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搜索为智慧插上翅膀——认识机器人》学案
《认识机器人》教学设计
认识机器人
■教材分析
《认识机器人》是机器人相关课程的引入课,也是学生的学习机器人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安排了机器人的概念,分类,及发展历史.通过“认识机器人”让学生初步了解机器人,并激发学习兴趣,为今后的课程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通过学习“认识机器人”让学生初步了解机器人。
由于这是学生学习机器人的第一课,学生对此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涨。
考虑这是学生第一次机器人课,所以教学内容选择了最简单的机器人概念,分离和发展历史,旨在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首次了解机器人的概念及特点.
(2)了解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3)学会根据机器人的特点对其分类,激发学习兴趣,并对未来机器人的发展趋势有一定设想。
2。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机器人的概念,学会根据机器人的特点对其分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讨论认识机器人,感受机器人学习的快乐,进一步激发信息学习兴趣。
4.行为与创新
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固有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对机器人进行分类,并对未来机器人的发展进行猜想。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机器人的概念,分类和发展历史.
教学难点:根据机器人的特点对其进行分类.
■教学方法与手段
演示法、讲授法、自主探究.
■课前准备
教学演示文稿、学件。
■教学过程。
《认识机器人》 导学案
《认识机器人》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机器人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掌握机器人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3、认识机器人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4、培养对机器人技术的兴趣和创新思维。
二、学习重点1、机器人的定义和分类。
2、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和对社会的影响。
三、学习难点1、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和控制系统。
2、对机器人未来发展趋势的理解和展望。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在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中,机器人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从科幻电影中的想象到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机器人正在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那么,究竟什么是机器人?它们是如何工作的?又有哪些类型和应用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机器人。
(二)机器人的定义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
它可以接受人类的指令,也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运行,具有一定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
(三)机器人的发展历程1、古代机器人早在古代,人类就有了制造机器人的想法和尝试。
例如,中国古代的指南车,它利用齿轮传动系统来指示方向。
2、工业机器人的出现20 世纪中叶,随着工业自动化的需求增加,第一批工业机器人应运而生。
它们主要用于重复性的生产线上工作,如焊接、装配等。
3、现代机器人的发展近年来,机器人技术不断进步,不仅在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还逐渐进入了服务、医疗、军事等多个领域。
(四)机器人的分类1、按照应用领域分类(1)工业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用于完成各种任务,如搬运、焊接、喷涂等。
(2)服务机器人为人类提供各种服务,如清洁机器人、送餐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
(3)特种机器人用于特殊环境和任务,如水下机器人、太空机器人、军用机器人等。
2、按照控制方式分类(1)点位控制机器人从一个点移动到另一个点,对路径不做严格要求。
(2)连续轨迹控制机器人能够沿着给定的轨迹精确运动。
3、按照驱动方式分类(1)电动机器人通过电机驱动关节运动。
(2)液压机器人利用液压系统提供动力。
(3)气动机器人以压缩空气为动力源。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1课《认识机器人》教学设计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1课《认识机器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机器人》是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机器人概述、机器人发展历程、机器人的应用、机器人编程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机器人的认识还较为有限,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机器人有更全面的了解,培养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3.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他们主动获取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机器人基本概念的掌握。
2.机器人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的了解。
3.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机器人案例,让学生了解机器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机器人的认识和看法。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机器人编程的乐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机器人图片、视频和案例资料。
2.准备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3.准备机器人编程软件或平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张机器人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机器人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定义和特点。
接着讲解机器人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机器人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
3.操练(15分钟)分析具体机器人案例,让学生了解机器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如: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教育机器人等。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机器人的认识和看法。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回答有关机器人方面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介绍机器人编程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如何编写机器人程序。
《认识机器人》教学设计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小学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材《认识机器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第九课。
该课是在第八课《了解机器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机器人的构造。
是一篇从概念向实体机器人过渡的教材。
教材采用拟人的手法介绍机器人的各部分的功能。
这种方式将深奥的机械、电子、自动化、程序控制、仿生等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术进行了浅显易懂地描述。
这种方式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
对于机器人的构造和原理既有整体介绍,又有各部件的具体交代。
在介绍机器人各部件时要多用实物展示,介绍整体结构时用系统结构框图将会更好地理解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及整个系统的工作原理。
学情分析:同学们已经基本了解机器人的概念与功能,也知道机器人的一些基本特征。
但对实体机器人是陌生的,对机器人的结构及各部件的功能、工作原理是陌生的,对各部件的电子器件是陌生的,对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是陌生的,对使用这些部件的注意事项是陌生的。
不过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对搭建机器人,特别是编程指挥、控制机器人有浓厚的兴趣。
而且这节课将亲自体验、近距离接触机器人。
简直爽呆了,心想一定要把瘾过足!!学生有这么高的热情和兴趣,是好事也不是好事!为啥!学生拿到这些实体的机器人部件,只顾纵情兴奋和高兴了,往往容易忽略视察的主题。
最后只能跑马观花,啥都看了,最后啥印象都没有。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了解机器人控制器与传感器、执行机构协同工作流程;②认识机器人各部分的功能和简单原理;③了解使用机器人设备的要求和注意事项;过程与方法:①采用拟人的方法认识机器人的结构和功能;②通过讲授原理和功能,近距离接触实物的方法认识机器人各部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设计、搭建、编程控制机器人的兴趣;②树立学生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③增强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机器人各部件的功能。
教学难点:机器人整体协同工作及各部件的简单原理。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1课《认识机器人》教案 (1)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1课《认识机器人》教案 (1)一. 教材分析《认识机器人》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分类、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机器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和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接受新知识。
但同时,他们对于机器人的了解可能仅限于电视、电影等媒体中的形象,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拓展他们对机器人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分类、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和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分类、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2.难点:理解机器人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机器人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准备与机器人相关的案例,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3.准备一些关于机器人技术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机器人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对机器人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介绍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分类、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让学生对机器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一些与机器人相关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机器人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案例进行分析。
4.巩固(5分钟)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抢答,以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机器人在未来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势。
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交流讨论。
七年级信息技术《认识机器人》学案
七年级信息技术《认识机器人》学案第一篇:七年级信息技术《认识机器人》学案七年级信息技术《认识机器人》学案第7认识机器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机器人,对即将要学习的机器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学习机器人的分类以及教学机器人的各部功能;◆了解机器人的编程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初步了解机器人世界的秘密;◆图片演示机器人的分类及各部分组成;◆让学生自己动手上网查询机器人的发展概况,并通过讨论的方式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讲述出来,最后以丰富的视频、图片资料帮助学生对教学机器人建立一个感性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给机器人各部分起名字以及想像机器人能为自己做些什么,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教法选择】在本教学中,教师可采用问题驱动、自主学习、评价交流等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边观看、边思考、边回答以及教师的演示操作,学习控制机器人。
【教学重点】机器人分类:2.机器人各部的组成及功能;3.学会使用机器人编程软。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对机器人有一个生动形象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教师活动教师先通过播放影片剪辑《终结者2》的片断,引起学生的注意。
提问:影片中的主角是人还是机器人?学生进行展开思考作答,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提问:什么是机器人?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解决问题。
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并对部分学生给予提示,学生通过操作,对机器人定义有个初步的认识,让学生体会成功感。
学生活动.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活动,踊跃回答老师的问题;2.积极思考机器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二、展现目标,引入任务教师活动引入智能机器人的概念,讲解机器人的分类、外观及组成;视频资料和图片资料的展示,利用声音和色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出问题:.通过老师的演示,试说明机器人是怎样处理信息的?2.机器人的活动与人的活动有哪些类似的地方?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新苏科版信息技术选修第12课《认识机器人》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第12课认识机器人[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机器人的基本定义和主要分类。
2.了解机器人的主要发展方向。
3.以知识普及为主线,引导学生理解机器人的涵义。
4.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了解机器人技术及其发展方向。
5.接受高科技的启发,学人所长,并与同学们一起交流感受。
6.感悟机器人与普通信息技术手段的不同之处。
7.独立思考,理解机器人的特征。
[课时安排]建议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认识机器人,了解机器人的定义和起源。
2.难点:理解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和基本特征。
[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课教学要密切结合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实际,选取机器人为主题,注重介绍机器人的定义和特征,便于学生感受到较为直观的形象,并利用实体和相关资料进行介绍,让学生实现直观交流。
通过了解实物、图片展示、范例示范、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探究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初步了解机器人的定义,并能对身边的机器人应用实例做出大致的判断。
2.教学方法指导本课为机器人部分的起始内容,学生学情的参考尤其重要。
教师在本课的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本地的实际学情和适宜的教学方法。
建议可以通过主题活动形式,以情境启发模式作为普及知识的重要方法来组织教学。
在学习机器人的分类和发展趋势时,能够结合已有知识系统来组织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密切联系实际、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鼓励学生知识迁移,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理论。
[参考资料]1.辞典中所述,所谓的机器人是指“能够代替人类做事的自动装置或具有人类形态的机器”。
生活中的洗衣机、咖啡自动售货机、自动取款机等装置也可谓是机器人,因此,我们可将机器人简单定义为:机器人是具有能够识别目标物体和使其运行的功能,并且按程序执行操作的自动机器。
2.“机器人”名字的起源据说,“机器人”这一单词来自捷克语中的“Robota”,即劳动的意思。
“机器人”这一单词,最早出现在1920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恰佩克发表的科幻剧“Rossum's Universal Robots(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中,是小说中没有思想和情感的人造人中的主人公。
《认识机器人》 导学案
《认识机器人》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机器人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认识机器人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3、理解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
4、探讨机器人对社会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学习重点1、机器人的定义和分类。
2、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和关键技术。
三、学习难点1、理解机器人的工作原理。
2、辩证地看待机器人对社会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学习方法1、自主学习: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等方式,初步了解机器人的相关知识。
2、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深入探究机器人的相关话题。
3、案例分析:通过实际的机器人应用案例,加深对机器人的认识和理解。
五、学习过程(一)导入在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中,机器人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从科幻电影中的机器人形象,到现实生活中的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机器人正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
那么,究竟什么是机器人?机器人是如何工作的?它们又有哪些应用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机器人的世界,来认识这些神奇的“小伙伴”。
(二)机器人的定义机器人(Robot)这个词最早出现在 1920 年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的科幻小说《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中。
虽然这个词出现的时间不算太长,但人类对于能够替代人类工作的自动化机器的设想和尝试却有着悠久的历史。
一般来说,机器人是指能够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
它既可以接受人类的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还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
机器人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
(三)机器人的发展历程机器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我国西周时期,就出现了能歌善舞的“伶人”,这可以看作是早期的自动机械装置。
在近代,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机械制造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19 世纪,英国人理查德·达文波特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它主要用于搬运重物。
20 世纪中叶,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控制理论的发展,机器人技术迎来了新的突破。
《认识机器人》教学设计
《认识机器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机器人的定义和基本分类。
学生能够掌握机器人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学生能够认识到机器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机器人技术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培养学生对科技发展的关注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机器人的定义、分类和组成部分。
机器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例。
2、教学难点理解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和智能化特点。
培养学生对机器人技术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向学生传授机器人的相关知识。
2、演示法展示机器人的实物或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机器人的特点和功能。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
4、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机器人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播放一段机器人在工厂生产线上工作的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机器人的初步印象,引导学生思考机器人在生活中的应用。
2、知识讲解(20 分钟)机器人的定义:通过举例,向学生解释机器人是能够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还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
机器人的分类:按照应用领域,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并分别举例说明。
机器人的组成部分:包括机械结构、传感器、控制系统、驱动系统等,详细讲解每个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3、小组讨论(15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机器人在未来会完全取代人类工作吗?机器人的发展会给社会带来哪些好处和挑战?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4、案例分析(15 分钟)展示机器人在医疗、教育、农业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如手术机器人、教育机器人、农业采摘机器人等。
《认识机器人》教学设计
《认识机器人》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认识机器人》一、教学目标:1.认识机器人的定义和特点;2.了解机器人的分类和应用领域;3.培养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展示板、音频设备、打印好的相关资料;2.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纸张。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机器人在工厂中劳动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机器人?他们能够帮助我们做什么?2.概念解释(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展示板,向学生解释机器人的定义和特点:机器人是一种能够执行预先设定任务的自动化机械设备,它具有感知、决策和执行等功能,能够代替人类完成一些重复性、危险性和高精度的工作。
并引导学生思考机器人与人类之间的区别。
3.机器人分类(2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介绍机器人的分类,例如按照外形、功能和应用领域等分类,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型机器人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机器人是如何完成我们所交给它们的任务的。
4.机器人应用领域(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图片,向学生介绍机器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包括工业生产、医疗护理、航空航天、教育娱乐等,同时以视频或图片的形式展示一些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思考机器人在不同领域中的优势和挑战。
5.小组活动(2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机器人类型或应用领域进行深入研究,要求学生找到该机器人的特点、功能、应用场景以及前景等,并准备一个简短的演讲。
每个小组派出一位成员代表本组展示研究结果。
6.总结(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总结讨论,总结今天所学的关于机器人的知识,包括定义、特点、分类和应用领域等。
并鼓励学生分享对机器人的新想法和展望。
四、课堂延伸活动:1.探索机器人世界的绘画:要求学生画出自己理想中的机器人,同时简要说明该机器人的功能和应用场景。
2.学生自主机器人相关资料,写一篇关于机器人的小作文。
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组织学生尝试编写一个简单的机器人程序,并将其运行。
《认识机器人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
《认识机器人》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本课内容,学生将能够了解机器人的定义、分类、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对科技发展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一、导入1. 引入话题:请同砚们回想一下,你们生活中是否有接触过机器人?机器人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2. 观看视频:播放介绍机器人的视频,让学生对机器人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二、新知探究1. 什么是机器人?通过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认识机器人的定义,即能够自主执行任务的机械设备。
2. 机器人的分类介绍机器人的分类方式,如按照用途分为工业机器人、效劳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
3. 机器人的应用领域结合实例,让学生了解机器人在工业、医疗、军事等领域的应用情况。
4. 机器人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机器人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人工智能、自主进修等技术的应用。
三、拓展延伸1. 小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机器人在未来可能的应用途景,并展示给全班。
2. 观看科幻电影:推荐一部涉及机器人的科幻电影,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机器人的可能性。
3. 制作机器人模型:引导学生利用简单材料制作一个小型机器人模型,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室总结通过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对机器人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并鼓励他们对科技发展保持好奇和探索的态度。
五、作业安置1. 撰写心得体会: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内容,写一篇关于机器人的心得体会。
2. 科技展示:鼓励学生在家中或学校展示自己制作的机器人模型,并分享制作过程和体会。
六、其他1. 激励奖励:设立进修机器人知识的奖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修。
2. 资源分享:提供相关书籍、网站等资源,供学生进一步进修和探索。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学生们会对机器人有更深入的了解,激发对科技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希望他们能够在未来的科技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认识机器人》的教学设计(精选8篇)
《认识机器人》的教学设计《认识机器人》的教学设计(精选8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认识机器人》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认识机器人》的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在了解机器人的产生和发展,及应用范围的基础上,对机器人的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教学目标:1、认识机器人,并能够知道他怎样完成和执行任务的。
2、通过机器人与人的类比,了解机器人与人类的相似点与不同点。
3、让孩子通过对机器人的认识了解,从而对机器人的搭建和程序设计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想一、引入孩子们,你们想设计一个什么样的机器人呢?将你设计的机器人与人作对比,看看你的机器人和我们人类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孩子们介绍自己设计的机器人的功能。
从这些功能来分析机器人最基本的特点。
(身体、会走路、会发出声音……)类比人与机器人的差异,从而引导孩子了解机器人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流程通过上面的比较之后,我们分别来介绍机器人的“大脑”、“手”和“脚”、“眼睛”、“听”、“说”各个部件。
1、RCX(大脑)我们每个正常人的言行都是靠我们的大脑思维发出指令的,同样我们的机器人也是如此。
展示RCX、RCU图片让孩子们理解:RCX、RCU就是机器人的大脑,它知道在各种纷繁复杂的环境中怎样去处理各种问题。
只要你在计算机上设计好机器人的程序,也就是给他下达命令,当然要机器人能够理解的语言,通过一条能够连接机器人和电脑的下载线将命令送到机器人的大脑(CPU)让你的机器人去执行这个任务。
孩子们喜欢电脑吗?正如我们的电脑有一个CPU一样,为什么孩子那么喜欢电脑啊,你看,你在电脑上打开你的游戏,马上漂亮有趣的游戏界面马上就会映入你的眼帘,电脑的反应这么快,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着我们的CPU!学生观看视频:下载一个走轨迹的程序,并让机器人完成走轨迹的任务。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1课《认识机器人》教案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1课《认识机器人》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机器人》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基础知识,包括机器人的定义、分类、应用领域等。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对机器人有初步的认识,了解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新技术和新事物充满好奇。
但他们对机器人的了解可能局限于动画片或科幻电影中的形象,对机器人的真实面貌和实际应用可能知之甚少。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对机器人有更直观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机器人的定义、分类和应用领域;了解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会识别和了解不同类型的机器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机器人的定义、分类和应用领域;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2.难点:机器人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让学生对机器人有更直观的认识。
2.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任务驱动法: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PPT、视频素材、机器人模型等。
2.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机器人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工业生产、家庭服务、太空探索等。
引导学生关注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机器人的定义、分类和应用领域。
通过PPT和视频素材,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机器人及其功能。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机器人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机器人领域,进行调查和研究,总结其应用优势和局限性。
4.巩固(10分钟)各组汇报研究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让搜索为智慧插上翅膀——认识机器人
如何把声音、视频等资料插入PPT报告中?
请各组选派一名学生到 前台展示本组的PPT报知识、应用和发展前景。
2、如何使用网络搜索引擎搜索文字、图片等素材?
3、如何将搜索得到的文字、图片等素材分类保存?
4、如何将搜索得到资料加工整理成PPT报告?
必做题 请各组将本节课的PPT报告相互分享,并集成整 理为一份完整的机器人资料,以组为单位提交作业。
选做题
“端午节”到底起源于中国还是韩国呢?中国的 “端午节”与韩国的“端午祭”到底有何区别?请从 互联网上查找相关的资料,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并制 作成PPT报告。
——认识机器人
石家庄市第20中学 尹爱平
上海世博会机器人表演
第1组:机器人的发展史和发展前景
第2组:机器人的原理及分类 第3组:机器人如何模拟人类基本功能 第4组:机器人的应用领域
请参考学案,利用搜索 引擎从互联网上搜索本 组任务中所用到的文字、 图片、声音、多媒体等 素材。
请将本组成员搜索到 的素材进行加工整理, 并制作成PPT格式的 报告。
最新信息技术五上第13课《认识机器人》教案
最新信息技术五上第13课《认识机器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机器人的产生、现状和发展。
2. 能力目标:收集有关机器人各个方面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编辑整理。
3. 情感目标:激发学习热情,从小树立爱科学的志向。
二、教学重点:机器人的发展史。
教学难点:能较快地、有针对性地收集有关机器人的资料。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课前准备:准备有关介绍机器人的演示文稿、照片、录像资料等。
五、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分成:知道机器人一词的由来、知道机器人的种类、了解机器人结构特征和不同功能、畅想未来机器人的发展方向等几方面。
由于学生对机器人的感性认识往往是通过电视、书籍等途径,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机器人就是像人一样的机器,能够做一些简单的动作等。
在处理教材时,可以在开始上课时,让学生来交流:“你知道什么是机器人吗?”“机器人能做什么呢?”让学生大胆、充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
然后,教师出示有关机器人的幻灯片,较系统、完整地介绍机器人的由来、种类、特征、发展等,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激发。
本课要重点介绍机器人的发展史,介绍它们在各行各业中的“杰出”表现,同时让学生思考体会:机器人不一定是人形的样子!六、教学内容:一、机器人的由来几千年前人类就渴望制造一种像人一样的机器,以便将人类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
西周时期,我国的能工巧匠偃师就研制出了能歌善舞的伶人,这是我国最早记载的机器人。
机器人跟“Robota”有什么关系呀? 1920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萨佩克写了一个名为《洛桑万能机器人公司》的剧本,他把在洛桑万能机器人公司生产劳动的那些家伙取名“Robota”,汉语音译为“罗伯特”——萨佩克把机器人的地位确定为只管埋头干活、任由人类压榨的奴隶,它们存在的价值只是服务于人类。
它们沒有思维能力,不能思考,只是类似人的机器,很能干,以便使人摆脱劳作。
它们能生存20年,刚生产出来时,由人教它们知识。
它们不能思考,也没有感情,一个人能干三个人的活,公司因此而生意兴隆。
《第1课认识机器人》作业设计方案-小学信息技术甘肃版23六年级下册
《认识机器人》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掌握机器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通过实践操作,激发学生对机器人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作业内容1. 理论学习:学生需认真阅读《认识机器人》的教材内容,理解机器人的定义、分类、组成和工作原理,并通过视频或网络资源,了解机器人技术的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
2. 制作机器人简史卡:根据所学的机器人知识,学生需自行绘制或寻找图片制作一张简史卡。
简史卡内容包括机器人发展的关键节点,如机器人概念的提出、早期机器人的应用等。
3. 动手实践:学生需利用家庭中的废旧物品(如纸箱、塑料瓶等),发挥创意,制作一个简易的机器人模型。
在制作过程中,学生需注意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如驱动部分、控制部分等)的体现。
4. 编写机器人故事:学生需根据自己对机器人的理解,编写一个关于机器人与人类生活的故事。
故事应包含机器人与人类互动的情节,体现机器人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学生需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并观看相关视频,理解并掌握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 制作机器人简史卡:简史卡需设计得简洁明了,内容准确,图片或绘制符合主题。
3. 动手实践:制作的机器人模型需体现出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具有创意和实用性。
制作过程中注意安全,不得使用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
4. 编写机器人故事:故事内容需积极向上,情节丰富,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
字数控制在300字左右。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论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2. 机器人简史卡的评价标准包括设计是否简洁明了、内容是否准确等。
3. 动手实践的评价标准包括机器人模型的创意、实用性和结构体现等。
4. 机器人故事的评价标准包括故事内容是否积极向上、情节是否丰富等。
五、作业反馈1. 教师需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及时给予反馈。
2.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可在课堂上进行表扬和展示。
《认识机器人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
《认识机器人》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机器人的定义和发展历史;2. 掌握机器人的分类和应用领域;3. 探讨机器人对社会生活和未来发展的影响。
导学内容:1. 机器人的定义和发展历史;2. 机器人的分类和应用领域;3. 机器人对社会生活和未来发展的影响。
导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请学生观看一段关于机器人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解(15分钟)1. 什么是机器人?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自主执行任务的机械装置,通常被设计用来代替人类完成危险、繁重或无聊的工作。
2. 机器人的发展历史:从古代的机械人到摩登的智能机器人,机器人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
3. 机器人的分类:根据功能和外形可以将机器人分为工业机器人、效劳机器人、军事机器人等不同类别。
4. 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医疗保健、军事防卫等领域,为人类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三、讨论(20分钟)1. 请学生讨论机器人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包括机器人在生产领域的应用、机器人对就业市场的影响等方面。
2. 请学生探讨机器人未来的发展趋势,例如智能机器人、机器人与人类的干系等问题。
四、总结(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进修的内容,强调机器人在摩登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2. 鼓励学生多关注机器人领域的最新动态,积极参与机器人相关的进修和钻研。
五、作业安置(5分钟)安置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机器人的短文,包括机器人的定义、发展历史、分类、应用领域以及对社会生活和未来发展的影响等内容。
六、教室反馈(5分钟)请学生分享自己的作业内容,进行互相点评和讨论,加深对机器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机器人的定义、发展历史、分类、应用领域以及对社会生活和未来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科技认识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科技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认识机器人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
《认识机器人》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机器人是我们生活中一个越来越熟悉的概念,它们的存在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那么,你对机器人有多少了解呢?今天我们将一起来认识机器人,探索它们的奥秘。
二、目标1. 了解机器人的定义以及其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机器人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3. 探讨机器人对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三、导入1. 什么是机器人?机器人是一种能够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自主工作的智能装置,它具有感知、决策、执行等功能。
2. 机器人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机器人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机器人已经在各个领域大放异彩。
四、学习1. 机器人的分类按照应用领域可以将机器人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军事机器人等;按照外形可以分为人形机器人、轮式机器人、飞行器等。
2. 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医疗护理、航空航天、农业等领域,带来了高效、精准、安全的效益。
五、实践1. 设计一个简单的机器人模型利用简单的材料,设计一个可以移动的机器人模型,并思考它可以在哪些场景中发挥作用。
2. 观看机器人展示视频观看一些机器人展示的视频,了解机器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情况,思考它们对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六、总结机器人是人类科技发展的产物,它们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带来了诸多便利和效益。
通过学习和了解机器人,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为未来做好准备。
七、延伸1. 研究一些新型机器人技术,如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等,思考它们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2. 讨论机器人代替人类工作可能带来的影响和挑战,如失业问题、道德伦理问题等。
第二课时一、前导问题1. 你对机器人有什么了解?2. 机器人在你的生活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3. 你认为机器人未来会如何发展?二、导入通过观看视频《认识机器人》,我们将了解到什么是机器人,他们是如何工作的,以及他们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七年级信息技术《认识机器人》学案
七年级信息技术《认识机器人》学案第7认识机器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机器人,对即将要学习的机器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学习机器人的分类以及教学机器人的各部功能;◆了解机器人的编程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初步了解机器人世界的秘密;◆图片演示机器人的分类及各部分组成;◆让学生自己动手上网查询机器人的发展概况,并通过讨论的方式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讲述出来,最后以丰富的视频、图片资料帮助学生对教学机器人建立一个感性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给机器人各部分起名字以及想像机器人能为自己做些什么,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教法选择】在本教学中,教师可采用问题驱动、自主学习、评价交流等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边观看、边思考、边回答以及教师的演示操作,学习控制机器人。
【教学重点】机器人分类:2.机器人各部的组成及功能;3.学会使用机器人编程软。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对机器人有一个生动形象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教师活动教师先通过播放影片剪辑《终结者2》的片断,引起学生的注意。
提问:影片中的主角是人还是机器人?学生进行展开思考作答,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提问:什么是机器人?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解决问题。
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并对部分学生给予提示,学生通过操作,对机器人定义有个初步的认识,让学生体会成功感。
学生活动.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活动,踊跃回答老师的问题;2.积极思考机器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二、展现目标,引入任务教师活动引入智能机器人的概念,讲解机器人的分类、外观及组成;视频资料和图片资料的展示,利用声音和色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出问题:.通过老师的演示,试说明机器人是怎样处理信息的?2.机器人的活动与人的活动有哪些类似的地方?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三、自主学习,任务探究教师活动.布置学习任务一:通过教师的演示,学习用编程软与机器人交流;2.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式协作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搜索为智慧插上翅膀——认识机器人》学案
石家庄市第20中学尹爱平
使用方法:按住C T R L键同时单击超链接部分可以实现跳转
☜一、如何使用搜索引擎搜索资料?
简介:搜索引擎是专门帮助人们查询
信息的站点,通过这些具有强大查找
能力的站点,我们可以得到满意的答
复。
因为这些站点提供全面的信息查
询和良好的速度,就象发动机一样强
劲有力,所以人们就把这些站点称为
“搜索引擎”。
使用方法:打开IE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 ——输入关键字——百度一下
分类检索:课本P80,“知识链接”1
关键词查询:课本P80-P81,“知识链接2”
☜二、如何将搜索到的资料分类保存?
创建文件夹结构
保存Web页:课本P81,“知识链接3.(1)”
保存文本:课本P81,“知识链接3.(2)”
保存图片:网络搜索引擎中找到图片后——右击——“图片另存为”下载声音:网络搜索引擎分类搜索中找到声音文件——右击——“目标另存为”(或者使用“迅雷”等下载工具)
下载视频:网络搜索引擎分类搜索中找到视频文件——右击——“目标另存为”(或者使用“迅雷”等下载工具)
☜三、如何将资料加工整理制作成PPT报告?
1、创建演示文稿:“开始”——“程序”——“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2000”——“设计模板”——选择一种模板——选择第一张幻灯片的“版式”为“标题幻灯片”——确定
2、编辑幻灯片:插入文本框、图片、剪贴画等对象的方法与word 相似。
文字直接输入“占位符”(虚线方框)中。
或者插入文本框录入文字。
3、插入新幻灯片(删除幻灯片):菜单栏“插入”——“新幻灯片”——选择版式——确定。
在左侧大纲窗格中选中需要删除的幻灯片——单击delete键(或右击——“剪切”)
4、插入声音:菜单栏“插入”——“影片和声音”——“文件中
的声音”————“自动”播放幻灯片时自动播放声音;“在单击时”播放时单击鼠标才会播放声音。
5、插入视频:菜单栏“插入”——“影片和声音”——“文件中
的影片”————
“自动”播放幻灯片时自动播放影片;“在单击时”播放时单击鼠标才会播放影片。
6、保存演示文稿的方法:“文件”——“另存为”
7、播放演示文稿的方法:课本P122,“知识链接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