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专题训练附答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
译:
4、通读全文后,你从眉、眼、口、鼻之争中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课文,完成下列试题( )
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现位于,河南省济源市。)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A、面山而居。 A、其如土石何?
B、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B、其妻献疑曰。
C、室而谋曰。 C、帝敢其诚。
4、用原文回答问题:
①、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
②、愚公认为移山能够成功的理由是:
二、能力提高
(一)、仔细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1、指出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始一反焉。 B、甚矣,汝之不惠。 C、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D、河曲智叟亡以应
D.批判不求进取、知难而退、不识时务的消极思想。
十二、对下面句子理解错误的一句是( )
A.曾不若孀妻弱子: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B.虽我之死:虽然我死了。
C.无陇断焉:没有山冈高地阻隔了。 D.惧其不已也: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
十三、结尾说上帝被愚公的“诚”感动了,这个“诚”指的是什么?
答案:
一、1-4(略)5、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②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以君之力(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操蛇之神闻之()( )
跳往助之( )告之于帝( )冀之南,汉之阴( )( )
其:其妻献疑曰( )惧其不已也( )
以:以君之力( )河曲智叟亡以应( )
于: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告之于帝( )
3、指出下列字的意义和用法有别于其他两句的一项。
(1)而( ) (2)其()
一、下列各组注音有误的是:
1、A智叟sǒu B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我之死sūi C远见卓识shí D万仞rèn ( )
2、A投诸zhū B出入之迂yū C脍炙人口jiū D荷担者hè ( )
3、A山北之塞sè B朔东shuò C孀妻shuāng D冀州yì ( )
二、为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和解释( )
惩山北之塞 焉置土石 始龀 无穷匮也
(二)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③十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④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⑥乎?"众服为确论。
《愚公移山》练习
一、基础知识
1、《愚公移山》选自《》,体裁是,作者,名郑国人,战国
前期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始一反焉( )⑵毕力平险( )⑶杂然相许( ) (4)寒暑易节( )
(5)解释下列虚词。
而:面山而居( )而山不加增()聚室而谋( )
之:河阳之北()惩山北之塞()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1、AC2、①你们不懂得分析事物的特征,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暴涨的流水带走呢?
②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不知道另一方面的很多了,怎么可拘泥于一般事理主观推断呢?
3、因为学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老河兵"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意思符合即可)
(四)、对比阅读 (一)
【甲】《愚公移山》(略) 【乙】小儿不畏虎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注释:①〔浣衣〕洗衣服 ②〔庶几〕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③〔意〕估计
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D.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则移其民于河东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④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注:①干:岸边。②圮(pí):倒塌。③阅:经历。④棹(zhào):船桨,这里作动词用。⑤柿(fèi):木片。⑥颠:颠倒、荒唐。⑦河兵:治河的士兵。(纪昀《阅微草堂笔记》)---2004年杭州市各类高中招生考试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A.二石兽于水中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B.以为顺流下矣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5、文中愚公之妻的话语和河曲智叟的话语作用是相同的,都认为愚公的力量太弱小。( )
6、愚公与智叟两人对移山截然不同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对人物的命名也是有意颠倒而用,不仅加重对比而且更具讽刺效果。( )
八、用文中的原句回答问题
1、北山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2、愚公的宏伟目标是什么?
3、愚公之妻提出了两个什么问题?4、河曲智叟讥笑并且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什么?
(选自罗烨《醉翁谈录》)
注:①神:灵性。
1、.请用“/”给句子断句:吾 能 别 香 臭 然 后 子 可 食 故 吾 位 居 汝 上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例句中的“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
A.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B.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C.不足为外人道也。 D.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C.这两座山不会再增高。 D.有操蛇之神的帮助。
十一、用科学的眼光看,愚公移走两座大山是不必要的,而且结果由天帝派神搬走了两座大山也是不可能的。作者之所以这样写,其目的是:( )
A.宣扬封建迷信思想,夸大神的作用。
B.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宣传人定胜天,不必用科学,只须用苦力的思想。
3、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4、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七、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本文具有生动丰富的故事情节和充满神话色彩的丰富想象。( )
2、愚公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化身。( )
3、文章描写大山的高峻和运土石路程的遥远是为了衬托愚公移山的坚定决心。( )
4、文章以神话结尾,含有一定的迷信色彩,是封建思想的糟粕。( )
一老河兵⑦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A、chěng苦于 yān哪里 chèn换牙 kùi完
B、chéng苦于 yān什么 chèng换牙 kuì完
C、chéng苦于 yān怎么 chèn换牙 kùi穷尽
D、chéng苦于 yān哪里 chèn换牙 kuì穷尽
三、根据拼音填入正确的汉字
1、céng ( )不能 2、bó ( )海之尾 3、箕běn ( ) 运
5、文中两处表现愚公移山的决定得到大家支持的句子是6、说明移山路途遥远,时间长的句子是
7、愚公批驳智叟的话与第③段有关内容形成对比的一句是
8、愚公在批驳智叟的话语中阐明自己的观点话语是
九、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文中和愚公相反的人物形象是( ),本文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 ),也说明了( )的道理。
(三)、答案:12.(2分)
(1)草木(2)亡,通“无”(3)停止(4)隔绝
13.(4分)
(1)你太不聪明了。(2分)
(2)愁什么挖不平?(还愁挖不平吗?)(2分)
14.(2分)
(1)在长江南岸;(2)在洛河北岸;(3)在衡山南面;(4)在华山北面
15.(4分)对山的态度其实是对困难的态度,循此方向谈看法、作评价皆可。只要世界观积极,言之成理,表达流畅就可得分,否则酌情扣分。
2、愚公认为自己能移山是从( )观点出发,看到了人力的无穷,认为( ),所以驳斥有力,坚持移山;智叟认为愚公不能移山是从( )观点出发,认为人在( )的,所以对移山之举采取( )的态度,阻止移山之举,愚公是真正的( ),智叟是真正的( )。
十、愚公认为两座山可以移走的理由,错误的一项是( )
A.有不可动摇的决心。 B.有无穷无尽的子孙。
二、能力提高
(一)2.(1)“亡”通无,没有(2)灭亡(3)逃跑
3.冬夏换季,(他们)才往返一次。)
5.启示:像愚公一样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顽强拼搏,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当代社会,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如果想建立一番事业,不可避免要面对许多困难,所以继承并发扬“愚公精神”在当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4、wú ( )以应 5、无lǒng( )断 6、汝之不huì ( )
四、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是
1、A毕力平险 铲除 B杂然相许 赞同
C荷担者 背或扛 D方七百里 周围 ( )
2、A出入之迂 曲折,绕远 B一厝朔东 放置
C始龀 七八岁 D汝之不惠 聪明 ( )
3、A固不可彻 改变 B始一反焉 往返
C焉置土石 安放 D河阳 北岸 ( )
2.请解释下面卡片中加点词的词义。
(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2)今亡亦死 (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4、有人说这个故事最后还是靠神仙的力量把两座大山搬走的,这样看来,愚公还是无能的,你同意吗?
5.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五、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且:年且九十 ( ); 且焉置土石( );
汝:吾与汝毕力平险 ( );汝之不惠( ) ;
焉:焉置土石 ( ); 无陇断焉 ( );
其: 惧其不已 ( ) ; 其妻献疑曰 ( ) ;
之: 以君之力 ( ); 本在冀州之南 ( ) ;
六、翻译下列句子
1、甚矣,汝之不惠。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练习(原文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毛: ⑵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
⑶ 惧其不已也 已: ⑷ 无陇断焉 断: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甚矣,汝之不惠!
(2)何苦而不平?
3.从课文学习中知道, “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 “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
⑴ 江(长江)阴__________ ___; ⑵洛(洛河)阳________ __ __;
⑶ 衡(衡山)阳_______ _____ _; ⑷华(华山)阴__________ ___;
4.在人和山这对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愚公认为:子孙无穷,人力无限,而山不加增,人定胜山;智叟认为:人是“残年余力”,山却高大难平,愚公不自量力。你的看法呢?谈谈你对二人的评价。
(二)
眉、眼、口、鼻四者,毕有神①也。—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日:“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我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曰:“我也不能与诸君厮争得,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那里?”
1.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惩山北之塞( ) (2) 固不可彻( )
(3)甚矣,汝之不惠( ) (4)虎亦寻卒去( )
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2)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3.甲文愚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儿“初生牛犊不怕虎”。对此你有何感想?请简要谈谈。
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
译:
4、通读全文后,你从眉、眼、口、鼻之争中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课文,完成下列试题( )
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现位于,河南省济源市。)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A、面山而居。 A、其如土石何?
B、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B、其妻献疑曰。
C、室而谋曰。 C、帝敢其诚。
4、用原文回答问题:
①、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
②、愚公认为移山能够成功的理由是:
二、能力提高
(一)、仔细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1、指出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始一反焉。 B、甚矣,汝之不惠。 C、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D、河曲智叟亡以应
D.批判不求进取、知难而退、不识时务的消极思想。
十二、对下面句子理解错误的一句是( )
A.曾不若孀妻弱子: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B.虽我之死:虽然我死了。
C.无陇断焉:没有山冈高地阻隔了。 D.惧其不已也: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
十三、结尾说上帝被愚公的“诚”感动了,这个“诚”指的是什么?
答案:
一、1-4(略)5、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②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以君之力(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操蛇之神闻之()( )
跳往助之( )告之于帝( )冀之南,汉之阴( )( )
其:其妻献疑曰( )惧其不已也( )
以:以君之力( )河曲智叟亡以应( )
于: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告之于帝( )
3、指出下列字的意义和用法有别于其他两句的一项。
(1)而( ) (2)其()
一、下列各组注音有误的是:
1、A智叟sǒu B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我之死sūi C远见卓识shí D万仞rèn ( )
2、A投诸zhū B出入之迂yū C脍炙人口jiū D荷担者hè ( )
3、A山北之塞sè B朔东shuò C孀妻shuāng D冀州yì ( )
二、为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和解释( )
惩山北之塞 焉置土石 始龀 无穷匮也
(二)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③十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④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⑥乎?"众服为确论。
《愚公移山》练习
一、基础知识
1、《愚公移山》选自《》,体裁是,作者,名郑国人,战国
前期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始一反焉( )⑵毕力平险( )⑶杂然相许( ) (4)寒暑易节( )
(5)解释下列虚词。
而:面山而居( )而山不加增()聚室而谋( )
之:河阳之北()惩山北之塞()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1、AC2、①你们不懂得分析事物的特征,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暴涨的流水带走呢?
②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不知道另一方面的很多了,怎么可拘泥于一般事理主观推断呢?
3、因为学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老河兵"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意思符合即可)
(四)、对比阅读 (一)
【甲】《愚公移山》(略) 【乙】小儿不畏虎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注释:①〔浣衣〕洗衣服 ②〔庶几〕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③〔意〕估计
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D.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则移其民于河东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④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注:①干:岸边。②圮(pí):倒塌。③阅:经历。④棹(zhào):船桨,这里作动词用。⑤柿(fèi):木片。⑥颠:颠倒、荒唐。⑦河兵:治河的士兵。(纪昀《阅微草堂笔记》)---2004年杭州市各类高中招生考试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A.二石兽于水中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B.以为顺流下矣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5、文中愚公之妻的话语和河曲智叟的话语作用是相同的,都认为愚公的力量太弱小。( )
6、愚公与智叟两人对移山截然不同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对人物的命名也是有意颠倒而用,不仅加重对比而且更具讽刺效果。( )
八、用文中的原句回答问题
1、北山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2、愚公的宏伟目标是什么?
3、愚公之妻提出了两个什么问题?4、河曲智叟讥笑并且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什么?
(选自罗烨《醉翁谈录》)
注:①神:灵性。
1、.请用“/”给句子断句:吾 能 别 香 臭 然 后 子 可 食 故 吾 位 居 汝 上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例句中的“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
A.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B.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C.不足为外人道也。 D.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C.这两座山不会再增高。 D.有操蛇之神的帮助。
十一、用科学的眼光看,愚公移走两座大山是不必要的,而且结果由天帝派神搬走了两座大山也是不可能的。作者之所以这样写,其目的是:( )
A.宣扬封建迷信思想,夸大神的作用。
B.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宣传人定胜天,不必用科学,只须用苦力的思想。
3、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4、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七、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本文具有生动丰富的故事情节和充满神话色彩的丰富想象。( )
2、愚公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化身。( )
3、文章描写大山的高峻和运土石路程的遥远是为了衬托愚公移山的坚定决心。( )
4、文章以神话结尾,含有一定的迷信色彩,是封建思想的糟粕。( )
一老河兵⑦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A、chěng苦于 yān哪里 chèn换牙 kùi完
B、chéng苦于 yān什么 chèng换牙 kuì完
C、chéng苦于 yān怎么 chèn换牙 kùi穷尽
D、chéng苦于 yān哪里 chèn换牙 kuì穷尽
三、根据拼音填入正确的汉字
1、céng ( )不能 2、bó ( )海之尾 3、箕běn ( ) 运
5、文中两处表现愚公移山的决定得到大家支持的句子是6、说明移山路途遥远,时间长的句子是
7、愚公批驳智叟的话与第③段有关内容形成对比的一句是
8、愚公在批驳智叟的话语中阐明自己的观点话语是
九、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文中和愚公相反的人物形象是( ),本文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 ),也说明了( )的道理。
(三)、答案:12.(2分)
(1)草木(2)亡,通“无”(3)停止(4)隔绝
13.(4分)
(1)你太不聪明了。(2分)
(2)愁什么挖不平?(还愁挖不平吗?)(2分)
14.(2分)
(1)在长江南岸;(2)在洛河北岸;(3)在衡山南面;(4)在华山北面
15.(4分)对山的态度其实是对困难的态度,循此方向谈看法、作评价皆可。只要世界观积极,言之成理,表达流畅就可得分,否则酌情扣分。
2、愚公认为自己能移山是从( )观点出发,看到了人力的无穷,认为( ),所以驳斥有力,坚持移山;智叟认为愚公不能移山是从( )观点出发,认为人在( )的,所以对移山之举采取( )的态度,阻止移山之举,愚公是真正的( ),智叟是真正的( )。
十、愚公认为两座山可以移走的理由,错误的一项是( )
A.有不可动摇的决心。 B.有无穷无尽的子孙。
二、能力提高
(一)2.(1)“亡”通无,没有(2)灭亡(3)逃跑
3.冬夏换季,(他们)才往返一次。)
5.启示:像愚公一样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顽强拼搏,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当代社会,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如果想建立一番事业,不可避免要面对许多困难,所以继承并发扬“愚公精神”在当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4、wú ( )以应 5、无lǒng( )断 6、汝之不huì ( )
四、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是
1、A毕力平险 铲除 B杂然相许 赞同
C荷担者 背或扛 D方七百里 周围 ( )
2、A出入之迂 曲折,绕远 B一厝朔东 放置
C始龀 七八岁 D汝之不惠 聪明 ( )
3、A固不可彻 改变 B始一反焉 往返
C焉置土石 安放 D河阳 北岸 ( )
2.请解释下面卡片中加点词的词义。
(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2)今亡亦死 (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4、有人说这个故事最后还是靠神仙的力量把两座大山搬走的,这样看来,愚公还是无能的,你同意吗?
5.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五、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且:年且九十 ( ); 且焉置土石( );
汝:吾与汝毕力平险 ( );汝之不惠( ) ;
焉:焉置土石 ( ); 无陇断焉 ( );
其: 惧其不已 ( ) ; 其妻献疑曰 ( ) ;
之: 以君之力 ( ); 本在冀州之南 ( ) ;
六、翻译下列句子
1、甚矣,汝之不惠。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练习(原文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毛: ⑵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
⑶ 惧其不已也 已: ⑷ 无陇断焉 断: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甚矣,汝之不惠!
(2)何苦而不平?
3.从课文学习中知道, “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 “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
⑴ 江(长江)阴__________ ___; ⑵洛(洛河)阳________ __ __;
⑶ 衡(衡山)阳_______ _____ _; ⑷华(华山)阴__________ ___;
4.在人和山这对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愚公认为:子孙无穷,人力无限,而山不加增,人定胜山;智叟认为:人是“残年余力”,山却高大难平,愚公不自量力。你的看法呢?谈谈你对二人的评价。
(二)
眉、眼、口、鼻四者,毕有神①也。—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日:“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我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曰:“我也不能与诸君厮争得,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那里?”
1.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惩山北之塞( ) (2) 固不可彻( )
(3)甚矣,汝之不惠( ) (4)虎亦寻卒去( )
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2)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3.甲文愚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儿“初生牛犊不怕虎”。对此你有何感想?请简要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