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医学名词解释
医学检验诊断学
![医学检验诊断学](https://img.taocdn.com/s3/m/7e29e856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3e.png)
医学检验诊断学
医学检验诊断学是一门医学专业,主要研究医学检验的原理、方法和应用,旨在帮助临床医生正确、快速地诊断疾病,为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该学科包括临床检验、微生物检验、生化检验、免疫学检验等多个分支,涉及到从样本搜集、操作、诊断到报告的整个链条。
医学检验诊断学的常用方法包括常规化验、特殊化验、影像学诊断等,其中最常见的包括血液、尿液、粪便、脑脊液、呼吸道分泌物等样本的检测。
通过对这些检验结果的分析,医生可以更准确地了解疾病的类型、程度和治疗需要。
医学检验诊断学还积极推动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不断更新诊疗技术和诊断标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同时,该学科也在互联网时代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检验结果到病历管理的数字化将进一步提高医学诊疗的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
医学检验的重要意义及检验中的注意事项
![医学检验的重要意义及检验中的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0215ec6c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28.png)
医学检验的重要意义及检验中的注意事项摘要:医学检验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测和分析,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科学的依据。
本文旨在探讨医学检验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在进行检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关键问题。
首先,医学检验对于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提供可靠的证据来判断疾病的存在和类型。
其次,医学检验在治疗方案的决策中起到关键作用,它可以评估治疗效果、监测病情变化,并为病人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最后,本文还介绍了在进行医学检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关键问题,包括检验标本的采集和保存、实验室设备的校准和维护、结果的解释和报告等方面,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深入研究医学检验的重要意义和注意事项,可以提高临床医生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对医学检验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医学检验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医学检验,重要意义,注意事项,疾病诊断,治疗方案一、引言医学检验是现代医疗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通过实验室检测和分析,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医学检验主要涉及实验室检测技术和方法以及对检测结果的解读和评价。
在现代医学中,医学检验已经成为临床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决策的重要工具。
然而,在进行医学检验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关键问题,如样本采集不当、实验室设备的问题等,这些问题可能导致检验结果的不准确和可靠性的降低。
因此,深入研究医学检验的重要意义和注意事项,对于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医学检验的重要意义(一)疾病诊断的重要工具医学检验在疾病的诊断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血液、尿液、组织等样本的检测,可以获取大量的生理和病理信息,从而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存在和类型。
例如,血液常规检查可以提供关于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的信息,这对于诊断贫血、感染和出血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可以帮助早期发现和诊断癌症,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和预后。
(二)治疗方案的决策依据医学检验在治疗方案的决策中起到关键作用,通过检测特定的指标和标志物,可以评估治疗的效果和监测病情的变化。
实验诊断学考试重点
![实验诊断学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c41288e779563c1ec4da7193.png)
实验诊断部分一、名词解释1.实验诊断:是指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为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价所用的医学临床活动。
2.参考值:是指对抽样的个体某项目检测所得的值3.参考值范围:所有抽样组测得的平均值加减标准差即为--。
4.危急值:是指某些检验结果出现异常超过一定界值时,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医师必须紧急处理,称之为危急值。
5.小红细胞:红细胞直径小于6μm,中央淡染区扩大,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
见于低色素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
6.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的百分率增高时。
7.核右移: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者。
8.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较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的深蓝紫色或蓝黑色的颗粒称为中毒颗粒,多见于较严重的化脓性感和大面积烧伤等情况。
9.棒状小体:为白细胞胞质中出现红色细杆状物质,一个或数个,故称棒状小体。
棒状小体一旦出现在细胞中,就可拟诊为急性白血病。
棒状小体在鉴别急性白血病类型时有重要价值。
10.异型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受病毒等因素刺激增生亢进而形成的一种形态变异的淋巴细胞,简称异淋。
临床:异淋↑常见于传单等病毒感染性疾病。
11.类白血病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12.网织红细胞:晚幼红细胞脱核后的细胞。
由于胞质内还残存核糖体等嗜碱性物质,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染色,呈现浅蓝或深蓝色的网织状细胞而得名。
13.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沉降的速率,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改变;红细胞数量和形状等14.血细胞比容:又称血细胞压积(PCV),是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
15.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是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由血细胞分析仪测量而获得。
对贫血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16.贫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下限,称为贫血。
17.巨幼细胞贫血:是由于叶酸及(或)维生素B12 缺乏使DNA 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组贫血18.溶血性贫血: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破坏增多或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不能相应代偿而发生的一类贫血19.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由于多种原因所致,骨髓造血肝细胞减少或/和功能异常。
医学检验技术生理名词解释
![医学检验技术生理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ebca02f360cba1aa911dacd.png)
生理学名词解释1.兴奋性:机体接受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2.摘值:能够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最小剌激,与兴奋性成反比。
3.可兴奋组织:神经肌肉和腺体等组织细胞兴奋性较髙统称为可兴侖性组织.4.反应:机体所处的环境是经常变化的,这些变化被机体组织或细胞所感受即反应.5.内环黄:细胞外液则是细胞直接接触的液体环境,牛理学中将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6:负反慎:反馈仃息减弱控制部分活动的过程,维持机体功能活动的稳态.7.静息电位:是指细胞膜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8.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一次仃效剌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迅速、一过性的股电位波动。
9.血细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林的容枳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10.晶体溢透压由血浆中小分子晶体物质形成,大部分是NaCI.胶体透压:由血浆中胶体物质形成的漆透压,主要是白蛋白.12.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溶胶状态转变成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13.期前兴奋:心肌受到一次人为的刺激或窦房结以外的病理性异常刺激,则可发生一次提前出现的动作电位,称为期前兴奋14.代供间歌:期前兴侖也何口己的有效不应期,在一次期前收缩Z后,常伴何一段较长的心宅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15.房室延拥:房室交界内兴奋传导缓慢的这一特点称为房室延搁房空爼搁的生理意义在于心室收缩始终发生于心室收缩结束之后.避免心房心牢同步收缩, 有利于心室的进一步充盈,也有利于心室射血容易传导阻滞.16.心动周期:心脏毎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的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出量:每一侧心宅每次波动所射出的血液呈称为每搏输出址,简称搏出址18.血压:是指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于单位面枳血管壁的侧压力.19.动脉血压:是指血液中动脉血管壁的侧压力.20.收缩压:心空收缩时主动脉压急剧升高.在快速射血期动脉血压达到垠高值称为收縮压.21.舒张压: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在心舒末期动脉血压降至最低值称为舒张压。
12医学检验医学微生物学阶段练习题2参考答案
![12医学检验医学微生物学阶段练习题2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845842852458fb770b5658.png)
12医学检验医学微生物学阶段练习题2参考答案化脓性球菌一、名词解释1.化脓性球菌:是一类能感染人体并引起化脓性炎症的病原性球菌,包括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球菌。
2、SPA:即葡萄球菌A蛋白,是葡萄球菌细胞壁的一种表面蛋白,能与人及某些哺乳类动物的IgG分子Fc段发生非特异性结合,与吞噬细胞的Fc受体争夺Fc段,从而降低了抗体的调理吞噬作用,起到了协助细菌抗吞噬的作用。
3.血浆凝固酶:由致病性葡萄球菌产生的一种酶,可使液态纤维蛋白变成固态纤维蛋白。
4.抗链球菌溶素O试验:简称抗O试验,是以链球菌溶素O为抗原,检测血清中相应抗体ASO,常用于风湿热的辅助诊断。
5.TSST-1: 即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由噬菌体Ⅰ群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可增加宿主对内毒素的敏感性,可引起机体多个器官系统的功能紊乱,出现毒性休克综合征(TSS)。
二、填空题1.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2.血浆凝固酶3.金黄色葡萄球菌4.食物中毒剥脱性皮炎假膜性肠炎毒性休克综合征5.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丙型链球菌6.巧克力色血琼脂平板7.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8.葡萄球菌9.透明质酸酶链道酶IO.IgG Fc段11.化脓性感染中毒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12.荚膜大叶性肺炎三、选择题A型题 1.C 2.C 3.C 4.A 5.A 6.E 7.A 8.E 9.D 10.D 11.D 12.B 13.C 14.E 15.E 16.BB型题 17.A 18.E 19.A 20.B 21.A 22.E 23.B 24.D 25.A 26.D 27.E 28.B29.C X型题 30.CD 31.ABCD 32.BCDE 33.ABC 34.BD 35.ABDE四、问答题1.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有哪些?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有:血浆凝固酶、杀白细胞素、葡萄球菌溶血素、肠毒素、表皮剥脱毒素、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TSST-1)。
医学检验技术名词解释ct值
![医学检验技术名词解释ct值](https://img.taocdn.com/s3/m/f3caeeaf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38.png)
医学检验技术名词解释ct值1.引言1.1 概述概述医学检验技术是现代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它通过对人体的生理参数、化学成分、微生物等方面进行检测和分析,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案。
在医学检验过程中,CT值作为一项常见的技术指标,在诊断和疾病监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CT值,即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值,通过对患者进行CT扫描,利用计算机对所得到的数据图像进行处理和重建,得到一系列数值,用来衡量组织或器官对X射线的吸收能力。
这个数值可以用来评估组织或器官在图像中的密度,并提供一些重要的临床信息。
在医学检验中,CT值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学、神经学、心血管学等多个医学领域。
它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组织或器官的异常情况,如肿瘤的大小、血管的阻塞程度等。
CT值还可以用来确定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对疾病的进展和恶化进行监测。
尽管CT值在医学检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CT值只能提供组织或器官的密度信息,对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评估相对较弱。
其次,由于CT扫描过程中需要暴露患者于辐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辐射损伤的风险。
此外,CT值的判断还需要医生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避免误判和误诊的发生。
尽管存在一些局限性,但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CT值的应用前景仍然十分广阔。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化对CT图像的分析和解读,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同时,可以探索新的成像技术和方法,以减少辐射损伤的风险,并加强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评估。
这将为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带来更大的突破和进步。
在本文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详细介绍CT值的定义和原理,以及其在医学检验中的具体应用。
通过深入理解和学习CT值,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这一技术指标,为患者的健康提供更加全面和精确的评估和诊断。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引言、正文和结论。
下面将对每个部分的内容做详细解释。
医学检验课件ppt
![医学检验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59285774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9f.png)
对检测结果进行审核,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结果反馈
将检测结果及时反馈给临床医生或患者,以 便进行下一步的诊疗或自我管理。
结果解释
对检测结果进行解释,提供临床诊断和治疗 建议。
结果存档
将检测结果进行存档,便于后续查阅和统计 分析。
04
医学检验质量控制
室内质量控制
01 02
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
医学检验课件
目录
• 医学检验概述 • 医学检验技术 • 医学检验流程 • 医学检验质量控制 • 医学检验与临床诊断 • 医学检验的未来发展
01
医学检验概述
医学检验的定义与目的
定义
医学检验是指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实验室技术,对患 者的血液、尿液、分泌物以及其他身体组织进行检测和分析 ,以协助临床医生诊断、治疗和监测疾病的过程。
血液免疫检查
通过检测免疫球蛋白、补 体等成分,评估机体免疫 功能,诊断免疫缺陷病和 自身免疫性疾病。
生化检验
肝功能检查
电解质和代谢物检查
检测肝脏功能状态,包括转氨酶、胆 红素、白蛋白等指标,用于诊断肝炎 、肝硬化等疾病。
检测血液中电解质和代谢物水平,如 钾、钠、钙、血糖等,了解机体水、 电解质平衡及糖代谢状况。
基因突变筛查
检测与遗传性疾病相关的基因突变,预测疾病风 险和指导个体化治疗。
03
医学检验流程
样本采集
01
02
03
04
血液采集
从患者体内抽取血液样本,用 于检测血液中的各种指标,如 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
尿液采集
收集患者的尿液样本,用于检 测尿液中的蛋白质、糖分、酮
体等指标。
粪便采集
实验诊断学名词解释
![实验诊断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55d70c89ec3d5bbfd0a7462.png)
第一章绪论1.床旁检测(POCT):在患者床旁进行的以护理为重点的快速检测技术2.个体化诊断:针对个体特点的准确诊断,找到具体病因,并提供个体遗传基因、疾病基因和药敏敏感性等特点的信息。
目标:用药个体化和个体化医疗,例如肿瘤的靶向治疗3.循证医学: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4.循证实验医学(EBLM):根据临床经验和当今研究的最佳证据,结合每位病人的情况特点,合理明确评估和应用实验室检验项目和结果,使病人的利益最大化。
5.诊断性试验的指标:(1)灵敏度(sen):金标准诊断的“有病”病例中,检测阳性例数所占的比例,即真阳性率(2)特异性(spe):真阴性率。
在金标准诊断的“无病”病例中,诊断试验中阴性所占的比例。
(3)阳性预测值(PPV):阳性试验的事后概率。
诊断试验中阳性例数出现阳性反应的概率。
(4)阴性预测值(NPV):和阳性事后率相反。
(5)准确性(ACC):全部事件中真阳性和真阴性所占的比例(6)患病率(Prev):金标准诊断的“有病”的比例。
6.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 curve):决定最佳临界点,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诊断试验的价值。
7.实验诊断学:实验诊断主要是运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试验技术方法,通过感官、试剂反应、仪器分析和动物实验等手段,对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以及组织细胞等标本进行检验,获得反映机体功能状态、病理变化或病因等的客观资料。
第二章血液的一般检验1.红细胞比容(HCT、PCV):红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
2.平均红细胞容积(MCV):指平均每个红细胞的体积。
等于每升血液中血细胞比容/每升血液中的红细胞数目。
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每个红细胞中所含的血红蛋白的量。
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量/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4.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每升血液中平均所含的血红蛋白浓度(g)。
每升血液中的血红蛋白量/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比容5.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反应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由血细胞分析仪测量获得。
医学专业生物化学(大专)复习资料
![医学专业生物化学(大专)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cfda16a453610661fd9f421.png)
医学专业生物化学(大专)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以研究人体在健康和疾病时体内的生物化学过程为目的,通过检测人的体液等标本中的化学物质,为临床医生提供疾病诊断、病情治疗监测、药物疗效观察、判断预后以及健康评价等信息的一门学科。
:指20XX年2月国际化标准组织发布的《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是专门针对医学实验室认可而制定的一个标准。
3.实验室认可:是权威性专业组织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实验室或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检查、考核,认可能够开展或胜任某些工作,并授予资格的过程。
4.检测系统:指完成一个检验项目测定所涉及的仪器、试剂、校准品、质控品、消耗品、操作程序、质量控制程序等的组合。
二、填空1.英译汉:ISO的中文全称是;IFCC的中文全称是。
、 LIS、 APR、 BCG的中文全称依次为、、、。
3.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现代化主要表现在:①检测分析自动化;②试剂标准化和商品化;③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④ISO15189认可;⑤参与临床诊断和治疗。
第二章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基本知识一、名词解释1.急诊检验:是实验室为了配合临床对危急重症患者的诊断和抢救而实施的一种特需服务。
2.危急值:指某些检验结果出现了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的极限值。
二、填空1.生化检验常用的体液标本有、、和等,其中以标本最为常用。
2.生化检验中,是最常用的血液标本,是最常用的采血方法。
3.生化检验中常用的抗凝剂有(肝素)、(草酸钾—氟化钠)等。
4.检验前质量管理要素主要包括(医生申请)、:当物质浓度为1mol/L,液层厚度为1cm时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值。
2.电泳技术:是利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定向移动的特性,对混合物组分进行分离纯化和测定的一项技术。
3.电化学分析技术:是利用物质的电化学性质,测定化学电池的电位、电流或电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
4.光谱分析技术:指利用物质具有吸收、发射或散射光谱谱系的特点,对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方法。
医学检验名词解释
![医学检验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9018b0e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c6.png)
医学检验名词解释1、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单克隆抗体B细胞杂交瘤细胞产生的只识别一种抗原表位的具有高度特异性抗体..2、抗原:是一种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机体内或机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产物..3、抗体:是B细胞识别抗原后活化;增值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合成分泌的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4、EDTA是一种广义的碱;乙二胺四乙酸;通常叫作EDTA;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当M与Y进行时;如有存在;就会Y与结合;形成它的..此时;Y的平衡浓度降低;故使主反应受到影响..这种由于氢离子存在使参加主反应能力降低的现象;称为酸效应.. 氢离子引起副反应时的副反应系数称为..5、离心机900rpm指的是转速6、抗人球蛋白试验;又称Coombs’试验;是诊断AIHA的重要依据..本试验阳性结果主要见于下列几种情况:<1>.自身免疫性贫血;IgG型引起的溶血性贫血;本试验直接反应常呈强阳性;间接反应大多阴性;但亦可阳性..<2>.药物诱发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①型:直接及间接反应均阳性..②青霉素型:直接反应阳性;间接反应阴性;以上二型如以正常红细胞先与有关药物于37℃培育后再加病人血清、间接反应均为阳性..③福阿亭型:奎宁等药物抗体通常为IgM;偶有IgG型者;直接反应为阳性;间接反应阴性;但如用IgG抗血清做试剂则结果大部分均为阴性;但如培育时加入新鲜正常人血清供应补体则结果为阳性..<3>.冷凝集素综合征直接反应阳性;间接反应阴性试验需在37℃下进行由于本病红细胞膜附着的是补体C4和C3而不是IgG或IgM;如果用抗IgG或抗IgM抗血清做试验时;则结果阴性;如以抗补体的抗血清做试验则直接反应阳性..<4>.新生儿同种免疫溶血病;因Rh血型不合所致溶血病;直接及间接反应均强阳性;持续数周、换血输血后数天内可变为阴性;由于“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结果常为阴性或弱阳性..<5>.红细胞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反应;ABO或Rh血型不合输血;供者的红细胞被受者的血型抗体致敏;在供者被致敏的红细胞完全破坏以前;直接反应阳性;Rh阴性者如过去不曾接受过Rh阳性者的血或曾妊娠胎儿为Rh阳性者;间接反应阳性;如无上述接触;第一次输血后Rh阳性的血;数天之内间接反应也会变为阳性..<6>.其它在、SLE、恶性淋巴瘤、、癌肿、铅中毒、结节性动脉周围炎、EVan氏综合征等;病人直接反应亦可阳性;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症患者中;急性发作后用抗补体血清做试验直接反应常为阳性..7、IgM抗体是免疫应答中首先分泌的抗体..它们在与抗原结合后启动补体的级联反应..8、IgG抗体immunoglobulinG在免疫应答中起着激活补体;中和多种毒素的作用..IgG抗体持续长;是唯一能在妊娠期穿过保护胎儿的抗体..它们还从分泌进入初乳;使新生儿第一时间得到抗体保护..9、IgG抗体的功能:<1>、激活补体经典途径;介导溶菌和细胞毒作用;<2>、介导ADCC效应;<3>、调理吞噬作用;<4>、结合SPA;<5>、中和毒素和病毒..在抗感染免疫尤其是再次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IgG类自身抗体参与Ⅱ、Ⅲ型超敏反应..10、补体C3是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分子量为195000;主要有巨噬细胞和肝脏合成;在C3转化酶的作用下;裂解成C3a和C3b两个片段;在补体经典激活途径和旁路激活途径中均发挥重要作用..11、补体的生物学活性:1、溶解细胞作用;2、调理作用;3、炎症介质作用;4、清除免疫复合物;5、免疫调节作用..12、0.2M 2-Me是应用液..13、效价:效价即效价强度;是指药物达到一定效应时所需要的剂量通常以毫克计算..14、新生儿溶血病:主要是指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病..人类血型系统有40多种;但以ABO和Rh血型系统母婴不合引起溶血者为多见..新生儿同种免疫溶血病;因Rh血型不合所致溶血病;直接及间接反应均强阳性;持续数周、换血输血后数天内可变为阴性;由于“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结果常为阴性或弱阳性..15、HDN:新生儿溶血病16、层析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物理的差异如吸附力、分子形状及大小、分子、等;使各组分在两相一相为固定的;称为固定相;另一相流过固定相;称为流动相中的分布程度不同;从而使各组分以不同的速度移动而达到分离的目的..17、Cv值表示的是元件对液体的流通能力;即:流量系数..18、一切宏观的物体;在某种程度上都具有磁性;但按其在外磁场作用下的特性;可分为以下三类.. 1铁磁性物质这些物质在外磁场作用下能迅速到达;大于零并和外磁场强度成复杂的函数关系离开磁场后有.. 2顺磁场物质磁化率大于零;但小于铁磁性物质;在外磁场作用下;表现出较弱的磁性;磁化强度和外磁场强度呈线性关系;只有在温度低于4k时;才可能出现磁饱和现象.. 3反磁性物质磁化率效率零;在外磁场作用下;逆磁场磁化;使磁场减弱.. 各种物质磁性差异正式磁分离技术的基础..水中颗粒状物质在磁场里要受磁力、重力、惯性力、粘滞力以及颗粒间互相作用力的作用..磁分离技术就是有效地利用磁力;克服与其抗衡的重力、惯性力、粘滞力磁过滤、磁盘或利用磁力和重力;使颗粒凝聚后沉降分离磁凝聚..19、兼容二步法:1、之所以是二步是因为:它将传统三步法中的二抗和附有酶的三抗由二步法中的二抗和酶的结合物所代替..2、二步法的优点:背景干净原因:不含生物素和卵白素;并只使用抗体的Fab段;可以省去血清封闭的步骤;灵敏度比三步法高几倍..3、具体步骤同三步法类似;不用血清封闭..作实验的时候可以参考试剂盒的说明书..20、免疫指标1;AFP是胎儿的一种特异性球蛋白;分子量为64000-70000道尔顿;在妊娠期间可能具有糖蛋白的免疫调节功能;可预防胎儿被母体排斥..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是一种MW为150K~300KD的糖蛋白;45%为蛋白质;含有岩藻糖、甘露糖、半乳糖以及唾液酸..研究表明它的组分并非单一..2;CEA的编码基因位于19号染色体..1965年Gold和Freedman首先自人结肠癌组织发现;是胚胎性致癌抗原..主要存在于胎儿消化道上皮组织、胰脏和肝脏..正常成人血清中CEA含量极低;而失去极性的癌细胞分泌CEA进入血液和淋巴;导致血中CEA水平增高..PSA是前列腺特异抗原;对前腺癌的诊断特异性达90% 97%..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前列癌的肿瘤标志物;被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癌的筛选、诊断及治疗后的监测..3; PSA是代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小于4正常;大于4要考虑到前列腺是否有问题..它具有组织特异性;但不是肿瘤所特异的..4;FPSA是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比值;正常为0.16;是鉴定前列腺癌的一个重要指标..FPSA比值高说明前列腺癌的几率很大..5;糖蛋白抗原CA50:CA50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广谱..是一种酯和;正常组织中一般不存在;当细胞恶变时;酶被激活;造成细胞表面糖基结构改变而成为CA50标志物..正常血<20 μg/L;许多恶性肿瘤患者血中皆可升高;如66.6%的肺癌、88.2%的肝癌、68.9%的胃癌、88.5%的卵巢或子宫颈癌、94.4%胰或;其他如直肠癌、膀脏癌等皆有70%以上是升高的.. 癌抗原50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广谱肿瘤标志物;与有一定的交叉抗原性;主要用于、结肠/直肠癌、胃癌的辅助诊断;其中胰腺癌病人增高最明显..6;CA是指肿瘤标记物tumor markers or Cancer Markers;CA-125 卵巢癌..7;CA19-9指一种与胰腺癌、、结肠癌和胃癌等相关的;又称胃肠道相关抗原..癌抗原19-9对胰腺癌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特异性;其阳性率在85%~95%之间;且随手术后与病情好转而降低..血清可作为胰腺癌..胆囊癌等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8;是一种相关抗原;对乳腺癌的诊断和术后随访有一定的价值.. 乳腺癌常有CA153升高;在乳腺癌初期敏感性较低;约60%..转移性乳腺癌的阳性率可达80%..在欧洲;CA153常用来作为乳腺癌辅助诊断指标;也是用于术后随访;监测肿瘤复发;转移的指标..正常数值空腹血糖正常值1、一般空腹全血血糖为3.9~6.1毫摩尔/升70~11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为3.9~6.9毫摩尔/升70~125毫克/分升.2、空腹全血血糖≥6.7毫摩尔/升12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7.8毫摩尔/升140毫克/分升;2次重复测定可诊断为糖尿病..3、当空腹全血血糖在5.6毫摩尔/升100毫克/分升以上;血浆血糖在6.4毫摩尔/升115毫克/分升以上;应做糖耐量试验..4、当空腹全血血糖超过11.1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时;表示胰岛素分泌极少或缺乏..因此;空腹血糖显着增高时;不必进行其它检查;即可诊断为糖尿病..餐后血糖正常值餐后1小时:血糖6.7-9.4毫摩/升..最多也不超过11.1mmol/L200mg/dl 餐后2小时:血糖≤7.8毫摩/升..餐后3小时:第三小时后恢复正常;各次尿糖均为阴性。
实验诊断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和解答集锦
![实验诊断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和解答集锦](https://img.taocdn.com/s3/m/a25aec48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79.png)
实验诊断学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集锦血液一般检测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杆状核粒细胞、晚幼粒、中幼粒细胞或早幼粒细胞等)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5%时称为核左移。
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
时称为核左移。
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
时称为核左移。
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
核右移: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3%时称为核右移。
主要见于巨幼贫及造血功能时称为核右移。
主要见于巨幼贫及造血功能衰退,也可见于应用抗代谢药物。
在炎症的恢复期,可出现一过性核右移。
衰退,也可见于应用抗代谢药物。
在炎症的恢复期,可出现一过性核右移。
溶血性贫血(HA HA)):由于各种原因使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由于各种原因使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破坏增多或加速,破坏增多或加速,破坏增多或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不能相应代偿时引起的而骨髓造血功能不能相应代偿时引起的一组贫血。
一组贫血。
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IDA IDA IDA)):因体内储存铁缺乏而使血红蛋白合成不足所致的贫血。
:因体内储存铁缺乏而使血红蛋白合成不足所致的贫血。
巨幼细胞贫血:由于叶酸及维生素B 12缺乏使DNA 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类贫血。
其典型特征是除出现巨幼红细胞外,粒细胞也出现巨幼特征及分叶过多。
粒细胞也出现巨幼特征及分叶过多。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AA AA)):是由于多种原因所致骨髓造血干细胞减少和功能异常,是由于多种原因所致骨髓造血干细胞减少和功能异常,导致红细胞,导致红细胞,导致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生成减粒细胞和血小板生成减少的一组综合征。
少的一组综合征。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肿瘤,其)特点为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异常增生与分化成熟障碍,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而正常造血功能则受到抑制。
重庆医科大学《实验诊断学》名词解释201个
![重庆医科大学《实验诊断学》名词解释201个](https://img.taocdn.com/s3/m/5d4be811c281e53a5802ff22.png)
《实验诊断学》名词解释2013.12目录:1实验诊断(laboratory diagnosis):2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3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 EBA)4危急值(critical value):5医学决定水平(medical decision level)6红细胞计数 (red blood cell count, RBC)7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8网织红细胞计数(reticulocyte count, Ret):9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10白细胞绝对值(absolute value of WBC)11白细胞分类计数(Differential count, DC)12靶形红细胞(target cell):13球形红细胞(spherocyte)14嗜多色性红细胞(polychromatic erythrocyte):15高色素性红细胞(hyperchromic erythrocyte):16嗜碱性点彩(basophilic stippling):17染色质小体(Howell-jolly body)18卡-波环(cabot ring )19有核红细胞 nucleated erythrocyte):20中毒颗粒:(toxic granulation)21空泡(vacuole degeneration22杜勒小体(dohle bodies):23核变性(degeneratio of nuceus):24棒状小体(auer bodies):25异形淋巴细胞(atypical lymphocyte)26核左移(nuclear shift to left):27核右移(nueclear shift to right)28分裂池(mitotic pool)29贮备池(storage pool)30边缘池(vessel wall)31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 reaction)32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ete ESR)33骨髓穿刺(bone marrow puncture)34骨髓增生程度(proliferative degree)35粒红比(myeloid erythrocyte ratio,M:E) 36、细胞化学染色(cyto-chemical stain)37过氧化物酶染色(peroxidase stain,POX)38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eutrophil alkaline phosphatase stain,NAP)39骨髓纤维化(myelofibrosis, MF)40骨骼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41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MA)42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43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BT)44束臂实验(capillary fragility test,CFT)45血块收缩试验(clot retraction test,CRT)46大血小板比率(platelet large cell ratio, P-LCR)47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
医学检验常用术语
![医学检验常用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73400ede9ec3d5bbfd0a745b.png)
医学检验常用术语实验名称参考值RF(类风湿因子)0~20 IV/MLASO(抗链球菌溶血素“O”)0~200IV/MLCRP(C反应蛋白)0~8MG/DL尿MA(微量白蛋白)0~1.9mg/dL尿aM(微球蛋白)0~1.3mg/dL尿TRU(转铁蛋白)0~0.2mg/dL尿IgG(免疫球蛋白IgG)0~0.1mg/dLHBsAg(乙型肝炎病毒抗原)阴性anti-HCV(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阴性RPR(梅毒快速血浆凝集素反应)阴性THPA(梅毒抗体检测)阴性抗结核抗体阴性AB 酸性磷酸酶AFP 甲胎蛋白A/G 白蛋白/球蛋白比值这只是一部分常见的还有遗传学检验和分子生物学检验、微生物检验等等...梅毒抗体试验(FTA-ABS) 阴性抗胰岛细胞抗体(ICA) 阴性AMSA 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ANA 抗核抗体apoAl 载脂蛋白A1apoBloo 载脂蛋白B。
Aslr 天门冬酸转氨酶ASMA 抗平滑肌自身抗体α1-AT al航胰蛋白酶ATGA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1P 三磷酸腺苷ATT 阿斯匹林耐量试验BB 缓冲碱BBb 全血缓冲碱BBp 血浆缓冲碱BE 碱剩余(碱缺失)BPC 血小板计数BT 出血时间BUN 血尿素氮C02一CP 二氧化碳结合力ConA 刀豆凝集素ACPK 肌酸磷酸激酶cSF 脑脊液CRP C.反应蛋白Cr 凝血时间英文缩写中文意义DC 白细胞分类计数dsDNA 双股去氧化核糖核酸EGT 血浆乙醇凝胶试验EUSA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T 优球蛋白溶解试验ERFT B花结形成试验ESR 血沉FDP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g 血浆纤维蛋白原FM 纤维蛋白单体GHb 糖化血红蛋白GOT 谷一草转氨酶G-6一PD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Pr 糖化血浆蛋白GPT 谷一丙转氨酶γ-GT γ-谷氨酰转肽酶GIT 葡萄糖耐量试验HAV 甲型肝炎病毒ESR 血沉FDP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g 血浆纤维蛋白原FM 纤维蛋白单体GHb 糖化血红蛋白GOT谷一草转氨酶Hb 血红蛋白HBcAg 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Ab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eAg 乙肝病毒e抗原HBeAb 乙肝病毒e抗体HBsAg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b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V 乙型肝炎病毒AJP(AKP) 碱性磷酸酶ALT(GOT) 丙氨酸转氨酶Am 淀粉酶HCT 红细胞压积(比积)HDL 高密度脂蛋白HDL-ch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IcG 靛氰绿潴留试验IFA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g(A、D、E、G) 免疫球蛋白(A、D、E、G) IHA 间接血凝试验Ⅱ黄疸指数KPTT 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17-KS 17一酮类固醇ICA 扁豆凝集素LDH 乳酸脱氢酶LDL 低密度脂蛋白LDL-ch 嘛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TT 淋巴细胞转化率SPE 特异性酯酶染色SIB 血清总胆红素STGT 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SUN 血清尿素氨TBT 甲苯胺蓝纠正试验TC02 二氧化碳总量TG 血清甘油三酯TT 凝血酶原时间TTT 麝香草酚浊度试验、TXA2 血栓素UA 血清尿酶VLDL 极低密度脂蛋白WBC 白细胞计数补体C3 85~193mg/dL补体C4 12~36mg/dL脑脊液IgG 0~6mg/d脑脊液IgA <1.1mg/dL脑脊液IgM <0.7mg/dL尿MA(微量白蛋白)0~1.9mg/dL尿aM(微球蛋白)0~1.3mg/dL尿TRU(转铁蛋白)0~0.2mg/dL尿IgG(免疫球蛋白IgG)0~0.1mg/dLARDS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CAP 社区获得性肺炎COPD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IPF 特发性肺纤维化HAP 医院获得性肺炎PAP 肺泡蛋白质沉积症PIE 间质肺气肿PTE 肺栓塞TB 肺结核PCP 卡式肺囊虫肺炎AVB 房室传导阻滞Af 房颤ASD 房缺AI 主闭AS 主狭ASO 闭塞性动脉硬化AT 房速AMI 急性心梗AP 心绞痛APB 房早BBB 束支传导阻滞CHD冠心病CHF 充血性心衰CF心衰F3 法三F4 法四IHD 缺血性心脏病PDA 动脉导管未闭PS 肺狭PAT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MI 心梗MVP 二间瓣脱垂RBBB 右束支传导阻滞SSS 病态窦房结综合症SBE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UA 不稳定性心绞痛VSD 室缺VDH 心脏瓣膜病ALT 成人T细胞白血病AA 再障AIHA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CLL 慢淋CGN 慢粒DIC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ITP 过敏性紫殿IDA 缺铁贫HD 霍奇金病PNH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MM 多发性骨髓瘤MDS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NHL 非霍奇金RAEB 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型TIP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殿AIH 自身免疫性肝炎AP 急性胰腺炎DU十二指肠溃疡ERC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FD 功能性消化不良GU 胃溃疡GERD 胃食管反流病HE 肝性脑病IBS 肠易激综合症IBD 炎症性肠病SAP 急性重症胰腺炎UC 溃疡性结肠炎WD 肝豆状核变性DM 糖尿病T2DM 2型糖尿病DR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N 糖尿病肾病DKA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LE 盘状红斑狼疮GD 甲亢GravesHNKHC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IGT 糖耐量减低IDD 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IM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PKU 苯丙酮尿症MAS或POED 多发性骨纤维结构不良SSc 系统性硬化病SLE 系统性红斑狼疮AD 阿尔海默茨病ARF 急性肾功能不全AIN 急性间质性肾炎AGN 急性肾炎CGN 慢性肾炎CRF 慢性肾功能不全CIN 慢性间质性肾炎HIE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PD 帕金森氏病PEM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PID 盆腔炎SCA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MG 重症肌无力RA 类风湿关节炎TIA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CAD CHV 冠心病HDL 高密度胆固醇LDL 低密度胆固醇AMI 急性心梗OMI 陈旧性心梗ACEI 降血压类药物通常,进行血常规化验时多取指尖血(或耳垂末梢血),血液检查的项目包括多项内容,这些化验指标的正常值具体分述如下:1.血细胞:成人每立方毫米5000~10000;1~5岁儿童约为8000~11000。
医学检验生化第四版下半学期考点名词解释
![医学检验生化第四版下半学期考点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752a19e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0f.png)
医学检验生化第四版下半学期考点名词解释1)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利用化学、物理学、数学及生物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去研究生物体,从分子水平上探讨生命现象的一门科学。
2) 等电点:氨基酸分子带有相等正、负电荷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3) 生物活性肽:生物体内具有一定生物学活性的肽类物质称生物活性肽。
4)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指蛋白质多肽链中通过肽键连接起来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即多肽链的线状结构。
5)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指蛋白质多肽链主链原子局部的空间结构,但不包括与其他肽段的相互关系及侧链构象的内容。
6) 肽单元:由于肽键具有部分双键的性质,使参与肽键构成的六个原子被束缚在同一平面上,这一平面称为肽单元(肽键平面,酰胺平面)。
7) 模体: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领域中,模体是指具有特定生物学功能的模式化结构。
8)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指蛋白质分子或亚基内所有原子的空间排布,也就是一条多肽链的完整的三维结构。
9) 结构域:蛋白质分子通过三级结构的形成,折叠成为一些功能上相对独立、结构较为紧凑的区域,称为结构域。
10)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指蛋白质分子中亚基的立体排布,亚基间的相互作用与接触部位的布局。
11) 亚基:参与构成蛋白质四级结构的、每条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
12) 变构效应(别构效应):由于蛋白质分子构象改变而导致其生物学功能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变构效应(别构效应)。
13) 蛋白质的变性:在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的作用下,蛋白质严格的空间结构被破坏(不包括肽键的断裂),从而引起蛋白质若干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的改变,称为蛋白质的变性。
14) 酶:由活细胞产生的、能对其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生物催化剂。
15) 辅酶:结合酶分子中与酶的催化活性有关,且疏松结合的耐热小分子有机物称为辅酶。
16) 辅基:结合酶分子中与酶的催化活性有关,且牢固结合的耐热小分子有机物称为辅基。
17) 维生素:指一类维持细胞正常功能所必需的,但在生物体内不能自身合成而必须由食物供给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实验诊断学名词解释
![实验诊断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174dbb3b8f67c1cfad6b8fe.png)
1.核右移: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 5 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者,称为核右移,主要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及造血功能衰退,也可见于应用抗代谢化学药物治疗后。
2.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出现晚、中、早幼粒细胞及杆状核粒细胞等)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时。
常见于感染,特别就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等。
3.棒状小体:白细胞细胞质中出现呈红色的杆状物质,长约1-6um,1 条或数条不等,称为棒状小体,其对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如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部分亚型呈阳性,而急淋则不出现棒状小体。
4.网积红细胞:就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尚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残存核糖体等嗜碱性物质。
表明骨髓造血功能的指标。
5.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沉降的速率,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改变;红细胞数量与形状等6.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就是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由血细胞分析仪测量而获得。
对贫血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7.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较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的深蓝紫色或蓝黑色的颗粒称为中毒颗粒,多见于较严重的化脓性感与大面积烧伤等情况。
8.贫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低限,称为贫血。
9.小红细胞:红细胞直径小于6μm,中央淡染区扩大,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
见于低色素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
10.血细胞比容:又称血细胞压积(PCV),就是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
11.粒红比值:骨髓中粒细胞系的百分数除以有核红细胞系的百分数,参考值为2~4:1。
12.巨幼细胞贫血:就是由于叶酸及(或)维生素B12 缺乏使DNA 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组贫血。
13.Ph 染色体:Ph 染色体典型的核型为t(q:22)(q34:q11),就是慢粒的遗传标志。
14.急性白血病MICM 分型:指急性白血病的形态学(Morphology), 免疫(Iosmunology,I) 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Biology)分型。
临床医学检验:绪论测试题(题库版)
![临床医学检验:绪论测试题(题库版)](https://img.taocdn.com/s3/m/6623f201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17.png)
临床医学检验:绪论测试题(题库版)1、名词解释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clinical hematology and hematologic examinations)正确答案:是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检验学的实验方法(江南博哥)为手段,以临床血液病为工作对象,创建了一个理论-检验-疾病相互结合、紧密联系的新体系,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和提高。
2、填空题轻型血友病因____可能首次就诊于骨科。
正确答案:关节症状3、填空题系统、科学地研究血液开始于________问世以后。
正确答案:显微镜4、名词解释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正确答案:循证医学是近年来国际临床医学领域迅速发展并逐渐被广泛应用的学科。
循证医学是寻求、应用证据的医学,也有称之为实证医学、求证医学。
5、填空题血液所含有形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6、填空题许多_________可以出现血液系统的并发症。
正确答案:非血液系统疾病7、单选下列哪种血液病的诊断需要求助于五官科医师会诊()A.骨髓瘤B.巨幼细胞性贫血C.轻型血友病D.皮肤性淋巴瘤E.粒细胞缺乏症正确答案:E8、填空题白细胞____有时可以提示发生了伤寒杆菌和一些病毒性的感染。
正确答案:减少9、多选下列哪些非血液系统疾病可以出现血液系统的并发症()A.肝炎B.肿瘤C.肾功能衰竭D.呼吸系统疾病E.自身免疫性疾病正确答案:A, B, C, D, E10、单选血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A.血液疾病B.血液病患者C.造血器官D.血液和造血组织E.造血干细胞及造血细胞正确答案:D11、问答题简述血液检验与循证医学的关系。
正确答案:随着血液学学科的进展及高新技术的发展,血液学检验亦在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实验项目的逐渐增多,现代检验技术的开发利用,检测手段的日新月异,信息数量的成倍增长,使血液学检验在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今临床检验诊断在医疗实践中的意义及地位是以往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aefc1d8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36.png)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是医学领域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检验分析来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它是医学诊断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为了保证临床医学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医学检验技术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
1. 临床检验方法1.1 实验室检验•实验室检验是临床医学检验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对血液、尿液、体液等生物样本的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等检测分析,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1.2 影像检查•影像检查包括X射线、CT、MRI等技术,通过对人体内部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成像,帮助医生发现病变,辅助诊断。
1.3 生物检测•生物检测技术包括基因检测、蛋白质检测等,通过分子水平的检测,帮助医生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指导个体化治疗。
2. 检验项目分类2.1 临床生化检验•临床生化检验包括血糖、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项目,是常见的检验项目,可以反映患者的基本生理状况。
2.2 免疫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包括免疫球蛋白、细胞免疫功能等项目,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免疫系统状况。
2.3 微生物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主要用于检测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存在,帮助医生明确感染病原体,指导抗感染治疗。
3. 检验技术发展趋势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未来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处理大数据,提高临床医学检验的准确性和效率。
•分子诊断技术:基于基因、蛋白质等分子水平的检测技术将更加普及,实现个体化诊疗。
•便携式检测设备:随着便携式检测设备的发展,患者可以在家中进行一些简单的检测,提高医疗服务的便利性。
综上所述,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在医学领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也将不断提升,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检验医学名词解释
![检验医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d96032c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2f.png)
检验医学名词解释检验医学检验医学名词解释1.中毒颗粒在严重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内出现的染成紫黑色的粗大颗粒。
2.亚铁血红素血红蛋白色素部分,由铁原子及原卟啉区组成。
3.点彩红细胞红细胞中残存的嗜碱性物质,是RNA变性沉淀的结果。
4.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出现晚、中、早幼粒细胞以致原粒细胞)。
5.血型是人体血液的一种遗传性状,是指红细胞抗原的差异。
6.ABO血型抗体一般分为二类;"天然"抗体和免疫抗体,都是通过免疫产生的。
7.病理性蛋白尿蛋白尿持续超过0.15g/d,常为病理性,是肾脏疾病的可靠指标。
8.肾小管蛋白尿系肾小球滤过膜正常,但原尿中正常滤过的蛋白质不能被肾小管充分回吸收所致。
9.本周氏蛋白是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单体或二聚体,属于不完全抗体球蛋白。
常出现干骨髓瘤患者尿中,有诊断意义。
10.网织红细胞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11.瑞氏染液是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美蓝组成的复合染料,溶于甲醇后解离为带正电的美蓝和带负电的伊红离子。
12.异型淋巴细胞在某些病毒性感染或过敏原刺激下使淋巴细胞增生,并出现一定的形态变化称为异型淋巴细胞。
13.退行性变白细胞白细胞出现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核固缩、肿胀或溶解等变化。
14.核右移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五叶核以上者超过3%称为核右移。
15.红斑狼疮细胞SLE患者血液(体液中)存在LE因子,在体外可使受累白细胞核DNA解聚,形成游离均匀体,被具有吞噬能力的白细胞所吞噬而形成。
16.内源性凝血系统指凝血始动反应因子Ⅻ的激活[Ⅸa-PF3-Ⅷ-Ca]复合物的形成以及激活因子Ⅹ。
17.外源性凝血系统指Ⅶ因子激活及因子Ⅲ以组织损伤后所释放出的组织凝血活酶起动外源性凝血途径为特点。
18.血凝的固相激活指Ⅻ因子接触到一种带电荷的表面,即被激活为Ⅻa的过程(简意:即Ⅻa激活过程)。
19.血凝的液相激活指激肽释放酶原转变为激肽释放酶后迅速激活Ⅻa这一反馈作用又称酶激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中毒颗粒51.真脂在严重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内出现的染成紫黑色的粗大颗粒。
中性脂肪或称三酸甘油酯。
2.亚铁血红素52.酶激活剂血红蛋白色素部分,由铁原子及原卟啉区组成。
能使无活性的酶原变成有活性的物质。
3.点彩红细胞53.水解酶红细胞中残存的嗜碱性物质,是RNA变性沉淀的结果。
凡促进作用物的加水分解作用的酶。
4.中性粒细胞核左移54.荧光分析法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出现晚、中、早幼粒细胞以致原粒细胞)。
利用某些物质被紫外光照射后所发生的能反映出该物质特性的荧光,可以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方法。
5.血型55.标准溶液是人体血液的一种遗传性状,是指红细胞抗原的差异。
亦称基准溶液,是浓度已经准确测知的溶液。
6.ABO血型抗体56.米氏常数一般分为二类;"天然"抗体和免疫抗体,都是通过免疫产生的。
简指反应速度v为最大速度V的一半时所需的底物浓度。
7.病理性蛋白尿57.同工酶蛋白尿持续超过0.15g/d,常为病理性,是肾脏疾病的可靠指标。
在同一种属中其理化及生物性质不同而能催化相同反应的酶。
8.肾小管蛋白尿58.盐析系肾小球滤过膜正常,但原尿中正常滤过的蛋白质不能被肾小管充分回吸收所致。
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中性盐以破坏蛋白质的胶体性而使蛋白质从水溶液中沉淀析出。
9.本周氏蛋白59.酶的热稳定试验是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单体或二聚体,属于不完全抗体球蛋白。
常出现干骨髓瘤患者尿中,有诊断意义。
利用不同来源的酶对热的稳定性不同,比较血清加热前后酶活性的变化来区别酶的器官来源。
10.网织红细胞60.等电点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在特定的pH溶液中所带正电荷数恰好等于负电荷数。
此时蛋白在电场中不再移动,此溶液的pH称该蛋白质的等电点。
11.瑞氏染液61.鞭毛是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美蓝组成的复合染料,溶于甲醇后解离为带正电的美蓝和带负电的伊红离子。
细菌体上附着的细长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12.异型淋巴细胞62.荚膜在某些病毒性感染或过敏原刺激下使淋巴细胞增生,并出现一定的形态变化称为异型淋巴细胞。
细菌细胞壁外围绕的粘性、胶胨样物质,厚度在0.2μm上者,称为荚膜。
13.退行性变白细胞63.芽胞白细胞出现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核固缩、肿胀或溶解等变化。
有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在菌体内形成一折光性很强的小体,有强大的抵抗力。
14.核右移64.L型细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五叶核以上者超过3%称为核右移。
无细胞壁或细胞壁有缺陷的细菌。
15.红斑狼疮细胞65.噬菌体SLE患者血液(体液中)存在LE因子,在体外可使受累白细胞核DNA解聚,形成游离均匀体,被具有吞噬能力的白细胞所吞噬而形成。
是侵袭细菌、真菌或螺旋体的病毒,在易感的宿主细胞内增殖并将其裂解。
16.内源性凝血系统66.质粒指凝血始动反应因子Ⅻ的激活[Ⅸ a-PF3-Ⅷ-Ca]复合物的形成以及激活因子Ⅹ。
存于细菌染色体外的环形DNA。
17.外源性凝血系统67.条件致病菌指Ⅶ因子激活及因子Ⅲ以组织损伤后所释放出的组织凝血活酶起动外源性凝血途径为特点。
寄居在人体一定部位的细菌,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当机体平衡状态破坏时可引起疾病者。
18.血凝的固相激活68.外毒素指Ⅻ因子接触到一种带电荷的表面,即被激活为Ⅻa的过程(简意:即Ⅻa激活过程)。
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物质。
19.血凝的液相激活69.内素素指激肽释放酶原转变为激肽释放酶后迅速激活Ⅻa这一反馈作用又称酶激活。
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外部结构,当菌体死亡或裂解后才释出的毒性物质。
20.Rh血型70.甲型溶血红细胞上含有与恒河猴红细胞相同的抗原为Rh血型。
指在血液琼脂平板上,细菌菌落周围的草绿色溶血环。
21.渗透压差71.乙型溶血是体内水重吸收的动力,浓度差和电位差是一些溶质重吸收的动力。
指在血液琼脂平板上,细菌菌落周围的无色透明溶血环。
22.真性糖尿72.异染颗粒因胰岛素分泌量相对或绝对不足使体内各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降低所致。
指白喉杆菌菌体的染色性不均匀而出现的染色较深的颗粒。
23.肾性糖尿73.菌体抗原指血糖处于正常水平,由于肾小管对糖的再吸收能力减低所致。
是细菌的细胞壁成分,有抗原性、耐热与相应抗体呈颗粒状凝集。
24.血红蛋白尿74.鞭毛抗原指当发生血管内溶血时,产生的血红蛋白超过结合珠蛋白的结合能力而由尿中出现的现象。
细菌的鞭毛蛋白,有抗原性、不耐热,与相应的抗体呈絮状凝集。
25.乳糜尿75.表面抗原指尿中含有淋巴液,外观是牛奶状称为乳糜尿。
细菌体周围的多糖成份,不耐热,可阻断0抗原与相应抗体反应。
26.血型76.ETEC是肾小管中蛋白聚集物形成的管状铸型。
产肠毒素型大肠埃希氏菌。
27.溶组织内阿米巴77.EPEC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茵。
为公认致病的阿米巴,根据其生活史各期的变化而分滋养体和包囊期,可引起肠阿米巴痢疾或其他阿米巴病。
28.渗出液78.EIEC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
由局部组织发炎引起的炎性积液,渗出是炎症病灶内血管中的液体成份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或体腔过程。
29.滤出液79.非发酵菌血管内的水分伴同营养物通过毛细血管滤出,这种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指一大群不发酵糖类、专性需氧、无芽胞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积聚的非炎症性组织液称滤出液。
30.血液流变学80.卫星现象指流感嗜血杆菌生长在金葡萄周围处的菌落增大现象。
是一门新兴的生物力学分支,是研究血液宏观流动性质,血细胞流动性质及生物化学成分的一门科学。
31.PH81.抗原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用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
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而生成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等免疫应答产物并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32.稀释倍数82.补体结合试验稀释前溶液浓度除以稀释后的溶液浓度所得的商。
抗原与抗体结合时可激活补体,此为两组抗体抗原争夺补体的试验。
33.双缩脲反应83.非均相免疫技术分子中含有两个氨基甲酪基(CONH2)的化合物与碱性铜溶液作用,形成紫色复合物的反应。
指在免疫反应中必需分离结合型与游离型标记物的技术。
34.中位数84.抗原特异性计量资料的一群观察值按大小依次排列,其所在的数位于中间者即为中位数。
指抗原具有能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结合的物质。
35.变异系数85.补体标准差除以均数而得的百分比,表示方法的相对精密度。
是一组具有酶活性而不耐热的球蛋白,存于人和动物的正常新鲜血清中。
36.酶86.免疫活性细胞酶是由生物体产生的一类具有特异性和催化能力的蛋白质,亦称生物催化剂。
能接受抗原刺激而发生分化、增殖形成免疫效应物质并能进行特性免疫反应的细胞。
37.正常值87.体液免疫应用统计方法来确定的某种生理指标的正常波动范围。
B细胞参与的免疫应答。
38.糖原异生88.细胞免疫非糖物质(如某些氨基酸及乳酸、丙酮酸和甘油)在肝脏和肾脏等器官中某些特有酶的催化下转变成糖原或葡萄糖的过程。
T细胞参与的免疫应答。
39.摩尔浓度89.变态反应是以1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摩尔数表示的浓度。
是机体受同一抗原再刺激后发生的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的特异性反应。
40.蛋白质误差90.抗原抗体反应样品溶液中含有蛋白质或多肽时,常使pH值的比色测定出现严重的误差。
指抗原与相应杭体之间所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41.酶的活性单位91.免疫佐剂指在一定的作用条件下,酶促反应中单位时间内作用物的消耗量或产物促进抗体产生的抗原辅助剂。
的生成量。
42.精密度92.单克隆抗体对同一样品多次测定,每次测定结果和平均值的相接近程度。
通过杂交瘤细胞产生的特异性纯净抗体。
43.医学决定水平93.沉淀反应指在诊断及治疗工作时,对疾病诊断或治疗起关键作用的某一被测成分可溶性抗原和抗体在液相中特异结合生成沉淀物的反应。
的浓度。
44.电泳94.双向扩散试验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移动现象。
指在琼脂内抗原和抗体各自向对方扩散,在适当比例处形成沉淀线的试验方法。
45.准确度95.凝集反应是指测定结果和真值接近的程度。
指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的结合,并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46.电渗96.均相免疫技术在电场作用下,对于固体支持物的相对移动现象。
指在免疫反应中不需要分离结合型与游离型标记物的技术。
47.溶血97.荧光抗体技术当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因细胞外液体进入细胞内,使红细胞过度膨胀以荧光物标记抗体进行抗原定位的技术。
而发生破裂,这一现象谓溶血。
48.摩尔吸光数98.自身免疫病在规定的波长处,1摩尔浓度的溶液通过光径1cm比色他时的吸光度。
机体产生针对自身组织抗原成分的抗体或免疫细胞,从而导致细胞损伤的疾病。
49.比色法99.免疫缺陷病以可见光作光源,比较溶液颜色深浅度以测定所含有色物质浓度的方法。
由遗传和其它原因造成的免疫系统发育幼稚或免疫反应障碍或不全的疾病。
50.体液100.独特型是指机体内的水溶液,包括水和溶解于其中的物质--电解质、小分子有机物和蛋白质等。
指同一个体不同B细胞系所产生的免疫球蛋白抗原性差异,即可变区中高变区的抗原决定簇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