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炭之都塞上明珠榆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冶金报/2010年/5月/8日/第A08版
全球关注
兰炭之都塞上明珠榆林
兰炭简介
兰炭(又称半焦、焦炭),结构为块状,粒度一般在3mm以上,颜色呈浅黑色,因其在燃烧时产生蓝色的火焰而得名。兰炭主要是以陕西榆林神府地区特有的含油率较高(6%以上)的优质侏罗纪长焰煤为原料,通过中、低温干馏生产半焦、煤焦油和煤气,可以使煤炭加工增值3倍以上。作为一种新型的炭素材料,兰炭以其固定碳高、比电阻高、化学活性高、含灰分低、铝低、硫低、磷低的特性,已逐步取代冶金焦而广泛应用于电石、铁合金、硅铁碳化硅等产品的生产,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炭素材料。目前普遍认为用作高炉喷吹原料是兰炭最有发展前途的用途之一,科学地开发高炉喷吹用兰炭市场对兰炭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性价比来看,兰炭的质量和性能优于无烟煤和贫煤、贫瘦煤;从资源上看,用于生产兰炭的优质不黏结性或弱黏结性高挥发分烟煤资源,远远多于可用于高炉喷吹的优质无烟煤和贫煤、贫瘦煤资源。现阶段,我国的兰炭企业主要分布在陕、蒙、晋、宁四省区接壤地带和新疆部分地区,其中,陕西省榆林市神府地区和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伊旗、准旗最多。
榆林兰炭实现凤凰涅槃
榆林是全国兰炭生产区,经过多年的调整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大规模转型升级,已发展成为全国二分天下有其一的兰炭生产基地。
然而,榆林兰炭产业是在“资源转化”与“环境保护”的夹缝中艰难地成长壮大的。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正处于全国性煤炭滞销时期,榆林众多的煤炭企业为了摆脱煤价低迷、外运困难的局面,首先尝试土法炼焦。当时生产工艺简陋,原煤就地燃烧,然后用水浇灭,就“生产”出兰炭,俗称“土炼焦”。“土炼焦”工艺简单、投资少、见效快,很快遍地开花,一时间神府一带“村村点火,户户冒烟”,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现象严重,“土炼焦”很快被当地政府明令禁止。
1996年,榆林开始大规模进行土焦改造,在强行关闭“土炼焦”的同时,榆林积极探索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发适合当地煤种的焦化技术。当时,由鞍山热能院设计的一座年产3万吨的焦化厂在神木县建成后得到迅速推广。与“土炼焦”相比,该技术产品质量稳定,转化率高,污染相对较小,而且能回收“副产品”——焦油。与此同时,榆林市又按照市政府规划,在兰炭产业上通过示范引导、联合重组等形式,关小上大,扶优汰劣,新建改建的53户兰炭企业单套生产线装置规模均达到60万吨/年以上,且符合节能、环保、安全法规的要求。这批企业主要集中在神木、府谷、榆阳、横山等县、区,且形成了22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兰炭产业集中区(点)。一方面,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这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榆林实施“科教引领、创新转型”战略,发展循环经济,做大做强能源经济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兰炭产业也要积极努力地进行科技改造,提高科技含量,提升产业规模,加快产业升级。到2010年底所有新建兰炭企业投产为止,榆林全市兰炭产业设计总产能将达到3600万吨/年以上。在生产技术与工艺方面,历经土法式、平厢式和直立式的生产过程后,榆林兰炭产业已逐步成为承接原煤生产和载能工业的特色产业,是上接原煤开采,下连载能、化工、电力等产业的循环经济链条中的重要环节,并带动了交通运输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另外,由于具有资源、技术和工艺上的优势,榆林兰炭具备了固定炭高、化学活性高、比电阻高、灰分低、铝低、硫低、磷低的“三高四低”独特优势,优越的技术指标特性和显著的节能效果及良好的经济效益,使得榆林兰炭成为紧俏的商品。兰炭产业给榆林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神木、府谷等地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
机制兰炭尽管在深度转化、环境污染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
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榆林兰炭也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当时从全国范围内来看,陕西榆林、内蒙古鄂尔多斯、宁夏等地已经培育出兰炭产业群,但是国家产业目录中尚未有“兰炭”二字,更无生产标准及明确的产业政策,尽管产业集群相对成型,但在国家“焦化行业”仍属“黑户口”,而当时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干脆一刀切,彻底关掉兰炭企业。
2007年,面对国家要求淘汰机制兰炭,焦炉炭化室高度必须达到4.3m、产能达到60万吨以上的要求,榆林市加大淘汰力度,明确发文要求关闭所有产能不符合要求的企业,两年来强行关闭296户,拆除落后炼焦炉582台,淘汰落后产能1998万吨。有人推算,仅此一项榆林财政收入一年直接损失20亿元。
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榆林并未将兰炭产业发展的大门关上,一方面成立了兰炭产业发展政策研究课题小组,邀请各大院校专家为现有产业寻求科学的发展规划,力促形成新的行业国际标准,将兰炭纳入国家新产业规划;另一方面争取与科研院所联袂探索校地合作、产学结合,依靠科技创新实现榆林乃至全国兰炭的升级换代。
2008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新修订的《焦化行业准入条件》中,兰炭首次被列入其中,这意味着在榆林当地孕育发展了20多年的“黑孩子”——兰炭产业,终于拿到了国家颁发的“身份证”。与此同时,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神木三江等公司与科研院所合作创新,获得了多项煤炭“低温干馏”知识产权,成熟的生产工艺很快得到推广,技术设备甚至远销哈萨克斯坦等国际市场。榆林已经成为国内外煤炭低温干馏的实验基地和技术设备输出基地。
目前,榆林的兰炭产业正在走“规模经营、集中发展”的路子,全市“十一五”期间集中规划22个兰炭工业集中区,规划占地660公顷。集中连片经营也为焦炭深转化、焦油煤气综合利用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新技术既可生产兰炭,过去的“副产品”经过加氢又能制取清洁燃料,而焦炉煤气又可制取甲醇、合成氨等产品,经济、环保效益相得益彰。在兰炭产业上,榆林已探索出用煤焦油加氨制取柴油等燃料,焦炉煤气制取甲醇、合成氨等,氨水提取高附加值产品的新产业模式。榆林兰炭产业不仅在实践中实现了产业升级自救,而且创造出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实现了工业产业与环境问题自然和谐、减少污染的同时,已经培育出榆林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当地最大的资源转化产业。更让人无比自豪的是,曾经被国家明令禁止的“土炼焦”已经升级成为国内外新型产业,而且成功孵化出“榆林版”煤制田。
神木锦界天元化工50万吨中温煤焦油轻质化项目,是榆林最为典型的“煤制油”项目。该项目以中温煤焦油为原料,采用煤干馏和“两次加氢、尾油裂化”技术,通过煤干馏产出兰炭和焦油煤气,对煤气加工转化提取高纯度氢气,再将氢气与煤焦油在催化作用下进行加氢反应,生产出燃料油、石脑油和液化气。假如2010年榆林地方9000万吨原煤全部用于干馏,所产生的540万吨的煤焦油经此项技术处理,榆林一年可产石脑油72万吨、柴油248万吨、燃料油78万吨、渣油沥青115万吨,仅此一项就相当于榆林2005年全年475吨原油的加工量。有专家据此推算,如果榆林地方已经批复可采的336亿吨煤炭按70%回采率计算,按此加工工艺,就意味着榆林地方煤炭资源中蕴藏着12亿吨的可采原油,这个数字,竟然是榆林目前原油探明储量的4倍,等于为榆林找到了与现有规模相当的4个“大油田”。
将“富资源”转变为“富经济”,如今的榆林是全国煤炭资源丰富地区经济崛起的典型: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国家21世纪能源接续地、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曾经在梁峁沟岔间赶牲灵的榆林人,依然生活在九曲黄河与万里长城相交融的这片高天厚土上,只是,他们已经乘坐上能源经济时代的列车,继续唱着淳朴高亢的信天游,追赶着八千里路云和月……
榆林兰炭靠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升级产学研用紧密结合高科技大显身手
近年来,榆林与全国20多所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先后有400多名国内外专家到榆林合作交流,共实施校地科技合作项目150多项,其中宏观战略研究约20余项,合作开发新产品30多项,难题攻关50多项,面上项目50多项;高校科研院所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技术诊断16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