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
肝脏炎症及其防治
纤维化程度(S)
纤维化程度 无 汇管区纤维化扩大,限 局窦周及小叶内纤维化 汇管区周围纤维化,纤维 间隔形成,小叶结构保留 纤维间隔伴小叶结构 紊乱,无肝硬化 早期肝硬化或肯定的肝硬 化
4
重度PN
4
注:BN:桥接坏死(bridging necrosis);PN:碎屑样坏死(piecemeal necrosis)
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专家委员会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4,22(2):94-103
前言
肝脏炎症见于几乎所有原因所致的肝病,常常贯穿肝病始终, 肝纤维化/肝硬化及癌变是最常见肝病进展形式及转归 众多抗炎保肝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尚存诸多不同意见及不 合理现象
酒精所致肝损伤 非酒精性脂肪性 肝病 自身免疫性肝病
肝脏炎症的病理学改变
慢性肝炎分级分期标准
炎症活动度(G)
级 汇管区及周围 0 无炎症 1 2 3 汇管区炎症 轻度PN 中度PN 小叶内 无炎症 变性及少数坏死灶 变性;点、灶状 坏死或嗜酸小体 变性、坏死或见BN BN 广泛,累及多个 小叶、多小叶坏死 期 0 1 2 3
PT及PTA 肝炎病毒学指标 肿瘤标志 影像学 Fibroscan 肝组织活检
ALT肝病中应用的意义及其新认识
被WHO推荐为肝损害最敏感的检测指标 国内外临床应用最为广泛 对不同肝病如CHB/CHC、脂肪肝、酒精肝、药物肝、代
谢性肝病等均有意义
ALT居高不下是CHB及CHC不良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 ALT轻度增高(15~44 IU/L)或反复波动亦为疾病进展的 重要标志
王泰龄,刘霞,高琳,等.对慢性肝炎分类、分级分期的探讨[J].中华肝病学会肝脏病杂志, 1995; 3(3):130-133.
课程资料:《肝脏炎症及其防治再认识共识解读--2014
肝脏生化指标 异常
导致或加重肝 细胞损伤
导致或加重肝 脏纤维化
导致或加重肝 组织结构异常
肝衰竭 肝硬化 HCC
肝功能失代 偿、死亡
13 13
NAFLD
DILI ALD
主要内容
肝脏炎症的定义和病因 肝脏炎症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组织学表现
肝脏炎症的诊断及其辅助检查 大 纲 ALT指标与肝脏炎症之间的内在联系
肝脏炎症治疗及病因治疗存在的问题 抗炎保肝在综合治疗中的地位与意义
抗炎保肝药物的疗效如何评价?如何选用? 目前临床抗炎保肝的用药原则、疗程及预防保肝
25 25
肝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及治疗重 点
病因治疗*
对症治疗
抗肝纤维化 抗肝硬化治疗
抗癌治疗 肝移植
病毒性肝炎 酒精性肝炎 药物性肝炎 非酒精性脂肪肝 自身免疫性肝炎※ 代谢性疾病※
9
肝脏炎症的病理学改变——结 构性破坏
肝细胞沿未破坏的网状支架进 行,可恢复原有结构
网状支架塌陷,肝细胞再生形成 不规则的结节状
10
慢性肝炎分级分期标准
炎症活动度(G)
级 汇管区及周围 0 无炎症
小叶内 无炎症
1 汇管区炎症(CPH) 变性及少数坏死灶
2
轻度PN(轻型CAH)
变性;点、灶状 坏死或嗜酸小体
床检查、 肝活检
肝生化检查、 评估纤维化、 肿瘤标志等
肝活检
是否同其他 疾病混淆
肝生化检查→判断肝脏炎症及疾病进展临床常用指标,其中ALT是 临床应用较广泛的反映肝脏炎症指标
15 注:肝活检是创伤性操作,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
肝生化检查
肝脏炎症辅助检查
肝脏炎症辅助检查项目
ALT、AST、T.Bil、GGT、白蛋白、球蛋白、胆碱酯酶、ALP等
《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课件
推荐意见8:抗炎保肝药物的药理作用 存在差异,各有特点,值得进一步研究。 应结合各种病因肝脏炎症的特点和不同药 物的功能特性进行适当选择(Ⅱ)。
推荐意见12:对于易引起药物性损 伤(DILI)的各种治疗处理,例如应 用抗结核药物及抗肿瘤药物时,通常建议 预防性应用抗炎保肝药物(Ⅰ)。
推荐意见14:同时使用的抗炎保肝药 物种类一般不宜过多,通常选用1~2种 抗炎保肝药物,最多一般不超过3种,以 免增加肝脏负担;且通常不推荐选用主要 成分相同或相似的药物进行联用。用药期 间注意定期随访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 共识》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是我国 第一部针对肝脏炎症防治及对抗炎保肝药 分类的专家共识意见。
《共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 肝脏炎症的定义和病因及流行病学;2)肝 脏炎症的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3)临床检 查、分型及诊断;4)肝脏炎症的治疗;5) 抗炎保肝用药及预防保肝。
推荐意见2:当前我国各种原因引起的 肝脏炎症患者数量庞大,仍以病毒性肝炎 为主,但药物性肝病、酒精性和非酒精性 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的发病率 (发现率)呈上升趋势(Ⅰ)。
推荐意见3:肝脏炎症及其所致的肝纤 维化、肝硬化及肝衰竭等是肝脏疾病进展 的主要病理生理学和病理组织学基础(Ⅰ)。
推荐意见4:应当通过全面的辅助检 查对肝脏炎性损害的程度进行评估。血清 ALT升高是反映肝脏炎性损害的常用指 标,但目前对血清ALT的ULN(正常上 限值)意见尚未统一。建议临床医生针对不 同病情、年龄及性别加以区别对待(Ⅰ)
肝脏炎症诊治PPT课件
PAMPt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DAMP,损伤相关分子模式
图 炎症小体活化通路
朱鹏,王宇明. JH 中文版 ,2013,4:印刷中
原6载Szabo G, et al. JH 2012
图 肝病中炎症小体活化触发器 朱鹏,王宇明. JH 中文版 ,2013,4: 原载S7zabo G, et al. JH 2012
肝脏炎症的危害
乙型肝炎
各类肝脏炎症的危害
• CHB自确诊后5年,8%~20%发展为肝硬化 • 约20%代偿期肝硬化患者5年内发展为失代偿性肝硬化 • 不经治疗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5年生存率仅14~35% • 全球肝硬化的CHB患者肝癌的年发病率为2%~5% • 全球每年约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
肝脏炎症的病因
8
肝脏炎症的病因
肝脏炎症常见病因
病毒性肝炎
机体感染嗜肝 病毒(甲、乙、 丙、丁、戊等
药物性肝炎 酒精性肝炎 (中毒性)
药物及肝毒性 长期大量饮 物质、抗肿瘤 酒导致 化疗药物
非酒精性脂 肪性肝炎
代谢应激性 肝脏炎症损 伤
自身免疫 性肝病
病因尚未完 全阐明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肝衰竭诊治指南(2012年版)[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2,5(6):321-327.
Parameters Committee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Gastroenterology.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Hepatology. 2010 Jan;51(1):307-28.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EASL clinical practical guidelines: management of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J Hepatol. 2012 Aug;57(2):399-420.
保肝药物分类与作用总结
保肝药物分类与作用总结肝脏炎症是指肝脏因病毒、药物、酒精或代谢异常等损伤引起的炎症改变,几乎见于各种肝病。
抗炎保肝药是指具有改善肝脏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和(或)增强肝脏解毒功能等作用的药物。
1、抗炎类药物(1)代表药物: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甘草酸二链肠溶胶囊。
(2)甘草酸类制剂具有类似糖皮质激素的非特异性抗炎作用而无抑制免疫功能的不良反应,可改善肝功能。
(3)作用机制:针对炎症通路,广泛抑制各种病因介导的相关炎症反应,减轻肝脏的病理损害,改善受损的肝细胞功能。
可抑制由炎症刺激诱导的磷脂酶A2/花生四烯酸(PLA2/AA),核因子kB(NF-kB)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活蛋白T(MAPK/APT)关键炎性反应信号在起始阶段的代谢水平,抑制三条炎症通路相关炎性反应信号的活性,下调炎症通路上游相关促炎性细胞因子,包括TNFa、IL-8、ILT8、IL-6、相关趋化因子以及环加氧酶(COX)的表达,阻断炎症通路下游,包括一氧化氮(N0)、前列腺素(PG)和活性氧(ROS)的生成。
具有刺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诱生IFN-Y并增强NK细胞活性,从而发挥免疫调节功能。
还兼具抗过敏、抑制钙离子内流等作用。
(4)临床应用:改善各类肝炎所致的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等生化异常,明显减轻肝脏病理损害,改善受损的肝细胞功能,对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均有较好作用;治疗病毒性肝炎时可与抗病毒制剂联用;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也可与免疫抑制药物联用,适用于部分不宜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的患者。
2、肝细胞膜修复保护剂(1)代表药物:多烯磷脂酰胆碱。
(2)作用特点:多元不饱和磷脂胆碱是肝细胞膜的天然成分,可进入肝细胞,并以完整的分子与肝细胞膜及细胞器膜相结合,增加膜的完整性、稳定性和流动性,使受损肝功能和酶活性恢复正常,调节肝脏的能量代谢,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并将中性脂肪和胆固醇转化成容易代谢的形式。
还具有减少氧应激与脂质过氧化,抑制肝细胞凋亡,降低炎症反应和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防治肝纤维化等功能,从多个方面保护肝细胞免受损害。
肝脏炎症专家共识的解读PPT课件
联合治疗
保肝治疗
抗炎 降酶 解毒 修复 保肝 利胆
…
戒酒/营养支持
干扰素/核苷类似物 调整饮食/运动
单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或联用硫唑嘌呤
推荐意见 6:对于肝脏炎症,无论是否存在有效的病因疗法,均有必 要实施抗炎保肝治疗(III)。对于缺乏有效病因治疗或暂不能进行病 因治疗的部分患者,更应考虑抗炎保肝治疗(I)
• 病毒性肝炎:
抗病毒治疗不适用人群 不耐受人群 禁忌症人群 应答不良患者
• • • • • •
药物性肝病转氨酶升高 特定疾病预防肝损 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自身免疫性肝病 无原因肝功能异常
…
保肝治疗
美能®52周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 研究
欧洲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
IFNα或PEG-IFN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无效的CHC患者;
肝脏炎症管理与抗炎保肝治疗
肝脏炎症存在于各种原因引起
的肝脏疾病中,在治疗过程中,除 了对因治疗之外,需要关注长期炎 症管理,合理抗炎保肝,即有利于 提高对因治疗效果,又可以阻止和 延缓疾病进程。
肝脏炎症管理共识
2014年2月发表
《中华肝脏病杂志》 《中华传染病杂志》 《中华临床传染病杂志》
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介质 靶 组织
肝细胞、肝胆组织
推荐意见 4:应当通过全面的辅助检查对肝脏炎性损害的程度进行评估。血清 ALT 升高是反映肝脏炎性损害的常用指标,但目前对血清 ALT 的正常上限值 (ULN)仍存在争议。建议临床医生针对不同病情及年龄加以区别对待(I)
生化检查
凝血酶原时间(PT) 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4. 2002年意大利米兰一项涉及6835例健康献血员的大样本回顾性研究提出, 新的ALT正常值范围可定为男性<30 IU/L,女性<19 IU/L,从而将ALT正 常上限值下移Ⅲ1;这对检测青少年早期肝病可能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对临 床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同时也可能降低肝病诊断的特异性;
如何合理应用抗炎保肝药物
肝脏炎症不仅见于几乎所有原/肝硬化是肝病进展的主要病理学在病因控制后)亦不能取代抗炎保因所致的肝病,而且常常贯穿病程基础。
如能找出病因,在对因治疗肝治疗。
始终。
长期以来有关抗炎保肝药物的基础上有效控制肝脏炎症,可(2)尚无有效病因治疗的肝的高质量临床研究比较少,并存在减少肝细胞破坏和延缓肝纤维化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病等无法消除病诸多不同意见。
现就抗炎保肝药物的发展。
我国2014年“肝脏炎症因,也不能对因治疗,对于这些肝的应用浅谈如下。
及其防治专家共识”中推荐意见脏疾病,抗炎保肝治疗已成为主要1、抗炎保肝药物应用的基本5:抗炎保肝治疗是肝脏炎症综合治疗方法。
原则治疗的一部分,不能取代抗病毒等(3)抗炎保肝药物品种较(1)病因治疗是第一位的:病因治疗;反之,抗病毒等病因治多,我国2014年“肝脏炎症及其肝脏炎症坏死及其所致的肝纤维化疗在病因控制前(一部分患者甚至防治专家共识”将抗炎保肝药物分如何合理应用抗炎保肝药物程书权(桂林市第三人民医院,主任医师)43. All Rights Reserved.搭配可望更好地起到保肝作用。
保肝药物不是用得越多越好,而应根据患者不同的病因、病期和病情,针对性地选择1~2种联用。
如甘草酸类制剂和抗氧化剂分别作用于炎症因子产生前、后的各阶段,两药配合使用一方面可减少炎症因子的继续产生,避免肝损伤的继续加重;另一方面可中和已产生的炎症因子,减轻已造成的损害。
抗炎药(甘草酸类、还原型谷胱甘肽等)与细胞膜保护剂联用可从不同环节为5类:用,以提高疗效。
如甘草酸及其衍起到保肝作用;而以膜损害为突出抗炎类药物:以甘草酸类制剂生物可轻度抑制免疫,抗炎保肝,特征的酒精性肝病比较适合多烯磷为代表;在机体炎症,免疫反应较重时可考脂酰胆碱等。
肝细胞膜修复保护剂:代表药虑优先使用。
②不宜同时应用过多(3)用药疗程:一般认为,物为多烯磷脂酰胆碱;特别是同类抗炎保肝药物,以免加已取得疗效者,应根据病情逐渐减解毒类药物:代表药物为谷胱重肝脏负担及药物间相互作用。
2023肝炎的保肝药物知识(全文)
2023肝炎的保肝药物知识(全文)临床常见肝炎包括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此类患者常存在肝细胞受损问题,为了保护肝脏,医生需给予患者保肝药物治疗。
而各类保肝药物的功能不同,需针对性治疗,不可一概而论。
基于此,本文梳理了〃临床常见的5大类护肝药物及其对应治疗的疾病〃,以供临床参考。
一.常见5大类保肝药物目前我国对于保肝药物的定义和分类没有统一的标准,临床根据《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将保肝药物分为5大类,包括抗炎类、肝细胞膜修复保护剂、解毒类.抗氧化类和利胆类,各类别的代表药物及作用见表1o表15大类保肝药物及其作用肝细胞对已破坏的肝细能熊遂行生理性修复,墙加其流动IW修K多俅磷略缺胆城性,使肝功能和转活力恢复到正常状态,同Tt缓解保护剂肝IH的前量失联尻,从而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可改善肝脏合成情况,具有解毒,灭活激素等功能,还原性谷IW甘肽丽寸促迸胆酸代谢,有利于消化道吸收脂肪及解港性维生聚,还具有一TE的抗癌"效族普罗宁是一种新型合游离侬的甘赢妍j生物,8?够增加肝细赳攵粒体内的ATP含量,恢复电子传建功前,攻善肝功能,还可以通过睚与自由基的可送给合,濡除自由基解今类药物可与含有fig基.轻基、羚基和氨基的代谭产物.*椀或药物结合,影成无今的U漏幅较结合物,后葡监内函防尿淆或胆汁推出体外,起到解毒的作用•同时,IffiE内B1可以隙低肝淀粉病的活13,阻止糖原分解.缓解的舫在H内;课的情况青3胎前珞合4乐铁、汞、松、58等重金属,聂成青母胺桎蜜的可溶性U合物,然后随闻清排出体外,避免大量的百金盾在肝脏瓦积,从而保护肝细胞水飞蓟素可通过抗氧化和直接抑制各种细胞因子,水飞剧素激活肝星状细胞,从而达到抗纤维化的作用抗氧化类药物双环酸具有抗脂质过氧化、抗线粒体损伤、促进肝■细胞蛋白质合成、抗肝细胞调亡等多种作用机制。
双环酯临床可快速降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尤其是谷丙转氨酶保护肝细胞及胆管上皮细胞,改善肝功能和肝组织形态学改变,刺激肝细胞及胆管上皮细胞分泌胆熊去氧胆酸酸,并抑制其重吸收,减羟肝脏胆汁淤积。
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赵伟
IU/L • 新的ALT ULN定为男性<30 IU/L,女性<19 IU/L,对检测青少
年早期肝病可能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对临床实践具有一定指导 意义,但同时也可能降低肝病诊断的特异性,影响用药适应证 • 部分肝病时即使ALT正常,肝脏也可能存在炎症 • 急性、亚急性或慢加急性肝衰竭时,可呈“酶胆分离”现象
物肝、代谢性肝病等均有意义 • ALT居高不下是CHB及CHC不良预后的重要危险
因素 • ALT轻度增高(15~44 IU/L)或反复波动亦为疾
病进展的重要标志
ALT居高不下是CHB严重不良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台湾REVEAL-HBV试验显示: 入组时及随访期间,ALT水平与肝癌和肝硬化发生率密切相关
代谢应激性 肝脏炎症损 伤
自身免疫 性肝病
病因尚未完 全阐明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肝衰竭诊治指南(2012年版)[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2,5(6):321-327.
肝脏炎症的危害
乙型肝炎
各类肝脏炎症的危害
• CHB自确诊后5年,8%~20%发展为肝硬化 • 约20%代偿期肝硬化患者5年内发展为失代偿性肝硬化 • 不经治疗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5年生存率仅14~35% • 全球肝硬化的CHB患者肝癌的年发病率为2%~5% • 全球每年约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
《肝脏炎症管理与美能》(肝脏炎症专家共识的解读)
5次/周
3次/周
纤维化积分改善的患者比例
纤维化积分改善及没有恶化的患者比例
M.P. Manns et al., Journal of Viral Hepatitis, 2012, 19, 537–546
安全性和生活质量改善
12周随机双盲阶段,可能与甘草酸苷相关的常见不良事件
受试者数 出现不良事件受试者数 不良事件数 可能相关(N,%) 高血压加重 高血压(未另做规定的) 头疼 上腹痛 感觉异常 血压升高 很可能相关(N,%) 高血压(未另做规定的) 感觉异常 低钾血症 12 (8.7%) 7 (5.1%) 5 (3.6%) 1 (0.7%) 2 (1.4%) 1 (0.7%) 6 (4.3%) 5 (3.6%) 5 (3.6%) 1 (1.0%) 4 (4.0%) 6 (5.9%) 2 (2.0%) 4 (4.0%) 3 (3.0%) 5 (5.0%) 5 (5.0%) 3 (3.0%) 4 (4.9%) – 1 (1.2%) 6 (7.3%) – 2 (2.4%) – – – 美能5次/周 (N=123) 123 57 138 美能3次/周 (N=127) 127 48 101 安慰剂 (N=129) 129 35 82
4. 2002年意大利米兰一项涉及6835例健康献血员的大样本回顾性研究提 出,新的ALT正常值范围可定为男性<30 IU/L,女性<19 IU/L,从而将 ALT正常上限值下移Ⅲ1;这对检测青少年早期肝病可能具有更高的敏感 度,对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同时也可能降低肝病诊断的特 异性;
96.6%
100.0% 86.2%
30% 25%
25.90% 20.70%
P<0.05
66.7%
《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文档资料
推荐意见7:虽然抗病毒治疗对于CH B及CHC等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并 不能及时、直接和充分控制肝脏炎症反应, 包括ALT增高的问题,故应同时适当予 以抗炎保肝治疗(Ⅰ)。
抗炎保肝药物的分类 抗炎保肝药是指具有 改善肝脏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和(或)增强肝 脏解毒功能等作用的药物。其分类尚无统一认识。 1) 抗炎类药物:甘草酸类制剂 2)肝细胞膜修复保护剂:多烯磷脂酰胆碱 3)解毒类药物:谷胱甘肽、硫普罗宁 4)抗氧化类药物:水飞蓟素类和双环醇 5)利胆类药物:S-腺苷蛋氨酸、熊脱氧胆酸
《共识》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 1:多种证据提示,肝脏炎症 见于几乎所有原因所致的肝病(Ⅰ)。 肝脏炎症的定义和病因 肝脏炎症是指 肝脏因病毒、药物、酒精或代谢异常等损 伤引起的炎症改变,几乎见于各种肝病。 依病因不同,肝脏炎症疾病可分为病毒性 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病、酒 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
推荐意见5:抗炎保肝治疗是肝脏炎症 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不能取代抗病毒等病 因治疗;反之,抗病毒等病因治疗在病因 控制前(一部分患者甚至在病因控制后) 亦不能取代抗炎保肝治疗(Ⅰ)。
推荐意见6:对于肝脏炎症,无论是否存在 有效的病因疗法,均应考虑实施抗炎保肝治疗 (Ⅲ)。对于缺乏有效病因治疗或暂不能进行病 因治疗的部分患者,更应考虑抗炎保肝治疗 (Ⅰ)。 病因治疗并不能代替抗炎保肝疗法。最近研 究还发现,抗炎保肝能为抗病毒治疗提供良好的 内环境,通过控制炎症因子和免疫性因子发挥抗 炎作用,以及刺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诱生干 IFN-γ并增强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发挥免疫调 节功能。
推荐意见2:当前我国各种原因引起的 肝脏炎症患者数量庞大,仍以病毒性肝炎 为主,但药物性肝病、酒精性和非酒精性 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的发病率 (发现率)呈上升趋势(Ⅰ)。
《肝脏炎症及其防治再认识》共识解读YZ课件
慢性乙型肝炎
无效或无法继续:
慢性丙型肝炎
抗炎保肝是肝病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无法实施病因治疗的肝病需保肝,或以保肝治疗为主
自身免疫性肝病 部分丙型肝炎 各型急性病毒性肝炎 不明原因肝损伤
药物性肝损伤
酒精性肝病
抗炎保肝
经过国家SFDA正式批准上市的保肝药物种类繁杂,包括 各种院内自制药物在内,估计保肝药达百种之上
ALT正常,肝脏储备功能可能丧失殆尽(肝衰竭),或者肝脏组织
炎症坏死明显(乙肝免疫耐受期?)
ALT水平较高,肝脏代偿功能可能良好
抗炎保肝是肝病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针对病因治疗的同时辅以保肝
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丙型肝炎 使用干扰素期间ALT持续异常
病因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生化反弹时
20
炎症活动度(G)
纤维化程度(S)
级 汇管区及周围 0 无炎症
1
汇管区炎症(CPH)
2013.3-9意 见征询
2013.12.21 《共识》发 布会
2013.3《共 识(草案)》
2013.9.14 《共识》讨 论会
2014.2《共 识》发表
1. 肝脏炎症的定义、病因、及其发病机制
NAFLD
2. 肝脏炎症的诊断、ALT指标的评价
DILI
大 纲 3. 抗炎保肝在肝病综合治疗中的地位
Sensores Inducers— Inducers Mediators Mediators库普弗细胞、 PAMPs是致病微生物的一些高 TargetCell PAMPs 参与或引起炎症 中性粒细胞、 反应的化学物质 在炎症过程中,由细胞释 度 保守成分,如脂多糖 DAMPs sensores – 放或体液中存在的、参与 (LPS)、肽聚糖、脂蛋白、细 内皮细胞等 三种 PPRs: TLR主要识别PAMPs,它可启动获得 或引起炎症反应的化学物 菌DNA、病毒双链RNA等。 性免疫和固有免疫,激活巨噬细胞; 质称为炎症介质,包括细 DAMPs既可由坏死细胞在胞膜 NOD样受体(NLRs) 可识别细胞内 炎症反应是机体抵抗外界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性反应, 是由多种细胞、细胞因子参与的复杂反 胞因子、脂类炎症介质 破裂后释放 ( 非凋亡细胞 ), DAMPs,有20多种蛋白质,可组成一个 蛋白复合体,称为炎症小体; ( 如前列腺素) 、黏附因 也可由激活的炎症细胞分泌。 应。 RIG-I 样受体,主要识别病毒分 子及氧自由基等。 PAMPs 和 DAMPs 均可激活 子 肝脏炎症及其所致的肝纤维化和 ( 或。 ) 肝硬化是肝病进展的主要病理学基础。 肝脏的 固有防御机制, 多种激素、体液因子( 炎症介质、促炎或抗炎因子) 以及细胞黏附分子等参与了炎症调控,它们之 从而启动炎症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专家委员会
【关键词l
肝疾病;
炎症;
诊断;
治疗;
总
推荐意见(证据分级见参考文献【3】),供临床医生参考与借鉴。
一、概述 (一)肝脏炎症的定义和病因 肝脏炎症是指肝脏因病毒、药物、酒精或代谢异常等损 伤引起的炎症改变,几乎见于各种肝病。依病因不同,肝脏 炎症疾病可分为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病、 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常见肝脏炎症疾病的 病因见表1。 推荐意见1:多种证据提示,肝脏炎症见于几乎所有原因
非免疫性损伤可分为特异性肝损伤和药物过量引起的中毒性 肝脏损伤,特异性药物损伤即部分人群缺少代谢药物的某些
conference[pubfication ty]pe】
肝脏在机体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生物合成、 生物转化及解毒等作用,不仅参与蛋白质、脂类及糖类等物
所致的肝病(I)。 (二)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国家、地区不同肝病的发
质的代谢,也参与药物、酒精及毒物等的体内代谢过程。同
时,肝脏也是各种致病因子或疾病常侵袭的器官,如异常代谢、 药物、微生物等均可造成肝脏损伤Ⅲ。已证实多数肝损伤常 伴有炎症反应,肝纤维化、肝硬化、肝衰竭及癌变是最常见 的肝病进展形式及转归Ⅲ。因此,对不同病因的肝病,均需 充分了解其与炎症的关联,并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延缓疾病 进展,改善生活质量u・。 目前,尽管有多种抗炎保肝药物用于临床,但关于是否 使用及如何使用抗炎保肝类药物仍存争议,对于药物种类和 疗程选择等具体问题缺乏统一认识,存在诸多不合理用药现 象Ⅲ。为规范肝脏炎症的预防和诊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 分会组织国内该领域专家对近年来国内外肝脏炎症的定义、 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相关的文献进行综 合分析后,形成了如下共识,并根据最新循证医学证据提出
自身免痰I生肝病还包括PBC、PSC及其重叠综合征等,其在
我国的发病率均呈显著增高趋势,其原因一是临床认识提高, 二是本身确呈不断上升趋势。 推荐意见2:当前我国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炎症患者数量 庞大。仍以病毒性肝炎为主,但药物性肝病,酒精性和非酒精
行|生的复杂病理生理反应。目前认为,炎症反应通路可概括
Medical
Association,Expert
Committeefor Prevenaon andManagement ofLiver Inflammation.
[gey/I
Liver diseases;Inflammation;Diagnosis;Wherapy;,
Consensus development
95・
表1
肝病类型 病毒性肝炎 药物性(中毒性)肝病 病因
常见肝脏炎症的病因+
感染肝炎病毒(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等)所致炎症恻
因药物及肝毒l生物质所致肝脏损伤,包括对乙酰氨基酚、抗结核病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
抗代谢药、抗肿瘤化疗药物、部分中草药、抗风湿药物等嘲 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至肝衰竭啊,相关危险因素包括肥胖、病毒感染、遗传因素等例 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nsutin reskstance,IR)及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其病理堂改变
病率不同,虽然乙、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及病死率有所下降,
但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则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1.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呈全球性流行,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约3.5 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我国现有约9 300万慢性HBV 感染者,约2 000万慢I生乙型肝炎(CHB)患者”1。每年全球 约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及原发性肝 细胞癌(HCC)01。丙型肝炎病毒(HCV)全球感染率约2.35%,
症细胞分泌㈤。PAMPs和DAMPs均可激活肝脏的固有防御
机制,从而启动炎症反应[241。急性肝炎主要表现为淋巴细胞 浸润和激活,具有免疫和防御功能,有助于机体对抗病原体
的侵入和损害。然而,诱导物的持续存在和作用,则可引起 慢|生肝炎,造成细胞和组织的损伤,导致各种肝病。
2.炎症感受细胞(seIq_sores):在肝脏天然免疫中,中性 粒细胞主要在急性肝脏炎症时发挥作用,肝脏库普弗细胞则 在慢性肝脏炎症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正常情况下,库普弗细 胞受到激活与抑制性因素的共同作用,并维持在相对平衡状 态,一旦这种平衡机制被病理因素打破,则可导致肝脏损伤例。 3.炎症介质(mediators):在炎症过程中,由细胞释放 或体液中存在的、参与或引起炎症反应的化学物质称为炎症 介质,包括细胞因子、脂类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黏附因 子及氧自由基等。 (二)炎症反应是多种肝病的共同通路 炎症反应是一个多因素、多细胞、多通路、多层次、进
成人NAFLD患病率为35.1%【2“。诸多NAFLD的危险因素
如糖尿病、高血压及肥胖等,使我国NAFLD患病率迅速增 加,且呈低龄化发病趋势。在NAFLD患者中,NASH和肝 硬化分别占10%~20%和2%~3%。肥胖症患者NAFLD 患病率为60%~90%、NASH为20%~25%、肝硬化为 2%~8%。有报道NASH患者10~15年内肝硬化发生率高 达15%~25%。两项研究显示,第一次肝穿为非酒精性单纯 性脂肪肝的患者,3年及3.7年后再次肝穿,发展为NASH 者分别为61.5%及640/0盼”1。 5.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AIH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发 病率为1/5000~1/10000,女性多见(男女比率1:3.6)。 尽管AIH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的人群,但主要累及儿童和中 老年患者[1ll。在挪威和瑞典,AIH平均发病率为每年1~2 例/10万人,北美AIH的发病率与之类似[121。AIH以外的
cholangi矗s,PSC)以及其他பைடு நூலகம்身免疫病肝脏受累等“““
注:+广义的肝脏炎症实际上几乎包括所有肝病
国肝炎病毒感染率相对较高,病毒性肝炎患者所占比例相对 较高有关“”;另一方面,鉴于我国医疗体制等原因,也可能 存在低估现象。
性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的发瘸宰(发现率)呈上升
趋势(I)。 二、肝脏炎症的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 (一)炎症诱导物、感受细胞及其介质 炎症反应是机体抵抗外界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性反 应,是由多种细胞、细胞因子参与的复杂反应。肝脏炎症及 其所致的肝纤维化/肝硬化是肝病进展的主要病理学基础。 多种激素、体液因子(炎症介质、促炎或抗炎因子)以及细 胞黏附分子等参与了炎症调控,它们之间有相互促进或拮抗 的关系,共同构成了复杂的调控网络洲。 1.炎症诱导物(inducers):肝脏炎症与其他组织器官的 炎症一样,主要系因免疫细胞通过自身的特异性模式识别受体 (pattem
结性报告【文献类型】
Consensus statement by the expert commlttee for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Hver inflammation in China
Chinese Society
of Infectious
D括eases,Chinese
酒精性肝病(ALl))
非酒精性脂肪J日册病(NAFLD)
与ALD相似,但患者无过量饮酒史,疾病谱包括非酒精l生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刿旨腑陛肝炎 (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M…
自身免蔗孽陛肝病(autoimmune liv盯diseas葛,AILD)
一组由于自身免疫异常导致的肝脏疾病,突出特点是血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 原发陛胆汁l生肝硬化(priInary binary drrhosis,PBC)、原发l生硬化陛胆管炎(primary w.1erⅨing
like recognition
3.酒精性肝病(ALD):据调查,2003年美国所有死亡
的肝病患者中44%归因于酒精。研究发现人均年酒精消费量 每增加1L,男性患肝硬化比例增加14%,女性增加8%俐。在 欧洲,ALD是晚期肝病最常见的病因“叫。我国1999年调查 全国六个地区男、女及整体饮酒率分别为84.1%、29.3%和 59.40/0。在我国成人群体中,ALD患病率为4.3%~6.5%。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ALl)占同期肝病住院患者 的比例正在不断上升,由1991年的4.2%增至1996年的 21.3%;酒精性肝硬化在肝硬化的病因构成比由1999年的 10.8%上升到2003年的24.0%“1。 4.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NAFLD是欧美 等发达国家肝功能酶学异常和慢性肝病的常见原因,普通成 人NAFLD患病率为20%~33%。2004年上海市社区调查 成人NAFLD患病率为15.4%测,2011年北京市社区调查
DOI:10.3760/cma.j.issn.1007—3418.2014.02.006 通信作者:李兰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 国家重点实验室,310003,Emafl:ljli@zju.edu.cnl王宇明,第三 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感染病研究所,400038,Email:wym417@163.
万方数据
・96・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4年2月第22卷第2期Chin
J Hepatol,February
2014,V01.22,No.2
为诱导物一感受细胞一炎症介质一靶组织四个步骤。 在肝脏炎症中,诱导物主要是病毒、细菌、各种有害 刺激物质以及各种内源性损伤物(细胞和介质的改变,包括 DNA及蛋白质的变性损伤、细胞的坏死等)。感受细胞主要
慢I生感染者大约1.6亿人“州;我国过去调查发现HCV感染率
约3.2%“”,但据报道近年有明显下降,如2006年研究显示, 1~59岁人群抗-HCV流行率约为0.43%“6J。二者差异较大 的原因尚不清楚,部分专家认为目前实际流行率可能在1% 左右‘川。 2.药物性肝病:近年来,随着药物种类的增加,新药 的不断涌现及各类药物的应用增多,药物性肝损害(dr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