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第三章

合集下载

发展经济学分章练习

发展经济学分章练习

发展经济学分章练习第三章经济增长、贫困和收入分配明确消除普遍的贫困和不断上升的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是所有发展问题的核心,也是发展的主要目的。

应当把握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贫困间的关系,掌握减少绝对贫困应当采取的可能政策。

一、单项选择题1.作为对收入分配进行衡量的方法之一----规模分配所注重的是( )。

A.各种要素所获得的收入的份额B.单个个人或单个家庭所获得的收入份额C.单个个人收入的来源渠道D.单个家庭收入的来源地点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洛伦兹曲线中的对角线表明收入分配是绝对的不平B.洛伦兹曲线中的底边和与之相连的右边组成的折线表明收入分配绝对的平等C.离洛伦兹曲线中的对角线越远,则说明收入分配越不平等D.洛伦兹曲线总是低于对角线的左边区域3、下列说法哪个是错误的( )。

A.世界银行划定了以1986年的购买力平价衡量,每天收入一美元和两美元的参考贫困线B.每一个国家都根据自身的发展水平、社会的惯例和社会的观念制定出贫困线标准C.平等是对一个客观的统计指标的衡量,主要衡量实际的分配在多大程度上同标准偏离D.公平则是一个规范的概念,是否公平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判断和道德标准4.世界银行1985年曾列出了两条贫困线,其中属于极端贫困的有( )。

A.任何收入低于以1985年购买力计算的275美元的人口B. 任何收入低于以1985年购买力计算的370美元的人C.任何收入低于以1985年购买力计算的365美元的人口D.任何收人低于以1985年购买力计算的270美元的入5.按照世界银行的贫困线标准,1985年全世界的总的贫困率为( )。

A.40.2% B.35.1% C.33.7% D.30.5%6.衡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系数是( )。

儿恩格尔系数 B.基尼系数 C.拉弗系数 D.奥肯系数二、多项选择题1.发展中国家存在的所有发展问题的核心是( )。

A.生活质量 B.经济增长 c.环境保护 D.广泛的贫困现象E.越来越大的收入不平等2.对贫困必须从多个层面来理解,下面叙述中哪些是正确的( )。

发展经济学-第三章

发展经济学-第三章
4/48 第三章 经济增长理论
《发展经济学》
三、经济增长方式及其类型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经济增长的总体特征。 不同的增长方式反映着不同的增长源泉以及由增长源泉所制约 的增长结果。主要由增长因素数量增加产生的增长,我们称 之为外延(粗放)型增长;主要由资源使用效率提高而引起的增 长,我们称之为内含(集约)型增长。相应地,我们可以区分外 延型增长方式和内含型增长方式。 一般说来,大多数国家都要经历从外延(粗放)型增长方式 向内含(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在一国经济发展的初期,资 源约束大都较为宽松,外延型增长方式较为常见。随着经济发 展水平的提高,人口的增加,资源稀缺程度逐渐加大,资源使 用效率的改善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内含型增长方式也逐渐成为 主导的增长方式。当然,这两种增长方式的优劣只有在特定 的经济环境中才有可比性。
《发展经济学》
第三章 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及其影响因素
经济增长模型
经济增长与波动、经济增长的阶段性
内容提要:经济增长以及与经济增长相伴随的经济结构 和社会结构的变迁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增长与结构 变迁是同一发展过程中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面。 重点掌握经济增长的哈罗德-多马模型、索洛模型和新增 长理论模型、了解经济增长方式、熟悉经济增长与波动 及增长的阶段性等问题。
15/48 第三章 经济增长理论
《发展经济学》
图3-1画出了在资本存量k的不同水平上,投资和折旧的数 量。资本存量越大,产量和投资也越大,但同时折旧量也越大。 图3-1表明,存在一个唯一的资本存量水平,在这一存量水平上 投资与折旧量相等。如果经济中资本存量处于该水平,资本存 量将不发生变化,因为使之改变的两种力量——投资折旧正好 平衡。也就是说,在这一资本存量水平上,△k=0。这一资本存 量水平被为资本的稳态水平,以k*表示。 稳态代表了经济的长期均 δk y 衡,不论经济的初始水平如何,i*=δk* s• f (k) 终究要走向稳态。假如资本存 量初始水平低于稳态水平,投 资大于折旧。随着时间的推移, O k* k 资本存量会增加,与产量一同 图3-1 投资、折旧和稳态 增长,直至达到稳态水平。反 之,亦然。

发展经济学第三章

发展经济学第三章

Figure 6.6 The Demographic Transition in Western Europe
Figure 6.7 The Demographic Transi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3.2人口增长的经济理论
• 马尔萨斯(Malthus)模型 •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概括:同其他动物一样,人 类也有尽其所能生育孩子的天性;这种“两性间 的情欲”会使人口按指数率繁衍;而食品生产受 到固定的自然资源禀赋特别是土地的制约而只能 按算术级数增长。由于人均食品供给超过生存水 平的余量最终都将被增长的人口所消耗掉,所以 人口进一步增长会被饥荒、疾病和旨在孤注一掷 地竞争有限的食品供给的战争所制止,从而绝大 多数人的生活水平和人均收入长期维持在超过最 低生存水平之上是不可能的。
附加:Lewis-Ranis-Fei模型的进 一步探讨
关键概念: 多余劳动力:边际产出为零的那部分劳动力。 伪装失业者:边际产出低于制度工资的那部分劳 动力。 农业总剩余:农业总产出中扣除农业劳动力基本 消费后剩下的部分。 农业平均剩余:流出的农业劳动除农业总剩余。 短缺点 商业化点 转折点
Figure 6.8 The Malthusian Population Trap
对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批评
批评主要有以下几点: (1)马尔萨斯模型的假设未考虑技术进步对 于抵消人口快速增长的制约因素的巨大影 响; (2)人口陷阱理论假设国家人口增长率与国 家人均收入水平直接(正向)相关。
Figure 6.9 How Technological and Social Progress Allows Nations to Avoid the Population Trap

发展经济学完整版第三章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

发展经济学完整版第三章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
的市场化
4)金融深化的一些不良后果
PPT文档演模板
发展经济学完整版第三章发展中国家 的金融发展
n 金融约束理论
赫尔曼等人认为,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 的问题是:市场化程度低、公开信息较少、 信息严重不对称。
斯蒂格利茨和赫尔曼主张,发展中国家 应在稳定物价的条件下实施金融约束,实 行比由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确定的均衡利 率更低的人为利率体制。
具体措施:提高或开放利率,放宽对金融机构的管 制,建立和发展国内统一的资本市场,抑制通货膨 胀,进行财政改革和外贸配套改革。
PPT文档演模板
发展经济学完整版第三章发展中国家 的金融发展
n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深化理论实践 1)利率市场化 2)发展多种金融机构,优化金融结构 3)取消信贷配给制度,实行信贷资金分配
PPT文档演模板
发展经济学完整版第三章发展中国家 的金融发展
n 主要观点:
麦金农认为新古典理论所说的货币与资本之间的替 代关系在发展中国家不存在,人们想要投资,就必 须积累货币。
肖认为,金融抑制是“通过扭曲包括利率和汇率在 内的金融资产价格的结果”,受政府管制的过低的 甚至为负的实际利率造成了经济的严重扭曲。
在金融抑制的金融体制下,会出现实际 利率低于市场均衡利率,会导致国内金融 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发生扭曲。
PPT文档演模板
发展经济学完整版第三章发展中国家 的金融发展
麦金农等人认为发展中国家是一种被分割的经 济,市场是极不完善的,无论是商品价格还是资 本的收益都是被严重扭曲的。
货币金融领域,发展中国家主要存在以下四方 面的特殊性:
(1)货币化程度的 (2)金融的二元性 (3)缺乏完善的金融市场 (4)对金融活动实行苛刻的管制
PPT文档演模板

发展经济学第三、四章

发展经济学第三、四章

3.1 经济发展思想起源
发展经济学在成为独立 学科之前
3.1.1 亚当.斯密的发展思想 • 亚当.斯密(Smith,Adam)《国富论》,论述了经 济增长和增加国民财富的因素。主要观点: • (1)国民财富增长,决定于劳动生产率和劳动人数。 • (2)资本积累对劳动数量增加和生产率提高有重要 作用。 • (3)对外贸易/国际分工有利于经济增长。 3 / • (4)经济政策的原则是自由放任。
3.2 经济发展的思路
3.2.1 结构主义思路 • 发展经济学兴起时,广泛采用。始于1950年代。 • 代表人物:罗森斯坦-罗丹(PauI N.RosenstenRodan)、、纳克斯、普雷维什、辛格和缪尔达尔等 “先 驱”。
结构主义: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 结构主义: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具有非均衡的刚性, 无法应用主流经济学理论对其进行分析。 主要特点: 主要特点: (1)批判西方主流经济学派。 )批判西方主流经济学派。 (2)强调非均衡状态。 )强调非均衡状态。 (3)经济政策建议:重视分配。 )经济政策建议:重视分配。
(1)国民财富增加方式 ) (2)扩大资本积累是国民 ) 财富增长的根本原因。 财富增长的根本原因。 (3)实行自由经济政策。 )实行自由经济政策。 (4)报酬递减约束增长 )
生产长期趋势:工业报酬渐增, 生产长期趋势:工业报酬渐增,农 业报酬递减。 业报酬递减。 土地有限,增长将放慢。 土地有限,增长将放慢。 更多收入来维持生产性劳动——增 增 更多收入来维持生产性劳动 加产品,增加价值。 加产品,增加价值。 不增加劳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不增加劳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增加产品但不增加价值。 增加产品但不增加价值。 增加产品但不增加价值 缓解人口压力的办法不是减少人口、 缓解人口压力的办法不是减少人口、 就是迅速积累资本。 就是迅速积累资本。

第三章 经济增长理论 《发展经济学》 PPT课件

第三章  经济增长理论  《发展经济学》  PPT课件

k 0
k*
k 0
实际资本存量仍
然会增加,但是
与人口增长同比 例增加
0
k 0
k*
k
y (n+d)k sy k
k
10
索洛模型的稳态性质
索洛模型具有稳态的性质,也就是说,能够自动的达到均衡状态。
如果一个经济,最初的劳均资本,不在k*上,
在k*的左边
劳均投资将会超过广义折旧,资本k将会增加。由于总投 资曲线斜率下降,随着k的增加,两条曲线的差距不断缩
资本-产出比不变的假定。 实际上,随着经济发展,资本-产出比不可能不变。增量资本-产出比
一般趋于上升。投资增加不一定带来相应的产出增长。
只有资本(储蓄)一个变量,实际暗含假定资本-劳动比例不变。 这也是不现实的。 即使投资所需的资本品能够得到满足,因缺乏有技能的劳动力和合格
管理者而不能形成实际投资,或者投资效率低下。 此外,还意味着不能用劳动来代替资本,这不仅不符合实际,而且十
方程两边同除以L,即得到一个劳均生产函数 y=kα
公式中,y=Y/L, k=K/L。因为假定α<1,即资本边际报酬递减。 表示产出是资本的增函数,但以递减的比率增加。
7
2.资本积累方程
资本来自储蓄,即一个社会总产品中未被消费的部分,扣除一个
资本折旧,就可以得到一个净投资,这就是资本的增加。
K sY dK
每个时期增加的总储蓄中必须扣除掉新增劳动力的人均资本以及折旧,剩下部分 才是资本的净增加。
8
(二)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稳态
k sy (n d)k
右边的两项都是劳均资本的函数
第一项sy 劳均投资函数
随着劳均资本增加而上升。s被假定不变,与生产函 数曲线形状是一样的,以递减的速率增加,由于s<1, 位于生产函数曲线下方。

第三章 经济增长理论《发展经济学》 PPT课件

第三章  经济增长理论《发展经济学》 PPT课件

二、索洛模型
4.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经济进入稳态以后,人均产出量以的速度增长,总产量以
+ 的速度增长。人均产量的增长率只决定于技术进步的
速度。
如果各国经济都采用相同的技术,各国生产率的增长速度
将趋于一致。它是索洛模型的一个重要推断。
25
二、索洛模型
4.技术进步
变量
符号
增长率
长阶段,波特则主要强调了不同阶段增长的要素特征。我
们可以将两者综合起来,从增长的要素特征和产业结构这
两个方面来确定经济增长的阶段。
41
模型中所有的人均变量均以相同的速度增长。此时,任意
人均资本存量都是模型的稳态。
30
三、新增长理论
2.简单的内生增长模型——模型
模型的结论:
(1)模型是一个内生增长模型;
(2)模型中的长期增长率取决于储蓄率、人口增长率和技
术水平等;
(3)模型认为不存在不同经济趋向一致的趋势。
长模型重新思考的基础上,探讨了长期增长的可能前景。
以“内生经济增长”为特征的“新增长理论”诞生了。
27
三、新增长理论
1.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
✓ 干中学和知识外溢(阿罗)
✓ 人力资本(卢卡斯)
✓ 研究与开发(R&D)——技术变迁 (罗默)
28
三、新增长理论
2.简单的内生增长模型——模型
生产函数:
1.总量生产函数
资本存量变动方程:
资本存量的变动=投资-折旧
投资=储蓄
= · ()
则人均资本存量变动方程为:
△ = · () −
14
二、索洛模型
2.资本积累

发展经济学第三章

发展经济学第三章

2.强调非均衡状态 结构主义发展经济学家十分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结
构的刚性。经济结构缺乏弹性,价格变动对资源重新配置 的推动作用很小,供求均衡状态就不可能自动完成,存在 持续的不均衡状态。 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状态,必然引起部门间结构上的差异, 尽管各个部门都会谋求利润最大化和效用最大化,但对刺 激的反应快慢和反应机制,各个部门是不同的。
从长期上讲不能扭转报酬递减趋势。 结果,从某历史阶段起,增长将逐渐放慢,越来越慢。
3.资本积累的扩大是国民财富增长的根本原因 当人口对生活资料产生压力时,补救的办法不是减少人口,
就是迅速地累积资本。
4.实行自由经济和贸易政策,不仅使一国,而且使各国的
资源得到最有利于本国的配置,从而有利于整个世界。
发 展 经 济 学 3-5
2.穆勒的经济发展思想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Mill,J.S.) 《政治经济学原理及
其在社会哲学上的应用》 。 是对他以前的经济学说的系统综合。
把经济规律分为两类:
一类是生产规律,是自然的、永恒不变的;
另一类是分配规律,受人类意志支配,是人为的、可
发 展 经 济 学 3-6
以改变的。 把生产要素概括为资本、劳动、技术和自然资源,将人口 增长、资本积累、技术进步逐个地作为变化条件来观察对 投入要素价格升降所起的作用。
3.“静态的插曲”
在古典主义以后的经济思潮中,直至二战以前的100多年,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几乎在经济学说的主流中完全消 失。 被迈耶(Meier,G.M.)称之为“静态的插曲”。


发 展 经 济 学 3-9
早期经济发展思想的缺陷
发展中国家此时还没有作为一个独立 的群体出现,所以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 展作为研究对象的发展经济学还不可能出 现。这些早期发展思想实际上研究的是发 达国家本身的增长问题,在较为严格的意 义上还算不上是发展理论。

<发展经济学>3章

<发展经济学>3章
11
1. 原 理
每个国家的经济都要替换已经损坏的资 本货(建筑、设备或其他物品)以使经 济能够按原有的规模持续发展,所以必 须把国民收入中的一部分节约下来。 要使经济增长,不仅要替换原有的已经 损坏的资本货,还必须在现有的资本存 量基础上增加新的投资(净投资)。
12
2. 哈多模型的思想与假设
﹙1﹚哈多模型的基本思想
因此实际增长率超过有保证的增长率将导致实际增 长率更快增长。反之亦成立。对均衡的偏离不是自 行矫正,而是自行加重。
25
三、哈多模型的意义及其局限性
1 .模型的意义
(1)模型发展了凯恩斯理论。 它在凯恩斯理论的基础上,将这一理
论动态化、长期化,开创了新的动态的经 济理论―现代经济增长理论。 (2)模型强调了“资本积累”在经济增长中 的决定作用。
从长期来看通过投资增加有效需求从长期来看通过投资增加有效需求有从长期来看通过投资增加有效需求从长期来看通过投资增加有效需求有支付能力和购买能力支付能力和购买能力从而为当期提供充分就业机会企业生产能力扩大结果充分就业机会企业生产能力扩大结果导致下期供给大于需求出现下期的就业导致下期供给大于需求出现下期的就业缺口这样就需要更多的资本形成
(1)资本与劳动存在替代关系,因而资本产出比可 以改变。
(2)规模收益不变,并且资本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 递减。
(3)市场是完全竞争型的,价格机制起着主要调节 作用。因而劳动和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分别决定工 资和利润,资本和劳动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充分 利用。
(4)存在着技术进步,但它是一个有着固定趋势的 常数。技术进步是中性的,不改变资本和劳动的 比例,即产出的规模不变。
广泛意义的经济增长可以理解为一个存在增 量结果的长期持续过程,它包含着结构变迁。

《发展经济学》课后笔记

《发展经济学》课后笔记

本课程的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以课程考试大纲为标准,其重点内容为:第一章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学的概念,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特征,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概念及其联系与区别,发展的涵义和发展水平的衡量,发展经济学的发展阶段。

第二章重点掌握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刘易斯的两部门模型,并能对他们做出简要评价;重点掌握新旧增长理论的区别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启示。

第三章掌握收入的规模分配与功能分配、吉尼系数与洛伦兹曲线的概念,吉尼系数衡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的方法及其缺陷,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关系及库兹涅茨倒U曲线,发展中国家对解决经济增长与贫困之间关系的政策取向及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增长率的概念,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原因,人口过渡理论及其对解决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的意义,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缺陷,并分析为什么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基本上是错误的,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家庭生育理论及其对控制人口、制定人口政策的意义和作用,领会关于人口问题的两个基本观点的涵义,分析解决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所应采取的人口政策。

第五章人力资本的概念,人力资本的形成途经,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教育与收入分配、计划生育的关系,教育的个人成本与收益、社会成本与收益,掌握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领会发展中国家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发展战略与政策。

第六章掌握公开失业与隐蔽失业的概念,分析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的特点及其严重性,分析无就业的增长和产出滞后现象,领会产出与就业增长之间关系的两种不同观点,分析发展中国家的过渡城市化和人口劳动问题,掌握托达罗的乡-城人口迁移模型,并分析其对解决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的政策涵义。

第七章掌握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假说、卡尔多的阶级收入假说,领会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水平对投资率的基本要求,理解为什么提高资本利用效率有时比资本的量的增长更重要,各种储蓄行为理论的主要论点及其对资本形成的意义,理解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为什么资本决定论是错误的,了解经济发展的其他决定因素及其作用。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在社会主义时期,生产关系的变革是通过改革的方式来进行的,改革开放是推 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三节 发展要务论与发展动力论
改革与开放总是连在一起,改革促进开放,开放也倒逼改革,而且改革 本身也包含了开放。因此,改革与开放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
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地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把改革开放贯穿于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历史阶段,而且把改革开放不断引向深入,把“全面 深化改革”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一。
(四)开放发展 • 开放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在发展到较高阶段时,开放的内涵更丰富,开放的层次更高。 (五)共享发展 •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
第四节 发展方法论
(三)转变发展方式着重点的转换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外需影响巨大,为了 应付需求下滑,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十八大把调整 需求结构也就是扩大国内需求作为首要战略任务 。扩大国内需求主要是大规模增加投资,为遏制 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下滑趋势起到了关键作用,但 同时也造成了产能过剩问题更为突出。
十九大提出了新的发展战略和 发展目标,即在第二步目标实 现之后的“两步走”战略
2020年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
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
叶,在基本实现现代
化的基础上,再奋斗
从 2020 年 到 2035 年 ,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的基础上,再奋 斗 15年,基本 实现
15年,把我国建成富 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全面需要。

从供给方角度看,主要矛盾的表述由“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取代了“落后的社会生

产”,这是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做出的科学判断。

发展经济学第三章: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发展经济学第三章: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四、中国的经济增长
(一)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估计 ♪ 一些研究者将增长核算方法用于 分析中国经济增长, 分析中国经济增长,并取得了成 果。
1.舒元 舒元 ♪ 1952 1990年,中国国民收入年均 1952—1990 1990年 增长率6.74%,其中资本 6.74%,其中资本、 增长率6.74%,其中资本、劳动的 贡献分别为5.80%、0.92%,净产 5.80%、0.92%, 贡献分别为5.80%、0.92%,净产 出增长99 源于要素投入的增长, 99% 出增长99%源于要素投入的增长, 全要素生产率(或技术进步) 全要素生产率(或技术进步)的增 长率仅0.02 0.02%。 长率仅0.02%。
♪ 故中国物质生产净值的增长主要依 靠的是固定资本投入的增加,其次 的是固定资本投入的增加, 固定资本投入的增加 是劳动投入的增加;全要素生产率 劳动投入的增加; 增长在总增长率中所占份额较小, 增长在总增长率中所占份额较小, 甚至为负值。 甚至为负值
♪ 1973—1982年,拉美对外债务增加 1973—1982年 墨西哥在1982 1982年 了7倍。墨西哥在1982年8月采取 的行动触发大规模拉美债务危机。 的行动触发大规模拉美债务危机。 1980——1990年 ——1990 1980——1990年,几乎所有拉美国 家人均收入都出现负增长。 家人均收入都出现负增长。
♪ 2004年以来,多数拉美国家经济好 2004年以来 年以来, 经济增长率达到4.5%,恢复到 4.5%, 转,经济增长率达到4.5%,恢复到 20世纪90年代的平均水平 2005年 世纪90年代的平均水平。 20世纪90年代的平均水平。2005年 拉美经济增长有所下降,只有3.7% 拉美经济增长有所下降,只有3.7% 左右。2006年虽略有上升 年虽略有上升, 左右。2006年虽略有上升,也只有 3.9%。 3.9%。

发展经济学 第三章

发展经济学  第三章
罗斯曼、赫尔普曼、史格斯罗姆和克鲁格曼等人,把内生创新的模式扩张 到包括商品、资本和思想的国际流动,提出了一个更富于预见性且与可观 测现象更为一致的新理论框架:开放性内生增长研究。

开放经济内生增长思路包括四类模式的研究:其一是有关经济一体化的内 生增长模式;其二是关于国际贸易的动态比较优势增长模式;其三是关于 产品生命周期的南一北模式;其四是国际竞争中的“蛙跳” 增长模式。


(2)内生技术变化增长思路
1990年罗默在《内生技术变化》一文中开拓了关于内生技术变化增长思路 的研究,此后格罗斯曼、赫尔普曼、阿格辛、霍维特以及史格斯罗姆等人 从不同的侧面推进了这一研究思路。 这一研究思路的特点是,强调发展研究是经济刺激的产物,由这一研究与
开发产生的知识必定具有某种程度的排他性,因此新思想的开发者拥有某
(4)开放经济内生增长思路
20世纪80年代初,狄克西特等人先后发表一系列关于规模经济、不完全竞 争市场条件国际贸易的论文,提出了一组通常被称为“新贸易理论”的观 点,成为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新贸易理论的最基本观点 是非比较优势贸易论。

20世纪80年代中期,受新贸易理论的激发,一批新增长理论家如罗默、格
3.1.1 哈罗德—多马模型
哈罗德和多马为研究经济增长而建立的理论模型,是现
代增长经济学的第一个广为流行的经济增长模型,通常 称为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他们的出发点都是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
这个模型说明,经济增长率取决于储蓄率和资本产出率。 为了提高增长率、就要提高储蓄率,并把储蓄转化为投 资,或者降低资本——产出率,也就是要提高投资效果
进长期增长的经济政策,如补贴教育、研究和开发、刺激物质资

发展经济学--课件-第三章-经济发展与结构变化

发展经济学--课件-第三章-经济发展与结构变化

一、经济发展
发展?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的度量
1、人类发展human development
着重于人类自身的发展,认为人类发展才是经济 活动的终极目的,一切都要以人为中心。
人类发展主要体现于人的各种能力的扩大,这些 能力包括延长寿命的能力、享受健康身体的能力、 获得更多知识的能力、拥有充分收入来购买商品 和服务的能力、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等
包括三个变量出生时的预期寿命、社会教育水平 (成人识字率+初、中、高各级入学率)、调整 过的人均收入,再取平均值
人类发展指数分三组:
低人类发展指数(0~0.5) 中等人类发展指数(0.51~0.79) 高人类发展指数(0.8~1)
HDI计算
step2
Step 3
Step 4
二、农业与经济发展
贝利(1979)等的实证研究
贝利(R. A. Berry)等1979年对巴西、 肯尼亚、墨西哥、印度等20个国家的农业 进行了横向比较,对巴西、哥伦比亚、菲 律宾等6个国家农业进行了时间序列分析, 得出的结论是:发展中国家的小农场比大 农场更有效率
对农民积极性的激励
如果以居住所有制的小农场代替不在所有制的大 农场,对农民积极性的激励是巨大的
4、 政府农业政策
价格政策 投资政策 信贷政策 工业反哺农业
4.1 价格政策
以往剪刀差价格政策的前提假设是站不住 脚的
改善农业贸易条件的好处 实施的难度 政策的选择
前提假设是站不住脚的
假设:农民对价格变化几乎没有反应;因 此可以以农业剩余补贴工业化
但贝尔曼(1968)等的研究表明农民对 经济刺激的反应是有意义的和很大的
经济发展economic development:除 了经济增长之外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 甚至社会结构的变化

第三章发展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章发展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与斯密理论明显不同的是他对报酬递减规律的强调。 他认为,由于土地的数量有限,质量不同,农业生产的 报酬是递减的,而这将对国民经济增长起约束作用。虽 然生产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可能抵销或延缓报酬递减趋势, 但在所有的土地都被耕种之后,经济增长将逐渐放慢, 而且越来越慢,最终进入停滞状态。
返回目录
3、马尔萨斯:
第三章
发展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早期的经济发展思想
重农学派 古典学派 静态插曲
第二节 发展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发展经济学的产生 发展经济学的发展
第一节 早期的经济发展思想
一、重农学派 二、古典学派 ◎亚当· 斯密 ◎大卫· 李嘉图 ◎马尔萨斯 ◎约翰· 穆勒 三、静态插曲 ◎卡尔· 马克思 ◎熊彼特
③二战后,世界形成以美治经济格局。 在两大集团的角逐中,发展中国家的倾向举足轻重,发展 中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对世界经济政治有着重大 影响,更引起了政治家和经济学家们的极大兴趣。
④20世纪50年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认为共产主义国 家产生的根源是贫困落后,为了遏制共产主义在全世界的 蔓延,必须对穷国提供经济援助,帮助其发展经济。这时 出现的援助计划和援助机构迫切需要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 情况进行研究,以便使援助项目达到最好效果。 ⑤战后不久成立的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收集 和编纂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统计资 料,定期和不定期地发表统计公报和统计年鉴。这些统计 资料和研究文献为经济学家了解、比较和研究发展中国家 的经济发展问题提供了便利条件。
QA农业总产 量 T土地
LA农业部门 的劳动
CA农业人口 消费-农民 CAL农业人口 消费-地主 CNA非农业人 口消费 QNA非农业总 产量 LNA非农业部 门的劳动 QA*农业人口 消费 QAL*地主阶 级消费 QNA*非农业 部门的工人 消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资本形成资本形成率资本⏹资本的概念❑指物质资本,即由人类生产出来的一种非用于目前消费而用于扩大生产能力的耐用品。

⏹资本的特征❑是投资过程的结果,投资过程也叫做资本形成过程,投资结果即为资本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代表本期和未来时期的生产能力;❑具有耐用性,因而存在磨损和折旧的问题。

资本的贡献⏹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资本形成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前提,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的先决条件,是实现工业化的物质基础⏹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贡献❑资本投入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发展中国家要大于发达国家;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发达国家要大于发展中国家。

❑因此,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以技术进步为核心的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相对较小,而资本投入的增加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源泉第一节资本匮乏对经济发展的障碍“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理论的提出❑1953年,罗格纳·纳克斯(R.Nurkse),《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

⏹基本观点❑“一国穷是因为它穷”(A country is poor because it is poor)!“贫困恶性循环”理论⏹从供给方面看❑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人均收入水平过低。

低收本意味着人们将绝大部分收入用于生活消费,而很少用于储蓄,从而导致储蓄水平低、储蓄能力小;低储蓄能力导致资本稀缺、资本形成不足;资本形成不足使生产规模难以扩大,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又引起低经济增长率,低增长率又造成了新的一轮低收入。

❑“低收入-低储蓄能力-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贫困恶性循环”理论⏹从需求方面看❑发展中国家几落后,入均收入低,生活贫困。

低收入意味着低消费和低购买力;低购买力引起投资引诱不足;投资引诱不足导致资本形成不足;资本形成不足造成生产规模狭小、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又导致低产出和低收入水平。

❑“低收入-低购买力-投资引诱不足-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贫困恶性循环”理论⏹政策含义❑资本形成是打破贫困恶性循环的关键,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同时作用,进入良性循环;❑促进资本形成必须大规模增加储蓄,扩大投资,产生相互需求,扩大市场容量(资本存量、市场容量、收入、储蓄、投资)。

“贫困恶性循环”理论⏹对该理论的批评❑认为储蓄和投资增加就能促进经济增长、打破贫困恶性循环的观点过于乐观和简单(储蓄结构和消费习惯);❑即使有了足够的储蓄和资本形成,经济增长还受到其他许多因素的限制;❑纳克斯将个人储蓄作为储蓄的唯一来源,忽略了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低估了发展中国家的储蓄能力(实则不小,如中国)。

“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理论的提出❑1956年,纳尔逊(R.R.Nelson)发表《不发达国家的一种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一文。

考察了不发达国家人均资本与人均收入增长、人口增长与人均收入增长、产出的增长与人均收入增长的关系,并综合研究了在人均收入和人口按不同速率增长的情况下人均资本的增长与资本形成问题,从而形成了“低水平均衡陷阱”( Low-level equilibrium trap)理论。

“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基本观点❑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过速增长是阻碍人均收入迅速提高的“陷阱”,必须进行大规模的资本投资,使投资和产出的增长超过人口增长,才能冲出“陷阱”,实现人均收入的大幅度提高和经济增长。

❑理论的核心:强调资本稀缺对经济增长的障碍,说明资本形成的重要性。

“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低水平均衡陷阱”的含义是,只要人均收入处在很低的水平(如小于oa),国民收入的增长就会被更快的人口增长所抵消,使人均收入退回到维持生存的水平上,并且是固定不变的。

“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政策的含义与评价❑含义1:资本形成不足→人均收入低→发展中国家经济贫困;❑含义2:越过D点必须靠大规模的投资拉动,以跳出陷阱;❑含义3:人口过快增长是经济增长的障碍,必须采取措施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

❑评价:与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一样,忽视了资本以外的其他因素的作用。

“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理论意义❑说明了发展中国家经济贫穷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人均收入过低,导致储蓄能力过低、投资量小和资本形成不足;而人均收入低的原因又在于资本形成不足。

由此可见,资本稀缺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和关键所在。

❑提出了全面地、大规模地投资,以大幅度提高资本形成率、实现经济增长的要求。

这个理论成为“平衡增长”战略和“临界最小努力”理论的重要依据。

“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理论的提出❑1957年,缪尔达尔(Myrdal,G.),《富国与穷国》⏹基本观点❑认为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逐渐演进而来的,演进的过程是:首先产主“起始的变化”,然后产生“第二级强化运动”,最后出现“上升和下降”的结果,这个结果反过来又影响起始的变化。

“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基本观点❑经济发展不应是单纯的产出增长,而应包括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制度的发展,其中主要有产出与收入、生产条件、生活水平、对待工作与生活的态度、制度、政策六大因素。

❑收入水平过低是导致发展中国家贫困的重要原困之一。

产生低收入的原因有社会、经济、政治和制度等许多方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资本稀缺,资本形成不足,以及收入分配制度上的不平等。

“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缪尔达尔认为,市场力的作用一般倾向于增加而非减少地区间的不平衡。

❑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使得某些地区发展更快一些,而另一些地区则相对较慢,一旦某些地区由于初始优势而超前于别的地区获得发展,那么这处发展优势将保持下去。

因此发展快的地区将发展得更快,发展慢的地区将发展得更慢,这就是“循环积累因果原理”,由回波效应和扩散效应来释放其市场能力。

“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回波效应”与“扩散效应”❑“回波效应”是指经济活动正在扩张的地点和地区将会从其他地区吸引净人口流入、资本流入和贸易活动,从而加快自身发展,并使其周边地区发展速度降低;❑“扩散效应”是指所有位于经济扩张中心的周围地区,都会随着与扩张中心地区的基础设施的改善等情况,从中心地区获得资本、人才等,并被刺激促进本地区的发展,逐步赶上中心地区。

“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政策含义与评价❑含义1:用制度的、动态的、演进的方法,从另一种角度,研究了发展中国家贫困的原因,指出了收入水平低下、资本形成不足对经济发展的障碍;❑含义2:通过教育制度、土地关系、权力关系的改革,促进收入公平,提高穷困群众的消费,从而引诱更多的投资,形成良性的资本循环。

❑评价:是空间经济学发展的基础和雏形。

对“唯资本论”的评价⏹正面:❑资本匮乏和普遍贫困确实是发展中国家的共生现象,而且资本不足确实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

⏹负面:❑过于绝对,把资本形成说成是经济增长的唯一决定性因素,具有历史局限性。

过分强调资本的作用就会忽略农业生产,人力资本的开发和技术的革新。

第二节促进资本形成的理论“大推进”理论⏹理论的提出❑1943年,罗森斯坦—罗丹(Rosenstein-Rodan,P.N.)以《东欧和东南欧国家的工业化问题》为题,在《经济学杂志》1943年7-8月号上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系统阐述了这一理论。

“大推进”理论⏹理论观点❑强调工业化对发展中国家的重要作用❑关于如何实现工业化⏹必须全面地、大规模地在各个工业部门(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资本,来冲破经济贫穷落后和停滞的困境与束缚,“推进”整个工业部门全面地、迅速地实现工业化,达到经济增长、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收入水平提高并且均等化的目标。

❑实行“大规模跳跃”的原因⏹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存在着某种“不可分性”“大推进”理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存在的“不可分性”❑供给方面⏹社会分摊资本(social overhead capital)的供给具有“不可分性”。

基础设施必须有一个最小规模才有生产能力。

⏹储蓄具有“不可分性”。

❑需求方面⏹市场需求具有不可分性。

这种不可分性产生于投资决策的独立性,即投资者无法确定他的投资项目是否能找到产品销售市场。

“大推进”理论⏹政策含义❑取得外部经济效果。

一是对相互补充的工业部门进行投资;二是对相互补充的产业部门同时进行投资。

❑实施大推动所需的资本来源于国内国际双向投资。

❑大推动的重点投资领域集中于基础设施和轻工业部门。

❑大推动过程必须通过政府计划而非市场调节来组织实施。

“大推进”理论⏹理论不足和评价❑在区域经济发展实践中得到印证和反映,为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提供了解决问题的钥匙;❑“三个不可分性”。

但在实际中,却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可分趋势;❑忽略了专业化分工和比较优势的客观存在;❑在实践中,大推动所需巨额资本难以找到。

发展中国家收入水平低,自身无法筹集,国外支持也难以保证;❑大推动理论过分重视和强调计划的作用,而忽视发挥市场经济的自组织(self-organise)作用。

“临界最小努力”理论⏹理论的提出❑1957年由美国经济学家利本斯坦提出。

❑理论出发点是承认“贫困恶性循环理论”或“低水平均衡陷阱”状况的存在。

“临界最小努力”理论⏹理论观点❑要打破“贫困恶性循环理论”或“低水平均衡陷阱”状况,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实行大规模投资,使投资水平或投资率大到足以达到国民收入的增长超过人口增长、人均收入大幅度提高的水平,从而产生一个“临界最小努力”,以巨大的投资力量“大力推动”经济走出“低水平均衡陷井”的泥潭,实现长期、稳定地增长。

“临界最小努力”理论⏹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不能大幅度提高的原因❑提高收入的力量和压低收入的力量的比较❑提高收入的力量是由上一期的收入水平及其投资水平决定的❑压低收入的力量是由下一期投资的规模以及人口增长的速度决定的“临界最小努力”理论“临界最小努力”理论⏹实现“临界最小努力”的条件❑激发群众的经济增长动机❑改变传统观念以鼓励人们敢冒风险、善于追求利润❑创造适宜的投资赢利环境❑培育经济增长的气氛❑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家群体❑大力开发和运用新技术……第三节资本形成的来源国内民间储蓄⏹家庭储蓄❑家庭储蓄:家庭可支配收入扣除现期消费支出后的余额,可以通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汇集起来,贷给企业或政府,转化为投资。

❑影响家庭储蓄的因素:收入水平、社会分配状况、消费习惯、宗教信仰、年龄结构、经济环境。

国内民间储蓄⏹企业储蓄❑企业储蓄来自企业缴税并支付股息后的利润。

除去资本折旧和重置资本(以新换旧),余下的净投资是资本形成的来源。

❑发展中国家除少数几个(巴西等)以外,现代企业部门通常较小,因而企业储蓄也较少。

政府储蓄⏹政府储蓄,分为一般政府储蓄和政府强制储蓄。

❑一般政府储蓄:政府收入(主要是税收)减去政府的支出(经常性开支、转移支付等)后就是政府储蓄,可以转化为政府投资。

❑政府强制储蓄:政府运用经济政策,强制将一部分可能用于消费的国民收入转化为储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