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中国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2020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2020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2020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中国专家共识要点生物标志物已被广泛用于心力衰竭的预测、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指导等各个方面。

其中,钠尿肽(NP)是心衰诊疗中应用最多的生物标志物,常用的是B型钠尿肽(BNP)和N末端前体BNP (NT-proBNP)。

钠尿肽反映心肌容量负荷及室壁压力变化情况。

心肌细胞受到压力/牵拉刺激后,即心室容积扩张、压力负荷增加时,首先形成BNP前体;BNP前体形成后被水解为BNP和无活性的NT-proBNP。

两者主要由心室肌产生并分泌入血,心室肌无存储BNP和NT-proBNP的功能。

BNP的生理功能包括扩张血管、排水、排钠,抑制RAAS和SNS;目前认为NT-proBNP无生理活性。

BNP由血清中的钠尿肽受体C和中性内肽酶降解,也可被肾脏等高血流量器官排泄;NT-proBNP在肌肉、肝脏、肾脏等高血流量组织器官中降解。

BNP与NT-proBNP的应用价值相当,但NT-proBNP的半衰期为120 min,长于BNP的20 min;NT-proBNP含量受脑啡肽酶抑制剂等药物的影响更小,因此更适合心衰药物疗效的监测。

预测心衰的发生BNP/NT-proBNP有助于预测心衰,特别是NT-proBNP。

BNP/NT-proBNP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时可以预测心衰的发生。

①测量心肌负荷标志物(BNP)、心肌损伤标志物(cTn)、肾功能不全标志物能有效预测心衰的发生,联合测量能显著提高预测价值。

(Ⅰ类推荐)②BNP/NT-proBNP单独应用或联合肌钙蛋白T (TnT)/肌钙蛋白I(TnI)或联合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对新发心衰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Ⅰ类推荐)③BNP/NT-proBNP,TnT/TnI联合炎症指标可溶性ST2(sST2),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对新发心衰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Ⅱa 类推荐)辅助诊断心衰生物标志物联合临床表现可以极大地提高心衰诊断的准确性。

BNP/NT-proBNP是目前最有价值的心衰诊断生物标志物,可用于多种类型的心衰诊断,包括无症状性心衰、慢性失代偿性心衰和急性失代偿性心衰。

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及ST2介绍

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及ST2介绍
所以sST2已经获得临床认可
来源:张真路 生物标志物在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诊疗中的价值 2023
2024/9/13
16
CONTENT
01 心力衰竭概述 02 心力衰竭评估指标与诊断工具 03 新型心衰标志物ST2临床意义 04 病例分析
BNP和NT-proBNP临床辅助诊断价值
BNP>50 pg/mL 或NTproBNP>125 pg/mL的患者进 行相应干预, 以预防或延缓 左心室功能障 碍及新发心衰 (I类推荐)
1. 在重组钠尿肽治疗的患者中,药物应用对BNP监测值影响较大,药物输注24 h内BNP水平存在大 幅升高。监测BNP至少要在药物半衰期后,代谢完成后采血,在一定程度上延误疗效监测。因 此,BNP在这部分患者中并不适合疗效评估使用。
2. BNP /NT-proBNP拥有极高的敏感度,但特异度较低影响了诊断的效率,在应用于不同临床情境 时,BNP/NT-proBNP 的界值也多有调整。
3. BNP/NT-proBNP对各种类型的心衰区分能力较弱。
2024/9/13
15
sST临床应用特点
(1)sST2 水平不受年龄、BMI、心力衰竭、房颤和贫血的影响。 (2)与其他常用的心脏生物标志物不同,sST2不会受到肾功能的影响。 (3)与其他生物标志物相比,sST2具有最低的个体内变异和最小的相对变化值,便于准确的连续监测。
2024/9/13
5
心力衰竭流行病学
2017年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居民标化的心衰患病率为1.1%,估计我 国心衰患者达1 210万,心衰发病率为275/10万人年,我国每年新增心衰患者约300万。 我国心衰住院患者出院后30 d、1年和3年的全因死亡率分别为2.4%、13.7%和28.2%。 住院心衰患者人均费用为29746元/年,其中住院≥3次患者的比例为40.5%,平均住院9.7 d;心衰患者门诊人均费用为6023元/年。由于心衰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与人口老龄化 加剧,预计未来我国心衰疾病负担仍呈上升趋势。(基于2017年我国6省、直辖市5 000万城镇职

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在心力衰竭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不仅可以用于诊断,还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例如 ,高水平NT-proBNP或BNP往往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通过定期检测生物标志物水平,医生可以对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进行动 态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生物标志物水平的降低通常意味着治疗有效和患者预后改善,因此监测 生物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对于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在心力衰竭治疗指导中的应用
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可以为医生提供 治疗指导。例如,根据生物标志物水 平调整药物剂量或选择更合适的治疗 方案。
通过监测生物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医 生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从而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 效果和生活质量。
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心力衰竭患者, 如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 )患者,生物标志物可能有助于指导 个体化治疗。
加强人员培训
提高实验室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确保检 测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优化样本采集和处理流程
减少样本采集和处理过程中的误差和干扰因 素。
采用先进技术和方法
应用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检测技术和方法 ,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加强与临床沟通
与临床医生保持密切沟通,了解临床需求, 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
组建专家团队
由心血管领域知名专家牵头,联合临床医生、研究人员和相关机 构代表,形成共识制定团队。
文献回顾与证据收集
系统回顾国内外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相关研究文献,评估其临床 价值和应用前景。
多次讨论与修订
经过多轮专家讨论和意见征集,对共识内容进行反复修订和完善 。
共识的主要内容
生物标志物的定义和分类
炎症反应标志物
如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 介素-6(IL-6)等,反映心力 衰竭时的炎症反应。

中西方专家BNP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的定量标志物共识要点

中西方专家BNP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的定量标志物共识要点

中西方专家BNP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的定量标志物共识要点Alan Maisel教授将介绍中西方专家BNP共识的要点,包括①BNP是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的定量标志物;②BNP对于诊断HF高度准确;③BNP可以帮助医生对急诊患者进行危险分层,以便判断是否入院;④BNP有助于改善心衰患者的疾病管理,减少总治疗费用;⑤BNP监测会节省6个月内费用;⑥BNP是目前预测HF最可靠的生物标志物;⑦BNP水平有助于评估出院的安全性;⑧在BNP监测指导下的治疗能提高慢性HF疗效;⑨根据BNP水平,结合患者症状和体重是否增加,是确定心衰临床失代偿的最好方法;⑩BNP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死亡风险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BNP指导心力衰竭诊断BNP作为心衰定量标志物,不仅反映左室收缩功能障碍,也反映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瓣膜功能障碍和右室功能障碍情况。

在急性呼吸困难患者中有30%~40%急诊医生难以确诊,以BNP 100 pg/ml作为临界值的阴性预测值达到90%,可以减少74%的临床不确定性;而BNP 超过400 pg/ml提示患者存在心力衰竭的可能性达95%。

而BNP 100~400 pg/ml 可能由肺部疾病、右心衰、肺栓塞等情况引起。

呼吸困难患者急诊就诊时的BNP水平以及治疗后的变化也可以反映其出院时风险。

对于舒张性心力衰竭,2004年共识指出,对于左室功能正常的急性舒张心力衰竭病人,BNP水平也往往轻度较高(800 pg/ml 和400pg/ml),但BNP水平不能用来区分急诊的收缩性与舒张性功能障碍。

BNP指导心力衰竭治疗对于心衰住院患者的监控,在住院期间至少应当检测3次BNP水平,即入院时、治疗开始后24小时和出院时。

BNP水平在基线以上通常意味着容量超负荷,并在纠正后迅速下降,因此治疗1天后如果BNP水平未降低,应该考虑更积极的治疗,但此时的BNP降幅不能完全反映预后。

2024年版《心力衰竭早期筛查与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2024年版《心力衰竭早期筛查与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更新临床实践与指南
本次共识更新旨在根据最新研究进展,为临床医生提供针对心力衰竭早期筛查和一级预防的推荐意见 和指导。
共识制定方法与参与专家
方法
通过收集并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专家经验和意见,制定共识。
参与专家
来自心血管病学、流行病学、公共卫生学等领域的多位知名专家参与了本次共识的制定和评审。
共识主要内容与亮点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将对共识的详细内容进行深 入解读,包括心力衰竭的早期筛查方法、一级预 防策略、临床实践推荐等方面,以期为临床医生 和相关领域工作者提供全面、专业的指导。
02
心衰的定义、分类、 发展阶段
心衰的定义
心脏泵血功能下降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心脏无法有 效泵血,导致全身组织器官氧供不足的 一种病理生理状态。
肥胖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代谢综合征是一组 包括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多种代 谢异常的症候群。
与心衰的关联
肥胖和代谢综合征会导致心血管系统负荷加重, 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肥厚,从而增加心衰风 险。
预防策略
控制饮食,减少高热量和高脂肪食物摄入,增加 膳食纤维摄入,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健康体重。
心肌损伤标志物
• 肌钙蛋白(cTn):反映心肌细胞损伤的程度,用于心衰的病因诊断和预后评估。
超声心动图
• 心脏结构和功能评估:超声心动图可测量心脏各腔室大小、室壁厚度、射血分数等,评估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 。
X线胸片
• 心脏形态和肺淤血情况:X线胸片可观察心脏大小、形态及肺 部血管纹理,了解是否存在肺淤血等心衰表现。
抗血小板治疗
根据医生建议,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冠状动脉血栓形 成。
定期进行心脏检查
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 的心脏问题。

《国家心力衰竭指南2023(精简版)》要点

《国家心力衰竭指南2023(精简版)》要点

《国家心力衰竭指南2023 (精简版)》要点摘要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已经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近年来,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预防和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本指南将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介绍心力衰竭的定义、分类、分期、评估、诊断、预防、治疗及管理,以及心力衰竭的医疗质量控制等,以期为提高我国心力衰竭综合管理水平提供指导。

近年来,全球在心力衰竭(心衰)临床和研究方面取得了诸多进步。

为了在国内推广心衰领域最新诊疗成果,提高我国心衰和心肌病的诊治和管理水平,改善我国心衰和心肌病患者的预后,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立项发起, 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国内从事心衰研究的专家,总结分析了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证据,撰写了《国家心力衰竭指南2023》,其中完整版发表在《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精简版发表在《中国循环杂志》。

1心力衰竭的定义、分类和分期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

定义包含三个方面:(1 )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舒张功能)和(或)射血能力(收缩功能)受损;(2)产生相应的心衰相关的临床症状和(或)体征;(3)通常伴有利钠肽水平升高,和(或)影像学检查提示心原性的肺部或全身性淤血,或血液动力学检查提示心室充盈压升高的客观证据。

根据心衰发生的时间和速度可以分为慢性心衰(CHF)和急性心衰(AHF)eAHF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慢性心衰的症状或体征突然恶化或急性加重,称为"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 )〃,是AHF的主要形式之一,约占80% ~ 90% ;另一种是既往有或无基础心脏病患者由于基础心脏病加重或急性心脏病变出现,抑或心脏因素导致的首次发作,称为〃新发的急性心力衰竭〃,约占10% ~ 20%。

根据患者初次评估时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水平,心衰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二〃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力衰竭(HFmrEF )〃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y。

心力衰竭早期筛查与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解读PPT课件

心力衰竭早期筛查与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解读PPT课件
实施路径
建立多学科管理团队,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包括药物治 疗、非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并定期评估管理效果。
监测随访与效果评价
监测随访
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管理方案。
效果评价
通过比较管理前后的病情变化、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等,评价心力衰竭早期筛查与一级预防的效果。同时,开展临 床研究,不断探索和完善心力衰竭早期筛查与一级预防的策略和方法。
生物标志物检测
利用血液、尿液等生物样本,检测与心力衰竭相关的生物标志物, 如B型利钠肽(BNP)等,以辅助诊断。
影像学检查
采用超声心动图、X线等影像学检查手段,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进 一步明确心力衰竭的风险。
分层管理原则及实施路径
分层管理原则
根据心力衰竭的风险等级,将患者分为不同层级,针对不同 层级的患者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03
一级预防措施及实践指南
生活方式干预策略
合理饮食
规律运动
推荐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食用蔬菜 、水果、全谷物和鱼类等,减少高脂肪和 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鼓励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慢跑 等,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 75分钟的高强度运动。
戒烟限酒
心理调适
强调戒烟的重要性,同时限制酒精摄入, 男性每天不超过两个标准饮品,女性每天 不超过一个。
抗血小板治疗
对于高危人群,如无禁忌症, 可考虑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抗血
小板治疗。
多学科协作与综合管理
心血管内科与多科室合作
建立多学科协作团队,包括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肾脏科、神经科 等,共同制定和执行心衰预防策略。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心衰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包括饮食、 运动、药物使用等方面的指导。

2020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2020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2020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中国专家共识要点生物标志物已被广泛用于心力衰竭的预测、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指导等各个方面。

其中,钠尿肽(NP)是心衰诊疗中应用最多的生物标志物,常用的是B型钠尿肽(BNP)和N末端前体BNP (NT-proBNP)。

钠尿肽反映心肌容量负荷及室壁压力变化情况。

心肌细胞受到压力/牵拉刺激后,即心室容积扩张、压力负荷增加时,首先形成BNP前体;BNP前体形成后被水解为BNP和无活性的NT-proBNP。

两者主要由心室肌产生并分泌入血,心室肌无存储BNP和NT-proBNP的功能。

BNP的生理功能包括扩张血管、排水、排钠,抑制RAAS和SNS;目前认为NT-proBNP无生理活性。

BNP由血清中的钠尿肽受体C和中性内肽酶降解,也可被肾脏等高血流量器官排泄;NT-proBNP在肌肉、肝脏、肾脏等高血流量组织器官中降解。

BNP与NT-proBNP的应用价值相当,但NT-proBNP的半衰期为120 min,长于BNP的20 min;NT-proBNP含量受脑啡肽酶抑制剂等药物的影响更小,因此更适合心衰药物疗效的监测。

预测心衰的发生BNP/NT-proBNP有助于预测心衰,特别是NT-proBNP。

BNP/NT-proBNP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时可以预测心衰的发生。

①测量心肌负荷标志物(BNP)、心肌损伤标志物(cTn)、肾功能不全标志物能有效预测心衰的发生,联合测量能显著提高预测价值。

(Ⅰ类推荐)②BNP/NT-proBNP单独应用或联合肌钙蛋白T (TnT)/肌钙蛋白I(TnI)或联合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对新发心衰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Ⅰ类推荐)③BNP/NT-proBNP,TnT/TnI联合炎症指标可溶性ST2(sST2),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对新发心衰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Ⅱa 类推荐)辅助诊断心衰生物标志物联合临床表现可以极大地提高心衰诊断的准确性。

BNP/NT-proBNP是目前最有价值的心衰诊断生物标志物,可用于多种类型的心衰诊断,包括无症状性心衰、慢性失代偿性心衰和急性失代偿性心衰。

2022慢性心力衰竭加重患者的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主要内容

2022慢性心力衰竭加重患者的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主要内容

2022慢性心力衰竭加重患者的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主要内容我国心力衰竭(心衰)患病率持续升高,心衰患者的高死亡率、高住院率带来巨大的公共卫生负担。

心衰加重与慢性心衰患者的死亡和再住院密切相关。

近年来预防和管理心衰加重领域有不少新观念和新进展,由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心电及心功能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中国心衰中心联盟专家委员会共同组织专家,根据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参考相关指南,结合我国国情及临床实践,撰写本共识,从慢性心衰加重的定义、诊断与评估、治疗、预防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介绍,为临床医师早期识别和治疗慢性心衰加重患者提供参考。

慢性心衰加重概述慢性心衰是一组复杂的自发进展性的临床综合征,慢性心衰加重是指慢性心衰患者在病情稳定一段时间后出现心衰症状和(或)体征的加重,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慢性心衰加重是在基础病因和(或)诱因作用下,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细胞分子机制,心肌能量代谢、心肌细胞数量、细胞结构、细胞外基质等发生变化,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心肌纤维化、心室扩大和(或)心肌肥厚等病理性重构加剧,心肌收缩力及心室顺应性进一步下降。

慢性心衰加重的临床表现1 .心衰症状和(或)体征(如呼吸困难、疲乏、腹胀、纳差、肺部啰音、水肿)再次出现或加重,这是心衰加重的最主要临床表现。

2,心衰合并疾病的症状禾□(或林征出现或加重如心律失常相关的心悸、黑B蒙、晕厥;心肌缺血相关的胸闷、胸痛;感染相关的发热、咳嗽、咳痰;新出现的心脏杂音等。

3.心脏影像学检查提示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加重或者利钠肽进行性升高。

慢性心衰加重临床上多表现为心衰逐渐失代偿(容量负荷增多),严重的患者可发生急的市水肿或心原性休克。

临床评估L确定是否存在心衰加重心衰患者出院后应进行门诊随访,需定期对心衰患者的症状、体征、活动能力进行评估。

症状评估可选择以下指标之一:NYHA心功能分级、堪萨斯城心肌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Kansas City cardiomyopathyquestio∩aire scale ,KCCQ )或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调查表(Minnesota heart failure quality of life scale z MLHFQ ∖ 6 分钟步行试验、峰值摄氧量、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

《NT-proBNP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出台

《NT-proBNP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出台

血管 病死 亡或心衰 加重住 院) 价值, NT— p r o B NP越 高 , 患 者 预 后 越 差 。 急 性 心 衰 治 疗 有 效 者 NT — p r o B NP水 平 迅 速 降低 。
3 N T - p r o B N P在 慢 性 心 衰 诊 断 、 预 后 判 断 和 治 疗 指 导 中 的 作 用
NT— p r o B NP轻 度增高 ( 如心 肌缺血 、 心房颤 动 、 肺 部感染 、 肺癌 、 肺动脉高 压或 肺栓塞 等) , 此 时应 结 合其 他 检 查 结 果 进 一 步 鉴 别 诊 断 。
急性 心 衰 患 者 就 诊 时 和 治 疗 后 的 NT — p r o B NP水 平 具 有 重 要 的 预 后 ( 预 测 近 期 或 远 期 心
1 NT _ p r o B N P — — 心 衰 的 重 r o B NP是 一 种 可对 心 衰 患 者 进 行 有 效 诊 断 和 预 后 评 定 的 生 物 标 记 物 。胡 大 一 教 授 指出: “ 无论是新 发 的急性 心衰 , 还是 慢性 心衰 的病情恶 化 , NT — p r o B NP水 平 均 会 显 著 上 升 , 其 幅 度 与 心 衰 的严 重 程 度 平 行 ; 病 情 缓 解 或 有 效 治 疗 后 回 降 。这 些 发 现 构 成 了 NT — p r o B NP 检 测 在 心 衰 患 者 鉴 别 诊 断 上 的 应 用 依 据 。心 衰 的最 大 危 害 在 于 它 对 心 脏 造 成 的 损 害 是 不 可 逆 的 。早 发 现 、 早 治 疗 对 于延 缓 心 衰 发 病 过 程 、 保护心脏功能非常重要” 。 2 N T - p r o B N P在 急 性 呼 吸 困难 鉴 别 诊 断 、 预 后 判 断和 指 导 治 疗 中 的 应 用 《 共识 》 指出: 对 急 性 呼 吸 困难 患 者 , 结合 患者 的病史 、 症状 、 体征、 胸片、 超 声 心 动 图 和 实 验室检查发现 , 就 诊 时检 测 NT — p r o B NP对 鉴 别 呼 吸 困难 的 原 因是 否 为 急 性 心 衰 有 很 大 帮 助 。 《 共识 》 推荐采用 “ 双截 点” 策略 : 如 就 诊 时 测 定 NT — p r o B NP低 于 3 0 0 n g / L, 则 该 患 者 急 性 心衰的可能性很小 ( “ 排除” 截 点) ; 如 高 于 相 应 年 龄 层 次 的截 点 ( <5 0岁 , 5 0 ~7 5岁 和 > 7 5 岁者 分别为 4 5 0 、 9 0 0和 1 8 0 0 n g / L ) , 则 该 患 者 急 性 心 衰 的可 能 很 大 ( “ 诊 断” 截 点) 。如 检 测 值 介 于上 述 两 截 点 之 间 ( “ 灰 区” ) , 可能是程 度较 轻 的急性 心衰 , 或 是 非 急 性 心 衰 原 因所 致 的

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1)

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1)
表1慢性心衰临床分期分期定义患病人群纽约心脏学会心功能分级a期危险期心衰高危人群无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无心衰症状和或体征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使用心脏毒性药物史酗酒史风湿热史心肌病家族史无b期临床前期已发展成器质性心脏病但从无心衰症状和或体征左心室肥厚陈旧性心肌梗死无症状心脏瓣膜病等c期临床期有器质性心脏病既往或目前有心衰症状和或体征器质性心脏病伴运动耐量下降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d期终末期器质性心脏病不断进展虽经积极的内科治疗休息时仍有症状且需特殊干预因心衰反复住院且不能安全出院
老年慢性心衰的治疗药物
✓利尿剂 ✓肾素-血管紧张素(RAS)受体拮抗剂抗剂(MRA) ✓洋地黄类药物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 ✓伊伐布雷定 ✓其他药物:①钙离子拮抗剂②扩血管类药物③他汀类药物④心肌能量代谢药
➢ 心衰合并心房颤动在老年患者发生率更高,治疗上应积极寻找可纠正的诱因(电解质紊乱、高 血压、感染、缺氧、甲状腺功能异常等),治疗原发病,依据CHA2S2-VAS评估脑栓塞风险,依 据HES-BLED评估出血风险,个体化制定诊疗方案,包括抗凝、控制心室率、维持窦性心律等。
慢性心衰合并心房颤动的治疗流程图
4.多病共存: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病、冠心病、COPD、心房颤动、卒中、睡眠呼 吸暂停、贫血、肿瘤、周围血管病及老年综合征等,老年心衰患者常有2~3个及以 上共病存在。
辅助检查
✓常规检查有心电图(ECG)、胸部X线、利钠肽(NPs)水平和超声心动图(UCG) 等。
✓新诊断心衰患者应行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甲 状腺功能、血清铁蛋白和总铁蛋白结合力、心肌损伤标记物等检查,以评估 心衰可能病因、诱因、共病和选择治疗方法的依据。
诊断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解读PPT课件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解读PPT课件
中的重要类型。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 HFpEF患病率逐年上升 ,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专家共识,有助 于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 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
改善患者预后。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概述
HFpEF是一种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或接近正常(≥50%),但伴有心力衰竭症状和 体征的心力衰竭类型。
伴随疾病与并发症
如肾功能不全、肺部感染等, 会增加治疗难度,影响预后。
患者年龄与生活习惯
年龄越大,预后相对较差;不 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等也
会影响预后。
康复目标设定和计划制定
改善生活质量
通过康复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 症状发作。
预防疾病复发
加强预防措施,降低疾病复发的风险。
提高运动耐量
逐步增加患者的运动量,提高运动耐量,增 强身体素质。
促进心理康复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 。
康复过程中注意事项提醒
规律用药
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不要随意更改剂 量或停药。
定期随访
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检查,及时了解 病情变化。
饮食调整
合理调整饮食,控制盐、糖、脂肪的 摄入量。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戒烟限酒,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 运动。
06
总结与展望
ACEI/ARB类药物
可抑制交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扩张外周血管而降低血压 ,改善心室重构,降低心衰患者神经体液代偿机制的不利影响。
β受体阻滞剂
主要通过抑制过度激活的交感神经活性、抑制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 等改善心衰预后。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螺内酯可阻断醛固酮效应,抑制心血管重塑,改善心衰的远期预后。
血栓栓塞处理
对于高危患者,应给予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栓塞事件。对于已发生血栓栓塞的患者,应 积极进行溶栓或取栓治疗,并加强后续抗凝治疗。

心力衰竭早期筛查与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解读ppt课件

心力衰竭早期筛查与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解读ppt课件

早期筛查实践案例
案例一:基层医疗机构筛查
• 全面覆盖,早期发现
• 在某大型社区医院,通过采用简单 有效的心衰筛查问卷,结合心电图 和超声心动图等基本项目检查,成 功识别出多名心衰高风险患者。这 些患者得以及时转诊至上级医院进 行进一步确诊和治疗。
早期筛查实践向筛查
建议,大大提高了诊疗的效率和便捷性。
大数据分析优化医疗资源分配
03
通过对心力衰竭相关的医疗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能够更
合理地分配医疗资源,提升整体的诊疗效果。
政策和社会环境对心力衰竭管理的影响和期待
政策推动心力衰竭防 治体系建设
国家和地方政府通过出台相关政 策,推动心力衰竭防治体系的建 立和完善,促进早期筛查和一级 预防工作的全面开展。
03 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 )的更新要点解读
更新要点的概述
01
新共识更加强调心力衰竭早期 筛查的重要性,提出详细的早 期筛查策略。
02
对心力衰竭的一级预防策略进 行了更新和完善,更加强调生 活方式的改善和药物预防。
03
引入新的临床数据和研究成果 ,对心力衰竭的评估和管理进 行了更为精细的指导。
与旧版共识的差异和进步
更加注重心力衰竭的早期筛查,这是旧版共识 中较少涉及的部分。
在一级预防策略中,更加强调生活方式的改善 ,包括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具体建议。
相较于旧版共识,新共识在心力衰竭的管理和 治疗方面,引入了更多的最新科研成果,使得 共识更加符合当前医学界的认知和实践。
04 心力衰竭早期筛查与一级 预防的未来展望
社会环境提升心力衰 竭防治意识
通过媒体宣传、社区活动等多种 方式,提升公众对心力衰竭的认 知和防治意识,形成社会共同关 注心力衰竭防治的良好氛围。

心力衰竭早期筛查与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解读PPT课件

心力衰竭早期筛查与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解读PPT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优化诊断流程
共识建议将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无 创性检查作为心衰筛查的首选方法, 并在必要时进行有创性检查以明确诊 断。
新型生物标志物在早期筛查中应用
新型生物标志物的介绍
共识中提到了多种新型生物标志物,如NT-proBNP、MRproANP等,这些标志物在心衰早期筛查中具有较高的敏感 性和特异性。
新型生物标志物的应用前景
基层医疗机构可落实对心衰患者的随访管理,监督患者治疗情 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或加重症状。
03
一级预防措施与方法探讨
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展示
合理饮食
控制盐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 物等富含纤维的食物,减少高脂肪、 高糖食物的摄入。
规律运动
根据个体情况制定运动计划,逐步增 加运动量,提高心肺功能。
戒烟限酒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发展趋势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心力衰竭早期筛查和一级预防的手段将更加精准和高效。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等 新技术的应用也将为心力衰竭的筛查和预防带来新的机遇。
挑战
心力衰竭的发病原因复杂多样,不同人群的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制定更加个性化的筛查 和预防策略。此外,公众对心力衰竭的认知程度不高,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也是未来面临的挑战之一。
高危人群筛查策略部署
确定高危人群
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患者,以 及老年人等。
加强健康教育
对高危人群进行心衰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 其对心衰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ABCD
制定筛查计划
针对高危人群,制定定期的筛查计划,包括生物 标志物检测、心电图和影像学检查等。
建立随访系统
对筛查出的高危人群进行定期随访,及时发现并 处理心衰前期症状。

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中国专家共识(2020)

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中国专家共识(2020)

常用心衰生物标志物的病理生理学作用
(二)炎症介质及心肌纤维化标志物 ✓一些新型的炎症标志物同时能够直接参与心肌纤维化和心肌重构的病理生理过程,
也被证实能够作为心衰生物标志物。 ✓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是一种跨膜蛋白,能够
作为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的标志物; ✓肿瘤生成抑制因子2(suppression of tumorigenicity2,ST2)是IL-1家族中的一员,
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专家 共识( 2020 )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Dr. HAN
背景
背景
✓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所有心血管疾病的必然终点,心衰的早期诊断、 疗效评估对于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有很大的意义。
✓心衰涉及神经内分泌激素激活、心肌牵拉、心肌损伤、心脏基质重构、炎症、氧化 应激及肾功能不全等病理生理学过程,其中每个方面均涉及相关生物标志物。
✓在诊断方面,虽然大量研究证实BNP /NT-proBNP拥有极高的敏感度,但特异度较 低影响了诊断的效率,在应用于不同临床情境时,BNP/NT-proBNP 的界值也多有 调整。同时,BNP /NT-proBNP对各种类型的心衰区分能力较弱。
✓急性失代偿性心衰患者的3个月死亡率约为10%,1年死亡率约为30%,3个月再住院 率约为1/3。因此,对高危患者的识别和预后的评估以及早期的强化治疗非常重要。
①BNP/NT-proBNP可作为急性心衰的预后评估指标,BNP 大于480~840 ng/ml 或 NT-proBNP 大于1 000 pg/ml 的患者事件率显著升高,出院前BNP/NT-proBNP水平 及住院期间变化率对于急性心衰预后评估更有意义。(Ⅰ类推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中国专家共识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所有心血管疾病的必然终点,心衰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对于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有很大的意义。

心衰涉及神经内分泌激素激活、心肌牵拉、心肌损伤、心脏基质重构、炎症、氧化应激及肾功能不全等病理生理学过程,其中每个方面均涉及相关生物标志物。

早在20余年前,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s,BNP)已经开始作为心衰诊断的标志物被广泛应用。

近年来,一些新型生物标志物也开始应用于心衰的诊断和疗效监测。

本专家共识拟对目前已在临床应用的心衰生物标志物进行总结,希望能够为生物标志物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为心衰的预防、诊断和精准治疗提供更多的依据。

为保持与现行临床指南的一致性,本专家共识做出的推荐基于近年来各大医学协会公布的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临床指南或共识[1-4],对于尚未经过指南推荐但存在较高价值的议题,本共识也将列出作为参考。

本专家共识证据推荐分为以下四个等级:Ⅰ类推荐指经过多项指南或共识推荐或多项大型研究证实存在可靠的检验价值的证据;Ⅱa类推荐指经过指南或共识推荐或多项研究证实存在一定的检验价值的证据;Ⅱb类推荐指研究证实存在一定的检验价值,但未得到指南或共识推荐的证据;Ⅲ类推荐指指南或共识不推荐或大型研究未能证实其检验价值的证据。

既往指南或共识中对心衰标志物的临床应用和推荐等级见表1。

表1 ACC/AHA/HFSA2017年心衰指南对心衰生物标志物临床应用的推荐标志物临床应用推荐等级证据等级BNP/NTproBNP 诊断Ⅰ A住院期间预后Ⅰ A预防Ⅱa B出院后预后Ⅱa B指导治疗Ⅱb BTnI/TnT 住院期间预后Ⅰ AsST-2,Gal-3 慢性心衰预后Ⅱb B注:BNP示B型钠尿肽,NT-proBNP示N末端前体BNP,TnI示肌钙蛋白I,TnT 示肌钙蛋白T,sST-2示可溶性肿瘤生成抑制因子2;Gal-3示半乳糖凝集素3;ACC示美国心脏病学院;AHA示美国心脏协会;HFSA示美国心衰学会一、常用心衰生物标志物的病理生理学作用生物标志物可以指导心衰的诊断、预后以及疗效的监测。

临床应用的生物标志物应符合以下特点:可重复、准确地测量,生化结构稳定,测试时间短,价格合理,能够在常规检查的基础上提供额外的信息,可反映诊断、预后或指导治疗,有较高的敏感度或特异度。

本共识所讨论的心衰生物标志物均符合以上特点,按照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分类如下。

(一)心肌损伤和心肌负荷标志物由于心输出量下降,心衰患者可能出现氧供失衡,心脏前负荷的逐步增加会使氧供失衡进一步恶化,进而发生心肌缺血及心肌损伤。

因此,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T(troponin T,TnT)和肌钙蛋白I(troponin I,TnI)与心衰的病程进展有很大相关性,两者均为特异性的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Tn)。

尽管很多心衰患者同时患有冠心病,但是,TnI/TnT的动态变化仍然是心衰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体现,在无冠心病的患者中,这些提示作用更为显著[5]。

然而,仅有6%~10%的心衰患者会出现cTn阳性,其敏感度较低。

高敏肌钙蛋白(high sensitivec Tn,hs-cTn)问世后,90%以上的患者都可以检测到hs-cTn 的表达,有效提高了cTn在心衰诊疗过程中的敏感度,使得hs-cTn能在更多的心衰患者中发挥评估作用。

钠尿肽(natriuretic peptides,NP)是反映心肌容量负荷最经典的标志物,反映室壁压力变化情况。

心房钠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主要由心房肌细胞分泌,储存在心房颗粒中;不同于ANP,BNP由心室肌细胞分泌后即入血,因此更适合作为心衰的生物标志物[6]。

BNP前体形成后被水解为BNP和无活性的N末端前体BNP(N-terminal proBNP,NT-proBNP),BNP由血清中的钠尿肽受体C和中性内肽酶降解,NT-proBNP在肌肉、肝脏等组织器官中降解[7]。

BNP与NT-proBNP的应用价值相当,但NT-proBNP的半衰期长于BNP(120min比20min),此外,NT-proBNP含量受脑啡肽酶抑制剂等药物的影响更小,因此更适合心衰药物治疗期间,监测疗效。

(二)炎症介质及心肌纤维化标志物组织损伤通常可以引发自身炎症反应,炎症反应的组分(包括促炎因子、细胞黏附因子、趋化因子)能够参与应激反应和组织修复过程,但长期的慢性炎症反应同样导致心肌纤维化和心衰的进展。

细胞表面受体可以被蛋白酶降解并分泌入血,与其他入血的炎症因子一起可以作为心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近些年来,这些生物标志物得到大量研究,已被证明与心衰病程显著相关的标志物包括: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经典炎症因子[8]。

此外,一些新型的炎症标志物同时能够直接参与心肌纤维化和心肌重构的病理生理过程,也被证实能够作为心衰生物标志物。

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是一种跨膜蛋白,能够作为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的标志物;肿瘤生成抑制因子2(suppression of tumorigenicity 2,ST2)是IL-1家族中的一员,膜结合ST2与IL-33的结合能够发挥抗心肌肥厚和抗纤维化作用,而可溶性ST2(soluble ST2,sST2)则发挥相反作用[9-10];半乳糖凝集素3(glactin-3,Gal-3)能够激活巨噬细胞和促进纤维增殖[11]。

这些新型的标志物均与心衰病程有显著相关性。

(三)心肌重构标志物心肌重构表现为心脏的大小、形状和收缩力随着心衰病程逐步改变的过程,是心衰病程中最主要的解剖学特点。

在组织学方面,心肌重构涉及心肌细胞的肥大、凋亡和心脏间质细胞的增殖,后者还会引起心肌细胞外间质(如胶原纤维)的堆积。

因此,心肌重构可以通过检测分泌到血液中的细胞外间质的表达量和活性来反映,这些分泌物包括胶原的代谢产物和影响基质代谢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 protein,MMP)及其抑制剂。

近年来,MMP在评估心肌重构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研究,MMP及其抑制剂的水平以及二者之间的比值被认为与心肌重构的进程存在较大的相关性,对心衰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四)神经内分泌激素系统性的神经内分泌激活是心衰发病过程中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

心功能不全发生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相继激活,其引起的血管收缩和水钠潴留在短期内可以提高心输出量,但其持续升高会导致心脏负荷增加和心肌重构,导致心功能恶化和心衰进展。

血清中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含量能够反映心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能够作为心衰的生物标志物。

无论是否存在症状,心衰患者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和醛固酮的含量均显著增加[12],并随着病情的进展进一步升高[13]。

然而,神经内分泌激素的测量存在一定难度,客观上限制了其作为心衰生物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五)其他标志物微小RNA和其他非编码RNA在心衰的调节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在血清中较为稳定[14],也可以作为心衰的生物标志物。

二、心衰生物标志物在临床中的应用(一)预测心衰的发生心衰的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50岁以下人口心衰的发病率<1%,80岁以上人口可高达30%。

心衰的基础疾病异质性很高,因此,心衰的发生很难预测。

过去数十年来,一些研究对心衰预测的标志物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一些生物标志物在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时可以预测心衰的发生,但是,对于射血分数下降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其区分能力有限。

1.心脏负荷标志物和损伤标志物:年龄、身高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瓣膜病及冠心病等是心衰发病的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多项大型前瞻性研究证实了NP在预测心衰发生中的作用。

在NP的预测能力方面,研究提示BNP/NT-proBNP优于ANP/NT-proANP[15]。

在心衰病程的早期阶段,NT-proBNP尤其能发挥重要的预测作用。

同时,伴有基础危险因素的患者可出现TnT/TnI表达量升高,应用高敏TnT/TnI方法进行检测时,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的患者比例出现进一步上升,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动态升高与心衰的发生率呈显著相关性[16-18]。

2.肾功能不全标志物:肾功能不全是心衰的重要危险因素,多项研究证实,肾功能不全标志物,包括肌酐、胱抑素C等也能在心衰的预测中发挥作用[19]。

此外,尿白蛋白肌酐比(urinary albumin to creatine ratio,UACR)也可以发挥一定的预测作用[20]。

不过,上述几项指标的优劣需要更多的研究进行探讨。

3.炎症标志物:传统的炎症标志物TNF-α、IL-6和CRP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新发心衰事件,其中IL-6的预测作用最强[8]。

在Framingham研究中,Gal-3与心衰的发生有较弱的相关性[21],在另一项PREVEND研究中,Gal-3在全人群中并不能预测心衰的发生,但在高危患者中有较弱的预测作用[22]。

单独应用sST2也不能预测心衰的发生[23]。

4.多种标志物结合对心衰的预测作用:多个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对心衰发生的预测能力可进一步提高。

Framingham心脏病研究中,BNP与UACR联合可预测心衰的发生[20]。

在另外一项研究中,多次测量BNP/NT-proBNP较基线值上升>25%,同时cTn较基线值上升>50%,也是预测心衰发生的重要指标[24]。

此外,其他研究也证实,BNP/NT-proBNP 联合TnT/TnI及肾功能不全的标志物胱抑素-C、UACR等也能够预测心衰的发生[22]。

同时,BNP、hsTnI和炎症指标sST2,GDF-15结合也是新发心衰的预测因子[21]。

结合多项研究结果,预测心衰的最佳标志物组合是BNP/NT-proBNP、TnT/TnI及UACR[21,25-28]。

推荐:①测量心肌负荷标志物(BNP)、心肌损伤标志物(cTn)、肾功能不全标志物能有效预测心衰的发生,联合测量能显著提高预测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