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说课稿(干货满满!考编必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乡》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x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故乡》。下面我就按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部分向评委老师展示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故乡》选自统编本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本单元以“少年”为主题,编选了反映少年成长的《故乡》《孤独之旅》和少年视角的《我的叔叔于勒》。阅读这些作品,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确立自我意识,从而实现自我成长
《故乡》这篇课文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通过运用议论、对比及景色描写的手法,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行文线索,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的人物形象,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同时揭示了封建等级压迫下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二、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分析及九年级学生的学情特点,我将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通过多种有创意的阅读活动,梳理小说情节,整体把握文章脉络。
(2)根据动作、语言、外貌、心理等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理解人物形象的复杂感情,感受封建等级观念及制度的黑暗和罪恶。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学习运用对比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三、教法、学法
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两年初中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和分析判断能力。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教法和学法方面,我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法:朗读分析法、词句揣摩法、合作探究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把握人物形象,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这篇课文分为两课时,现在我重点介绍第一课时,本课时共分为
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我设计了如下导语:
同学们,大家都学过《少年闰土》这篇课文吧?在你的印象中,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想象一下,他长大以后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故乡》,看看真正的成年闰土和你想象中有什么差别。(板
根据学生课前搜集的背景资料,我将设计如下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小组交流:
1、谈谈你对作者鲁迅的认识。
第一步——略读课文,了解大意
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梗摡,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力求完整、简明、扼要。
第二步——再读课文,理顺情节结构
学生前后四人一小组讨论,根据课文内容的故事情节划分段落,梳理故乡的变化,并
为充分保障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及合作探究能力,我将以闰土的人物形象分析作为本环节的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我将用多媒体展示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外貌、动作、语言及态度变化表格,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划出相关语句描写,指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经过学生讨论,可以发现少年闰土活泼开朗(板书),而中年闰土则变得麻木迟钝(板书)然后,我会用多媒体出示这样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1.作者在描写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前后的不同变化时,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问题2.曾经亲密无间的一对小伙伴,现在却变得那样“隔膜”,让我感到“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这“可悲的厚障壁”是什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小组合作谈论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闰土前后形象对比,理解闰土变化的原因是封建主义的压迫(板书),闰土的遭遇是广大受压迫、受剥削农民的形象的具体写照接下来,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杨二嫂的人物形象特点,感受杨二嫂的形象变化及深层原因。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两个学习任务
首先,要求学生在课上画出文中描写环境的语句,体会作者营造的氛围,试着分析这些描写对表达主题所起的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加深对本文中心的理解。
其次,要求学生在课下运用对比手法完成一篇写人小作文,300字左右。这样既能让学生掌握本节课学习的重点,也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