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规则演进驱动因素分析
会计准则的演变与发展
会计准则的演变与发展会计准则是指规范会计信息披露和处理的准则和原则。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会计准则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探讨会计准则的演变与发展,并分析其对企业和经济的影响。
一、会计准则的起源会计准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早期的会计准则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家财政管理的需要,例如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等古代文明都有相应的会计准则。
然而,这些准则主要是为了满足政府的需要,缺乏对企业和投资者的保护。
二、会计准则的发展随着工商业的兴起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会计准则开始逐渐关注企业的财务报告透明度和信息披露。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工业化进程推动了会计准则的发展。
1904年,美国成立了第一个会计准则机构——美国会计协会(AICPA)。
该机构的成立标志着会计准则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并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
三、国际会计准则随着全球经济的融合和跨国公司的兴起,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变得愈发重要。
1973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成立,开始制定国际会计准则(IAS)。
然而,由于各国的法律、文化和经济环境的差异,国际会计准则的推广和应用并不顺利。
2001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签署了一项谅解备忘录,旨在实现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的收敛。
这一举措为全球范围内的会计准则制定和应用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基础。
四、会计准则的影响会计准则的演变和发展对企业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会计准则的透明度和规范性提高了企业的财务报告质量,增强了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
其次,统一的会计准则有助于跨国公司的财务报告比较和分析,促进了全球资本市场的发展。
此外,会计准则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好的财务管理和决策依据。
然而,会计准则的演变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会计准则差异仍然存在,这给跨国公司的财务报告比较和分析带来了困难。
我国近17年来会计制度的演变和发展
我国近17年来会计制度的演变和发展我国近17年来会计制度的总体演变和发展1993年以前,是分行业,分所有制的企业会计制度;1993—2001年,分行业的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以后,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以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为蓝本而制定的适用于除小型企业,金融企业之外的所有企业的会计制度我国自新中国成立总体上经历:会计制度的恢复重建;会计制度的国际借鉴;会计制度的国际协调。
今天主要介绍近17年来的演变发展属于第三阶段,会计制度的国际协调1、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点燃我国会计制度改革2、现代企业制度和资本市场的建立引发我国会计风暴1992年11月财政部发布第一号企业会计准则和工业,农业,交通,铁道,民航,邮电,商品流通,理由和饮食服务,金融,保险,施工,房地产,对外经济合作等13个行业会计制度。
1998年,财政部颁布《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2000年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制度》3、我国加入WTO是中国会计进一步向国际惯例其中经历了由部分到整体、由形式到实质的协调过程,同时也体现了我国会计制度规范的特色,反映了相关环境的要求。
对此可以分为形式协调(1993年—2000年)和实质协调(2001年以来)两个阶段。
(一)形式协调实行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并存的规范模式。
1992年11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以及十三个行业的企业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简称“两则两制”,于1993年7月1日起实行。
(二)实质协调我们之所以将1993年的会计制度改革称之为国际会计惯例的形式协调,是因为当时改革的内容主要限于会计等式、成本计算内容、会计报表体系等一些形式方面,仍然是会计制度受制于财务制度、“财务决定会计”模式下的会计制度改革,可以说只是簿记制度的改革,真正还会计制度于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于一体并在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方面基本采用国际惯例的是2001年的会计制度。
所以我们将2001年会计制度改革称之为国际会计惯例的实质协调。
会计准则与其制定的主要因素分析
会计方法:会计方法的选 择和应用对会计准则的制 定产生影响,不同的会计 方法可能导致不同的会计 准则。
国际会计准则的影响
统一性:国际会计准 则为全球范围内的会 计准则提供了统一的 标准,有助于企业进 行跨境融资和投资。
透明度:国际会计准 则提高了财务报告的 透明度,帮助投资者 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 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经济环境
经济体制对会计准则的影响 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对会计准则的影响 法律环境对会计准则的影响 税收政策对会计准则的影响
法律制度
会计准则制定需遵循法律法规 要求
法律制度对会计准则的制定具 有重要影响
会计准则制定需与法律法规保 持一致
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需充分考 虑法律法规因素
税收政策
税收政策对会 计准则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企 业收入和费用
添加标题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 会计准则逐渐走向一致
的趋势。
添加标题
会计准则的国际差异: 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会计 准则存在差异,导致跨 国公司或投资者面临多
种会计准则的困扰。
添加标题
国际趋同和差异问题的挑 战:跨国公司需要应对不 同国家的会计准则,增加 了财务报告的复杂性和成 本;投资者需要了解不同 国家的会计准则,以做出
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总结和评价
会计准则制定应考虑的主要因素:经济环境、法律制度、税收政策等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提高我国会计准则的质量和透明度 会计准则的执行与监督: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和外部审计机制 会计准则制定的发展趋势:适应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不断完善和优化
对我国会计准则未来发展的建议和展望
会计准则的执行和监督问题
会计准则的执行力度不够,导致企业可以随意选择会计处理方法
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现状原因及对策
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现状原因及对策一、现状描述会计职业道德在我国目前存在一定的问题。
由于个别会计从业人员缺乏职业道德意识,以及一些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会计职业道德出现一些不规范现象。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虚假报告:一些企业为了提高业绩,虚报资产、减少负债、增加收益等方式进行会计数据的篡改,虚假报告企业的真实状况。
2.贪污挪用:少数会计人员存在贪污挪用公司资金的行为,导致企业经济损失,损害了企业的利益。
3.不依法依规:个别会计人员不按照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进行核算和报告,甚至存在故意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4.缺乏独立性: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在为客户提供会计服务时,缺乏独立性,往往受到客户的影响,导致会计数据的操纵。
二、原因分析导致会计职业道德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教育不够:我国的会计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缺乏足够的职业道德教育,无法深入学习和理解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2.利益驱动:一些会计人员为了个人利益或企业利益,放弃了职业道德原则,选择了不正当的行为。
3.外部监管不完善:虽然国家对会计职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行业准则的制定,但是监管力度还需要加强,监管机构的监督能力有待提升。
4.激励机制不健全:目前的激励机制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的激励不足,导致一些人员在面临利益冲突时选择了违法违规的行为。
三、对策建议为解决当前会计职业道德问题,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加强教育培训: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责任感。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标准。
2.完善监管机制: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监管力度,加强监管机构的监督能力,提高监管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违规行为。
3.建立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对遵守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认可,对违反职业道德的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形成积极向上的激励机制。
4.加强行业自律:加强会计师协会的自律能力,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和会计师的管理,规范会计从业人员的行为。
国际会计准则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国际会计准则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一、会计准则的概念和意义会计准则是指财务报表编制实践中应当遵循的理论、原则、规则、约定等,具有标准化、规范性和权威性的规定。
会计准则是财务信息交换中的重要工具,也是保障比较性、透明度和可比性的基石。
二、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国际会计准则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那时美国的会计规则已相对完善,开始有人关注全球会计准则的协调问题。
1966年,国际会计师公会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ccountants,后简称IFAC) 成立,开始尝试发布国际会计准则。
此外,经过多次探讨,1973年成立的国际会计标准委员会(IASC)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Committee)成为首个制定国际会计准则的组织。
IASC存续了三十年,其代表作为《国际会计准则》(“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IAS) 及相关摘要公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IFRS)得到了国际认可。
2001年,IFRS成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代替者,继续推广并完善国际会计准则。
至此,国际会计准则逐渐成为国际上的共同语言,被大量的跨国公司和机构所采用和遵守。
三、国际会计准则的现状现在,IFRS已经成为全球会计准则的主要标准,被超过100个国家所采用。
此外,IFRS的改进和发展工作也在持续进行中。
具体而言,以下是IFRS的主要现状:1. 领域拓展IFRS的范围不仅限于上市公司,还用于制定认定、合并、控制、分析的财务报表,同时也适用于非盈利组织、政府实体等等。
随着近年来对环境、社会和治理等方面的关注,IFRS也在逐步为新兴领域做出一系列的规范。
2. 框架改进IFRS框架是指导具体标准的一个整体性参考表。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IFRS框架也在不断完善。
会计准则的变化
会计准则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增加,会计准则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本文将就会计准则变化的主要原因和影响进行探讨,以及企业应该如何应对这些变化。
一、会计准则变化的原因1. 国际化需求: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国际交流和跨国投资日益频繁。
为了提高国际间财务报告的可比性和透明度,各国纷纷开始采用国际化的会计准则,如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
2. 经济形势的变化:经济危机、金融风暴等事件的发生,都对会计准则提出了新的挑战。
会计准则需要及时调整以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保证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也对会计准则提出了新的要求。
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新兴业务方式的出现,需要会计准则能够适应这些新业务形态的特点。
二、会计准则变化的影响1. 对企业会计处理的要求提高:新的会计准则往往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要求提高,需要企业对会计处理、报表披露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进,以符合新的准则要求。
2. 决策的参考依据更多元化:随着会计准则的变化,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可比性提高,决策者可以更具准确的财务信息来进行决策,增加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 风险管理的加强:新的会计准则突出风险管理的角色,要求企业在财务报告中充分披露和分析风险因素,以便投资者和各方利益相关者更好地评估企业的风险状况。
三、企业应对会计准则变化的策略1. 加强内部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以应对会计准则变化带来的要求提高。
2. 持续学习和培训:企业应加强员工的培训和学习,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会计准则要求,确保会计人员具备适应和应对会计准则变化的能力。
3. 与专业机构合作:企业可与专业机构合作,如会计师事务所、咨询公司等,以获取专业意见和指导,及时应对会计准则变化所带来的挑战。
四、结语会计准则的变化是与时俱进的结果,通过适应变化并做出相应调整,企业能够更好地满足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动因及定位分析
跨 国公 司在 中国 投 资是 中国会 计 准
则国 际化 的重要 动力 。中国实行改革 开放 政策 后 , 如美 国爱默 生公 司 、 国大 众 汽 德
社会发展是 一个由量变到质 变 ,质 变到 量
变的螺旋式往复循环过程。 1 7 从 9 8年中国 实行 改革开 放政策之后 ,外 商直接投 资有 了较大进展 。大量涌现 了中外 合资经营企
大 的 推 动 ,并 导 致 了 中 国 会 计 准 则 逐 步
国共翻译 出版了国外会计著作 7 种 , 中 4 其 从美 国引进 的会计著作便达 5 O种。 专业 在
期刊上发表 国外会 计的评介 、译 文的文章
8 篇 , 中介绍西方会 计 、 1 其 国际会计 、 国 美
会计 、 英国会计的 占 6 3篇 。与此 同时, 国家
中国会 计准 则 国 际化 的动 因及 定位 分析
罗定l为适应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会计信息 多元化 的需要 , 籀 中国发布并 实施 了新 的企业会 计准则。新企业会计准则诸 多方面体现
了国际化趋势。本文就我 国会计国际化 的驱动 因素及其 定位作 一探讨 。
I 关键词 】会计准则 ; 国际化 动因; 定位分析 ; 基 于原 则的规 则导向
中国会计 准则的颁布 ,既趋同于美 国
合 资企业 。计划 经济制 逐渐 崩溃 , 的市 新
场 经济体 制 逐渐 建 立 起来 ,与世 界 经济 交往 更 加密 切 ,这 必 然导 致需 要 有 逐步
务, 落在 了中国政府肩上 。1 7 9 8年 改革开
( ) 四 资本 市场 的国际化 资本 市 场 的 国际 化是 指 资 本 市场 所
及 的 范 围从 一 国扩 展 到 多 国 。改 革 开 放 以
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影响因素分析
究起 草统一 的公 允价 值指 南或 准则 前 完
成。
第八 , 激励机制 的健全 性。 一项合理有
效的正式规则 的有效实施往往与执行者激 励机制紧密相关 。如果严格执法 、秉公办 事、 坚持原则者得不到奖励 , 而贪赃枉法者
会计准则执行机 制 影响因素分析
湖北民族 学院 王 涛 湖 北 恩施 州会 计 局 刘 国文
等。会计人员道 确保会计准则的有效
执行 ;另一方面要强化会计准则的 自我执 行机制建设 ,建立一套内部监督和 自我 约
教 育和 自我修为 ,同时也有赖于外部约束
( 包括外部监督与制衡 ) 及激励机制等 。 第七 , 违约成本 的高低 。 对违反会计准 则 的会计造假行为和结果的处 罚力度会直
一
率 的信号传递 系统 。要使会计信息的信 号 传递功能充分发挥 ,使外部信 息使 用者 能 充分鉴别企业发出的信号 ,从 而提高整个 资本市场的效率 ,一 方面应建 立完善 的法 律制度作保 障 ,建立高质 量的会计 准则 和 其他信 息披 露规 范体 系 ,对企业 的信号活
动加 以规 范 , 完善审计制度 , 高注册会计 提 师业务素质 、 职业道 德 , 改善审计 环境 , 保 证 审计独立性 , 加强法律责任 意识 , 消除市 场上 的虚假信号 ;另一方面还应规范强制
却 可以在私下 中饱私囊 ,那么作为有 自利
倾 向的执法者 的行为取向就可想而知。会 计准则是一项正式的制度安排 ,建立健全 有效 的激励机制 、 奖罚分 明, 是确保其 有效 执行 的具体措施。
第九 , 社会评价机制 的科 学性。 如果对
会计准则的执行情 况缺 乏科学 、客观 的评 价体系 , 或不能保证 评价 主体 的权威性 、 专 业性 和公正性 , 不能做到评价过程 的公平 、 公开和公 正 , 就难以实现有效激励 , 甚至会 造成反 向激励 ,人为增加审计过程中的矛 盾 和交易 费用 。
财务会计理论_演进、继承与可能的研究问题
财务会计理论_演进、继承与可能的研究问题引言财务会计作为管理和决策重要的信息资源来源,对于现代企业和经济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财务会计理论作为财务会计研究的基础和指导,经历了长期的演进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财务会计理论的演进历程、继承关系以及可能的研究问题,旨在加深对财务会计理论的认识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一、财务会计理论的演进历程财务会计理论的演进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传统财务会计阶段、新兴财务会计阶段和现代财务会计阶段。
1.传统财务会计阶段传统财务会计阶段从工业革命时期到20世纪60年代,主要以“成本原则”为核心,注重记录与报告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该阶段财务会计理论主要关注账务处理、成本核算以及企业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方法。
其中,马歇尔的“财务会计”的思想为该阶段的主要基石。
2.新兴财务会计阶段新兴财务会计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复杂化的背景下出现。
该阶段财务会计理论强调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和财务报表使用者的需求。
由此产生了新的思想如逐期原则、现金流量表和资本市场有效性等,其代表人物包括米耶及沃茨等。
3.现代财务会计阶段现代财务会计阶段始于20世纪90年代至今。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理论内容的扩展和深化,涉及到企业价值观念、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主要关注财务会计信息用途、质量和计量问题。
该阶段的财务会计理论体系较为完善,包括现金流量、公允价值计量、资产负债表项目论、非经济资源等等。
二、财务会计理论的继承关系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新理论的产生往往是基于旧理论的扩展和改进。
例如,传统财务会计阶段的成本原则主要关注成本核算,为新兴财务会计阶段的逐期原则奠定了基础。
逐期原则的提出使企业财务报表更加关注当期的经济状况和经营成果,为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经验。
另外,财务会计理论的继承关系还体现在理论方法的传承上。
比如,传统财务会计阶段主要采用归纳法、分析法和比较法等静态方法,而新兴财务会计阶段逐渐引入了动态分析方法和实证研究方法,以更好地研究财务会计信息的效用和质量。
会计的驱动因素
会计的驱动因素
会计的驱动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管理决策:会计信息为企业管理层提供了决策的基础,能够指导企业经营和投资决策。
2. 经济环境:经济环境的变化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会计数据的质量,从而影响会计的运作。
3. 法律法规:会计工作必须遵守各种会计准则、财务法规和税收法规,这些法规是驱动会计工作正常运转的重要因素。
4. 技术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会计工作不断引入新的技术工具和方法,从而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
5. 文化背景: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影响企业和会计人员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也会对会计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6. 市场竞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需要通过财务信息了解自身竞争力和市场趋势,从而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
会计准则执行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 完善 的准则需要 由良好的执行来维持 , 否则 , 再 完美的准则也 形同虚设 。 本文通过对会计准则本身、 企业 内部环境 、 准则执 行主体以及企业外部环境 四方面 因素分析 , 得 出结论: 只有政府作为准则 的制定主体 才能够提 高准则的执行力; 但是企 业需有准则 的 剩余制定权 , 因此 目标导向是准则的最佳制定模式; 完善 的公 司治理结构将会提 高准则执行力 ; 会 计人 员高水平的职业技 能是 高质量 准则执行的根 本保证 ; 有效的外部监督为准则执行提供 了外部保 障。
关键词 : 会计准则; 执行 ; 制定; 目标导 向; 公 司治理; 职业技能; 外部监督 y wo r d s : a c c o u n t i n g s t a n d a r d ; e x e c u t i o n ; s e t ; o b j e c t i v e o r i e n t e d ; c o r p o r a t e g o v e nm r e n t ; p r o f e s s i o n l a s k i l l ; e x t e r n a l g u ra a n t e e 中图 分 类 号 : F 2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4 3 1 1 ( 2 0 1 3 ) 0 9 — 0 1 8 3 — 0 4 O 引言
Ab s t r a c t :P e r f e c t s t a n d a r d n e e d s g o o d e x e c u t i o n t o ma i n t a i n . Ot h e r w i s e ,t h e mo s t p e r f e c t s t a n d a r d mu s t b e u s e ] e s s .B y a n a l y z i n g f o u r
中国会会计制度变迁(3篇)
第1篇引言会计作为一门科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演变。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会计制度同样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变迁过程。
本文将从历史沿革、制度特点、改革进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对中国会计制度的变迁进行深入探讨。
一、历史沿革1. 传统会计时期中国会计制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会计主要是为了满足君主、贵族和商人等社会阶层的需求。
这一时期的会计制度具有以下特点:(1)以手工记账为主,会计方法简单,主要依靠经验进行核算。
(2)会计核算范围较小,主要集中在货币资金和实物资产方面。
(3)会计信息主要用于内部管理,对外披露较少。
2. 近代会计时期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近代中国开始接触和学习西方的会计制度。
这一时期的会计制度具有以下特点:(1)会计方法逐渐完善,开始采用借贷记账法。
(2)会计核算范围扩大,涉及到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等方面。
(3)会计信息开始用于对外披露,以满足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3. 现代会计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会计制度进入现代时期。
这一时期的会计制度具有以下特点:(1)会计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为核心的一系列会计法规。
(2)会计核算方法更加科学,开始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
(3)会计信息质量不断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范围扩大。
二、制度特点1. 法规体系完善我国会计制度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为核心的一系列会计法规,如《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
这些法规为我国会计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可比性。
2. 核算方法科学我国会计制度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使得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准确。
同时,借贷记账法成为我国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便于会计信息的处理和传递。
3. 信息质量提高随着会计法规体系的完善和会计核算方法的科学化,我国会计信息质量不断提高。
会计信息披露范围扩大,有利于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影响国际会计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分析毕业论文
影响国际会计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分析毕业论文影响国际会计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分析毕业论文会计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其产生与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环境。
近一个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国际贸易的大量增加、国际资本市场的形成以及跨国公司的不断涌现,经济日益趋向全球化。
会计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也不再局限于一国范围之内反映和监督某一经济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而是跨越国界,就国际间的经济交易活动进行反映和监督,在更大的范围内提供财务信息,国际会计应运而生。
这一划时代的变化给会计理论和实务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国际会计是会计的一个新的分支,是会计的一个新领域。
对国际会计的研究并不在于取代目前业已存在的会计思想和会计实务,而应顺应经济发展日益国际化的趋势,使会计具有更大的精确性和有用性。
国际会计是在20世纪70年代形成并逐渐发展的,会计先天具有国际性,各国对会计的传播和影响是与工业革命后现代企业组织和现代市场的发展相关联的。
随着现代管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会计也形成和发展了其严谨的科学理论和方法体系。
基于商品经济的共性,会计一方面在发达国家之间相互渗透;另一方面在世界各地逐渐传播扩散,二战后,尽管各国相继独立,但其历史影响和会计影响仍然存在,因此说,会计从一开始就是国际化的。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会计的理论和方法都有一种国际间渗透的趋向。
促进国际会计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发展的主导因素是经济方面,20世纪后期经济的飞速发展是国际会计形成的重要背景。
综观会计发展史,可以说是一个与世界经济发展相结合并具有浓厚国际色彩的过程。
促进国际会计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一、促进国际会计形成和发展的内因分析(一)各国会计理论和实务的比较需要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要求做出与之相适应的决策,因而也需要不同的会计标准和会计程序。
产生这些差别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外界环境,特别是经济的不同发展速度造成的。
会计标准是从它所服务的外界环境中逐渐形成的,然后反映它所服务的环境。
会计准则制定背景与历程知识点总结
会计准则制定背景与历程知识点总结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会计准则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如同企业财务活动的“指南针”,为财务信息的记录、报告和分析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要深入理解会计准则,我们有必要探究其制定的背景以及所经历的发展历程。
一、会计准则制定的背景(一)经济全球化的推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国际贸易和投资日益频繁。
企业在跨国经营中需要面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财务报告要求,这不仅增加了交易成本,还可能导致信息误解和不统一。
为了促进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建立一套全球通用或相互可比的会计准则成为迫切需求。
(二)资本市场的发展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使得投资者对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和透明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准确、可靠和可比的财务报告有助于投资者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降低投资风险,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会计准则的制定能够规范企业的财务披露,增强资本市场的信心和稳定性。
(三)企业经营的多元化和复杂化现代企业的经营活动越来越多元化,涉及不同的行业和业务领域。
同时,金融创新和衍生工具的出现也使得企业的财务交易更加复杂。
这就需要一套统一的会计准则来确保企业能够准确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避免财务信息的混乱和误导。
(四)政府监管的需要政府作为经济的宏观调控者,需要通过企业的财务信息来了解经济运行状况,制定相关政策,并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管。
会计准则的制定为政府提供了监管企业财务活动的依据,有助于防范金融风险,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共利益。
二、会计准则制定的历程(一)早期探索阶段在 20 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和企业规模的扩大,对财务会计规范的需求逐渐显现。
一些国家开始尝试制定简单的会计规则,但这些规则往往不够系统和完善。
(二)规范形成阶段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大萧条促使美国率先加强了对会计准则的研究和制定。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成立了会计程序委员会(CAP),发布了一系列《会计研究公报》,标志着会计准则制定的正式开端。
我国政府会计准则执行的驱动因素分析
我国新颁布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要求各级政府、各部门和各单位必须严格贯彻政府会计准则的各项规定,这是准则所明确的义务,对于政府会计变革进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政府会计准则的执行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既受到主体的自身管理内部驱动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准则执行外部环境的制约。
本文将政府会计准则执行的内部驱动因素和外部驱动因素放在一个框架内进行讨论,形成政府会计准则执行的多重驱动因素分析,深入了解我国政府会计准则执行的真正动力所在。
其中,内部驱动因素是执行政府会计准则的根本驱动因素,而外部驱动因素也不可或缺。
一、内部驱动因素分析(一)政府职能的需要政府职能不仅体现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同时还体现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
资金是政府履行职责的前提条件,能够保障政府工作的正常运转。
为了明确各级政府资金的使用概况,要求会计人员负责记录和对外报告,这就需要政府会计准则进行指导。
为了政府工作开展的井然有序、政府职能得到更有效的发挥,做好基础性工作是必备的,而上述各方面的提高均需要准确且专业的财务数据作为各项工作部署的参考依据,这就需要实用性和系统性更强的核算体系加以指导。
所以,要依靠政府会计准则建立标准政府会计核算体系,提高政府职能效率,促进政府职能多样化,塑造政府的良好形象。
可见,政府职能的需要是驱动政府会计准则执行的首要因素。
(二)政府管理的需要实施政府会计准则是政府加强自身管理的需要,各级政府和单位尤其关注其资金的管理。
按照政府会计准则的规定,通过严谨的数据分析与政府会计体系的配合,会计工作者可以真实反映主体资金的情况。
政府会计主体应当向利益相关者提供与政府预算执行、资金使用情况有关的信息,为后续编制年度预算提供参考。
政府会计准则的执行有助于各级政府和单位严格按照准则规定落实有关管理工作,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所以,为了各级政府的自我管理和提高工作效率,加速政府会计准则的执行是必要的。
(三)政府工作绩效评价的需要绩效评价在单位管理体系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各级政府部门也不例外。
我国会计准则的变迁及其特征
我国会计准则的变迁及其特征摘要:本文从会计规范体系入手,研究会计准则发展变化的四个阶段的历程,总结其变化的原因、各阶段特点及发展的总特征,并探索会计准则的变迁的趋势。
关键词:会计准则;变迁;特征1 引言我国是实行会计制度与准则并行的国家,会计规范体系一直以来就分为三个层次: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
由于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将取代会计制度,会计制度这一规范层次只能成为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制度。
我国的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从建国以来到20 世纪90 年代初一直执行的会计制度的扬弃,并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形成的。
随着国际经济对我国的影响越来越大,为便于外国资本进入我国,同时也便于我国企业走向世界,必然要求我国在会计上向国际靠拢。
会计准则有其产生、发展变迁的必然性。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会计准则的制定与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在由计划经济向适应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我国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这一大的经济制度背景下,我国的会计标准完成了由适应计划经济需求向市场经济需求的过渡。
我国会计准则的建设既充分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的成功经验,又深入考虑中国国情,探索出了一条基于转型国家的会计国际化的道路。
本文以下认识会计准则变迁的历程、原因,总结其各阶段特点及变化特征,从而探索今后发展趋势。
2 变迁的历程及原因2.1 会计准则的改革与探索阶段(1978~1992 年)1978年以前,我国企业是单一所有制形式,采用的是统收统支体制下的资金平衡会计模式。
这一期间的会计制度改革,只是在繁与简之间进行,并没有改变会计报告的体系和会计制度的框架。
各行各业会计制度之间差异很大,会计信息无法比较,更谈不上会计质量问题。
基于这些矛盾,我国理论界开始引进、介绍和讨论国际会计准则及财务管理理论,并尝试构建我国的会计准则框架。
1978年以后,我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财政部从1979年底开始着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的制定工作,借鉴西方国家的会计基本原理。
会计准则制定的影响因素分析
会计准则制定的影响因素分析一、引言 2017年,在一年多时间里,财政部完成了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或修订工作,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完成了48项审计准则的制定或修订工作。
财政部此次正式发布新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标志着两大准则体系的建设工作大功告成。
财政部宣布,将于2017年1月1日开始在上市公司实行新会计准则,同时在所有会计师事务所执行新审计准则。
其中,会计准则由过去偏重工商企业的17项准则扩展到横跨金融保险农业等众多领域的39项准则,审计准则也有48项之多。
会计模式是对一定国家或地区的标准化会计实践活动的综合或描述。
被描述的要素主要有:一定国家或地区的会计管理体制,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的制订与实施,会计信息的披露制度等。
从一定意义上说,会计模式就是人们在会计活动中,就各种方案制定的选择标准和会计人员的行为规范,而这些方案的选择和行为规范的制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
二、影响会计准则的因素分析1、政府干预政府干预为会计准则提供了选择空间并影响了会计准则变迁的进程和方式,政府干预可能有助于准则变迁,也可能起到根本性的压制作用。
会计准则不但具有经济后果,甚至还会影响宏观经济的运行,所以在制定新的会计准则时,政府不得不对其可能产生的经济影响做一下评估,或干脆直接通过有关权利机构介入。
对于以法国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会计准则制定模式,更是表现突出。
就是以民间团体为主导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美国,也不例外的不时对新会计准则的出台进行干预。
例如,1962年美国岁入法案规定,如果企业进行指定项目的投资(这种投资目的在于技术更新),就可以豁免一定比例的税金。
影响会计职业道德的因素分析
不少会计人员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总认为自己平常工作忙,事
二、解决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对策
情多,不关注、不学习会计法规,更谈不上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了。有的
加大职业道德建设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对会计从业人员进
会计人员思想上竟然没有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对职业道德规范和政策法
第1页共2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会计人员必需遵守《会计法》所规定的各项制度,这是强制的、无条 件的,同时得自觉履行会计职业道德原则。会计人员要培育高尚的品德, 不仅要仔细地学习专业文化学问,准时了解并熟识国家制定的各项财务法 规、方针、政策,严格贯彻执行和遵守经济法、会计法、证券法、税法、 审计法等相关法律制度,强化法律意识,提高自身修养,提高对现代会计 的认识,而且要自觉反省自己,以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战胜错误的会 计职业道德观念。要从法律规范上加大对造假失信者的惩罚力度,明确单 位领导对会计信息真实性所应承当的责任。
责人的道德水准。当单位负责人授意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时,会计 记账不符合规范,存在账簿混乱、账账不符、报表挤数的现象。实践中由
人员未能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
于会计人员业务不熟而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状况也不少见。这些都大大降
2、会计法制观念淡薄,监督制约机制乏力。
低了会计工作质量,违反了职业道德的要求。
【影响会计职业道德的因素分析】
第2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影响会计职业道德的因素分析
影响会计职业道德的因素分析 一、影响会计职业道德的因素
规似懂非懂、十分模糊,这是现实中会计职业道德思想基础的严峻缺失。 另外,在实际工作中折射出会计监督机制相当不完备。如单位内部审计作 为国家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代表着国家利益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 和操纵,保证国家财经法规的贯彻执行,但这种内部审计在有些单位完全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影响因素研究与分析
X 3 高管专业背号 如果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至少一人是经济管
X 4 企业规模 理专业赋 1 分。 否则赋 0 分 X 5 第一大股东比例 总资产的 自 然对数 控制变量 X 6 独董比例 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持股比例 X 7 监事会规模 独立董事占 董事会人数的比例
AC C A得 5分 )
成本 , 制造 费用 没有 在产品间进行分配 ; 费用跨期 、 费用长期挂账
或 多计 费用情况经常发生 ; 未按准则要求进行资产减值测试 。( 3 )
+ +
+
资金管理 和控制 中存在的问题 : 银行账户管理不规范 。 以个人名义 开立公 司银行账户 ,或将公司款项存人个人账户 ;现金管理不规
计 准则 正由规则 导向迈 向原则导 向 , 需要会计人员有能力做出正确 、 专业的判断 , 具有应有的职业判 断能力和专业 胜任能力 。( 2 ) 会
计核算基础工作规范中存在 的问题。 会计凭证的编制 、 审核不规范。 原始凭证是会计核算的基本依据 , 但有 的上市公司在原始凭证编制 上都缺少最基本 的要素 。有 的会计人员对原始凭证 的审核不认真 , 仅关注审批手续是否齐全 , 而不对经济事项所 涉及 的单 据 、 合 同、 法律文 书等进行 复核 。 记账 、 登账 、 对账不规范。 记账不及时 的问题 比较突出 ; 出纳不登记现金或银行存款 日记账 , 或以电子表格代替
表 1 变量类型 变量名称 变 量 定 义 表 定义
=
日记账 的情况 比较普遍 。 对账工作不到位 。 有些公 司存在对账不及
会计规范制度的演变与发展历史背景与重要里程碑
会计规范制度的演变与发展历史背景与重要里程碑会计规范制度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性工具,对于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会计规范制度的演变与发展历史背景以及其中的重要里程碑。
一、古代会计规范制度的初步形成古代会计规范制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古代文明社会。
当时的贸易活动日益频繁,人们开始需求一种记录和监督贸易交易的方法。
这使得会计在这个时期发挥着重要作用。
早期的会计规范制度主要是由政府或行业组织制定并实施的,以确保交易的合法性和准确性。
二、欧洲中世纪的会计规范制度发展在欧洲中世纪,会计规范制度逐渐由政府机构掌控。
12世纪,意大利威尼斯成为商业中心,威尼斯共和国开始制定和执行关于商业会计的规范。
同时,其他欧洲国家也开始发展出一套适用于自身国情的会计规范制度。
三、工业革命对会计规范制度的影响18世纪的工业革命使得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会计工作的复杂性大大增加。
这促使国家和行业组织加强对会计规范制度的监管。
同时,亚当·斯密等学者开始提出更为系统和科学的会计理论,推动了会计规范制度的发展。
四、现代会计规范制度的建立与完善20世纪初,随着工业化和全球化的进程,会计规范制度变得更为复杂和全面。
各国政府开始建立自己的会计准则机构,以制定并实施符合国情的会计规范制度。
同时,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成立,推动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和推广。
五、重要里程碑1. 1930年,美国推出了首个全面的会计准则,即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PB)发布的《会计原则》。
这一准则对全球会计规范制度制定产生了深远影响。
2. 1973年,英国公司法委员会(Cohen委员会)发布了《企业财务报告准则》,成为欧洲会计准则制定的重要里程碑。
该准则引导了欧洲国家的会计规范制度制定。
3. 2001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发布了第一个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
这标志着全球范围内会计规范制度的统一与整合。
总结:会计规范制度的演变与发展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会计规范制度逐渐从简单的记录工具发展成为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规则演进驱动因素分析【摘要】本文认为,考察会计规则发展的基本特征时,将源自企业界的实务创新作为会计规则演进的唯一驱动因素是不全面的,必须注意到会计这门古老技术在其长期演进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习俗惯例、集体选择和理性设计特征,实际上现代会计规则体系的形成更多地表现为理性设计与集体选择双重制约的结果。
【关键词】会计规则会计规则演进会计准则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以来,对会计准则的修订频率和幅度远超过了预期。
这一现象的根源一方面在于企业实务创新的步伐始终不会停滞,并总是超前于会计规则的制定;另一方面在于会计规则长期演进过程中,明显具有自发秩序色彩的习俗惯例特征,而在会计规则的后期演进过程中,则同时受到理性设计和集体选择的双重影响。
一、会计习俗与惯例由于人类对于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客观事实认知有限,理性也只能是有限的,因而作为自然与社会系统自我组织生成的自发秩序――习俗与惯例,实际上是永恒存在的。
会计中的复式记账方法就很可能起源于民间借贷的习俗,并逐渐演化出了许多至今仍在使用的会计惯例。
借贷利息的发明起源于距今5000年前的中东地区,公元前3200年左右,苏美尔(现伊拉克南部地区)有了人类历史上早期的城市文明,城市文明使经济上的自给自足不复存在,交换行为随之而生。
在由交换组成的新社会环境中,文字和信贷相互依存相伴而生,而这个交换系统所依赖的强制性捐款,常常会因为农业歉收而不能按时交纳,于是借贷机制也发展了起来,利息就是借贷机制发展的结果(戈兹曼、罗文霍斯特,2010)。
利息出现的早期,曾饱受世俗的批评和诟病,社会舆论普遍认为收取利息是不道德的、有违宗教礼法的。
亚里士多德就曾批评收取利息的行为:“最为可恨的和最有理由仇恨的就是高利贷,因为它是从货币自身获利,而不是从它的自然物中获利。
货币是用于交换的,而不是用于生息的。
‘利息’一词指的是由货币繁衍出来的货币,就像父母繁衍的后代一样。
这就是为什么收取利息是最不自然的获取财富的方式。
”这种观点在历史上曾相当普遍。
不过,这种社会舆论歧视有时也可能带来一些“意外效果”,如14世纪意大利的大银行家美第奇家族由于收取的利息数额巨大,乃常常自责反省,于是散财于文艺方面,这对15世纪文艺复兴在欧洲的出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现代观点中,利息的收取是极为普通且颇为正常的一种金融行为。
在伊拉克的农业体系中,无论是远古时期还是现代社会,每一个佃户都可以在他租用的土地上放牧,由于使用了地主在土地上的投资(如地主提供的灌溉系统),如果佃户放牧的羊群规模扩大,就将会被课税。
也就是说,佃户被要求将其增加的部分羊羔交给地主,作为地主对土地投资的报酬。
由此可见,利息最初类似于佃户支付给地主的放牧费(戈兹曼、罗文霍斯特,2010)。
在中国,借贷行为也具有非常长的历史。
在封建制度的初期,封君虽然霸占了许多财产,但还颇能尽救济的责任,到后来便要借此以博取利息了。
关于借贷的最早文字记录来自《周礼》中的记载:“泉府掌以市之征布。
敛市之不售,货之滞于民用者,以其贾买之……凡赊者,祭祀无过旬日,丧纪无过三月。
凡民之贷者,与其有司辨而授之,以国服为之息。
”可见当时不仅产生了借贷关系,而且还根据用途的不同,规定了不同的借贷期限,收取一定的利息。
这时,只有封君是有钱的,所以也只有封君放债。
后来私人有钱的渐多,困穷的亦渐众,自然放债取利的行为渐渐地普遍了(吕思勉,2010)。
当借贷行为和利息收付成为一种习俗和惯例时,与此相对应,某些会计方法在长期的实践中,作为一种习俗就被固化成了惯例。
二、会计惯例到会计规则随着17世纪初企业公司制的建立,所有权和经营权逐步分离,而所有者目标与经营者个人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冲突,导致了委托代理问题,迫切需要一个社会公认的统一标准,来规范和约束企业对利润进行恰当分配的会计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会计规则应运而生。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是两权分离促使了会计规则的起源,而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及经济环境的变化则推动了会计规则的进一步发展。
美国会计师协会于1933年成立了会计原则发展特别委员会,提出“公认会计原则”,要求公司财务报表必须符合这些“公认会计原则”。
公认会计原则的发布,成为了现代意义上会计规则――会计准则的起源。
但会计规则并非是从无到有理性建构的产物,它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前会计实践活动形成的丰富经验。
美国早期的会计原则委员会(APB)指出:“公认会计原则是根据协议(通常是默契)而被大家所公认,而不是通过形式推理从一整套基本原理或基本概念中得出的,这些会计原则是在经验、理由、习惯和用法的基础上,尤其是在实务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惯例是一种能够为其所影响范围内的每个人所接受,对他人行为模式形成某种预期,从而对参与人有好处的一种行为方式。
由此,惯例作为行为共识实际上是一种契约或协议,依赖于它,人们就可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合作。
在原始社会末期,原始的会计计量、记录方法产生后,随着原始部落之间交往的增加和相互之间关系的日趋密切而相互影响、相互学习及相互模仿,以至相互认可与共同接收某些计量记录方法,并以较为进步的方法取代较为落后的方法,最终在诸多方面趋于一致,形成了早期会计惯例的萌芽。
在随后的会计发展历程中,会计规则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只是作为一种“非正式规则”在起作用。
非正式会计规则,其最大特点是随意性,即随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加以取舍、改变。
尽管某一时期可能获得局部的公认,但人们以己之需为出发点的会计活动,以及企业活动边界的地理区域特征仍有可能改变业已公认的会计规则(雷光勇,2004)。
一种会计惯例若能发展成为一项正式的会计规则,不仅需要该惯例已在会计领域内得到普遍共识,还需要得到外部力量的持续认可和推动。
现代会计的谨慎性原则是一项典型的会计惯例演变为会计规则的例子。
查特菲尔德(1989)认为,直至1900年,稳健主义是一项占支配地位的会计原则,其他原则与它相冲突时都要服从于它。
蓄意少报资产价值是想抵制管理人员虚报业绩,维护股东的权益。
当然,这也给公司董事保管已投资本以广泛的伸缩余地。
在英国,稳健主义与收付实现制和以清算价值股价的传统是一致的。
在美国,稳健主义更是根深蒂固,银行家是一群最有影响力的会计报表使用者,稳健主义为其对付虚增抵押品价值提供了保证。
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作为稳健主义的具体应用,在1900年实际上为所有的英国会计权威和许多美国会计学权威所推崇。
随后的债权债务关系很可能也是会计稳健惯例持续至今的重要维护力量,即来自银行业的推动,才使会计稳健性惯例得以保存至今,并逐渐发展成为会计实务中的一项重要原则。
起源于会计惯例的谨慎性原则发展至今,已成为了会计规则体系中的一个基本特征,并且其应用规则愈发系统和全面。
与过去仅仅关注收益表稳健性不同,资产负债表稳健性在现代会计方法中的地位日益增强,稳健性也因此被进一步划分为非条件稳健性(资产负债表稳健性)和条件稳健性(收益表稳健性)。
前者是指在企业的交易或事项发生之前就采取了稳健的会计方法,如在研发支出发生之前就对研发支出的资本化条件进行确定。
后者则是在交易或事项发生后,依据业务特性和环境变化情况对收入和费用进行不对等处理,如各项资产减值损失的估计和处理。
目前会计惯例仍在会计规则体系占有重要地位。
美国的会计准则体系House of GAAP,共分为5层,分别为:第一层(最底层),正式制定的权威会计原则和权威文献或声明;第二层,受到FASB认可的有关组织的声明、权威会计专家的著作以及公开出版物上对建立会计原则的讨论与分析;第三层,已被普遍接受的在公开的论坛上对解释、建立会计原则或对已存在的会计原则进行讨论的声明或著作;第四层,前三层没有涵盖的但与要进行的会计工作相匹配的会计文献;第五层(最高层),前四层未涵盖的部分可由独立审计师依据其他来源的指导意见进行处理(包括财务会计概念)。
GAAP特点:越低层的适用性越强,同时也越权威。
当某项会计实务需要用到相关的会计规范时,一般从最底层中开始查找是否有匹配的规范,若该层没有,则进入上一层,依次进行。
但若某一项会计实务在现有会计规则中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时,则可以沿用会计惯例。
三、集体选择与会计规则逻辑演进人类文明中的各项习俗、惯例、制度和法律均是集体选择的结果。
集体选择对个体行为准则影响的重要意义,从会计习俗到会计惯例,从会计惯例再到会计规则,这是会计规则形成的逻辑。
而会计习俗经过一个长期的集体选择,经不断强化后形成了会计惯例,随后这些会计惯例便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组成了现在的正式或非正式的会计规则。
其中集团行动、集体选择、集体博弈贯穿整个会计规则的形成过程。
因此,会计规则逻辑是一个自发秩序的逐步稳固过程,与通过理性建构出来的逻辑并不相同,这意味着会计规则逻辑在某些方面,很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逻辑严密状态。
奥尔森(2007)指出,利益是集团成员共有的或共同分享的,这使得一个人为共同目标作出牺牲所获得的收益通常为集团中每个人分享。
那么,由理性个体组成的大集团,就不会为集体利益行事,除非这个集团提供了选择性激励。
而且,相比于大集团而言,小集团更容易实现一致的集体行动。
在会计习俗和会计惯例的发展阶段,几乎不存在这一集团间互动现象,会计方法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企业或官厅财务管理的需要。
但在会计规则成为各个利益集团必须严格遵守的正式制度之后,利益集团间的集体行动开始影响会计规则的制定和实施。
从石油天然气的会计规则发展看,这是一个典型的多利益集团长期博弈均衡的案例。
在美国的早期油气会计实践中,企业一般采用成果法处理油气的勘探成本。
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完全成本法的出现,很快就被企业广泛使用。
但两种方法在实践中出现了很多变异,致使企业间的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
1971年,APB(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发表公告,明确支持使用成果法。
但美国联邦能源委员会则于同年11月发布了第440号指令,要求采用完全成本法。
1977年12月,FASB发布的“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的财务会计和报告”(SFAS19),将成果法作为唯一可选方法。
这一发布立刻引发了激烈争论和冲突,SEC和FASB承受了巨大政治压力。
能源部专门举行听证会评估了SFAS19对油气行业竞争带来的不利影响。
司法部的反垄断部门也对SFAS19表示了极大关注,联邦贸易委员会则强烈要求取缔SFAS19。
FASB随后发布了SFAS25,取消了成果法的强制性要求。
此后,1986年SEC 的首席会计师又向SEC建议只允许采用“成果法”。
但国会、能源及内务部、以勘探为主的石油天然气公司执行官等各方立即向SEC施加压力,认为这项建议的会计规则将对勘探活动的进程产生负面影响――由于利润不稳定,油气企业筹集资金将面临更大困难。
经过一番激烈的游说,最终SEC在投票表决中以4:1的投票否决了首席会计师的建议(泽夫,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