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位错的增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象:晶体通过位错的滑移产生塑性变形,但塑性变形以后,位错的数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
这些都与位错的增殖、塞积、交割有关。
§3-6
位错的增殖、塞积与交割
位错增殖的方式有多种;增殖位错的地方称为位错源。
在塑性较好的晶体中以滑移方式进行。
常见的滑移增殖机制:弗兰克-瑞德
(Frank-Read )位错源增殖机制和双交滑移增殖机制
一. 位错的增殖
弗兰克-瑞德(Frank-Read)位错源增殖机制
使位错源进行增殖的临界切应力为:
式中:L为A、B间的距离,等于2R。
Si 单晶中的F-R 源,位
错线以Cu 沉淀缀饰后,
以红外显微镜观察。
甲苯胺中的位错
双交滑移增殖机制
交滑移的含义:螺位错从一个滑移面转到与其滑移面相交的另一个滑移面上滑移。
(螺位错在某一滑移面上运动受到阻碍时,可能离开原滑移面转向与其相交的另一个滑移面上继续滑移的过程。
)
双交滑移:螺位错滑移时因局域切应力变化而改变滑移面,又因局域切应力减弱而回到原滑移面继续滑移的过程。
注:局域切应力的作用仅使一段位错发生双交滑移,因而在双交滑移发生由次滑移面至主滑移面转化时,出现相对固定的两点,它就以F-R 源开始增殖。
m m n n
m
m /
B A
C D
位错滑移时,在滑移面上遇到障碍物(晶界、第二相等),位错将在障碍物处塞积,形成塞积群。
越靠近障碍物,位错排列越密集,随距障碍物的距离增大,位错间距增。
塞积群中,位错数N 为:
Gb L k N 0πτ=螺位错:k=1
刃位错:k=1-ν
障碍物受到的切应力为,塞积群在障碍
物处产生应力集中,有可能在障碍物处产生微裂纹,而导致晶体断裂。
0ττN =其中,为作用在滑移面上的外加分切应力;
L 为位错源到障碍物的距离;
G 为切变弹性模量
K 为系数:0τ
不锈钢中晶界前塞积的位错
三. 位错的交割
定义:不同滑移面上运动的位错相遇发生相互截割的过程。
位错交割的结果:在原来直的位错线上形成一段一个或几个原子间距大小的折线,即割阶与扭折。
¾ 割阶:形成的曲折线段不在位错所在的滑移面上。
¾ 扭折:形成的曲折线段处于位错所在的滑移面上。
几种典型的位错的交割
¾ 两个柏氏矢量b相互垂直的刃位错的交割
¾两个柏氏矢量相互平行的刃位错的交割
注:扭折对位错运动无阻碍,且不稳定,在位错线
张力的作用下将会消除。
¾刃位错和螺位错的交割(柏氏矢量相互垂直)
¾两个螺位错的交割(柏氏矢量相互垂直)
晶体中两个运动位错交割,各自位错线都可能产生割阶或扭折,割阶或扭折的柏氏矢量与原位错相同;割阶或扭折的长度由另一位错的柏氏矢量的大小决定。
割阶都是刃型位错;而扭折可以是刃型的,也可以是螺型的。
割阶因与原位错线不在同一滑移面上,对位错运动产生阻碍作用。
(当两者滑移不一致时,割阶只能通过攀移随原位错一起运动。
)割阶阻碍位错运动,造成的硬化,称割阶硬化。
扭折位于原位错的滑移面上,在随同运动中几乎不产生阻力,且由于线张力的作用而容易消失。
总结:
§3-7 实际晶体中的位错
在简单立方结构中的位错,其b 总是等于点阵矢量。
实际晶体中根据柏氏矢量的不同,可把位错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单位位错:b 等于单位点阵矢量的位错;
全位错:b等于单位点阵矢量整数倍的位错;
不全位错:b 不等于单位点阵矢量或其整数倍的
位错;
部分位错:b小于点阵矢量的位错
堆垛层错
¾定义:实际晶体结构中密排面的正常堆垛顺序发生的局部错乱。
¾符号△代表AB、BC、CA的顺序;
符号▽代表相反的顺序,即BA、CB、AC。
fcc结构中:
¾面心立方结构的正常堆垛顺序中若抽掉一层原子面A,变成ABC↓BCA---,称为抽出型层错。
表示为:
¾面心立方结构的正常堆垛顺序中若插入一层原子面B,变成ABC↓B↓A B CA---,称为插入型层错。
表示为:
抽出型插入型
面心立方结构的堆垛层错¾一个插入型层错相当于两个抽出型层错。
层错是一种晶格缺陷,它破坏了晶体的周期性和完整性,引起能量升高。
层错能:产生单位面积层错所需要的能量。
层错能越小的金属,形成层错的几率越大。
如:奥氏体不锈钢的层错能为0.01J/m2,铝的层错能为0.20J/m2,在奥氏体不锈钢中可以观察到大量层错,在铝中实际上看不到层错。
一. 全位错和不全位错
以面心立方晶体为例:
面是ABCABCABC 堆垛。
()111
晶面按照ABCABCABC 堆垛,形成面心立方晶体结构。
()111A
()晶面
111B
晶面上B 层相对于A 层沿晶向滑移,晶体结构不变,但在已滑移区和未滑移区之间形成全位错。
()111[]110[]11021[]11021=b r A
[]11021()晶面
111B B
晶面上B 层相对于A 层沿晶向滑移,晶体结构出现层错,在已滑移区和未滑移区之间形成不全位错。
()111[]112[]11261[]11261=b r A
[]11221()晶面
111B C
1. 不全位错
¾定义:柏氏矢量不等于点阵矢量整数倍的位错。
¾特点:不全位错一定与层错共存,是层错与完整晶体的交界。
¾面心立方晶体中有两种重要的不全位错:肖克莱(Shockley)不全位错和弗兰克(Frank)不全位错。
肖克莱(Shockley)不全位错
图中右边晶体按
ABCABC…正常顺序堆
垛,而左边晶体是按
ABC B CAB…顺序堆垛,即
有层错存在,层错与完整晶
体的边界就是肖克莱不全位
错。
即面心立方晶体的(111)
面的某一局部发生错动而与
完整晶体的交界,是柏氏矢
量小于滑移方向上原子间距
(-101)面的不全位错。
1948年Shockley首先提出该位错模型。
肖克莱不全位错特点:
¾不仅是已滑移区和未滑移区的边界,而且是有层错区和无层错区的边界。
只有通过局部滑移形成。
¾肖克莱不全位错根据与柏氏矢量的夹角,可以是刃型、螺型、混合型位错。
¾滑移线和柏氏矢量均在层错面(滑移面上),柏氏矢量平行于层错面。
由于层错只能位于一个平面上,则肖克莱不全位错只能是一条直线或二维曲线。
¾可以滑移(结果使层错扩大或缩小),但不能攀移(不可能离开层错面,始终和层错相连)。
即肖克莱不全位错
是可动位错,能滑移运动。
弗兰克不全位错
1949年弗兰克首先提出该位错模型。
定义:在面心立方晶体中插入或抽出半层(111)面,形成局部层错,层错与完整晶体的交界,柏氏
矢量为a/3<111>。
¾正弗兰克位错:插入半层(111)面所对应的部分位错称正Frank位错。
如图(a)所示。
由过饱和的间隙原子聚集可形成的插入型不全位错。
¾负弗兰克位错:抽出半层(111)面所对应的部分位错称负Frank位错。
如图(b)所示。
由过饱和空位聚集片崩塌可形成的抽出型不全位错。
¾特点:
z属纯刃型不全位错。
z只能攀移(通过点缺陷的吸收或放出使层错面扩大或缩
小),不能滑移(滑移面是柏氏矢量与位错线构成的平面,
要进行滑移,将使其离开所在层错面)。
z位错线在(111)面上,为任意形状。
z为固定位错。
典型金属晶体中的全位错和不全位错
不全位错全位错
密排六方
不全位错
全位错
面心立方
不全位错
全位错体心立方
柏氏矢量位错类型晶体结构
10011121a a 11231110811116111131a a a a 10011021a a 110311036111061100311113111261a a a a a a 000103440211c 00012
1011031322061c
二. 位错反应
位错除相互作用外,还可能发生分解或合成,即位错反应。
位错反应有两个条件。
1)几何条件:反应前各位错柏氏矢量之和应等于反应后各之和。
即:Σb
前
=Σb后
2)能量条件:反应过程是能量降低的过程。
∵E∝b2
∴Σb2
前≥Σb2
后
一个位错分解成两个或多个具有不同柏氏矢量的位错,如fcc :一个全位错分解成两个肖克莱不全位错。
[][][]112612116111021a a a +→ 两个或多个具有不同柏氏矢量的不全位错合并成一个全位错,如fcc :一个肖克莱和一个弗兰克不全位错合并成一个全位错。
[][][]1102
11113111261a a a →+ 两个全位错合并成一个另一类型的全位错。
[][][]110211102101121a a a →+ 两个位错合并成另外两个位错,如bcc 。
[][][][]1112111121010100a a a a +→+2226
16121a a a +〉222213161a a a =+2222
12121a a a 〉+222
24343a a a a +〉+ 实际晶体中的位错反应
三. 扩展位错
定义:一个全位错分解为两个肖克莱不全位错,中间夹着一个堆垛层错,它们组合在一起称为“扩展位错”。
三. 其他晶体中的位错
--
-
+ +
-
+ +
+
-
+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