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单元测试题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对于方程式3Fe+2O2Fe3O4的下列说法正确是()A.铁加氧气等于四氧化三铁B.铁跟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C.3个铁原子和2个氧分子等于1个四氧化三铁分子D.3个铁原子和4个氧原子等于1个四氧化三铁分子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最大B.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温度C.海水资源丰富,所以淡水资源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D.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3.金属(Ti)是航空、宇航、军工、电子等方面的必须原料。
在生产钛的过程中可用镁在加热条件下与TiCl4反应制得金属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TiCl4+2 Mg Ti+2 MgCl2,该反应属于()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无法确定4.有关O2、C2H4 O2 、SO2,3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含有氧分子 B.都含有氧元素 C.都属于化合物 D.都属于氧化物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导纤维传导光信号进行通信,Si是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B.燃烧、爆炸或颜色发生了改变的变化过程一定发生化学反应C.C60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一种新型的碳的化合物,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720D.目前提出的“低碳经济”,目标是减少CO2的排放,有利于控制温室效应6.硝酸银受热时会发生如下反应:2AgNO32Ag+2X↑+O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X是()A.N2O B.NO2 C.N2O5 D.NO7.水会是有源的,树是有根的,幸福是守恒的,珍惜幸福,珍爱每一天。
把A、B、C、D四种纯净物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过一段时间后,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1:24 B.B物质是生成物C.C物质可能是催化剂 D.反应后D的质量是13g8.下图是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中共有3种分子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两种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均不变9.潜艇中船员呼吸所需氧气是通过化学反应2Na2O2 + 2CO2 = 2X + O2得到,X的化学式是()A.NaOH B.Na2C C.Na2CO D.Na2CO310.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测试题(含答案)
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测试题一、单选题1.CO 和CO 2的相同点是 A .分子相同 B .原子个数相同 C .元素相同D .化学性质相同2.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2254P+5O 2P O 点燃的读法,错误的是( )A .在点燃的条件下,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B .在点燃的条件下,4个磷原子和5个氧气分子结合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C .在点燃的条件下,每4个磷原子和5个氧气分子结合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D .在点燃的条件下,每124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3.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要沉着应对。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油锅中的油着火用水浇灭 B .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C .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D .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远离着火区域4.过氧乙酸(CH 3COOOH)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下列关于过氧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4∶3 B .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 C .过氧乙酸是一种氧化物 D .完全燃烧时生成CO 2和H 2O5.一种新型火箭推进剂在火箭发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B .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C .生成丙与丁的质量之比为7:6D.该反应中涉及两种氧化物6.表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完全正确的是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4Fe+3O2═2Fe2O3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KClO3═KCl+O2 ↑C.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解:2H2O2H2↑+ O2↑D.甲烷(CH4)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H4↑∶2O2↑2H2O∶CO2↑7.为了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科学家采用“组分转化”技术,将CO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合成一种化工原料,其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R+4H2O,则R的化学式A.CO B.C2H4C.CH4D.CH4O8.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进入加油站,禁止使用手机B.贵重图书资料着火,用“干冰”灭火器扑灭C.“钻木取火”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D.在森林大火蔓延线路前砍伐一条“隔离带”,以控制火势9.某纯净物R常温下即可分解,生成H2O和CO2,根据这一事实,下列的推理中,错误的是()A.R中一定含有碳元素B.R一定为化合物C.R中一定含有水D.R的化学性质不稳定10.中国是把香椿当做蔬菜的唯一国家,它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如香椿中含有的皂甙,具有抗菌、防癌的作用,皂甙的化学式为C27H42O3,下列关于皂甙的说法正确的是( )A.皂甙属于氧化物B.一个皂甙分子中共含有72个原子C.皂甙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D.皂甙分子中含有21个氢分子11.下列相关说法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A.A B.B C.C D.D12.钛(Ti)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题【解析】
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Cl—35.5Ca—40Cu—64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6分)1.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燃烧一定有发光、发热的现象产生B.燃烧一定有气体生成C.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D.燃烧一定有火焰产生2.硝酸铜受热分解会产生一种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该气体可能是()A.N2B.NO2C.NH3D.SO23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钻木取火是因为摩擦生热,温度达到了木材的着火点B.厨房天然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抽油烟机排气C.用干粉灭火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D.面粉加工厂严禁烟火,主要是为了防止粉尘爆炸4. 银器发暗是因为形成了黑色的Ag2S,欲使银器变亮,可先用洗衣粉洗去表面油污,再把它和铝片放入碳酸钠溶液中共煮,至银器恢复银白色时,取出银器,用水洗净即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Ag2S+6H2O6Ag+2Al(OH)3+3X↑,X的化学式是()A.H2SB.SO2C.SO3D.O25.下列关于CH4+2O22H2O+CO2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表示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B.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未发生改变C.参加反应的甲烷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4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6.下列有关实验描述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镁条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条质量大B.3 g碳与12 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15 g二氧化碳C.20 mL酒精与20 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40 mLD.水变成水蒸气,质量不变7. 2019年3月,四川省凉山州境内发生森林火灾。
灭火过程中,突发林火“爆燃”,导致多名扑火英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设置隔离带是为了清除可燃物B.山风带入冷空气,能使林火熄灭C.人工降雨能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D.林火“爆燃”可能是地表腐质层释放出大量可燃性气体所致8. 在化学变化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分子的种类均不变②原子的数目、分子的数目均不变③原子的质量、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均不变④元素的化合价有可能发生变化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9.如图1是一种处理汽车尾气的反应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图1A.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变化C.反应前后均为纯净物D.该反应可以减少二氧化氮的排放10. 在一密闭的容器中,一定质量的碳粉与过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容器内各相关量与时间(从反应开始时计时)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图211.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章节测试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章节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 4月8日安徽省阜南县一所小学又发作一同误把亚硝酸钠当食盐的中毒事情,确保食品平安的警钟再次敲响,亚硝酸钠〔NaNO2〕外观与食盐极相似,有咸味,区别它们的有效方法是隔绝空气加热,没有清楚变化的是食盐,能分束缚出抚慰性气息气体的是亚硝酸钠,此气体能够是〔〕A. SO2B. NH3C. N2D. NO22.将20g甲、5g乙、8g丙三种纯真物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发作化学反响,经剖析可知:反响后混合物中含有5g甲、16g丙,还含有一种新物质丁.那么丁物质的质量是〔〕A. 12 gB. 9 gC. 4 gD. 17 g3.将一定量的丙醇〔C3H8O〕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锁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响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丙醇氧气水二氧化碳 X反响前质量/g 6.0 12.8 0 0 0反响后质量/g 0 0 7.2 8.8 a以下判别正确的选项是〔〕A. 表中a的值为3.8B. 一定是该反响的催化剂C. X能够含有氢元素D. 假定起始时氧气的质量是14.4g,那么无X生成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沛反响后,测得反响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X Y Z Q反响前质量/g 4 10 1 21反响后质量/g 0 12 15 待测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Q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那么以下推断正确的选项是〔〕A. 反响后Q的质量为10gB. 反响生成的Y与Z的质量比为4∶5C. 该反响是分解反响D. 该反响方程式中X与Q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5.在实验室中,不能用磨口玻璃塞的玻璃试剂瓶盛装氢氧化钠溶液,由于氢氧化钠会与玻璃成分中的某种物质X发作化学反响,使玻璃塞和玻璃试剂瓶口粘连在一同,其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X+2NaOH═Na2SiO3+H2O,那么X的化学式为〔〕A. H2SiO4B. SiO2C. SiD. SiH46.如图,保温瓶中装有液态空气,翻开瓶盖,将一根燃着的木条置于瓶口的上方,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木条熄灭更旺,由于瓶内液态空气汽化后,发生O2B. 木条熄灭状况不发作改动,由于瓶内盛放的也是空气C. 木条熄灭先旺后灭.由于瓶内液态空气汽化后,先发生O2后发生N2D. 木条熄灭,由于瓶内液态空气汽化后,使瓶口温度降低,且先发生N2,不支持熄灭7.在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作化学反响,一段时间后测得相关数据如下图。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分析推理是化学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分子、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但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原子B.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一定是碱C.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CO2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所以CO2是酸D.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所以灭火也一定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2.为了防止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害,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所贴的标志是()A.A B.B C.C D.D3.生产某阻燃剂(Sb2O5)的化学方程式为X+2H2O2═Sb2O5+2H2O,推断X的化学式为()A.H3SbO4 B.HSbO3 C.SbO2 D.Sb2O34.煤的气化可提高利用率、减少污染。
气化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为:C+ H2O=H2+CO,反应前后发生变化的是()A.原子数目 B.分子种类 C.元素种类 D.物质总质量5.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N B.Mg C.H D.O6.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分析不合理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炸裂——用于引燃的火柴过长B.点燃H2时,发生爆炸——点燃前可能没有检验H2的纯度C.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总是收集不满——装置可能漏气D.测定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1/5——红磷太少7.2014年2月11日广州署潮州市公安机关,查处12吨博大食品生产的含三聚氰胺的酸奶片。
三聚氰胺的化学式C3H6N6,下列关于三聚氰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三聚氰胺是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6个氮原子组成B.三聚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C.三聚氰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6 :1 :14D.三聚氰胺中氮元素质量分数为66.7%得反应前后的质量如下表,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B.X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C.表中“待测”值为5D.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 45:369.我国科学家用滤纸和二氧化钛(TiO2)薄膜制作出一种新型“纳米纸”,又在纳米纸上“铺”一层“萘胺”(C10H9N)染料,制成一种试纸,用于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浓度的高低。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单元练习
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一.我来选择(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煤B.石油C.水煤气D.高锰酸钾2.下列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的是()A.升华B.凝固C.爆炸D.燃烧3.下列消息中你认为缺乏科学依据的是()A.某“大师“通过“发动”,能使铝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成金B.有人在饭店的房间内食用木炭火锅,导致煤气中毒C.有人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取物品时,室息而死D.市售纯净水清洁、纯净,但长期饮用对健康无益4.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缓慢氧化放出热量,供给人体所需能量,这是人类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若R代表葡萄糖,所发生的氧化反应为R+6O2═6CO2+6H2O,则葡萄糖的化学式为()A.C6H12B.C6H12O6C.C6H10O5D.C5H6O25.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物质一定是()A.碳单质B.含碳元素的化合物C.含碳、氧元素的化合物D.含碳元素的物质6.下列有关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石油燃烧时冒黑烟是因为不完全燃烧B.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而污染环境C.相同质量的碳发生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一样多D.让日常生活中燃料能完全燃烧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都有着积极的意义7.将高锰酸钾固体W1g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W2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A.(W1+W2)g B.(W1﹣W2)g C.(W2﹣W1)g D.0.5W g8.下列有关石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石油是混合物,石油分馏可以得到多种产品B.我国是世界上开采石油历史最悠久的国家C.石油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一般不全用于燃烧D.石油是一种能够较快再生的能源9.如果含硫的煤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是()A.SO2B.CO C.CO和CO2D.CO和SO2 10.下列各组物质中,具有可燃性的一组物质是()A.H2和O2B.H2和CO2C.C和H2 D.C和N211.1g碳放在盛有2g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反应结束后容器中气体是()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D.二氧化碳和氧气12.把锌粒投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中溶液的质量()A.增加B.减少C.不变D.无法判断13.下列场所贴有等消防标志的是()①煤矿;②油库;③面粉厂;④煤气站。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单元测试卷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在日常生活中,常见一些危险品,危险品必须贴上相关标志。
下列标志中属于爆炸品的是( )
A B C D
2.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室内起火时打开门窗通风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D.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3.下列着火情况下,相应灭火措施及理由均正确的是( )
4.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
件。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烧杯中的热水只起到加热作用
B.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白磷没有与空气接触
C.对烧杯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热水中的白磷能燃烧
D.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5.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火上浇油”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
A.增加可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
B.增大氧气的密度,可以使燃烧更旺
C.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测试题-沪教版(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测试题-沪教版(含答案)一、选择题。
(16题)1、下列成语中体现了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这一条件的是( )A.釜底抽薪 B.火上浇油 C.杯水车薪 D.钻木取火2、土星是太阳系里的气态行星,约含有92.4%的H2、7.4%的He和0.2%的CH4(一种可燃性气体)等,平均温度为-150 ℃。
它没燃烧成火球的原因可能有:①可燃物种类太多②氦气含量太高③没有适宜的温度④没有支持燃烧的氧气。
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下列有关燃烧和爆炸的说法错误的是()A.燃烧一定发光、发热B.爆炸也可能因物理变化引起C.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D.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一定会发生爆炸4、利用催化剂将工厂废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X,是实现“碳中和”的路径之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X+H2O,X的化学式为()A.C B.CH4 C.CH3OH D.CH2O5、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2KMnO4 K2MnO4+MnO2+O2↑B.Mg+O2═MgO2C.Cu+FeSO4═CuSO4+FeD.Na2CO3+HCl═NaCl+H2O+CO2↑6、如图所示实验可用于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利用了铜片的导热性B.对比①和③,可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C.热水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着火点D.热水起到隔绝氧气、提高温度的作用7、炒菜时油锅不慎起火,最简单的灭火方法是()A.用水浇灭 B.盖上锅盖C.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D.用沙子投入锅中灭火8、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黑火药点燃时发生反应:KNO3+S+C K2S+X↑+Y↑(未配平),则X、Y分别是()A.CO2和NO2B.CO2和H2O C.CO和CO2D.SO2和KCl9、化学方程式不能提供的信息是()A.表示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 B.化学反应的是在什么条件下进行的C.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是多少 D.化学反应速度的快慢10、2022年2月2日,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开启。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保护环境是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 B.合理使用农家肥和化肥C.推广使用一次性木质筷子 D.禁止焚烧秸杆2.下列关于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球上水储量很大,所以淡水资源不会匮乏B.将石油加热炼制,可得到汽油、煤油等多种产品C.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D.更多的利用太阳能可减少环境污染3.下列化学反应及反应类型与如图所示的微观变化对应正确的是()4.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A. B. C. D.5.下列做法可以达到目的是()A.通过加热煮沸的方法使硬水软化B.用镊子取用碳酸钠粉末C.寻找新的催化剂使水变成油D.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使用少量的红磷6.甲、乙两物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则说法不正确的是()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甲和丙可能均为氧化物D.甲和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等于丙的相对分子质量7.劣质汽油中的甲缩醛(C3H8O2)等物质会损伤汽车并产生有害气体,关于甲缩醛的说法错误..的是()A.甲缩醛属于有机化合物 B.甲缩醛中含有氧分子C.甲缩醛由三种元素组成 D.甲缩醛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47.4%8.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 A B. B C. C D. D9.氯气(Cl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在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固体与X的溶液反应可制得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X == 2KCl + 2MnCl2 + 5C12↑ + 8H2O 关于该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X的化学计量数是12B.X由三种元素组成,其中一定含有氯元素C.X中所含元素的质量比为l∶35.5D.该实验发生装置与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相同10.房屋发生火灾时,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其主要目的是()A.隔绝空气 B.隔绝可燃物 C.改变可燃物性质 D.降低可燃物的温度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 B.自然界中的物质都在不断运动C.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 D.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12.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与名称对应正确的是()A.氯气:Cl B.氢氧化铁:Fe(OH)2 C.碳酸钠:NaCO3 D.氯化铵:NH4Cl13.有一混合气体,经测定只含有甲烷和一氧化碳,现将 11.6g 该混合气体在氧气中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确保每一步都被充分吸收,测得浓硫酸增重 7.2g。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解析版)
2019-2019 学年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的原理是()A. 降低油的着火点B. 让油与空气隔断C. 降低温度至油的着火点以下D. 消除了可燃物2.钋宽泛用于抗静电刷。
钋元素的信息以下图,以下对其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 元素符号为 POB. 质子数为 84C. 相对原子质量为209 D. 属于金属元素3.不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解说的现象是()A. 蜡烛焚烧后,愈来愈短、最后消逝B. 铁丝焚烧,其固体质量增添C. 湿润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D.高锰酸钾受热后,固体质量减少4.生活中到处有化学。
以下安全举措不正确的选项是()A. 燃放烟花鞭炮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B. 天然气泄露,立刻封闭阀门并开窗通风C. 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刻用湿布盖灭D. 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刻用水浇灭5.以下指定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选项是()A. 酸雨的形成原理: CO2 + H2O=H2CO3B. 利用赤铁矿炼铁:Fe3O4+4CO3Fe+4CO2C. 不可以用铁制容器配制波尔多液:2Fe + 3CuSO4 = Fe2(SO4)3 + 3CuD. 铜绿的形成: 2Cu+O2+H2O+CO2 =Cu2(OH)2CO36.杯中加入 10.2g 碳酸镁和氧化镁的混淆物,右侧烧杯中加入8g 铜,充足反响后,天平从头均衡,则所加入混淆物中氧化镁的质量为()A. 1.8gB. 2.2gC. 6gD. 8g7.以下图像能正确反应其对应关系的是A. 向必定量 pH=3 的盐酸溶液中不停加水稀B.温度不变时,向必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停加入生石灰C.向盛有同样质量的镁和氧化镁的烧杯中分别加入同样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度D.将必定量的红磷放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中加热至焚烧8.镁带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中(内含空气)加热发生反响3Mg+N 2Mg 3N2,以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A. B. C. D.9.点燃以下各组物质,必定不会发生爆炸的是()A. 甲烷和空气B. 二氧化碳和氧气C. 面粉尘和空气 D. 氢气和氧气10.将 15gA 物质, 24gB 物质和 8gC 物质混淆加热发生化学反响,经剖析得悉反应后的混淆物中含有8gA,30gC 还含有一种新物质D,若 A,B,C,D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8,32,44,18 则他们之间所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A. A+3B═2C+2DB. A+3B═C+2DC. A+2B═2C+DD. A+B═C+D11.以下化学方程式切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选项是(A. 焦炭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复原出来:3CO+Fe2O3═ 4Fe+3CO2↑B. 干粉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 2NaCl+H2O+CO2↑C.不可以用铁制容器盛装硫酸铜溶液Fe+CuSO4═ FeSO4+CuD.证明铁是金属活动性次序表中氢以前的金属: 2Fe+6HCl═2FeCl3+3H2↑12.某同学用以下图装置研究可燃物焚烧的条件,获得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焚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焚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焚烧;④ 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焚烧.能证明可燃物一定达到必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焚烧的实验事实是()A. ②④B.①②C.①④D.③④二、填空题13.某有机物 4.4g 在氧气中充足焚烧,生成 13.2g 二氧化碳和 7.2g 水.由此可确立该物质是由 ________元素构成的,假如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44,该物质的化学式为 ________ .14.(2019?柳州)正在展开的柳州市“漂亮农村”工程,让我们在很多公共场所能见到各样公共表记.请把以下公共表记与意义有关系的框图用短线连结起来.________ A、可回收物________ B、节水标记________ C、有害垃圾________ D、严禁抽烟________ E、严禁烟火15.沼气是有机物质在必定的温度、湿度、酸碱度的条件下,经过微生物发酵作用产生的,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经研究可知,有机物变为沼气的过程,第一是分解细菌将粪便、秸秆、杂草等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化合物和二氧化碳;而后在甲烷细菌的作用下,将简单的化合物和二氧化碳氧化或还原成甲烷.甲烷是一种可燃气体,浓度在5%~15%范围内,碰到明火会发生爆炸.请剖析回答:(1)沼气属于 ________ (单质、化合物或混淆物).(2)请写出由 CO2和 H2生成甲烷和水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16.焚烧是我们特别熟习的化学反响.如图是用实验方法来研究焚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1)经过察看到铜片上的白磷①焚烧、而铜片上的红磷不焚烧的现象,能够得出焚烧的条件之一是 ________ .(2)能说明焚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 .(3)以下操作能使水中的白磷②焚烧的操作是 ________ .a.把热水加热至沸腾b.用玻璃管在水下对着白磷吹空气c.用玻璃管在水下对着白磷吹氮气d.用玻璃管在水下对着白磷吹氧气(4)某物质在氧气中焚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化合物中必定含有________ 元素.17.设计并达成以下研究实验.【实验目的】 a.研究焚烧的条件; b.测定空气中的氧气的含量.【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熔点 44.1℃,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实验步骤】Ⅰ将足量白磷和红磷分别放在A,B 两个大试管中;Ⅱ在试管口分别套上白色、红色的瘪气球,并用细线固定住,而后将其同时浸在盛有 80℃热水的烧杯中(以下图).Ⅲ拿出 A 试管,待 ________ 后,将其倒立在冷水中,在水下拿出气球,用毛玻璃片盖好,拿出试管.【实验现象】1,步骤Ⅱ中, A 试管中白磷焚烧,产生白烟.同时,白色气球________ ;2,步骤Ⅱ中, B 试管中的红磷无变化;3,步骤Ⅱ中,热水中的白磷 ________ 但不焚烧;4,步骤Ⅱ中,最后试管中的水约为试管体积的.【问题议论】(1)现象 1 中,白气球发生上述变化的原由是: ________ ;(2)现象 1 与 3 说明可燃物焚烧需要氧气;现象 ________ (填序号)说明焚烧需要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3)如开始实验时气球未捏瘪,则最后 A 试管中水的体积中将 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三、解答题18.请你依据所学知识,解说以下现象。
初中化学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上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
初中化学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上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某一定质量的CO 和CO 2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石灰水,生成白色碳酸钙沉淀质量恰好等于原混合气体的质量,则原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质量分数为 ( )A .56%B .44%C .50%D .22%2.关于木炭、一氧化碳、氢气分别与氧化铜的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都是置换反应B .氧化剂均为氧化铜C .都有红色物质生成D .反应中都有元素化合价改变3.某化合物X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22X+3O 2CO +3H O 点燃,则X 的化学式为 A .CH 4O B .C 2H 6 C .C 2H 6O D .C 2H 44.在KClO 3中Cl 的化合价是A .5B .-6C .-1D .+55.铁酸钠是污水处理过程中使用的一种新型净水剂,制取铁酸钠(M )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Fe (NO 3)3+16NaOH+3C12═2M+6NaNO 3+6NaCl+8H 2O 则M 的化学式为( )A .Na 2Fe 2O 8B .NaFeO 4C .Fe 2NaO 4D .Na 2FeO 46.英国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陶瓷砖,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
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 ( )A .清除可燃物B .降低温度C .降低可燃物着火点D .隔绝氧气7.到1990年,人类已知结构的化学物质是1000万种,2009年9月8日为5000万种。
2011年5月23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物质,并向中国专利技术局申请了专利,该物质被CAS 登记为第6000万种已知结构的新物质M(化学式为C19H15N4FSO2)。
下列说法错误的的是A.M由六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B.M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2C.M中氮氧原子个数比为2︰1D.化学正在加快发展8.有反应:8A + 3B2 = C2 + 6D(其中A、D是化合物,B2、C2是单质)。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卷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周闯关试卷班级姓名成绩本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P--31一、单项选择题1.一氧化碳有毒是因为()A.它具有可燃性B.它能与血液里的氧气结合生成二氧化碳C.它是无色气体D.它能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2.亚硝酸钠(NaNO2)外观与食盐极相似,有咸味,区别它们的有效方法是隔绝空气加热,没有明显变化的是食盐,能分解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亚硝酸钠,此气体可能是()A、SO2 B、NH3 C、N2D、NO23.从2H2+O22H2O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A、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B、在常温下氢气与氧气混合就可以发生反应C、4g氢气与32g氧气完全反应,可以生成36g水D、在反应前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数目都没有改变4.下列用化学知识解释“火上浇油”的说法合理的是()A、增加易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B、增大氧气浓度,可以使燃烧更旺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D、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5.燃烧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下列有关燃烧或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B.碳、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C.锅里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D.用水可以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6.汽车安装使用催化净化装置是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的有效方法之一.其主要发生催化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O+2CO2CO2+N2下列对该化学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B.该反应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和分子个数都不变D.化学反应方程式中所表示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物质是单质7.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燃烧B.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C.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D.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8.在2Cu(NO3)22CuO+O2↑+4X↑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A、H2B、NO2C、CO2D、CO9.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物质M N Q P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反应后质量(g) X 26 2 12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B.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l3gC.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5:4 D.物质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10.地质考察人员发现一种带螺纹的矿石,研究时发现该矿石能在氧气中燃烧,主要反应是4X+11O2Fe2O3+8SO2。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题(解析版)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对于方程式3Fe+2O2Fe3O4的下列说法正确是()A.铁加氧气等于四氧化三铁B.铁跟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C.3个铁原子和2个氧分子等于1个四氧化三铁分子D.3个铁原子和4个氧原子等于1个四氧化三铁分子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最大B.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温度C.海水资源丰富,所以淡水资源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D.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3.金属(Ti)是航空、宇航、军工、电子等方面的必须原料。
在生产钛的过程中可用镁在加热条件下与TiCl4反应制得金属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TiCl4+2 Mg Ti+2 MgCl2,该反应属于()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无法确定4.有关O2、C2H4 O2 、SO2,3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含有氧分子 B.都含有氧元素 C.都属于化合物 D.都属于氧化物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导纤维传导光信号进行通信,Si是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B.燃烧、爆炸或颜色发生了改变的变化过程一定发生化学反应C.C60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一种新型的碳的化合物,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720D.目前提出的“低碳经济”,目标是减少CO2的排放,有利于控制温室效应6.硝酸银受热时会发生如下反应:2AgNO32Ag+2X↑+O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X是()A.N2O B.NO2 C.N2O5 D.NO7.水会是有源的,树是有根的,幸福是守恒的,珍惜幸福,珍爱每一天。
把A、B、C、D四种纯净物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过一段时间后,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1 /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1:24 B.B物质是生成物C.C物质可能是催化剂 D.反应后D的质量是13g8.下图是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中共有3种分子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两种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均不变9.潜艇中船员呼吸所需氧气是通过化学反应2Na2O2 + 2CO2 = 2X + O2得到,X的化学式是()A.NaOH B.Na2C C.Na2CO D.Na2CO310.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试卷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第4章测试题一、单项选择1.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一定要点燃B.燃烧是发光、发热、冒烟的现象C.凡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叫燃烧D.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2.要使可燃物燃烧,必须具备()A.较高的温度B.充足的氧气C.较高的温度,充足的氧气D.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和充足的氧气3.某物质在空气中当温度低于150 ℃时不能燃烧,则它的着火点()A.高于150 ℃ B.高于或等于150 ℃C.为150 ℃ D.不低于150 ℃4.当打开一个装有液态空气的容器盖,并将一根燃烧着的木条置于容器口上方时,观察到的现象是()A.燃着的木条火焰熄灭 B.燃烧得更旺C.先燃烧得更旺,后熄灭 D.无明显变化5.家庭使用液化石油气烧饭时,有时锅底会有一层黑色粉末,下列叙述不符合实际的是()A.燃气公司未把一些固体杂质去除干净B.通气阀开得太大C.通风孔太小,空气不足从而使燃气不能完全燃烧D.通过调节点火开关的大小就可以改善6.含有硫的煤,在火炉中如果不完全燃烧,则排放出能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是()A.SO2和CO2 B.CO2和CO C.CO D.SO2和CO7.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A.氢气 B.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 D.氧气8.集气瓶内充满某种气体,是二氧化碳、氮气、空气中的一种.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火焰立即熄灭,则该瓶气体一定是()A.二氧化碳 B.氮气C.空气 D.氮气或者二氧化碳9.下列情况下,白磷(着火点是40℃)能够燃烧的是()A.白磷放在39℃的温水里B.白磷放在冷水里C.白磷放在接近沸腾的热水中D.白磷放在接近沸腾的热水中,并向白磷附近通氧气10.在开篝火晚会时,为使木材燃烧更旺一些,通常把木材架起来燃烧,这是因为()A.木材是可燃物 B.散热快C.使木材与空气充分接触 D.降低木材的着火点11.为防止伤害性事故的发生,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存放易燃、易爆物的仓库,严禁穿化纤衣服入内B.防止易燃品着火后发生爆炸,储存与运输时一定不可密封C.工厂擦机器的油抹布,不可长期堆放,要及时处理D.煤气泄露,切不可开抽油烟机或排气扇的开关,应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12.开辟防火带是山林防火的一个措施.在树林中间开辟通道(防火带)的主要目的是()A.降低着火点 B.隔绝空气C.隔离可燃物 D.沿通道扩散浓烟13.根据氧气易于跟别的物质发生缓慢氧化,并放出热量而加以利用的是()A.氧气鼓入炼钢炉中 B.登山运动员的供氧C.氧炔焰用于焊接或切割金属 D.制造液氧炸药开山采矿14.1995年12月8日,在克拉玛依特大火灾中有288名中小学生葬身火海,灾难震惊全国,为此,专家呼吁: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①沿楼梯迅速下移②用湿毛巾堵住口鼻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④封闭房门⑤迅速转移到阳台,用绳索下坠⑥跳楼.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15.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A.实验时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上燃烧,可用湿抹布扑盖B.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以喷大量水C.电线短路引起电器着火时,可用水浇灭D.炒菜时油锅里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二、填空题16.以上几种消防安全标志中,禁止燃放鞭炮的是;禁止吸烟的是。
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单元练习---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word版 含答案)
2021秋化学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上)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有答案一、选择题。
1、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微粒观: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B.转化观:CO2和CO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守恒观: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总体积为20mLD.结构观:氦原子和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2、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A+B→C+D,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分别等于生成的C和D的质量B.水结成冰的前后总质量不发生改变,这有力地证明了质量守恒定律C.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后固体增加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D.100克高锰酸钾完全分解所得固体的质量为100克3、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是因为()A. 化学方程式表示了一种化学反应的过程B. 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各是什么C. 化学方程式不但表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还表示了它们之间的质量比D. 化学方程式反映了质量守恒定律4、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A.参与植树造林,扩大植被面积B.提倡焚烧秸秆,增加土壤肥力C.燃煤发电厂安装脱硫装置,减少空气污染D.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5、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可燃性气体遇明火一定会发生爆炸B.用高压水枪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用嘴吹灭燃着的火柴,是因为吹走了火柴周围的空气D.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6、某化工厂进行电解食盐水生产,电解食盐水不能得到的是()A.NaOH B.HNO3C.H2D.Cl27、电解水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H2O通电 2H2↑+O2↑,对该反应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水通电时,分解为氢气和氧气B.水通电时,每2个水分子可分解为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C.在电解水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为水:氢气:氧气=2:2:1D.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18、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废旧塑料袋焚烧处理,以解决“白色污染”问题B.农田过量施用农药、化肥,以提高蔬菜产量C.回收废旧金属,即可节约金属资源又可减少环境污染D.加高化工厂的烟囱排放废气,防止形成酸雨9、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A.A B.B C.C D.D10、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D.上述反应中反应物为一种单质一种化合物11、从化学方程式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A.反应发生的必要条件B.哪些物质参加了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C.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密度D.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粒子个数比12、不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实验中,都可能需要划着火柴。
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
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1.如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解为原子B.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重新组成新分子C.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改变D.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没有改变2.恰当的安全措施能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下列事故处理措施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C.高层住房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D.煤气泄露,立即打开排气扇的电源开关3.烟道气中含有大量CO2,经“捕捉”可用于生产甲醇等产品,根据图示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B.该过程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D.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4.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中错误的是A.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作燃料B.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C.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5.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比较,完全正确的是A.危害:CO2会导致酸雨;CO会引起中毒B.性质:CO2、CO都有可燃性C .用途:CO 2可用于灭火;CO 可用于人工降雨D .组成:CO 2、CO 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6.在实验室和化工生产中常用到硝酸。
硝酸是一种强氧化剂,能与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224HNO +C=2H O+4X +CO ↑↑。
则X 是A .NO 2B .COC .NOD .N 2O 57.下列四个探究实例:①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①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①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①探究铁的锈蚀条件.其中主要研究方法相同的是A .①①①B .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8.下列有关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隔绝氧气能达到灭火的目的B .清除可燃物能达到灭火的目的C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能达到灭火的目的D .图书失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9.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 、Y 、Z 、M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前后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B.催化剂可以提高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C.催化剂可以提高某些化学反应生成物的质量D.没有催化剂化学反应仍然可以进行2 . 某同学为了测定铜镁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将100g稀盐酸分2次加入到盛有5g该样品的烧杯中,所得数据如下表,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第1次加入稀盐酸后剩余固体中还有镁B.第2次所加入的稀盐酸未反应完C.每50g稀盐酸和1g镁恰好完全反应D.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40%3 . 下列物质的性质、用途以及对应关系均正确的是()A.汽油具有乳化作用,可用于洗涤油污B.N2不易溶于水,可用于焊接金属时作保护气C.铁能与稀硫酸反应,可用该反应制得硫酸铁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常用于水的净化4 .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是()A.改变化学反应速率B.增加生成物的产量C.加快化学反应速率D.减慢化学反应速率5 . 实验室有碳酸钾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75g,使之与500g质量分数为14.6%的盐酸充分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82.7g固体。
则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44%B.50%C.55%D.68%6 . 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其中一项实验是加热红色氧化汞粉末得到汞和氧气,该反应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原子的个数没有发生改变B.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C.氧化汞、汞、氧气都是化合物D.氧化汞、汞、氧气都由分子构成7 . 下列图像分别表示表示四个实验过程中某些物质质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A.向一定量铁粉中滴加稀盐酸B.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C.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D.向一定量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8 .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甲装置验证空气中有水分B.乙装置验证X溶液中是否含有Cl-C.丙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丁装置验证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9 . 取一定量镁、锌、铝三种金属,分别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
下列做法能达到上述结果的是()A.相同质量的三种金属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B.足量的三种金属与等量的稀盐酸反应C.向足量的镁、锌、铝中加入稀盐酸的质量比为2︰2︰3D.2.4 g镁、6.5 g锌、2.7g铝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10 . 下列每组对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选项实验设计实验目的实验一实验二A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装有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装有少量MnO2和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探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B 将铁丝放入2mL10%的硫酸铜溶液中将银丝放入2mL10%的硫酸铜溶液中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C将5g氯化钠加入20mL20℃的水中将5g硝酸钾加入20mL10℃的水中比较两种物质溶解度大小D将植物嫩叶浸泡在10mL蒸馏水中取10mL蒸馏水,通入过量二氧化硫气体,再将植物嫩叶浸泡其中模拟酸雨的危害A.A B.B C.C D.D11 . 物质 X 在 4.8g 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为 X+3O2RO2+2SO2,测得RO2和 SO2的质量分别为 2.2g 和 6.4g,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X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76B.参加反应的 X 的质量为 3.9gC.X 中含有 R 元素、S 元素和 O 元素D.产物为气态时都是空气污染物12 .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
下列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A.该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分子B.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C.反应物均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D.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2:313 . 如果没有化学的发展,世界就不可能像今日这种丰富多彩.下列事实与化学的发展关系不大的是()A.新材料的开发与利用B.食物、衣料和日常用品的日益丰富C.电脑软件的不断升级D.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14 . 氯碱工业上一个重要的反应是:2X+2H2O2NaOH + H2↑+Cl2↑。
下列关于该化学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A.X的化学式为NaClB.NaOH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C.一个水分子中有3个质子D.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二、填空题15 . 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由此可知蜡烛中一定含有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元素.你的依据是_____.16 . 在2014年索契冬季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共获得了九枚奖牌,成为亚洲体坛霸主。
⑴图1是速度滑冰运动员使用的刀冰鞋。
①刀冰鞋中含有的金属单质是_______(写化学式),不锈钢属于______材料②制造刀冰鞋的铝合金材料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铝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
⑵图2是2014年索契冬奥会的火炬,火炬外形像神话传说中的火鸟。
采集圣火,在太阳光下将火炬燃料喷口伸向凹面镜焦点位置,打开阀门,火炬将被点燃。
火炬能被点燃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火炬传递结束后,采用关闭燃气阀门的方法熄灭火炬,其中蕴含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17 . 请运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解决下列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生活中喝的碳酸饮料,制作时让二氧化碳气体与水反应形成碳酸,化学方程式是______;(2)装修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气体,可以用______(填物质名称)来吸附;(3)炒菜时,锅中的油着火了,你应做的是______;(4)浇花时,要将一硬质塑料管插入胶皮管,采取办法是______。
18 .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反应后生成黑色固体的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2)无色液体和黑色粉末混合生成氧气的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3)水通直流电______________(4)黄色粉末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19 . 下列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A B CD(1)A实验中集气瓶内预先装少量水的目的是。
(2)B实验中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的原因是(只写一个)。
(3)C实验中该操作将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D实验中待时,应停止加热。
三、实验题20 . 实验室制取气体需要的一些装置如下图所示:(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a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选择的装置组合为_____,反应方程式为_____。
(3)连接A、B装置,观察到B装置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该事实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__。
(4)实验室利用C、D装置制取CO2并验证性质。
C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D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
(5)实验室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小于空气,若用G装置收集,气体应从_____接口进入。
(6)用H装置可以制造“化学喷泉”。
将胶头滴管中的KOH溶液挤进圆底烧瓶时,很快看到长导管顶端产生“喷泉”现象。
若将烧瓶内的CO2换成下列四种气体中的_____仍可产生“喷泉”现象。
(填编号)A SO2B H2C COD HCl四、简答题21 . 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以下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1)该反应前后涉及的化合物共有_____种,A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分析微观示意图,你能获得的信息还有(各写一条):宏观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微观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科学探究题22 . 课外小组同学研究的实验。
(1)一组利用甲图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
其中A注射器中装有足量的稀盐酸,C中①、④为润湿的石蕊棉球,②、③为干燥的石蕊棉球。
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B的作用是___,C中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的现象是___,能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____。
(2)二组利用乙图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对比a、b处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若验证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还需补充的实验操作是____(填序号)。
Ⅰ.停止通入氧气,改通氮气Ⅱ.只对着b处加热Ⅲ.把b处换成白磷23 . 老师上课时做了镁在氮气中燃烧的实验,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提出了“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吗?”这一问题,并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将用砂纸打磨光亮的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后伸入底部铺有细沙、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仍燃烧,除生成白色固体(MgO)外,还有一种黑色固体。
(1)将镁条打磨光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集气瓶底部铺层细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填写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3)通过该实验可知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CO2扑灭活泼金属的火灾,探究之后请说说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4)不能用镁条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24 . “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根据以下实验回答问题。
(1)图一中,为了比较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多少,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
(2)图二中,通过_____(填字母)实验现象的对比,可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图三中,A试管中高锰酸钾全部溶解,溶液呈_____色,B试管中高锰酸钾不溶解,汽油不变色。
此实验说明同种物质在不同种溶剂里_____性不同。
六、综合题25 . 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1)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______性(填“导热”、“导电”或“延展”)。
(2)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滤液中一定含有水及_______(填化学式),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