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和《富贵不能淫》导学案

合集下载

第9课《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9课《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主备人:授课人:九年级班学科:语文第课时第周课题10.鱼我所欲也授课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孟子及《孟子》的相关知识;抓住文章的主要论点,理解全篇内容。

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把握其论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孟子所阐述的“舍生取义”的观点,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教学重点了解孟子及《孟子》的相关知识;抓住文章的主要论点,理解全篇内容。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把握其论证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教案教学过程设计个性修改一、目标导学1.导入课文。

用孟子的名言导入课文。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出示目标。

(课件展示)二、自学自研1.了解作者及作品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

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他提出“民贵君轻”、“性善”论、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

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

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儒家经典之一。

《孟子》的显著特点:一是长于言辞,气势磅碍,论证严密,雄辩而色彩鲜明,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二是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阐述道理。

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2.背景资料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

题目是编者加的。

孟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上下交征利”的时代。

孟子认为,一国上下不顾道义的逐利,就会作乱犯上,必然导致国破家亡。

因此,孟子在本文中提出的“舍生而取义”的观点,既是对人性的一种期望,也是对仁政的一种期待。

3.读准下列字音:不为苟得也wéi 为宫室之美为之wèi wéi所恶莫甚于死者wù箪dān乡xiàng 羹gēng 蹴cù妾qiè4.划节奏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乡/为身死而不受。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与练习答案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与练习答案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与练习答案鱼我所欲也导学案与练习答案是语文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收集的优质的教学案例,目前,“学案导学”的模式已经广泛运用于实际教学中,下面,跟语文小编一起来学习这篇鱼我所欲也导学案是怎样做到教与学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与练习答案【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3.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4.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5.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重难点】重点:目标1、3 难点:目标4、5理解文中的“义”“本心”的内涵,把握本文的主旨。

【自主学习方案】第一课时资料链接:1、作家作品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他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

《孟子》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

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

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

2、孟子名言尽信书,不如无书。

²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² 预习检测:1. 文学常识填空:本文出自《》,作者,战国时期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还学过他的文章有《》《》(附“四书”:《》《》《》《》)2. 给加点字注音:(1)不为苟得也( ) (2)为宫室之美为之( 、)(3)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5)、一箪食,一豆羹( 、) (6)、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 3、停顿示例:(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3)乡/为身死/而不受。

《鱼我所欲也》教案

《鱼我所欲也》教案
改进建议
针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改进与提高
完善教案
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完善教案的设计。
提高教学水平
通过反思,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增强课堂互动
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THANKS
感谢观看
教学方法
01 讲解法
对课文中的重点字词、语法结构、思想内容进行 详细的解释和说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02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课文的主题、思想、 表达方式等进行深入探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和表达能力。
03 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语境,增强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手段
评估学生在练习题中的解 答是否正确,能否灵活运 用所学知识。
反馈与调整
及时反馈
在每个教学单元结束后, 及时向学生提供学习反馈 ,指出优点和不足。
调整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 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以提高教学效果。
个性化指导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 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 导和建议。
06
教师自我反思
掌握文章中的重要字词和 句式,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
教学难点
理解孟子思想的内涵和特点,比较其 与儒家思想的异同。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中的思想观点 ,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
理解文章中抽象的道德概念和哲学思 想,如何将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解决办法
通过讲解、示范、举例等方式,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重要字词
让学生认识到人生的选择和决 策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培养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02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新课
总结词:激发兴趣

《鱼我所欲也》教案

《鱼我所欲也》教案

《鱼我所欲也》教案1.抓住文章的主要论点,理解全篇内容。

2.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梳理论证思路。

3.把握文章的论证方法,体会其语言特色。

2课时第1课时1.初读课文,积累重点的文言词句。

2.译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一、导入新课,引发情感共鸣在2020年初突发的疫情中,我们常常被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深深感动。

在个人安危与道义职责两难全的抉择下,他们为什么能甘冒生命危险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当我们在人生中面对生与义两难全的抉择时,又该如何做决定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先哲孟子的《鱼我所欲也》,在文中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以时事作为切入点,能让学生联系自身,引发思考;提出疑问,使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理解词语1.读准字音。

默读课文,对照课下注释,结合工具书扫除读音障碍。

(1)需要注意的字音。

故不为苟..得也(wéi)(ɡǒu)死亦我所恶.(wù)一箪.食(dān)一豆羹.(ɡēnɡ)蹴.尔(cù)不屑.(xiè)今为.(w èi )宫室之美为.(w éi )之 (2)需要注意的句子停顿。

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②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③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④是/亦不可以已乎2.理解字词。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1)通假字。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辟”同“避”,躲避)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同“辨”,辨别) 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同“德”,感恩、感激。

“与”同“欤(y ú)”,语气词) ④乡.为身死而不受(“乡”同“向”,先前、从前) (2)古今异义。

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形似高脚盘 例句:一豆.羹 今义:豆科植物 例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古义:益处,好处 例句:万钟于我何加.焉 今义:加上、增加古义:能够用来 例句:则凡可以..得生者 今义:表示许可,能够(3)一词多义。

《鱼我所欲也》 导学案

《鱼我所欲也》 导学案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熟练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文章的主旨,思考并探讨孟子的义利观。

3、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在面临选择时能坚守道义。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

(2)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思路。

2、难点(1)体会文中比喻、对比等论证方法的作用。

(2)对孟子义利观的现实意义进行深入思考。

三、知识链接孟子(约公元前 372 年—公元前 289 年),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

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

四、预习导航1、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2、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五、课堂探究1、朗读指导(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停顿和语气。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2、文意理解(1)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翻译课文,遇到疑难问题先小组讨论,无法解决的提交全班讨论。

(2)重点词句讲解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欲:想要。

得兼:同时得到。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生命。

义:正义。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甚于:超过。

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恶:厌恶。

患:祸患,灾难。

辟:通“避”,躲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如使:假如,假使。

中考《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复习(一)

中考《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复习(一)
(2)入则无法家拂(通假字)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 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
(3)故(一词多义)天将降大任于是(古今异义)人也。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
(4)所以(古今异义)动(使动用法)心忍(使动用法)性,曾 (通假字)益其所不能。
返回
(三)重点句子默写
富贵不能淫
1.在《富贵不能淫》中对“大丈夫”是如何要求 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孟子认为大丈夫无论得志与否,都要坚持自己 的原则,所以大丈夫应该:得志,与民由之;不 得志,独行其道。
二. 基础知识归纳整理 (三)重点句子默写
(三)重点句子默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磨练目的)。 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 声而后喻。 3.中心论点: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反面提示国家灭亡原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 国外患者,国恒亡。
二、 基础知识归纳整理
(一)重点字词梳理归纳:
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通假字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②困于心衡于虑 (“衡”通“横”,梗塞,不顺。)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佐。) 管夷吾举于士(士,古义:狱官;今义:有一定地位的 人。) ①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苦、劳、饿:形 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使……劳累;使……饥 饿。) ②所以动心忍性(动、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惊 动;使……坚强。) ③空乏其身(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贫困。) ④行拂乱其所为(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 乱。) ⑤人恒过然后能改(过: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

九下《鱼我所欲也》导学案(含答案)

九下《鱼我所欲也》导学案(含答案)

《鱼我所欲也》【笔记区】【作家作品】孟子(约前327—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

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他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曾游说齐、宋、滕、魏等国。

当时天下诸侯混战,孟子像孔子一样,带领学生周游列国,并去游说齐宣王、梁惠王等,都没有成功。

晚年回家和他的弟子万章等著《孟子》七篇。

孟子是一个比较高傲的人,他不肯迁就,不肯趋附权势。

他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滕文公下》)孟子曾经在齐国任客卿,后来因为与齐王的意见不合,便决定辞去齐卿回家,齐王托人挽留孟子,条件是准备在首都的中心地区建一座房子给孟子住,并送给孟子万钟粮食作为弟子们的生活费用,结果遭到孟子的严辞拒绝。

(见《公孙丑下》)表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性格和气概。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最大的儒学大师,后世将他和孔子并称,尊称“亚圣”,并称“孔孟”。

他提出了施“仁政”,行“王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政治主张。

曾拒杨墨,反纵横,维护和发展了儒家学说,对当时和后世思想界影响很大。

《孟子》是记录孟轲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著作,共7篇,261章,在写作上很有特色。

首先是长于雄辩,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墨酣畅;其次,善用比喻和寓言陈述事理,辩论是非;其三,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辩论,逻辑谨严。

其中最多的是各种发问的方式,时而提问,时而设问,时而反问,运用自如,灵活多变。

《〈孟子〉二章》基本反映了以上特色。

《鱼我所欲也》形象地阐述了如何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问题。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强调人要有“浩然之气”,认为它“至大至刚”,必“配义与道”,“集义所在”。

孟子的这些思想至今仍滋养着我们。

【写作背景】如前所述,战国中期,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合纵联横,互相攻伐。

而孟子学成之后,游说诸侯,所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即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被认为脱离了客观实际。

《鱼我所欲也》拓展阅读教学之《富贵不能淫》

《鱼我所欲也》拓展阅读教学之《富贵不能淫》

备课人:栾金伟课题:品国学经典悟浩然正气——《鱼我所欲也》拓展阅读教学之《富贵不能淫》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疏通文意,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及用法,并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做一个有志气、有胆气、有勇气、有骨气并能始终坚守、践行仁义道德的人。

教学重点:1. 能顺利地疏通课文;2. 积累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教学难点:1. 对文章中出现的一些重要概念要理解,例如“大丈夫、浩然之气等”。

2. 体会文章所带来的启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浩然正气。

由同学齐读:关汉卿《关大王单刀赴独会》“三尺龙泉万卷书,上天生我意何如。

不能报国平天下,枉为男儿大丈夫。

”是的!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听出了大丈夫壮志凌云的气概与胸怀天下的伟岸,那么,什么是大丈夫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鱼我所欲也》的拓展阅读,学习孟子的《富贵不能淫》,感受大丈夫的真正内涵。

二、走进《富贵不能淫》,品浩然正气。

(一)初读课文,正音正字。

(二)再读课文,读出节奏。

(三)三读课文,疏通文意。

1.质疑解疑:在疏通的过程中,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全班交流)2.检测提问:“淫、移、屈”的使动用法;“之”的几种意义。

通假字“女”。

3.指名疏通文意。

(四)文本探究,品重点句子。

1.我们知道本文是孟子与景春的对话,他们谈话中涉及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公孙衍,一个是张仪,你了解他们吗?(教师出示相关资料)对于这两个人,景春与孟子的评价如何?(公孙衍原是秦国宰相,深得秦惠王的信任和器重,帮助秦国攻魏,并收复河西,但是由于公孙衍没有经受诱惑被魏王收买,之后张仪将公孙衍排挤出了秦国,无奈只能转而投向魏国,但是不久又呆不下去只能投靠韩国,其一生仕途就这样兜兜转转,最终因为官场勾心斗角而死。

战国时代群雄逐鹿,纵横家们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四处游说,可谓“一口倾国”,这其中最显要的人物当属主张“连横”的张仪。

据记载,张仪年纪轻轻便掌握了纵横家的看家本领,几经辗转后,他来到秦国,得到了秦惠王的赏识,被封为相,后来张仪出使各国,凭三寸之舌戏弄天下诸侯,首先破除了秦国和齐国两个大国的联盟,后来又先后到齐国、赵国、燕国,说服各国诸侯“连横”亲秦。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通用5篇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通用5篇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通用5篇《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积累基本文言文词汇。

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探究作者怎样提出论点展开论证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在诵读中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

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作者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孟子所提倡的舍生取义的现实内涵。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人生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在关键时刻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呢?相信孟子会给我们提供帮助的。

请走进《鱼我所欲也》寻找答案。

二、资料助读1、“性善论”的要点:(1)“善”是人的本性。

“人性之善也。

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

水无有不下。

”(2)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

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外授)我也,我固有之也。

弗思耳。

”(3)人性变坏,是由于受外物的影响,不是本性的表现。

“富岁子弟多赖、懒。

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

”(4)本性也需要“养”。

“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2、《礼记檀弓》中有:“齐大饥,黔敖(富人)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

黔敖左奉(捧)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请两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评点。

可以从读音准确、节奏分明、重音清晰、流畅自然等方面评价。

3、教师点评。

黑板显示:字音:(1)不为苟得也(wéi) (2)为宫室之美为之(wèi wéi)(3)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停顿及重音,(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3)乡/为身死而不受。

鱼我所欲也_复习导学案第一课时

鱼我所欲也_复习导学案第一课时

《鱼我所欲也》复习导学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掌握本文的基础知识。

2、通过复习,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复习导航:一.文学常识1、本文出自,作者,时期著名的、,是思想的代表人物。

《孟子》是记录之一。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字,邹(今山东邹县)人,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并称。

(附“四书”:《孟子》《论语》《大学》《中庸》)二.生字:箪()蹴()羹()死亦我所恶.()不为.苟得也()为.宫室之美为.之()三、通假字:1、乡为身死而不受2、故患有所不辟也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四、理解性默写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

2、从反面阐述观点的句子(假设推理):。

3、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

4、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

5、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6、文中的故事提炼出的成语:。

7、文中与“嗟来之食”意思相一致的:。

8、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9、不辩礼义的接受万钟是为了:。

五、问题探究: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2、我国历史上,许多人把文中的观点作为自己做人的准则,作为自己最高道德标准来追求。

请根据你所掌握的有关知识,举一个能用本文观点来赞美的例子。

(40字内)3、宋末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被元军杀害前曾写下绝笔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至仁。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文天祥所说的这些话的意思大概是什么?表明了他怎样的人生观?4、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

5、本文孟子用“舍生而取义”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人。

6、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富贵不能淫 导学案及答案

富贵不能淫 导学案及答案

教(学)反思: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2、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真正大丈夫的两个标准(1)要有“行天下之大道”的远大志向和抱负;(2)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操守。

4、思考: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

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

关羽面对曹操的极尽笼络,不为所动,千里走单骑寻刘备;文天祥拒绝高官厚禄,决不投降元朝,用自己的头颅,为南宁王朝划上完美的句号;方志敏不为高官厚禄的利诱所动摇,毅然选择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

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获得了心灵的自由、人格的尊严;杜甫贫穷至极也坚定自己的信念,力行写作,终成就‘诗圣’之名;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愿吃美国人的“救济粮”。

颜真卿宁可跳向火堆,也不归附叛军,慷慨走向小人设置的陷阱;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毫不退缩,宁死不屈,自己躺向了敌人的铡刀。

六、合作探究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孟子的这些话,今天依然可以指导我们去探索人生的价值。

首先,富贵是来之不易的,是要求倍加珍惜的。

有些人富贵起了来,就被富贵冲昏了头脑。

把当初的凌云壮志忘得一干二净。

结果是什么为富不仁的事情都做出来了;其次,贫贱的时候要坚定意志,做到这一点应该说是很不容易得的。

贫贱是任何人都不愿意承受的。

201510.20鱼我所欲也导学案

201510.20鱼我所欲也导学案

鱼我所欲也【学习重点】1.背诵课文 2.积累文言词语3.理解本文的论点——舍生取义【资料助读】【孟子的名言】背一背1.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也。

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

6.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课文引读】生命是可贵的,但生命的意义绝不仅仅停留于“活着”。

当一个人面临生死抉择时,应该怎样做出自己的决定?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提出了自己的一个重要主张: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论证的论点是人要“舍生取义”,即每个人都有“本心”(即“义——羞恶之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

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关头,人也能经受住考验;而如果丧失了“本心”,人就会做出有损于人格的事来。

【课文理解】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舍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舍弃生命而选取义了。

【理解:文章开头,孟子就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

作用:通过比喻生动形象地引出了“舍生取义”这个中心论点。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令人厌恶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

鱼我所欲也主备:徐寅审核:王升美班级: 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学习任务】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3.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学习准备】1.抄写常用词语每个 2 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学常识。

孟子(约前 372—前 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他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

《孟子》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

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

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

3.阅读指导。

本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上》。

《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

“本心”不可小视,因为它们分别是“仁义礼智”这几种道德的萌芽形态:“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意近“恭敬”)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义之端也。

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教案优质范文3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教案优质范文3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教案优质范文3篇有时候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个时候就看我们怎么做选择了。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教案优质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教案优质范文一【教学目的】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

2.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

3.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

【教学重难点】1.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

2.对论证方法的理解。

【教学设想】《鱼我所欲也》是一篇经典的传统课文,出自《孟子》,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他古文,它在文字上有些难度,又是以议论为主,初中生学习起来可能兴趣不大。

但教师应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充分的自信,允许他们提问,提倡进行探究性学习。

其次,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诵读,采取不同的形式,如默读、齐读、跳读、研读、自由读、指名读……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的熏陶。

教学方法1.诵读法:所谓诵读,就是朗读和背诵。

要求做到准确、流利、有感情,在诵读的过程中疏通字句,梳理层次,加深理解,探究特色,习得语感,培养能力。

这种方法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

2.质疑法:这里所说的质疑,并非指教师想提问学生,而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自己不懂之处提问,或者是对文章的观点或其他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媒体设计可以设计制作一些多媒体课件或者幻灯片,简介作者及其作品,投影重要的字词,将文中的重点词句投影出来并配上朗读。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方案一第一课时一、导入解题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

受业于孔子之孙孔的门人,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

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

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

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

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

第9课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

第9课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

第9课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活动一:正音正字不为苟得也(wéi ) 所恶(wù) 箪(dān ) 不屑( xiè)羹(gēng ) 蹴(cù) 为宫室之美(wèi ) 不辟(bì)活动二 :文言字词梳理归类。

(一)重点词语1.故不为苟得也苟:苟且。

2.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

3.非独贤者有是心 是:这样。

4.蹴尔而与之 与:给予。

5.妻妾之奉 奉:侍奉。

6.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天性,天良。

7.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假如,假使。

8.贤者能勿丧耳丧:丢掉。

9.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蹴:用脚踢;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10.是亦不可以已乎? 是:这。

1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有什么益处。

(二)通假字 1.“得”通“德”,感恩、感激。

例句:“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乡”通“向”,从前。

例句:“相为身死而不受”。

3.“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例句:“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4. “辩”通“辨”,辨别。

例句:“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5. “辟”通 “避”躲避。

例句:“故患有所不辟”。

(三)古今异义1.可以 古:能够用来今:能够 2.是 古:这指示代词今:判断动词 3.豆 古: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

今:豆子 4.钟 古:古代的量器今:计时器具 5.加 古:带来益处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四)一词多义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词,“吗”。

蹴尔而与之:给予。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欣赏。

而:蹴尔而与之:表修饰。

乡为身死而不受:表顺接。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接。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表并列。

则: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在句首,连接句子,那么。

入则无法家拂士:如果。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就。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却。

为:故不为苟得也:wéi,动词,做。

为宫室之美: wèi,介词,为了、对,向。

《鱼我所欲也》和《富贵不能淫》 优秀导学案

《鱼我所欲也》和《富贵不能淫》 优秀导学案

第26 课《鱼我所欲也》先用鱼和熊掌设喻引出观点。

(2)课文第一段的论述思路是怎样的?讨论并归纳:首先,孟子用 “鱼与熊掌的取舍”比喻“生命与大义的取舍”,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这个观点。

(类比引出论点、比喻论证)接着,通过正反结合,层层深入,反复论证义是人的本心,义重于生,告诉我们,当生命和大义不能同时得到的话,应舍生取义。

(对比论证)最后,孟子指出人性本善,“贤者”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不丧失“本心”。

5、请学生研读第二自然段,注意以下的重点词语。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豆】古代盛饭或其他食品的器皿。

【羹】煮或蒸成的汁状、糊状、冻状的食品。

【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呼喝着给他(吃)。

尔,助词。

【蹴尔】用脚践踏着。

【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不愿意接受。

6、研读本段、分析以下问题:(1)传说古代有一个穷人不接受不敬的施舍,最后宁可饿死。

课文第2段用的就是这个典故。

请用最简练的一句话概括这个典故。

讨论并归纳:贫者不受嗟来之食。

(2)为什么高官厚禄诱惑不了?试举例说明。

讨论并归纳:因为高官厚禄与礼义的价值不同,如果不符合礼义的高官厚禄则不能接受。

比如说,叛变革命,到国民党去当大官,真正的共产党是宁死不为的。

再比如说,出卖国家机密得到很多钱,爱国志土是宁死不为的。

再比如说贪污受贿得了很多钱,正直的干部是宁死不为的。

拓展延伸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舍生而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请用一段文字表述你的观点。

答案示例:生死观是我们人生观重要而又集中的体现。

我们虽然还不能深深体味文中所包括的丰富内涵,但我们已经明白了人是应该而且能够作出这种高尚选择的,“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革命英雄刘胡兰等英雄人物应该成为永远激励我们的人生榜样!当堂测试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所恶( )一箪食( )一豆羹( )蹴( )苟得( )不屑(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鱼我所欲也》 导学案

《鱼我所欲也》 导学案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熟练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文章的主旨,把握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

3、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体会其逻辑严密性。

4、思考“义”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准确翻译课文。

(2)理解作者“舍生取义”的观点,感受其思想的进步性。

2、难点(1)学习本文的论证思路和方法,理解其逻辑严密性。

(2)将文中的“义”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孟子(约前 372 年—前 289 年),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2、作品简介《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孟子》行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雄辩滔滔,极富感染力,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四、预习导航1、朗读课文(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2)听录音或教师范读,纠正自己的读音和停顿。

2、疏通文意(1)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圈画出不懂的字词和句子。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疑难问题,尝试解决。

3、初步感知(1)文章开篇提出了什么观点?(2)作者是如何论证这一观点的?五、课堂探究1、字词积累(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于:_____②故不为苟得也苟得:_____③所恶有甚于死者恶:_____④故患有所不辟也辟:_____⑤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_____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心:_____⑦贤者能勿丧耳丧:_____⑧蹴尔而与之蹴:_____⑨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_____⑩万钟于我何加焉加: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九年级初三中考语文复习《鱼我所欲也》导学案(含答案)

九年级初三中考语文复习《鱼我所欲也》导学案(含答案)

九年级初三中考语文复习《鱼我所欲也》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2.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3.学习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4.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学习重点】学习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知识拓展:(一)作者简介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教育家。

他是孔子的孙子的再传弟子,是儒家学派继孔子之后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在政治上,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反对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在人性问题上,孟子主张性善论。

(二)《孟子》孟子为了实现他的政治主张,曾游说齐、魏、滕、宋等国。

当时各国诸侯正以攻伐争霸为贤,视孟子的“行仁政”学说为,脱离实际,因而不予采纳。

孟子退而讲学著述,其言行的记载,保存在《孟子》一书中。

《孟子》现存七篇。

每篇都以第一句中的两个或三个字作为篇名。

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和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

宋朝朱熹把《孟子》和《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成为儒家学者初学必读的书籍。

《孟子》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著。

其文气势磅礴,感情洋溢,逻辑严密,又长于比喻,用形象化的事物和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的发展影响很大。

(三)性善论孟子主张“性善论”,他认为人的本心是美好的,是善良的。

它包括四种“本心”: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课前预习】1.给下加点字并注音。

(1)不为.( )苟得也(2)为.( )宫室之美为.( )之(3)使人之所恶.( )莫甚于死者(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古今异义⑴可以古:( )今:能够⑵是古:( )今:判断动词⑶豆古:( ) 今:豆子⑷钟古:( )今:计时器具⑸加古:( )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3.一词多义⑴而:呼尔而与之。

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教案三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教案三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教案三篇导读:本文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3.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4.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5.引导学生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 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学方法]:1.诵读法2.质疑法3.鉴赏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生与死、利与义的问题历来为世人关注,那么几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呢么样的道德主张。

二、资料助读:“性善论”的要点:(1) (2)智,非由外铄(外授)我也,我固有之也。

弗思耳。

”(3)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请两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评点。

可以从读音准确、节奏分明、重音清晰、流畅自然等方面评价。

4.学生齐读课文。

1 二次备课 5.学生自习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

6.概括本文大意:人在进行选择时,应以义为重;人应保持自己的“本心”。

四、质疑解疑,疏通文意: 1.学生提出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请同学解答,可指名回答,也可自由回答。

2.对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教师酌情给予点拨。

选若干名同学回答明确:(1)“辟”通“避”,躲避。

“辩”通“辨”,辨别。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之意。

“与”通“欤”,语气词。

“乡”通“向”,从前。

(2)是:这种;这种做法。

为:宁愿;为了;接受。

而:表修饰,不译;表转折,却。

于:比;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研读本段、分析以下问题:
(1)传说古代有一个穷人不接受不敬的施舍,最后宁可饿死。课文第2段用的就是这个典故。请用最简练的一句话概括这个典故。
讨论并归纳:贫者不受嗟来之食。
(2)为什么高官厚禄诱惑不了?试举例说明。
讨论并归纳:因为高官厚禄与礼义的价值不同,如果不符合礼义的高官厚禄则不能接受。比如说,叛变革命,到国民党去当大官,真正的共产党是宁死不为的。再比如说,出卖国家机密得到很多钱,爱国志土是宁死不为的。再比如说贪污受贿得了很多钱,正直的干部是宁死不为的。
【患】祸患,灾难。
【使】假如,假使。下文“使”义同。
【何不用也】有什么不可以使用的呢?
【由是】按照这种方法。
【是故】因此,由此可见。
【非独】不仅仅。
【勿丧】不丧失(其本心)
4、研读本段、分析以下问题:
(1)本文论证的中心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
明确:论点: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比喻论证:
④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⑤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⑥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⑦是/亦不可以已乎
3、请学生翻译第一段,注意以下字词的解释。
【所欲】“所”动词,相当于名次,意为“喜爱的东西”。
【得兼】同时得到
【有甚于】比……更重要
【苟得]苟且得到,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恶】Wù,厌恶,与“欲”相反。
万钟于我何加焉
③为: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4.下列句子中加线的“之”的用法不同的项是( )
A.此之谓失其本心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5.朗读停顿错误的两项是( )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③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④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⑤是/亦不可以已乎。
6.下列句子中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一豆羹。
B、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C、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D、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7.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答案:1. wùdān gēng cùgǒu xiè2.①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②踩踏③从前④停止⑤苟且⑥增加,指带来好处⑦天性,天良3.①修饰连词;转折连词;②比;对;③第一个是介词,为了;第二个是动词,做、接受的意思;4.C句表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BD是结构助词“的”。5.①所欲/有甚于生者③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6.A。一豆羹(豆: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现常为“豆子”类名称。)7.(1)(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那么就舍弃生命,选取正义。(2)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这种本性,(只是)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当堂测试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所恶( )一箪食( )一豆羹( )
蹴( )苟得( )不屑(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②蹴尔而与之
③向为身死而不受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
⑤故不为苟得也
⑥万钟于我何加焉
⑦此之谓失其本心
3.解释下列句子中相同的字。
①而:呼尔而与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②于:所欲有甚于生者
答案:
1.同时获得如果,假使增加,值带来好运天性,天良
2.不管是否符合礼与义就接受优厚的俸禄。3.孟子《论语》、《大学》、《中庸》
合作探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注音
不为(wéi)苟得也所恶(Wù)箪(dān)
羹(gēng)蹴(cù)为(wèi)宫室之美
2.划分句子节拍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③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答案:1.想要苟且偷生通“避”,躲避丧失
第26课《鱼我所欲也》
国学名句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翻译全文。
2.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
3.引导学生正确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学习重点
本文所运用的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逻辑推理论证等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文中的“义”“本心”的内涵,把握本文的主旨。
最后,孟子指出人性本善,“贤者”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不丧失“本心”。
5、请学生研读第二自然段,注意以下的重点词语。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豆】古代盛饭或其他食品的器皿。
【羹】煮或蒸成的汁状、糊状、冻状的食品。
【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呼喝着给他(吃)。尔,助词。
【蹴尔】用脚践踏着。
【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不愿意接受。
总结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翻译课文二、三段,积累文言词语,归纳文言现象。
2.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
自主突破
1.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我所欲也:()故不为苟得也:()
故患有所不辟也:()贤者能勿丧耳:()
2.翻译下列句子。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先用鱼和熊掌设喻引出观点。
(2)课文第一段的论述思路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首先,孟子用“鱼与熊掌的取舍”比喻“生命与大义的取舍”,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这个观点。(类比引出论点、比喻论证)
接着,通过正反结合,层层深入,反复论证义是人的本心,义重于生,告诉我们,当生命和大义不能同时得到的话,应舍生取义。(对比论证)
拓展延伸
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舍生而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请用一段文字表述你的观点。
答案示例:生死观是我们人生观重要而又集中的体现。我们虽然还不能深深体味文中所包括的丰富内涵,但我们已经明白了人是应该而且能够作出这种高尚选择的,“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革命英雄刘胡兰等英雄人物应该成为永远激励我们的人生榜样!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翻译全文。
2.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自主突破
1.结合注释解释词语:
二者不可得兼()如使()万钟于我何加焉()此之谓使其本性()
2.结合注释翻译句子: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本文作者,战国中期邹人。战国时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仅次于孔子的代表人物。宋朝朱熹把《孟子》和《》、《》、《》合为“四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