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改革对日本科技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后改革对日本科技的影响
陈强5134139022
摘要:二战之后,日本的科学技术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得到了飞速发展,在战败的废墟上,从一个科技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本篇论文就二战前后日本科技政策与形势对比,介绍战后改革对日本科技的影响,并总结其改革对中国的启示。
关键词:战后日本、科技、改革、借鉴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日本作为一个后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尽管追赶很快,但比起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其科技水平还很落后。二战期间,在一切为战争服务的统制经济下,科技发展严重畸形,科技水平在战后初期跌倒了谷底。1945年日本工业部门的技术水平与美国相比,造船工业落后30年,钢铁工业落后20到30年,即使是原来比较发达的纺织工业也落后10年。当时,日本与欧美的技术差距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日本在战后初期几乎不存在欧美在战前及战争期间发展起来的家用电器等工业,相关的技术更是差距明显;另一方面,日本战前就已经发展起来的钢铁、纤维工业也因为战时的孤立而与世界最先进的技术之间拉开了较大的差距。二战之后,日本的科学技术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得到了飞速发展,在战败的废墟上,从一个科技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本篇论文就二战前后日本科技政策与形势对比,介绍战后改革对日本科技的影响,并总结其改革对中国的启示。
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形成了天皇专制主义的国家体制和天皇制官僚军事机构的专制政治体制,其显著特点就是带有浓厚的对外侵略扩张的军事特性。日本这种近代以来形成的国家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其科学技术体制带有明显的殖民地性、落后性和军事性特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为战争作准备的相当长时间内及战争期间,军国主义思想充塞人们头脑,一切都服从于、服务于战争的需要,科学技术的发展亦不例外。因此,到二次大战结束时,日本科学技术的发展完全陷人了误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技体制的畸形性。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科技体制逐步演变成了战时军事科技体制,并以此来规范科学政策的研究制订及科学技术的教育普及,其目的就是配合战争的需要,结果导致了科技体制的畸形发展。例如,三、四十年代日本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大都服从于战争的需要,尤其在军事技术方面单一畸形发展,这从陆军兵器制造的增长中可以看出:以1931—1945年为100计算,1931年至1936年,陆军兵器制造只占4.8%,而1937年至1941年就剧增至39.5%,1942年至1945年更跃增至55.7%。相反民用产品如纤维、纸张、食品等生产,1940年8月与前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13.9%,7.2肠,39%。科学技术研究
和应用的单一发展,产品趋于纯军事用品,造成了科研与应用、重工业与轻工业、工业与农业等方面关系的严重失调,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大降低,乃至出现倒退现象。
2.科技的极大殖民地性。日本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又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对外扩张的国家。为了军事侵略扩张的需要,面对落后的科学技术,日本不是千方百计地自主研究、自主开发,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去愉窃、抄袭、仿造西方的科学技术。例如,侧距仪、透镜质量、双筒望远镜、照相机等技术都是继承战前军事技术发展起来的,而这些军事技术又是建立在完全模仿欧美先进国家的技术基础上的。到二次大战结束时,它自身的科技独创性极少。日本科学史家汤浅光朝就曾直接指出:“日本近代科学史有一个必须给予特别注意的重点,这就是日本科学技术的殖民地性。”①这种殖民地性对建立独立的科学技术体系是极大的障碍,给日本战后科技发展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3.科学领域内强大的官僚、学阀性。由于受天皇制国家性质的影响,日本的科学技术机构、科研人员均完全受控于封建军事官僚、学阀、财阀手中,致使某些技术陷人了狭隘、低级甚至伪科学的地位,学术界具有真才实学的人得不到信任和重用,科学技术领域内弥漫着一股强大的官僚、学阀性。学术领导大权完全操纵在少数学阀手中,他们不顾科学的真理性和严肃性,一味投封建军事官僚们所好,致使日本科学技术完全变成了封建军事官僚、资本家和学阀们手中的独占品,这给日本国家和民族带来了极大的灾难,也是促使日本战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1945年8月巧日,日本政府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此时日本的科技与政治、经济等一样一片萧条。然而日本人经过痛苦的反省后,面对现实,勇敢地走出怪圈。这个“现实”首先表现为前述种种“误区”,其次是由于战争对国家经济的毁灭性打击和破坏所导致的资金、人才、设备等等的严重匾乏,最后是科技的发展要受制于来自占领国(美国)的强大左右力,在具体发展道路上,又面临着民族自尊的问题。面对这种现实,战争一结束,日本就在美国的“帮助”下,立即采取措施恢复科技的正常发展。战后,美国对日本实行了单独的军事占领,占领军司令部(GHQ)成了日本政府的太上皇。美国在对日占领期间,实行了非军事化、民主化、导入竞争机制和科学管理三大政策。美国实施三大政策的目的虽然是为了限制和控制日本,使日本永远不再有与美国抗衡的力量,但客观上却积极推动了战后日本科技的发展。
(1)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具体来说,美国一占领日本就解散了日本为战争服务而建立的科技动员体制,从而禁止日
本搞军事科技研究。美国解散了日本在战争期间进行技术动员的核心机构——内阁技术院,禁止了飞机、雷达、原子能、放射性同位素分离等方面的研究,回旋加速器也被怀疑跟研究原子能有关而被毁坏投入海中。②美国的非军事化政策,使日本的科技发展由为战争服务转向了为和平建设服务的轨道。朝鲜战争发生后,美国虽然提出了日本再军备的要求,但在战后日本和平主义势力的努力下,科学技术界主张禁止发展同军事有关的科学技术的呼声非常强烈,最终日本走上了“轻军备,经济优先”的和平发展道路。由此,日本的科学技术发展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2)民主化改革
民主化改革包括农地改革、劳动改革和解散财阀,被称为“三大民主化改革”。其中,解散财阀的民主化改革进行的不够彻底,没从根本上触动日本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但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竞争条件的平等化。以解散财阀为起点,战后的日本形成了既平等又激烈的自由竞争环境。这种竞争环境造就了战后日本科技发展的主力军——积极追求技术进步的民间企业。在民主化改革的过程中,日本原有的科技组织体制也进行了改革。美国占领日本后,认为必须解散原有的科技组织,按照美国的科技组织体系来重建。当时,隶属于内阁的学术研究会议未经抵抗就解散了;日本学术振兴会虽然也被解散了,但还保有实力,1967年作为特殊法人又复活了;帝国学术院改名为日本学术院,作为一个名誉组织保留下来。从总体情况看,三大民主化改革虽然进行的不彻底,但却消除了封建军事帝国主义对日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影响,基本上实现了经济民主化和政治民主化,这不仅为建立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体制幵辟了道路,而且为经济恢复和其后的高速经济增长创造了条件。就对科学技术的影响而言,相关改革对日本后来形成以民间企业为主体、“官、产、学”合作为特色的日本科技研发体制具有积极的意义。
(3)导入竞争机制和科学管理
由于战后初期的特殊情况以及经济民主化改革不彻底,日本继续延续了战争期间的统制经济,经济发展基本上处于以GHQ为太上皇的日本政府的掌控之下,并没有形成企业之间相互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由于缺乏竞争,很多企业无所作为,不思进取,普遍处于生产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管理落后的状态。因此,日本的产品质次价高,根本无法参与国际竞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