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改革对日本科技的影响

合集下载

战后日本的科技战略目标及决策模式

战后日本的科技战略目标及决策模式

战后日本的科技战略目标及决策模式吴建华;潘毅文【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制定了具有本国特色的科技战略目标以及沟通为主的协商式科技决策模式。

其中,科技发展战略以赶超发达国家为目标,旨在消除技术差距并创立自主的科技体系,将高科技作为谋求政治军事大国的手段;其决策模式强调科技决策过程及其步骤的“协商性”,但突出日本政府在科技决策中的作用。

探析并总结日本战后科技战略目标及决策模式的经验教训,对后进国家制定科技发展战略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After the Word War II, Japan established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rategic target with its own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onsulted decision modal mainly in the form of communication. Among them,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rategy targets catching up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y, aims to eliminate the technology gap, set up the independ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and take the high -tech as a means of seeking political military power. And the decision model stresses on the proc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 cision - making and the consultative of its process steps, while it outstands the role of Japanese government in the process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cision - making. By analyzing and summarizing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of Japa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rategy target and decision - making model after the Word War II, it can undoubtedly make a great role of reference and enlightenment for the junior country to formulate the sci- 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trategy.【期刊名称】《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00)005【总页数】7页(P90-96)【关键词】日本;科技战略目标;决策模式【作者】吴建华;潘毅文【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重庆400715;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重庆4007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15二战期间,日本科学政策一直服从和服务于军部战争需要,是日本军国主义者的重要工具。

战后日本科技政策的三次转向及对中国的启示

战后日本科技政策的三次转向及对中国的启示

[ 关键词 ] 日 ; 本 科技政策 ; 科技发展 ; 中国 [ 中图分 类号 ] 143 F2 .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0— 7X(010 — 03 0 10 91 2 1)6 08 — 6
日 本政府历来重视科学技术 , 并且始终 以明晰 的政策推动科技发展 , 这被认为是战后 日本成功的 奥秘所在 。从二战结束到新世纪 , 日本相继经过了
本文 是教 育 部 人 文社 会 科 学 研 究 规 划 项 目“ 融 全 球 化 与 我 国 自主 创 新 型 国 家 发 展模 式 研 究 ” ( 目编 号 : 金 项
1 Y A 10 ) 0 J 7 0 1 的阶段性成果 。 1
[ 作者 简介] 许艳华 (92 )女 , 17 一 , 山东 淄博人 , 山东经 济学 院社 会发展 学院讲 师 , 大学 博士研究 生。主要研 究方 山东
6 年代 , 0 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其国民收入 倍增计划 , 迅速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二 、从“ 立 自主技 术” “ 确 到 科技 立 国”
2 世纪 6 、 年代, 本虽然 已经确立和实施 0 07 0 日 开发 自主技术的科技政策 , 但主要侧重于对外来技 术消化 、 吸收基础上 的改进和再创新 , 总起来说仍没 有摆脱对外国技术的依赖。随着 日本技术水平 的提 高, 与欧美国家的技术差距缩小 , 能够从 国外引进的
技 术越 来越少 。另外 , 日本 之 所 以能在 长 时 间里 实
实施 。
战后经济恢复时期 、 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和经济衰退
时期等几个不同的阶段。适应经济发展的阶段 l变 生 化和国家 目标的调整 , 日本的科技政策也相应经历
了三 次调 整 , 成 了 从 “ 国技 术 引 进 ” “ 完 外 到 确立 自 主技术 ”, 科技 立 国”, 到 “ 学技 术创 造立 国” 到“ 再 科 的三次 转 向 。

战后日本科技发展模式的政策思路

战后日本科技发展模式的政策思路
在事故分析的过程中,事故分析人员检查了主控 10KV 高压室所有的真空开关,发现在 10KV - II 段上,有一些开关 的遮断容量为 20KA,而经过去年该厂的 2#主变由 20000KVA 增容至 40000KVA 后,该厂 10KV - II 段母线的最大短路电流 为 20. 75KA,可见遮断容量为 20KA 的开关已无法满足运行 要求。
·130·
Industrial & Science Tribune 2012.(11).68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 年第 11 卷第 8 期
九十年代一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 二) 从贸易立国到技术立国再到创新立国。战后,日本
围绕经济领域“第 二 次 合 理 化 计 划 ”展 开 产 业 调 整、工 业 升 级,为了在经济发展中充分利用岛国的地域优势,提出“贸易 立国”的口号,以全球市场作为自身发展的重要支柱,逐步建 成自由贸易体制国家,并在六十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 界第二号资本主义强国,实现了第一次的历史性跨越。随着 70 年代石油危机的发生以及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日本国土狭 小、资源有限的 矛 盾 不 断 凸 显。 面 对 机 遇 和 挑 战,日 本 政 府 重新修订战略政策,确立了“知识密集型产业结构”,通过加 大科研经费投入,提出“技术立国”口号,使日本开始向着电 子科技、轻便小巧、多 功 能、多 元 化 产 业 模 式 方 向 发 展,不 断 缩小与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美国的差距,最终实现了粗放型向 集约型模式转变。进入新世纪,日本瞄准世界科技竞争的前 沿,进一步提出了“创新立国”的战略思想,通过继续保持高 额研发投入,推动 高 科 技 产 业 发 展,构 筑 日 本 信 息 化 政 策 与 策略,有效促进产学研合理整合,在新的未来利用“技术创世 纪”重振日本科技经济雄风。

二战后的科学发展特征

二战后的科学发展特征

二战后的科学发展特征
二战后的科学发展呈现出多个特征。

首先,二战后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

战争期间,各国为了提高军事实力,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这些积累在战后成为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

例如,原子弹的研发和使用推动了核技术的发展。

此外,战争期间也催生了许多科学技术的创新,比如雷达、火箭技术等,这些技术在战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

其次,二战后科学发展呈现出国际化和跨学科的特点。

战争结束后,各国开始加强科学技术领域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比如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

同时,许多新的跨学科领域如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创新。

另外,二战后科学发展还呈现出民用化和商业化的趋势。

战争期间许多科学技术成果最初是为军事目的而研发的,但战后逐渐转向了民用领域。

比如,计算机最初是为军事目的而研制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应用于商业、科研等领域,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工具。

最后,二战后科学发展还呈现出了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全球范
围内的影响和关注。

同时,人们对于科学技术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社
会责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要满足当代
需求,还要考虑未来世代的利益。

总的来说,二战后的科学发展呈现出了快速增长、国际化和跨
学科、民用化和商业化、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多个特征。

这些特
征共同推动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
了强大的动力。

科技发展战略视角下的日本国家创新体系

科技发展战略视角下的日本国家创新体系

科技发展战略视角下的日本国家创新体系王溯,任真,胡智慧(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北京100190)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弗里曼基于日本经验提出国家创新体系的理论以来,随着40多年发展环境的变化,日本国家创新体系经过不断调整,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

本文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发展为脉络,着重分析了二战后日本国家创新体系的三个重要阶段,总结了各创新主体的作用变化与整个创新体系的特征,以期为中国相关制度的完善带来一定启示。

关键词:日本;科技发展战略;国家创新体系中图分类号:G321文献标识码:AJapan's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 StrategiesWang Su,Ren Zhen,Hu Zhihui(National Science Librar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190,China)\i J i.c I:Since British economist Freeman proposed the concept of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based upon Japanese experience in 1980s,with the changing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in next40years,Japan's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also changed a lot.Tak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trategy as the context,this paper focuses on three development phases of Japan's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after World War II.It summarizes the changing roles of different actors and the features of the inno­vation system in different time,with a view to bring improvements to China's related innovation system.Key words:Japan;S&T strategies;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1日本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现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在战败后的废墟上展开重建,仅仅经过30年,又迅速重新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汽车、半导体、机器人等工业产品风靡世界,一度引发“日本第一”的赞叹[1]。

部编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练习题(含答案)
——摘编自吴于廑 齐世荣主编《世界·现代史编》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日本科技发展有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科技政策对日本发展产生的影响?
【答案】(1)措施:鼓励购买技术(专利);支持银行向公司提供科研资金;支持科研成果的转化。(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2)变化:政策由“加工贸易立国”到“科学技术立国”;从引进技术成果到进行科技创新。
【解析】
【详解】
(1)第一问依据材料图表信息可知,材料一反映了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对抗,是二战后大国间冷战政策的表现;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美苏冷战导致德国分裂,欧洲冷战局面形成。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冷战过程中起主宰作用的两个大国是美苏;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1945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在资本主义世界占50%,黄金储备占世界总量的59%,美国不仅拥有庞大的陆海空军力量,还拥有原子弹。战后苏联的军事实力已今非昔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苏联锤炼出了一支数量大,战斗力强,技术装备精良的军队”,结合所学可知,美苏冷战的原因有美国实力增强:苏联军事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英法等实力削弱:二战中美苏发挥了重大作用:联合国等国际机构未发挥积极作用等。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称:“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材料二
材料三 美国凭借极度膨胀的经济军事实力,积极谋求全球霸权。苏联的强大及共产主义影响的扩大,阻碍了美国全球霸权的实现。美国采取非战非和的一切手段,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
6.观察下边《非洲的民族独立》图,请将下列国家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历史学论文-科技进步与战后世界历史发展

历史学论文-科技进步与战后世界历史发展

历史学论文-科技进步与战后世界历史发展摘要二战后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不仅对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主义实践有着很大影响,而且对国际关系的变化和发展起了很大作用,它推动了战后世界历史发展,引起了战后世界历史的巨变。

关键词科技进步世界历史国际关系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历史发生了巨大变化。

资本主义继续发展并走向新的阶段,社会主义运动席卷全球继而又陷入低潮,国际关系变幻莫测但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这一切都与战后人类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1 科技进步与战后资本主义新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已有360多年的历史。

资本主义从产生时起,就存在着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导致资本主义经常发生经济危机,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障碍。

但是,自19世纪70年代起,世界资本主义就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显着增强,资本主义继续发展,其主要原因就是注重了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利用。

资本主义在发展科学技术方面具有优势,它通过资本的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并利用这些物质财富投入科研和技术发明,因此,能够更好地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使现代资本主义,特别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发展。

在二战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世界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接近4%,世界国民生产总值达30万亿美元,其中西方发达国家所占比重为3/4;同20世纪初相比,资本主义世界社会生产率提高了约100倍。

现代资本主义取得的成就及其优势地位,主要是通过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实现的,据统计,西方发达国家二战以来经济增长的70%~80%产生于科学技术创新。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强化军事和政治,发展经济和教育,争夺科技人才,抢占科技制高点,使战后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新的变化。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现代科技的发展提高了生产力水平,改变了生产力的规模和结构,使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诸要素及其结构、产业结构、经济形态发生根本性变化,出现了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第24讲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梳理

第24讲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梳理

影响 (1)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2)成为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中的重要-极,促进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美国 的发

原因 二战后,美国积极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
表现 (1)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2)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 新经济 的经济进一步发展
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知识拓展
世界现代政治格局的演变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
案例分析
系,确立了战后世界新秩序,但没有解决列强之 (2022·贵州黔西·中考真题)1999年,以美国为首
间的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的北约在没有获得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对

苏联的发 展于改革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背景 冷战局面形成,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
表现
(1)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等国家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 (2)1949年,苏联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1950年,中苏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项目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拉丁 美洲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独立的国家都面临巩固政权、发展经济的共同问题
召开
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来自亚洲、非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举行第一次亚非会 议,即万隆会议
内容 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万隆精神 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 世界和平的精神

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崛起与改革

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崛起与改革

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崛起与改革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伤痛,日本作为战败国,其经济遭受了重创。

然而,在战后的几十年里,日本却实现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崛起,成为了世界经济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这一奇迹般的转变并非偶然,而是得益于一系列深刻的改革和明智的发展策略。

战后初期,日本面临着满目疮痍的局面。

工厂被炸毁,基础设施毁坏严重,物资极度匮乏,失业率居高不下。

但日本政府迅速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来稳定局势。

首先,他们实施了土地改革,将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日本政府对金融体系进行了整顿,加强了对货币和信贷的控制,稳定了物价,遏制了通货膨胀。

在经济恢复的过程中,日本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人力资源优势。

日本重视教育,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劳动力。

这为日本日后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此外,日本的企业文化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企业注重员工培训和团队合作,员工对企业忠诚度高,这种稳定的雇佣关系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0 世纪50 年代,日本开始实施“产业合理化”政策,重点发展钢铁、煤炭、电力等基础工业。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日本迅速提高了这些产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

同时,政府还通过税收、金融等政策手段,鼓励企业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提高产业竞争力。

60 年代,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产业结构逐渐向重化工业转变。

汽车、机械、电子等产业迅速崛起,成为日本经济的支柱产业。

日本企业在这一时期积极开展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使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例如,日本汽车以其节能、耐用、性价比高的特点,迅速占领了全球市场。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日本政府的产业政策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政府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了相应的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引导资源向重点产业倾斜。

同时,政府还积极推动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兼并,形成规模经济,提高产业集中度。

【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

【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

【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一、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中关国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黄金外汇储备各方面所占的比重都显著下降,而西欧所占的比重则大大上升。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

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20世纪50年代欧洲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欧盟的成立对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材料二(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特点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 1972年,日本外相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同时,日本在日美同盟的前提下展开了所谓的“多边自主外交”。

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3)材料三中,此时的日本在资本主义世界具有怎样的经济地位?材料三表明日本、欧共体与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怎样的局面?(4)结合材料三,请你谈谈日本、西欧的经济崛起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案】(1)原因:原有的工业基础和马歇尔计划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目的:提高国际地位。

影响: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2)特点: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原因: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推动日本政府颁布“和平宪法”;美国对日本的扶持,提供大量军需订单;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等。

(3)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美国、欧共体、日本在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4)西欧、日本的崛起,促进了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的“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从战败国到经济大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从战败国到经济大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从战败国到经济大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作为一个失败国家面临了诸多挑战和困境。

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日本成功地经历了从战败国到经济大国的蜕变。

本文将探讨日本如何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努力,从战败国迅速崛起为经济强国。

一、战后重建与美国的协助二战结束时,日本的经济几乎彻底崩溃。

其工业基础被摧毁,国内的资源供应短缺,人民生活水平低下。

然而,通过美国的援助和支持,日本得以开始战后重建进程。

1945年,美国推出了“麦克阿瑟宪法”作为临时性政府,帮助日本进行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

同时,美国还提供了大量的财务援助和技术转让,使得日本能够迅速恢复生产力。

二、出口导向型经济战略的实施为了重建经济,日本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战略。

其中最重要的是出口导向型经济战略。

日本利用其廉价劳动力和先进技术,大量出口制造产品。

通过出口,日本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用于购买进口原材料和技术,同时也促进了国内产业的发展。

特别是在汽车、电子和钢铁等行业,日本的出口额大幅增加,逐渐走向世界的舞台。

三、教育体制的改革和高素质劳动力的培养为了提升国家的整体竞争力,日本政府进行了教育体制的改革和高素质劳动力的培养。

日本重视教育的普及和素质的提高,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义务教育制度,并提供免费高等教育。

通过培养出大批的高素质人才,日本不仅提高了自身产业的技术含量,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四、企业管理体制的变革和科技创新的推动在日本的经济转型中,企业管理体制的变革和科技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

日本引入了西方的管理理念,如质量管理和精益生产,提高了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同时,日本政府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并提供了相关的支持和资源。

这些措施使得日本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技术,保持了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

五、战后和平与亚洲经济合作战争给日本带来了深重的创伤,所以战后和平成为了日本发展的重要基石。

日本政府积极推动和平外交,主动深化与亚洲国家的经济合作。

日本战后科技创新的历史进程

日本战后科技创新的历史进程

日本战后科技创新的历史进程从二战的失败到追逐科技创新的梦想二战后的日本是一个战败国,国家经济衰退,贫穷率高,国民生活水平低下。

面对这样的处境,日本政府和企业家们密切合作,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来促进日本经济的快速恢复。

通过技术创新,日本逐渐转型成为世界优秀的工业大国。

1950年代后期,日本收购美国先进的技术,开始大量进口机械和工业设备。

同时,政府开始大力扶持发展电子、化学、汽车、造船和钢铁等行业,积极为企业提供各种资金和技术支持。

这种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引领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

在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日本已经成为一个以转型技术为基础的先进工业大国。

电子产品和高新技术的研究1960年代,日本政府向电子企业提供了大量的研究投资。

经过多年的投入,一些电子公司,如索尼、松下和东芝等,逐渐发展成为拥有全球领先技术的电子产业巨头。

这些公司在电子产品、通讯设备和计算机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的地位,也产生了众多的创新和科技突破。

90年代,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日本企业加大了在信息技术领域的投资。

据统计,到1999年底,日本发明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笔记本电脑,在许多高端市场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日本的技术发展不仅大大改善了国民的生活水平,也为全球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高品质汽车技术为汽车产业带来极大的成功1960年代,汽车行业是日本技术创新领域中的又一个亮点。

丰田、日产、本田、马自达等日本汽车公司吸收美国的先进技术,不断改进和升级,最终在全球汽车市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日本的汽车制造商以其精湛的工艺和高品质成为了全球领先的汽车制造商之一。

该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在全球各地成为了一个范例,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汽车产业在复制日本制造的精益思路以及标准化的生产方式。

科技成果的最终产业化日本的科技创新和创造并没有仅限于电子和汽车领域,它也推动了全球生物技术和航天技术的发展。

日本还产生了许多可重复性高、成本低的发明创造,如制造无氟设备,使得日本在高品质和低成本的高精度机械器材制造领域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内外原因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内外原因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内外原因上传: 刘坚更新时间:2012-5-21 22:24:41日本和我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

两国很早就开始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友好交往。

古代时期,中国的科技文化、生活习俗对日本影响深远。

进入近代,日本同我国在发展过程中曾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也曾遭到以美、英为首的西方列强的入侵,也曾受到西方列强经济的染指,也曾进行反列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是最高的。

19 53―1979年日本工业平均年增长率为10.9%,同期联邦德国为5.7%,法国为4.2%,美国为4%,英国为2.5%。

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占资本主义世界的比重,1950年只有1.5%,1980年猛增为13.3%,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地位从第7位跃升到第2位,仅次于美国。

西方有些学者把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称为20世纪的“奇迹”。

二战后的50年,日本由一个战败国,资源贫乏的岛国,迅速跃升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不能不令人惊讶和深思。

为了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探索日本经济崛起的成功经验为我所用。

一、二战后日本经济状况二战以前,日本即为列强之一。

但在二战后期,日本的国民经济遭到了巨大损失。

一是因为长期的战争消耗了日本大量的人、财、物力;二是盟军的原子弹轰炸,破坏了日本一些工厂和生产设施,所以到1945年8月二战结束时,日本国民财富的45%以上都被耗费和破坏掉了。

战后第一年即1946年,日本的主要生产指标均大大低于战前水平,工业技术水平比美国落后了30年,劳动生产率比英、法等国也低得多。

二、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阶段和不同阶段的特点战后十年经济的重建期战后,日本为医治战争的创伤,把战时工业改组为平时工业,大体上花了10年时间。

一般认为,1945―1955年是日本经济的“复兴期”,即国民经济恢复和改组的时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国发布无条件投降的停战诏书,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与现状

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与现状

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与现状一、战后经济恢复〔1945-1955年〕1.战争对日本经济的严重破坏日本帝国主义穷兵黩武,侵略亚洲、挑起太平洋战争的结果,不仅给亚洲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且使国内军事经济畸形发展,国民经济疲惫不堪。

战争后期,由于美军的空袭,以东京为首,全国119个城市严重被炸被毁,到处都变成一片废墟和焦土。

尤其是广岛和长崎,更遭到了原子弹的毁灭性破坏。

与1934-1936年相比,1946年国民经济和生产能力的下降情况是:实际GNP为62%,人均实际GNP为55%,人均实际个人消费为57%,制造业实际工资为30%(1947年),工矿业生产为31%,(其中煤炭53%、钢材10%、纺织品7%),农业生产为79%。

由于战败,对外贸易几乎完全中断了,与战前相比,1947年出口下降为7%,进口下降为14%。

2.战后初期的民主化改革和经济恢复尽管战后的经济恢复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曲折,但从总体上看,无疑是取代了很大的成功。

1946-1951年度,经济增长率为9.9%,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22.8%;1951-1955年度,经济增长率为8.7%,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11.3%。

日本经济企划厅1956年的《经济白皮书》有一句名言:“现在已经不是战后了”。

其含义是战后经济恢复阶段已经结束了。

经济白皮书这样写道:“现在已经不是‘战后’了。

我们现在面临一个完全不同于过去的局面。

在恢复中求发展的时代已经结束,今后的发展要靠实现现代化”。

这标志着到1955年为止,日本经济已经恢复到了战前的最高水平,从此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二、经济高速增长〔1955-1972〕1.重新赶超的出发点1955年日本经济恢复和超过了战前水平以后,重新开始了赶超欧美的历程,这是一个新的出发点。

战前,日本经济虽然达到了与欧美各国并驾齐驱的水平,但由于战争的影响和破坏,与美国相比,日本经济的发展整整停滞了20年,与欧美各国特别是与美国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了。

二战后美国对日政策及对日本的影响

二战后美国对日政策及对日本的影响

二战后美国对日政策及对日本的影响[摘要]:二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在亚洲兴风作浪,使中国、朝鲜和东南亚各国人民饱受战争之苦,犯下滔天罪行。

1941年日本更是将贪婪的魔爪伸向美国,偷袭珍珠港导致美国参战,加速了日本的失败。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美国作为战胜国占领日本,由于曾经尝试到日本军国主义在战争中的巨大危害性,美国对日本实施了旨在铲除军国主义实行民主政治的一系列政策,随着这些政策的实施,日本的命运也在美国的统治下发生着变化。

[关键词]:二战;美国;日本;政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对欧洲作战都是远离本土,本国领土从未受到袭击,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场,日本法西斯主义却悍然制造事端,偷袭珍珠港,给美国海军以重创,自己几乎毫发无损。

这种卑劣的行为激起了美国人民对日本的仇恨,随后宣战。

1945年日本战败,作为战败国必然受到制裁。

美国在战争中领略到日本军国主义的可怕性,为了防止其东山再起,决定制定并实施一系列政策,肃清其军国主义力量,建立自由资本主义制度,使日本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份子,并承担对战胜国的赔偿义务,这些都是要达到两个目标,即“日本确实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和世界和平安全的威胁;最终建立和平的、负责任的政府,即尊重他国权利,支持联合国宪章的理想和原则所显示之美国目的的政府”。

为了在远东建立一个支持美国的从属国日本,以适应美国在远东的战略利益,在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进行了一系列改造。

军事上,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建立占领体制,解除日军武装和军事机构。

在日本投降前,麦克阿瑟就向杜鲁门建议单独占领日本,杜鲁门表示同感说:“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想分割管制或划分占领区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再让他们像德国和奥地利那样去行动。

”1945年8月底美国进驻日本,排斥苏联等其他盟国对日占领,虽然设立远东委员会和盟国管制日本委员会,但实际上最后决定权和执行权都掌握在美国手中。

杜鲁门任命麦克阿瑟为盟军最高司令官,并授予他至高无上的特权,指令“天皇和日本政府统治国家的权限隶属于作为盟军最高司令官德贵官,贵官的权限是最高的。

日本在二战后迅速崛起的原因

日本在二战后迅速崛起的原因

日本在二战后迅速崛起的原因众所周知,二战期间日本在经济上受到重创。

可是为什么二战后日本可以迅速崛起呢?以下就是店铺整理的二战之后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希望对你有用。

二战后日本崛起的原因(一)从外部环境方面来看。

一、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经济上、政治上的援助。

由于战败,不能再对侵略国进行各种资源的掠夺了,战后日本的对外贸易几乎完全中断。

这样,战前和战时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资都失去了供应。

这时,为了援助日本的经济,美国提供了大量的援助性进口物资。

在日本整个进口总额中,1945年9月至1946年占63.2%,1947年占77.2%,1948年占了67.4%,1949年占了58.4%,1950年则为36.9%。

这些物资主要包括小麦、食物、化肥、棉花等,对当时处于绝境的日本经济渡过难关,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另外,美国对日本的态度,因其全球化战略的需要不断转变。

刚开始,美国对日占领政策为打击日本,使其军国主义永远不能抬头。

但是,后来的朝鲜战争、北约与华约的两极对峙以及越南战争等,日本都成了美国国际战略布局的重要一棋,所以,其对日的政策,也就变为了扶持和利用日本,在经济上、政治上、科技上、军事上等重要方面,都给予了非常重要的支持。

这对于日本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朝鲜战争对日本经济的巨大促进作用。

1950年6月爆发的朝鲜战争,对于朝鲜和中国人民来说,是一场沉重的灾难,但是对于日本来说,却因其有利的地理、政治因素,借些大发战争财。

由于朝鲜战争,离战场最近的日本不仅成了美军大量军用物资的生产工基地和供应基地,而且还成了为美军提供各种服务的基地。

为了战争的需要,美国出钱直接向日本订购大量的物资和劳务服务。

据统计,从1950年到1953年战争和停止,美国对日本的特需订货一共为23.9亿美元,占日本总出口额的50.6%;其中1951年占总出口额的43.7%、1952年则为66.1%、1953年为63.5%。

三、和平而稳定的国际环境。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17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随堂检测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17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随堂检测

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世纪80年代,日本流行一本名为《日本可以说不》的书,主张摆脱美国的控制。

这说明日本开始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

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A.实行新政,摆脱经济危机B.对外战争获胜,综合国力增强C.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D.重视科技教育,成为经济大国2.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其经济遭受重创.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近20年间,日本经济持续调整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除自身的原因外,其经济发展还得益于()A.适当的经济政策B.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C.美国的大力扶持D.引进最新的科技成就3.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从战败国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你认为导致日本飞速发展的原因有①利用科技革命的成果②重视教育③美国对日本的扶持④加强对外的经济掠夺和物质掠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根据图片信息,下列各项最符合20世纪50~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特征的是()A.经济持续、高速增长B.20世纪70年代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C.经济持续、缓慢增长D.20世纪90年代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5.“美国为支持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总共支付了125亿美元。

这一巨大的投资和欧洲的人力物力一起,使欧洲能够迅速复原,这一复原使欧洲的生产和生活水平超过了战前的水平。

”材料论述了()A.西欧经济恢复的原因B.西欧经济恢复的影响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的背景D.欧洲共同体成立的原因6.促使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A.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B.美国的援助C.第二次工业革命D.第三次科技革命7.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包括()①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或扶持②大力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③美国军事订货的刺激④采取了适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8.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迅速,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包括()A.实行非军事化政策B.引进先进的科技,重视教育C.美国的援助和扶持D.大量欧亚移民的涌入9.下列关于二战后西欧国家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

【历史】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 复习试题(附解析)

【历史】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 复习试题(附解析)

【历史】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复习试题(附解析)一、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期,西德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必须走向联合……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登纳的主张及其目的。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等国先后签订了条约,建立“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其同体”。

1965年,法国、联邦德国等西欧六国决定上述三个共同体合并,组成欧共体……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发展……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建立。

——摘编自岳麓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2)根据材料二,指出欧洲联合从哪一领域开始?欧洲联合有什么意义?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初,美苏两极格局终结。

欧盟却日益扩大,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成为多极化发展趋势中重要的一极。

——摘自岳麓版《世界历史教学参考书》(九年级下册)(3)根据材料三,概括欧盟扩大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4)综上所述,二战后西欧国家的崛起历程中,最值得其他国家借鉴的是什么?【答案】(1)主张:欧洲各国进行联合;目的:避免欧洲走下坡路,提高欧洲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地位,避免欧洲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2)经济;方便了人们生活,提高欧洲国际地位,促进欧洲经济的发展等等。

(3)欧盟成为世界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一极,推动了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4)加强国与国之间的联合与合作。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必须走向联合……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可知阿登纳主张欧洲各国进行联合。

其目的是避免欧洲走下坡路,提高欧洲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地位,避免欧洲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2)根据材料二“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其同体”等相关经济组织的建立,可知欧洲联合从经济领域开始的。

二战后日本经济获得高速发展的原因

二战后日本经济获得高速发展的原因

二战后日本经济获得高速发展的原因
1.民主化改革。

在美国占领期间推行的民主化改革,铲除了明治维新以来残存的封建因素,为后来的经济腾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举国上下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

日本人民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重建家园,摆脱贫困,赶超欧美;政府也把发展经济放在首要位置,采取了制定经济计划等方式,利用国家政权大力推动经济的发展。

3.高度重视科技。

战后,日本工厂的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必须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赶上西方发达国家。

因此,日本采取了引进先进技术的方法,投资少,见效快,还根据实际情况边引进,边消化改造。

4.高度重视教育。

日本把教育作为战后重建的原动力,在战败后经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政府仍然保持对教育的高投入,毅然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制,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高素质的人才。

5.随着日本经济地位的提高,日本在外交方面竭力谋求与之相匹配的政治军事外交。

2003年9月,日本派出了1000人的自卫的队远赴伊拉克,参与战后的伊拉克重建。

我们正在积极谋求与经济大国相适应的政治大国的地位,在国际社会中争得一席之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后改革对日本科技的影响陈强5134139022摘要:二战之后,日本的科学技术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得到了飞速发展,在战败的废墟上,从一个科技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本篇论文就二战前后日本科技政策与形势对比,介绍战后改革对日本科技的影响,并总结其改革对中国的启示。

关键词:战后日本、科技、改革、借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日本作为一个后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尽管追赶很快,但比起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其科技水平还很落后。

二战期间,在一切为战争服务的统制经济下,科技发展严重畸形,科技水平在战后初期跌倒了谷底。

1945年日本工业部门的技术水平与美国相比,造船工业落后30年,钢铁工业落后20到30年,即使是原来比较发达的纺织工业也落后10年。

当时,日本与欧美的技术差距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日本在战后初期几乎不存在欧美在战前及战争期间发展起来的家用电器等工业,相关的技术更是差距明显;另一方面,日本战前就已经发展起来的钢铁、纤维工业也因为战时的孤立而与世界最先进的技术之间拉开了较大的差距。

二战之后,日本的科学技术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得到了飞速发展,在战败的废墟上,从一个科技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本篇论文就二战前后日本科技政策与形势对比,介绍战后改革对日本科技的影响,并总结其改革对中国的启示。

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形成了天皇专制主义的国家体制和天皇制官僚军事机构的专制政治体制,其显著特点就是带有浓厚的对外侵略扩张的军事特性。

日本这种近代以来形成的国家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其科学技术体制带有明显的殖民地性、落后性和军事性特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为战争作准备的相当长时间内及战争期间,军国主义思想充塞人们头脑,一切都服从于、服务于战争的需要,科学技术的发展亦不例外。

因此,到二次大战结束时,日本科学技术的发展完全陷人了误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技体制的畸形性。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科技体制逐步演变成了战时军事科技体制,并以此来规范科学政策的研究制订及科学技术的教育普及,其目的就是配合战争的需要,结果导致了科技体制的畸形发展。

例如,三、四十年代日本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大都服从于战争的需要,尤其在军事技术方面单一畸形发展,这从陆军兵器制造的增长中可以看出:以1931—1945年为100计算,1931年至1936年,陆军兵器制造只占4.8%,而1937年至1941年就剧增至39.5%,1942年至1945年更跃增至55.7%。

相反民用产品如纤维、纸张、食品等生产,1940年8月与前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13.9%,7.2肠,39%。

科学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单一发展,产品趋于纯军事用品,造成了科研与应用、重工业与轻工业、工业与农业等方面关系的严重失调,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大降低,乃至出现倒退现象。

2.科技的极大殖民地性。

日本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又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对外扩张的国家。

为了军事侵略扩张的需要,面对落后的科学技术,日本不是千方百计地自主研究、自主开发,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去愉窃、抄袭、仿造西方的科学技术。

例如,侧距仪、透镜质量、双筒望远镜、照相机等技术都是继承战前军事技术发展起来的,而这些军事技术又是建立在完全模仿欧美先进国家的技术基础上的。

到二次大战结束时,它自身的科技独创性极少。

日本科学史家汤浅光朝就曾直接指出:“日本近代科学史有一个必须给予特别注意的重点,这就是日本科学技术的殖民地性。

”①这种殖民地性对建立独立的科学技术体系是极大的障碍,给日本战后科技发展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3.科学领域内强大的官僚、学阀性。

由于受天皇制国家性质的影响,日本的科学技术机构、科研人员均完全受控于封建军事官僚、学阀、财阀手中,致使某些技术陷人了狭隘、低级甚至伪科学的地位,学术界具有真才实学的人得不到信任和重用,科学技术领域内弥漫着一股强大的官僚、学阀性。

学术领导大权完全操纵在少数学阀手中,他们不顾科学的真理性和严肃性,一味投封建军事官僚们所好,致使日本科学技术完全变成了封建军事官僚、资本家和学阀们手中的独占品,这给日本国家和民族带来了极大的灾难,也是促使日本战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1945年8月巧日,日本政府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

此时日本的科技与政治、经济等一样一片萧条。

然而日本人经过痛苦的反省后,面对现实,勇敢地走出怪圈。

这个“现实”首先表现为前述种种“误区”,其次是由于战争对国家经济的毁灭性打击和破坏所导致的资金、人才、设备等等的严重匾乏,最后是科技的发展要受制于来自占领国(美国)的强大左右力,在具体发展道路上,又面临着民族自尊的问题。

面对这种现实,战争一结束,日本就在美国的“帮助”下,立即采取措施恢复科技的正常发展。

战后,美国对日本实行了单独的军事占领,占领军司令部(GHQ)成了日本政府的太上皇。

美国在对日占领期间,实行了非军事化、民主化、导入竞争机制和科学管理三大政策。

美国实施三大政策的目的虽然是为了限制和控制日本,使日本永远不再有与美国抗衡的力量,但客观上却积极推动了战后日本科技的发展。

(1)推行非军事化政策具体来说,美国一占领日本就解散了日本为战争服务而建立的科技动员体制,从而禁止日本搞军事科技研究。

美国解散了日本在战争期间进行技术动员的核心机构——内阁技术院,禁止了飞机、雷达、原子能、放射性同位素分离等方面的研究,回旋加速器也被怀疑跟研究原子能有关而被毁坏投入海中。

②美国的非军事化政策,使日本的科技发展由为战争服务转向了为和平建设服务的轨道。

朝鲜战争发生后,美国虽然提出了日本再军备的要求,但在战后日本和平主义势力的努力下,科学技术界主张禁止发展同军事有关的科学技术的呼声非常强烈,最终日本走上了“轻军备,经济优先”的和平发展道路。

由此,日本的科学技术发展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2)民主化改革民主化改革包括农地改革、劳动改革和解散财阀,被称为“三大民主化改革”。

其中,解散财阀的民主化改革进行的不够彻底,没从根本上触动日本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但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竞争条件的平等化。

以解散财阀为起点,战后的日本形成了既平等又激烈的自由竞争环境。

这种竞争环境造就了战后日本科技发展的主力军——积极追求技术进步的民间企业。

在民主化改革的过程中,日本原有的科技组织体制也进行了改革。

美国占领日本后,认为必须解散原有的科技组织,按照美国的科技组织体系来重建。

当时,隶属于内阁的学术研究会议未经抵抗就解散了;日本学术振兴会虽然也被解散了,但还保有实力,1967年作为特殊法人又复活了;帝国学术院改名为日本学术院,作为一个名誉组织保留下来。

从总体情况看,三大民主化改革虽然进行的不彻底,但却消除了封建军事帝国主义对日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影响,基本上实现了经济民主化和政治民主化,这不仅为建立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体制幵辟了道路,而且为经济恢复和其后的高速经济增长创造了条件。

就对科学技术的影响而言,相关改革对日本后来形成以民间企业为主体、“官、产、学”合作为特色的日本科技研发体制具有积极的意义。

(3)导入竞争机制和科学管理由于战后初期的特殊情况以及经济民主化改革不彻底,日本继续延续了战争期间的统制经济,经济发展基本上处于以GHQ为太上皇的日本政府的掌控之下,并没有形成企业之间相互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

由于缺乏竞争,很多企业无所作为,不思进取,普遍处于生产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管理落后的状态。

因此,日本的产品质次价高,根本无法参与国际竞争。

为了改变这种状态,1949年日本政府按GHQ推行的“道奇计划”,在控制财政赤字、实现综合财政平衡的基础上,强行导入了市场机制,鼓励企业自由竞争。

道奇计划的实施虽然稳定了财政规模,消除了恶性通货膨胀,但由于企业普遍没有适应市场机制的能力,也产生了一些后遗症,形成了所谓的“稳定恐慌”。

③直到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由于“战争特需”大量增加,才为日本企业注入了一副强心剂,带来了所谓的“朝鲜战争景气”。

以朝鲜战争为契机,日本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导入美国的科学管理方法的运动。

为了满足美军要求的质量标准,扩大军需物资出口,日本企业开始重视质量管理。

随着出口的扩大,质量管理运动在广大日本企业中深深地扎了根,并逐渐形成了有日本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全员质量管理。

美国向日本导入竞争机制和质量管理,虽然是为了把日本建成为在亚洲抵御共产主义威胁的防波提,但却积极促进了日本企业的成长,也为日本加工贸易立国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④除三大改革外,日本选择性的引进技术和技术改良,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急需的重要的技术项目引进。

首先,通过1946年实施的“倾斜生产方式”和1947年制定的差价补助制度,把有限的资金重点用于机械工业、煤炭工业以及钢铁工业的技术引进上。

其次,重点引进符合当时日本国情的技术,并加以改良。

而在立法和政策措施方面,日本政府首先通过法律手段,制定和实施《外资法》和《外汇管理法》,重点扶持了有利于实现重化学工业化以及能够形成比较优势的出口产业,促进了这些部门和产业的技术引进。

其次,日本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税收制度上的优惠措施,鼓励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资和引进技术的积极性。

另外,为了促进研究幵发活动,日本政府以低于民间金融机构的利率向企业的研发部门提供贷款。

这些措施都极有力地促进了日本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日本科技不仅从战后的一片萧条中恢复过来,更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战后日本科技发展的历程,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值得思考的启示和借鉴。

其一,让本国科技在世界科技大潮中去搏击、成长,发展科技的目标始终盯住世界最前方,才易于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其二,高度重视发展教育,着力培养各类科技人才,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增强国民的科技意识;其三,在科技落后的情况下,要敢于牺牲眼前局部利益,大力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同时注意“国产化’,树立强烈的“输入是为了输出”的科技竞争战略意识;其四,把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使之及时转化为生产力;其五,根据本国国情,走适合具有本国特色的科技发展道路。

①汤浅光朝《科学文化史年表》第200页,科普出版社②中山茂.战后日本科学技术史[M].第一版.岩波书店,1995. 19.③刘昌黎.现代日本经济概论[M].第二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4-5.④冯昭奎、张可喜.科学技术与日本社会[M].第一版.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