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继续教育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讲老年冠状动脉粥样
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coronaryarterydisease)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90年代我国城市男性本病死亡率为49.2/10万人,女性为32.2/10万人口。冠心病在住院心脏病人中所占的比例为:50年代占6.78%,60年代占15.71%,70年代占26.03%,80年代占26.80%,90年代占39.18%。冠心病在男性40岁开始发病率增高,50-60岁达高峰,女性50岁开始发病率增高,60-70岁达高峰,70岁后均稍有下降。
一.冠心病的定义:
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arterydisease),简称冠心病,也称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heartdisease)。冠心病是当今世界威胁人类健康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是冠状动脉。
二.冠心病的分型:
世界卫生组织(WH0)的分型标准
过去20年,临床上有多种冠心病的分型方法,其中应用较为普遍的是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标准。按其标准,冠心病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无临床症状,但客观检查有心肌缺血表现,也称隐匿型冠心病。患者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病变较轻或有较好的侧枝循环,或患者痛阈较高,因而无疼痛症状。
2.心绞痛(anginapectoris):有发作性胸骨后疼痛,为一过性心肌缺血缺氧引起。
3.心肌梗死(myocardialinfarction):症状严重,由冠状动脉闭塞致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所致。
4.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cardiomyopathy):表现为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为长期心肌缺血或坏死导致心肌纤维化而引起。
5.猝死(suddendeath):因原发性心脏骤停而猝然死亡,多为缺血心肌局部发生电生理紊乱,引起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所致。由于本型患者及时抢救可以存活,所以称为“原发性心脏骤停型冠心病”较妥。
三.心绞痛
1.心绞痛的定义:一过性心肌缺血引起的发作性胸骨后疼痛。
2.心绞痛的分型:稳定型心绞痛(stableanginapectoris),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anginapectoris)。
3.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稳定型心绞痛:
A.心绞痛发作的频率、程度、持续时间和诱发因素在1-3个月内基本不变。
B.机制:由于冠状动脉明显狭窄使其供血相对固定,但在通常情况下尤其是静息时尚能满足心肌的需要。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而使心肌需血量增加,超过了冠状动脉的供血能力时,就会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而导致心绞痛。
C.典型疼痛特点:
a.部位:胸骨体中段或上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
b.性质:胸痛常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感,不像针刺或刀扎样痛。发作时,患者往往不自觉地停止原来的活动,直至症状缓解。
c.诱因发作常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所激发,饱食、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也可诱发。疼痛多发生于劳力或激动的当时,而不是在一天劳累之后。
d.持续时间::疼痛出现后常逐步加重,然后在3-5分钟内消失,可数天或数星期发作一次,也可一日内发作多次。
e.缓解方式:一般在停止原来诱发症状的活动后即可缓解,舌下含用硝酸甘油有效。
f.老年心绞痛特点:①疼痛部位不典型:老年心绞痛可发生于牙部至上腹部之间的任何部位,如牙部、咽喉部、下颌部、下颈椎、肩背部、上肢及上腹部,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老年心绞痛部位不典型的发生率为35.4%,明显高于成年人(11%)。②疼痛程度较轻:由于老年人痛觉敏感性降低所致。③非疼痛症状多:老年人的心绞痛可以是劳力性气促而非胸痛。心绞痛并不完全表现为疼痛,患者对心肌缺血的感觉可以是胸痛,也可以是疼痛以外的症状,如气促、呼吸困难、疲倦、胸闷、烧心、出汗等症状。老年患者这些非疼痛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成年人,多与心衰和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有关。
不稳定型心绞痛:
A.目前将稳定型心绞痛以外的心肌缺血性胸痛统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
B.机制:与稳定型心绞痛的差别主要在于冠脉内粥样斑块不稳定,继发病理改变,如斑块内出血、斑块纤维帽出现裂隙、溃疡或破裂,表面上有血栓形成并刺激冠状动脉痉挛,使血管腔减小,从而使心肌供血突然的进一步地减少,而导致心绞痛。
C.特点:
a.疼痛的部位、性质与稳定型心绞痛相似。
b.1个月内新发生的心绞痛,并因较轻的负荷所诱发。
c.原为稳定型心绞痛,在1个月内疼痛发作的频率增加,程度加重,时限延长,诱发因素变化,硝酸酯类药物缓解胸痛的作用减弱。
d.休息状态下发作心绞痛或较轻微活动即可诱发。
实验室检查:血清高脂蛋白血症的表现(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增高);血糖增高等。如出现心肌梗死,可出现血清心肌酶检查的异常(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增高;尤其CK-MB增高;LDH1/LDH2>1等)有诊断价值。.心肌梗死时血清肌红蛋白、肌钙蛋白都可增高。
心电图:
不发作时的心电图:约半数患者在正常范围。
心绞痛发作时的心电图:
A.绝大多数患者表现为暂时性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引起的ST段压低≥0.05mv,发作缓解后恢复。有时出现T波倒置。
B.心电图负荷试验:最常用运动负荷试验,主要运动方式为分级活动平板、蹬车等。
C.动态心电图:可连续记录并自动分析24小时心电图,从而可发现心电图ST-T改变和各种心律失常的出现时间,并能与患者的活动和症状相对照。
二维超声心动图:
可发现缺血区心室壁的运动异常,心室射血分数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