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晏列传
管仲夷吾者的原文及翻译
管仲夷吾者的原文及翻译“管仲夷吾者”是《管晏列传》的第一句,文章着重选取了管鲍之交、晏婴推荐越石父和作者的故事,娓娓动人,天然成趣,于细微处见精神,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爱憎。
下面给大家整理了管仲夷吾者的原文及翻译,一起来看看吧!《管晏列传》原文: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管晏列传的翻译
管晏列传的翻译司马迁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闻与鲍叔贾,分后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奸,言我贫也。
吾不乐鲍叔深入群众而更困苦,鲍叔不以我为仁义,言时不利有利也。
吾闻三仕三见到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言我不遭到时也。
吾闻三战三跑,鲍叔不以我为畏,言我存有老母也。
公子纠大败,召忽死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卑鄙,言我不怨小节而耻功名不诸篇天下也。
后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尟,富国强兵,与俗同褒贬。
故其表示曰:“仓廪实而言礼节,衣食肢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然非,国乃覆灭。
”“命令例如流水之源,而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通俗化。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回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存有三归属于、反华坫,魏人不以为侈。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优于诸侯。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作品了解】《管晏列传》是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管仲和晏婴的合传。
司马迁描写这两位春秋中后期齐国国相,能抓住其特点,并选取典型细节加以生动地表现,如写管仲,着重写其同鲍叔牙的交往,以及任政相齐、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谋略,写晏婴则通过对重用越石父和御者的典型事例的详细叙述来突出其“贤”。
文章征引得宜,重点注重,比如说对管、鲍之间的真诚友谊及晏子提拔御者发智论的描述极为详尽,而对管仲生活的奢华等不太关键的方面则一笔带过。
管晏列传ppt 课件
两人都有着出色的政治才能和远见卓识,对国家的兴衰治乱有着深刻的认识。他们相互欣赏对方的才能和品质, 因此愿意携手合作,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共同目标与理念
共同目标
管仲和晏婴的共同目标是实现齐国的富 强和人民的安居乐业。他们都认为,只 有通过改革政治、发展经济、加强军事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措施,才能实现 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富强。
齐国政治经济改革措施
农业改革
推行“相地而衰征”的农业政策 ,根据土地质量征收不同的赋税
,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军事改革
推行“作内政而寄军令”的军事政 策,加强军队组织纪律性,提高了 军队的战斗力。
政治改革
推行“叁其国而伍其鄙”的政治政 策,将国家划分为二十一乡,加强 中央集权,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
管仲思想对后世影响
以民为本的思想
管仲强调以民为本的思想,认为 只有让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能 稳定发展。这一思想对后世儒家
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尊王攘夷的思想
管仲倡导尊王攘夷的思想,维护 周室的权威,为后世大一统思想 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一 思想也体现了华夏民族意识的觉
醒。
改革创新的精神
管仲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为后世 政治家树立了榜样。他推行的改 革措施不仅使齐国强盛起来,也 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VS
治国理念
管仲和晏婴都主张“以人为本”的治国理 念,强调要关心百姓的疾苦,尊重人民的 意愿,实行宽政、薄赋、省刑等政策,以 减轻人民的负担,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互支持与协作事例
管仲辅佐齐桓公时,晏婴曾多次为他出谋划策,帮助他解决政治难题。例如,在齐桓公与诸侯会盟时 ,晏婴建议他以礼相待、平等相交,赢得了诸侯的尊重和信任。又如,在齐桓公想攻打鲁国时,晏婴 劝他放弃武力、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避免了不必要的战争。
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原文译文赏析
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原文|译文|赏析《史记·管晏列传》选自西汉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卷六十二、列传第二,是春秋中后期齐国政治家管仲和晏婴的合传。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史记·管晏列传》原文作者:司马迁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於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於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於齐,有封邑者十馀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彊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於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於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於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彊於诸侯。
後百馀年而有晏子焉。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於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史记-管晏列传吾始困时》原文、翻译及鉴赏
《史记-管晏列传吾始困时》原文、翻译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史记-管晏列传吾始困时》原文、翻译及鉴赏【导语】: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2],分财利多自与[3],鲍叔不以我为贪。
史记卷六十二 管晏列传
史记卷六十二管晏列传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1)。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2),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3)。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4),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注(1)索隐颍,水名。
地理志颍水出阳城。
汉有颍阳﹑临颍二县,今亦有颍上县。
正义韦昭云:“夷吾,姬姓之后,管严之子敬仲也。
”注(2)索隐吕氏春秋:“管仲与鲍叔同贾南阳,及分财利,而管仲尝欺鲍叔,多自取。
鲍叔知其有母而贫,不以为贪也。
”注(3)正义齐世家云:“鲍叔牙曰:‘君将治齐,则高傒与叔牙足矣。
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
夷吾所居国国重,不可失也。
’于是桓公从之。
”韦昭云:“鲍叔,齐大夫,姒姓之后,鲍叔之子叔牙也。
”注(4)正义管子云:“相齐以九惠之教,一曰老,二曰慈,三曰孤,四曰疾,五曰独,六曰病,七曰通,八曰赈,九曰绝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1),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注(1)正义音古。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1),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注(1)索隐按:系本云“庄仲山产敬仲夷吾,夷吾产武子鸣,鸣产桓子启方,启方产成子孺,孺产庄子卢,卢产悼子其夷,其夷产襄子武,武产景子耐涉,耐涉产微,凡十代”。
系谱同。
管仲既任政相齐(1),以区区之齐在海滨(2),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3):“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4)。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5)。
语文知识中考文言文《管晏列传》全文详细翻译
《管晏列传》译文选自《史记》司马迁管仲,又名夷吾,颍上人。
青年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贤才。
管仲家境贫困,常常欺骗鲍叔,鲍叔却一直很好地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去。
后来鲍叔服事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事公子纠。
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
鲍叔就向桓公保荐管仲。
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会合诸侯,匡救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不将我看成贪心汉,他知道我贫穷。
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困窘和无法收拾,而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
我曾经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
我曾经三次打仗三次退却,鲍叔不认为我是胆小鬼,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
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我的同事召忽为此自杀,而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鲍叔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
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荐举了管仲之后,甘心位居管仲之下。
他的子孙世世代代享受齐国的俸禄,有封地的就有十几代人,常常是著名的大夫。
天下人不称赞管仲的贤能,而称赞鲍叔善于识别人才。
管晏列传
《管晏列传》译文选自《史记》管晏列传作者:司马迁[1/4]管仲,又名夷吾,颍上人。
青年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贤才。
管仲家境贫困,常常欺骗鲍叔,鲍叔却一直很好地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去。
后来鲍叔服事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事公子纠。
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
鲍叔就向桓公保荐管仲。
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会合诸侯,匡救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不将我看成贪心汉,他知道我贫穷。
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困窘和无法收拾,而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
我曾经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
我曾经三次打仗三次退却,鲍叔不认为我是胆小鬼,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
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我的同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事召忽为此自杀,而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鲍叔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
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荐举了管仲之后,甘心位居管仲之下。
他的子孙世世代代享受齐国的俸禄,有封地的就有十几代人,常常是著名的大夫。
《管晏列传》读后感
《管晏列传》读后感
《管晏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记载了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管仲和晏子的故事。
阅读这篇文章,让我对管仲和晏子的政治智慧和人格魅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管仲是齐国的著名政治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在他的领导下,齐国从一个弱小的国家逐渐变得强大起来,最终成为了春秋时期的霸主。
管仲的政治智慧和领导能力,在《管晏列传》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他深谙人性,善于察言观色,能够准确地判断出人民的真实想法和需求。
在治理国家方面,他注重发展经济,加强军事,推行法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稳定。
他还善于外交,与各国诸侯交往中,巧妙地维护了齐国的利益。
与管仲相比,晏子虽然名声不如管仲,但他的政治智慧和人格魅力同样值得我们钦佩。
晏子一生忠诚于国家,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
他主张“以德服人”,注重以道德教化人民,提倡“仁政”,关心人民的疾苦和需求。
他不仅善于治理国家,还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他的言谈举止都充满了智慧和风度。
阅读《管晏列传》,我深深感受到了两位政治家的政治智慧和人格魅力。
他们在治理国家、处理人际关系、维护国家利益等方面,都表现出了极高的能力和智慧。
同时,他们的为人处世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他们都是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的人。
他们的政治智慧和人格魅力,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今天的我们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总之,《管晏列传》是一篇非常有价值的文章,它不仅记录了两位政治家的故事,更让我们领略到了他们的政治智慧和人格魅力。
阅读这篇文章,让我受益匪浅。
管晏列传文言文翻译(管晏列传原文及翻译注释)
管晏列传文言文翻译(管晏列传原文及翻译注释)《史记·管晏列传》是齐国两位宰相管仲与晏婴的合传,一位是兴国之相,一位为承平之宰,晏婴晚管仲百余年。
司马迁借传主管仲之口讲述其与鲍叔牙“管鲍之交”的故事,提出“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的观点,对管仲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霸业却着墨不多。
司马迁通过对比方式展示管晏的不同:管仲任相,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晏婴任相,君行正道,顺(君)命而为,(君)不行正道,则斟酌办理(君的指示)。
管仲富于公室,有三归、反坫,奢侈僭越,司马迁没有提及管仲的后代,却写了鲍叔牙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晏婴力行节俭,食不重肉,妾不衣帛,三世显名于诸侯。
司马迁一边评价“管仲世所谓贤臣”,一边借“孔子小之”,说孔子认为管仲格局不够;对于晏婴,司马迁却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感:“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如果晏婴在世,我做他的车夫,也满心欢喜对他仰慕有加。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在任鲁国大司寇审理的每一个案件,他都非常慎重,为避免差错,孔子将判词与别人共同讨论,对讨论结果他会择善而从,不独断专行。
而孔子在撰写《春秋》时,他认为该记入的事一定要写,该删削的内容则勿需保留,即使像子夏这样长于文辞以文学列于孔门十哲的弟子,也不容置喙。
后世称孔子写《春秋》,“一字之褒荣于黼衮,一字之贬严如斧钺”。
一字褒贬,微言大义,这种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被称做“春秋笔法”。
司马迁写《史记·管晏列传》,通过阅读两人的著作以察其言,通过两人的轶闻趣事以观其行,口无臧否,皮里春秋,令管晏之别立显。
苏轼的父亲苏洵在其《管仲论》中提出:“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桓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
管晏列传译文总结
管晏列传译文总结引言管晏(公元前294年-公元前220年)是中国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以聪明才智、勇敢无畏和杰出的领导能力著称,被誉为战国时期最杰出的智谋家之一。
本文将对《管晏列传》进行译文总结。
概述《管晏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列传,全文共计1517字,记述了管晏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在政治和军事上的精彩表现。
管晏是赵国的一位重要官员,他在赵国的历史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主要内容管晏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但他聪明好学,年轻时就显示出卓越的才华。
他以谋略出色和机智灵活而为人所称道。
在年轻时,他曾担任过一名驿使,通过与外界的交往,他获得了广泛的知识和经验。
这些经历为他的政治和军事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名政治家,管晏非常重视赵国的国家利益。
他提出了许多对赵国有益的政策建议,并得到赵武灵王的认可和支持。
他在改革财政和军事制度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帮助赵国在战国时期保持了相对的独立和强大。
在军事方面,管晏也展现出卓越的才能。
他熟悉军事策略,善于分析敌情,并制定出了有效的战略计划。
他帮助赵国在与强敌秦国的战争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胜利,并为赵国赢得了关键的资源和战略优势。
然而,在文中也表明,管晏的政治手段不得人心。
他为了达成目的,不择手段,甚至采用了一些不道德的手段。
他的行为引发了一些反对者的不满,并最终导致了他被赵武灵王解职。
尽管管晏在政治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他的方法和手段为人所诟病。
总结管晏是战国时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以聪明才智和出色的领导能力著称,为赵国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然而,他的方法和手段也引发了争议。
他在政治上的成功与他不择手段的行为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管晏列传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
他既有着卓越的智慧和领导能力,又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这种多面性使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战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情景。
管晏的经历也提醒我们,一个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才干和智慧,还需要注重道德和人性的关怀。
《史记-管晏列传管仲既任政相齐》原文、翻译及鉴赏
《史记-管晏列传管仲既任政相齐》原文、翻译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史记-管晏列传管仲既任政相齐》原文、翻译及鉴赏【导语】:故其称曰[5]: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6]。
《史记·管晏列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史记·管晏列传》阅读答案及翻译《史记·管晏列传》阅读答案及翻译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经常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或某一知识点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我们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史记·管晏列传》阅读答案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即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
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
弗谢,入闺。
久之,越石父请绝。
宴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
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
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晏子于是延人为上客。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
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抑损。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晏子荐以为大夫。
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
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
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
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
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岂管仲之谓乎?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管晏列传》翻译与赏析
《管晏列传》翻译与赏析《管晏列传》出自《史记》,是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管仲和晏婴的合传。
司马迁通过对二人言行和政绩的记述,展现了他们的治国理念和为人处世之道。
管仲,名夷吾,颍上人。
他年轻时曾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牙深知他的贤能。
管仲贫困,常占鲍叔牙的便宜,但鲍叔牙始终对他很好,从不因这些事而抱怨。
后来,管仲侍奉公子纠,鲍叔牙侍奉公子小白。
齐国内乱,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曾为了阻止小白即位而射箭,差点击中小白。
但小白最终抢先回国即位,成为齐桓公。
齐桓公不计前嫌,在鲍叔牙的推荐下,任用管仲为相。
管仲在齐国执政,齐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诸侯。
他在治国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在经济上,他重视农业和商业的发展,主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通过发展生产,使国家富裕,人民安居乐业。
在政治上,他改革内政,选拔人才,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官僚制度。
在军事上,他实行军政合一,寓兵于农,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管仲的治国理念在当时具有开创性和前瞻性。
他深知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因此大力推动农业和商业的进步。
他说:“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这句话体现了他对物质基础与道德规范关系的深刻认识。
只有当人民生活富足,才有条件追求更高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
在用人方面,管仲也有独到的见解。
他说:“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意思是懂得给予就是获取,这是治理政事的法宝。
他善于发现和任用人才,为齐国的发展储备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对于外交,管仲主张“尊王攘夷”。
他借助周天子的名义,团结其他诸侯国,共同抵御外族的入侵。
这一策略不仅使齐国在诸侯中树立了威望,还维护了中原地区的稳定和繁荣。
晏婴,字平仲,莱之夷维人。
他侍奉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君主,以节俭力行、谦恭下士而闻名。
晏婴虽然身材矮小,但才智过人,能言善辩。
景公时,晏子为相。
他生活节俭,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他多次拒绝景公的赏赐,认为自己已经足够富足。
《史记·管晏列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史记·管晏列传》阅读答案及译文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縲绁中。
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
弗谢,入闺。
久之,越石父请绝。
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於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
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方吾在縲绁中,彼不知我也。
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縲绁之中。
”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
夫问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抑损。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晏子荐以为大夫。
太史公曰:晏子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有删节)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语不及之,即危行危:危险B.方吾在缧绁中缧绁:拘禁C.免子於厄厄:灾难D.所忻慕焉忻:高兴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晏子令人敬重的一组是()①以节俭力行重于齐②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③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④然子之意自以为足⑤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⑥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A.①②⑥B.②④⑤C.①③⑤D.③④⑥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晏子是春秋时齐国名相,奉事齐灵公等三位国君,他节俭力行,生活朴素;在诸侯中很有名气。
B.越石父被抓,晏子将他赎出来,越石父回来之后,不但没有表示感谢,还提出要与晏子绝交,晏子大惊,又感到不理解。
文言文管晏列传翻译
管子者,名夷吾,齐之鄙人也。
齐桓公时,管子以道术进,为相国,辅佐桓公,使齐国强盛,称霸诸侯。
管子幼而贫,常游于闾巷之间,与市井之徒交游。
然其志高远,不拘小节,好学不倦。
一日,管子游于郊外,见一老人持杖而立,乃孔子弟子颜回。
颜回见管子,异而问之:“子非齐国之鄙人乎?何得至此?”管子答曰:“吾闻颜回贤,故来求教。
”颜回笑曰:“吾虽孔子弟子,然吾亦学于夫子,吾师有言:‘学无常师,唯道为师。
’子欲学道,宜先求道于夫子,吾岂能教子哉?”管子曰:“吾闻夫子之教,虽欲从之,奈道远莫及。
”颜回曰:“道不远人,在己而已。
子若欲求道,必先自省,而后能见道。
”管子遂拜颜回为师,学道于孔子。
孔子闻之,曰:“吾弟子颜回,善化人也。
能化齐国之鄙人,使之求道,吾甚喜之。
”于是孔子授管子以道,使归齐。
管子归齐,以道术辅佐桓公,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管子曰:“治国之道,在于安民。
安民之道,在于富民。
富民之道,在于教民。
”于是管子设官分职,举贤任能,兴利除害,劝课农桑,使民富足。
又立学校,教民礼仪,使民知廉耻,齐国由此而大治。
管子又曰:“国者,天下之根本也。
根本固,则枝叶茂;根本摇,则枝叶枯。
”故管子注重国家根本,讲究治国之术。
其治国之道,以法治为主,以德治为辅。
法者,治国之具;德者,治国之本。
法明则民安,德厚则民敬。
管子之治齐,内外兼修。
内修德政,外修武功。
管子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故管子重祭祀,修武备,使齐国强盛。
齐桓公因管子之助,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管子虽贫,然其志高远,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赞曰:“管仲之器小哉!吾以管仲为社稷之臣,而不以管仲为地之君。
”管子虽不居地之君,然其功业昭著,为后世所敬仰。
管子之治,虽经数百年,其法犹在。
后世治世之君,多以管子为师,取法管子之道。
管子之学,遂成为齐学,流传于世。
夫管子者,齐国之贤相也。
其道术高尚,治国之道,垂范后世。
管子之事迹,可传千古,为后世所敬仰。
故曰:“管晏列传,齐之贤相也。
管晏列传原文-古文观止
管晏列传原文管晏列传(选自《史记·管晏列传》)◇原文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①。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②。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③。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④。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⑤。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馀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⑥。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⑦。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⑧。
”“下令如流水之源,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⑨。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⑩。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后百馀年,而有晏子焉。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
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骖赎之,载归。
弗谢,入闺,久之。
越石父请绝。
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
《史记管晏列传》阅读题及答案
《史记--管晏列传》阅读题及答案《史记--管晏列传》阅读题及答案「篇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72l题。
(15分)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
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
秦昭王四十年,太子死。
其四十二年,以其次子安国君为太子。
安国君有子二十余人。
安国君有所甚爱姬,立以为正夫人.号日华阳夫人。
华阳夫人无子。
安国君中男名子楚,子楚母日夏姬,毋爱。
子楚为秦质子于赵。
秦数攻赵,赵不甚礼子楚。
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②不饶,居处困,不得意。
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乃往见子楚,说日:吾能大子之门3。
子楚笑曰:且自大君之门。
而乃大吾门!吕不韦曰:子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
子楚心知所谓,乃引坐,深语。
吕不韦曰:秦王老矣。
安国君得为太子。
窃闻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能立嫡嗣者,独华阳夫人耳。
今子兄弟二十余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
即大王薨,安国君为王,则子毋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
子楚曰:然,为之奈何?吕不韦曰:子贫,客于此,非有以奉献于亲及结宾客也。
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嫡嗣。
子楚乃顿首日:必塑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选自《史记·吕不韦列传》)【注】①秦诸庶孽孙:秦王众多的姬妾所生的子孙。
②进用:资财。
③门:门第。
17、子楚质于诸侯,这诸侯是指国。
(1分)18、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1)吕不韦贾邯郸()(2)见而怜之()(3)乃引与坐()(4)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1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乃往见子楚子又居中,不甚见幸B.然,为之奈何成然之C.且自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骊山北构而西折D.质于诸侯子贫,客于此20、把下列句子解释成现代汉语(6分)(1)乃往见子楚,说曰:吾能大子之门。
(2)则子毋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
21、联系全文,简析吕不韦帮助子楚的原因。
管晏列传译文
管晏列传译文《管晏列传》译文:管仲,那家伙叫一个穷啊,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
他老占鲍叔牙便宜,可鲍叔牙不跟他计较,知道他穷得叮当响,不是贪心。
管仲给鲍叔牙出主意,主意不咋地,弄砸了不少事儿,鲍叔牙也不埋怨他,还说那是运气不好。
管仲多次当官都被炒鱿鱼了,鲍叔牙说那不是他不行,是没碰到好机会。
管仲打过好几次败仗,逃跑了好几次,鲍叔牙说他不是胆小鬼,那是他有老母要照顾,舍不得死。
管仲辅佐的公子纠失败了,他被关起来受辱,鲍叔牙还替他说话,把他推荐给齐桓公,让他当了大官。
管仲这家伙后感慨地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鲍叔牙推荐管仲以后,自己甘心处在管仲之下。
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受俸禄,有好多都当了大官,所以齐国的人到现在还在称赞鲍叔牙推荐人才的好处。
晏子,那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他当齐国的宰相,吃饭的时候没有两样肉菜,他的妻妾都不穿丝绸衣服。
在朝廷上,他对齐景公据理直言,毫不退缩。
国君派他去治理东阿,三年后,景公不高兴了,说晏子把东阿治理得乱七八糟。
晏子说:“我请求改变方法再去治理,如果还不行,我甘愿受罚。
”景公答应了。
第二年,景公可高兴了,还想重重地奖赏晏子,晏子却推辞不受。
景公问他为啥,晏子说:“我第一次治理东阿的时候,不让坏人得逞,节省开支,关心百姓疾苦,那些坏人就在您面前说我坏话;第二次我就反着来,让坏人高兴,使劲花钱,不关心百姓,您就高兴了。
其实东阿的情况根本就没变好。
”景公这才恍然大悟,知道晏子是个好官,于是对晏子更加敬重。
这就是管仲、晏子的一些事儿,从他们的故事里可以看出他们都是很有本事的人呐。
这篇出自《史记》。
哎呀呀,我说得够明白不?就像咱平常唠嗑一样,希望你能喜欢这样的译文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漫游回来以后,仕为郎中,又奉使 到过四川、云南一带。以后因侍从武帝 巡狩封禅而游历了更多的地方。他的几 次漫游,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开拓 了胸襟和眼界,使他接触到各个阶层各 种人物的生活。
“无韵之离骚”
• 司马迁的笔端常饱含着接近于离骚的悲愤 之情。
• 对布衣、闾巷和幽隐岩穴之士以及才高被 压抑无处可诉说的人,多写得一往情深。 司马迁的文章近似于《离骚》,正在于他 感情同屈原一致,而且比屈原还要深广。 这虽然不能算是自身遭受的“离骚”,也 可以说是感同身受的“离骚”了,只是无 韵而已。
•琐事展示性格,使形象丰满、个性 更鲜明。 •善于把人物事迹、历史事件故事化。
•语言符合人物个性,生动传神,抒 情、叙事极富表现力。
(三)、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a、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同时是我
国传记文学名著。持正不阿、公正严
肃、敢于求实的态度和精神是后世许
多进步的史学家和文学家的榜样。
b、把我国的历史散文推向了一个高峰。 c、影响了后世小说和戏剧的创作。故
【教学目的和要求】
• 了解司马迁的经历与《史记》创作之关系 • 了解《史记》的基本知识与艺术成就 • 了解《史记》的双重特性及其在文学上的 成就。 • 理解《管晏列传》的传述特点
一、
• • • • (一)良好家世 (二)从鸿儒游 (三)壮游天下 (四)5~87)
(四)李陵之祸
“祸莫大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 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 “最下腐刑,极矣”。 锥心刺骨、痛不欲生。
“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 之中而不辞者”
著述
《史记》 《报任安书》
《悲士不遇赋》
二、《史记》介绍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 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 《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 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 修列;
将近十岁时,司马迁随就任太 史令的父亲迁居长安,以后曾师从董 仲舒学习《春秋》,师从孔安国学习 古文《尚书》,这一切都奠定了他的 学问的基础。
(二).从鸿儒游
• 司马迁入京之后,又先后跟随当代最著名 的大儒学习。如从孔安国学《尚书》,从 董仲舒学《春秋》,学问日益精进。
(三).壮游天下 青、中年时代的漫游
中寓含褒贬、预示吉凶,分寸掌握得非常准确。 • 其次,《汉书》不但对于事情的来龙去脉能够 清晰地加以叙述,而且对于那些带有起始性质 的事件,都要特别加以强调,以引起读者的注 意。
四、《管晏列传》解析
• • • • • • 1.管晏何以共一传 2.管晏传文之选材 3.管晏传文之主题 4.管晏传述之差异 5.管晏传文与赞语 6.艺术特点
《史记》是司马迁以“不虚 美,不隐恶”、“扬善贬恶”
的史家实录精神写就的。反对
当时儒家正宗所说“阴阳五
行”、“天人感应”。
• 在封建社会史家迫于政治压力,往往曲笔 为文,司马迁的实录反而成了“谤书”, 被一些人看作是不忠不雅。由实录而成 “谤书”,于是此后“实录”也就难得, 而《史记》也就成了“绝唱”。
事化手法有小说的特点,描写故事、
人物的手法给后世小说家以很大的启
发。它的一些历史故事是元、明戏剧
的一个重要题材来源。
据统计,仅现存的元杂剧 中,就有十六种是取材于《史 记》的,其中包括《赵氏孤儿》 这样的具有世界影响的名作。 《霸王别姬》等。
历史人物传记 别传、家传、墓志铭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 晏子担任齐国的宰相,一次外出,他车夫的妻子 从门缝偷看她的丈夫。她的丈夫为宰相驾车,坐 在大车盖下边,鞭打着四匹马,意气昂扬,特别 得意。车夫回家以后,他的妻子就要求离去,车 夫问他为什么。妻子说:“晏子身长不满六尺, 却做了齐国的宰相,名声显扬于诸侯。今天我看 他出来,意志深远,常常流露出甘居人下的情态。 现在你身长八尺,却给人家当车夫,但看你那样 子却是心满意足,因此我要求离去。”从此以后, 她丈夫就变得谨慎谦虚了。晏子感到奇怪,就问 他,车夫如实作了回答。晏子推荐他做了大夫。
•
•
越石父是个贤能的人,犯了罪被拘禁。晏子外出,在 路上遇见他,就解下坐车左边的马,赎出了石父,并让他 上车,一同回了家。晏子没有向石父告辞,就进入内室, 许久不出来,于是越石父请求断绝交往。晏子大吃一惊, 整理自己的衣冠郑重道歉说:“我虽然没有仁德,但也帮 助您摆脱了困境,您为什么这样快就要断绝交往呢?”石 父说:“不能这样说。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 受屈,在知己人那里受到尊敬。当我在囚禁期间,那些人 是不了解我的。您既然了解我,并且把我赎出来,这就是 知己了,知己而待我无礼,那还不如被囚禁着。”晏子于 是请他进来待为上宾。
(二)《史记》的思想内容
1、目的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 家之言”
“成一家之言”
• 生死观、成败观 • 金钱观 • 犀利深刻
(三)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
• (1)历史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
• 《史记》描写人物多,范围广,形神兼备, 大多具有典型性。《史记》写人上至帝王 将相、皇亲国戚、文武大臣,下至学者、 商人、妇女、游侠、医生、卜者、方士、 倡优等,各行各业都有,比先秦史书更加 广泛。《史记》写及人物四千有余,个性 突出与完整者不下百人。
•
太史公说:我读管氏的《牧民》、《山高》、《乘 马》、《轻重》、《九府》,以及《晏子春秋》,书中说 得详细极了。看了他们所著的书以后,还想了解他们的所 作所为,所以,编写了他们的传记。至于他们的著作,世 上流传很多,所以不再论述,传中只讲他们的轶事。管仲, 世人都称他是贤臣,但孔子却轻视他。难道是因为周室衰 微,桓公很贤明,而管仲却不勉励他去扶持王室,而辅佐 他成就霸主了吗?古语说:“帮助发扬君主的美德,纠正 他的过错,所以上下就能互相亲近。”说的就是管仲吧? 当初,齐庄公被杀,晏子伏在齐庄公尸体上痛哭,尽到为 臣的礼仪之后才离去,难道这就是所说的“表现出大义来 就不能说是没有勇气”的人吗?至于他进谏上书,冒犯君 主的威严,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想着要尽忠,下 朝就想着要补救过失”的人吧?假如晏子至今还活着,我 即使是替他执鞭效劳,也是我喜欢和羡慕的事啊!
在“鸿门宴”一节,我们可以清楚地看 到刘邦的圆滑柔韧,张良的机智沉着,项 羽的坦直粗率,樊哙的忠诚勇猛,项伯的 老实迂腐,范增的果断急躁。
• (2)、叙事和场面描写悲壮慷慨,诙谐滑 稽。 • 《史记》塑造的人物多是具有悲壮之美的 悲剧人物,与此相应,其叙事与场面描写 多具有悲壮色彩。《史记》的叙事和场面 描写,还有诙谐滑稽的喜剧美。这类描写 虽不及前者多,但也不在少数,最集中的 表现是《滑稽列传》
一、《史记》的体例
1、我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 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3000 年的历史,是一部有52万多字的巨著。
130篇,12本纪,10表,8 书,30世家,70列传五部 分组成。
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是以写人物 为主。用纪传体写历史始自司马迁。 后代封建社会的史家撰写历史,大多 沿袭《史记》的体例。
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时曾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 很有才能。管仲生活贫困,常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对他很好, 不把这种事对外说。后来鲍叔侍奉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 等到小白立为齐桓公,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起来了。鲍叔于 是向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后,执掌齐国的政事,齐桓公的霸 业因此得以成功,多次次会集诸侯,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都是根据 管仲的计谋。 • 管仲说:“我当初不得志的时候,曾经和鲍叔一起经商,分财利 时自己常常多拿一些,但鲍叔并不认为我贪财,知道我是由于生活贫 困的缘故。我曾经为鲍叔办事,结果使他更加穷困,但鲍叔并不认为 我愚笨,知道这是由于时机有利和不利。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都被 君主免职,但鲍叔并不认为我没有才干,知道我是由于没有遇到好时 机。我曾三次作战,三次都战败逃跑,但鲍叔并不认为我胆小,知道 这是由于我还有老母的缘故。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他而死,我被囚禁 起来受屈辱,但鲍叔并不认为我不知羞耻,知道我不拘泥于小节,而 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为羞耻。生我的是父母,但了解我的却是鲍叔 啊!”
• (3)、浓郁的抒情性
•
(4)、刚柔相济,以刚为主的艺术风格。 硬笔与柔笔的结合 • 《史记》的艺术风格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 既有阴柔之美,又有阳刚之美。奇气、奇 味、奇韵
(5)艺术手法 • 最具典型意义的事件和行动,突出 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互见法”把关于某一历史人物的 部分材料不放在本传中写,移置其 他人物传记中写。
清· 吴见思
• 此篇以风致胜,无一实笔,无一呆笔, 纯以一气运旋。觉《伯夷传》犹有意为 文,不如此篇水到渠成,无意于文而天 然成妙。
•
——《史记论文》卷五
• 《管晏列传》一文,选自《史记》, 是春秋时期齐国最有名的两位政治 家管仲和晏婴的合传。
• 《管晏列传》在传述管仲、晏婴相 齐称霸的业绩时,显然有意在探索、 论证一个如何对待贤才的问题。
生于龙门〈陕西韩城〉。
司马谈 “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
无忘吾所欲论著矣!”
陕 西 韩 城 党 家 村
司 马 迁 的 故 乡
司 马 迁 墓
司马谈
• 司马谈的学问极其渊博,精通天文、易理, 又长于黄、老之学,对古代的历史和学术 思想有着深入的研究。他写过《论六家要 旨》,见《史记· 太史公自序》。
• 管仲为政,善于转祸为福,把失败变为成功。重 视控制物价,谨慎地处理财政。桓公实际上是由 于怨恨少姬,南下袭击蔡国,但管仲却借这个机 会,责备楚国不向周天子进贡包茅。桓公实际上 是北伐山戎,但管仲却借这个机会,命令燕国恢 复召公的政令。桓公在柯地与鲁国会盟,后来又 想违背同曹沫的盟约,但管仲借助这个盟约使桓 公建立了信义,因此诸侯都来归附齐国。所以说: “懂得给予就是索取的道理,这是治理国政的法 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