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知识点归纳(第五单元第一章)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第五单元一二三章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第五单元一二三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a5f65237c1cfad6185fa788.png)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第五单元一二三章知识点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腔肠动物1、水螅生活在淡水中,通常会附着在水草上,身体几乎透明,顶端有多条细长的触手,呈辐射对称。
(辐射对称的意义)2、水螅的体壁由内胚层和外胚层两层细胞构成,中间的空腔叫消化腔。
3、水螅主要通过出芽方式进行生殖。
(利用芽体进行出芽生殖)4、常见的腔肠动物还有海蜇、海葵、珊瑚虫、水母等。
5、腔肠动物的特征:①身体辐射对称②体表有刺细胞③有口无肛门。
(刺细胞在触手处分布最多)扁形动物6、涡虫背面呈褐色。
背腹扁平,体形象一片柳叶。
身体呈左右(两侧)对称。
涡虫身体前端呈三角形,头部背面有两个黑色的眼点。
7、大多数扁形动物消化器官简单,有的甚至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
他们的生殖器官却特别发达。
8、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涡虫都属于扁形动物。
9、多数扁形动物中营寄生生活的。
(血吸虫寄生在肝脏和小肠的血管处,中间宿主是钉螺;绦虫寄生在肠内)10、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①身体两侧对称,②背腹扁平③有口无肛门。
11、比较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水螅涡虫身体的对称性辐射对称两侧对称身体的胚层数两胚层三胚层运动能力较弱较强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线形动物1、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它的身体呈圆柱形。
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体表具有角质层它可以起保护作用。
消化管的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可消化食糜。
生殖器官发达,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雄性蛔虫尾部钩状,雌性尾部尖直。
(蛔虫适于寄生的特点4条)2、预防蛔虫病,首先必须注意个人饮食卫生,不喝不清洁的生水,蔬菜、水果要洗干净,饭前便后要洗手;其次,要管理好粪便,粪便要经过处理杀死虫卵后,再作肥料使用。
3、线形动物主要包括秀丽隐杆线虫(自由生活的)、钩虫、丝虫、蛲虫等。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b406de0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c2.png)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汇总第1章动物的主要类群考点一动物类群概述1.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依据:体内有无脊柱。
2. 变温动物与恒温动物(1)变温动物:其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如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等。
(2)恒温动物:其体温不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如鸟类和哺乳动物等。
考点二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1.(1)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1 身体由两层细胞--外胚层和内胚层构成,依靠触手、口捕食,依靠消化腔进行消化,食物残渣由口排出。
2 在条件适宜下,依靠芽体进行出芽生殖。
芽体长成小水螅后,从母体上脱落下来,进行独立生活,条件不适宜时也可进行有性生殖。
3 刺细胞是外胚层的一种细胞,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防御的利器,在触手处尤其多。
4 辐射对称的意义便于感知四周环境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2)举例:水螅、水母、海葵、海蜇、珊瑚虫等。
2.扁形动物(1)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1 大多寄生生活,少数自由生活(与线形动物类似)2 涡虫依靠眼点感光,依靠口、咽捕食,依靠肠进行消化。
(2)举例:涡虫、血吸虫、绦虫、华枝睾吸虫等。
【特别提醒】(1)扁形动物和腔肠动物的共同特征是有口无肛门,食物残渣由口排出。
(2)扁形动物大多数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消化器官简单,生殖器官发达。
(3)血吸虫的幼体寄生在钉螺体内,中间宿主为钉螺,成虫寄生在人体内,它的寄主是钉螺和人,血吸虫病主要通过皮肤感染。
3.线形动物(1)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有肛门。
蛔虫适于寄生的特点体表具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消化管的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1可消化食糜;生殖器官发达;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2 预防蛔虫病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没洗净的蔬果。
3 秀丽隐杆线虫是自由生活的线性生物,生活周期短,容易繁殖,是人类研究遗传发育衰老等过程重要实验动物(2)举例:蛔虫、蛲虫、钩虫、丝虫、线虫等。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速记清单】(解析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速记清单】(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4f5f3baa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1d.png)
生活环境
水中
陆地
结构与功能特点
1.体表:双壳类软体动物壳内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贝壳就是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
2.运动:双壳类可以用足缓慢运动
3.取食:通过入水管吸水、出水管排水,吸水和排水过程中摄取水中食物和排出未消化的残渣。
4.呼吸:用鳃呼吸。
1.体形:蝗虫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触角和足等是昆虫的附肢,分节。
重要图示
(三)营寄生生活的扁形动物的结构特点及及感染人的过程
1.结构特点: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等这些寄生虫消化器官简单,甚至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靠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生活,而它们的生殖器官却特别发达。
2.感染人的过程:人若吃了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有华枝睾吸虫的鱼虾,会被感染;人若进入含有钉螺的水域,很可能被感染日本血吸虫。
(三)哺乳动物的牙齿
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既提高了摄取食物的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四)哺乳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家畜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来源;野生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重起到重要作用;导盲犬、警犬、军马等是人类的里的助手。
有害:某些鼠类对农林及牧业的危害。
(五)动物的共同特征
1.动物不能像植物那样自己制造有机物,必须吃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大多数扁形动物寄生在人或动物的体内
(二)水螅和涡虫的结构功能比较
生活环境
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
清澈的溪流中
结构与功能特点
1.辐射对称:便于它钢制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进行防御
2.两胚层:水螅身体由内外两层细胞——内胚层和外胚层构成,内胚层围成的空腔叫消化腔。
3.刺细胞: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触手处尤其多。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五单元第一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五单元第一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1ccd7d45acfa1c7ab00cc2b.png)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无脊椎动物一、腔肠动物1.代表动物淡水:水螅海水:海蜇、海葵、水母、珊瑚虫(分泌的物质形成珊瑚礁)2.特点: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3.腔肠动物的体壁由内胚层和外胚层两层细胞构成,内胚层所围成的空腔叫做消化腔,食物在消化腔内被消化。
二、扁形动物1.代表动物:涡虫(自由生活),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寄生)2.特点: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3.血吸虫的中间寄主是钉螺,华枝睾吸虫的中间寄主是淡水螺及淡水鱼虾。
三、线形动物1.代表动物:秀丽隐杆线虫(自由生活)蛲虫、丝虫、钩虫、线虫(寄生)2.特点: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无口有肛门。
3.蛔虫等与其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生殖器官发达,消化器官简单。
4.预防蛔虫病的措施:①注意个人卫生,不喝生水,蔬菜水果洗干净,饭前便后洗手;②管理好粪便,粪便要经过处理杀死虫卵后,再做肥料使用。
四、环节动物1.代表动物:蚯蚓、沙蚕、蛭2.特点: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3.蚯蚓:环带靠近身体前端;利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需生活在潮湿环境);依靠体壁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以及刚毛的辅助进行运动。
五、软体动物1.代表动物腹足类:蜗牛、螺头足类:鱿鱼、章鱼、墨鱼双壳类:河蚌、扇贝、缢蛏单壳类:鲍鱼、牡蛎多板类:石鳖2.特点: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3.缢蛏:呼吸器官是鳃;通过入水管和出水管吸水、排水,在吸水和排水的过程中摄取水流中的食物颗粒。
4.软体动物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贝壳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珍珠也是);乌贼、鱿鱼等贝壳退化。
六、节肢动物1.代表动物昆虫类: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蚂蚁、苍蝇、蝴蝶、蝗虫、瓢虫、蚊子、家蚕、蝉等);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类群;蛛形类:蜘蛛、蝎、螨虫;多足类:蜈蚣、马陆;甲壳类:虾、蝎2.特征: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归纳(第五单元第一章)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归纳(第五单元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5caf753ef12d2af90242e687.png)
知识点归纳动物(第五单元第一章至第三章)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动物概述:自然界中,目前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根据其体内有没有脊椎,可以将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鱼1、运动器官:尾鳍——控制并保持前进方向)胸鳍和腹鳍——保持平衡尾部和躯干——产生前进的动力鱼的身体呈梭形,这样的外形特点有利于克服在水中运动的阻力。
2、呼吸器官:鳃,鳃丝(内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口与鳃盖交替张合。
3、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来取食和避敌。
②用鳃在水中呼吸。
(08中考)4、鱼离不开水的原因:呼吸器官是鳃,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
5、模拟实验:科学研究过程中,在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就可以用模仿实验某一对象制作模型,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某些条件来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就叫模拟实验。
其他水生生物:腔肠动物是一类生活在水中的低等生物,它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
河蚌、蛾螺、扇贝等属于软体动物。
它们的身体柔软,靠贝壳保护身体。
*水域环境的保护:人类活动正使许多水域环境遭到破坏,工厂和生活污染物的排放,农田中农药和化肥随雨水冲进水体,造成水体污染。
海洋是重要的水域资源,目前人类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人们把用高科技的方法开发海洋资源的活动,叫做“蓝色革命”。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1、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对环境的适应的身体结构特点:(08中考)(1)气候干燥→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如角质的鳞或甲,昆虫有外骨骼.(2)缺少水的浮力→具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
(3)气态氧供呼吸→具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如气管和肺(蚯蚓例外,靠体表呼吸)(4)昼夜温差大,环境变化复杂→有发达的感官和神经系统,对多变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知识点-第五单元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知识点-第五单元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https://img.taocdn.com/s3/m/cd68d7e8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51.png)
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材预习全解趣味情景导入如图是蜥蜴和蝾螈,它们在形态上非常相似:身体细长,具有短小的四肢、长长的尾巴。
但是蜥蜴生活在陆地上,属于爬行动物;蝾螈既可以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生活在水中,属于两栖动物。
为什么看上去非常相似的两种动物却属于不同的类群呢?学习目标导航1.概述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2.概述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相关知识链接1.青蛙的幼体叫蝌蚪,生活在水中,成蛙可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在水中游泳。
2.农田中的青蛙能捕食大量的农田害虫,能有效地减轻农作物的虫害。
3.青蛙、蟾蜍、乌龟、鳄鱼等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
教材内容全解想一想,议一议(见教材第25页)青蛙属于两栖动物,是因为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可以生活在离水不远的陆地上,也可以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裸露,可辅助呼吸。
龟用肺呼吸,皮肤上覆盖有角质的甲,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龟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的依赖,属于爬行动物。
知识点一两栖动物1.代表动物——青蛙(重点、难点)(1)青蛙的发育特点青蛙的幼体叫蝌蚪,蝌蚪无论是外部形态还是内部结构都像鱼,有尾,用鳃呼吸,只能像鱼一样在水里生活。
蝌蚪发育成青蛙以后,尾和鳃都消失了,生出四肢和肺,可以生活在陆地上。
(2)两栖动物的概念像青蛙这样,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过变态发育,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回到水中生活,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两栖动物。
(3)教材第25页“观察与思考”全解观察活体青蛙或青蛙的形态图,认识青蛙的形态结构特点。
青蛙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四肢三部分,头部有一对鼻孔、一对眼睛,眼睛后面具有鼓膜,可以感知声波。
四肢中前肢短小,可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蹼,适于跳跃和游泳。
讨论(见教材第25页)①青蛙的身体一般呈绿色,在稻田、池塘、溪流边的陆地等绿色的生活环境中,青蛙不易被天敌发现,又便于捕食,有利于青蛙的生存。
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知识点-第五单元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知识点-第五单元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https://img.taocdn.com/s3/m/6bfffade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51.png)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材预习全解趣味情景导入小刚平常不注意卫生,特别喜欢生吃一些瓜果,有时没洗干净甚至不洗就吃。
最近他总是感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等,到医院检查,医生说他得了蛔虫病。
蛔虫病是怎么引起的呢?为什么儿童容易得蛔虫病呢?学习目标导航1.概述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概述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线形动物、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进行观察蚯蚓的实验。
5.关注蛔虫病的预防。
相关知识链接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消化腔都有口无肛门。
2.大多数扁形动物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这些寄生虫的消化器官很简单,有的甚至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靠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生活,而它们的生殖器官特别发达。
教材内容全解想一想,议一议(见教材第8页)蛔虫病指的是蛔虫寄生在人体内所引起的疾病。
蛔虫的成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内。
由于儿童卫生习惯往往比较差,如饭前便后不洗手、生吃没有洗干净的瓜果蔬菜、啃咬不清洁的手指等,黏附在手上和瓜果蔬菜上的蛔虫卵会进入儿童体内,使得儿童感染蛔虫病。
知识点一线形动物1.概述线形动物因体形细长如线而得名,有些是自由生活的,有些寄生在人、家畜、家禽和农作物的体内,危害这些生物正常的生长发育。
2.代表动物——蛔虫(重点)蛔虫是常见的线形动物,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1)形态蛔虫的身体呈圆柱形,雌虫体长20~35厘米,雄虫比雌虫略短;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成体略带粉红色或微黄色,体表有横纹,雄虫尾部常卷曲。
(2)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特点①体表有角质层:蛔虫的体表包裹着一层角质层,起保护作用,可以防止蛔虫被人体小肠内的消化液等物质侵蚀。
②消化管结构简单:蛔虫的消化管是连接口和肛门的一个管道,贯穿整个身体,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可以消化小肠中的食糜。
③生殖器官发达:蛔虫雌雄异体,雌虫稍大于雄虫,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
雌雄蛔虫在人的小肠中交配后,雌虫每天可以产卵约20万粒。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0854cc9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b5.png)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一、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一)腔肠动物(1)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2)代表动物名称:水螅、海蛰、海葵、珊瑚虫等。
(3)水螅体壁由外胚层和内胚层构成,内胚层细胞所围成消化腔,(4)水螅的生殖:出芽生殖。
(二)扁形动物(1)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2)代表动物名称:涡虫、华枝睾吸虫、血吸虫(水域感染)、绦虫。
(三)线形动物(1)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状;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有口有肛门。
(2)代表动物名称:蛔虫、线虫、钩虫是寄生生活;秀丽隐杆线虫是自由生活。
(3)消化管结构简单,生殖器官发达,无专门的运动器官。
(四)环节动物(1)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状,由许多被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2)代表动物名称:蚯蚓、水蛭、沙蚕等(3)有环带的一端为前端,用手触摸蚯蚓腹面粗糙不平,是蚯蚓的刚毛,它靠肌肉和刚毛配合使蚯蚓向前蠕动。
用手触摸蚯蚓背面有黏滑感觉,有黏液,蚯蚓依靠湿润的体壁呼吸,生活在潮湿阴暗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
(五)软体动物(动物界第二大类群)(1)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蜗牛的是腹足,河蚌的是斧足)。
(2)常见的软体动物有:河蚌、蜗牛、乌贼和章鱼(贝壳退化)等。
(3)外套膜及贝壳一保护作用,足一运动;鳃一气体交(呼吸),出水管和入水管一食物和气体进出的通道。
珍珠在外套膜形成,贝壳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六)节肢动物(动物界第一大类群)(1)主要特征: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外骨骼作用一保护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气体进出的门户是气门,呼吸器官是气管。
(2)代表名称:虾、蟹、蜘蛛、蜈蚣、苍蝇、蝗虫等。
(3)昆虫(地球上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动物)蜜蜂、蜻蜓、蝉、瓢虫、螳螂、菜粉蝶、家蚕蝗虫头部、胸部、腹部(一■对触角、三对足,有两对翅)二•、脊椎动物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一)鱼类(1)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人教版_八年级_生物_上册_知识点归纳_完美版
![人教版_八年级_生物_上册_知识点归纳_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7f5887c3c1c708a1284a4456.png)
八年级生物上学期知识点复习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一、水中生活的动物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按生活环境分为陆地生活动物、水中生活动物和空中生活动物。
2、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此外,还有 ①腔肠动物,如海葵、珊瑚虫;②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③甲壳动物,如虾、蟹;④海豚(哺乳动物)、龟(爬行动物)等其他水生动物。
3、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②能在水中呼吸。
4、四大家鱼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5、鱼是较低等的脊椎动物。
6、鱼的外形呈梭形,可减少游泳阻力,适于游泳。
鱼体分三大部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7、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鱼鳍起辅助作用。
鱼在运动时,胸鳍和腹鳍都有维持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运动方向的作用。
8、鱼的呼吸器官是鳃,而鳃中有许多的鳃丝,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
这是雨离不开水的主要原因。
9、鱼鳃为鲜红色,因为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触面积,促进血液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10、水由鱼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鳃孔)流出。
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
11、鱼类的主要特征有:适于水中生活;体表被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2、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动物的结构简单,它们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
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13、像河蚌、蛾螺等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
乌贼、章鱼贝壳退化,也是软体动物。
14、虾类和蟹类等体表长有质地坚硬的甲,叫甲壳动物。
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知识点-第五单元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知识点-第五单元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https://img.taocdn.com/s3/m/4c1f28a5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51.png)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材预习全解趣味情景导入请同学们猜两则谜语:“没有脚,没有手,背着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
”“名字叫作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
”这两则谜语说的是同一种动物——蜗牛(如图)。
蜗牛的贝壳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自然界中与其类似的动物还有哪些呢?学习目标导航1.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相关知识链接1.华枝睾吸虫通常先寄生在纹沼螺等淡水螺中,然后感染鱼虾等,通过鱼虾再感染人;日本血吸虫的幼虫寄生在钉螺体内,人若进入含有钉螺的水域,很可能会感染血吸虫病。
2.乌贼、鲍等是我们熟悉的海产品,可以食用,味道鲜美,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3.蝉、蝗虫等昆虫一般具有3对足、2对翅,能够飞行。
教材内容全解想一想,议一议(见教材第12页)具有这些贝壳的是一些螺类,它们背着这些贝壳缓慢爬行。
知识点一软体动物软体动物的种类很多,目前已命名的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
河蚌、扇贝、蜗牛、乌贼、鲍等都是常见的软体动物。
1.代表动物——双壳类软体动物(重点、难点)(1)概念:软体动物中的河蚌、扇贝、文蛤、缢蛏等,它们的外面都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因而称为双壳类。
(2)生活习性:双壳类动物大部分生活在海洋中,少数生活在淡水中。
它们一般运动缓慢,有的潜居在泥沙中,有的营固着生活,也有的凿石或凿木而栖。
(3)形态结构①具有外套膜壳内柔软的身体表面包裹着犹如外套一般的肉质膜,称为外套膜,贝壳就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
②教材第12页“观察与思考”全解取一只双壳类动物(以如图所示缢蛏为例),打开贝壳,揭开部分外套膜,可以看到一个较肥大的肉质的呈斧状的结构,这是缢蛏的运动器官——足;在外套膜内蛏体两侧有片状的鳃,是缢蛏的呼吸器官;与足相对的一侧,有与外界相通的小孔,其中靠上的是出水管,靠下的是入水管,水流从入水管进入缢蛏体内,由出水管流出,完成呼吸、摄食等生命活动。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345ef36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c5.png)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一、腔肠动物(代表动物:水螅、水母、海葵、珊瑚虫)腔肠动物的身体结构比较简单,其中大多数生活在海水中,如水母、海葵、珊瑚虫等;少数种类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
水螅的体形辐射对称,即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前后、左右和背腹,经过身体纵轴可以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
这种体形的优点:便于水螅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
水螅的身体有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两层细胞中间填充着他们分泌的胶状物质。
由内胚层构成的空腔叫消化腔,它与口相通。
外胚层有多种细胞,如刺细胞,他是腔肠动物所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触手处尤其多。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海蜇经加工后可以食用,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可堆积构成珊瑚礁,它不仅可以形成岛屿、加固海岸,还为海底的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重要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
二、扁形动物(代表:涡虫)涡虫的身体背腹扁平,形状像柳叶。
三角形的前端背面有两个可以感光的黑色眼点。
腹面有口,口内有一个管状的咽,可伸出口外捕食水中的小动物。
吃进去的食物在肠内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从口排出,有口无肛门。
可以分清前后、左右、背腹。
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也称左右对称,即经过身体纵轴只有一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
这种体形的优点: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有利于动物运动、捕食和防御。
扁形动物中像涡虫这样自由生活的很少,多数扁形动物是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
如华枝睾吸虫、猪肉绦虫和血吸虫就是常见的人体寄生虫。
这些寄生虫消化器官简单,有的甚至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而生殖器官却特别发达。
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一、线形动物(代表动物:蛔虫、蛲虫、钩虫、丝虫、线虫。
八年级上册生物人教版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生物人教版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4101fc9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6e.png)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的知识点总结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如水螅、水母、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多数生活在海洋中,少数生活在淡水中。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如涡虫、血吸虫、猪肉绦虫等。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如蛔虫、钩虫、蛲虫等。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如蚯蚓、沙蚕、蛭等。
蚯蚓通过体壁进行呼吸,在粗糙的纸上比在光滑的玻璃上运动得快,因为其体表的刚毛能起到辅助运动的作用。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如河蚌、扇贝、文蛤、石鳖、蜗牛、乌贼等。
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其主要特征是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蝗虫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胸部是运动中心,有三对足两对翅,腹部容纳内脏器官。
•鱼:鱼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鱼的侧线可以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
•两栖动物: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如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爬行动物: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如蜥蜴、龟、鳖、蛇、鳄等。
•鸟:鸟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鸟类的胸肌发达,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其体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属于恒温动物。
•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0022d0c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94.png)
一.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1.常见的腔肠动物:水母,海葵,海蜇,珊瑚虫,水螅。
(只有水螅生活在淡水中,其他的生活在海水中。
)2.水螅用触手探寻和捕获食物,它的身体只能分出上下,分不清前后,左右和背腹,经过身体的纵轴可以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这种体型称为辐射对称。
3.腔肠动物的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4.水螅的身体呈辐射对称。
辐射对称分意义: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
5.水螅的身体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内胚层和外胚层。
内胚层围成的空腔叫做消化腔。
刺细胞在外胚层上;吃进去的食物在消化腔内被消化,食物残渣由口排出。
6.腔肠动物依靠刺细胞,捕食和防御。
刺细胞大部分分布在触手处。
7.腔肠动物中的海蜇,经加工后可以食用。
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堆积形成珊瑚礁。
海葵,海蜇(水母),珊瑚虫等有口无肛门,食物口入口出,为腔肠动物。
8.水螅的生殖方式:出芽生殖。
9.扁形动物的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10.常见的扁形动物:涡虫,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
(其中涡虫是自由生活的,其它都是寄生生活。
蜗虫用咽捕食,食物在肠内消化,食物残渣由口排出,前段感觉器官集中,最先感知外界刺激,使身体定向运动;身体左右对称有利于动物运动、捕食和防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生殖器官发达。
)11.扁形动物消化器官简单,生殖器官发达。
12.我国南方流行的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引起的,人若是进入含有钉螺的水域,很可能被感染。
(日本血吸虫的幼虫经皮肤进入人体。
)13.血吸虫的成虫生活在人体内,肠壁和肝脏的血管内,以吸血为主。
血吸虫的寄主主要有人和钉螺。
钉螺属于软体动物。
14.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共同特征是有口无肛门。
二.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1.线形动物的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线形动物的消化器官不同于腔肠动物的特点是有口有肛门。
)2.常见的线形动物:蛔虫,蛲虫,钩虫,丝虫,线虫。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f3ea0e0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3c.png)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动物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无脊椎动物)1.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入,残渣从口出。
2.常见的腔肠动物有:海葵、海蜇、水螅、珊瑚虫等3.水螅的生活环境:水螅通常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
体型:水螅的身体呈辐射对称。
消化腔:体壁由内外胚层和中胚层构成,内胚层围成消化腔,消化食物,有口无肛门。
刺细胞是水螅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
4.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海蜇经加工后可以食用,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可堆积构成珊瑚礁,它不仅可以形成岛屿、加固海岸,还为海底的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重要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
5.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6.常见的扁形动物有:涡虫、华枝睾吸虫、猪肉绦虫和血吸虫7.涡虫的形态:身体背腹扁平,前端具有眼点。
摄食与消化:口中有咽,食物在肠内消化,食物残渣由口排出。
体型: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
由内胚层、中胚层和外胚层组成。
8.腔肠动物和变形动物的共同特征是:有口无肛门。
都属于寄生,消化器官简单,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生殖器官特别发达。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无脊椎动物)1.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状,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常见的线形动物有:蛔虫、蛲虫、钩虫、丝虫、线虫等。
2.蛔虫的生活习性: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里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形态:蛔虫身体呈圆柱状,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成体略带粉红或黄色,雄虫尾部常卷曲,比雌虫略小。
消化:蛔虫的消化管结构简单,只能吸食小肠内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生殖:蛔虫雌雄异体,雌雄虫在小肠里交配后,雌虫每天可以产下二十多万个虫卵。
运动:蛔虫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只能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在小肠内慢慢蠕动。
3.蛔虫病的预防措施:①注意个人饮食卫生(不喝不洁净的生水;蔬菜,水果要洗干净;饭前便后要洗手)②管理好粪便(粪便要经过处理杀死虫卵后再作肥料使用)4.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和疣足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归纳动物(第五单元第一章至第三章)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动物概述:自然界中,目前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根据其体内有没有脊椎,可以将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鱼1、运动器官:尾鳍——控制并保持前进方向)胸鳍和腹鳍——保持平衡尾部和躯干——产生前进的动力鱼的身体呈梭形,这样的外形特点有利于克服在水中运动的阻力。
2、呼吸器官:鳃,鳃丝(内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口与鳃盖交替张合。
3、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来取食和避敌。
②用鳃在水中呼吸。
(08中考)4、鱼离不开水的原因:呼吸器官是鳃,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
5、模拟实验:科学研究过程中,在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就可以用模仿实验某一对象制作模型,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某些条件来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就叫模拟实验。
其他水生生物:腔肠动物是一类生活在水中的低等生物,它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
河蚌、蛾螺、扇贝等属于软体动物。
它们的身体柔软,靠贝壳保护身体。
*水域环境的保护:人类活动正使许多水域环境遭到破坏,工厂和生活污染物的排放,农田中农药和化肥随雨水冲进水体,造成水体污染。
海洋是重要的水域资源,目前人类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人们把用高科技的方法开发海洋资源的活动,叫做“蓝色革命”。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1、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对环境的适应的身体结构特点:(08中考)(1)气候干燥→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如角质的鳞或甲,昆虫有外骨骼.(2)缺少水的浮力→具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
(3)气态氧供呼吸→具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如气管和肺(蚯蚓例外,靠体表呼吸)(4)昼夜温差大,环境变化复杂→有发达的感官和神经系统,对多变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2、环节动物(1)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叫环节动物,如蚯蚓、沙蚕、水蛭。
(2)蚯蚓:生活环境:蚯蚓生活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昼伏夜出。
食性:枯枝落叶、垃圾运动: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刚毛在运动中起支持和固定身体的作用。
呼吸: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黏液溶解氧气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到达蚯蚓全身。
(07、09中考)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除。
3、哺乳动物:(1)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
如兔、大熊猫(07、08中考)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门齿适于切断植物纤维,臼齿适于磨碎食物,犬齿用于撕裂食物。
呼吸:用肺呼吸;循环:心脏有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体腔:有膈分为胸腔和腹腔,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
(2)陆地中生活的动物所要的基本条件是:足够的食物、水分、隐蔽地。
(3)兔:体表:被毛(保温)呼吸:用肺呼吸,循环:心脏四腔,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体温恒定,消化:牙齿分门齿和臼齿,盲肠发达,能消化植物纤维,与植食性生活相适应。
神经:神经系统发达调节体温,体温恒定。
生殖:胎生、哺乳(后代成活率高)运动:跳跃(后退比前腿发达)4、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的区别:(1)恒温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可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使体温不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 恒温意义:减少对外界环境依赖性,扩大生活和分布范围(2)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动物是变温动物,如蛇、昆虫等。
5、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有些动物的栖息地遭到了严重破坏,使它们的生存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第三节空中飞行的动物1、鸟类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目前,世界上的鸟类大约有1000多种,其中绝大多数都善于飞行。
飞行使鸟类扩大了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和繁育后代。
适于空中飞翔生活的结构特征:(1)外型:流线型或梭型结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
(2)运动:有翅(翼):羽毛、翅膀展开利于飞行胸肌发达,骨轻,长骨中空,有利减轻体重(3)消化:角质喙,无牙齿,食量大、消化快、直肠短,排便快,没有膀胱,不贮存粪便,减轻体重。
(4)呼吸:用肺呼吸,气囊辅助肺的呼吸,呼吸一次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进行双重呼吸。
(5)循环:心脏4腔,输送氧的能力增强,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
体温高恒定,42度左右。
2、昆虫(1)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超过100万种,也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因而是分布最广泛的动物。
(2)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一般有3对足,2对翅,都生在胸部。
(3)蜘蛛、蜈蚣、虾、蟹等都不是昆虫,但它们都是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的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4)昆虫的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5)昆虫的外骨骼不会随身体生长,因此会发生蜕皮。
除昆虫外,还有蜘蛛、蜈蚣、虾等,都属于节肢动物。
其共同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3、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为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第二章动物的运动与行为第一节动物的运动(1)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或骨骼肌)组成(2)骨胳肌结构: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肌腱,骨胳肌特性: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活动的。
(3)运动的产生过程: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会牵动骨头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4)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下共同完成运动。
(5)关节的结构图:如右图(09中考)(6)骨、关节、骨骼肌的协作屈肘: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双手自然下垂同时处于舒张状态,双手有重物同时处于收缩状态)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动物的行为分类: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母鸡孵蛋、小鸟喂鱼、幼袋鼠吃奶、鸟的迁徙。
(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
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蚯蚓走迷宫、大山雀喝牛奶。
3、动物学习行为意义: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
研究动物的行为I(菜青虫的取食)、II(动物的绕道取食):I白菜、卷心菜、油菜、萝卜等植物的花,每一朵都由四片花瓣组成,这些花瓣呈十字形排列,因此,在分类学上,这些植物都属于十字花科。
菜青虫是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
菜青虫是菜粉蝶的幼虫,长大后先变成蛹,再羽化为菜粉蝶。
阻止菜青虫产卵是防止菜青虫危害的好办法。
II“尝试与错误”是常见的学习行为。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第三节动物的社会行为。
(P37)1、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行为。
如白蚁群体、狒狒群体。
2、社会行为特征: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②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③有的还形成等级3、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阿尔卑斯狒狒群体中,根据个体的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次序。
“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并负责指挥整个群体的行动,与其他雄狒狒共同保护这个群体。
例:白蚁群体成员与其职能:①雄蚁(与雌蚁交配)②雌蚁(专职“产卵机器”)③工蚁(筑巢、喂养雌蚁、雄蚁和兵蚁)④兵蚁(专司蚁穴的保卫)4、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
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声音、和气味等。
(09中考)蜜蜂跳舞—动作黑长尾猴—声音蚂蚁—气味蝶蛾类昆虫—性外激素(气味)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一节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1、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08、09中考)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播种。
2、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的现象。
3、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其中任一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
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各种生物与环境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绿色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成有机物和氧气。
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为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
这些有机物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
如用瓢虫杀灭、控制棉蚜数量。
主要方法有: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第二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调查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生物与生物反应器、动物与仿生):调查:调查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开展调查活动可以用访谈法,也可以采用在图书馆或网上查询资料的方法。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达程度的标志之一是畜牧业和渔业的产值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
在经济发达的国家,他们占农业产值的50%,有的竟达70%以上,而我国人均占有动物性食物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
1、动物可供人类食用、药用、观赏用等,与生物反应器和仿生关系密切。
2、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个生物或生物的某个器官即生物反应器。
目前,人们认为动物中最理想的一种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即人类通过对某种动物的遗传基因进行改造,使这些动物的乳房可以产生和分泌出人们所需要的某些物质。
例:荷兰一家公司培育出一批转基因牛,这些牛的乳汁中含有人乳铁蛋白。
人乳铁蛋白的作用是可以抑制人胃肠道的细菌感染。
利用生物反应起来生产人类所需要的某些物质,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可以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3、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的方法。
细菌和真菌(第四章和第五章)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