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赏析论文
[论文]中国皇家园林赏析方法-----以颐和园为例
中国古代皇家园林赏析——颐和园中国园林注重天人合一,将人工美与自然美融为一体,形成巧夺天工的奇异效果,在世界园林中自成一派。
而御制钦造的颐和园更是吸收了中国各地园林的精华,汇漠北山川之雄浑与江南水乡之秀丽于一体,可谓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典范。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占地2.97k㎡,水面约占四分之三,园中有点景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3000余间古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古树名木1600株。
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
颐和园,集历代皇家园林之大成,荟萃南北私家园林之精华,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历史悠久的中国园林,都刻意追求自然美和艺术美为一体。
颐和园博采各地造园手法,既有北方山川的雄浑宏阔,又有江南水乡的清丽婉约,并蓄帝王宫室的富丽堂皇和民间宅居的巧别致,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古典园林,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充分体现了皇家园林独具壮观的总体规划,饱含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形成“园林化的风景名胜区”,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
在景观建筑上采用了“因山筑室”“以寺包山”的方式,以大报恩寺为中心,佛香阁为标志建筑,构成全园风景的主体和观赏中心。
在建筑上,以殿堂为主,亭台楼阁为辅,中国皇家园林中的宗教建筑占有很大一部分,这一点与皇家的积德求寿有关。
为了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表现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观念,中国古代宫殿建筑采取严格的中轴贯通,左右对称的布局方式: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华丽,轴线两侧的建筑相对低小简单。
颐和园虽然是行宫,依山傍水、随坡就弯而建,设计师还是千方百计地体现了这种传统的审美观,最明显的就是万寿山南麓一佛香阁为中心的建筑群:从昆明湖北岸的中央码头开始,经云辉玉宇牌楼、排云门、金水桥、排云殿、佛香阁等九个层次,层层上升,从水面到山顶构成一条垂直的中轴线,两边布局也是严格对称的。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结课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之我见摘要:园林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它的园林数量众多,布局别具匠心,建筑巧夺天工,景致变化多端,而苏州拙政园又是苏州各园林之中的金典之作。
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园林的发展及分类,以拙政园为例从园林特色、园林造景、园林建筑、建筑形式和风格等方面对中国古典园林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与分析。
关键词:拙政园园林造景园林建筑建筑形式建筑风格园林的发展与分类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据传早在周文王时期就有建宫苑活动,后经过春秋、战国及至秦汉时期的发展,完成了从商、周的园、囿向秦、汉宫苑和私家园林的转化。
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园林”一词,见于西晋以后诗文中,唐宋以后“园林”一词的应用更加广泛,常用以泛指各种游憩地带,游憩在景色优美和安静的园林中,有助于消除长时间工作带来的紧张和疲乏,使脑力、体力得到恢复,园林中的文化与艺术,更可以丰富知识和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从不同角度看,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一般有两种分类法:一、按占有者身份分1.皇家园林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2. 私家园林供皇家的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大贾等休闲的园林,其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现存的私家园林:如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网狮园等。
二、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1.北方类型北方园林,因地域宽广,所以范围较大,又因大多为百郡所在,所以建筑富丽堂皇,因自然气象条件所局限,河川湖泊、园石和常绿树木都较少,所以秀丽媚美则显得不足。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论文
谈对中小学生进行中国古典园林赏析教育的重要性中国古典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叠石,理水,莳木,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韵致。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具有风格独特的外在景观,而且渗透着依托古代人文背景的内在精神,是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遗留下来的璀璨艺术珍珠,其中的多座园林都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古典园林是我们拥有的极佳的教学素材,而在现实的对中小学生的中国古典赏析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此部分的相关知识涉猎也较少,更缺乏系统性,对这一艺术珍品的赏析教育上存在缺口。
一、中国古典园林赏析教育有助于中小学生提升文化素养中国古典园林的在那个特殊的时期,也深深地烙下了那个时代的印记。
如在明清时期,许多画家就参与了园林的建造,他们依据绘画的理论和技法,将中国山水画的原理直接运用于造园艺术,形成了别具意蕴的中国古典园林。
而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理想境界隐射着那个时代背景中侵润社会的儒道文化,其所追求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是“天人合一”的儒家文化和“出世”、“隐逸”的道家思想付诸现实的尽致表现。
因此,了解和学习中国古典园林,会让人更加深入地了解那个社会的精神面貌,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那个时代社会风气。
中国古典园林中无论是其中的建筑,还是花木湖石都有着特别的讲究,其中所渗透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也常常远高于表象。
如其中常见的亭,其型式丰富,造型多变,其有供人停伫小憩和提供观景平台的作用,同时又可以作为园中一景,起到“点睛”的作用,而亭的命名也是很有韵味的,如沧浪亭,命名人的文学造诣和其追求也能有所领略。
这些不仅让人们对中国古代建筑有所了解,更使之与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更加亲密地接触。
通过对中小学生进行中国古典园林赏析教育,一方面,有利于丰富学生相关的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知识,丰富其视野,另一方面,帮助他们提供了解中国古代文人雅士们精神追求的途径,更加直观感受那个时代的历史文化特征,通过这种古典气息的熏陶,帮助启迪智慧,同时通过与其他所学的中国古典文化知识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理解吸收,丰富其原有的认知结构,帮助中小学生提升文化素养。
古典园林的特点范文
古典园林的特点范文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具有独特的韵味和特点。
以下是关于古典园林特点的1200字以上论述。
古典园林的特点之一是注重景不景的组合和布局。
古典园林注重将自然景色与建筑景观相结合,通过人为设计和构造,以此来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在古典园林中,种植的植物和布置的景观十分讲究,需要精心挑选和布置,以形成和谐的整体氛围。
同时,古典园林还注重景点之间的转换和连接,通过巧妙的布局和线路设计,使人在游览园林时能够流畅地欣赏到不同景观的变化和美感。
古典园林的另一个特点是注重空间的开合和错落有致。
古典园林通常采用分割空间的手法,将一片园林分割为多个小块,每个小块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景观。
这些小块之间通常通过回廊、走廊、过道等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空间系统。
不同的空间之间开合有致,既能够让人有一种开阔和舒适的感觉,又能够保持秩序和规整。
同时,古典园林还注重利用错落有致的布局手法,将景点错落地分布在整个园林中,使游客在游览时能够不断发现新的景致,增加游览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古典园林的特点之一是注重水的运用和融入。
古典园林之所以被称为园林,就是因为其中有围绕水体布置的特殊景观。
古典园林通常会借助山水体系和水系,将水体与园林景观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水景。
水景在古典园林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既能够给人带来清凉和舒适的感觉,又能够增添景观的美感和趣味性。
在水景的配合下,古典园林中的建筑和植物也能够得到更好的显现和衬托,给人一种美不胜收的感觉。
此外,古典园林还注重细节和造型的处理。
古典园林中的建筑、植物、雕塑、石造品等都需要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以最好的状态呈现给游客。
古典园林通常会运用雕刻、砖雕、瓷砖镶嵌、壁画等技艺,来装饰和点缀园林中的建筑和景观,使其更具艺术和观赏价值。
同时,古典园林还注重对植物的修剪和养护,使其形成独特的造型和姿态。
这些细节的处理能够为园林增添独特的韵味和美感,使游客在游览时能够欣赏到每一个细节的精心设计和制作。
中国园林鉴赏论文
一、筑山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秦汉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土堆成岛,象征东海神山,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
东汉梁冀模仿伊洛二峡,在园中累土构石为山,从而开拓了从对神仙世界向往,转向对自然山水的模仿,标志着造园艺术以现实生活作为创作起点。
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雅士们,采用概括、提炼手法,所造山的真实尺度大大缩小,力求体现自然山峦的形态和神韵。
这种写意式的叠山,比自然主义模仿大大前进一步。
唐宋以后,由于山水诗、山水画的发展,玩赏艺术的发展,对叠山艺术更为讲究。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爱石成癖的宋徽宗,他所筑的良岳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巧、以石为主的假山。
明代造山艺术,更为成熟和普及。
明人计成在《园冶》的“掇山”一节中,列举了园山、厅山、楼山、阁山、书房山、池山、内室山、峭壁山、山石池、金鱼缸、峰、峦、岩、洞、涧、曲水、瀑布等17种形式,总结了明代的造山技术。
清代造山技术更为发展和普及。
清代造园家,创造了穹形洞壑的叠砌方法,用大小石钩带砌成拱形,顶壁一气,酷似天然峭壑,乃至于可估喀斯特溶洞,叠山倒垂的钟乳石,比明代以条石封合收顶的叠法合理得多、高明得多。
现存的苏州拙政园、常熟的燕园、上海的豫园,都是明清时代园林造山的佳作。
二、理池为表现自然,理池也是造园最主要因素之一。
不论哪一种类型的园林,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
自然式园林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淼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
人们或观赏山水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或观赏水中怡然自得的游鱼,或观赏水中芙蕖睡莲,或观赏水中皎洁的明月……自然式园林也表现水的动态美,但不是喷泉和规则式的台阶瀑布,而是自然式的瀑布。
池中有自然的肌头、矾口,以表现经人工美化的自然。
正因为如此,园林一定要省池引水。
古代园林理水之法,一般有三种:(一)掩。
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
临水建筑,除主要厅堂前的平台,为突出建筑的地位,不论亭、廊、阁、榭,皆前部架空挑出水上,水犹似自其下流出,用以打破岸边的视线局限;或临水布蒲苇岸、杂木迷离,造成池水无边的视角印象。
古典园林解析
古典园林解析古典园林,那可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就像一本本立体的诗集,每一处景致都是韵味悠长的诗句。
走进古典园林,就像走进了一幅流动的画卷。
你看那亭台楼阁,就像是画卷里的重彩之笔。
亭子呢,有四角的、六角的,就像一朵朵盛开在园林里的大蘑菇。
它可不光是为了好看,那是给人歇脚的地儿,走累了,往亭子里一坐,四周的景色就像潮水一样涌到眼前。
楼阁就更气派了,像一个个巨人稳稳地站在那儿,飞檐翘角,就像鸟儿张开的翅膀,仿佛下一秒就要飞走似的。
从楼阁上望下去,园林的景色尽收眼底,那感觉就像皇帝老儿在看自己的江山,心里满是惬意。
再说那园林里的水,水可是园林的灵魂啊。
那水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把周围的景色都倒映在里面,这哪是水啊,分明是大自然的复印机嘛。
水里还有鱼呢,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就像一群调皮的小精灵在镜子里穿梭,时不时还吐个泡泡,那泡泡就像一颗颗透明的珍珠,转瞬即逝。
要是赶上有风吹过,水面泛起涟漪,就像一幅画被揉皱了,可这皱巴巴的画却有一种别样的美,就像美人脸上的小皱纹,添了几分韵味。
古典园林里的植物也是各有千秋。
松树像一个个忠诚的卫士,四季常青,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柳树就不一样了,那柔软的枝条就像小姑娘的长发,风一吹,就随风飘舞,像是在跳着优美的舞蹈。
还有那些花花草草,春天一到,就像一群争奇斗艳的小美女,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把园林装点得像个大花园。
园林里的小路也是很有讲究的。
那弯弯曲曲的小路就像一条蛇在园林里蜿蜒前行,走着走着,突然又出现一个岔路口,就像人生的选择一样,你不知道选哪条路会看到更美的风景。
有时候沿着小路走,会突然发现一个小角落,那里也许有一座小假山,也许有一丛竹子,就像发现了一个被人遗忘的小秘密,心里满是惊喜。
古典园林的布局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戏剧。
各个部分相互呼应,相得益彰。
这就好比一场交响乐,每个乐器都有自己的角色,组合在一起才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
要是缺了哪一部分,就像炒菜没放盐,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中国南方古典园林鉴赏[最终版]
中国南方古典园林鉴赏[最终版]第一篇:中国南方古典园林鉴赏[最终版]中国南方古典园林鉴赏中国古典园林最初的形式是“囿”和“台”,可追溯至公元前21世纪供帝王狩猎为乐的“囿”以及商朝君主观天敬神的“灵台”。
中国古典园林史通常被划分为五个时期,即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和成熟后期。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
在中国汉族建筑中,古典园林是独一无二的巨大成就,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江南园林与皇家园林各有特色,但相比于皇家园林的辉煌大气,我更喜欢江南园林的玲珑精致一些。
江南园林泛指淮河以南、南岭以北地区的园林。
江南自东晋、南北朝之后经济发展很快,故有钱有势者以建宅园为高雅,不出院门,即可陶冶性情于山水之野。
江南山清水秀、河道密布、草木繁茂、湖泊众多,为园林建造提供了条件。
江南园林,玲珑精巧,清雅淡泊,轻盈秀丽,富有真山真水之情趣,故有“江南园林甲天下”的说法。
妙在小,精在景,贵在变,长在情,园林中处处有画境、诗意。
设计师和匠人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园林各个不同,可他们追求的似乎是一致的: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进远景的层次,一切都是一幅完美的画卷。
当我第一次见到苏州园林时,我感觉到了美的震撼以及愿望实现的满足。
我国的建筑大多是讲究对称分布的,左边什么样,右边也怎么样,可江南园林好像是在故意避免一样,没有对称美,可是却更加自然。
或重峦叠嶂或几座山石配着竹子花木,简单的假山却使人仿佛置身山间。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一座园林里大抵是有一艘船的,曲折的桥梁,高高低低任其自然的石沿,配着各色的鲤鱼,淡雅的睡莲,好一幅绝美的画卷。
至于园林栽种修剪的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落叶树与常青树相间,花时不同的花树相间,这就使得一年四季皆不寂寞。
没有修建的整整齐齐的树木,只有盘曲嶙峋的古老藤萝。
中国园林美学论文范例赏析(共3篇)
中国园林美学论文范例赏析(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中国古典园林美学和对现代园林的影响分析1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文化内涵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支流,中国传统文化对其浸润和渗透无处不在。
换言之,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品格的物化现象,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1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易传》云:“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同其名”。
孔子云:“智者乐山,仁者乐水。
智者动,仁者静。
”这些都体现了儒家亲近宇宙万物的自然观。
这种天人合一自然观体现在园林造园技法中,就是对自然的模拟。
小到一事一物,大到一山一河都极尽模仿之能事。
两晋、宋代以直观方式再现山川河流。
元明以后,还借助意境联想,用园林将自然之美人工化,绝妙地写意概括,达到诗化的境界。
在亲近摹拟自然的同时,也在改造自然,造福于人。
这无疑是对人天合一观念的积极诠释。
清代乾隆年间北京城西的城市园林化建设便是一例。
该时期西北郊水系得到彻底整治,引玉泉山水系汇入昆明湖,然后拓展疏浚西湖,在玉泉山南麓开凿水库,疏浚长河,使昆明湖蓄水量大增,北京西郊由此形成以玉泉山、昆明湖为主体的可调控的供水系统。
礼乐相成的伦理观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礼和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件,层层渗透到中国园林艺术之中。
中国园林之礼(1)内外之礼。
墨子云:“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
”这种内和外,渗透到园林景观中,不仅仅是自然性划分的室内外空间,而且还是基于人的社会性划分的公共与私密空间;(2)尊卑有序。
所谓男尊女卑、君尊臣卑、夫尊妻卑等。
这种带有封建伦理烙印的观念体现在园林景观构筑中就成为了一种等级标示功能,其显著标志就是在园林建筑中外化出一系列尊卑有序的建筑符号。
中国园林之乐儒家的中庸之道主张不偏则胃中,不倚之谓庸。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论文讲解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论文讲解第一篇:中国古典园林案例论文讲解中外园林史结课论文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2015年12月20日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以及寺庙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
它深浸着汉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本文将例举几个具体的园林代表的造园历史和特点来分析中国古典园林之美。
关键词:建筑布局;艺术意境;创造;艺术形象;意境中国古典园林按园林地属关系大致分三种:皇家园林私家园林西安华清池寺庙园林拙政园其中以皇家园林为主体。
南普陀寺一、皇家园林——“以人为环境为主,因借自然景观为辅的园林”[1] 皇家园林在古籍里面称之为“苑”、“囿”、“宫苑”、“园囿”、“御苑”,从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殷商(公元前16~11世纪)甲骨文中发现了有关皇家园林“囿”的论述。
据此,有关专家们推测,中国皇家园林始于殷商。
直至清朝时期(1616年~1911年),皇家园林的建设趋于成熟,高潮时期奠定于康熙,完成于乾隆,由于清朝定都北京后,完全沿用明朝的宫殿,这样皇家建设的重点自然的转向于园林方面。
这时的造园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实现了一次飞跃,这个时期出现的名园如颐和园、北海、避暑山庄、圆明园,无论是在选址、立意、借景、山水构架的塑、建筑布局与技术、假山工艺、植物布置、乃至园路的铺设都达到了令人叹服的地步。
1.一亭一径,足谐奇趣,人间天堂——颐和园颐和园,北京市古代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
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论文第一篇: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论文园林景观设计姓名:xxx 班级:xxx 学号:123456中国古典园林的主题分析摘要:我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
园林建筑是人工因素,它与自然因素之间似有对立的一面,但如果处理得当,也可统一起来,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增添情趣,增添生活气息。
园林建筑只是整体环境中的一个协调、有机的组成部分,它的责任只能是突出自然的美,增添自然环境的美。
这种自然美和人工美的高度统一,正是中国人在园林艺术上不断追求的境界。
关键词:古典园林山水对立统一山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自古以来,人们在利用和改造山水的过程中,与山水结成各种对象性关系。
在实践中,山水既为人们提供必需的生活资源,又是人们实践的主要对象,人们从自身的需求出发,把山水视作实用的对象、崇拜的对象、审美的对象,对山水加以欣赏、歌颂和赞美。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提高,人们乐于游山玩水,观赏名山大川绮丽风光中,对山水美的欣赏与人们的精神生活、道德观念联系起来,作为真、善、美的一种象征,以物喻人,移情寄性。
使山水的审美情趣进入以物“比德”和赏景“畅神”的境界。
山水何以为美?春秋时代的孔子告诉我们“知者乐水,仁者乐水”,何也?“出云风以通天地之间,阴阳合和,雨露之泽,万物以成,百姓以食。
”将山看成沟通天地,和合阴阳的重要事物及雨露源泉,是抚育万物,养育百姓的根本,具有与“仁者”无私品德相比美的特征,所以它是美的。
而水,孔子认为它无私给予万物,“似德”:所到之处有生命成长,“似仁”:下流曲折而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董必平,“似正”;其万折必东,“似意”;所以,君子见大水必观赏,这就是说,水具有与“君子”或“知者”的德、仁、义、智、勇等品质相类似的特征,所以它是美的,令人愉悦的。
古典园林之美范文
古典园林之美范文古典园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它以其独特的布局、精巧的构造和细腻的细节,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欣赏和惊叹。
在古典园林中,人们可以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园林的布局通常是以一池清水为中心,周围绿树成荫,花草葳蕤。
水面上倒映着精雕细琢的亭台楼阁,或者是曲桥弯道。
在园林中,人们可以漫步其间,感受到水波荡漾带来的清凉,享受到绿意环绕带来的宁静。
古典园林中的建筑也是其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形态各异。
有的是仿古的宝塔,有的是精美的亭台。
这些建筑不仅是人们休憩的场所,更是展示主人身份和品味的象征。
在园林中的建筑上,人们可以看到雕刻精细的石狮、石桥,以及巧妙设计的廊柱和栏杆。
这些细节的处理使整个园林更加精致而富有魅力。
古典园林中的植物也是其美的重要元素。
在园林中,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争奇斗艳。
有的是绽放着艳丽花朵的牡丹,有的是吐露着淡雅香气的茉莉,还有的是挺拔高大的松柏。
这些植物的选择和搭配,体现出园林主人的审美和品位。
它们给园林增添了生机和色彩,让人们在其中流连忘返。
古典园林中的细节也是其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园林的角落里,人们可以看到精雕细琢的石雕、砖雕和木雕,还有精美的花纹和图案。
这些细节的处理,使整个园林更加精致而有趣。
在园林中,人们可以看到精心设计的小桥流水,还有巧妙安排的景观点。
这些细节的处理,使整个园林更加生动而有趣。
古典园林之美,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愉悦。
在古典园林中,人们可以沉浸在自然的怀抱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园林的宁静和和谐,让人们远离喧嚣和压力,得到放松和舒缓。
在园林中,人们可以放飞自我,享受生活的美好。
古典园林之美是一种独特而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以其独特的布局、精巧的构造和细腻的细节,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欣赏和惊叹。
在古典园林中,人们可以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享受到宁静和放松。
古典园林之美,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也让人们更加热爱生活。
古典园林赏析论文
典园林赏析论文姓名:***11级汽车建筑工程系工程测量与监理三班中国古典园林的过去,同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息息相关。
这个园林体系并不像同一阶段上的西方园林那样,呈现出各个时代、各个地区的迥然不同的风格形式。
中国园林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自我完善,其受外来的影响甚微,因此其发展也表现为极为缓慢的、持续不断的演进过程。
我国的园林到底从何时、何处发展而来?以往人们都认为是从商周王室的苑囿演变而来的。
近来又有人研究了古代诗歌,并参照考古证实了最早的园林应是原始村落住宅边的林木绿化以及苗圃等实用性的小块土地。
其实,艺术的起源本来就是复杂的,而非孤立的,往往是由多种原因交织而成。
应该说是村宅绿化与畋猎苑囿是我国古典园林源头的两股活水。
据考古学的科学推测,古代的纺织、制陶、磨制工具等活动多半在户外举行,再加上集会、祭祀、玩耍等需要,人们都会在村落中或者说四周的空地上植树,即可遮荫防尘,又可游戏其中。
这种以植物为主,依靠天然地形的简朴的早期民间园林似乎对后来发展起来的恬淡素静的文人村居园林有过不小的影响。
东晋诗人陶渊明《归田园居》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前檐,桃李罗堂前”正是接续了上古村宅园林的余韵。
而明清之际的文人园也是不断地从中吸取营养,正如园林家陈从周先生《园林论丛》中所述:如“柳荫曲路”、“梧竹幽居”、“荷风四面”等风景画,未始不从农村绿化中得到启发,只不过再经过概括提炼、以少胜多,具体而微而已……帝王苑囿的出现和上古贵族围猎活动是直接有关的,可以说,囿起源于狩猎,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周初。
殷代的帝王、贵族奴隶主很喜欢大规模的狩猎,古籍中多有“田猎”的记载。
除此之外,囿不定期有圈养以及作物种植的功能,囿无异于一座多功能的大型天然动物园了,此外,帝王也将苑囿作为戏耍燕乐之地,使之具有狩猎宴饮双重功能。
中国古典园林的漫长的演进过程,正好相当于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封建大帝国从开始形成而转化为全盛、成熟直到消亡的过程。
中国古典园林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论文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工艺技术,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
自古以来,中国人注重园林建设,将园林视为一种文化、一种精神,进行园林设计、营造和管理,不断演变和发展出各具特色的园林风格,如汉代的园林、唐代的园林、宋代的园林、元代的园林等。
其中,以苏州园林和扬州瘦西湖园林为代表,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性精品。
本文将从园林的历史文化、建筑风格和景点特色三个方面,对中国古典园林展开探讨。
一、园林的历史文化中国古典园林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具体表现和展示。
自古以来,中国园林建筑始终贯穿着自然、人文、艺术和信仰的完美结合。
中国古代的建筑文化、书画艺术、诗词歌赋、宗教信仰等文化元素均体现在了古典园林中。
在古代,人们对自然的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园林文化。
古代园林建筑不仅是美的享受,更是智慧与匠心的结晶,是古代文化精髓的代表。
凭借着独到的文化思想与美学理念,古代园林建筑不仅给人视觉上的享受,更是提供了精神与思维上的启迪和冥想,使人们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在古代,园林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交场所。
贵族们喜欢在园林中举办各种宴会和活动,分享彼此的文化、艺术和智慧。
同时,园林也是信仰和宗教文化的体现,尤其是佛教园林和道教园林,如西湖边的灵隐寺和岳阳楼的道观等,深受人们的崇敬和赞美。
二、建筑风格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风格独具匠心,展现了中国园林建筑的传统美学。
其实现方式非常具象,即在一个有限空间中营造一个自然山水之美的人工园林。
在建筑风格上,中国古典园林往往采用曲径通幽的方式,把人们带入到一个自然风景的场所中。
在建筑材料上,中国古典园林通常使用灰瓦、泥塑、木构、石雕等天然材料,运用传统的园林观念和造园技术,构建出独具特色的建筑群。
这些建筑为中国古典园林增添了更多文化气息和建筑美学的内涵。
在苏州古典园林中,石桥、曲径、廊庑、攀岩、亭台、假山、池塘等设计元素贯穿始终,它们被巧妙地布置在园林中,形成了奇巧玄妙的景观,让人们在细微处体验到园林建筑之美。
园林艺术欣赏论文
古典园林的山水一.中国古典园林与山水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造园时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
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施工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基础上,铺以人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其中蕴含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思想,特别是诗、词、绘画的思想境界。
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
中国古典园林在建造过程中,有意识地对这些构景要素进行改造、调整、加工等艺术化的处理,构建出一个精练概括、典型化的自然。
古典园林利用原有的地理环境进行加工,在有限的环境内再现各种自然景色,或按照风水等需求构建画面,叠山理水是其中十分常用的手法。
圆明园水能够将诸多风景收纳其中,也是靠堆山垒石、填挖水域才做到的。
二.由山水观园林中国古典园林一般先是创造自然美和生活美的“生境”,然后进一步上升到艺术美的“画境”,进而升华到理想美的“意境”,最后达到三者互相渗透,情景交融的高潮。
中国古典园林力图把人工美与自然美相结合,以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由于山与水的密切关系,山嵌水抱一向被认为是最佳的成景态势。
园林内的山,有土山、土石山、石山之分,特别是石山,能够以小尺度而创造峰、恋、岭、岫、洞、谷、悬岩、峭壁等形象的写照,能够在很小的地段上展现咫尺山林的局面。
而园林内开凿的各种水体都是自然界的河、湖、溪、涧、泉、瀑等的艺术概括,即所谓“一拳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河万里”。
如带状水面是自然界溪流的艺术再现,它忌宽而求窄,忌直而求曲。
此外,为了求得变化,一般都具有强烈的宽窄对比,这样,泛舟于其间便可产生忽开忽合、时收时放的节奏变化。
中国的山水画不同于西方的风景画,着重于写意。
深受绘画艺术影响的中国古典园林,通过对大自然的概括、抽象从而获得“本于自然,高于自然”艺术成果。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类型特点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类型特点论文引言:一、四合院式园林四合院式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
它具有四合一的布局,即四面合院,中有天井。
四合院式园林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天人合一”观念。
它以中轴线为主线,形态简洁,结构合理,空间布局有序。
四合院式园林的建筑多为木质结构,以传统的斗拱、飞檐等装饰手法为特色。
园林内常有假山、水池等景观元素,配以花木蔓草,使园林更具自然美感。
二、私家园林私家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它是个人或家族用来休闲娱乐的园林,常见于贵族、文人等人家。
私家园林建筑注重创造独特的氛围,常用华丽的装饰和精巧的雕刻。
私家园林通常分为前院、后院和中间的主体建筑三个区域。
前院常用作迎宾之地,通常有大门、假山等景观元素,给人一种独特的感觉。
后院是私家园林中的重要部分,常有花草树木、池塘、亭台楼阁等景观元素,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三、皇家园林皇家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另一种重要类型。
它是古代帝王为了游览和享乐而修建的园林,包括了紫禁城和圆明园等著名的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注重庄重和豪华的氛围,建筑多为大型石砌建筑,前朝后宫,数百间房屋错落有致。
园林内常有大型假山、水池、石桥等景观元素,富丽堂皇。
皇家园林常常与文化有关,它不仅仅是一种园林,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体现。
四、僧院式园林僧院式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特殊的一种类型。
它是寺庙僧侣修建的园林,常见于佛教寺院。
僧院式园林注重宁静和清净的氛围,建筑多为朴实的木质结构,配以精巧的雕刻。
园林内常有青石板路、佛龛和花草等景观元素,给人一种宁静和超脱的感觉。
僧院式园林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佛教信仰,更是一种追求心灵净化的体验。
结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类型独特且多样,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四合院式园林注重中轴线和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私家园林强调独特的氛围和精巧的装饰,皇家园林体现庄重和豪华的氛围以及与文化的关系,僧院式园林追求宁静和清净的氛围与心灵净化。
中国园林艺术鉴赏论文
中国园林艺术欣赏姓名:***学号:************摘要: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悠久,以其本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设计手法,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被西方国家推崇和摹仿。
亭台楼阁等是传统园林的主要建筑特色。
但在近代,中国园林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我们应融中国文化思想之内涵与西方现代之观念创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沿着民族文化的文脉,以严谨的态度进行设计,更好地发展中国现代园林。
关键词:古典园林建筑特色现代园林一.园林的形成与发展园林主要是供游憩、文化娱乐、起居要求而兴建的,若把我国园林艺术约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划分阶段的话,大致可分为:商朝产生了园林的雏形—囿;秦汉由囿发展到苑;唐宋由苑到园;明清则为我国古典园林的极盛时期。
由于历史的悠久,我国也就被列为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并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在世界各个历史文化交流的阶段中,我国“人工为之,宛自天开”的自然式园林艺术,自唐朝已传入朝鲜、日本。
特别是在十三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就把杭州西湖的园林艺术称誉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
从而使杭州西湖的园林艺术名扬海外。
至今,它更成了五大州的朋友们想往的游览胜地。
在十八世纪,中国自然式园林由英国著名造园家威廉康伯介绍到英国,使当时的英国曾一度出现了“自然热”。
1730年在伦敦郊外所建的植物园,后改为皇家植物园,除模仿中国的自然式布局外还出现了中国式的宝塔和桥。
从此以后,我国园林艺术那种顺应自然的设计手法,在欧洲广为传播。
二.园林建筑的类型和特点(一) 亭亭子不仅是供人憩息的场所,又是园林中重要的点景建筑,布置合理,全园俱活,不得体则感到凌乱,在山顶、水涯、湖心、松荫、竹丛、花间都是布置园林建筑的合适地点,在这些地方筑亭,一般都能构成园林空间中美好的景观艺术效果。
亭子以其美丽多姿的轮廓与周围景物构成园林中美好的画面。
它既是重要的景观建筑,也是园林艺术中文人士大夫挽联题对点景之地。
在我国园林中,几乎都离不开亭。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姓名刘汉雨专业班级编导103 _______学号201002034325 ______日期2012年12月18日目录一、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追求意境. .................... - 2 -二、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类型. .............................. - 3 -三、拙政园意境的组织规律. ................................ - 3 -四、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组织规律. ........................... - 4 -五、结束语........................ - 4 -参考文献......................... - 4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10 编导刘汉雨指导老师摘要: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的理解力和鉴赏力。
造园者通过借物言志的手法将风、雨、月等自然景物收入园中,为园所用。
将各个景语串联表达出个人的思想,按照一定的组织规律形成的游园线路,使得游览者在游园过程中达到身心上的愉悦以及精神上的升华。
关键词:拙政园、意境、组织规律、古典园林中国古典园林以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
18 世纪英国宫廷建筑师威廉姆•钱伯斯说:“中国花园的实际设计原则,在于创造各种各样的景,以适应理智的或感情的享受的各种各样的目的。
”这句话指明了中国古典园林就是以抒情言志为其艺术内容,用山水石头花木、亭台楼阁的艺术形式来加以表现的,此之为追求意境。
而意境的组织则能使游览者感受到造园者的思想,更好的理解造园者的主观情思。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追求意境(一)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鉴赏方面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美学范畴。
简单来说,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即客观的生活、景物。
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鉴赏
商丘学院论文题目:浅谈中国古典园林鉴赏分院:风景园林学院专业:园艺班级:园艺本1101学号:**********:***浅谈中国古典园林鉴赏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和地位。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给游人带来美的享受,同时也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沉淀。
中国古典园林从选址、布局和造景上都有着独特的讲究。
就是因为这样我国古典园林既具有艺术观赏价值,又具有多方面的旅游功能。
关键词:古典园林艺术价值旅游观赏正文:㈠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我国古典园林是一种“创作自然、借景寓情”的艺术。
它们绝不是机械地模仿自然,被动地顺应自然,而是记录了自然的美好的“形”,表现出自然的气势的“神”,寄寓着园主的“情”,浑然一体,宛如天开。
对于大自然的爱好,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的共同之点。
所不同的,在于人类能够改造自然,创作自然,欣赏并享受自然的美。
这也是我国古代造园艺术所经历的漫长不息的道路。
“创作自然,借景寓情”也概括了创作这种园林形式时所遵循的章法。
笔者曾经将它归纳为“五要”和“五避”。
即:在地域有限的空间里,要能再现自然山水之美,寓意曲折含蓄,引人探求和回味;避免全盘托出,一览无余。
人工斧凿的山石水池,要做到“宛自天开”“巧夺天工”;避免牵强附会,矫揉造作。
各类建筑物的设置,要同周围景色环境有机地结合;避免夸奇斗胜,或画蛇添足。
画面的安排,要有构图层次,突出重点;避免独花无叶,或喧宾夺主。
景色的组织,要有统一的连续性;避免杂乱无章,断径绝路。
这个“五要”“五避”,即是创作园林必须遵循的章法,也是我们平时欣赏、评价园林时参照的依据。
㈡古典园林的选址一般的说,只有“相地合宜”,才能“构园得体”。
因此,我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家们都希望将园址选在天然的山水形胜之处,或者至少在有山连脉,有水通源的地方这样比较容易取得融汇于“天然”的效果。
当然有时候客观条件并不是那么理想,有些园址不得不做基在地域环境和造园条件较差,甚至是被认为很不适宜造园的地方。
古典风格风景园林设计论文
古典风格风景园林设计论文古典风格风景园林设计是中国园林文化的核心,这种园林设计风格承载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深厚的历史背景。
古典风格的园林设计不仅仅是为了美化自然环境,更是追求天人和谐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
本文就古典风格风景园林设计的特点、设计要素和设计流程等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古典风格风景园林设计的特点古典风格风景园林设计是一种富含文化内涵的设计风格,其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小巧精致。
古典风格园林不以规模壮观为主,而是注重园林元素的精致和富有变化性。
2、造型优美。
古典园林设计的造型要素丰富,包括亭、楼、殿、阁、廊、桥、塔等。
3、园林布局合理。
古典园林设计注重与周围环境融合,它不仅在整体布局上考虑坡地、水面、建筑的位置与大小等方面,还注重周围环境的呼应、互动和共生。
4、充满内涵。
古典园林设计不仅仅是为了展现美丽的自然景色,而更多地体现了文化和人文思想内涵。
园林中的名胜古迹、文学题材、历史故事和人物形象等形象地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精神风貌。
第二部分:古典风格风景园林设计的要素1、参考历史文化。
古典风景园林设计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沿袭中国古代文化,包括文学、历史、哲学以及宗教信仰等。
2、精选材料。
古典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建筑物和景观的多数是用木材、石材、竹子和云母等天然材料制成,使用这些材料,可以更好地融合自然资源,达到美化环境的目的。
3、流水设计。
古典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水面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园林设计师常常运用园林水文设计的知识,将水面景观进行合理分类,达到充分表现自然韵味的目的。
4、植物装饰。
古典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装饰也是极其重要的元素。
不同品种的植物将古典园林设计的生动性和景观体验感展现出来。
第三部分:古典风格风景园林设计流程1、主题确定。
园林设计的第一步就是确定整个园林的主题。
主题的确定要应根据不同的需求来进行设计,例如旅游度假园林、商业园林、文化园林等。
2、初步设计。
在主题确定后,设计师需要对园林的布局进行规划,包括整体布局、建筑设计、水面设计、植物选材等要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园林赏析论文
姓名:***
11级汽车建筑工程系
工程测量与监理三班
中国古典园林的过去,同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息息相关。
这个园林体系并不像同一阶段上的西方园林那样,呈现出各个时代、各个地区的迥然不同的风格形式。
中国园林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自我完善,其受外来的影响甚微,因此其发展也表现为极为缓慢的、持续不断的演进过程。
我国的园林到底从何时、何处发展而来?以往人们都认为是从商周王室的苑囿演变而来的。
近来又有人研究了古代诗歌,并参照考古证实了最早的园林应是原始村落住宅边的林木绿化以及苗圃
等实用性的小块土地。
其实,艺术的起源本来就是复杂的,而非孤立的,往往是由多种原因交织而成。
应该说是村宅绿化与畋猎苑囿是我国古典园林源头的两股活水。
据考古学的科学推测,古代的纺织、制陶、磨制工具等活动多半在户外举行,再加上集会、祭祀、玩耍等需要,人们都会在村落中或者说四周的空地上植树,即可遮荫防尘,又可游戏其中。
这种以植物为主,依靠天然地形的简朴的早期民间园林似乎对后来发展起来的恬淡素静的文人村居园林有过不小的影响。
东晋诗人陶渊明《归田园居》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前檐,桃李罗堂前”正是接续了上古村宅园林的余韵。
而明清之际的文人园也是不断地从中吸取营养,正如园林家陈从周先生《园林论丛》中所述:如“柳荫曲路”、“梧竹幽居”、“荷风四面”等风景画,未始不从农村绿化中得到启发,只不过再经过概括提炼、以少胜多,具体而微而已……
帝王苑囿的出现和上古贵族围猎活动是直接有关的,可以说,囿起源于狩猎,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时间在公元
前11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周初。
殷代的帝王、贵族奴隶主很喜欢大规模的狩猎,古籍中多有“田猎”的记载。
除此之外,囿不定期有圈养以及作物种植的功能,囿无异于一座多功能的大型天然动物园了,此外,帝王也将苑囿作为戏耍燕乐之地,使之具有狩猎宴饮双重功能。
中国古典园林的漫长的演进过程,正好相当于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封建大帝国从开始形成而转化为全盛、成熟直到消亡的过程。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封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其内容的深度而言,涉及到了物质、制度以及心态层面的文化,在其广度上也包涵了古代文化的所有领域:宫廷文化、士流文化以及市民文化。
作为封建文化的形态之一,中国园林与哲学、诗文、绘画等众多的文化形态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着的,它们并非孤立。
这表现为首先:哲学是一切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终极概括,也是文化的核心,它影响并浸润于园林,成为园林创作的主导思想、造园实践的理论基础。
哲学
中国园林在早期由于原始的山川崇拜、帝王的封禅活动,再加上道家神仙思想的影响,大自然在人们的心目中尚保持着一种浓重的神秘性。
帝王们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总想长生不老永远过好日子。
战国时期,齐燕方士们为了迎合这一愿望,杜撰出东海有神仙,住在蓬莱仙境中。
这种心理上的向往慢慢地成为园林中的一种追求,他们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东西作为风景在花园中创造出来。
于是蓬莱三
仙山成为苑囿中不可缺少的寓意性风景,而儒家的“君子比德”之说,导致人们从伦理、功利的角度来认识自然之美。
“天人合一”思想是在先秦时期便已与“君子比德”、“神仙思想”共同决定了中国园林向着风景式的方向上发展,在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都一直贯穿着它的主导作用。
天人谐和乃是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的核心,这正是决定着古典园林始终与大自然保持着亲和的
态度,力求从自然山水风景构成和规律中探索人生哲理的体现。
明代学者王君荣《阳宅十书》:“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所以中国人选择居住环境,首先强调的是要有山有水,俗话说“山环水抱之地才是有情之地,朝气蓬勃之地、古祥上乘之地”这除了反映了人们对大自然的崇尚心理之外,还体现了对美好环境、美好人生的选择与追求。
汉唐时期离宫别苑的宏大规模及其登高远眺、开阔视野的追求,南北朝、隋唐的别墅、山居与大自然环境的完美契合,再到两宋时期,人们心目中的宇宙世界缩小了,对园林的空间意识也过渡到了壶中天地、须弥芥子,因此,营园的主旨亦相应地转化为以小观大、咫尺山林了。
另外,隐逸思想对中国古代私家园林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早在两晋南北朝时期陶渊明“归田园居”的实践行为使得隐逸与园
林得以联系,这促进了以后别墅园林的大发展。
唐代的“中隐”思想将隐逸由实践行为转化为精神上的享受,这是促成了私家园林大
发展与文人园林兴起的主要因素之一。
如果说!儒道互补是古代艺术的主要思想线索,那么园林艺术所
创造的既可出世——隐居于城市山林,啸傲泉石;又可入世——阖家欢聚、进行社交往来的生活环境,便是这一思想在传统艺术上最具体的表现吧!
诗文
我国的古园不但景美,而且意境也美。
“文因景成,景借文传”陈从周先生的八个字概括了园林与文学的这种依存关系。
古化造园大师往往懂诗懂画,他们在构思园林之时往往先用简炼的诗句构出各景区的主题,然后根据诗意作草图,建造时最大限度地体现诗意。
园林完成之后,还要进行最后的点晴之笔,即在主要建筑、洞门或山石上题点景名。
这实际上是以文学为艺术手段对园景进行勾勒,同时,亦是对园林意境的一次全面鉴定。
唐代的山水诗文达到艺术上纯熟与完美的境地!,唐代文化参与
造园,又把诗文的这种意境引进园林艺术,从而产生“诗园”的临觞。
唐代的田园诗普及于民间,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别墅园林的兴盛局面,这也从一个侧面上反映了当时的文学艺术与园林艺术的密切关系。
宋代的诗词风骨在一定的程度上含孕于文人园林的风格之中。
宋以后园林景题的诗文化和匾联的广泛运用直接将文学艺术和造园艺
术结合起来,丰富了园林意境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意境创造的领域,将造园艺术推向更高的境界。
正因为园林与文学间的密切联系,园林亦广泛地成为诗文吟咏描写的对象。
中国古典园林,从此也被认作为是“诗园”。
绘画
我国的古典园林,充满着诗的情味,也富含着画的意趣,不少画家都喜欢为诗文中记述的名园胜景描摹成图供人们欣赏。
明末造园家计成认为园林创造的景色要美得如同天然图画一般,这是人们以自己的经验自觉养成的一种类比的分析。
我国古代的山水园林借鉴于山水画!,山水画渗透于山水园林,这表现于不仅园林的景色要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并且园林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不是单纯模仿自然,而是要经过造园家艺术旨趣的熔铸,表现出绘画的美来,表达文化文人士大夫们心目中所向往的田园牧歌式的理想境界。
这些富于生活情趣的山水风景不仅“可望、可行”,而且“可游、可居”,导致了园林的创作手法从写实、写意相结合到以写意为主的过渡,奠定了园林成熟的小中见大、咫尺山林的写意山水园林大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