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认知过程(上)
第四章 认知过程
第四章 认知过程1.学生随手涂画有助其集中注意力学生听课时若在本子上乱涂乱画,教师通常会认为他们注意力不集中。
但是,英国研究人员发现,随手涂画可能有助于集中注意力。
杰姬·安德雷德是英国普利茅斯大学心理学家,她邀请40名成年男女参与实验,所获结果2月26日由英国《应用认知心理学》杂志刊载。
安德雷德让受试者听一段2分半钟模拟电话录音,内容单调乏味,涉及策划一场聚会。
录音提及参加和缺席聚会者的姓名、地点和一些不相关信息。
她让所有受试者听录音时写下参加聚会者的姓名,要求其中一半人同时在纸上随意涂画,对另一半人没有这项要求。
放音结束后,安德雷德发现,随意涂画的人所记姓名多于另一半人。
而且,他们大脑中平均记住的人名和地名比其他人多29%。
这些结果显示,随手涂画或许能让人记住更多细节,提高记忆效率。
安德雷德认为,人们之所以能边涂画边记住更多信息,首先是因为随手涂画简单得不用动脑,丝毫不影响大脑完成主要任务;另外,随手涂画能让人避免走神,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她说:“人们做一项枯燥工作时,如听单调的电话录音,注意力可能开小差,影响工作效率。
随手涂鸦之类简单方法既不会影响主要工作,又足以让人不再走神。
”她认为,学生在课堂上随手涂画是好事。
如果在涂画和开小差之间选择,前者更能让教师放心。
2.双耳分听实验和鸡尾酒会效应心理学家Cherry曾做过一个双耳分听的实验:他同时给被试的双耳以刺激,要被试复述事先规定的那只耳朵所听到的项目,利用复述任务使被试尽可能地只注意一只耳朵的信息(追随耳),而不注意另一只耳朵的信息(非追随耳)。
实验结果表明,被试能很好地再现追随耳的项目,但对非追随耳的项目则不能报告出任何东西;甚至当非追随耳的刺激从法文改为德文、英文或拉丁文,被试也觉察不到这种变化;即使把录制语文材料的磁带倒过来放,他们也不知道;不过,对非追随耳的刺激的一些物理特征,被试还是能够觉察的,他们能报告语音的变化以及男声换为女声等。
第四章认知心理——感知觉
3、错觉
(1)内涵:知觉不能正确地表达外界事物的 特性,而出现种种歪曲。 (2)意义:
理论:有助于揭示人们正常知觉客观世界的规律。 现实:消除错觉对人类实践活动的不利影响;利 用错觉为人类服务。
(3)错觉种类:
• (一)对人的错觉: • 1、首因效应。首应效应是指在对人的知觉中,最早获得 的第一印象产生的影响最大。 • 2、近因效应。对一个人近期的印象影响人们对他人长期 形成的看法的现象叫近因效应。 • 3、光环效应。在人际知觉中,人们常以对所具有的某个 特性而泛化到其他有关的一系列的特性上,也就是以所知 觉到的特征推及到未知觉到的特征,以局部信息形成完整 印象。 • 4、社会刻板印象。社会刻板印象是指社会上对某一类人 所持的固定的、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 (二)对物的错觉:视错觉、时间错觉、运动错觉、形重 错觉、颜色错觉、方位错觉等。
你相信中间是一个圆吗?
月亮错觉
這是一個螺旋嗎?
錯,這只是一些各自獨立的同心圓而已。
你看到的是誰?
看起來像是美國總統克林頓及副總統柯爾對不對? 那您就錯了... 這只是將克林頓總統的臉複製二次,只有髮 型不同罷了。
左邊圖中心的圓比較大嗎?
不..他們是一樣大的喔!
注視著中央的黑點。過一段時間後黑點周圍 的灰色薄暈就會漸漸縮小。
不可能图形——三齿叉、两齿叉?
感觉与知觉关系:
共同之处:感知觉同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对感觉的深入。 不同之处: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一 种最简单、低级的心理过程,而知觉是对事物各 种不同属性、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反映, 即对事物整体的反映,要借助过去经验对感觉信 息进行解释,有记忆和思维的参与,是较为复杂 的认识过程。
第四章 中学生学习心理(教资考试课件 中公版)
3.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注意的转移不同于注意的分散,转移是根据任务的要求,是主动进行的,分散则离开了当前的任
务。 真题示例 杨柳被教室窗外的小鸟所吸引,不能专心听讲。这属于( )。 A.注意分配 B.注意广度 C.注意分散 D.注意转移 【答案】C。解析:学生不能专心听讲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属于注意的分散。故选C。
(1)正后象 与刺激物性质相同的后象叫正后象。 (2)负后象 与刺激物性质相反的后象叫负后象。 4.感觉的相互补偿 感觉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缺失后可以通过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 5.联觉 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学生们便在头脑中产生了相应的视觉形象。学生的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的(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答案】B。解析:知觉的选择性指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
反映的特性,使用彩色效果比黑白效果好是因为彩色更容易被区分出来,体现的是知觉的选择性。
2、“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了知觉的(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答案】C 3.知觉的整体性 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一个整体的过程。 4.知觉的恒常性 恒常性是指人的直觉映象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相对稳定特性的过程。 真题示例 一个人的照片比本人小很多,但我们还是能够认出来他。这说明人的知觉具有(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答案】D
三、注意 (一)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二)注意的分类 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 1.无意注意 (1)无意注意的概念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
心理学 第四章 认知(感知觉记忆思维)
知觉的整体性
梦露还是爱因斯坦? ——知觉识别中的整体优先效应
A
B
C
D
闭合原则
闭合原则:客观缺失的东西主观上进行补充
❖ 知觉的选择性:对客观刺激 物有选择的作为知觉对象进 行加工。表现为对象和背景 的关系。
❖ 知觉过程是从背景分出对象 的过程。知觉的对象和背景 可以相互转换。
❖ 符合“良好图形”原则更容 易被知觉。
测验是在缺乏其他参照线索的情景下,让被试面 对一个倾斜的方框(图A),框内有一根倾斜的直棒, 要求被试仅凭知觉把框内的直棒调节垂直。
A
B
C
结果发现,被试有两类反应:一类反应是不受周围方 框的影响,把直棒调节成与地面相垂直(图B);另 一类是以方框为依据,把直棒调节成与方框边沿相垂 直(图C)。分别被称为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研究发 现,具有这两种不同方向知觉特点的人,其性格特征 也不尽相同。
•
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12.1 213:57: 3813:5 7Dec-20 12-Dec-20
•
4、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 错儿。 13:57:3 813:57: 3813:5 7Saturday, December 12, 2020
•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 ,自胜 者强。 20.12.1 220.12. 1213:5 7:3813: 57:38D ecembe r 12, 2020
•
6、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 泥块一 样任意 揉捏。 2020年 12月12 日星期 六下午 1时57 分38秒1 3:57:38 20.12.1 2
•
7、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 。。20 20年12 月下午 1时57 分20.12. 1213:5 7December 12, 2020
第四章 认知过程
第四章 认知过程1.简述认知过程与信息加工观点,并将计算机与人脑在信息加工上的异同进行比较。
(1)认知过程与信息加工观点认知过程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现代心理学对认知过程的研究主要是在信息加工观点指导下进行的。
所谓信息加工观点就是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将人脑看作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
但这种比较是在人脑与计算机的行为水平上的类比,而非其物质构成上的比较。
(2)计算机与人脑在信息加工上的异同计算机与人脑在信息加工上的相同之处:人脑和计算机都是一个智能系统,都具有输入信息、输出信息、储存信息、复制信息、建立符号结构和条件性迁移的功能,同样,具有这些功能的系统一定会表现出智能的行为。
人脑和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都是由感受器、效应器、记忆和加工器组成。
感受器接受外界信息,效应器做出反应,记忆可以存储和提取各种信息,加工器则进行信息的各种处理活动,包括进行辨别、比较、整合信息等。
计算机与人脑在信息加工上的不同之处:计算机对输入的信息,只能按照全或无的规律进行保存或处理,而人脑则可以对信息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理;计算机加工信息基本上不依赖于过去的经验,而人脑的信息加工则要大量地依赖于过去的经验;计算机的操作要从具体指令发出,人脑则更多地从整体角度出发。
2.分别用过滤器模型、衰减模型解释人的注意机制,并分别举实例来说明。
(1)过滤器模型过滤器模型认为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但人的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极其有限,于是出现瓶颈。
为了避免系统超载,需要过滤器加以调节,选择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而其余信息可能暂存于某种记忆之中,然后迅速衰退。
通过过滤器的信息受到进一步的加工而被识别和存储。
这种过滤器类似波段开关,可以接通一个通道,使该通道的信息通过,而其余的通道的信息则不能通过。
例如,在鸡尾酒会上,当你专注于和某人谈话时,你对周围人们的交谈是不能识别的。
(2)衰减模型特瑞斯曼对过滤器模型进行改进,提出衰减模型。
心理学教程试题及答案第四章
心理学教程试题及答案第四章第四章:认知过程一、选择题1. 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是什么?A. 情绪B. 行为C. 认知过程D. 社会互动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认知过程的组成部分?A. 知觉B. 注意C. 记忆D. 情感答案:D3. 认知心理学中的“信息加工”指的是什么?A. 信息的收集B. 信息的存储C. 信息的接收、编码、存储和检索D. 信息的输出答案:C4. 根据认知心理学,以下哪项不是记忆的阶段?A. 编码B. 存储C. 回忆D. 遗忘答案:D5.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皮亚杰C. 费斯汀格D. 斯金纳答案:C二、判断题1.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脑像计算机一样处理信息。
(对)2. 认知心理学只关注个体的内在心理过程。
(错)3. 认知失调理论认为,人们总是试图减少他们的认知不一致。
(对)4.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和案例研究法。
(对)5. 认知失调理论认为,认知不一致会导致个体的不适感。
(对)三、简答题1. 简述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答案: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语言和解决问题等。
它关注个体如何接收、处理、存储和检索信息。
2. 解释认知失调理论,并给出一个实际例子。
答案: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当个体持有两个或多个相互矛盾的信念、态度或行为时,会产生一种心理不适感,从而驱使个体采取行动以减少这种不一致。
例如,一个人可能同时吸烟和担心健康问题,这种认知上的矛盾可能导致他们戒烟或改变对吸烟的看法。
四、论述题1. 论述认知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答案:认知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它可以帮助教师理解学生如何学习,从而设计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其次,认知心理学的原理可以用于开发个性化学习计划,以适应不同学生的认知风格。
此外,认知心理学还可以帮助诊断和解决学习障碍问题。
结束语: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对认知心理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大吼牌《心理学基础》独家整理(1~7章)
《心理学基础》第一章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1.什么是心理学P2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的任务P3-4①描述与测量:心理学研究的最起码的一项工作是在质和量上确定心理生活的具体事实,也就是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信度、效度)②解释和说明:心理学研究不能只限于对心理现象的描述和测量,而应当从描述和测量中进而探求其规律,也就是要解决“为什么”问题,因此,心理学研究的另一方面是解释和说明心理现象和行为,找出产生所观察到的心理现象的原因。
③预测和控制:心理学研究的第三方面就是能够预测因而也能控制行为,也就是要解决“怎么做”问题。
实际上,改变行为常常是应用心理学家的基本目的。
3.个体心理图P6个体心理结构示意图心理过程个性差异4.心理学的流派P9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1832-1920)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这一事件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冯特的实验心理学研究取向明显受到当时以试验为研究基础的化学与物理学的影响,冯特试图通过类似化学研究中的元素分析与合成的方法来探究人的心理实质,分析人的心理结构。
冯特的这一思想体系被人们称为构造主义。
(一) 构造主义奠基人:冯特著名代表人物:冯特的学生铁钦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即人对直接经验的觉知。
方法:内省法,即在精确的实验条件下,准确地观察并描述经验到的心理状态。
(二) 机能主义 个体心理 心理活动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世界观等心理过程的稳定特性:能力、气质、性格 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创办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20世纪初主张:受达尔文进化论影响,他认为人的意识是人类最重要的一个特性,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结构。
心理学基础(考纲)
第一章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1.心理学的界定及其具体研究对象。
P2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
行为心理学具体研究的对象心理过程心理个体心理个性差异 社会心理3.行为和心理之间的关系。
P3(1)人的行为是受其内隐心理活动支配的。
人的心理活动是在头脑内部进行的,不能加以直接观察或度量,但往往有一定的外部表现。
(2)人的行为是非常复杂的,人行为的复杂性正是由心理活动的复杂引起的。
具有不同生理条件和社会条件的人,其心理活动有很大的不同,对同一件事情的行为反应也就不一样。
(3)由于人的内在心理与外显行为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所以通过对人的外显行为进行系统的观察、描述、测量以及分析,可以揭示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
4.心理学研究的目的。
(教材上无此内容)研究心理学大致有两个层次上的目的,一是理论层面上的,一是实践层面上的。
(1)从理论上讲研究心理学可以科学正确地解释心理现象,对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有重要意义的。
如,古代人认为,灵魂和肉体是可以分开的。
人在睡眠时,灵魂从肉体中跑出去;醒来后,又回到肉体中。
这种解释使人相信,人死后灵魂还能继续存在,因此有神有鬼,有地狱和天堂。
这种解释显然是不正确的。
现代科学不仅证明了睡眠的本质,而且用科学的手段证明了睡眠的发展进程。
(2)从实践上来说研究心理学能帮助人们运用心理学的规律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从而为人类不同领域的实践服务。
如根据亲子关系对情绪发展的作用,培训和发展婴儿健康的情绪;根据理解和记忆的关系,帮助人们改善记忆的效果。
5.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被试的行为活动,从而探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的方法。
观察法的主要优点是被观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反应真实自然;其主要缺点是观察资料的质量容易受观察者能力和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而它只能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不能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第四章 认知过程——想象
第四章 认知过程
第五节 想象
第五节 想象
一、定义: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 形象的心理过程。 二、种类 根据产生想象时有无目的分为两大类: (一)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的想象 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
第五节 想象
(二)有意想象:有目的的、自觉产生的想象。根据想象的 新颖性和创造性不同,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1、再造想象:根据言语描述或图样示意,在头脑中产生新形 象的心理过程。 2、创造想象: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在头脑中独立地产生 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与人们的生活愿望相联 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凡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幻想称为理想。 凡是脱离客观现实发展规律的的幻想称为空想。
第五节 想象
三、想象的加工方式 (一)粘合 (二)夸张 (三)拟、名词解释 想象、创造想象 二、填空 1、想象的核心特征是——。 2、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可以把想象分为——和——两大类。 3、想象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大脑主要借助于——、——、拟人化、——等方式来
实现对已有表象进行认知加工。 4、“猪八戒”、“美人鱼”等的形象就是通过想象的——方式而形成的。 5、——是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 三、辨析题 鲁迅先生创作《阿Q正传》时,头脑中出现阿Q的形象;读者在阅读《阿Q正传》时,
心理学基础笔记[1]
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都是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制和规律。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具体来说,包括描述和测量、解释和说明、预测和控制三个方面。
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目的是给一个概念下操作定义,并且发展测量用的测验和技术。
效度指一个测量工具测量到了所需要测量的东西3.心理学的对象:个体行为与个体心理、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个体意识与个体无意识。
个体行为与个体心理: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规律,同时也要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因为人的行为与人的心理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对人的心理活动的探知必须开始于对人的外显行为的观察。
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人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个体心理。
社会心理不是个体心理的简单相加,它是人们在共同生活环境中产生的,是社会群体内个体心理的典型表现。
个体意识与个体无意识意识是人类独有的一种高级水平的心理活动,一般被定义为外部和内部刺激的觉知。
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学理学是一门中间科学心理学是一门既具有自然学科性质又具有社会学科性质的中间或交叉学科,也称之为边缘学科。
4.心理学的流派:①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这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他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②⑴构造主义奠基人:冯特⑵机能主义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在20世纪初创立的⑶格式塔心理学或叫完型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有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⑷行为主义美国华生后期代表人物:斯金纳⑸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弗洛伊德⑹认知心理学美国奈瑟西蒙认知是指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觉、注意、记忆、言语、思维等。
⑺人本主义心理学美国马斯洛、罗杰斯20世纪50年代创立。
因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的年代较精神分析学说与行为主义晚,故而称为现代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5.心理学的未来发展:(一)适应实践需要,继续分化(二)提高理论水平,高度整合(三)树立大心理学观(四)开展心理学本土化的研究(五)心理学研究取向的多元与整合现代心理学主要有五种研究取向,即神经生物学、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生学习心里--认知过程(讲义+笔记)
第一节:认知过程第二节:学习概述第三节:学习理论第四节:学习心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理第一节认知过程一、注意二、感觉三、知觉四、记忆五、思维六、问题解决与创造性七、想象一、注意P111一、注意(一)注意的概念【单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是伴随着其他心理过程而发生的。
P111一、注意(二)注意的分类【单选】P112练一练1.(2021上)同学们正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突然从教室外飞进来一只小鸟,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地把视线转向小鸟。
这种现象属于()。
A.随意前注意B.随意后注意C.无意注意D.有意注意2.(2019上)学生课前预习,带着不懂的问题去上课,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注意听讲。
这种注意方式属于()。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无意后注意D.有意后注意P113一、注意(三)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广度数目2.注意的稳定性时间注意的分散:又叫分心3.注意的分配一边……一边……4.注意的转移主动的由A到B补充:注意的起伏(动摇):周期性的加强或减弱。
P112练一练1.(2022上)郭老师上课时,边讲课、边板书、边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反映了哪种注意品质?()A.注意的稳定B.注意的分配C.注意的范围D.注意的转移2.(2020下)建华在听课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玩手机或做小动作。
这种现象属于()。
A.注意集中B.注意分散C.注意分配D.注意转移P113一、注意(四)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简答】(1)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口诀:注意有无新欢(五)中小学注意力的培养【简答】(1)培养学生善于与注意分散作斗争的能力;(2)培养学生稳定而广泛的兴趣;(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5)使学生能分析自己在注意方面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第四章 认知过程(上)
二、感觉的意义
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低级的心理现象。然而一 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在感觉的基础 上产生的。感觉是个体认识事物的第一步,是个 体认识客观世界的开端,是个体获得一切知识的 源泉。 感觉也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如果离开感觉, 人的心理活动很难正常维持的。而且对于每一个 正常的人来讲,没有感觉的生活是不可忍受的。 这个问题已为“感觉剥夺”实验所证实。
(三)感觉适应
当感官受到刺激的持续作用时,感受性 (感觉能力)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 感觉适 应。 感受性的变化有可能是提高,也有可能是 降低。 各种感觉都有适应现象,适应在视觉和嗅 觉中最为明显,而在痛觉中最不明显。
视觉适应有明适应和暗适应两种。 视觉适应 明适应是从暗处到亮处,开始感觉到很耀眼, 明适应 很快就能看清周围的物体了,明适应是感受性 的降低; 暗适应从亮处走到暗处,刚开始什么都看不见, 暗适应 过一会儿便能看见了周围的物体了,暗适应是 感受性的提高。 听觉适应有对静的适应和对闹的适应之分。 听觉适应 嗅觉适应是对气味的适应,所谓“入芝兰之室, 嗅觉适应 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就是嗅觉的适应现象。 痛觉是机体的一种警报系统,一般难以适应。
经典实验: 经典实验:感觉剥夺实验
一个典型的感觉剥夺实验是:让被试躺在 一张舒适的小床上,眼睛蒙上眼罩,耳朵 被堵住,手也被套上,这样他的基本感觉 就被剥夺了。要求被试在这样的条件下 (除了进食与排泄)生活尽可能的长的时 间。结果,很少有人愿意在这种环境中生 活一周。
感觉剥夺实验结果显示,被试在实验期间注意力 不能集中,不能进行连续而清晰的思考,有的人 还产生幻觉,有的人变得神经质,有的人甚至恐 怖起来,他们都感到时间过得特别长而难以忍受。 对刚从实验室出来的被试进行了心理测验,发现 他们的精细活动能力、识别图形的知觉能力、连 续集中注意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均受到严重的影 响。 感觉剥夺实验的结果表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 漫不经心地接受的刺激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觉是 多么重要。没有刺激、没有感觉,人不仅不会产 生新的认识,而且正常的心理生活也不能维持。
学前教育心理学 第四章 婴儿的认知发展
第四章婴儿的认知发展第四章婴儿的认知发展●认知过程与认知活动●广义的认知●狭义的认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婴儿记忆、思维与言语的发展●婴儿的社会认知发展第一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一、感觉运动阶段和前运算阶段●(一)感觉运动及其子阶段●反射性反应阶段(0-1个月)●初级循环反应阶段(1-4个月)●二级循环反应阶段(4-8个月)●二级循环反应的协调(8-12个月)●三级循环反应阶段(12-18个月)●心理表征阶段(18-24个月)●(二)前运算阶段(2-7岁)●象征性思考阶段(2-4岁):前概念阶段●标志:象征性游戏●直觉思维阶段(4-7岁):●借助对事物的直接感受和知觉来思考●3岁前是思维、认知、智力萌芽、产生的阶段。
皮亚杰将思维(think-ing)、认知(cognition)和智力(或智)(intelligence)看作是同义语。
●3岁前儿童主要的智慧特点是它的感知运动(sensori-motor)协调性。
也就是说,3岁前,儿童依靠感知到的信息对外在世界做出反应,协调感知和动作来"解决问题",在动作的进行中思考,这时,婴儿只能考虑自己动作所接触的事物,只能在动作中思考,而不能在动作之外进行思考,更不能考虑自己的动作、计划自己的动作以及预计动作的后果。
一、皮亚杰的感知运动阶段理论●皮亚杰在《儿童智慧的起源》(1936,1953)、《儿童心理学〉(1969)等著作中,都详细地介绍了有关感知运动阶段(或感觉动作期)并将这一阶段分成六个时期:●1.原始感觉动作图式的练习(0~1个月),像吸吮、定向注意等动作,都是遗传的反射练习过程。
●2.初级循环反应(1~4.5个月)●初级循环反应时期形成了最初的习得性适应。
这个时期是从机体到智慧之间的过渡。
●皮亚杰采用习惯(habit)这个名词,来指明习得行为的形成以及这种习得行为形成后变为自动化的动作。
第四章 学习的认知过程
2.间接获知信息的影响 2.间接获知信息的影响 间接获知
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教师的某些信息。 例如,教师的个性特点,知识水平,工作 态度,教学方法等。
(三)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1.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激发观察的兴 趣 2.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观察之前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 ; 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观察 ; 观察时善辨多思 ; 做好观察总结 3.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
注意是心理(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
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与认 识过程难以分开的、有时与意志相关 联的一种意识活动状态,其基本特征 是指向状态和集中状态。 注意是人类信息加工的一个重要成分。 没有注意的参与,信息的编码、存储 和提取都将是不可能的。注意是人们 进行学习,获得知识,取得劳动成果 的必要条件。
(三)记忆表象
记忆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不在 面前出现时,在头脑中仍然能够再现 出事物的形象。 特征 形象性 概括性
二、记忆的过程
分为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三个基本 环节,也是对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 的过程。
(一)识记
识记是通过对事物反复感知而获得事物 的信息和编码,并在头脑中留下映象的 过程。这是记忆过程的第一步。 按照目的性和意向程度---有意识记和无 意识记。 按照性质和理解程度---机械识记和意义 识记。
适应:相同的刺激物持续地作用于某 (1)感觉的适应 )感觉的适应 一特定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2)感觉的对比 )感觉的对比:两种不同的刺激物作用于一种 对比 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2.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不同感觉
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因其他感受器受到刺激 而发生变化的现象 一般规律是:弱刺激能提高另一种感觉的感受 性,而强刺激则使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降低。
认知过程
(二)感知觉的作用 1、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2、感觉保证了环境与信息的平衡。 3、感知觉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是人的全部心 理现象的基础。
二、感觉的种类和感觉的一般规律
(一)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接受外部的刺激。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内部感觉:接身肌体内部的刺激。 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
④深度知觉
●深度线索: 1)生理线索(肌肉线索) ●眼睛的调节 ●双眼视轴的轴合 2)双眼线索 ●双眼视差: 3)单眼线索 a、对象的大小 b.对象重叠(遮挡) c. 明暗和阴影 d.空气透视 e.线条透视 f.运动视差
2、时间知觉
①概念: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 映。 ②形式: 1)对时间的分辨 2)对时间的确认 3)对持续时间的估量 4)对时间的预测
●差别感受性:刚刚能觉察出同类刺激最小 差别量的感觉能力。
●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感觉出的两个同类 刺激的最小差别量。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在数值上也成 反比关系。
韦伯定律:K=△I/I
(I为原有刺激量,△I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 I为常数) 即:刺激的增加量与原则激I之间存在着一 定的关系。即△I/I=K,K为一个常数, 整个公式所表达出来的规律叫韦伯定律。 ●韦伯定律只适宜于中等强度的刺激。刺激 过强或过弱,韦伯常数发生变化。 ③阈下刺激的心理效应
怎样知道自己注意力的好坏? 仔细阅读下面的问题,认为 符合自己情况的,在括号内画 “O”,不符合的打“×”。
(1)听别人说话时,常常心不在焉。 ( ) (2)学习时,往往急于想干另外的一项工作。 ( ) (3)一有担心的事,便终日萦绕在心。 ( ) (4)学习时,常常想起毫无关联的其他事情。 ( ) (5)学习时,总觉得时间过得太慢。 ( ) (6)被别人指责时的情景始终也不会忘记。 ( ) (7)有时忙这忙那,什么都想干似的度过一天.( ) (8)想干的事情很多,却不能专心于一样事情。 ( )
第四章--认知发展:皮亚杰的理论PPT优秀课件
l 、可逆性——可以朝一个方向进行,也可 以朝相反方向进行。例如刚才所说的“倒水”操 作,不仅在头脑里能把水从瓶子倒进杯子,还要 能从杯子再倒回瓶子,使之恢复原来状态,这就 是可逆性或称可逆运算。可逆性又分反演性(也 称逆向性)和互反性两种:如+ A是-A的反演, A>B则是B<A的互反;
22
3
第四章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第一节 生平
皮 亚 杰 (Jean Piaget , 1896 ~ 1980) , 最 著 名 的 发 展心理学家之一,生 于瑞士纳沙特尔。发 生认识论的提出者, 日内瓦学派的创始人, “对人类影响最大的 三位心理学家”之一。
4
学术背景:生物学 皮亚杰早年学习生物学,1915年和1918年
“梦是从哪儿来的?” ——“我想你睡的很香所以作梦”
“它们是来自我们自己还是来自外面?” ——“从外面”
“我们用什么作梦?” ——“我不知道。”
“用手吗?……什么都不用?”
6
——“是什么都不用。” “你在床上作梦时,梦在什么地方?”
——“在我床上,在被子底下。我真的不知道。 说不定在我肚子里(!)那么骨头一定在那里, 所以我才看不见它”
8
幼儿说道所有珠子都是木头的,说大部分是棕 色的,小部分是白的。但如果你问他是棕色棕子多还 是木珠子多,他立刻回答:“棕色珠子多因为只有两、 三个白珠子。”于是你说:“听着,这不是我所问的。 我不想知道是棕色珠子多还是白珠子多,我是想知道 是棕珠子多还是木珠子多?”同时,为了使问题更简 单,我拿一个盒子放在装珠子的盒子边,问道:“如 果我把木珠子放在旁边那个盒子里,这个盒子里还剩 几个?”幼儿回答:“没有,没一个剩下,因为它们 都是木头的。”于是我说:“如果我拿棕色珠子放在 那个盒子里,这个盒子里还剩几个?”幼儿回答: “当然剩两、三个白珠子了。”显然,现在他理解这 问题了,事实是所有的珠子都是木头的,其中有些珠 子不是棕色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5-31
7
(一)感觉定义
感觉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神经系统的 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二)感觉的意义
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 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2015-5-31
2015-5-31
18
(四)感觉适应
当感官受到刺激的持续作用时,感受性(感觉能力) 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视觉的适应可分为明适应和暗适应 嗅觉的适应 触压觉的适应 肤觉适应 听觉的适应不甚明显(静的适应和对闹的适应) 痛觉的适应则极难产生(警报系统)
2015-5-31
感觉阈限与感受性成反比例关系。
2015-5-31
12
(二)感觉后效与闪光融合现象
感觉后效
痛觉的后效最明显,其次是视觉后效
视觉后效也叫视觉后像
视觉后像有正、负两种
2015-5-31
13
测试1 注视图中的灯泡至少三十秒, 然后将视线移到屏幕上的白色区域或 者是一张白纸上,你会看見什么?
测试2 注视图中的花至少三十秒,然 后将视线移到屏幕上的白色区域或者 是一张白纸上,你还会看見一株一样 的花吗?
爱因斯坦错觉
49
2015-5-31
佐尔拉错觉
50
2015-5-31
平行不平行?
51
波 涛 荡 漾
2015-5-31
52
(三)错觉的理论
眼动理论 神经抑制 作用理论 深度加工 和常性 误用理论
2015-5-31
错觉是人们误用了知觉恒常性的结果 当扫视图形的某些特定部分时, 由于周围轮廓的影响, 改变了眼动的方向和范围, 造成取样的误差 当两个轮廓彼此接近时, 网膜内的侧抑制过程改变了 由轮廓所刺激的细胞的活动, 使神经兴奋分布的中心发生变化
2015-5-31
33
剌激方面的深度线索
大小 视野中的高度 遮挡 线性透视 纹理变化 光照与阴影
2015-5-31 34
来自视觉线索本身的深度线索
调节 双眼幅合
调节与幅合活动是自动进行的,它们引起
的各种神经活动是深度知觉的重要线索。
双眼视差
2015-5-31
35
运动知觉
人在知觉事物时可以获得物体位 移及移动速度的信息称为运动知觉, 即人脑对物体运动特性的反映。
2015-5-31
22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
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的清香,仿佛远处高 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 《荷塘月色》 甜蜜的嗓音、沉重的乐曲、明快的曲调……
2015-5-31
23
第二节
一、知觉的一般概念
知觉
人脑对作用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综合反映。
客观 事物 直接 作用 于感 官
对事 物的 整体 反应
觉察
2015-5-31
分辨
确认
24
二、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一)联系
同属于认知过程的感性阶段,其源泉是 客观现实
都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
2015-5-31
25
(二)区别
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事 物整体的反映 感觉的产生依赖于客观事物的物理属性;知 觉不仅依赖于它的物理特性,还依赖于知觉 者本身的特点 感觉是某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个 分析器活动的结果
缪勒一莱耶错觉 潘佐错觉 垂直一水平错觉 贾斯特罗错觉 多尔波也夫错觉 月亮错觉
2015-5-31
形状和方向错觉
佐尔拉错觉 冯特错觉 爱因斯坦错觉 波根多夫错觉
45
2015-5-31
冯特错觉
46
2015-5-31
缪勒一莱耶错觉
47
2015-5-31
你相信中间是一个圆吗?
48
2015-5-31
接近性(proximity):距离上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知 觉组织在一起。
2015-5-31
57
相似性(similarity):凡物理属性相近31
58
连续性(continuity):凡具有连续性或共同 运动方向的刺激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
2015-5-31
59
19
(五)感觉对比
同一感官受到不同刺激的作用,其感
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
同时对比
继时对比
2015-5-31
20
2015-5-31
21
(六)联觉现象
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联觉现象反映的是感觉间的相互作用 一般说,弱的刺激能够提高另一感觉的感
受性,而强刺激则降低另一感觉的感受性
2015-5-31 26
三、知觉中的两种加工
依赖于 刺激物 的特性 例: 物体的 颜色知 觉依赖 于光的 波长
2015-5-31
自 下 而 上 的 加 工
自 上 而 下 的 加 工
依赖于 知觉的 主体 例: 人的知 识和经 验会影 响知觉 的过程 和结果
27
四、知觉的种类
根据知觉时 起主导作用的 感官的特性 根据人脑 所反映的 事物特性
观认识产生的轮廓称为主观轮廓。
2015-5-31
61
2015-5-31
62
(二)知觉的理解性
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的特点 登记下来,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 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在下面的斑点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2015-5-31
63
(雪地里的一条狗)
借助计时工具
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
感觉通道的性质 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 个体的兴趣和情绪
2015-5-31 43
五、错 觉
(一)错觉:错觉是人在特定的条件下 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知觉。研究错觉的 成因有助于揭示人们正常知觉客观世界
的规律。
2015-5-31
44
(二)错觉的种类
大小错觉
形状知觉是视觉、动觉、触觉协同活动
的结果。通过视觉,人们获得物体在网膜上
的投影形状;通过动觉和触觉,人们获得物 体的外形。它们协同活动,提供了物体形状 的信息,加上已有的知识经验,于是人们就 获得形状知觉。
2015-5-31
30
大小知觉
大小知觉也是视觉、动觉、触觉协同活 动的结果。同等距离时,大的物体在网膜上 的视像大,小的物体在网膜上的视像小。据 此,我们可以判断物体的大小和远近。在实 际生活中,我们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网膜的 视像,以及动觉和触觉的信息来获得大小知 觉的。
2015-5-31
39
自主运动
自主运动是指在黑暗中注视一个静止的
光点,过一会儿就会感到它在不停地动来动 去的现象。自主运动也称游动错觉,它是由
于在黑暗中缺乏参照系引起的。
2015-5-31
40
运动后效(瀑布效应)
运动后效是指在注视一个朝某个方向运 动的物体之后,将视线转向静止的物体,你
就会看到这个静止的物体在朝相反的方向在
运动。
2015-5-31
41
时间知觉
时间是物质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表现,时间知觉 正是对这一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时间知觉有四种形式: 对时间的分辨 对时间的确认 对持续时间的估量 对时间的预测
2015-5-31
42
时间知觉的各种线索
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
有机体各种节律性的活动
53
六、知觉的特性
(一)知觉的整体性
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
综合成整体的能力。
在下图中,我们的知觉系统把视野中的个
别成分综合成一个有组织的整体结构。
2015-5-31
54
2015-5-31
55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015-5-31 56
影响知觉整体性的因素
对象本身的特性(格式塔原则)
第四章
认知过程(上)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本章主要内容
感觉
知觉
注意
2015-5-31
2
本章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感觉的意义和种类;了解 知觉的种类 2、使学生掌握感觉、知觉和注意的概念; 掌握感受性变化的规律、知觉的基本 特征、注意的种类和品质 3、使学生学会运用感知觉的规律和注意 的规律于学习和生活中
2015-5-31
31
方位知觉
方位知觉是对物体所处空间位置和
方向的知觉,是通过对视觉、触觉、动 觉、平衡觉和听觉所得到的信息进行综
合而获得的。个体对外界事物的方位知
觉一般是以自己为中心来定位的。
2015-5-31
32
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也称距离知觉,它使人们能够把二 维的视网像解释为三维的世界,认识事物的 真面貌。深度知觉是由一定线索引起的。 深度知觉线索: 刺激物的特性 视觉系统本身的特性
8
感觉剥夺实验
2015-5-31
9
二、感觉的分类
(一)根据获取信息的来源不同
远距离感觉(视、听)
近距离感觉(嗅、味、皮肤)
内部感觉(内脏、平衡、运动)
(二)根据获取信息的接受器不同
外部感觉(视、听、嗅、味、皮肤)
内部感觉(内脏、平衡、运动)
2015-5-31
10
三、感觉的过程 刺激作用
2015-5-31 68
2015-5-31 达利的作品:《贩卖奴隶市场与伏尔泰头像》
69
少 女 ? 老 妇 ?
2015-5-31
70
2015-5-31
知觉定势
71
(四)知觉的恒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