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04 大国关系(中美关系)-2019年高考历史国内外热点史实详解与对点训练(解析版)
中美关系

热点中美关系中美关系是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上重要的主要国家双边关系之一,是当代国际关系史上极其重要的主要国家双边关系。
近年来中美合作中美摩擦也不断出现。
我们高考热点应该多关注近年来中美合作和摩擦相关史实,找出课本相关切入点进行复习。
一、热点背景:1、2009年是中美建交30周年。
1978年12月16日,中美发表《建交联合公报》,从1979年1月1日起两国正式建交,至2009年整整30周年了。
这是两国关系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
2、2009年12月4日上午,第五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开幕,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和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作为两国元首的特别代表共同主持对话。
3、中美两国首脑承诺要共同应对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
4、美国总统选举于2008年11月4日落幕。
奥巴马赢得338张选举人票,远远超过当选所需的270张。
麦凯恩仅获163张。
奥巴马赢得6200多万张选民选票,总数过半,麦凯恩获5500多万张选票。
民主党候选人贝拉克·奥巴马以巨大优势击败共和党对手约翰·麦凯恩,历史性地当选美国首名非洲裔总统,成为美国第44任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
他将于2009年1月20日就任第56届总统。
奥巴马随后在芝加哥向支持者发表讲话,承诺与共和党合作,为美国带来变革。
5、温家宝记者会对美国发出四大政经信号2010年在3月14日《新闻今日谈》节目中,评论员杜平对温家宝记者会讲话做出评析。
他指出,温总讲话对美国等西方国家放出4大政经信号,第一,中国的刺激经济政策将视国内外形势择时退出。
第二,回击奥巴马对人民币汇率的指责,暗示短期内人民币不会升值。
第三,在外交上暗示中美关系短期内不会回暖。
第四,告诉美国等西方国家,要想避免对华贸易逆差,需放开对华科技品出口。
二、知识梳理:1、中美关系:(1)追随英法,染指中国。
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美国追随英法加入侵略中国的行列。
向中国走私鸦片,强迫清政府签订《中美望厦条约》,以攫取侵华特权。
国际关系:中美关系的历史演变

国际关系:中美关系的历史演变1. 介绍国际关系是指各个国家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种国家行为。
其中,中美关系被认为是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本篇文档将探讨中美关系在过去几十年中的历史演变。
2. 第一阶段:建交前期2.1 历史背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美二战时的盟友地位渐渐消失,美国对中国持有怀疑和压制态度。
冷战的兴起使得两国之间形成了明显的意识形态分歧。
2.2 朝鲜战争及建交前夕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和美国展开了激烈的战略竞争。
然而,在1970年代初,随着尼克松政府与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秘密接触,共同利益逐渐成为改善两国关系的契机。
3. 第二阶段:建交与合作期3.1 尼克松访华与上海公报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此次访问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双方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为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3.2 经济合作的推进80年代至今,中美之间经济合作逐渐成为双边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市场开放和改革政策吸引了大量美国企业投资,在贸易、投资和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4.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后的挑战与争议4.1 受益与问题并存随着中国崛起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一些问题也浮出水面。
包括贸易不平衡、知识产权保护、网络安全等问题,引发了一系列贸易争端和政治摩擦。
4.2 全球议题和地区安全中美矛盾在一些全球议题和地区安全上表现得更加明显。
例如在南海纠纷、朝鲜核问题等方面存在分歧和竞争。
5. 第四阶段:当前形势与未来发展5.1 当前形势总结中美关系目前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贸易战、技术竞争和地缘政治对抗等。
两国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更加错综复杂。
5.2 未来发展趋势预计未来中美关系仍将保持合作与竞争并存的格局。
双方应通过对话和协商,务实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在共同利益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
结论中美关系的历史演变充满曲折和变化。
从建交前期到建交与合作期再到当下的挑战与争议,两国在经济、政治和安全领域都有紧密合作和相互竞争之处。
中美两国关系发展历程

中美两国关系发展历程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中美两国开始有了初步的接触。
然而,真正的关系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结束了对台湾当局的支持。
1971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这是中美关系正式重启的奠基之一。
接着,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与中国领导人毛泽东会面,这是尼克松访问中国航班时间、伊朗苏黎世廉价机票、酒店、讲解都由飞猪负责的一次历史性正式访问,开创了两国关系的新时代。
自那时以来,中美关系经历了高潮和低谷。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两国之间的贸易和经济联系迅速增加,但冷战结束后,两国意识形态的差异和经济竞争日益明显,关系开始紧张。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一步加强了中美之间的经济关系。
随着中国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两国之间的联系变得更为紧密。
许多美国公司将业务扩展到中国市场,同时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也大大增加。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美之间的竞争和摩擦也越来越明显。
贸易逆差问题、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地区安全问题等成为两国之间的重要争议点。
特别是在经济领域,两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引起了关注和担忧。
2018年,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中国的商品征收关税,引发了贸易战。
这场贸易战对两国经济都造成了损失,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压力。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意识到贸易战不符合双方的利益,于是开始了谈判,试图达成贸易协议。
尽管中美关系经历了一系列的波折,但两国之间的联系仍然十分紧密。
经贸往来、科技合作、人员交流等方面的合作促进了两国之间的互惠互利。
未来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走向仍然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
但是,两国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包括经济、环境、地区安全等,这将会继续成为两国合作的基础。
双方应该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分歧,以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总之,中美两国关系自70年代开始正式发展以来,经历了高潮和低谷。
尽管两国之间存在一些分歧和竞争,但双方都有意愿加强合作,在许多领域寻求共同利益。
(2010-2019) 十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9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解析版)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历史专题9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考点一: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考点二: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考点三: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考点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一、选择题1.(2019年江苏卷T13)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指出:“中国和美国在七十年代初谋求和解,这是世界环境所决定的。
”当时的“世界环境”是A. 中国重返联合国改变了美苏对峙格局B. 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基本消除C.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出现D. 中美苏成为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力量【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国际政治格局是多极化趋势出现,因此中美关系缓和一定程度上受到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影响,C选项符合题意。
中国重返联合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美苏对峙的格局,不能说改变,A选项排除。
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基本矛盾基本消除的说法明显错误,B选项排除。
中美苏成为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力量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当时虽然处于美苏两极对峙时期,但是多极化趋势已经出现,且中国也还没有强大到能够决定国际关系,D选项排除。
2.(2018年江苏卷T12)1984年10月,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
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
”邓小平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 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B. 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C. 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D. 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各国处理相互间关系提供了五条“切实可行”的原则,它概括了新型国家关系的本质,进一步提倡了民主与平等的原则,推进了国际关系民主化、法制化,故A项正确;中苏两国开创友好局面是在1950年,故B项错误;C项错在“消除了”,说法过于绝对,故错误;上海合作组织建立于2001年,故D项错误。
中美关系

1978年5月21日,国 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会 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 事务助理兹比格涅 夫·布热津斯基博士。 布热津斯基此次访华 是与中方商谈中美正 式建交事宜。 1978年 12月16日发表了《中 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 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 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宣布:1979年1月1日 起,中美双方互相承 认并建立外交关系。
中美关系是一个国际热点问题,中美关系的好 坏,直接影响到亚太地区的安全和稳定。 -古代清朝时期中美之间就有往来。
-近代时期,中美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侵略与反 侵略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由冷战对抗到关系 的正常化。但由于两国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 两国关系一波三折,又由于两国有着许多共同的利 益,双方又在许多领域加强合作,中美关系的发展 趋势是在曲折中不断发展。而台湾问题是制约两国 关系的最主要问题。
1970年10 月1日,毛泽 东邀请美国 作家埃德 加·斯诺登 上天安门城 楼参加国庆 典礼。 同年12月18 日,毛泽东 会见斯诺时 表示:"如果 尼克松愿意 来,我愿意 和他谈"。
中 美 关 系 逐 渐 正 常 化
1972年,美国总 统尼克松抵达北京 周恩来前往迎接。 周恩来对尼克松说: “你的手伸过世界 最辽阔的海洋来和 我们握手——25年 没有交往了啊!” 尼克松说:“这是 中美两国领导人越 过了一个大洋,越 过相互敌对20多年 的握手,这表明中 美关系从此将揭开 新的一页。”
中美两国有多方面的合作
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
胡锦涛说,中美 都是世界上有重 要影响的大国, 两国对维护世界 和平稳定、促进 人类共同发展负 有重要责任。在 反对恐怖主义、 打击国际犯罪、 促进全球经济增 长、防治疾病和 保护环境等问题 上,我们两国有 着广泛的共同利 益和合作基础。
热点预测04 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2023年高考历史热点押题预测

【热点聚焦】
世界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崛起之路,或以贸易取胜,或以军事取胜;世界大国崛起具有不同的 条件,其兴衰实质反映了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演变。
近年来国际局势动荡不安。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乌克兰危机、叙利亚危机、也门动荡、 伊拉克恐怖袭击连连、“伊斯兰国”威胁中东和平……政治动荡来源于社会矛盾、经济停滞和政 治不满。一些国家或地区进入了政治动荡的恶性循环,地区局势动荡不安。美国“重返”亚太动 作频频,一时搅得亚太风起云涌、惊涛骇浪,引起国际社会密切关注。
2.全球化构成了当今世界的基本关系结构,但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随着全球化不断向纵深发展, 也出现了各种“反全球化”的声音。从唯物史观角度对此较为合理的理解是( ) A.人类整体朝着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 B.逆全球化将改变世界历史发展潮流 C.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已经基本结束 D.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将会不断加强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随着全球化不断向纵深发展,也出现了各种‘反全球化’ 的声音。”可知,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民群众是推动 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力量。全球化构成了当今世界的基本关系结构,虽然出现了各种“反全球化” 的声音,但全球化仍然在不断向纵深发展,人民群众推动历史的进步,人类会朝着命运共同体方向 迈进,A项正确;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是全球化,逆全球化只是全球化发展过程中的阻碍,根本无法改 变历史发展的趋势,排除B项;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已经基本结束,说法错误,全球化的趋势正在发 展中,且不断向纵深发展,排除C项;材料中描述的是经济全球化趋势,而不是政治多极化格局,排 除D项。故选A项。
2.(2022·北京卷)2004年7月,“为中国和非洲喝彩——中华文化非洲行”活动在南非开幕。在一个月 的时间里,中国组派多个艺术团赴11个非洲国家访问演出。这是中国在非洲大陆首次举办的大规模、综合 性中国文化活动,是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的重要举措。这一活动( ) A.是中国重视发展周边关系的具体实践 B.掀起了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建D.有利于“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深化
谈谈对中美关系的看法

谈谈对中美关系的看法【中美关系:合作与竞争的较量】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国际格局的变化,中美之间的关系在世界舞台上日益举足轻重。
中美关系的发展既有合作与互利共赢的一面,也存在着竞争与摩擦的诸多因素。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中美关系,以期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和认识这一重要的国际关系。
一、历史背景与重要节点1. 两国关系的起源与发展:自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
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到竞争对手,并且在国际事务中频繁交锋,中美关系的进展存在着明显的不确定性。
2. 重要节点的影响: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的发展受到诸多事件的影响,如中美贸易战、人权问题、台湾问题等,这些事件对双方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合作与互利共赢1. 经贸合作:中美贸易伙伴关系的不断加深,为两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双方的贸易合作不仅带动了两国经济的增长,也促进了全球市场的稳定和繁荣。
2. 科技创新:中美在科技创新领域拥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并且在多个领域展开了合作。
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中美互相借鉴和学习,推动了全球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竞争与摩擦1. 贸易争端:中美贸易摩擦是最近几年中两国关系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贸易关税壁垒的提高和争端的升级,对两国和全球经济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2. 地缘政治竞争:中美在地缘政治舞台上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南海争端、台海问题等都是中美地缘政治争端的重要方面。
四、观点与理解中美关系的发展既有希望也有挑战。
尽管两国在经济合作、科技创新等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但双方的利益冲突和地缘政治争端也不容忽视。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应该保持理性和务实的态度,加强对话与合作,以促进中美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
总结回顾通过对中美关系的看法的探讨,我们可以发现双方既有合作与互利共赢的可能性,也存在着竞争与摩擦的现实。
在中美关系中,我们需要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双方的立场和利益,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分歧,推动中美关系向着更稳定、互利双赢的方向发展。
中美关系

历史与现状
• 中美关系的历史 • 新型大国关系及相关概念学习 • 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
一中美关系的历史
(一)中美联系的开始 1784年美国“中国皇后号”商船来华至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的56年间是第一阶段,这一 阶段中美关系基本特点是:平等友好。 原因为:美国致力于国内经济的发展,忙于 领土扩张,对外政策的重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中美 的利益休戚相关。 中国方面:改革开放政策极大的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高,在国际 舞台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加强与美国的联系和合作是中国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美国方面:随冷战的结束,美国把中国作为最主要的对手,资产阶级的本质决定美国 不可能放弃敌视中国的立场。但美国不可能放弃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所以,关系时 而紧张,时而缓和。
• 2、日本:谋求在东北亚地区的主导地位
• (1)、二战前:南进北进
• (2)、二战后:逐步谋求主导地位
• 3、俄罗斯:
• (1)二战结束:国际主义
• (2)二战后-解体:冷战
• (3)苏联解体-至今:不断谋求在东北亚的地位
• 4、韩国:
• (1)朝鲜战争胡:美国援助
• (2)1962-1992:经济高速增长
对美国而言,台湾被认为是美国在西太平洋上一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是美国在 西太平洋围堵中国链环上的重要环节,也是所谓的美国“盟友”,并抓住中国政府 在台湾问题上的弱点,以台湾问题为筹码对中国施压或讨价还价。当美国在诸多国 际问题上需要中国的合作或配合时,美国政府就会倾向中国,在台湾问题上有较明 确的承诺(如三个联合公报或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台湾就会受到挤压;当美国需 要遏制中国或向中国施压时,则会倾向台湾,或者提高出售武器的质量或增加数量, 或者加强双方官方往来,或者声言在必要时协防台湾,就特朗普
高考热点分析——国际关系和我国的外交政策

高考热点分析——国际关系和我国的外交政策背景材料一、十六大报告对我国对外工作的阐述1.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我们主张顺应历史潮流,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3.我们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4.我们主张维护世界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上述阐述体现了政治常识的什么道理?二、我国的重要的外交活动及政策1.中国的周边外交取得巨大成就:十六大报告中,我国提出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
2003年10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第七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了“睦邻、安邻、富邻”的思想,以及“和平、安全、合作、繁荣”的亚洲政策目标。
——我国的周边外交方针和思想体现了政治常识的什么道理?2.中国与大国之间的关系稳步发展(1)中美关系总体上是好的:胡锦涛主席两次会晤美国总统布什;温家宝总理访美。
在中美关系上,中国采取的对策。
中国始终坚持以两手对两手,在共同利益的领域扩大合作,在有分歧的领域坚持原则、坚持斗争、把握策略。
——中美关系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2)中俄战略协作关系继续深化(3)中欧全面伙伴关系不断加强,双方共同点增多,互利合作加强(4)中日关系总体向前发展,经贸合作保持良好势头:日本是对亚洲未来有重要影响的大国,我们要继续根据“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敦促日本正确对待历史问题,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同时努力扩大新的利益汇合点,加强双方协调与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承振兴亚洲的责任。
——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3.区域合作进一步发展(1)中国与东盟开展全面合作:2003年10月,中国政府总理温家宝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与东盟10国领导人共同出席了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签字仪式。
此外,温家宝总理还与东盟国家领导人签署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
中美关系历史

中美关系历史中美关系是指中国和美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合作和交往关系。
这种关系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美国派遣了第一批传教士来到中国,标志着两国之间的接触。
以下是中美关系的历史发展过程。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美关系主要集中在宗教传教和商业贸易领域。
美国传教士在中国开设了学校和医院,推广西方文化,同时,美国商人也开始涌入中国市场。
这时期的中美关系比较友好。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末,中美关系开始出现波折。
在中国国内政治不稳定时期,美国支持蒋介石(Nationalist)政府,扶持对共产党进行打压。
此时期的中美关系时好时坏。
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50年代,中美关系得到改善。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与中国建交,两国关系逐渐缓和。
此时期中国接受了美国的援助和技术转移,派遣了学生到美国进修。
同时,美国政府也承认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中美关系再度恶化。
在越南战争期间,中美两国立场分歧明显。
1972年,中国主席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缓和了两国关系。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美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美国企业前来投资,双方的贸易额和投资额也不断增加。
此时期中美关系进入升温时期。
21世纪以来,中美关系经历了起伏。
在经济方面,美国一直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但在政治和军事领域,两国之间的差异和矛盾也越来越明显。
美国对中国在贸易和知识产权方面的不公平待遇提出了质疑,而中国强烈反驳。
此时期中美关系处在波动期。
总的来说,中美关系经历了很多波折和起伏,但是双方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也在不断发展。
随着世界能源、环境、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的出现,中美合作变得更加重要和紧迫。
只要双方坚持相互尊重和平等原则,中美关系发展的方向必将是积极的。
中美关系的演变从对抗到合作的历程

中美关系的演变从对抗到合作的历程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之一。
自建交以来,中美两国经历了从对抗到合作的演变历程,这一过程中涌现出了无数令人瞩目的事件和重要转折点。
接下来,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探讨中美关系的发展过程,以及对双方和全球的影响。
一、对抗时期(1949-1971年)中美关系在建交前的几十年里一直处于对抗状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打破了中美合作的局面,美国随即宣布对中国实施封锁政策,并在朝鲜战争中支持南韩对北韩的军事进攻。
此后,中美两国成为冷战时期的敌对阵营,彼此对抗。
在这个时期,中美之间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如1950年的《朝鲜战争停战协定》,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等。
这些事件表明中美关系的紧张程度,并使两国之间的信任和合作进一步破裂。
二、联络时期(1972-1979年)1971年,中美关系出现重大突破,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总统的历史性访问奠定了基础。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实现了中美两国领导人的首次会晤,为中美关系的改善打开了大门。
尼克松访华后,中美两国通过多次高层交往和外交努力增进了彼此间的理解和沟通。
然而,这一时期仍然存在着较多的分歧和矛盾,特别是在不同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利益上。
三、正常化时期(1979-2001年)1979年,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正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唯一的合法中国。
这一事件被视为中美关系的重大转折点,标志着两国关系从对抗向合作的趋势转变。
在这一时期,中美两国加强了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双方签署了一系列的双边协议和共同声明,开展了大规模的贸易往来,加深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然而,尽管中美关系在经济和文化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仍然存在着一些敏感和冲突的问题,如台湾问题、人权问题和军事冲突等。
四、合作共赢时期(2001年至今)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高考历史热点:中美关系

2010届高考历史热点:中美关系模块:时事热点材料+历史考点分析+高考真题选编+原创试题演练一.时事热点材料美国政府在2009年9月11日不顾中国方面和美国业者的强烈反对,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惩罚性关税,即在4%的原有关税基础上,在今后三年分别加征35%、30%和25%的附加关税。
这一特保措施将于9月26日正式生效。
这是2001年美国支持中国加入WTO以来,第一次运用“特保条款”对中国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
而根据WTO规则,相关国家可以直接援引美国的制裁方案对中国轮胎实施制裁。
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这一特保措施违背承诺、违背规则、违背事实,是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不仅损害中美经贸关系,也损害美国自身利益。
应国家主席胡锦涛邀请,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09年11月15日晚乘专机抵达上海,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4天的国事访问。
这是奥巴马2009年1月就任美国总统后首次访华。
他也是就任后一年内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首位美国总统。
11月17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了会谈。
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许多重要共识。
双方一致同意,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并将采取切实行动稳步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
二.历史考点分析1.大纲版(1)中国近代史①半殖半封开始时期:1844年《望厦条约》新增权益:兵船到通商口岸“巡查贸易”;美国人可在通商口岸开医院、建教堂等。
根据“一体均沾”条款,英法美在中国的列强共享。
第二次鸦片战争,俄美两国公使充当“调停”角色(实际上是侵略者的帮凶)。
1858年,英法美俄四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记忆:公使进北京,十处开口岸,长江自由行,内地游经传,赔款六百万)。
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美国人华尔组织洋枪队,参与镇压太平军。
②半殖半封形成时期:甲午战争前,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华助手,对日本侵华默许、纵容。
中考历史 中考热点专题探究四 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国,并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②1950
年,中苏缔结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新中国掀
合作与
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③帮助中国编制“一
新中国成
现代 冲突
五”计划,援助中国多个大型项目。④20 世
立至今
并存
纪 50 年代末,中苏关系逐步恶化,走向严重
对抗。⑤80 年代末,中苏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⑥苏联解体后,中俄之间结成了战略伙伴
①1984 年,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 近代 年 7 月 1 日中国政府正式收回对香港的主权。②两国都是
合作 现代 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英国曾是欧盟的重要成员国,双方也
有着密切的经济政治交往
角度一:认识、启示类 1.谈谈你对国与国之间关系(外交活动)的认识。 ①外交活动是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根本,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
时期 关系
概况
(1)美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
军事威胁的措施
(2)1950 年,美国侵入朝鲜,并派第七舰队入侵中国
1949— 全面 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1950 年
1972 年 对抗 10 月,中国政府抗美援朝;1953 年,美国被迫在停
战协定上签字
(3)美国阻挠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
(1)1942 年 1 月 1 日,中、美、英、苏等 26 国在华盛顿签 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2)1945 年 2 月,雅尔塔会议上美苏在没有中国政府参加 的情况下,要求中国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苏联租用旅顺 南京中国 港为条件换取苏联出兵对日作战,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 政府时期 (3)1945 年 7 月,中、美、英三国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 《波茨坦公告》,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4)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5)1945 年 10 月,联合国正式成立,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 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课件:专题七 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和外交(二)大国外交(命题点详解+针对性训练)

中国近现代史
专题四 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双重变奏 专题五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 专题六 近现代中国思想的交融嬗变 专题七 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和外交 专题八 经济发展模式的调适与转型
2021届二轮复习
专题七 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和外交
主题一 民主政治——在曲折中逐渐完善 主题二 大国风范——现代中国的外交
备知识·成线面
四、具体表现 三大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善同美国等国家的关
系;不结盟政策 五、主要成就
①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 会议;
②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法,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建 交;
③开展全方位外交,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 命运共同体
新教材·新观点
变式训练
1.阅读《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为解决建 交国家逐年减少的问题,当时新中国采取的主要对策是
年份 建交国家
1949 10
1950 9
1951 1
1952 0
1953 0
A.继续采取“一边倒”方针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率团参加日内瓦会议
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B
变式训练
A.为打破国际困局进行灵活调整
B.固守新中国成立初期制定的外交政策
C.带有较为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 D.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超越
A
寻规律·悟真题
命题点一 “一边倒”的必要性和影响 命题点二 新中国初期外交的特点 命题点三 冷战形势的发展演变对新中国外交的影响 命题点四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真题感悟
1.(2019·江苏高考)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指出:“ 中国和美国在七十年代初谋求和解,这是世界环境所决定的。 ”当时的“世界环境”是 A.中国重返联合国改变了美苏对峙格局 B.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基本消除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出现 D.中美苏成为决定年底至1964年初,外交部部长陈毅陪同国务院总理周恩
中美中日关系专题复习

中美、中日关系专题复习【问题分析】:近两年高考关于关于国际关系的考查中欧关系、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俄关系、中印关系等一直是考查的长效热点如:在对外关系的考查中我认为帮助学生掌握中美、中日关系的总体特点,理清影响中美、中日关系的主要问题,认识和处理好中美、中日关系的重要意义仍然是一个重要问题,也是近几年考查的热点。
一、中美关系:1、近代史上美国对中国的侵略:①1844 年《望厦条约美国侵略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③19 世纪60 年代美国人“华尔洋抢队”,镇压洋抢队。
④19 世纪晚期支持日本侵略台湾,客观上纵容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⑤20 世纪初参与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⑥一战到“二战”期间扶持中国政治势力遏制日本法西斯侵略⑦二战后推行扶蒋反共政策,干涉中国内政。
2、现代史上中美关系四个阶段:①隔绝对峙时期(1949-1971 )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②打破坚冰时期(1971-1978 )中美关系正常化③中美建交双边关系全面发展(1979 —1989 )上海公报、中美建交公报“八一七” 公报成为中美关系的基础④中美关系在曲折中前进(1989年以来)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冲突中美关系一波三折,台湾问题成为最敏感的问题。
双方有共同的利益将在曲折中发展。
【提升认识】: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经验:①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利益来处理中美关系②求同存异,不断扩大共同利益是稳定发展的关键③坚持三个联合公报,妥善处理台湾问题。
④中美文化碰撞。
二、中日关系1 、第一阶段:汉、唐、宋元、明清(前期):和平友好交往是主流。
①两汉时期:汉武帝时,日本三十多国通过朝鲜半岛来汉朝;光武帝时,日本奉贡朝贺,光武帝赐“汉倭奴国王金印” ;中国的铁器、铜器、丝帛传往日本②隋唐时期:.唐朝时日本遣唐使十多次,日本大化改新以唐朝制度为蓝本。
吉备和鉴真③明清时期:戚继光抗倭,台州九战九捷,与俞大猷合作,取得胜利2、第二阶段: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日本战争侵略,经济掠夺,奴化教育,中日关系恶化。
专题04 中西方的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解析版)-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

专题04 中西方的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1.(2021·江苏·高考真题)如图《通不过去》(图中有“和平之路”“战争之路”“五项基本原则”及排队情形)意在说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有利于A.提升不结盟运动的影响力B.推动社会主义阵营的扩大C.阻止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D.遏制帝国主义的战争图谋【答案】D【详解】根据漫画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队伍朝着和平之路,并在宣传栏上有“五项基本原则”,而“战争之路”那边空无一人,反映了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有利于遏制帝国主义的战争图谋,D项正确;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A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的外交政策与“推动社会主义阵营的扩大”无关,排除B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不可能阻止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排除C项。
故选D项。
2.(2019·全国·高考真题)16世纪,英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
17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
此举旨在A.促进信仰自由B.巩固君主立宪C.强化专制统治D.落实《权利法案》【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国王强调英国国教的至尊地位,主要目的是通过思想上的统一进而达到君主专制的目的,C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强调的是君主专制,信仰自由说法错误,A选项排除。
君主立宪制是在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之后,BD选项排除。
中国一、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背景:(1)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各民族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格局。
(2)在旧中国,少数民族长期遭受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2.实施:(1)1952年,我国颁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纲要》,是我国第一部有关法律。
(2)1954年宪法,把民族区域自治确立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这是全国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4)1984年,《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纳入法制轨道。
新课标考前天备战高考历史热点专题中美关系的发展教案

【高考链接】对美国“金钱政治”的政治学、哲学、经济学和历史学思考;共和党和民主党对华政策大同小异的政治、经济、历史原因;台湾问题为什么会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障碍,其历史、政治原因何在;美国自从独立以来,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政治和地理的原因;美国发动朝鲜战争的政治、历史原因和中国组织抗美援朝的政治、历史原因;朝鲜战争的结局对中国、朝鲜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及世界所产生的影响;中美关系曲折发展的政治、历史原因和在政治学上的反映;1787年美国宪法与当今美国总统大选的关系和比较;美国经济持续发展给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带来的启示;142年前林肯当选美国总统的原因,141年前爆发的美国南北战争的原因有哪些;中国古代西部大开发与美国“西进运动”、开发边疆之异同比较;美国当今继续推行遏制中国的政策的政治、历史原因有哪些;美国为什么能够取代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的资本主义国家;等等。
【考点分析】1.中美关系发展的五个阶段:(1)1784年美国“中国皇后号”商船来华至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的56年间是第一阶段,中美关系基本特点是平等友好。
主要原因是美国主要致力于国内经济的发展,当时忙于领土扩张,其对外政策重心在美洲。
(2)1840—1899年的近60年间是第二阶段,此阶段的重要特征是美国开始追随英国等列强侵略中国。
为牟取暴利,美国参与对华鸦片走私。
1844年,强迫清政府签定《中美望厦条约》,这成为美国通过追随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侵略中国的标志。
主要原因是当时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无法与英国等资本主义强国相抗衡,因此采取了追随侵略、从中牟利的政策。
(3)1899—1949年为第三阶段,在这50年间,美国对华采取以经济扩张、政治控制为主和以军事征服为辅的政策。
主要标志是1899年“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
主要原因是当时美国已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阶段,在侵华问题上与其他国家争夺激烈。
当时美国对外政策正在经历由孤立向开放的转变,由于实力上的问题,美国采取这一政策,以求在经济上率先进入中国市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点04 大国关系(中美关系)【热点新闻】新华社华盛顿2019年2月9日电(记者刘晨汪平)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日前表示,中美间存在分歧是正常的,重要的是双方增进相互了解和理解,正确判断对方的战略意图。
两国关系中合作和互利共赢的主流不应改变。
崔天凯8日在密歇根州大急流城参加了由西密歇根世界事务委员会举办的中美建交40周年对话会。
他在会上表示,中美建交与中国改革开放几乎同步,这绝非偶然。
这两大历史进程交织向前,给中美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带来巨大利益。
尽管中美在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等方面存在差异,但过去40年,两国关系的主流始终是合作和互利共赢。
40年来中美两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两国关系的主流不应改变。
崔天凯表示,当前世界各国面临许多共同挑战,比如恐怖主义、贫困、气候变化、自然灾害、跨国犯罪等。
现在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中美携起手来,加强合作,应对挑战,实现共赢。
【热点解读】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标志着自新中国成立后中美相互隔绝的局面终于打破。
1979年元旦,中美两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真正开启了双边关系发展的新局面。
2019年1月1日,中美两国将迎来建交40周年。
回溯中美关系,一共经历了四个时期。
1949-1979年期间,也即二战结束后至中美建交之前的三十年,美国国内始终存在关于“如何对待红色中国”的辩论。
国际大环境和双方共同利益,最终促成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1979-1989年是建交初期。
双方开始经贸和人文交往的谈判。
以人文交流为例,1979年后成千上万的中国学生赴美留学,大大增加了中国对美国的了解。
与此同时,人权问题和台湾问题也逐渐演变成了中美冲突的两大症结。
1989-2009年期间是中美建交基础消失又重建的过程。
1991年苏联解体,中美建交最重要的基础和共同利益消失,双方关系岌岌可危。
而第三次台海危机、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中美在人权和最惠国待遇问题上的长期拉锯战等历史事件更是对中美关系构成很大的冲击。
在此阶段,双方开始重新思考,未来的中美关系将建立在怎样的基础之上。
2009-2018年则可以说是中美全面竞争的时期。
从奥巴马政府时期开始,中国逐渐成长为一个大国,开始对美国的地位发起挑战。
随着各领域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美关系呈现出竞争大于合作的特征。
中美建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西方关系突破的标志性大事。
40年来,在两国几代领导人和各界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中美关系取得了历史性发展,双方在广泛领域的交流合作卓有成效,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与日俱增,中美关系的战略意义和全球影响更加突出。
近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且2019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所以,关于中美关系的知识将会是2019年高考的命题热点,学生在复习备考时应特别注意。
【史实链接】中美关系的演变1.20世纪70年代推动中美关系改善的因素(1)美国的霸权地位面临着苏联的严峻挑战,在与美国的竞争中美国处于略势,长期敌视中国的政策也难以继续下去;(2)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滞涨”阶段,经济发展缓慢,欧洲走向联合并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在资本主义世界美国对欧洲和日本的控制日益力不从心。
(3)中苏两国关系不断恶化,苏联对中国的安全造成直接威胁,中国需要改善外交环境减轻外部压力。
(4)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2.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1)试探之旅——“乒乓外交”:1971年4月,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会见格雷厄姆·斯廷霍文率领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
(2)旋风之旅——基辛格秘密访华: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3)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发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4)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公报》发表,中美正式建交。
热点知识链接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背景(1)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
(2)新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同苏联等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3)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提出(1)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
(2)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又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特点(1)包容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2)平等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强调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应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体现了国家关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3)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4)创新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政治基础,它的提出和运用,被誉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
5.影响: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二、建国初期中国的外交1.三大外交政策2.外交成就(1)新中国成立第一年,中国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以独立自主的姿态登上国际外交舞台。
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万隆会议是新中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参加的第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
在两次会议上,中国代表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些外交政策把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改造成了新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外交。
三、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1.背景(1)西欧和日本崛起,冲击两极格局,美国霸权地位衰落。
(2)不结盟运动兴起,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地位大大加强。
(3)美苏争霸中,美国居于守势。
(4)中国在内政和外交上取得巨大成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大大增强。
2.外交成就(1)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1972年,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3)1972年,中日两国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4)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1)对中国而言,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许多国家与中国建交,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中国外交新局面。
(2)对国际而言,有利于亚太地区的稳定;缓和了世界紧张的局势,为建立新的国际关系和新秩序起到积极作用。
四、新时期中国的外交1.特点:全方位、“无敌国”外交。
2.原因(1)20世纪80年代,美苏关系缓和、第三世界发展壮大等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3)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终结,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的过渡时期。
(4)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
3.对外政策的调整中国共产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基于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重新调整了对外政策。
主要包括:(1)改变了对战争形势的估计。
国际形势的发展表明,和平力量的增长大于战争因素的增长,争取比较长一段时间的和平,是完全可能的。
根据这个判断,中国调整了对外政策,在国际活动中,高举和平的旗帜,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为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斗争。
(2)制定了全面对外开放的政策。
我们的开放政策,既对资本主义国家开放,也对社会主义国家开放;既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发展中国家开放;既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界限,也不受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强弱大小的限制。
这一全方位开放政策不会改变,将长期执行下去。
(3)赋予了独立自主原则以新的内容,即不结盟政策。
中国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
这样做,不仅符合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是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个重大贡献。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运用范围不断扩大,内容更加丰富。
首先,20世纪50年代中国领导人就提出这一原则,不以社会制度的异同来决定亲疏、好恶。
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能够和平共处,能够建立和发展正常的友好关系。
其次,中国反对破坏别国领土完整、干涉别国内部事务、损害别国利益,更不能以武力侵犯或威胁别国。
最后,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民间外交活动。
4.表现(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积极参加了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如: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谋求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合理、公正地解决(两伊战争问题、柬埔寨问题);积极倡导和实行裁军;作为发展中国家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斗争。
(2)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如2001年10月,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为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做出了重大贡献。
(3)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立和平的周边环境。
如2001年中国、俄罗斯等六国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中国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并发挥了主导作用。
5.影响:我国同周边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赢得了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
同时,广泛的外交活动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五、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1.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
2.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主张不诉诸武力,不干涉他国内政,反对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
3.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4.中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5.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各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
6.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
六、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原因1.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末):对抗。
原因:中美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和冲突(根本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扶蒋反共”政策;新中国成立后,推行孤立新中国的政策。
2.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走向缓和,最终正常化。
原因:从美国方面看,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从中国方面看,中国国际地位提高,面临来自苏联的威胁,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