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填埋场中垃圾降解的因素
垃圾填埋场降解规律研究
现对 成 都 长安 垃 圾 填 埋 场 内不 同 埋 龄垃 圾 的
含水率 、H值 等 指标进 行 分析 , p 并讨 论有 机质 和 生 物可 降解 物 质 ( D 与 填 埋 时 间 的 定 量 关 系 , B M) 从 微观 垃 圾 组 成 的角 度 来 预 测 垃 圾 降 解 的 稳 定 化
层 1m 以上 ) 每点 取5 k , g~1 g的垃 圾 样 品 , 0k 对
场 的 日常管理 、 设计 、 全 防护等 , 必要对 填 埋场 安 有 中的垃圾 进行 深 入 系统 的研 究 。 。这 方 面 我 国 所做 的研 究 工 作 非 常 有 限 , 大 多 数 研 究 都 是 且 以渗 滤 液指标 来预 测垃 圾 降解 的稳定 化 问题 , 而填 埋场 所采 集到 的渗 滤 液 是 整 个 填 埋体 内部 各 时 期 填埋 垃圾 体所 产生 的混 合液体 , 分析 仅 可反 映场 其 内一定 区域 的混合垃 圾 体 的变化 状况 , 而不 能真 实 反映 垃圾 组分 随填 埋时 间 的动态 变化 , 国外 一 些学 者 开 展 的 此 类 研 究 对 我 国 具 有 一 定 的 参 考
山西麓 。距 离 市 区 约 3 m, 0 k 日填 埋 处 理 垃 圾 约
36 0t第 一 期 占地 约 5 . m , 二 期 占地 约 0 。 3 4h 第
4 . m , 区 的落 差 约 为 1 0 m。 目前 为 止 , 67h 库 0 已
有 机 碳 等 指标 进 行 了监 测 分 析 。结 果 表 明 : 埋 垃 圾 各 指 标 在前 3a内 变 化较 大 , a以 后 变 化 则 较 为 缓 慢 。根 据 垃 圾 有 机 填 3 质 和 B M 等 指 标 预 测 该 填 埋 场 垃 圾 稳 定 化 需 2 2 。 D 5a~ 7a 关键 词 : 圾 填 埋 ; 物 可降 解 物 质 ; 机 污染 物 ; 测 垃 生 有 预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技术
• 2、必须预处理后入场填埋的废物 (1)根据《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GB5086) 和《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测定方法》(GB/T15555.1~ 12)测得的废物浸出液中有害成分浓度超过表6-1中 的允许进入填埋区控制限值的废物; (2)根据《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GB5086) 和《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测定方法》(GB/T15555.1~ 12)测得的废物浸出液pH值≤7.0和≥12.0的废物; (3)本身具有反应性、易燃性的废物; (4)含水率高于85%的废物; (5)液体废物 • 3、禁止填埋的废物 (1)医疗废物; (2)与衬层具有不集系统 地基
单复合衬层防渗系统
• (3)双层衬层防渗系统
垃圾 土工织物保护/分离层 首次渗滤液收集系统 土工织物保护/分离层 第一层人工合成防渗膜 土工织物保护/分离层 二次渗滤液收集系统 土工织物保护/分离层 第二层人工合成防渗膜 土工织物保护/分离层 地下水收集系统 地基
3、衬层系统分类
• (1)单层衬层防渗系统
垃圾 土工织物保护/分离层 渗滤液收集系统 土工织物保护/分离层 人工合成防渗膜 土工织物保护/分离层 地下水收集系统 地基
单层衬层防渗系统
• (2)单复合衬层防渗系统
垃圾 土工织物保护/分离层 渗滤液收集系统 土工织物保护/分离层 人工合成防渗膜 压实黏土衬层
二、安全填埋场选址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 选址准则: 1、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及国家和地方危险废物管理规划; 2、场址应满足一定的库容要求; 3、地形、地貌及土壤条件; 4、气象条件; 5、对地表水体的保护; 6、对居民区的影响; 7、对场地地质的要求; 8、交通方便,运距合理
论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环境影响评价
论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环境影响评价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是城市废弃物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对城市环境产生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探讨填埋场存在的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城市垃圾处理提供参考。
一、填埋场的环境影响1. 土壤污染填埋场中的垃圾经过分解、发酵产生大量的有机酸和沥青质物质,这些有机物质会渗透到土壤中,导致土壤污染。
填埋场中的垃圾中还会含有各种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会对土壤造成污染。
2. 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填埋场中排放的污水和渗滤液会渗透到地下和地表水中,导致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
其中的有害物质会通过水的流动造成较大的环境风险。
3. 大气污染填埋场中的垃圾在分解发酵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如甲烷和二氧化碳等。
这些气体的排放会导致大气污染,加剧全球变暖的程度。
4. 生态环境破坏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营都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填埋场所占用的土地会减少绿地的面积,原有的植被和生态系统会被破坏,对当地的生态平衡产生不利影响。
5. 废气排放填埋场中的垃圾在分解产气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恶臭气体和有害气体,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二、环境影响评价针对填埋场存在的环境问题,需要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包括对土壤、水体、大气和生态环境的评估。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评估对填埋场周边的土壤进行采样分析,评估土壤中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的浓度,并进行土壤污染的程度评价。
2. 水体评估对填埋场周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进行采样监测,评估水质的变化情况和有害物质的含量,分析填埋场对水体的影响。
3. 大气评估对填埋场周边大气中的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进行监测,评估填埋场对大气的污染影响。
4. 生态评估对填埋场周边的植被、动物等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和评估,分析填埋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
5. 社会影响评估评估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营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包括噪音、恶臭、交通等方面的影响评估。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的几个要点_苑春晖
T-温度 , ℃;
2.2.2 填埋气体典型成分 填埋气体的成分受垃圾
Co-总有机碳量 , 一般取 Co=150 -200kg/t垃圾 。 的稳定化过程等多种因素制约 。 一般垃圾填埋场产生 垃圾填埋后累积产气量与时间 (t, 填埋起计算的 填埋气体的成分主要包括 CH4 、N2、CO2 等 。 填埋气体
收稿日期 :2009 -04 -18 作者简介 :苑春晖 (1973 -), 毕业于内蒙古林学院 , 主要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
— 56 —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的几个要点 苑春晖
行对比 。现场实地勘查时 , 若发现不符合上述两个标 垃圾自身的含水率与入场降雨量相比可忽略不计 。对
准的任意一项要求 , 该垃圾场就必须更换场址 。 1.2 水文地质条件的调查
Abstract:Landfillisawastepollutioncontrolprojects, aswellasdodistinctlyandlong-term negativeimpactonthenaturalandso-
cialenvironment.ItisveryimportantthatEIApriorthegarbagedumpsiteselectionandconstructioncandoagoodjoboneffectivelyprevent thelandfill'binedwiththepracticalexperience, discusseseveralkeypointsofthelandfill'sEIA.
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的要点主要有关于选址 的评价 、污染源分析 、环境保护措施分 析 、环境影响预 测 、环境风险分析等 , 在评价中把握好这些要点对增加 环评报告书指导实践的价值和提高报告书的质量具有 重要作用 。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复习题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复习题一、填空1.环境中常见的原核微生物有、、、、等;真核微生物有、、和等;非细胞型微生物有、等。
2.Woese及其同事于1977年根据对代表性细菌类群的16SrRNA碱基序列进行广泛比较后,提出了、和三域的概念。
3.古细菌和真细菌的核糖体大小为S。
4.细菌以形、形和形三大形态为主。
5.表示细菌大小的单位一般用。
6.大肠杆菌长为2.0μm,宽为0.5μm,其大小表示为。
7.失去细胞壁后,各种形态的细胞都变成形。
8.经革兰氏染色后,若细菌细胞变为深紫色,则为革兰氏性细菌,若细菌细胞变为红色,则为革兰氏性细菌和。
9.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化学成分为。
10.肽聚糖的单体包括三个部分:、和。
11.是大多数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组分。
12.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所特有的成分。
13.细胞膜的主要化学成为为与。
14.细胞膜中的蛋白质可分为蛋白和蛋白两大类。
15.是多肽和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16.细菌细胞中绝大部分的RNA存在于内。
17.鞭毛的化学成分主要是。
18.放线菌的革兰氏染色都呈性。
19.放线菌菌丝由于形态与功能不同,可分为、和。
20.分类学上常将真菌分为三纲一类,分别是纲、纲、纲和类。
21.病毒包括、和。
22.根据噬菌体进入宿主细胞后的行为可将噬菌体分为噬菌体和噬菌体。
23.凡侵入宿主细胞后进行复制增殖,导致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为噬菌体。
24.烈性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的过程可分为5个阶段:、、、、。
25.侵入宿主细胞后随宿主细胞的生长繁殖而传代下去,一般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为。
26.微生物的主要分类单位,依次为、、、、、、。
27.微生物的命名按国际生物命名法,即采用林奈的。
每一微生物的拉丁学名由和组成。
28.微生物菌种的保藏方法可分为、和。
29.病毒的三种可能的形态分别是对称体、对称体和对称体。
30.通常将细胞膜的模型描述为模型。
31.世界上第一个描述微生物的人是。
32.新陈代谢是细胞内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的总称,由代谢和代谢两个对立统一的过程组成。
垃圾填埋场中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
第 2 8卷 第 2 3期 -
2 07定 0
有 色 冶 金 设 计 与 研 究
3
月
垃圾填埋场 中有机污染物 的生物降解
王文超, 华 张
( 山东 建筑 大学 市政 与环 境工 程 学 院, 山东济 南 2 00 ) 5 1 1 ( 摘 要 ] 述 了垃 圾填 埋 场 中微 生 物 对 污 染物 的吸 收 与 生物 化 学作 用 , 机 污 染物 的生 物 降 解 的基 本 概 有
术 仍将 是我 国城市 生活 垃圾 的主 要 处理 方式闭 。
1 引 言
随着 我 国城 市数 量 增 加 , 规模 扩 大 , 口增 多 以 人 及 人 民生活 方 式 的变 化 和生 活 水平 的提 高,城 市 生 活 垃 圾 以 年 均 增 长 率 8 1 %的 速 度 迅 猛 增 加 。 %~ 0
原理及其影响因素, 介绍了垃圾生物降解的四种基本动力学方程, 出了要 重视我 国在填埋场有机物降解机 提
理 方面 的研 究 。
( 关键词] 垃圾填埋场; 有机污染物; 生物降解; 动力学方程
中图分类号 : 7 3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4 4 4 (0 70 — 14 0 X8 A 10 - 3 520 )2 0 6 - 5
城 市生 活 垃圾 的处 理方 法 很 多, 要有 堆 肥法 、 主
解。 随着 氧气 的 耗尽, 圾逐 渐 转化 为厌 氧 降解阶 段, 垃 利用 厌氧 微生 物 的代谢 活 动,将 有机 物 转化 为 C H、
C :H O等 。垃 圾 降解 是 一个 多类 群 细 菌 的协 同代 O、2 谢过 程 , 同微 生物 的代谢 过 程 相 互 影 响, 互制 约 , 不 相 形成 复 杂 的生 态 系统 『 3 】 生 物 是垃 圾 降解 的主 体 , 。微
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产生原因与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
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产生原因与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是指在垃圾填埋过程中,由于大量有机质的降解和发酵产生的气体,如硫化氢(H2S)、甲硫醇(CH3SH)等,引起的恶臭现象。
这种污染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本文将对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的产生原因和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的产生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有机质降解:垃圾填埋场内的有机质在缺氧条件下发生微生物降解和发酵过程,产生大量气体,其中包括氨气、硫化氢等有机硫化合物和硫醇等有机硫醚。
2. 酸碱度变化:垃圾填埋场中有机物降解产生的酸性物质会导致填埋场内的酸碱度发生变化,从而产生恶臭气体。
为了控制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以下是其中一些典型的措施:1. 垃圾填埋气体收集与处理:通过在垃圾填埋场内设置排气管道,将填埋场内产生的气体收集起来,并经过一系列处理,如除臭、净化等,减少恶臭气体的排放。
2. 地下膜覆盖:通过在垃圾填埋场表层设置地下膜覆盖层,阻止有机气体的向外扩散,降低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3. 垃圾填埋场气氛控制:通过控制填埋场内的氧气供应,调节填埋场内的气体组成,抑制有机质降解和发酵过程,减少恶臭气体的产生。
4. 垃圾填埋场液体管理:合理处理和收集填埋场内产生的液体,防止液体中的有机物流出并进一步降低填埋场内有机物的降解过程,减少恶臭气体的产生。
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的防治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有效的防治措施得到应用,进一步减少和控制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的发生。
填埋场填埋量估算表格法
填埋场填埋量估算表格法1 引言1.1 填埋场背景介绍填埋场作为城市固体废物处理的主要手段之一,承担着重要的环保任务。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在不断增长,填埋场的运行压力日益增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科学、高效地估算填埋场的填埋量,对于填埋场的管理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1.2 填埋量估算的重要性填埋量的准确估算对于填埋场的运行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合理的填埋量估算可以确保填埋场在规定的时间内正常运行,避免因填埋量超出设计容量而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
其次,填埋量估算是填埋场生命周期评价的重要依据,有助于优化填埋场的布局和设计。
此外,准确的填埋量估算还能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支持,提高固体废物处理的效率。
1.3 表格法的概念与优势表格法是一种基于统计分析的填埋量估算方法,它通过收集和分析填埋场的历史数据,建立数学模型,从而预测未来的填埋量。
表格法的优势在于:一是操作简便,易于掌握;二是估算结果相对准确,可以为填埋场管理提供参考;三是表格法适应性强,适用于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填埋场。
因此,表格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2 填埋场填埋量估算基础理论2.1 填埋场填埋量的定义与计算方法填埋场填埋量是指在固体废物处理过程中,被倾倒并压缩在填埋场内的废物总量。
它是衡量填埋场处理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制定废物管理策略的关键参数。
填埋量的计算通常基于以下几种方法:1.体积法:通过直接测量废物堆积体的体积来计算填埋量。
2.重量法:通过称量进入填埋场的废物重量来计算。
3.物料平衡法:根据废物输入与输出的平衡关系来推算填埋量。
这些方法各有优劣,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根据填埋场的具体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
2.2 填埋场填埋量的影响因素填埋量的多少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1.废物成分:废物种类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将影响其压缩性和降解速率,进而影响填埋量。
2.废物处理方式:预处理的程度,如压实、破碎等,会直接影响废物体积。
垃圾填埋场常见污染问题及防治方法
垃圾填埋场常见污染问题及防治方法卫生填埋作为目前最常见的垃圾处理方法,具有投资少、处理费用低、处理量大、操作简便等特点,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如美、英等国生活垃圾处理都以卫生填埋法为主。
我国80%以上的垃圾仍采用露天堆放和直接填埋的简易填埋法。
但卫生填埋也存在着诸多污染问题,填埋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二次污染物,如不妥善处理,会对周围的水体、大气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
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垃圾填埋二次污染,见山填埋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根据建设部《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参考国内外先进的垃圾卫生填埋技术,对垃圾填埋场中常见的污染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解决方法。
一、垃圾填埋常见的二次污染垃圾填埋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多方面的。
监测结果表明:目前全国尚无一家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所排放的污染物全部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
这些污染物如不加处理排放,极易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对水、大气和土壤的污染。
1、水污染。
垃圾填埋对水产生的污染主要来自于垃圾渗滤液。
这是垃圾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由于发酵、雨水淋刷和地表水、地下水浸泡而渗滤出来的污水。
渗滤液成分复杂,其中含有难以生物降解的奈、菲等芳香族化合物、氯代芳香族化合物、磷酸脂、邻苯二甲酸脂、酚类类和苯胺类化合物等。
渗滤液对地面水的影响会长期存在,即使填埋场封闭后一段时期内仍有影响。
渗滤液对地下水也会造成严重污染,主要表现在使地下水水质混浊,有臭味,COD、三氮含量高,油、酚污染严重,大肠菌群超标等。
地下和地表水体的污染,必将会对周边地区的环境、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
2、大气污染。
卫生填埋场中的生活垃圾含有大量有机物,这些有机物被微生物厌氧消化、降解,会产生大量的垃圾填埋气。
填埋气主要成为为CH4、CO2以及其它一些微量成分,如N2、H2S、H2和挥发性有机物等,其中CH4的含量达到40%~60%。
垃圾填埋场的环境问题和改进建议
垃圾填埋场的环境问题和改进建议垃圾填埋场是一种常见的垃圾处理方式,但它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本文将详细探讨垃圾填埋场的环境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来改善这些问题。
环境问题:1. 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垃圾填埋场中的垃圾会逐渐腐烂释放出有害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会渗入土壤并最终进入地下水。
这种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都有潜在的威胁。
2. 气体排放:在垃圾填埋过程中,垃圾中的有机物会分解产生气体,如甲烷和二氧化碳。
这些气体是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起到促进作用。
3. 垃圾数量爆炸增长:随着人口的增加和消费模式的改变,产生的垃圾数量急剧增加,导致填埋场面临容量不足的问题。
当填埋场达到饱和点时,没有合适的替代方案将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
改进建议:1. 增强垃圾分类和回收系统:通过推广垃圾分类和回收,可以减少填埋场的负荷。
政府应该加强对垃圾分类和回收的教育和宣传,并提供便利的回收设施和系统,推动更多人参与到垃圾分类和回收中来。
2. 推广生物降解方法:生物降解是一种有效的垃圾处理方式,可以减少垃圾填埋场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该在垃圾处理领域加大研发和推广力度,发展更多生物降解技术,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金。
3. 加强监测和治理措施:政府和填埋场经营者应该加强对填埋场周边环境的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同时,应制定严格的法规和标准,规范填埋场的运营管理和环境治理,确保其符合环境要求。
4. 发展可再生能源:填埋场中产生的甲烷气体可以被收集和利用。
政府和能源公司可以合作,开发填埋场气体的收集和利用系统,将甲烷转化为可再生能源,减少排放并降低温室效应。
5. 寻找替代方案:除了垃圾填埋场,还有其他垃圾处理方式,如垃圾焚烧和垃圾发电。
政府应该积极鼓励和支持这些替代方案的发展,以减少对垃圾填埋场的依赖。
总结:垃圾填埋场的环境问题是一个严重的现实挑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通过加强垃圾分类和回收、推广生物降解技术、加强监测和治理措施、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寻找替代方案,可以逐步改善垃圾填埋场的环境问题,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垃圾填埋过程中的沉降分析与计算
研究探讨 Research278 垃圾填埋过程中的沉降分析与计算王 萍(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重庆 401147) 中图分类号:G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6344(2018)09-0278-02摘要:本文针对垃圾填埋过程中的沉降分析与计算,结合理论实践,在简要阐述垃圾填埋过程中发生沉降机理的基础上,对垃圾填埋过程中的沉降和计算做了深入分析。
得出科学合理的沉降分析和计算,可以为垃圾填埋提供真实有效数据和指导,对缓解国目前垃圾危机有重要意义的结论,希望对相关单位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垃圾填埋;沉降分析;计算0 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居民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垃圾的增长非常迅速。
鉴于我国垃圾有机成分低、无机成分高、含水率高、可回收利用的废品少等成分特点,垃圾填埋仍然是目前我国处理生活垃圾最常用的方法。
在城市垃圾填埋场的设计与运行过程中,对于垃圾堆体沉降的合理预测是一个重要问题,不仅可以增加填埋场库容,还能避免因沉降导致填埋场覆盖系统、气体收集装置、渗沥液导排系统发生破坏。
因此,本文基于理论实践,对垃圾填埋过程中的沉降和计算做了如下分析。
1 填埋场固体废弃物沉降机理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垃圾填埋过程中发生沉降变形的机理非常复杂,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是因素:第一,外力和垃圾土填埋土自重的作用下,会导致垃圾土的骨架结构发生重新调整,导致一些细小的垃圾颗粒被挤进较大的孔隙中,使得孔隙体积被逐渐压缩;第二,在垃圾填埋场中发生一系列物化反应和分解作用,比如:腐蚀、发酵、好氧分解等,从而导致垃圾土中的固相体积发生缩小,从而引发沉降变形现象。
垃圾填埋时所发生的沉降原理和一般的土沉降不同,垃圾土具备大孔隙、大颗粒、非饱和、组分复杂、可降解等特点,这决定了垃圾堆体高渗透、高压缩、进气值低的岩土特性,具体表现为瞬时沉降与主固结沉降迅速、降解与次固结沉降长期发展、土-水特征曲线存在陡降段等现象。
垃圾填埋场周边的环境治理
垃圾填埋场周边的环境治理垃圾填埋场作为城市废弃物处理的重要方式,却往往给周边的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如臭味、污水、噪音等。
因此,对于垃圾填埋场周边环境的治理非常必要,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减少臭味污染垃圾填埋场易产生恶臭,严重影响市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治理垃圾填埋场臭味的有效方法有三个:1. 堆场覆盖:在垃圾填埋场上覆盖泥土、草坪、木屑等物质,使其表面总是覆盖着一层覆土。
这样不仅能抑制臭味的散发,还能防止垃圾的飞扬,从而减少环境污染。
2. 精细管理:对垃圾的分选和分类,有效分离可分解和不可分解的垃圾,将可分解的垃圾进行深度处理,如焚烧和厌氧发酵,将不可分解的垃圾进行再循环利用,可以减少垃圾的排放,提高垃圾的处理效率。
3. 生物降解:利用生物技术对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理,将微生物注入填埋场中,加速对有机物的分解,减少填埋场中的垃圾量,达到在垃圾填埋场中去除污染物的目的。
二、防止周边土地沉降垃圾填埋场中的废弃物会在时间的作用下降解,从而产生新的微生物和有机物,改变填埋场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导致周边土地造成沉降。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周边土地沉降:1.堆土覆盖:对于已填埋的垃圾需要及时用土覆盖防止沉降,同时也可以进行修整处理,方便未来的发展和建设。
2. 定期监测:对于已经填埋的垃圾场,需要定期对周边土地进行沉降检测,若发现沉降则需要及时进行疏浚、加固等维护措施,避免土地塌陷造成损失。
三、减少周边水土污染垃圾填埋场会产生一些污水,严重影响周边的水土环境。
治理垃圾填埋场污染的蔓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 污水处理:对垃圾填埋场产生的废水进行有效的处理,以达到排水标准。
同时,也可以设立排污口和拦截装置提前防范污染物进入河流等水体,达到减少污染的目的。
2. 土地治理:合理规划填埋场设施,对于需要增设的垃圾填埋场,必须选择适宜的场址,采取合适的土方工程措施,避免废弃物浸泡入土。
四、减少周边噪音污染垃圾填埋场除了会产生异味,同时会产生一些噪音,强烈影响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
垃圾填埋场的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
垃圾填埋场的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垃圾填埋场是固体废弃物处理的重要方式,但其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是环境工程中的重大挑战。
本文将探讨垃圾填埋场的污染控制技术、生态修复方法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垃圾填埋场的污染控制主要涉及渗滤液处理、气体排放控制和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
渗滤液是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中的首要问题,主要来源于垃圾分解和降水渗透。
渗滤液中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和有毒物质,对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渗滤液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
物理处理方法主要通过沉淀、过滤和膜分离等手段去除渗滤液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
化学处理方法则通过加入化学药剂,如絮凝剂和氧化剂,去除渗滤液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
生物处理方法利用微生物降解渗滤液中的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厌氧处理法等。
近年来,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结合了膜分离和生物处理的优点,在渗滤液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具有处理效果好、能耗低的优点。
垃圾填埋场的气体排放主要包括甲烷、二氧化碳和氨气等。
这些气体不仅对大气环境有害,还具有温室效应。
气体排放控制技术主要包括气体收集和气体处理。
气体收集系统通过设置气体导排管和井管,将填埋场内的气体收集并输送到处理设施。
气体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燃烧法和生物过滤法。
燃烧法通过燃烧填埋气体,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并回收能源。
生物过滤法通过利用微生物降解填埋气体中的有害成分,减少气体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是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的重要内容。
填埋场底部和侧壁应设置防渗层和排水系统,以防止渗滤液渗透和扩散。
常用的防渗材料包括黏土、防渗膜和复合材料。
通过多层防渗设计和严格的施工管理,可以有效防止渗滤液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
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方法主要包括植物修复、土壤改良和生态恢复。
植物修复是利用植物吸收和降解土壤中的污染物,通过种植特定的植物,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
例如,超积累植物可以吸收和富集土壤中的重金属,减少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
垃圾焚烧与垃圾填埋的比较
垃圾焚烧与垃圾填埋的比较垃圾处理一直是城市管理的重要课题,垃圾焚烧和垃圾填埋是常见的处理方法。
本文将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们的优缺点。
1. 简介垃圾焚烧是一种将垃圾在高温条件下氧化分解的处理方式,通过化学反应将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水蒸气和灰渣。
垃圾填埋则是将垃圾掩埋在地下,利用生物和化学作用使垃圾逐渐降解。
2. 环境影响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会对气候变化产生负面影响,但同时焚烧工厂通常配备了先进的污染治理设施,能够有效控制其他有害气体和颗粒物的排放。
填埋过程中垃圾会产生甲烷等温室气体,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在环境影响方面,垃圾焚烧和垃圾填埋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3. 资源利用垃圾焚烧过程中可以回收利用燃烧产生的热能,用于发电或供热,实现能源的再利用。
此外,焚烧残渣中的金属物质也可以进行回收。
垃圾填埋虽然无法直接回收资源,但填埋场的生物降解过程可以产生沼气,也可作为能源利用。
4. 土地利用垃圾填埋占地面积较大,需要充足的土地资源才能建设填埋场,且填埋场建设后无法再利用。
而垃圾焚烧厂通常占地面积相对较小,适合在城市中心建设,对土地资源利用更加合理。
5. 健康问题垃圾填埋存在垃圾渗滤液的处理问题,渗滤液中的有害物质可能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此外,填埋场中的气味和垃圾露天堆放对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垃圾焚烧则可以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风险,但焚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和颗粒物需要严格控制,以减少对周边环境和居民健康的影响。
6. 经济成本垃圾焚烧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成本较高,但通过能源回收和金属回收等手段,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运营成本。
垃圾填埋则相对经济成本较低,但由于填埋场的占地面积大,选址和后期管理的成本也不可忽视。
综上所述,垃圾焚烧和垃圾填埋各有优缺点,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需要综合考虑环境、资源利用、土地利用、健康和经济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垃圾分类和减量的重视,以减少垃圾产生的总量,实现可持续的城市垃圾管理。
垃圾填埋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途径
垃圾填埋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途径摘要:垃圾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产物,若不对其进行处理或者处理不当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垃圾处理过程中,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有焚烧法、堆肥法和填埋法等,然而当前填埋法是应用为广泛的垃圾处理方法,所以,这种方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最大,以下就具体影响及治理途径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垃圾填埋;生态环境;治理途径引言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垃圾的产生量也随之有了较快增长。
目前,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处理处置方式有焚烧、堆肥、填埋等,其最终处理方法是填埋,在我国有90%的城市固体废物是利用填埋法处理的。
这种方法如果处理不当可对周边的环境包括土壤、地下水和植物等造成不可修复的影响,甚至产生大面积的污染。
垃圾填埋场的建设的特殊性要求施工过程中不仅仅是工程监理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还要做好周边环境治理工作,因此对周边环境的治理对于垃圾填埋场运行中减少环境的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环境问题垃圾填埋法具有处理量大、操作工艺简单、费用低廉等优点,从而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处理方法。
然而,填埋的垃圾在漫长的稳定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填埋气和垃圾渗滤液,填埋气和渗滤液从填埋场内的释放与渗漏后,已导致大气、地表水、地下水污染,加剧温室效应,以及填埋场塌陷等环境问题,不可避免地对人们生存的环境和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生活垃圾填埋过程中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解决这些生态问题。
总体来说,城市生活垃圾填埋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带来生态环境问题:(一)垃圾填埋气的环境问题生活垃圾集中填埋后,填埋场的大部分有机垃圾可以被微生物厌氧降解为气态产物,即填埋气,它的产量一般与填埋垃圾的组成、含水量和压缩程度以及外部的气候因素等有关。
填埋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和二氧化碳,其余部分为一些痕量气体,如硫化氢、氢气以及挥发性有机物等。
填埋气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破坏我们的生存环境。
卫生填埋场堆体沉降问题分析
与 管 理 ,0 9,4( :3~1 . 2 0 3 4) 1 5
47
整 合 规 范 现 有废 品 回 收 系统 , 一 些 如 利 乐 包 对
15 7
隋继超 , : 生填 埋 场 堆体 沉 降 问题 分析 等 卫
原 因是附加应力 作用压缩 、 垃圾 固体 骨架重 排 以及垃
和 回收 利 用 体 系 。
因此 垃圾分 类关 键 是 后续 处 置 系 统与 源 头 分类 是 否 匹配。 目前 , 深圳无法保 证 分类 出来 的垃圾 有 出路可 去, 这就容 易造 成 “ 前端 搞 分类 , 端 大杂 烩 ” 后 的恶劣 影 响。因此加 快 末 端利 用 处 理 的研 究 及 处 理设 施 的 建设 极为迫切 。
21 8 02年 月
J r lf r nS ec ad e n o o n e cne n c og u ao G e i T h l y
绿 色料 技
第8 期
卫 生填埋 场堆 体沉 降 问题分 析
隋 继超, 伟, 成, 黄少 方志 林京威, 强, 侠 朱国 王凤
( 圳 市 宝安 区垃圾 处 理 总站 , 东 深圳 5 8 3 ) 深 广 1 1 3
径 减 小 , 缩 性 减 弱 - 。 压 o
图 1 垃 圾 堆 体 压 缩 指 数 随 已填 埋 时 间 变 化
岩 土特 性 指 标 随时 间 的非 线 性 变化 是 垃圾 土 区 别于其 他土 的显 著特征 , 它取 决 于有机 成 份 的降解 进 度 , 决 定 了 堆 体 沉 降 过 程 研 究 与 结 果 计 算 的 复 也 杂性 。
摘要 : 分析 了垃 圾 土 的岩 土 特 性 , 合 卫 生 填 埋 场 运 行 实践 , 堆 体 沉 降 影 响 因 素进 行 了探 讨 , 沉 降 问 结 对 就 题 对 填埋 场 运 行 管 理 工 作 的影 响进 行 了讨 论 并 提 出 了相 关 对 策 。 关 键 词 : 降 问题 ; 解 ; 响 因 素 ; 容 ; 水 ; 埋 场 稳 定 沉 降 影 库 排 填 中 图 分 类 号 : U 5 . T 73 8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49 4 (0 2 0 -150 17 -9 4 2 1 )80 7 -5
垃圾土降解规律及填埋场沉降计算分析
蜓
鞋
世
2 0
4 0
6 0
8 0
l0 0
时『 / ud J
图 1 降解 质 量 随 时 间 变 化 曲线
F g. Co a i n o l ua e e u ta d i 1 mp rs fc c lt d r s l n o a e p r n a a a o u n i fd g a a in x ei me t ld t fq a t y o e r d t t o
摘要 : 通过垃圾土有机物降解试验 , 出垃圾土有机物降解规律的计算公式和参数确定方法, 提 并推 导 了垃圾土沉降计算模型. 以深圳下坪垃圾填埋场为例 , 根据试验材料 中的有机物和降解残余物含
量以及特征 降解时间, 计算得到降解速率和降解量随 时间变化规律 . 分析表明 : 实例 变形计 算模型
:
() 1
1 - 1 2
用式() 2可推求特征降解速率 q : c
一
MR T1
c .
qc
T
则有机物的降解质量 () 可表示成式 () 3.
) 9一 Tp 云】 (t M—R =c +c( )x. ) oM [ e一 e + x p
( 3 )
根据试验资料可知 , 有机物 的初始质量 M = 0 , o 4 降解残余量 MR 2 .g T =22 , 2 25 . g = 12 , 1 . d T =2 . d 由式
本文进行 了室内垃圾土的降解试验 , 结合半年的现场观测资料 , 分析垃圾土降解 规律 , 并推导垃圾土沉
降计算模型 .
1 有机物 降解 的室内试验研究
在进行有机物降解试验时 , 选取 由麦麸 、 废纸 、 木屑组成 的试验材料 『 , 9 设有机物的初始含量为 , ] 降解
黄村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水环境影响评价
黄村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水环境影响评价1总论1.1 任务的由来黄村镇位于东源县东北部,东经115º 25ˊ,北纬23º 51ˊ,距市区116 公里,是东源县东北部边远镇,总面积220 平方公里。
长期以来,该镇居民的生活垃圾大都倾倒在黄村河,有的直接倒入河中,对黄村河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工农业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污染物也随之增多,对黄村河的水质污染也随之增大,人口不断增长,生活垃圾产量增长迅速。
目前船塘镇年产垃圾近14600 吨。
为了全面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加强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吸引力,促进东源县黄村镇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解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问题的迫切需求,东源县黄村镇人民政府根据东源县发展计划局文件,东计发[2004]27 号文,《关于建设黄村镇生活垃圾处理场项目的批复》,拟投资兴建东源县黄村镇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场。
1.2 评价目的(1)对黄村生活垃圾填埋场施工期、运行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
(2)根据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提出优化环境及工程环保设计工作方面的建议,并为环保措施的选择与实施提供依据,使项目建设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3)对黄村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的水环境、大气环境评价、生态与水土保持、工程污染防治对策进行详细分析。
(4)根据工程特点和环境现状,在采取环保措施的前提下,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场址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总之,为贯彻环保护这项基本国策,评价项目拟在地区的环境质量现状,并针对项目的工程特征和污染特征,预测项目建成之后对当地环境可能造成不良影响及其范围和程度,制定避免污染,减少污染和防止破坏的对策,为项目选址,合理布局,最终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1.3 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3)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1993);(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6)《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7)《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标准》(CJ/T3037—1995);(8)《关于建设黄村镇生活垃圾处理场项目的批复》;(9)业主单位提供的与本工程有关的其它基础资料。
垃圾填埋场隐患报告
垃圾填埋场隐患报告1. 引言垃圾填埋场是一种常见的废弃物处理方式,但由于管理不善和缺乏有效的监测,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本报告旨在分析和总结垃圾填埋场的隐患,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确保填埋场的安全运营。
2. 隐患分析2.1 垃圾渗滤液垃圾填埋场中的废物会产生渗滤液,其中包含有害物质和有机污染物。
如果渗滤液未经处理直接进入地下水或周边水体,将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2.2 垃圾沉降和塌陷垃圾填埋场中的废物容易发生沉降和塌陷,导致填埋场地面不平稳,甚至可能引发地面坍塌事故。
这对填埋场周边的建筑物和人员安全构成威胁。
2.3 垃圾气体排放垃圾填埋过程中,废物会产生各种气体,如甲烷和二氧化碳。
这些气体具有高度的可燃性和毒性,如果未经有效处理排放到大气中,将对环境和周围居民的健康构成危害。
2.4 垃圾渗漏填埋场的垃圾覆盖层和排水体系可能存在漏洞和破损,导致垃圾渗漏。
这不仅会对地下水体质量造成污染,还可能引发有害气体的泄漏。
3. 改进措施3.1 增强渗滤液处理建立完善的渗滤液收集和处理系统,确保渗滤液不会直接进入地下水或周边水体。
采用适当的处理技术,如生物降解、化学中和等,将渗滤液中的有害物质和有机污染物减少至合理范围。
3.2 监测和管理沉降与塌陷定期监测填埋场的沉降和塌陷情况,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加强填埋场的管理,保证废物的均匀分布和合理压实,以减少沉降和塌陷的风险。
3.3 垃圾气体处理与利用建立有效的垃圾气体收集和处理系统,包括甲烷和二氧化碳的收集与利用。
甲烷可以作为能源利用,而二氧化碳可以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减少对大气的排放。
3.4 加强垃圾填埋场监测加强对垃圾填埋场的监测,定期检测渗漏情况以及填埋体的稳定性。
及时修补和加固漏洞,确保填埋场的安全运营。
4. 结论垃圾填埋场的隐患是一个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通过增强渗滤液处理、沉降与塌陷管理、垃圾气体处理与利用以及加强监测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填埋场的安全隐患,保护环境和人民的健康。
回灌法处理渗滤液
回灌是渗滤液处理的有效技术回灌技术的有效性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分,垃圾中水分含量是影响垃圾生物降解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垃圾的自然含水率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来自不同季节、区域收集来的含水率不同的垃圾被填埋在了一起,会导致填埋场内部水分分布的不均匀性,很难保证填埋场内部各处所有垃圾含有的水分都能满足厌氧微生物的生命需求。
在水分合适的地方,垃圾可能会被微生物分解的很好,而在水分不合适的地方,垃圾很难分解,甚至根本不会分解。
由此可见,对填埋场中垃圾的水分进行调控是非常重要的。
水分调控的主要目的是为填埋场内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足量且均匀分布的水分,此外,还有如下作用:限制空气中的氧气迁移到垃圾内部,保证厌氧微生物需要的厌氧环境;通过水分的迁移,把营养物质和微生物“携带”并均匀分布到垃圾内部各处,促进填埋场内垃圾的均匀降解;稀释有害物质,减少其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
实际填埋场的水分调节大多采用渗滤液回灌的方式。
除了可以调节垃圾内部水分外,渗滤液回灌还可以通过垃圾的生物、物理和化学作用,使渗滤液得到净化处理,解决垃圾渗滤液的后续处理问题。
在渗滤液对填埋场生物学特性影响方面,人们已作了很多研究和实践,已充分证实了回灌的有效性。
回灌法的优点众所周知,回灌法是将收集到的渗滤液回流至填埋区域,促使菌群和微生物酶活性增强,利用填埋场自身形成的稳定系统,使渗滤液流经覆土层和垃圾层,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和物理作用而被降解和截留,同时使渗滤液由于蒸发作用而减量。
目前在美国已有200多座垃圾填埋场采用了此技术。
综合国内外大量理论研究和实践,证实渗滤液回灌具有以下特点:(1)可大幅提高填埋气的产量、提高垃圾能量转化效率;(2)显著提高垃圾的降解量、减少垃圾占用空间,从而提高单位面积场地的垃圾填埋量或延长填埋场的使用寿命;(3)明显提高垃圾的降解速率、缩短填埋场达稳定化的时间,从而缩短封场后的管理和监测时间,减少后期监管费用;(4)能够驻留渗滤液和(或)对渗滤液进行处理,减少渗滤液处理费用和减轻其对环境的污染;回灌型填埋场,污染物的去除有机物的去除:垃圾堆体含有大量的、种类繁多的、经过长时间选择驯化、适合降解渗滤液中有机物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活性高、适应性强,垃圾的渗透系数比较小,在堆体中渗透的物质可长时间与垃圾(或微生物)接触,保证了渗滤液中污染物具有足够长的反应时间,最大限度得到去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填埋场中垃圾降解的因素
[摘要]垃圾填埋场实际上是一座庞大的生物反应器,影响填埋场垃圾降解及稳定化的因素很多,除了微生物的生长和垃圾本身的降解特性外,还有许多外在的因素。
如垃圾组成、垃圾水分含量、坊圾的处理与填埋场操作方式等等。
本文在此主要分析几种影响填埋场垃圾降解的因素。
【关键词】填埋场;垃圾降解;影响因素
一、填埋场操作方式
1.压实
垃圾填埋过程中,常对垃圾进行压实作业,但是这—操作方式会对垃圾降解有—定的影响。
填埋作业时,对垃圾进行压实,能减少垃圾携带的氧气量,缩短垃圾好氧降解过程,不利于垃圾快速降解。
同时,对垃圾进行压实、能改变单位体积垃圾的水分含量。
当垃圾水分含量低于饱和状态时,垃圾压实密度越大,单位体积垃圾内的水分量越多,垃圾中微生物越易得到水分,微生物越活跃,因此越有利于垃圾的降解。
当垃圾水分含量处于饱和状态时,垃圾压实密度越大,单位体积垃圾内的水分越少,垃圾中微生物可利用的水分量越少,不利于微生物的活动,因而不利于垃圾的降解。
2.填理层日覆盖与填埋场最终覆盖
在填埋作业时,一般每天在垃圾填埋层覆以15—30cm厚的土壤,以减轻填埋场的臭味、改善填埋场的卫生条件。
垃圾填埋高度达到设计高度后,要在垃圾层上方覆以60—90cm厚的最终覆盖层,然后覆以30cm厚的粘土、压实并使表面保持2%的坡度,最后植以植被。
日覆盖土壤与最终覆盖层,能减少进入垃圾层的氧气量、缩短垃圾好氧降解过程,同时也会大大减少进入垃圾层的降雨量,从而不利于垃圾快速降解。
3.铺设到气管
在填埋单元铺设导气管,不但可以回收利用填埋场的甲烷、消除填埋场甲烷爆炸的危险性,而且还可以加速填埋场垃圾的降解。
填埋场内CO2和CH4的分压增大,不利于生成CO2和CH4的底物(多肽、多聚糖、葡萄搪、氨基酸、长链有机酸、酷酸)的分解,良好的导气系统,能及时地排除垃圾最终降解产物CO2和CH4,减小CO2和CH4的分压,从而有利于垃圾的降解。
4.筑造防渗层
为了防止渗滤液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必须在填筑单元四周特别是底层筑造防渗层,以确保渗滤液不向填筑单元四周特别是底部渗透;当垃圾层高于地下水位时,防渗层能使垃圾水分含量不因为渗滤液向四周渗透而降低,因而有利于垃圾降解;当垃圾层低于地下水位时,防渗层能使垃圾水量不因为地下水渗入填筑单元而增加,因而不利于垃圾降解。
不过此时将会因为渗滤液向四周的渗透造成地下水的污染问题。
5.渗滤液回灌
填埋场渗滤液回灌,是国外填埋场常用的减少渗滤液量和处理渗滤液的方法。
渗滤液回灌,能增大垃圾层的水分含量,并使渗滤液中微生物的营养成分返回到填埋场中。
所以,渗滤液回灌能加快垃圾降解速率,使渗滤液浓度降低,提高填埋场甲烷速率,提高填埋场的沉降量和总沉降幅度。
二、垃圾预处理
1.破碎预处理
垃圾成分复杂,颗粘大小相差很大,较难压实。
如果填埋前不破碎。
则填埋场内垃圾降解极不均匀,给填埋场的维护与管理带来诸多不便。
对垃圾实行袋装化收集,有利于垃圾运输。
但在实际填埋场中,打包的垃圾处于相对“封闭”状态、袋内垃圾渗滤液流动不畅通,通过覆盖层渗入的雨水难以与袋内垃圾接触,不利于增大渗滤液中生物可降解大分子有机化合物的水解产物的浓度梯度,因而,不利于垃圾降解。
垃圾填埋前先进行破碎,对垃圾降解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
—方面,垃圾破碎可减小垃圾粒径、改善压实效果、增加填埋场垃圾的纳入量,减轻垃圾降解不均匀给填埋场的维护与管理带来的不便,消除包装袋对垃圾降解的不利影响;同时,又能使垃圾比表面积增大,可扩大固液和接触面,促进胞外酶对垃圾中生物可降解大分子有机化合物的分解作用,使生物可降解大分子有机化合物的固态分解产物更快扩散到水中,从而有利于生物可降解大分子有机化合物的分解,加快垃圾降解速度。
另一方面、垃圾的过度破碎延长了垃圾厌氧降解产酸阶段,使垃圾渗滤液长时间处于低pH值、高有机碳浓度状态下,不利于甲烷的产生,减慢了垃圾降解速度。
2.堆肥预处理
堆肥预处理,是指在常规填埋作业前,先将垃圾置于单元底层(厚度约为1m),不压实不覆盖,使其自然好氧堆肥l一2个月。
在填埋场对垃圾进行堆肥预处理,能使填埋单元底层垃圾在填埋场封场后立即进入厌氧降解产甲烷阶段,有利于加快垃圾降解速率.研究表明,填冲场对垃圾实施堆肥预处理,在降低渗滤液COD 浓度方面,其效果要明显优于实施滤液回灌的填埋场。
三、填埋场垃圾的组成
不同垃圾组分,分解速率不同。
果类、蔬菜和粮食等食品类有机物分解的速率快,而塑料、橡胶等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分解则很缓慢。
适量的碳、氢、氮、钾、钠、钙、镁、磷和微量的铁、锰、钼、铜、锌、钴、钨等金属,都是微生物生长必不可少的营养成分。
垃圾中某些组分不利于垃圾的分解。
垃圾中过量的重金属汞、银、铜及其化合物能与酶的SH基结合,使酶失去活性,或与菌体蛋白结合使之变性或沉淀,因此对垃圾的分解有抑制作用。
卤素及其他氧化剂的杀菌能力很强。
酚、醇、醛等有机化合物能使蛋白质变性,它们都会抑制微生物的活动,从而减缓垃圾的降解速度。
当垃圾内作为电子受体的硫酸盐含量过高时,硫酸盐还原反应在与利用H2/CH4或酯酸盐产甲烷的反应竞争电子供体H2时处于优势地位,硫酸盐优先被还原成H2S,从而使H2/CO2或醋酸盐生成甲烷的反应受到抑制.所以,垃圾内硫酸盐含量过高,会减缓垃圾降解速度。
四、污染物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污染物质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决定其在环境中的微生物降解行为。
生物降解是一个酶促反应过程,而酶与污染物质的结合是污染物可被酶催化降解的第一个关键步骤。
这种结合常常是以某个基团的作用为前提,或者是污染物的空间结构形态等,即酶的活性中心具有特定的空间构象。
如果污染物的空间构象正好能与酶活性中心的空间形态吻合,则两者在空间上具有了亲和力。
酶与污染物质结合后生成一种复合中间产物,这种产物存在的过程就是酶对污染物质进行激活的相互作用过程。
经过这一激活过程,污染物质可能在结构上发生某种变化,或者被部分地降解。
酶将被激活或者降解的污染物释放出来,形成一种新的酶促反应产
物,酶又恢复原有的性状,进行新—轮的酶促反应。
污染物质的某个基团与酶蛋自质的表面基团的亲和性是酶能与污染物质结合的一个必要的性质。
参考文献
[1]彭刚,金春姬,曹煊.白泥对填埋场垃圾降解的影响实验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5年04期
[2]严勃.准好氧填埋加速垃圾稳定的现场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