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控制教案

合集下载

儿童环保课程 大气污染教案(蓝天保卫战)

儿童环保课程 大气污染教案(蓝天保卫战)

蓝天保卫战教学案(3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雾霾的基本概念,包括其组成成分、形成原因以及雾霾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2.学生掌握在雾霾天气中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基本措施,如佩戴口罩、减少户外活动、使用空气净化器等,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通过饮食和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减少雾霾的重要性,以及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的行动,如节约能源、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

4.强化学生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鼓励他们成为环保小卫士,不仅自己实践环保行为,还能够向家人和社区传播环保理念,参与社区环保活动。

二、教学准备1.准备雾霾教学的PPT课件,配好相应的视频2.准备教学活动所需教具如:认识雾与霾时需要的信息卡片,信息箱,找出造成雾霾的“ 真凶”时所需要的地图以及真凶的图片三、教学过程(一)认识雾霾1.用探索迷宫来吸引学生学习雾霾的兴趣2.用视频引入在雾霾中人们是怎样生活的。

看完视频后提问学生是否知道雾霾这个迷宫的组成。

过渡到学习雾霾的组成。

3.通过小游戏帮助学生认识区分雾和霾,从而认识雾霾这个雾和霾的混合体。

游戏策划:(1)准备雾和霾的信息箱和相应的信息卡片。

雾的卡片:小水滴、小冰晶、乳白色、对身体健康没有伤害、在空气中分布不均匀。

霾的卡片: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大气污染、在空气中分布均匀。

(2)课堂上选同学将信息卡片放到他认为正确的信息箱中。

信息卡片匹配完毕,教师根据他们的回答判断正误。

并解释。

(3)解释:雾是由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并且他们在空气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雾通常是乳白色的,并且雾对身体是无害的。

霾是由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组成的,这些物质在空气中的分布是均匀的,而且霾是一种大气污染。

(二)雾霾的形成1.认识了雾和霾的组成成分后,再来通过一个扮演小侦探的游戏来学习造成雾霾的原因。

2.根据游戏结果判断正误并且总结。

师:首先大家可以看到,汽车尾气是造成雾霾的主要原因之一。

空气污染教案:了解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空气污染教案:了解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空气污染教案:了解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危害和防治措施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气污染的来源、种类和对人类的危害。

2.掌握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和常见的空气治理技术。

3.善于发现身边的污染问题,提高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环保生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大气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2.教学难点:空气质量指数和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知识点一:大气污染的来源和种类。

1.1大气污染的来源:人类活动和自然现象。

1.2大气污染的种类: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以及挥发性有机物等。

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实例展示和解析。

2.知识点二: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危害。

3.1健康方面: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

4.2社会方面:减少生产、消费和舒适性;对环境和建筑物的破坏。

方法:通过案例和报道等形式,深入细致地讲解。

5.知识点三: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6.1政府层面: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制定环保政策等。

7.2个人行为: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注意节约能源等。

方法:较为灵活,可以通过图表、视频和展板等形式,进行讲解。

8.知识点四: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9.1燃煤电站脱硫除尘技术。

10.2汽车尾气治理技术。

11.3废气治理技术。

方法: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再加以实地参观和讨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

四、教学设计课时一:导入和概览1.在课前让学生提前预习教材并带入问题:你了解大气污染吗?它对人类有多大影响?如何预防和治理?2.采用图表、实物和视频等方式,呼应学生问题,简述大气污染的来源和种类,着重突出颗粒物和有害气体。

3.针对大气污染对人类危害的方面,通过新闻报道和文化艺术素材等广泛反映其严重性。

4.引导学生思考大气污染防治如何措施,包括政府和个人层面的。

课时二:课堂探究1.学习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2.深入研究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着重解析脱硫、除尘、汽车尾气治理、废气治理等常见技术方法。

课时三:小组讨论1.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和语文知识结合,自由分组组织讨论。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第一章:大气污染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大气污染的定义、来源和危害。

掌握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特点。

理解大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大气污染的定义和来源。

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如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和特点。

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大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如气候变化、酸雨等)。

1.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什么是大气污染?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展示图片和数据: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特点。

案例分析:介绍一些典型的大气污染事件及其影响。

小组讨论:大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具体影响是什么?1.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学生能够描述大气污染的定义和来源。

填空题:学生能够填写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特点。

问题解答:学生能够解释大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第二章: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传输2.1 教学目标了解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传输途径。

掌握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源。

理解大气污染物的传输机制。

2.2 教学内容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如工业排放、交通排放、农业活动等)。

大气污染物的传输途径(如风速、风向、大气稳定度等)。

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源及其影响。

大气污染物的传输机制和范围。

2.3 教学活动展示图片和数据: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排放量。

实验演示:大气污染物的传输和扩散。

小组讨论:不同来源的大气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模拟游戏:大气污染物的传输和控制。

2.4 教学评估填空题:学生能够填写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源。

问题解答:学生能够解释大气污染物的传输机制。

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分析不同来源的大气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第三章:大气污染的监测和评估3.1 教学目标了解大气污染的监测方法和指标。

掌握大气污染评估的原理和技术。

理解大气污染数据的分析和解释。

3.2 教学内容大气污染的监测方法(如采样、分析、监测仪器等)。

大气污染指标(如PM2.5、NOx、SO2等)及其意义。

大气污染评估的原理和技术(如空气质量指数、污染等级划分等)。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案-第一章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案-第一章

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大气与大气污染一、大气的组成1。

大气与空气大气(atmosphere):指环绕地球的全部空气的总和(The entire mass of air which surrounds the Earth)环境空气(ambient air):指人类、植物、动物和建筑物暴露于其中的室外空气(Outdoor air to which people,plants,animals and structures are exposed)。

从自然科学角度来看,两者并没有实质性的差别。

但在环境科学中,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有时两个名词分别使用,一般对于室内和特指某个地方(车间,厂区等),供给植物生存的气体,习惯上称为空气,对这类场所的空气污染用空气污染一词,并规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和评价方法。

而对大区域或全球性的气流,常用大气以词,同时对区域性的空气污染称为大气污染,并有相应的质量标准和评价方法。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研究内容和范围,基本上都是环境空气的污染与防治,而且更侧重于和人类关系最密切的近地层空气。

据研究,成年人平均每天需1公斤粮食和2公斤水,而对空气的需求则大的多,每天约13。

6公斤(合10m3),不仅如此,如果三者同时断绝供给,则引起死亡的首先是空气。

2。

大气的组成大气是由多种气混合组成、按其成分可以概括为三部分:干燥清洁的空气,水蒸汽和各种杂质。

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氧、氩和二氧化碳气体,其含量占全部干洁空气的99。

996%(体积);氖、氦、氪、甲烷等次要成分只占0.004%左右,如表1-1所示(2)。

由于空气的垂直运动、水平运动以及分子扩散,使不同高度、不同地区的大气得以交换和混合。

因而大气的组成比例直到90一100km的高度还基本保持不变.也就是说,在人类经常活动的范围内,任何地方干洁空气的物理性质是基本相同的.大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平均不到0。

5%,而且随着时间、地点、气象条件等不同而有较大变化.其变化范围可达0.01%~4%。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定义、来源和危害。

2. 使学生掌握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措施和技术。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参与大气污染防治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大气污染的定义与来源:讲解大气污染的概念,分析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如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农业活动等。

2. 大气污染的危害:阐述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生态系统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3. 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措施:介绍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

4.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现状与挑战:分析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探讨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5. 学生实践活动: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减少大气污染,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来源、危害和防治措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大气污染案例,使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严重性。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减少大气污染,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课程要求的教材,如《环境科学》、《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等。

2. 课件:制作精美、生动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相关内容。

3. 视频资料:收集与大气污染相关的视频资料,如大气污染治理工程、环保宣传等,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外大气污染防治的最新动态。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3.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的试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和相互评价,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度安排:第1-4课时:讲解大气污染的定义、来源和危害。

第5-8课时:介绍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措施和技术。

第9-12课时:分析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现状与挑战。

第13-16课时: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减少大气污染,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案》课程名称: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学生专业及年级:环境工程0203教师姓名:教师职称:讲师所用教材:《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郝吉明、马广大参考书:《大气污染及其控制》彭定一、林少宁《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唐永鉴本课程总学时数:64 本学期总学时数:64本学期上课周数:16 平均每周学时数:4讲课:实验:0测验:习题课:课程性质:必修专业课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第一章概论【课时安排】§1.1大气污染和大气污染物1学时§1.2 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0.5学时§1.3 大气环境标准0.5学时总计2学时【掌握内容】1基本概念:大气污染、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2 大气的组成、大气污染的形成过程、主要的污染源、大气污染物的种类【熟悉内容】1基本概念: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2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采取的措施3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标准、警报标准【教学难点】1大气污染源及污染物的种类2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教学重点】1大气的组成2大气污染源及污染物的种类3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教学目标】1了解大气污染形成的原因2大气污染综合防治采取的措施【教学内容】§1—1 大气污染和大气污染物一大气的组成及大气污染二大气污染源及污染物的种类【授课时间】1学时【教学手段】课堂讲授【教学过程】一大气的组成及大气污染1.大气(1)大气的定义:下垫面(即地球表面)0m—2000~3000km包含的气体(2)大气的质量:5.3×1015T(3)空气:小区域的大气2.大气的组成恒定组分:氮N2(78.09%)、氧O2(20.95%)、氩Ar、氖Ne、氦He、氪Kr、氙Xe等组成比例90km以下基本保持不变(由于空气的垂真运动、水平运动以及分子扩散)可变组分:CO2、O3、H2O(0.02~6%)随时间、地点、气象条件等不同而变化(例如,CO2来源于燃料的燃烧、有机体的腐解以及动植物的呼吸等,从总量上来讲,夏天>冬天,陆地>海洋,城市>乡村,在大工业城市CO2含量高达0.05~0.07%)不定组分: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形成的气态物质和悬浮颗粒例如,NO2自然因素:雷雨时产生;人为因素:燃料的燃烧SO2自然因素:火山和温泉的排出物;人为因素:燃料的燃烧关系:恒定组分+ 可变组分= 纯净大气纯净大气-H2O = 干洁大气3.大气污染(1)定义;大气污染系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介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

(完整word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案第三章

(完整word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案第三章

第三章大气扩散为了有效地控制大气污染.除需采取安装净化装置等各种技术措施外,还需充分利用大气对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能力.污染物从污染源排到大气中的扩散过程,与排放源本身的特性、气象条件、地面特征和周围地区建筑物分布等因素有关。

本章主要对这些因素特别是气象条件、大气中污染物浓度的估算以及厂址选择和烟囱设计等问题,作一简要介绍.第一节气象学的基本概念一、大气圈垂直结构大气层的结构是指气象要素的垂直分布情况,如气温、气压、大气密度和大气成分的垂直分布等。

根据气温在垂直于下垫面(即地球表面情况)方向上的分布,可将大气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1.对流层对流层是大气层最低的一层。

平均厚度为12公里。

自下垫面算起的对流层的厚度随纬度增加而降低.对流层的主要特征是:(1)对流层虽然较薄,但却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水汽,主要的大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中,它是天气变化最复杂、对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一层;(2)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每升高100 m平均降温约0.65℃;(3)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大气垂直混合很激烈。

主要由于下垫面受热不均及其本身特性不同造成的.(4)温度和湿度的水平分布不均匀。

对流层的下层,厚度约为1—2km,其中气流受地面阻滞和摩擦的影响很大,称为大气边界层(或摩擦层)。

其中从地面到100m左右的一层又称近地层。

在近地层中.垂直方向上热量和动量的交换甚微.所以温差很大,可达1-2℃.在近地层以上,气流受地面摩擦的影响越来越小。

在大气边界层以上的气流.几乎不受地面摩探的影响,所以称为自由大气。

在大气边界层中,由于受地面冷热的直接影响,所以气温的日变化很明显,特别是近地层,昼夜可相差十儿乃至几十度。

出于气流运动受地面摩擦的影响,故风速随高度的增高而增大。

在这一层中.大气上下有规则的对流和无规则的湍流运动都比较盛行.加上水汽充足,直接影响着污染物的传输、扩散和转化。

2.平流层从对流层顶到50~60km高度的一层称为平流层。

大气污染过程控制工程教案

大气污染过程控制工程教案

大气污染过程控制工程教案第一章:大气污染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大气污染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影响。

3. 了解我国大气污染现状及治理政策。

教学内容:1. 大气污染的定义和分类2. 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影响3. 我国大气污染现状及治理政策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来源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大气污染实例,了解治理政策及效果。

教学活动:1. 引入大气污染的话题,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

2. 通过PPT展示大气污染的分类及主要来源。

3. 分析我国大气污染现状,了解治理政策及实施效果。

作业与评估:2. 课堂讨论:学生汇报自己的作业成果,进行课堂讨论。

第二章:大气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教学目标:1. 理解大气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过程。

2. 掌握大气污染物的输送、扩散和衰减规律。

3. 了解大气污染物的转化机制及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1. 大气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过程2. 大气污染物的输送、扩散和衰减规律3. 大气污染物的转化机制及影响因素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气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过程。

2. 模拟实验法: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物的输送、扩散和衰减规律。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了解大气污染物的转化机制及影响因素。

教学活动:1. 引入大气污染物迁移和转化的话题。

2. 通过PPT讲解大气污染物的输送、扩散和衰减规律。

3. 进行模拟实验,让学生直观了解大气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过程。

4. 分析实际案例,了解大气污染物的转化机制及影响因素。

作业与评估:2. 课堂讨论:学生汇报自己的作业成果,进行课堂讨论。

第六章:大气污染监测技术教学目标:1. 理解大气污染监测的重要性。

2. 掌握大气污染物监测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3. 了解大气污染监测设备的应用及数据处理。

教学内容:1. 大气污染监测的重要性2. 大气污染物监测的基本方法和技术3. 大气污染监测设备的应用及数据处理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气污染监测的基本概念和技术。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案第一章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案第一章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案第一章1.课程概述本课程主要介绍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知识,包括大气污染物的来源、环境效应以及污染控制技术等方面。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大气污染控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掌握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

2.教学目标本章的教学目标包括:2.1了解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掌握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影响因素;2.2了解大气污染的治理方法和技术,掌握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2.3了解大气污染的监测方法和标准,掌握大气污染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3.教学内容3.1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和特征3.1.1大气污染的定义和分类3.1.2大气污染的特征和危害3.2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影响因素3.2.1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大气污染的影响3.2.2城市化和工业化对大气污染的影响3.3大气污染的治理方法和技术3.3.1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控制大气污染的原理和应用3.3.2传统技术和新技术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3.4大气污染的监测方法和标准3.4.1大气污染物的监测方法和技术3.4.2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4.教学重点和难点4.1教学重点:4.1.1大气污染的特征和污染物的分类4.1.2大气污染的治理方法和技术4.1.3大气污染的监测方法和标准4.2教学难点:4.2.1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原理的讲解和实验操作4.2.2大气污染环境标准的解释和应用5.教学方法5.1讲授法:讲授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介绍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影响因素、治理方法和技术、监测方法和标准。

5.2实验法:实验操作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掌握大气污染监测技术。

5.3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和标准。

6.教学评估6.1考试:课程结束后,进行闭卷考试,检测学生对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掌握程度。

6.2实验报告: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提交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于大气污染监测技术的掌握情况。

6.3论文作业:给予学生一定时间,要求写一篇关于大气污染控制的论文,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幼儿园大气污染防治教育教案:保护蓝天

幼儿园大气污染防治教育教案:保护蓝天

幼儿园大气污染防治教育教案:保护蓝天教学目标:1. 了解大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

2. 掌握减少大气污染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 什么是大气污染?2. 大气污染的危害。

3. 减少大气污染的方法。

教学准备:1. 大气污染相关图片或视频。

2. 环保意识宣传标语。

3. 绘本《小熊和蓝天》。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识(10分钟)1. 教师播放大气污染相关图片或视频,并向幼儿简单解释大气污染的含义。

2. 让幼儿回答一下问题:“我们每天都需要呼吸空气,你知道空气中还有什么吗?”3. 教师请幼儿看一下窗外的蓝天:“你们知道为什么需要保护蓝天吗?”Step 2:学习新知识(30分钟)1. 运用贴标语、故事、歌曲等形式宣传环保意识。

2. 告诉幼儿如果大气污染太重,将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很大危害。

3. 阅读《小熊和蓝天》绘本,借鉴其中的环保故事情节,向幼儿提出减少大气污染的基本方法。

4. 让幼儿给出一些减少大气污染的小细节,如怎样合理使用洗衣机、关闭不需要的电器和水龙头等,让幼儿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Step 3:巩固新知识(20分钟)1. 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环保手工,比如用废旧纸盒、纸巾制作小装饰物。

2. 分组展开环保主题小组讨论,每个小组讨论有关环保的话题,如垃圾分类,储能科技,比赛得分统计等。

Step 4:拓展学习(20分钟)1. 带领幼儿外出参观当地的环保实践中心,让他们近距离地了解环境保护工作。

2. 进行环境教育知识竞赛,鼓励幼儿进行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创意发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Step 5:课程终结(10分钟)教师就今天的课程与幼儿进行小结,进行讨论并为班级集体展示的环保行动表达掌声。

教学反思:通过幼儿园大气污染防治教育这节课,我们让孩子们得以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通过这节课的完成,幼儿们也学会了如何减少大气污染,以及怎样保护我们的蓝天。

小学综合实践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教案大气污染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对人类的健康和环境的稳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提高小学生对于大气污染的认识,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我设计了一个小学综合实践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教案。

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原因和影响,学习大气污染防治的方法,并积极参与到实际的行动中。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大气污染的概念、原因和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了解大气污染防治的方法和重要性。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能够认识到大气污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激发他们对于改善环境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大气污染概念的介绍:通过图片和案例展示,引导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概念,认识到大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

2. 大气污染的原因:通过讲解和讨论,了解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如工厂排放、机动车尾气、燃煤等。

3. 大气污染的影响:通过故事和视频的展示,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如空气污染对呼吸系统的危害,酸雨对植物和水体的破坏等。

4. 大气污染防治的方法:通过讲解和分组讨论,教授学生大气污染防治的方法,如减少车辆使用、节约能源、使用环保产品等。

5.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组织学生制定大气污染防治的行动计划,如开展环保宣传、组织清洁活动、减少能源使用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几张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大气污染的概念和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2. 概念讲解:通过介绍和讨论,向学生提供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

3. 原因分析: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减少大气污染的产生。

4. 影响展示:展示一些实际案例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5. 方法讲解:通过互动讲解,介绍大气污染防治的一些方法和措施,如减少汽车使用、选择环保产品等。

防治大气污染教案

防治大气污染教案

防治大气污染教案第一章: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定义、分类和来源。

使学生认识到大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大气污染的定义和分类大气污染的来源和排放途径大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影响。

1.4 教学活动引入大气污染的话题,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大气污染。

讲解大气污染的定义、分类和来源。

分析大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大气污染的认识和感受。

第二章:大气污染的测量与监测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测量指标和监测方法。

使学生掌握大气污染监测的基本技能。

2.2 教学内容大气污染的测量指标:PM2.5、PM10、SO2、NOx等大气污染监测方法:采样、分析、数据处理天气预报与大气污染的关系2.3 教学方法实验法:进行大气污染监测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

讲授法:讲解大气污染的测量指标和监测方法。

2.4 教学活动讲解大气污染的测量指标和监测方法。

学生分组进行大气污染监测实验,掌握监测技能。

分析实验数据,理解天气预报与大气污染的关系。

第三章:大气污染的控制与治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控制手段和治理技术。

使学生认识到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大气污染的控制手段:排放标准、污染源管理、清洁能源等大气污染治理技术:脱硫、脱硝、除尘、绿化等国家政策和法规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作用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大气污染的控制手段和治理技术。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功的大气污染防治案例。

3.4 教学活动讲解大气污染的控制手段和治理技术。

分析成功的大气污染防治案例,让学生了解治理效果。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对新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建议。

第四章:大气污染防治的公众参与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公众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作用和责任。

使学生认识到公众参与的重要性。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案
一、教学目的
本教学计划旨在了解大气污染的种类和控制方法,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的目标。

二、教学内容
1. 大气污染的种类及其危害
•大气污染种类: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挥发性有机物等;
•大气污染危害:影响健康、破坏环境、引发气候变化等。

2.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及其方法
•控制工程:烟囱高度、烟气的净化、氮氧化物还原、脱硝、脱硫、废气回收等;
•控制方法:政策法规、技术手段和行业管理等。

3. 大气污染控制案例分析
•美国的大气污染防治:空气质量管理法、清洁空气法等;
•中国的大气污染防治:大气污染治理十条、VOCs技术指南等。

三、教学方法
•理论授课:通过教学PPT、视频等材料讲授大气污染的基本知识和控制方法;
•手动实验:利用实验室设备模拟大气污染控制的过程,学生亲手体验并掌握污染物减排的技术;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就案例进行探讨、分享实践心得,加深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评估
•课堂测试:出题方式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考察学生对大气污染的掌握情况;
•学生报告:由学生围绕控制案例进行课堂报告,考察其研究掌握案例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程作业:以小组形式完成大气污染防治的调研报告或现场观察报告,考察其孔亟性和综合应用能力。

五、参考资料
1.《大气污染防治法》;
2.《VOCs技术指南》;
3.《空气质量管理法》;
4.《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和测量方法》;
5.《清洁空气法》。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定义、来源、危害和防治措施。

2. 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大气污染现状,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大气污染的定义和来源:工业排放、交通排放、农业排放、生活排放等。

2. 大气污染的危害: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影响。

3.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法律法规、技术改进、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等。

4. 我国大气污染现状及治理成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大气污染的来源、危害和防治措施。

2. 教学难点: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理解和实施。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来源、危害和防治措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大气污染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大气污染防治策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大气污染的关注。

2. 讲解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来源、危害,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严重性。

3. 分析我国大气污染现状,让学生了解国家面临的环保压力。

4. 讲解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让学生了解环保政策和行动。

5. 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大气污染的防治实践。

6. 小组讨论:讨论大气污染防治策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 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环保知识。

六、大气污染监测与评估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大气污染监测的意义和方法。

掌握大气污染评估的基本原理和工具。

2. 教学内容大气污染监测的方法和设备。

大气污染物浓度的评估和解读。

大气污染指数(AQI)的计算和意义。

3.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大气污染监测技术和大气污染评估方法。

教学难点:大气污染指数的计算和应用。

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大气污染监测的基本概念和技术。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模拟大气污染监测活动。

5.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通过实际案例介绍大气污染监测的重要性。

大气污染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大气污染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大气污染的概念及其分类。

- 掌握主要大气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和危害。

- 理解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及其效果。

- 学会分析大气污染事件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对大气污染的认识。

-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关爱自然的情感。

-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 树立学生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大气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和危害。

- 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及效果。

2. 教学难点:- 大气污染物的分类和来源。

-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结合时事新闻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气污染问题。

- 提出问题:什么是大气污染?它有哪些危害?2. 新课讲授- 讲解大气污染的概念、分类、来源和危害。

-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大气污染物的特点。

- 介绍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如节能减排、控制污染源等。

3.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如何减少生活中的大气污染?2)如何提高环保意识,倡导绿色出行?3)如何参与大气污染防治,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4. 活动实践- 组织学生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如制作宣传海报、开展环保讲座等。

-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清理垃圾等。

5. 总结与反思- 引导学生总结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的知识点。

- 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环保方面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环保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宣传效果、参与度等。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括大气污染的概念、分类、来源、危害、防治措施等内容。

大气环境保护教案

大气环境保护教案

大气环境保护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气的组成、作用以及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

2. 培养学生掌握大气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3.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积极参与大气环境保护的行动。

二、教学内容1. 大气的组成和作用2. 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3. 大气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4. 空气质量指数及其意义5. 个人和社区在大气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气的组成、作用,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以及大气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大气污染案例,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严重性。

3. 小组讨论法:讨论空气质量指数的意义和个人在大气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4. 实践活动法:设计相关的环保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大气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包括PPT、案例、活动方案等。

2. 准备教学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等。

3. 准备相关的环保道具,如空气净化器、口罩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大气的意义和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大气的组成、作用,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以及大气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大气污染案例,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严重性。

4. 小组讨论:讨论空气质量指数的意义和个人在大气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5. 实践活动:设计相关的环保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大气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大气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大气组成、作用和大气污染危害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对于空气质量指数和个人角色的理解。

3. 实践活动记录: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和对于大气环境保护的行动表现。

七、教学延伸1.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大气环境保护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大气污染的概念、成因和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掌握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增强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2.难点:大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大气污染的图片、视频或新闻报道,引发学生对大气污染的思考和讨论。

2.知识讲解(15分钟)a)讲解大气污染的定义和概念。

b)介绍大气污染的成因,包括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燃煤、离子辐射等。

c)分析大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

3.防治措施讲解(20分钟)a)介绍大气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包括源头治理、监测监控、减排措施等。

b)分析国家和个人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角色和责任。

4.综合训练(20分钟)组织学生参与大气污染的综合训练,包括以下内容:a)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针对不同成因的大气污染,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b)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探讨如何减少机动车尾气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c)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环境保护计划,并向全班介绍。

5.总结与评价(10分钟)a)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大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以及个人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重要性。

b)针对学生的综合训练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

四、教学资源1.大气污染图片、视频或新闻报道。

2.大气污染的相关资料和案例。

3.学生小组讨论和演示所需的纸、笔、PPT等。

五、教学扩展1.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环保设施或参与环保活动,加深学生对大气污染的认识和环保意识。

2.给学生布置相关的研究课题,让他们深入探讨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并撰写报告。

3.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模拟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大气污染情况,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上是一份关于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的教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污染》大班教案大气污染大班教案

《污染》大班教案大气污染大班教案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 与。
教学手段
本课程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等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同时,还将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大气污染的现 状和防治情况。
02 大气污染现状及 成因
全球大气污染现状
课程总结回顾
大气污染的概念和成因
01
回顾大气污染的定义,以及主要污染物和来源,如工业排放、
交通尾气、农业活动等。
大气污染的危害
02
讨论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影响

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03
总结控制大气污染的方法和策略,如减少污染物排放、发展清
洁能源、提高环境意识等。
拓展延伸:关注身边环境问题
PM10
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主 要来源于道路扬尘、农业活动、生物 质燃烧等。
二氧化硫(SO2)
01
02
03
来源
主要来源于含硫燃料的燃 烧,如煤炭、石油等。
对环境的影响
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的主 要成分之一,可形成酸雨 ,对生态环境和建筑物造 成破坏。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二氧化硫会刺激呼吸道, 引起咳嗽、呼吸困难等症 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肺部 疾病。

家庭、社区共同参与环保行动
向家长宣传环保知识和家庭环保措施,如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选择环保家居用品等。
鼓励家长带领孩子参加社区环保活动,如义务植树、清理公共区域等,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 感和公民意识。
联合社区开展“环保家庭”评选活动,表彰在环保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家庭和个人,树立榜 样力量。

初中化学大气污染教案

初中化学大气污染教案

初中化学大气污染教案
目标:了解大气污染的成因、影响和防治措施。

一、引入(5分钟)
1. 介绍大气污染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提出讨论问题:大气污染的成因是什么?对环境和人类有什么影响?如何防治大气污染?
二、探究(15分钟)
1. 大气污染的成因:
a. 讨论工业、交通、农业等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b. 引导学生探讨有害气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的来源和排放方式。

2. 大气污染的影响:
a. 分组讨论大气污染对环境的危害;
b. 思考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总结(10分钟)
1. 总结大气污染的成因和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大气污染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四、实践(15分钟)
1. 分组讨论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2. 提出学生针对大气污染问题可以采取的行动。

五、评价与展望(5分钟)
1. 对学生在讨论和实践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2. 展望未来,希望学生能够关注大气污染问题并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讨论和实践,提高学生对大气污染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培养了
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积极参与环保
行动,共同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内科大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案第10章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控制

内科大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案第10章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控制
3、催化燃烧
催化燃烧实际上为完全的催化氧化,即在催化剂作用下,使废气中的有害可燃组分完全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由于绝大部分有机物均具有可燃烧性,因此催化燃烧法已成为净化含碳氢化合物废气的有效手段之一。
与其他种类的燃烧法相比,催化燃烧法具有如下特点:催化燃烧为无火焰燃烧,安全性好;要求的燃烧温度低,故辅助燃料消耗少;对可燃组分浓度和热值限制较小;为使催化剂延长使用寿命,不允许废气中含有尘粒和雾滴。
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可用普通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表示,每摩尔燃料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称为燃烧热,单位为kJ/mol。热化学方程式是进行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及设计燃烧装置的依据。
二、燃烧工艺
1、直接燃烧Leabharlann 直接燃烧是把废气中可燃有害组分当作燃料直接燃烧。因此,该方法只适用于净化含可燃有害组分浓度较高的废气,或者用于净化有害组分燃烧时热值较高的废气。
1、接触冷凝
接触冷凝是指在接触冷凝器中,被冷凝气体与冷却介质(通常采用冷水)直接接触而使气体中的VOCs组分得以冷凝,冷凝液与冷却介质以废液的形式排除冷却器。接触冷凝有利于强化传热,但冷凝液需进一步处理,常用的冷凝设备有喷射塔、喷淋塔、填料塔和筛板塔。
2、表面冷凝
表面冷凝也称间接冷却,冷却壁把冷凝气与冷凝液分开,因而冷凝液组分较为单一,可以直接回收利用。常用的间接冷凝设备有列管冷凝器、翅管空冷冷凝器、喷淋式冷凝器及螺旋板冷凝器。
一、冷凝原理
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下,具有不同的饱和蒸气压。对应于废气中有害物质的饱和蒸气下的温度,成为该混合气体的露点温度。也就是说,在一定压力下,某气体物质开始冷凝出现第一个液滴时的温度,即为露点温度,简称为露点。因此,混合气体中有害物质的温度必须低于露点,才能冷凝下来。在衡压下加热液体,液体开始出现第一个气泡时的温度,简称泡点,冷凝温度一般在露点和泡点之间,冷凝温度越接近泡点,则净化程度越高。通常也可用压缩法使气态有害物质在临界温度下临界压力下变成液态,从而除去或回收有害物质,但由于费用较高,目前很少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污染控制教案
1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第一章大气污染控制基本知识
§1 大气污染和大气污染物
一、大气污染 1、大气的组成
大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组成的,按其成分可以概括为三部分:干燥清洁的空气、水汽和悬浮微粒。

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氧、氩、二氧化碳气体,其含量占全部干洁空气的99.99%(体积);氖、氦、氪甲烷等次要成分只占0.004%左右。

由于空气的垂直运动以及分子扩散,使得干洁空气的组成比例直到90—100km的高度还基本保持不变。

也就是说,在人类经常活在人类经常活动的范围内,任何地方干洁空气的物理性质是基本相同的。

大气中的水汽含量随时间、地点、气象条件等不同而有较大变化,其变化范围可达0.02%—6%。

大气中的水汽含量虽然很少,但却导致了各种各样复杂的天气现象:云、雾、雨、雪、霜、露等。

这些现象不仅引起大气中湿度的变化,而且还能引起热量的转化。

同时,水汽又具有很强的吸收长波长的能力,对地面的保温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气中的悬浮微粒,除由水汽变成的水滴,冰晶外(云、雾即是由微小的水滴或冰晶组成的),主要是大气尘埃和悬浮在空气中的其他杂质。

它们有的来自流星在大气中燃烧后产生的宇宙灰尘;有的是地面上燃料产生的烟尘,或被风卷起的尘土;有的是海洋中浪花溅起在空中蒸发留下的盐粒;有的是火山喷发后留在空中的火山灰;有的是由细菌、动物呼出的病毒、植物花粉等组成的有机灰尘等。

悬浮微粒对大气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也有重要影响。

例如,削弱太阳辐射,在大气中形成各种光学现象,影响大气能见度等
2、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系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介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

所谓人类活动不仅包括生产活动,而且包括生活活动,如做饭、取暖、交通等。

自然过程,包括火山活动、山林火灾、海啸、土壤和岩石的风化及大气圈中空气运动等。

一般来说,由于自然环境所具有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机能(即自然环境的自净作用),会使自然过程造成的大气污染,经过一定时间后自动消除(即使生态平衡自动恢复),所以可以说,大气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按照大气污染的范围来分,大致可分为四类:(1)局限于小范围的大气污染,如受到某些烟囱排气的直接影响;(2)涉及一个地区的大气污染,如工业区及附近地区或整个城市大气受到污染;(3)涉及到比一个城市更广泛地区的广域污染;(4)必须从全球范围考虑的全球性(或国际性)污染,如大气中的飘尘和二氧化碳气体的不断增加,就成了全球性污染,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

二、大气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系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人或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

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很多,按其存在状态可概括为二大类:气溶胶状态污染物,气体污染物。

1、气溶胶状态污染物
在大气污染中,气溶胶系指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的悬浮体。

从大气污染控制角度,按照气溶胶的来源和物理性质,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种:
粉尘(dust):粉尘系指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小固体粒子,能因重力作用发生沉降,但在某一段时间内能保持悬浮状态。

它通常是由于固体物质的破碎、研磨、分级、输送等机械过程,
或土壤、岩石的风化等自然过程形成的。

粒子的形状往往是不规则的。

粒子的尺寸范围,在气体除尘技术中,一般为1—200μm左右。

属于粉尘类的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很多,如黏土粉尘、石英粉尘、煤粉、水泥粉尘、各种金属粉尘等。

烟(fume):烟一般系指由冶金过程形成的固体粒子的气溶胶,它是由熔融物质挥发后生成的气态物质的冷凝物,在生成过程中总是拌有诸如氧化之类的化学反应。

烟的粒子尺寸很小,一般为0.01—1μm左右。

产生烟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如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中产生的氧化铅烟、氧化锌烟,在核燃料后处理厂中的氧化钙烟等。

飞灰(fly ash):飞灰系指随燃料产生的烟气飞出的分散较细的灰分。

黑烟(smoke):黑烟一般系指由燃料燃烧产生的能见气溶胶。

在某些情况下,粉尘、烟、飞灰、黑烟等小固体粒子气溶胶的界限,和难明显区分开,在各种文献特别是工程中,使用得较混乱,根据我国的习惯,一般可将冶金过程或化学过程形成的固体粒子气溶胶称为烟尘;将燃料燃烧过程产生的飞灰和黑烟,在不需仔细区分时,也称为烟尘。

在其他情况,或泛指小固体粒子的气溶胶时,则通称粉尘。

雾(fog):雾是气体中液滴悬浮体的总称。

在气象中指造成能见度小于1km的小水滴悬浮体。

在工程中,雾一般泛指小液滴悬浮体,它可能是由于液体蒸发的凝结,液体的雾化及化学反应等过程形成的,如水雾、酸雾、碱雾、油雾等。

在大气污染控制中还根据大气中的粉尘(或烟尘)颗粒的大小,将其分为飘尘、降尘和总悬浮微粒。

2、气体状态污染物
气体状态污染物是以分子状态存在的污染物,简称气态污染物。

气态污染物的种类很多,大部分为无机气体,常见的有五大类,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含硫化合物,以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为主的含氮化合物、碳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及卤素化合物等。

对于气态污染物,又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污染源排到大气中的原始污染物质;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已有组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经过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与一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质。

在大气污染中目前受到普遍重视的一次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SOx)等、氮氧化物(NOx)、碳氧化物(CO、CO2)以及碳氢化物(HC)等。

受到普遍重视的二次污染物主要是硫酸烟雾(Sulfurous smog)和光化学烟雾(Photochemical smog)。

主要气态污染物的特征、来源的简单介绍:
(1)硫氧化物硫氧化物中主要是SO2,它是目前大气污染物中数量较大、影响面较广的一种气态污染物。

大气中SO2的来源很广,几乎所有工业企业都可能产生。

它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的燃烧过程,以及硫化物矿石的焙烧、冶炼等热过程,火力发电厂、有色金属冶炼厂、硫酸厂、炼油厂以及所有烧煤或油的工业锅炉、炉灶等都排放SO2烟气。

在排放SO2的各种过程中,约有96%来自燃料燃烧过程,其中火电厂排烟中的SO2浓度较低,但总排放量却最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