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和《富贵不能淫》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翻译课文二、三段,积累文言词语,归纳文言现象。
2.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
自主突破
1.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我所欲也:()故不为苟得也:()
故患有所不辟也:()贤者能勿丧耳:()
2.翻译下列句子。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④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⑤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⑥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⑦是/亦不可以已乎
3、请学生翻译第一段,注意以下字词的解释。
【所欲】“所”动词,相当于名次,意为“喜爱的东西”。
【得兼】同时得到
【有甚于】比……更重要
【苟得]苟且得到,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恶】Wù,厌恶,与“欲”相反。
当堂测试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所恶( )一箪食( )一豆羹( )
蹴( )苟得( )不屑(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②蹴尔而与之
③向为身死而不受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
⑤故不为苟得也
⑥万钟于我何加焉
⑦此之谓失其本心
3.解释下列句子中相同的字。
①而:呼尔而与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②于:所欲有甚于生者
答案:
1.同时获得如果,假使增加,值带来好运天性,天良
2.不管是否符合礼与义就接受优厚的俸禄。3.孟子《论语》、《大学》、《中庸》
合作探究
1.注音
不为(wéi)苟得也所恶(Wù)箪(dān)
羹(gēng)蹴(cù)为(wèi)宫室之美
2.划分句子节拍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③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答案:1.想要苟且偷生通“避”,躲避丧失
万钟于我何加焉
③为: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4.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来自百度文库”的用法不同的项是( )
A.此之谓失其本心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5.朗读停顿错误的两项是( )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③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④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6、研读本段、分析以下问题:
(1)传说古代有一个穷人不接受不敬的施舍,最后宁可饿死。课文第2段用的就是这个典故。请用最简练的一句话概括这个典故。
讨论并归纳:贫者不受嗟来之食。
(2)为什么高官厚禄诱惑不了?试举例说明。
讨论并归纳:因为高官厚禄与礼义的价值不同,如果不符合礼义的高官厚禄则不能接受。比如说,叛变革命,到国民党去当大官,真正的共产党是宁死不为的。再比如说,出卖国家机密得到很多钱,爱国志土是宁死不为的。再比如说贪污受贿得了很多钱,正直的干部是宁死不为的。
第26课《鱼我所欲也》
国学名句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翻译全文。
2.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
3.引导学生正确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学习重点
本文所运用的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逻辑推理论证等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文中的“义”“本心”的内涵,把握本文的主旨。
⑤是/亦不可以已乎。
6.下列句子中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一豆羹。
B、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C、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D、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7.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答案:1. wùdān gēng cùgǒu xiè2.①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②踩踏③从前④停止⑤苟且⑥增加,指带来好处⑦天性,天良3.①修饰连词;转折连词;②比;对;③第一个是介词,为了;第二个是动词,做、接受的意思;4.C句表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BD是结构助词“的”。5.①所欲/有甚于生者③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6.A。一豆羹(豆: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现常为“豆子”类名称。)7.(1)(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那么就舍弃生命,选取正义。(2)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这种本性,(只是)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拓展延伸
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舍生而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请用一段文字表述你的观点。
答案示例:生死观是我们人生观重要而又集中的体现。我们虽然还不能深深体味文中所包括的丰富内涵,但我们已经明白了人是应该而且能够作出这种高尚选择的,“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革命英雄刘胡兰等英雄人物应该成为永远激励我们的人生榜样!
先用鱼和熊掌设喻引出观点。
(2)课文第一段的论述思路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首先,孟子用“鱼与熊掌的取舍”比喻“生命与大义的取舍”,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这个观点。(类比引出论点、比喻论证)
接着,通过正反结合,层层深入,反复论证义是人的本心,义重于生,告诉我们,当生命和大义不能同时得到的话,应舍生取义。(对比论证)
最后,孟子指出人性本善,“贤者”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不丧失“本心”。
5、请学生研读第二自然段,注意以下的重点词语。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豆】古代盛饭或其他食品的器皿。
【羹】煮或蒸成的汁状、糊状、冻状的食品。
【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呼喝着给他(吃)。尔,助词。
【蹴尔】用脚践踏着。
【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不愿意接受。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翻译全文。
2.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自主突破
1.结合注释解释词语:
二者不可得兼()如使()万钟于我何加焉()此之谓使其本性()
2.结合注释翻译句子: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本文作者,战国中期邹人。战国时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仅次于孔子的代表人物。宋朝朱熹把《孟子》和《》、《》、《》合为“四书”。
【患】祸患,灾难。
【使】假如,假使。下文“使”义同。
【何不用也】有什么不可以使用的呢?
【由是】按照这种方法。
【是故】因此,由此可见。
【非独】不仅仅。
【勿丧】不丧失(其本心)
4、研读本段、分析以下问题:
(1)本文论证的中心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
明确:论点: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比喻论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