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氨基苯甲酸酯类
药物分析胺类药物分析对氨基苯甲酸酯类药物的分析
含潜在芳伯氨基药品,先经水解得到芳伯氨基,再测定:
Ar-NHCOR + H2O
H+
Δ
Ar-NH2 + RCOOH
Ar-NO2 + Zn
药物分析胺类药物分析对氨基苯甲酸酯类药物的分析
H+
返回
Ar-NH2
第37页
第五章 胺类药品分析
第一节 对氨基苯甲酸酯类药品分析
五、含量测定
亚硝酸钠滴定法——反应条件 温度 室温(10℃~30℃)滴定
↓ 水 溶解 10%氢氧化钠溶液
加热 油状物
2ml
1ml
↑ ↓ 加热 加热
放冷 盐酸酸化
油状物消失
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为蓝色
药物分析胺类药物分析对氨基苯甲酸酯类药物的分析
返回
第22页
第五章 胺类药品分析
第一节 对氨基苯甲酸酯类药品分析
三、判别
氯化物反应
方法 1:
供试品溶液 硝酸
↓ 硝酸银试液
沉淀加氨试液
可用非水碱量法滴定。
药物分析胺类药物分析对氨基苯甲酸酯类药物的分析
返回
第9页
第五章 胺类药品分析
第一节 对氨基苯甲酸酯类药品分析
二、性质
芳伯氨基特征 多含有芳伯氨基(丁卡因无), 能够发生重氮化-偶
合反应; 可与芳醛缩合反应, 生成schiff碱。 可用于定性判别, 含量测定。
药物分析胺类药物分析对氨基苯甲酸酯类药物的分析
使成酸性
↓ 硝酸
沉淀溶解
药物分析胺类药物分析对氨基苯甲酸酯类药物的分析
第23页
第五章 胺类药品分析
第一节 对氨基苯甲酸酯类药品分析
三、判别
氯化物反应
第八章 对氨基苯甲酸酯和酰苯胺类
主讲人 肖国君
一、结构、性质与分析方法
O
(一)对氨基苯甲酸酯类
H R 1N
C OR2
盐酸普鲁卡因 (procaine hydrochloride)
苯佐卡因(benzocaine)
盐酸氯普鲁卡因 (chloroprocaine hydrochloride)
2010年版:检查对氨基苯甲酸,离子对色谱法 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 均检查对氨基苯甲酸 ChP 2005年版:TLC法 2010年版:离子对色谱法
2005年版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中检查“对氨基苯甲酸”
方法:——杂质对照品法
硅胶H薄层板
TLC法
展开剂:苯-冰醋酸-丙酮-甲醇(14:1:1:4)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显黄色
3 指示终点的方法
(1)永停滴定法: ChP、BP多采用
主要原理:
NaNO2滴定时,达终点前, NaNO2产
生的HNO2用于重氮化反应,不与电极作
用,检流计无电流通过不偏转;达到终点
时,溶液中微量HNO2即会使电极起氧化 还原反应,检流计指针突然偏转,且不再 回复。
阳极:NO + H2O
HNO2 + H+ + e
乳白色
(二)与重金属离子反应
1、 与CuSO4反应 盐酸利多卡因 Na CO 蓝紫色
2 3
CuSO4
CHCl3
CHCl3层黄色
盐酸普鲁卡因、丁卡因、苯佐卡因,同样条件下不发生此反应。
2、 与CoCl2反应
盐酸利多卡因
CoCl2 H+
亮绿色细小
3、与Hg2+反应
对氨基苯甲酸酯类药物的分析
与汞离子的反应
盐酸利多卡因 Hg (NO 3) 黄色 2
对氨基苯甲酸酯类 Hg (NO3) 红色或橙黄色 2
HNO3、
HNO3、
2.羟肟酸铁盐反应
盐酸普鲁卡因胺 H 2 O 2 羟肟酸 FeCl 3 羟肟酸铁(紫红色 暗棕色 棕黑色)
盐酸丁卡因 NaNO 2 (乳白色)
H
(二)与金属离子反应
1. 与铜和钴离子反应
盐酸利多卡因 硫酸铜 蓝紫色 黄色
苯佐卡因、盐酸普鲁卡因、盐酸氯普鲁卡因和盐酸丁卡因等 不发生此反应。
碳酸钠 氯仿
盐酸利多卡因 CoCl 2 亮绿色细小
H
(六)IR
盐酸布比卡因 ChP(2005) [鉴别] (3)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与对 照的图谱(光谱集324图)一致。
第三节、特殊杂质与检查
一. 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中对氨基苯甲酸的检查
杂质来源 水解产生
检查方法 HPLC 杂质对照品法
供试液:盐酸普鲁卡因0.2mg/ ml
对照品:对氨基苯甲酸1g/ml溶液。
固定相:C18 流动相:0.1%庚烷磺酸钠的0.05M KH2PO4 (pH 3.0)-甲醇(68:32)
检测波长:279 nm
二. 盐酸氯普鲁卡因注射液中有关物质和光解产物 的检查 杂质:4-氨基-2-氯苯甲酸 来源:生产、贮藏
色配位化合物沉淀,沉淀可溶于氯仿 显色。
(六) UV
(七) IR
二、鉴别试验
(一)重氮化—偶合反应 芳香第一胺类鉴别反应
Ar
HCl NH2 NaNO 2
OH 萘酚
-
重氮盐
橙黄~猩红色
盐酸普鲁卡因
直接:盐酸普鲁卡因、盐酸氯普
药学对氨基苯甲酸类药物的分析
H2N
COOCH2CH2N(C2H5)2 HCl
Cl
盐酸氯普鲁卡因
H2N
CONHCH2CH2N(C2H5)2 HCl
盐酸普鲁卡因胺
不属对氨基苯甲酸酯类药物,但结 构与化学性质相似(酯键→酰胺键)。
二 、酰苯胺类药物 R3
R1
N C R2
HO
R4
结构特点:
苯胺的酰基衍生物, 具芳酰氨基。
具游离芳伯氨基的药物可用本法直 接测定。具潜在芳伯氨基的药物,如具 酰胺基药物(对乙酰氨基酚等)经水解,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如无味氯霉素)经 还原,也可用本法测定。
取供试品约50mg,加稀盐酸1m1,必 要时缓缓煮沸使溶解,放冷,加0.1mo1/L 亚硝酸钠溶液数滴,滴加碱性β-萘酚试液 数滴,视供试品不同,生成由橙黄到猩红 色沉淀。
对乙酰氨基酚 Ch.P(2010)
【鉴别】 (2)取本品约0.1g,加稀盐酸 5m1,置水浴中加热40分钟,放冷;取 0.5m1,滴加亚硝酸钠试液5滴,摇匀,用 水3ml稀释后,加碱性β-萘酚试液2m1,振 摇,即显红色。
2. 硫氰酸盐衍生物
盐酸丁卡因 Ch.P(2010)
【鉴别】(1)取本品约0.1g,加5%醋酸 钠溶液10ml溶解后,加25%硫氰酸铵溶 液1ml,即析出白色结晶;滤过,结晶用 水洗涤,在80℃干燥,依法测定(附录 ⅥC),熔点约为131℃。
五、UV 苯环的紫外吸收特性。
六、IR 适用于结构复杂而相互差别小的
盐酸普鲁卡因(二乙胺基乙醇酯)
盐酸普 鲁卡因
NaOH ↓白(普鲁卡因)
△
油状物
△
过量
沉淀溶解 HCl ↓白
HCl 对氨基苯甲酸钠 + 二乙胺基乙醇
芳胺类药物的分析专
典型UV参数 lmin lmax ls Almax E1cm 1%
(4)UV
盐酸布比卡因 ChP(2005) [鉴别] 取本品,精密称定,按干燥品计算,加mol/L盐酸溶液制成每1ml中含mg的溶液,照分光光度法(附录ⅣA)测定,在263nm与271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其吸收度分别为~与~。
⑤ 判断 在254nm波长紫外灯下观察,供试品溶液如显杂质斑点,与对照溶液的主斑点比较,不得超过其大小与颜色。
(3).对氨基酚 制备中乙酰化不完全或贮存不当发生水解都能引入对氨基酚 ☆检查原理: 对氨基酚在碱性条件下,与亚硝基铁氰化钠作用,生成蓝色络合物,与对照液比较判断对氨基酚的限量。
检查方法 对照法
⑤ 与重金属离子反应
a.与铜离子的反应
b.与钴盐反应
(1)重氮化-偶合反应 具有潜在的芳伯氨基,水解或还原后,可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 例如:对乙酰氨基酚
对乙酰氨基酚 ChP(2005) [鉴别] 取本品约g,加稀盐酸5m1,置水浴中加热40分钟,放冷;取m1,滴加亚硝酸钠试液5滴,摇匀,用水3ml稀释后,加碱性β-萘酚试液2m1,振摇,即显红色。
等可使氨基的碱性降低,重氮化反应速 度加快。
A2. 当在苯环上有供电基时, 则使反应速度降低。如 等。
供电基能使氨基碱性增强,这样氨 基成盐的机会就增大,游离芳伯胺 的浓度就减小,所以反应速度就慢。
(1)K1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
∵ K1 ≈ 300 K2 加入KBr,可增大被测溶液中NO+的浓度,所以能加快重氮化反应速度
苯乙胺类药物的基本结构
*
具有脂烃胺侧链,属于芳烃胺类药物。 多数在苯环上有1~2个羟基取代基。
医学课件第八章对氨基苯甲酸酯和酰苯胺类局麻药物的分析
1、盐酸利多卡因 三硝基苯酚 盐酸布比卡因
三硝基苯酚利多卡因 (mp. 228~232℃) 三硝基苯酚布比卡因
(mp. 194℃)
25%硫氰酸铵溶液
2、盐酸丁卡
丁卡因硫氰酸盐
因
5%醋酸钠溶液 ( mp. 131℃ )
(六)UV
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
苯佐卡因 盐酸丁卡因
溶剂
浓度 (μg/ml)
稀HCl-甲醇(1:99) 10
在盐酸存在下,重氮化反应的机理为:
NaNO2+HCl→HNO2+NaCl
HNO2+HCl→NOCl(亚硝酰氯)+H2O
Ar NH2 NO Ar NH NO Ar N N OH Ar N2Cl
慢
快
快
加入KBr,可增大被测溶液中NO+的浓度,所以能加快重 氮化反应速度。
(2)酸的种类及其浓度
4. 弱碱性:叔胺氮原子+生物沉淀剂→沉淀
5. 酰胺氮原子与金属离子络合显色
第二节 鉴别试验
(一)重氮化-偶合反应
分子中存在芳伯胺基或存在潜在芳伯胺基的药物,均可 与亚硝酸钠发生重氮化反应,生成的重氮盐可与碱性β-萘酚 偶合生成有色的偶氮染料。
NH2
+ NaNO2
R
N2+Cl-
+
R
H+
N2+Cl-
1.原理
Ar NH2 + NaNO2+ 2 HCl
+ Ar CNl- N+ NaCl+ 2 H2O
具游离芳伯氨基的药物可用本法直接测定。具潜在芳伯
氨基的药物,如具酰胺基药物(对乙酰氨基酚等)经水解,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如无味氯霉素)经还原,也可用本法
对氨基苯甲酸酯类药物1基本结构
照品法。
四、HPLC
ChP2010,盐酸利多卡因:外标法
第五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内药物分析
HPCE:人血中普鲁卡因、利多卡因、丁卡 因、布比卡因 HPLC:人血中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
本 章 小 结
1、掌握本类药物的分类及结构特征。 2、掌握本类药物的结构与分析方法关系
(即两类药物性质的相同与区别之处)。
3、掌握本类药物的鉴别反应(重氮化- 偶合反应、水解产物反应)。
盐酸普鲁卡因 ChP(2010)
[鉴别] (1)本品显芳香第一胺类的鉴别反应
取供试品约50mg,加稀盐酸1m1,必要时缓缓 煮沸使溶解,放冷,加0.1mo1/L亚硝酸钠溶液数滴, 滴加碱性β-萘酚试液数滴,视供试品不同,生成 由橙黄到猩红色沉淀。
特殊:盐酸丁卡因 ,无重氮化反应,分 子中有芳香第二胺结构可与亚硝酸钠作 用,生成 N - 亚硝基化合物。
计算 , 加 0.01mol/L 盐酸溶液制成每 1ml 中含
0.40mg 的 溶 液 , 照 分 光 光 度 法 测 定 , 在 263nm 与 271nm 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其吸 收度分别为0.53~0.58与0.43~0.48。
2.IR 盐酸布比卡因 ChP(2010)
[鉴别] (3)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与
(6)其它特性:游离碱多为碱性油状 液体或低熔点固体,难溶于水,可溶于 有机溶剂,其盐可溶于水,难溶于有机 溶剂。
第二节、鉴别试验 一、重氮化—偶合反应(芳伯氨基 或潜在的芳伯氨基)
Ar
HCl NH2 NaNO 2
OH萘酚
重氮盐
橙黄~猩红色
盐酸普鲁卡因、苯佐卡因、盐酸普 鲁卡因胺、盐酸氯普鲁卡因
对氨基苯甲酸钠 HCl 对氨基苯甲酸(白色 )
对氨基苯甲酸酯类药物结构及理化性质
苯佐卡因 → 橙红色
N2+Cl-
+ NaCl + H2O
COOCH2CH2N(C2H5)2
N2+Cl+
COOCH2CH2N(C2H5)2
OH
OH + NaOH
NN
+ NaCl + H2O
COOCH2CH2N(C2H5)2
COOCH2CH2N(C2H5)2
猩红色
盐酸普鲁卡因重氮化偶合反应
对氨基苯甲酸酯类药物结构及理化性质
二、理化性质
(二)理化性质
2. 水解特性:酯键易水解
R1HN
O C OR2
• 影响药物水解的因素:光、热 或 碱性条件 形成特殊杂质
苯佐卡因、盐酸普鲁卡因
对氨基苯甲酸(PABA)
盐酸氯普鲁卡因
4-氨基-2-氯苯甲酸
盐酸丁卡因
对丁氨基苯甲酸(BABA)
对氨基苯甲酸酯类药物结构及理化性质
二、理化性质
(二)理化性质 3. 弱碱性 脂烃胺侧链,均为叔胺氮原子(除苯佐卡因外) (1)游离碱具有弱碱性,能与生物碱沉淀剂发生沉淀反 应
对氨基苯甲酸酯类药物结构及理化性质
二、理化性质
(二)理化性质 1. 芳伯氨基特性 (1)重氮化-偶合反应 (2)能和芳醛缩合成Schiff碱 (3)易氧化变色 (4)盐酸丁卡因无此特性
对氨基苯甲酸酯类药物结构及理化性质
二、理化性质
(二)理化性质 1. 芳伯氨基特性
NH2
+ NaNO2 +2HCl
(2)存在形式: 盐酸盐 改善水溶性、稳定性
4. 吸收光谱特性 UV IR
盐酸普鲁卡因
H2N
COOCH2CH2N(C2H5)2 HCl
芳胺类1对氨基苯甲酸酯类苯环紫外吸收盐酸普鲁卡因芳伯胺基
(三)肾上腺素及其制剂的分析
3.含量测定
(1)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HPLC
CH2CH3 CO2CH2CH2N CH2CH3 , HCl
NaOH
CH2CH3 CO2CH2CH2N CH2CH3
白色沉淀
O
NaOH
使湿润的
C ONa
CH2CH3 + HOCH2CH2N CH2CH3
红色石蕊 试纸变蓝
O C ONa
HCl H2N
O C OH
(白色)
白色沉淀
(一)盐酸普鲁卡因及其制剂的分析 1.鉴别 (1)水解反应
取本品约0.1g,加水2ml溶解后,加10%氢氧化钠溶液 1ml,即生成白色沉淀;加热,变成油状物,继续加热 ,发生的蒸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为蓝色;热至 油状物消失后,放冷,加盐酸酸化,即析出白色沉淀; 此沉淀可溶于过量的盐酸。
(一)盐酸普鲁卡因及其制剂的分析 1.鉴别 (2)红外光谱法
(一)盐酸普鲁卡因及其制剂的分析 1.鉴别 (3)氯化物的反应 “一般鉴别试验”中“氯化物”项下的沉淀反应和氧
(三)肾上腺素及其制剂的分析 2.检查 (1)酸性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 (2)酮体: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3)有关物质:高效液相色谱法
规定: A310nm≯0.05
(三)肾上腺素及其制剂的分析
3.含量测定
(1)肾上腺素原料药:非水溶液滴定法 肾上腺素的含量测定
取本品约0.15g,精密称定,加冰醋酸10ml,振摇溶解后, 加结晶紫指示液1滴,用高氯酸滴定液(0.1mol/L)滴定至 溶液显蓝绿色,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高氯 酸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8.32mg的C9H13NO3
第八章对氨基苯甲酸酯类和酰苯胺类局麻药物的分析
+ NaNO2 + 2HCl
N
N Cl
COOCH2CH2N(C2H2)2 + NaCl + 2H2O
N
N Cl
COOCH2CH2N(C2H2)2 +
OH + NaOH
OH N= N
COOCH2CH2N(C2H2)2
+ NaCl +H2O
橙红色沉淀
8
盐酸丁卡因(芳香第二胺结构)与 NaNO2 作用生成乳白色 N亚硝基化合物沉淀,可与芳伯胺基的同类药物区别。
31
(4)滴定速度 重氮化反应属分子反应,反应速度比较慢,滴定 速度不能过快。 尤其是近终点时,更要慢慢地滴定。近终点时, 游离芳伯胺浓度非常低,反应速度更慢。所以, 每加一滴滴定液,要搅拌15分钟后再判断终点。
32
中国药典规定:在 30 C 以下,把滴定管 尖端插入液面下2/3处进行滴定。在滴定 时一边搅拌一边加入大部分标准溶液。
离子对的浓度:是控制反相离子对色谱溶质保留值的主要因 素,通常对离子的浓度为320mmol/L。 流动相pH的选择:调解流动相的pH值可在较大范围内,改变 弱酸或弱碱样品的保留值和分离选择性。通常测定酸性物质
时调至pH77.5;测定碱性药物时调至pH33.5。
二、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中有关物质和光解产物的检查:LC-
处理后亚硝酸钠滴定测定含量一般较少采用
25
2. 操作中的主要条件
滴定反应特点:
重氮化反应属于分子反应
滴定液NaNO2及反应生成的重氮盐都不稳定
反应速度受多种因素影响:温度、速度等
26
(1)加入溴化钾加快反应速度 重氮化反应机制:
对氨基苯甲酸酯类药物的分析
对氨基苯甲酸酯类药物的分析
一、背景介绍
氨基苯甲酸酯类药物(Arylalkyl esters)是一类由芳香氨基苯甲酸及其酯组成的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活性、耐药性及抗氧化性。
它们应用于多种药物、食品、化妆品和农药中,具有抗菌作用,作为一种新型的抗感染剂、抗病毒剂和抗肿瘤剂进行研究已有多年,并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成果。
二、化学结构
氨基苯甲酸酯类药物是以芳香族苯甲酸为基础,通过与氢原子和烃类反应聚合而成,其主要结构有氢苯甲酰胺(phenylacetamide)、苯甲酰乙醇(phenylacetyl ethanol)、苯甲酰(phenylacetate)等。
三、性质研究
1、抗菌活性
氨基苯甲酸酯类药物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其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细菌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通过抑制细胞形成物质的合成,从而降低细菌的繁殖,对多种细菌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2、抗病毒活性
氨基苯甲酸酯类药物的抗病毒活性主要体现在抑制病毒的繁殖,抑制病毒的复制过程。
通过抑制病毒的蛋白质合成,抑制病毒的复制,阻止病毒的繁殖,从而达到防治病毒的目的。
3、抗肿瘤活性
氨基苯甲酸酯类药物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
对氨基苯甲酸酯类药物课件
?
(七)红外吸收光谱法
(一)对乙酰氨基酚中的特殊杂质检查 1.乙醇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因其生产工艺用铁粉作还原剂,可能带入,致使乙醇溶液产生混浊,中间体对氨基酚易氧化产生有色化物,在乙醇溶液中显橙红色或棕色。
(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兰色)
对氨基苯甲酸钠 + HCl
对氨基苯甲酸(白色)
——分子中的酯键结构,碱性条件下水解,根据水解产物的性质鉴别
2. 苯佐卡因的鉴别
苯佐卡因 + NaOH
乙醇
乙醇 + I2 + NaOH
CHI3(碘仿臭气,黄色沉淀)
(五) 制备衍生物测熔点
1. 三硝基苯酚衍生物的制备: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
(三)分光光度法
(四)HPLC法-p172
(五)体内药物分析-p172
第二节 苯乙胺类药物的分析
拟肾上腺素类药物,都具有苯乙胺的基本结构。《中国药典》(2005)收载了17种。其中肾上腺素、盐酸异丙肾上腺素、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盐酸多巴胺和硫酸特布他林分子结构中苯环的3,4位上都含有2个邻位酚羟基,与儿茶酚胺类似,都属于儿茶酚胺类药物。
*
(一)基本结构与典型药物
*
一、基本结构与主要化学性质
常见的苯乙胺类药物
(二)主要化学性质
1.弱碱性 本类药物结构中有烃氨基侧链,为仲 胺氮显弱碱性。 2.酚羟基特性 本类药物结构中有酚羟基,可与 FeCl3反应;发生氧化反应。 3.光学活性 多数药物结构中有手性碳原子,具 有旋光性。 4.苯环上其他取代基 芳伯氨基,UV,IR
对氨基苯甲酸酯类
对氨基苯甲酸酯类[编辑]
为克服普鲁卡因的麻醉作用不强不够稳定和易于水解的缺点,一系列取代的对氨基苯甲酸酯化合物被合成出来作为普鲁卡因的代替品。
利用在普鲁卡因分子上的苯环邻位引入取代基以增加酯基周围空间位阻减慢水解速率的方法来增加局部麻醉效果[8]。
比如氯普鲁卡因(Chloroprocaine)、奥布普鲁卡因(Oxybuprocaine)、羟普鲁卡因(Hydroxyprocaine)和丁卡因(Tetracaine)。
改变侧链氨基上的取代基或在侧链上引入支链烃基能够得到比普鲁卡因的局部麻醉效果更强的化合物[8],比如布他卡因(Butacaine)、二甲卡因(也称地美卡因, Dimethocaine)、图托卡因(Tutocaine)。
羧酸酯中的氧原子被等电子排体(isostere)S原子置换后得到的硫卡因(Thiocaine),脂溶性增大,局部麻醉效果更强。
对氨基苯甲酸酯类局部麻醉药
酰胺类[编辑]
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的研究是受到了在1935年被首次分离得到的具有麻醉作用的天然生物碱Isogramine的启发而开始的[9],由Isogramine结构的确定而导致了酰胺类局麻药利多卡因(Lidocaine)的合成[10][11]。
利多卡因可被看做是Isogramine的开链类似物或生物电子等排类似物[12],利多卡因的局部麻醉效果比普鲁卡因更强,作用时间延长1倍,穿透性、扩散性更强,无刺激性,主要应用于阻滞麻醉和硬膜外麻醉(epidural anaesthesia),也被用作抗心律失常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氨基苯甲酸酯类[编辑]
为克服普鲁卡因的麻醉作用不强不够稳定和易于水解的缺点,一系列取代的对氨基苯甲酸酯化合物被合成出来作为普鲁卡因的代替品。
利用在普鲁卡因分子上的苯环邻位引入取代基以增加酯基周围空间位阻减慢水解速率的方法来增加局部麻醉效果[8]。
比如氯普鲁卡因(Chloroprocaine)、奥布普鲁卡因(Oxybuprocaine)、羟普鲁卡因(Hydroxyprocaine)和丁卡因(Tetracaine)。
改变侧链氨基上的取代基或在侧链上引入支链烃基能够得到比普鲁卡因的局部麻醉效果更强的化合物[8],比如布他卡因(Butacaine)、二甲卡因(也称地美卡因, Dimethocaine)、图托卡因(Tutocaine)。
羧酸酯中的氧原子被等电子排体(isostere)S原子置换后得到的硫卡因(Thiocaine),脂溶性增大,局部麻醉效果更强。
对氨基苯甲酸酯类局部麻醉药
酰胺类[编辑]
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的研究是受到了在1935年被首次分离得到的具有麻醉作用的天然生物碱Isogramine的启发而开始的[9],由Isogramine结构的确定而导致了酰胺类局麻药利多卡因(Lidocaine)的合成[10][11]。
利多卡因可被看做是Isogramine的开链类似物或生物电子等排类似物[12],利多卡因的局部麻醉效果比普鲁卡因更强,作用时间延长1倍,穿透性、扩散性更强,无刺激性,主要应用于阻滞麻醉和硬膜外麻醉(epidural anaesthesia),也被用作抗心律失常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