后的原因,对我们进一步学习古诗 词很有启发。
风雅颂是诗,古乐府是诗; 三闾大夫的狂放是诗,诗仙太白的神游是诗; 大江东去是诗,把酒临风也是诗; 诗,可以静静的坐下倾听;也可以在微雨街头温柔吟 唱…… 爱诗,其实是在爱着,我们的生活。
同学们,我们生长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诗是祖先留给我 们宝贵遗产,更是我们的骄傲。希望同学们在今天品味 诗句的审美体验之后,能更加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 读诗,学诗,爱诗,成为一个个有激情,有修养的人。

《说“木叶”》PPT教学课件

《说“木叶”》PPT教学课件

文外探究
古代诗歌中少见“树叶〞而多用“木叶〞, 是否还另有原因?
文外究
“木〞总含有落叶的因素吗?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处士?
——贾岛?忆江上吴
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
贾岛?
——无可?秋寄从兄
文外探究
“木〞总暗示落叶的微黄与枯燥之感吗?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 见赠?〕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②“树〞与“叶〞形象十分一致,所 以很少见“树叶〞。
概括文意
6、①“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有微 黄和枯燥之感;
②“木叶〞既疏朗又绵密,是迢远情深 的美丽形象。
概括文意
7、“木叶〞与“树叶〞概念上相去无 几,艺术形象上的差异是一字千里。
梳理文脉
一、〔第1、2段〕 提出问题。
1、导出话题: “木叶〞 2、设置疑问: 古诗中为什么少见“树叶
——欧阳修?醉翁亭 记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作?〕
——王维?积雨辋川庄
文外探究
“树〞总是与繁茂的枝叶相关联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
氏墓志铭?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寇准?书河上亭 壁?
文外探究
“黄叶〞总是不如“木叶〞吗?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 晚,山山黄叶飞。 ——王勃?山中?
〞 而多用“木叶〞?
梳理文脉
二、〔第3~6段〕 分析问题。
3、关键在“木〞字。 4、“木〞本身含有落叶的因素。 5、 “木〞含有落叶因素的原因。
解答了古诗中很少见“树叶〞的缘由。 6、 “木〞有落叶的微黄与枯燥之感。
解答了古诗中一再用“木叶〞的缘由。

《说“木叶”》ppt课件

《说“木叶”》ppt课件

树:后皇嘉树,橘徕服
兮。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叶:叶密鸟飞得,风轻
花落迟。
?枝绿?繁茵?叶浓?茂密?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思考:这几句诗,带来什 么什么样的感觉?
凄凉萧瑟 肃杀寒冷
木叶: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
木叶下。 洞庭波始,木叶微脱。 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 歇山。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 辽阳。
清幽的气氛,烘托诗人悠闲的心情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寄托哀思,诗人心境的写照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比喻品质高洁
第五章
反思总结,爱中国之文化
本课小结
本文从诗人钟爱“木叶”这个现象入手, 结合“落木”等词语的演变,比较了 “树”与“木”、“树叶”与“木叶”、 “落叶”与“落木”之间的差别,阐释 了“木叶”这一意象的独特韵味。在本 课的学习中,作者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诗 歌语言的暗示性这一概念,也强调在艺 术领域“一字之差”或许其差别就是 “一字千金”,启发了大家们对诗歌意 象的思考,激发了大家们对中国古典诗 歌的学习兴趣。
饱含水分 繁密充足
联想
离人的叹息 游子的漂泊 清秋的性格
枝繁叶茂 绿茵浓密
“木叶”和“树叶”在场合、颜色、触觉、意味上都不尽相同,这也使得由“木叶”和
“树叶”所带来的联想有所不同,而联想正是由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所产生的。
什么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 念的背后。
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与能认识语 言形象中的一切潜在力量,把这些潜在力量 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 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

部编版教材《说“木叶”》PPT优秀课件1

部编版教材《说“木叶”》PPT优秀课件1

在你不害怕的时间去斗牛,这不算什么; 只有在你害怕时还去斗牛才是真正了不起。 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不害怕的时间去斗牛,这不算什么; 生命对某些人来说是美丽的,这些人的一生都为某个目标而奋斗。 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 在你不害怕的时间去斗牛,这不算什么; 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
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 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 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 在你不害怕的时间去斗牛,这不算什么;在你害怕时不去斗牛,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只有在你害怕时还去斗牛才是真正了不起。 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 生命对某些人来说是美丽的,这些人的一生都为某个目标而奋斗。 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说“木叶”》精品课件

《说“木叶”》精品课件

04
“木叶”的文化内涵与价值观 念
“木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探讨
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地域性与普遍性的结合
木叶作为自然元素,与人类文化相结 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涵。
木叶在不同的地域文化中具有不同的 象征意义,但同时也具有普遍的文化 价值。
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木叶在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同 时也与现代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 特的文化现象。
1 2 3
运用多媒体手段
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木 叶”在不同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增强学生的 感性认识。
讲解与讨论相结合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木叶”的基本概念和象征 意义,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其文化内涵和 艺术价值。
实践教学活动
组织学生开展与“木叶”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创 作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 加深对“木叶”的理解。
现代诗歌
现代诗歌中,“木叶”也被广泛运用,如“在人间,我们都是木叶/从繁华落尽到枯萎的 那一天/谁能听见木叶飘落的叹息/像一朵朵凋零的花朵/在风中轻轻摇曳”。
散文与小说
在散文和小说中,“木叶”也被用来营造氛围、表达情感,如“在秋天里,我喜欢走在铺 满落叶的小径上/听着脚下沙沙作响的声音/仿佛是大地在诉说着一段古老的故事”。
《说“木叶”》精品课件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木叶”的意象与象征意义 • “木叶”的诗意与美感表现 • “木叶”的文化内涵与价值观
念 • “木叶”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建
议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课程背景与目标
课程背景
本课程以《说“木叶”》这篇文章为载体,探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意象与象征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古代文学中的意象表达方式,提高对古代文学的鉴赏 能力。

《说“木叶”》PPT教学课件

《说“木叶”》PPT教学课件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文本探究
课文是通过什么来引出此话题的?
从众多诗歌作品中的“木叶”形象作为引子,来引出本文 所谈论的话题:为什么木叶会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
发现问题
1-3段 “木叶”为 古代诗人所 钟爱
分析问题
4-6段 分析“木” 的两个艺术
特征
总结全文
7段 艺术领域:一 字之差,相隔
千里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字体下载:/ziti/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文本探究
木叶:亭皋木叶下,陇首秋去飞。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说“木叶”
林庚
走进作者
林庚(1910— 2006) 我国现当代著名学者,诗人,文 史学家,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 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 大学中文系教授。 后人评价他:建安风骨、盛唐气 象、少年精神、布衣情怀。
走进作者
他的“少年精神”:林庚先生是一个唐诗研究者, 而少年精神是他对唐诗总体风格的概述。他认为唐朝 有一种勃发的气象在,反应到唐诗上,便是一种昂扬 向上的极富青春生命力的能够以天下为己任的少年精 神。如李白一生怀才不遇,仍然高歌着“长风破浪会 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杜甫一声穷困潦倒,仍旧 高喊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 样大情怀的诗句。说林庚先生有少年精神,是说他具 有勃发向上的生命态度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

《说“木叶”》PPT教学课件

《说“木叶”》PPT教学课件

3.课文阐述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却拟题为“说‘木叶’”,若改为 “谈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暗示性”,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 ① 全文以“木叶”作为引论、立论和结论的依据,以“说‘木叶’”为题, 体现了作者的行文思路。若改为“谈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整个文章的行 文思路就要改变,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就会写成一篇理论性较强的学术 性论文。 ② 标题拟为“说‘木叶’”,可以把深奥的文学理论渗透于有关“木叶”诗 句的品读玩味中,化深奥为简单,化抽象为形象,既体现了作者的严谨态度,也契 合读者的阅读心理。 ③ 以“木叶”具有暗示性来阐释古典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有小中见大的艺 术效果。
① 含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 ② 作者先论述“木”的普遍性:透着黄色,在触觉上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然 后从这一普遍性对“木”作为“树”的形象的左右作用,总结出“木叶”的形象特点:含有 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最后引用诗句说明“木叶”这一形 象所达到的艺术境界。
(1)“树叶”与“木叶”的不同:“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 且十分一致,它们都带有密密层层浓荫的联想。因此“树叶”可简称为“叶”。“木 叶”:“木”具有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使人常想起树干,很少 会想到叶子。“叶”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木”与“叶”的形象 之间是不一致的。
资料链接
君子如玉,谦逊之风 常言说“做人”,而高境界的人不是“做”出来的。 曾经有这样一件事:中文系办一份学生刊物时,学生主编去找林老题字,林老爽快 应允,还对当时这位才上大二的学生说:“看您什么时候方便。下午行吗?”当他按约 定时间赶到林庚寓所,林老已立在初春的寒风中等候,拿出写好题词的精美卡片,还抱 歉地问学生:“年纪大了,不能写毛笔大字了,只能写几个钢笔小字。不知道适不适合 刊物用?” 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林庚是一位真正的长者。

《说“木叶”》教案(公开课)

《说“木叶”》教案(公开课)

《说“木叶”》教案(公开课)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日本文学中的“物哀”观念,以及本课的主题——说“木叶”。

1.2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感受作者对“木叶”的深入思考。

第二章:文学背景2.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日本古典文学中“木叶”的意象,如《源氏物语》、《万叶集》等。

2.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木叶”在日本文学中的丰富内涵。

第三章:文本解读3.1 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分析课文,探讨作者是如何通过对“木叶”的观察和思考,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哲学观念。

3.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创作手法4.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创作手法,如象征、暗示等。

4.2 学生尝试分析这些手法在文中的作用和效果。

第五章:拓展延伸5.1 教师鼓励学生思考“木叶”这一意象在当代文学中的运用,如电影、诗歌等。

5.2 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交流和分享。

教学目标:1. 理解日本文学中的“物哀”观念和“木叶”的意象。

2. 深入解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木叶”的深入思考和情感表达。

3. 掌握课文中的创作手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4. 拓展自己的文学视野,了解“木叶”在当代文学中的应用。

教学资源:1. 课文《说“木叶”》原文。

2. 日本古典文学中涉及“木叶”的作品。

3. 相关论文和评论。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日本文学中“物哀”观念和“木叶”意象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课文深度解读和创作手法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拓展延伸活动的参与度和表现。

六章:对比分析6.1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其他日本文学作品,比较“木叶”与其他自然意象在文学表达上的差异。

6.2 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探讨“木叶”的独特性和它在文学中的特殊地位。

七章:文化探讨7.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木叶”意象背后的日本文化特质,如对自然的敬畏、季节感等。

7.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研究“木叶”在日本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八章:审美体验8.1 教师鼓励学生通过绘画、摄影等形式,表达对“木叶”的审美体验。

9《说“木叶”》优秀课件

9《说“木叶”》优秀课件

9《说“木叶”》优秀课件《说“木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九课《说“木叶”》。

本文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林庚先生的一篇文艺论文,主要从诗歌创作和审美欣赏的角度,探讨了“木叶”这一意象的独特魅力。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木叶”的审美特征,二是“木叶”的意象创造,三是“木叶”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的基本观点,把握作者对“木叶”意象的深入剖析。

2. 分析“木叶”在诗歌中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学会从意象角度分析诗歌,丰富自己的诗歌鉴赏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木叶”意象的内涵,掌握作者的论证方法。

难点:分析“木叶”在诗歌中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以及如何从意象角度鉴赏诗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秋天的景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秋天的意象,进而引入“木叶”的话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标记出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

3. 课堂讲解:(1)讲解“木叶”的审美特征,引导学生体会“木叶”与“树叶”的区别。

(2)分析“木叶”的意象创造,举例说明“木叶”在诗歌中的运用。

(3)探讨“木叶”的文化内涵,联系中国传统文化对“木叶”意象的解读。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含有“木叶”意象的诗歌,讨论其艺术效果。

5. 练习巩固: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尝试分析其他诗歌中的意象。

六、板书设计:1. “木叶”的审美特征2. “木叶”的意象创造3. “木叶”的文化内涵七、作业设计:1. 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一首含有“木叶”意象的诗歌,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2. 搜索其他含有“木叶”意象的诗歌,分析其艺术效果,与同学交流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思考如何在课堂上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木叶”意象。

2. 拓展延伸:尝试分析其他诗歌中的意象,深入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特点。

《说木叶》优秀课件

《说木叶》优秀课件

作者除了论述“木”的质地的暗示性外,还论说了“木”的哪一方面的暗示性?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精读探究
精读探究
根据“木”的形象特征,品味探讨诗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和“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中“木叶”与“落叶”的不同意味。
探究
填写下表,归纳比较“(落)木(叶)”与 “落叶”的不同意蕴。
落叶
木 叶
落木
探究
填写下表,归纳比较“(落)木(叶)”与 “落叶”的不同意蕴。
意象
场合
外形
颜色
质感
意味
联想
落叶
春夏之交
枝叶繁茂
绿、褐绿
饱含水分
饱满绵密
密密层层 浓阴满地
木 叶
秋风叶落
脱尽叶子
微黄
干燥
空阔疏朗
离人的叹息 游子的漂泊 清秋的性格
为何“木”会有这样的两个艺术特征呢?
木 叶
树 叶
疏 朗空 阔
绵 密 饱 满
相去无几
一字千里
暗 示 性
全 文 总 结
选题小,论理深。
01
深入意境,比较分析。
02
巧妙联想,丰富内涵。
03
写作特点
当堂检测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忧愁情绪
离别之情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精读探究
“树叶”与“木叶”的意味的不同之处(第五段)
“树叶”:“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十分一致,它们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因此“树叶”可简化为“叶”。 “木叶”:“木”具有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的影子,使人常想起树干,很少会想到叶子。“叶”常被排斥在“木”的形象之外。“木”与“叶”的形象之间是不一致的。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

部编新教材《说木叶》精品课件可下载

部编新教材《说木叶》精品课件可下载

部编新教材《说木叶》精品课件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部编新教材《说木叶》一课。

该内容位于教材第三章“诗歌的表现手法”第三节“意象的运用”,详细内容涉及对“木叶”这一具体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艺术表达的解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木叶”在古典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及其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通过具体意象分析诗歌情感和哲理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木叶”等意象进行创作,提升审美表达。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木叶”在不同诗歌中的艺术表现及其情感传达。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木叶”的意象与个人情感体验相结合,进行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秋天落叶的照片,引发学生对“木叶”这一自然现象的感受,导入“木叶”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展示秋天落叶PPT图片(2分钟)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木叶”在古典诗歌中的象征意义,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具体例证。

讲解“木叶”象征意义(5分钟)分析教材中例证(5分钟)3.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含有“木叶”意象的古典诗歌进行解析,指导学生如何分析。

选取诗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3分钟)步骤解析:抓意象、析情感、悟哲理(5分钟)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另一首含有“木叶”意象的诗歌,巩固所学。

分组讨论,分析诗歌(5分钟)小组代表分享,教师点评(5分钟)5. 实践创作:引导学生运用“木叶”意象进行创作,鼓励个性化表达。

创作提示(2分钟)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10分钟)分享作品,同学互评(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说木叶》2. 主要内容:“木叶”象征意义分析方法:抓意象、析情感、悟哲理创作提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木叶”意象,写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短诗。

2. 答案示例:例诗:秋风起,木叶落,离人心上,添几分惆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木叶”意象的理解和创作表现,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

统编教材《说“木叶”》优秀课件1

统编教材《说“木叶”》优秀课件1

统编教材《说“木叶”》优秀课件1《说“木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统编教材必修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该单元以文学阅读与写作为核心。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说“木叶”》,体会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把握《说“木叶”》的主要观点,领会作者对“木叶”的审美情感。

2. 能够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体会作者运用丰富想象力和敏锐观察力的写作技巧。

3. 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对“木叶”进行审美创作,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说“木叶”》的主要观点,领会作者对“木叶”的审美情感。

难点: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体会作者运用丰富想象力和敏锐观察力的写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情景引入:借助多媒体展示秋天的景象,引导学生关注秋天的树叶。

问题引导:你们注意到秋天的树叶有什么特点吗?树叶的落下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理解《说“木叶”》的主要观点,并做好笔记。

3. 课堂讲解:讲解文章的论证思路,分析作者如何运用丰富想象力和敏锐观察力来表达对“木叶”的审美情感。

讲解重点:作者如何通过对“木叶”的描绘,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4. 例题讲解:结合文章内容,举例讲解如何进行文学创作,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尝试对“木叶”进行审美创作。

6. 课堂小结:7. 布置作业:作业1:《说“木叶”》课堂笔记整理。

作业2:以“木叶”为主题,进行一次文学创作。

六、板书设计《说“木叶”》1. 主要观点“木叶”的象征意义“木叶”与生活的联系2. 论证思路观察与想象情感与哲理3. 写作技巧丰富想象力敏锐观察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说“木叶”》课堂笔记整理。

答案:略2. 作业题目:以“木叶”为主题,进行一次文学创作。

《说”木叶“》ppt课件

《说”木叶“》ppt课件

本文作者既是一位 深谙诗歌妙道的学 者,也是一位畅游 诗歌海洋的高手, 文中大量援引古诗 人关于“木叶”的 诗句揣摩一下这对 于阐发道理起了怎 样的作用?
一是引子,可以援引出议论话题。
二是例证,可以使得对道理的分 析有根有据。
三是增强文气,增添了文章的文 化内涵与审美意蕴。
主题思想
这篇文章着重分析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用“木叶” 而不用“树叶”,又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 因,对“树”与“木”、“树叶”与“木叶”、“木 叶”与“落叶”、“木叶”与“落木”所造成的诗歌 的意境的差别,作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从而阐发 了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点。
走进作者
林庚(1910—2006),字静希。著名诗人、 诗歌理论家、博古通今的文学史家,在文学、 哲学、佛学、诗文、书画诸方面都极具造诣。 20世纪30年代,林庚在清华大学读书,与吴 组湘、李长之、季羡林号称清华园“四剑 客”;晚年又与吴组湘、王瑶、季镇淮并称 “北大中文四老”。
走进作者
林庚的研究主要涉及唐诗、楚辞、文学 史等方面,显示出诗人学者的独有特色。
叶”为题,体现了作者的行文思路。
2、标题为“说木叶”,把深奥的文学理论附着并渗透于有关 “木叶”的诗句中品读玩味,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简单,并逐 层深入,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 3、以“木叶”具有暗示性的独特角度,来阐释古典诗歌语言具有暗 示性,有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
合作探究
熟能生巧, 从“木叶” 发展到“落 木”
“木叶”就是 “树叶”,为 什么很少看见 “树叶”。
“落木”并非 偶然,古代诗 人创造学习, 使得诗歌语言 丰富多彩。
总结
“木叶”是历代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 “木叶”一用再用,且有所发展(“落 木”),产生过许多精彩的诗句;“树叶” 却无人过问。

《说“木叶”》ppt课件

《说“木叶”》ppt课件
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 界,是一种情景交融而又虚实相生的艺术形象,是作者的创作与读者 的想象共同创造的结果。
作者简介
林庚(1910—2006),字静希。现代著名 诗人、诗歌理论家、文学史家。
20世纪30年代,林庚在清华大学读书,与 吴组缃、李长之、季羡林号称清华园“四剑客 ”;晚年又与吴组缃、王瑶、季镇淮并称“北 大中文四老”。
代表作:《春野与窗》《北平情歌》等新 诗集。
Hale Waihona Puke 背景探寻20世纪80年代,诗坛呈现出萎靡不振的景象,专门发表诗歌的报 纸、杂志寥寥无几。
针对这种现状,林庚曾说:“当代诗歌的路子不对……诗歌的语言 ,是艺术的语言,诗化的语言,精练的语言,需要从日常的生活语言中 不断进行提炼,既不能脱离生活语言,又要超越生活语言”。
他写的《说“木叶”》一文,正是通过对古代诗歌中“木”字的艺 术特征的阐释,说明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点。
文题解读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 “说”是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 来阐述事理,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 ,写法较灵活的一种文体。 “说‘木叶’”,就是谈谈古代诗歌 中的“木叶”这个词,这个形象。
文体常识
文学评论又叫“文艺评论”,既是指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对各种 文学现象进行探讨、体会、评价的科学研究活动,又是指反映这种研究 成果的一种文章样式。
其任务在于揭示艺术现象中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意义,探讨艺术创作 的方法和规律,提高文艺创作的水平,帮助读者正确理解作品,提高读 者的艺术欣赏能力,培养健康的艺术情趣。
说“ 木 叶 ”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会把握关键句,快速理清文章结构。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文艺评论从文学现象入手,发现、分析并解决问 题的写作思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庚(1910-2006)原 有《中国文学史》、《诗人屈原
籍福建闽侯,生于北京。 及其作品研究》、《诗人李白》、
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 《唐诗综论》等十一部文集。
者、文学史家。著名国 学大师。北京大学教授。
2006年10月4日林庚先生病逝于 北京,享年97岁。
学习目标:
1.理解中国古代诗歌中“木叶”意象 的意蕴。
❖ 可惜当年,顿乖雨迹云踪。雅态妍姿正欢洽,落 花流水忽西东。无憀恨、相思意,尽分付征鸿。 ---柳永【雪梅香】
❖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 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 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 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
❖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 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 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秦观【画堂春】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周邦彦【浣沙溪】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懊水恼落春花光春欲去 断也 肠, ,天来上时人长间缓。去时—忙—;李落煜红【满浪路淘无沙人令惜】,踏
作花泥透脚香!
——杨万里《小溪至新田》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乙亥杂诗》
况值阑珊春色暮。对满目、乱花狂絮。直恐好风光,尽随
伊归去。
——柳永【昼夜乐 】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
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蝶恋花】
❖ 满眼东风飞絮。催行色、短亭春暮。落花流水草 连云,看看是、断肠南浦。---欧阳修【夜行船】
❖ 小庭春老。碧砌红萱草。长忆小阑闲共绕。携手 绿丛含笑。 别来音信全乖。旧期前事堪猜。门 掩日斜人静,落花愁点青苔。 欧阳修【清平乐】
红窗迥(仙吕) -周邦彦 几日来、真个醉。不知道、窗外乱红,已深半 指。花影被风摇碎。拥春酲乍起。 有个人人,生得济楚,来向耳畔,问道今朝 醒未。情性儿、慢腾腾地。恼得人又醉。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谢谢!
林庚1910年2月22日生于北京,
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
1933年秋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
集《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代
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28年考
入清华大学中文系,1933年毕业
后留校。1934年起在北京大学、
厦门大学、燕京大学任中文系教
授,1952年任北京大学教授。著


落木


木叶


树叶
落叶 ﹄
QISHIYUSHOUHUO
启示与收获
1.阅读与欣赏的过程就是咬文嚼字的过程。 2.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
敲”。 3.文学的魅力在于联想。 4.不断创新才能始终保持文学新鲜而真切的情趣。
叶犹如此, 花何以堪?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红楼梦《葬花吟》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 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愁倚画楼无计奈。乱红飘过秋塘外。料 得明年秋色在。香可爱。其如镜里花颜改。— 欧阳修【渔家傲】
LIANXI
练习
请从“落花”“落红”“乱花”“乱红”中选择合适的 词填入下面诗句空缺处,并说明理由。
浣溪沙 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 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 落花 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摸鱼儿·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 开早,何况 落红 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 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 蛛网,尽日惹飞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雪梅香-柳永 景萧索,危楼独立面晴空。动悲秋情绪,当时宋玉 应同。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楚天阔, 浪浸斜阳,千里溶溶。
临风想佳丽,别后愁颜,镇敛眉峰。可惜当年,顿 乖雨迹云踪。雅态妍姿正欢洽, 落花流水忽西东。 无憭恨,相思意,尽分付征鸿。
2.学会把握诗歌中意象所表现出的感 情色彩,学会比较同一意象在不同诗 作中的细微差别,提高诗歌赏析的能 力。
3.培养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之情,
YUEDUSIKAO
阅读思考
1.“木”与“树”的意味有什么异同? 2.“树叶”与“木叶”的潜在意味有何不 同? 3.“落叶”与“木叶”的意味有何不同? 4.“落木”与“木叶”的意味有何不同? 5.“木”在形象上有哪些艺术特征?
❖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 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辛弃疾 【摸鱼儿】
❖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 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欧阳修【采 桑子】
❖ 红日迟迟,虚廊转影,槐阴迤逦西斜。彩 笔工夫,难状晚景烟霞。蝶尚不知春去,谩绕 幽砌寻花。奈猛风过后,纵有残红,飞向谁家。 ---司马光【锦堂春】
❖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 昨夜南园风雨。 ---王安国【清平乐】
❖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 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 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秦观【点绛 唇】
睡起流莺语。掩苍苔、房栊向晚,乱红无 数。吹尽残花无人见,惟有垂杨自舞。 —叶 梦得【贺新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