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董事与董事长,总经理三者的联系
执行董事与董事长,总经理之间有什么联系
![执行董事与董事长,总经理之间有什么联系](https://img.taocdn.com/s3/m/a8c8bfc0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89.png)
执⾏董事与董事长,总经理之间有什么联系公司中会有执⾏董事,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职务,这三个中总经理的职务是最⼩的了,在对于公司⽐较⼩的情况⼀般都是由执⾏董事负责的。
下⾯,为了帮助⼤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店铺⼩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执⾏董事与董事长,总经理之间有什么联系1、执⾏董事与董事长的关系董事长是董事会股东中占有股权最多的⼈,执⾏董事是董事会⼤股东中直接参与公司运作的⼈,换句话说,执⾏董事既是股东⼜是公司业务的领导。
如果是⼩公司没有上市,就没有必要选出董事长,因为董事长是上市公司的法⼈代表,当然有⼩公司硬要选董事长,那就恐怕有点⾃娱⾃乐的味道。
规模⼩的公司,只需要有执⾏董事(因为⼩公司基本上是⼏个⼈集资合伙,在这些⼈中要有⼀位真抓实⼲的执⾏董事,⼀般这些集资的⼈不可能另外找⼈管理公司)2、执⾏董事与总经理的关系董事会对总经理团队进⾏管理,企业⽐较⼩的时候,在董事会休会期间,执⾏董事代⾏董事会的⼀些权利。
代⾏董事会的权利,它跟经理层是⼀种管理的关系。
执⾏董事是公司的职员。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数较少和规模较⼩的,可以设⼀名执⾏董事,不设⽴董事会。
执⾏董事可以兼任公司经理。
有限责任公司中的执⾏董事代表的是⼀种管理机构,虽然他只有⼀个⼈组成。
股份有限公司的执⾏董事是⼀种职务,主要是为了与独⽴董事和⾮执⾏董事相区别。
执⾏董事的职权,应当参照公司法中关于董事会的规定,由公司章程规定。
有限责任公司不设董事会的,执⾏董事为公司的法定代表⼈。
基本可以认为,有限责任公司中,执⾏董事为董事长。
执⾏董事的职能应当与⼀般公司的董事会职权相同。
对于董事会职权的规定,执⾏董事对股东会负责,⾏使下列职权:(⼀)召集股东会会议,并向股东会报告⼯作;(⼆)执⾏股东会的决议;(三)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案;(四)制订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案、决算⽅案;(五)制订公司的利润分配⽅案和弥补亏损⽅案;(六)制订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以及发⾏公司债券的⽅案;(七)制订公司合并、分⽴、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案;(⼋)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九)决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经理及其报酬事项,并根据经理的提名决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及其报酬事项;(⼗)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存在问题及完善对策
![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存在问题及完善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a252220b307e87101f6966f.png)
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存在问题及完善对策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存在问题及完善对策[摘要]国企改革关系到中国梦的成败,其中关键其能否顺利建立符合市场机制和法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本文围绕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指出目前国企改制后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公司法法人治理结构国企改革内部人控制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 (2016)12-0046-01《公司法》1993年出台以来不断完善,但困扰国企深入改革的一些理论和实际问题依然存在,要真正建立起激励和制约相结合的法人治理结构,尚有许多问题需要完善。
一、国有企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一)国有企业所有者事实上缺位状况仍未解决,由此产生“内部人控制”问题理论上,改制后的公司因国家股的存在,全民所有是个很空洞的概念,造成所有者事实上的缺位,国家没有人真正对其企业亏损负责。
同时,企业经营者可以乘机谋取私利,从而滋生“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破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相互间的制衡关系遭到破坏。
(二)公司股权结构单一,国企没能成为市场主体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企改革没能吸收更多的投资者参与,产权主体多元化进展缓慢,大部分还是国有独资,股权结构单一,公司法人实体地位难以实现,国企产权制度改革难以到位,企业内部多元利益主体制衡,法人治理结构有形无实。
(三)关于股东大会的问题由于产权过分集中,加之我国证券市场尚不成熟,产权交易市场是尚未建立,而社会个人持股有限,投机氛围浓厚,不关心公司的长远发展,更注重公司短期股价,即便有小股东关心,也因股权比例低而心有余力不足。
(四)关于董事会的问题1.董事会的产生和运作不规范。
一些公司董事长的产生多是上级任命或选举前与主管部门协商产生,董事的任命和解聘虽然也由股东大会来决定,但董事的产生具有很大随意性,由政府机构指派。
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的权力分配及制衡关系
![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的权力分配及制衡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834dd678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05.png)
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的权力分配及制衡关系本文讲述的公司治理结构,主要包括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建立、完善并规范运作公司的治理结构制度体系,使公司权力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相互制衡,保证公司顺利运行。
一、公司治理结构的职权(一)股东会股东会是由全体股东组成的非常设性机构,它是公司最高权力机关,有权对公司的一切重要事务作出决议,对公司的运营发展起着全局性、指导性的作用,但是股东会对内不能执行管理职能,对外不能代表公司。
《公司法》规定:股东会行使下列职权:(一)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二)选举和更换非由职工代表担任的董事、监事,决定有关董事、监事的报酬事项;(三)审议批准董事会的报告;(四)审议批准监事会或者监事的报告;(五)审议批准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六)审议批准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七)对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作出决议;(八)对发行公司债券作出决议;(九)对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清算或者变更公司形式作出决议;(十)修改公司章程;(十一)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对前款所列事项股东以书面形式一致表示同意的,可以不召开股东会会议,直接作出决定,并由全体股东在决定文件上签名、盖章。
前述规定了股东会法定10项职权,此外,为公司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超过一定额度的向其他企业投资或者为他人提供担保的审议权归股东会。
除上述法定职权之外,公司还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在公司章程中增加股东会的其他职权。
常见的股东会其他职权有:公司聘用、解聘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的决定权,审议股东的提案,审议批准金额超过公司最近总资产一定比例的合同,检查和监督业务执行的措施,必要时可以派遣特别审计员等。
公司章程增加股东会其他职权的目的是划清股东会和董事会职权的界限,对董事会的权利进行限制。
股东会可以授权董事会暂行股东会某些法定职权,即以授权委托书形式,以股东会的名义授权给董事会暂行某些应由股东会行使的法定职权,该项授权通常应当以具体执行股东会某项现有决议为限。
董事长与总经理的关系
![董事长与总经理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9804e8d1312b3169a551a464.png)
精心整理所有权与经营权、所有者与经营者相分离的企业制度下,股东不直接参与公司的决策与经营,而是通过权力的配置和有效的控制手段影响董事会,从而实现对公司的控制,而董事会拥有对经理人授权和进行行为监控的权力。
在这一套治理框架中,代表公司行使其法人财产权的会议机关董事会,是由股东、公司等方面提名推荐的、股东会选举产生的董事组成,居于核心和枢纽地位,承上启下。
董事长与总经理的关系体现了董事会与经理层的关系,反映了公司治理相关方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进行的协调互动、有效制衡的体制设计和制度安排。
领导权结构需要因企制宜股东至2017关尽管易产生矛盾的地方。
实践中,由于一些董事会不具备《公司法》规定的对总经理的实质聘用机制——按公司法要求自主决定聘任总经理,却要求董事会通过制衡总经理进行履职,结果只能是董事会虚设、董事长处于有责无权的尴尬地位。
因此,实践中就出现了人事、财务、重大投资等重大生产经营事项上,对董事会、董事长的权力补偿安排;也出现了董事长难以把握好定位,治理主体不能够协调、运转不够有效顺畅的情况。
从理论上看,这种做法也难以成立。
首先,股东和董事会之间是信任托管关系。
董事会以贯彻股东会决议、维护股东权益为宗旨,对内管理公司事务,对外代表公司行使职权。
其次,经理层受聘于董事会,在其授权范围内以公司的名义实施经营指挥权,这就构成了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直接代理关系,因而与董事会形成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
“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这种流行的说法,不完全符合我国委托代理制度,董事会与总经理不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而是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关系。
第三,董事会与总经理,即委托人与代理人是一种内部授权关系。
因此总经理的代理权来自委托人董事会的授权,否则无权代理。
董事会、董事长同总经理的职权划分应通过内部委托授权进行正确划分。
董事会与经理层签订的聘任书,实际上就是委托授权合同。
当前,一些总经理认为自己是上级任命的,自己的权力来自上级,他与董事长是“平级干部”的“合伙关系”,从根本上扭曲了经理层代理权来自董事会授权委托的法律本质。
企业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职责简单区分
![企业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职责简单区分](https://img.taocdn.com/s3/m/5f8429af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af.png)
企业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职责简单区分去年十一月份参加人力资源职业考试的朋友们,现在可以查看自己的考试成绩了。
去年下半年自己有幸组织了一个大班的人力资源职业资格考试的学习,主讲人力资源职业考试实务:操作技能,最近这几天时时分享到学员们的幸福,有同学在实务中通过自己努力考到了近九十分的高分,有同学平均分达到了八十多分。
非常好!当然也有不太理想的的同学,今年还要继续努力。
世界上没有不费力气的事,努力才有收获。
如果我们对企业管理深入学习就会发现有些看来简单却不那么简单的事,就比如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职责区分一样,要深入研究起来,说清楚还不是那么容易的。
前两天,一位初创企业的老板找我聊这个话题,我还真没有说明白,反省自己,学无止境。
今天和大家来谈这个话题,是想和大家共同学习。
书面的就不来了哈,就是通俗的理解。
通常企业有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这三会,实际上日常我们能感觉到的只有董事会在工作,其他两会我们普通员工接触不多,而董事会也是在开会时大家知道有了他的存在,通常企业员工理解的是总经理和管总经理的董事长(董事长通常是企业的法人),二者这样的关系。
企业总经理主要是执行层,代表企业执行董事会的决议,具体进行企业经营,达成企业目标的代表,而董事会又是执行股东会的决定,股东会是代表企业股东行使企业所有者权益的。
这样理解下来,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企业董事会和总经理在企业的职责就是总经理是为了实现企业利益目标而具体落实董事会决策的执行者,从一定角度讲,总经理可以是董事会聘用的,为完成企业经营目标服务的职员,而董事会是代表股东保证股东利益和决议得以执行的决策机构,董事长是董事会的负责人,董事会成员由股东提议选举产生,通常董事长是大股东的代表人。
而要严格区分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职责不那么容易是因为有时候董事长和总经理在企业是一个自然人,或二者分属于二人,但二人均在企业任职,自然有时候在具体事情上难以区分职责,造成下属员工不知道什么事情找那位领导汇报工作:是总经理还是董事长,而总经理也不知道那些事情自己可以做决定,最后就形成了我前面说的,员工认为董事长管总经理,有什么都跑去找董事长,董事长变成总经理。
董事长和总经理职责
![董事长和总经理职责](https://img.taocdn.com/s3/m/81c7a6a065ce0508763213d0.png)
董事长与总经理的职能分工一。
董事长董事长是公司董事会的领导,其职责具有组织、协调、代表的性质。
董事长的权力在董事会职责范围之内,不管理公司的具体业务,一般也不进行个人决策,只在董事会开会或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开会时才享有与其他董事同等的投票权。
CEO的权力都来源于他,只有他拥有召开董事会、罢免CEO等最高权力,但他从来不掌握行政权力。
岗位性质:是公司的法人代表和重大事项的主要决策人管理权限:在董事会闭会期间,对公司的重要业务活动有业务执行的处理权和董事会职代行权,并承担执行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的义务管理责任:主持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对所承担的工作全面负责董事会设董事长1名,由董事会全体董事过半数选举产生。
从各国的公司立法看,董事长的权利不是由股东大会授予的,而是由公司法直接规定的。
一般来说,董事长拥有如下权利:1:主持股东大会和召集、主持董事会会议;2:召集和主持公司管理委员会议,组织讨论和决定公司的发展规划、经营方针、年度计划以及日常经营工作中的重大事项;3:检查董事会决议的实施情况,并向董事会提出报告;4:提名公司总经理和其他高层管理人员的聘用、决定报酬、待遇以及解聘,并报董事会批准和备案;5:审查总经理提出的各项发展计划及执行结果;6:定期审阅公司的财务报表和其他重要报表,全盘控制全公司系统的财务状况;7:签署批准公司招聘的各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8:签署对外重要经济合同、上报印发的各种重要报表、文件、资料;9:处理其他由董事会授权的重大事项。
10:检查董事会决议的实施情况,并向董事会报告;11:签署公司股票、公司债券;12:由董事会授权董事长在董事会闭幕期间行使董事会的部分职权;13:提议召开临时董事会;14:除章程规定须由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决定的事项外,董事长对公司重大业务和行政事项有权做出决定。
二。
总经理股份公司的总经理是董事会聘任的,对董事会负责,在董事会的授权下,执行董事会的战略决策,实现董事会制定的经营目标。
总裁、董事长和总经理三者有什么区别
![总裁、董事长和总经理三者有什么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c18bf162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e4.png)
总裁、董事长和总经理三者有什么区别董事长是指公司董事会主席,直接领导公司⾥的董事会,以及附设的执⾏委员会、任免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等⼀些专门委员会。
那么总裁、董事长和总经理这三者有什么区别你知道吗?店铺⼩编为你整理出以下资料,欢迎阅读。
总裁和总经理:⼀般法律意义上是⼀样的,在《公司法》⾥都是“经理”;之所以不同看不同公司的偏好。
总经理是由董事会选聘 / 委任,并向董事会负责;其职权范围在《公司法》⾥都有,主要是以下三⽅⾯。
1、经营事务:全⾯负责公司经营事务;2、建章⽴制:制定具体的公司经营规章;3、⼈事任免:所有公司⾼管以下(不含⾼管,⾼管⼀般指副总级别以上管理⼈员)的任免权。
董事长:1、⼀般是董事会的成员之⼀,承担主席、主持、召集⼈等职能,但在中国公司法的框架下,董事长的法定权⼒其实和其他董事差不多是⼀样的,在董事会的表决中只有⼀票。
2、由于董事长有召集董事会等程序上的权⼒——这种程序上的权⼒是其权⼒超出⼀般董事的地⽅。
3、当公司没有董事会,只有⼀名执⾏董事的时候,这名执⾏董事通常在名⽚上也印制成董事长。
这⾥的董事长,其实是以⼀⼈⽽⾏使董事会的权⼒。
4、董事长的权⼒其实往往不在于这个职衔本⾝,⽽在于其常常为公司⼤股东、实际控制⼈。
董事长与总经理的区别:1、董事长是在董事会的层⾯发挥作⽤,职权更务虚,⼀般是参与制定公司的战略,作为公司代表⼈等等。
但强势的董事长也常常会“越权”,⼀竿⼦插到底。
具体职权如何,根据公司法和章程及议事规则来确定。
2、董事长和总经理权⼒⼤⼩其实不⼀定。
⼤家印象中好像董事长权⼒更⼤,其实就如上⾯所说,其权⼒可能并⾮来源于董事长的职衔本⾝。
董事长如果能控制董事会,那么就有能⼒任免总经理、副总经理和其他⾼管。
如果不能,那么总经理的权⼒可能更⼤。
3、讨论总经理的权⼒还有值得⼀提的有意思的⼀点。
总经理对于副总、财务负责⼈、(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秘书以及章程规定的其他⾼管,只有提名权,⽽没有任免权。
浅谈国有独资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的关系
![浅谈国有独资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ce529605581b6bd97f19eac0.png)
引言目前, 我国正在推行的现代公司制度, 是在总结国有企业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参考国际先进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
由于传统体制及传统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影响, 不但使国有独资公司的改制进程缓慢而冗长, 而且在已改制的公司中董事长与总经理的关系也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异, 现如今我国国有独资公司中董事长与总经理经常发生权力争夺,引发很多的矛盾致使很多公司中董事长和总经理不能做到相互帮助、相互支撑、共同发展。
特别是在权责不明确的情况下,董事长和总经理往往缺乏协调配合,经常发生职责和角色错位,严重时会危机公司的存亡。
对具有多元出资人的现代公司而言, 董事长由全体董事选举产生, 而总经理受雇于董事会, 是董事会激励并制约的第一对象, 从而使董事长与总经理之间的雇佣关系无可争议, 而对国有独资公司来说就并非如此。
虽然我国《公司法》第六十九条明确规定我国国有独资公司设经理,由董事会聘任或者解聘。
但是在现阶段, 由于国有独资公司的出资人只有国家,因此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长与总经理一般都是由国家主管部门选派委任的, 于是便模糊、淡化了二者的雇佣与被雇关系, 出现了二人平起平坐、总经理可以不对董事长乃至整个决策层负责的观念错位, 甚至在工作中出现各行其是的现象。
如不认真对待必将影响国企的生存和发展。
如何正确看待与处理新时期国有独资公司中董事长与总经理的关系呢? 遵循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论, 笔者引用《公司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上的相关规定,借用国内外的理论依据,加以法理学上的思考,浅谈几点意见,以期抛砖引玉,探究有效治理的出路。
一、我国国有独资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的关系现状(一)我国国有独资公司我国《公司法》为国有独资公司下了一个法定的定义,国有独资公司是指国家单独出资、由国务院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授权本机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有限责任公司。
国有独资公司的全部资本是由国家投入,公司的股东只有国家,这有别于别的公司。
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关系解析
![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关系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742e332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2f.png)
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关系解析
大库三支笔2018-02-07 13:47:34
背景知识: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背景下,其核心内涵是公司法人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即所谓的“股东会中心主义”向“董事会中心主义”转变,老板们对企业的掌控从台前退到了幕后,董事会已成为公司经营管理的核心机构,随之产生的监事会也是公司的常设机构,而经理作为执行机关,负责具体事务的执行和日常经营管理,这是现代公司管理的典型构架。
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关系解析
股东会——权力机关
董事会——决策机关
监事会——监督机关
经理——执行机关
以上公司的“四大机关”里除股东外,董事长、董事、监事、总经理等是我们熟知的“高管”,一般来说,这些“高管”职务是由企业股东亲自来担任,如董事长一般由大股东担任,股东会推选其他股东任董事或监事,董事长或董事还可兼任总经理等等,同时,法律不
反对股东与企业存在股权投资关系外,股东还可以在企业任职,即股权投资关系与劳动关系并存。
同时,法律也没有规定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及经理必须是股东身份,相反,在现代公司的治理模式下,越来越多的公司考虑从公司股东以外的人员中选聘,那些具有经营管理公司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人员担任公司的经营管理职务是个普遍现象。
公司其他带“高管”头衔的,如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及现在比较流行的CEO、COO、CFO、总裁、总监等与企业的劳动关系也不一定简单。
执行董事 监事 经理之间的关系
![执行董事 监事 经理之间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3e14d687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65.png)
执行董事监事经理之间的关系我觉着这执行董事、监事和经理啊,就像一出戏里的几个角儿。
我呢,先来说说这执行董事。
执行董事啊,就像是戏班子里的那个挑大梁的主演,好多事儿都得他拿主意。
我瞅见过的执行董事,那都是一脸严肃,眼睛里透着那种精明劲儿。
穿着打扮呢,总是规规矩矩的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走路带风,一进办公室,那气氛都不一样了,就跟他身上带着一股气场似的。
这监事呢,就像是那个在旁边盯着的监工。
他呀,时刻瞅着这执行董事和经理有没有干坏事。
我认识一个监事,那眼睛就像老鹰似的,什么小动静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他整天在公司里转来转去,这瞅瞅,那看看。
有一回,他看见经理在报销费用的时候有点含糊,立马就把脸拉下来了,那脸啊,黑得像锅底似的,对着经理就说:“你这费用报得不对啊,这明细都不清楚,你得重新弄。
”经理当时就有点慌了神儿,忙不迭地解释。
说到这经理,他就像是那个在前台唱戏的角儿,把执行董事定下来的那些个事儿啊,都得给办喽。
经理每天忙得像个陀螺似的,电话不离手,一会儿是跟这个客户谈业务,声音都透着那种热情:“哎呀,张总啊,您放心,咱们这事儿肯定给您办得妥妥当当的。
”一会儿又跟底下的员工安排工作,急赤白脸地喊:“你们都麻利点儿啊,这事儿不能再拖了。
”这执行董事、监事和经理之间的关系啊,就这么微妙。
执行董事定大方向,就像给戏定了个调子。
监事呢,就在旁边监督着,可不能让这戏演砸喽。
经理就负责在这框架里头把这戏演好,让这公司这出大戏顺顺当当的。
他们之间有时候也会有点小摩擦。
就像我之前待的那家公司,执行董事想搞个新业务,经理觉得这事儿风险太大,不太愿意干。
监事在中间呢,也不表态,就这么看着他们争。
执行董事气得脸通红,指着经理就说:“你这就是没魄力,不敢闯。
”经理也不服气,梗着脖子说:“这可不是魄力的事儿,这是要对公司负责。
”最后啊,还是得商量出个折中的办法来。
你看,这就是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像这戏台上的角儿,互相牵扯着,又互相配合着,缺了谁这戏都唱不好。
董事长与总经理如何找准位
![董事长与总经理如何找准位](https://img.taocdn.com/s3/m/4b75d746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87.png)
董事长与总经理如何找准位在一个组织中,董事长和总经理是权力最大的两个角色,他们的合作和配合非常重要。
他们必须一起工作,以确保组织的顺利运营和实现目标。
为了使他们的工作关系更加紧密和有效,他们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
首先,董事长与总经理需要清楚地了解彼此的职责和角色。
董事长是公司的最高领导,负责制定公司的整体战略和方向,并监督总经理的工作。
总经理则是负责日常运营和管理的执行者。
董事长与总经理需要明确界定各自的职责,并相互尊重和支持对方的工作。
其次,董事长与总经理需要保持良好的沟通。
他们应该经常交流,并分享彼此的想法和观点。
这不仅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还可以为决策和问题解决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意见。
通过开放和坦诚的沟通,他们可以建立团队合作的氛围,共同努力解决问题,并取得更好的业绩。
第三,董事长与总经理需要协调彼此的目标和利益。
虽然他们在一些方面可能有冲突的利益,但他们应该以公司的利益为重,并根据公司的整体战略和目标来制定各自的工作计划和行动。
他们应该通过沟通和协商找到平衡点,以达到共同的目标。
此外,董事长与总经理应该相互信任和支持。
董事长应该信任总经理的能力,并给予他足够的自主权和决策权。
总经理也应该相信董事长对公司的决策并给予支持。
他们需要建立起互相依赖的工作关系,共同克服困难,推动公司发展。
最后,董事长与总经理需要积极管理冲突。
尽管他们在合作中可能会出现意见分歧和冲突,但他们应该以建设性和解决问题为出发点。
他们可以通过讨论和协商,找到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解决方案,并一起实施。
重要的是,他们需要记住,他们的目标是共同为公司的成功和发展努力。
总之,董事长与总经理在公司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找准位,他们需要清楚地了解彼此的角色和职责,保持良好的沟通,协调各自的目标和利益,相互信任和支持,并积极地管理冲突。
通过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他们可以共同推动公司的发展,并取得更好的业绩。
董事长与总经理的关系
![董事长与总经理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fb92f432e2bd960590c6779b.png)
董事长与总经理的关系董事长与总经理的关系明确了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身份是解决双方关系的硬件,还要有处理双方关系的软件,就是要把握好双方关系的界限和处理双方关系的原则。
从新加坡淡马锡公司长期的实践看,其董事长和总经理关系处理较好,配合较好,他们的做法值得研究。
一是把握好董事会与管理层、董事长与总裁的职责界线。
淡马锡和淡联企业强调建立强大的董事会,要把握好董事会与管理层、董事长与总裁的职责界线,关键在于董事会和董事长。
对此,他们着重强调以下几点:首先,董事会和董事长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不要管得过细,不要过分干预总裁,否则表明董事会、董事长对管理层无信心。
如果董事长热衷于做执行性事务,那他应辞去董事长职务改任总裁。
其次,董事长与总裁接触,除非总裁主动听取意见,董事长不应就执行性事务向总裁发表自己的看法。
再次,董事长要防止个人英雄主义,不能到处抛头露面,荣誉、成绩都揽在自己身上,而实际上大量工作都是其他董事和管理层做的。
如果淡联企业有这样的董事长,早被炒鱿鱼了。
二是双方应密切配合与沟通。
淡马锡及淡联企业的董事一致认为,董事会、董事长与管理层、总裁密切配合与沟通,是实现董事会最佳运作的必备条件。
在这方面,他们积累了一些经验:其一,管理层应为董事会运作无保留地提供专业化的意见、足够的信息资料、履行职责的情况报告、必要的组织和人力资源,真诚地配合董事会开展工作。
其二,董事会不能独自决定公司的战略走向,这类重大决策,一定要与管理层充分协商,听取管理层的意见。
其三,除了涉及总裁和管理层的内容外,管理层应列席董事会和常务委员会等会议,并回答董事提出的问题。
有的淡联企业董事会的第一个议题,就是听取各高管人员的口头汇报。
其四,每年专门召开1?2次董事会与管理层的沟通会,选择一些题目进行交流。
其五,每一位高管人员和部门经理,可随时与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和董事沟通而不需层层报批,董事会还定期听取部门经理的工作汇报。
其六,董事长与总裁是董事会与管理层沟通的主要桥梁。
董事长、总裁、总经理关系
![董事长、总裁、总经理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963d92c2195f312b3169a533.png)
董事长、总裁、总经理的关系首席执行官(CEO):公司董事会的代理人.执行董事会授予的部分经营管理权利.是公司政策执行机构的最高负责人.通常由董事长兼任.总裁:仅次于CEO的公司第二号行政负责人.是行政负责人,所以总是裁人.一般由CEO兼任.总经理、首席营业官(COO):CEO的助手,公司的第三号人物.负责公司的日常营业.不是行政,所以他不裁人.董事长:公司董事会主席,直接领导公司里的董事会,以及附设的执行委员会、任免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等一些专门委员会.是公司的老大.总经理和总裁们纷纷改称CEO,这个缩写词比它的中译版"首席执行官"更简洁,在中国人心目中更有神圣感,于是便出现了今天CEO满天飞的局面。
刚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人骄傲的在名片上印着自己是某家新公司的CEO,海尔这样年营业额上百亿的大企业总裁也要求别人称他CEO,但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这个英文缩写词的实质内涵。
董事长,总裁,CEO,这三个公司领导者的称谓不仅仅是文字游戏,它包涵了企业管理制度的基础,与其说是权力的基础,还不如说是义务的基础。
如果权力变成了一种享受,甚至连权力拥有者的称谓都变成了一种享受,那真是糟糕透顶。
董事长的英文是Chairman(准确的说是Chairman of the Board),总裁是President,首席执行官是Chief Executive Officer,这是众人皆知的。
但媒体并没有意识到这三个称谓的微妙差异,经常把President译成董事长或首席执行官,CEO有时候又被译成总裁,情况十分混乱。
Chairman这个职务可能是现代公司管理层最早确定的职务之一,因为它是股东利益的最高代表,理论上讲是公司管理层所有权力的来源President和CEO都由Chairman 任命,董事会只能由Chairman召集,非例行的股东大会一般也只能由Chairman召集(或者由股东联名呼吁召集,这要看公司章程)。
(总)经理和董事长的职责衔接
![(总)经理和董事长的职责衔接](https://img.taocdn.com/s3/m/ccabdd1a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64.png)
(总)经理和董事长的职责衔接方案制造财富,信息制造价值,培训制造效益,倾力打造中国教育咨询第一品牌.董事长自己或者指定一名董事直接指导(总)经理并通过(总)经理指挥管理当局的工作。
(总)经理服从董事长的指挥,但只同意董事长或者其指定的一名董事的指挥与董事会的书面指示。
总则:一、为了保障公司资产的安全、增值,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公司企业财务行为,有利于企业的进展,加强财务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会计法》、《企业财务通则》,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与方法是,做好各项财务收支的计划、操纵、监督、分析与考核工作,依法合理筹集资金,有效利用企业各项资产,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三、企业应当认真执行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产物资的管理与资金运用全过程的监控,严格内部牵制制度,防止弊端。
四、企业应当加强财务管理基础工作。
在经营活动中的存货消耗、收发、领退、转移与各项财产物资的毁损等,都应当及时做好完整的原始记录。
企业各项财产物资的进出消耗,都应当做到手续齐全,定期或者者不定期地进行资产清查。
财务管理的结构体系与职责权限五、分公司财会人员务必持证上岗,遵守国家有关法规、公司内部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职责,如实反映与严格监督各项经济业务。
分公司出纳等重要岗位务必由具有北京常住户口的人员担任。
企业财务人员有权拒绝承办不合法、不真实与损害投资者利益的经济业务,务必时可直接向上级财务主管部门反映。
六、分公司财务应同意财政、税务、审计机关的监督;定期、及时、准确地上报会计报表与财务分析资料。
资金管理七、本制度所称资金管理包含:筹措管理:资本金筹集、劳动资金筹集;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管理;结算资金(应收款项)管理;八、资金、管理应遵循的原则;1.取之合法,使用合规;2.开源节流,讲求效益;3.内部牵制,防范风险;4.管理有序,责任到人;九、资金筹集:1.公司倡导多种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包含:汲取现金、非现金投资,长期、短期借款等;2.资本金的增加、变动,应按法律程序经批准与会计师事务所验资确认,不得弄虚作假;3.借款应根据可行性论证的项目与生产经营需要,有可靠的投资回报并讲求资金成本。
董事长与首席执行官的职务设置
![董事长与首席执行官的职务设置](https://img.taocdn.com/s3/m/a884de6daf1ffc4ffe47acc6.png)
董事长与首席执行官的职务设置董事长与首席执行官的职务设置的最佳做法尚无定论。
民主的决策更为科学,而一元化的领导更为有效率——也许正因为此,董事会集体决策而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一元化领导成为国际上最为普遍的公司治理模式和领导体制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是现代公司中两个最重要的角色。
这两个角色的设置和职务安排,对于公司治理的实际运作状况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公司治理的监管者、研究者和实践者都很关注这一问题。
但是直到目前为止,对于处理这一问题的最佳做法,却没有形成多少共识。
对于多数中国公司来说,由于董事会建设还处在起步、逐渐到位和逐渐改善阶段,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这两个职务的正确设置,就显得格外重要。
两职分离与合一的国际经验在少数几个采用双层董事会制的欧洲大陆国家(如德国、荷兰),监督董事会(监事会,supervisoryboard)是实际上的董事会,管理董事会(经理理事会,managementboard)则是主要执行人员。
董事和管理层是完全分离的,董事长与首席执行官两个职位也完全是分设的。
在实行由审计委员会进行监督的单一董事会制的国家(如美国、英国和其他英联邦国家),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是否能由一人担任是目前激烈争论的问题。
提倡两人分任的理由是可提供一种制衡机制,而反对意见认为一个人总揽大权可以使公司更好地运作。
实证研究也无定论。
有研究表明,一个人领导公司更好,至少是在一段时期之内。
但也有证据表明,在两人分任的情况下,如能把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之间微妙而敏感的关系搞好,公司亦可获得长期繁荣。
欧洲公司有分离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两个高层职务的长期传统,在澳大利亚的上市公司中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是由两人分任的。
但在美国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由一人担任的情况则很普遍,分离领导权的做法则不常见。
美国只有如道化学公司等很少的老牌公司有分离这两个职务的传统。
英国的传统观点是两个职位最好由两人分任,以防止个人权力过大,凯德伯瑞报告又强调了这一点。
2014年最新管理咨询师考点:董事长、经理的关系
![2014年最新管理咨询师考点:董事长、经理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c3eb7835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1a.png)
以下是为⼤家整理的关于《2014年最新管理咨询师考点:董事长、经理的关系》的⽂章,供⼤家学习参考!
董事长和经理之间关系处理的好坏对公司经营业绩的优劣影响重⼤。
董事长和经理之间的关系,既要依据公司治理原则进⾏处理,⼜要有个⼈之间的情感融合。
⾸先,董事长和经理的职责是互补的,⽽不是竞争关系。
第⼆,董事长和经理之间不存在领导和被领导关系。
第三,经理的⾏为是对董事会负责。
第四,经理对公司经营管理中遇到的重要问题,在做出处理决定之前,可以先和董事
长和相关董事进⾏交流和沟通。
题⽬:下列关于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关系处理表述中,正确的表述是:()。
A.董事长和董事之间存在领导和被领导关系
B.董事长和经理的职责是互补的,⽽不是竞争关系
C.董事长和经理之间存在领导和被领导关系
D.经理的⾏为是对董事会负责
E经理对公司经营管理中遇到的重要问题有处理决定权
答案:(BDE)。
CEO与董事长、CEO与总经理的区别
![CEO与董事长、CEO与总经理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7bc0752743323968011c9248.png)
(一)对公司所有重大事务和人事任免进行决策。决策后,权力就下放给具体主管,CEO具体干预的较少。
(二)营造企业文化。CEO不仅要制定公司的大政方针,还要营造一种促使员工愿意为公司服务的企业文化。
(三)把公司的整体形象推销出去。CEO的另一个重要职责是企业形象推广,推销的对象可能是公司的投资者、现有和潜在的客户、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要推销的可能是产品,也包括企业文化、领导班子,等等。
董事会任命的,是公司的经营执行领导。
为了解决董事会的决策、监督和CEO的决策、执行之间可能会有的脱节问题,美国一般由董事长(即董事会主席)兼任CEO。在美国,有75的公司,其CEO和董事长就是同一人。同时,CEO一般是在董事会闭会期间代行董事会权力的执行委员会的主席。但也有例外,花旗集团的董事长和CEO是一个人,执行委员会主席则是另外一位重要人物。
另一方面,在我国存在这样一类企业,在其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某一个具体的企业家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其个人威望在企业中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影响力。在这种情况下,不管他的称谓是什么,他始终是企业事实上的“一把手”,干的就是CEO要干的事。从这个角度来讲,CEO与这类总经理、总裁相比,在权限上并没有什么变化。
(2)在董事长不任总经理并且不是每天在公司上班的情况下,总经理可以看作是CEO。这种情况与美国的董事长和CEO分任情况类似,该类公司的决策权和执行权相对分离,有34.3的中国上市公司是这种情况。
(3)在上述两者之间,董事长不任总经理但每天在公司上班,我们认为这种情况下,董事长和总经理都具有CEO的职能,类似于国外往往在两个公司合并后的磨合期产生的双CEO现象。至于实际运作中董事长和总经理谁的权力更大就要看实际情况了,
CEO受董事会的监督和制约的很重要体现是:当公司的CEO不能很好地履行经营职能、带领企业发展时,董事会能有效地将之撤换。这也是一个健康的、有弹性的企业治理结构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执行董事、总经理和监事的区别
![执行董事、总经理和监事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2b10e61a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3c.png)
执行董事、总经理和监事的区别一、董事和执行董事区别是什么法律常识:董事和执行董事区别如下:1、执行董事的职权由公司章程规定;2、有董事会的,执行董事就是参与经营;3、总之而言,董事在公司的权利比执行董事大的多,甚至执行董事都是董事安排的。
股东和董事的区别是什么股东和董事的区别是董事中可以包含有由股东会议中选举的股东作为董事,也可以包含有由公司职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或者其他形式民主选举产生的职工代表。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四十条【股东会会议的召集与主持】有限责任公司设立董事会的,股东会会议由董事会召集,董事长主持;董事长不能履行职务或者不履行职务的,由副董事长主持;副董事长不能履行职务或者不履行职务的,由半数以上董事共同推举一名董事主持。
有限责任公司不设董事会的,股东会会议由执行董事召集和主持。
董事会或者执行董事不能履行或者不履行召集股东会会议职责的,由监事会或者不设监事会的公司的监事召集和主持;监事会或者监事不召集和主持的,代表十分之一以上表决权的股东可以自行召集和主持。
二、董事和执行董事的区别是什么一、董事和执行董事的区别是什么董事包括执行董事,执行董事是指直接参与企业运营管理的,在企业会有具体的职位。
还有不参与企业经营的董事叫非执行董事。
二、董事的资格公司董事为自然人。
我国《公司法》对董事的任职资格作了一定的限制。
依据《公司法》一百四十六条的规定,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公司的董事:(1)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者;(2)因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罪和破坏社会市场经济秩序,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5年,或者因犯罪被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满未逾5年;(3)担任破产清算的公司、企业的董事或厂长、经理,并对该公司、企业的破产负有个人责任的,自该公司、企业破产清算完结之日起未逾3年;(4)担任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的公司、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并负有个人责任的,自该公司、企业被吊销执照之日起未逾3年;(5)个人所负数额较大的债务到期未清偿。
部门职能
![部门职能](https://img.taocdn.com/s3/m/85fe9064a45177232f60a2e6.png)
董事会(或称为董事局)是一家公司最高的治理机构,由多位董事组成,其代表者称为董事长或董事会主席。
行政总裁必须直接向公司的董事会(股东代表)负责,而且往往可能就是董事会的成员之一。
在公司或组织内部拥有最终的执行权力(最高决策者为董事会或董事局)。
在比较小的企业中首席执行官可能同时又是董事长和公司的总裁,但在大企业中这些职务往往是由不同的人担任的,避免个人在企业中扮演过大的角色、拥有过多的权力,同时也可以避免公司本身与公司的所有人(即股东)之间发生利益冲突。
以往只有大型企业集团或跨国企业才会设置首席执行官的职位,但现在许多中小企业的总经理职缺也改称为首席执行官或总裁,形成三者混用现象。
三者的共同点是,皆由董事会或董事长直接任命授权,执行并负责企业的实际营运,是公司内部最高阶的专业经理人。
主要职责
决策公司的主要运作,日常经营事项包括对财务、经营方向、业务范围的增减等;
1.参与董事会的决策,执行董事会的决议;
2.定期向董事会报告业务,提交年度报告。
3.主持公司的日常业务;
4.对外签订合同或处理业务;
5.任免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
6.树立公司品牌;
其他职责还包括树立、巩固或变更企业文化,团队建设,组织结构调整,制定制度和流程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执行董事与董事长,总经理三者的联系
执行董事与董事长,总经理三者的联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五十一条: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人数较少和规模较小的,可以设一名执行董事,不设独立董事会。
执行董事可以兼任公司经营职务。
执行董事与董事长,总经理三者的联系
执行董事与董事长,总经理之间有什么联系?
1、执行董事与董事长的关系
董事长是董事会股东中占有股权最多的人,执行董事是董事会大股东中直接参与公司运作的人,换句话说,执行董事既是股东又是公司业务的领导。
如果是小公司没有上市,就没有必要选出董事长,因为董事长是上市公司的法人代表,当然有小公司硬要选董事长,那就恐怕有点自娱自乐的味道。
规模小的公司,只需要有执行董事(因为小公司基本上是几个人集资合伙,在这些人中要有一位真抓实干的执行董事,一般这些集资的人不可能另外找人管理公司)
2、执行董事与总经理的关系
董事会对总经理团队进行管理,企业比较小的时候,在董事会休会期间,执行董事代行董事会的一些权利。
代行董事会的权利,它跟经理层是一种管理的关系。
执行董事是公司的职员。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人数较少和规模较小的,可以设一名执行董事,不设立董事会。
执行董事可以兼任公司经理。
有限责任公司中的执行董事代表的是一种管理机构,虽然他只有一个人组成。
股份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是一种职务,主要是为了与独立董事和非执行董事相区别。
执行董事的职权,应当参照公司法中关于董事会的规定,由公司章程规定。
有限责任公司不设董事会的,执行董事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基本可以认为,有限责任公司中,执行董事为董事长。
相关阅读:
公司优点
在市场经济中,与其他市场主体相比,公司有以下优点:市场经济要求平等的市场主体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通过公平竞争,从市场取得和向市场提供商品,促进整个市场合理流动,实现结构架置优化、资源合理配置。
市场经济的要求决定了市场主体必须拥有明晰界定的财产权,而且必须是独立的、平等的。
法人制度以其独特的性质使法人在市场经济中充当了主要的角色。
公司作为法人的一种形态,其特质完全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这必然是公司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并且,由于公司自身的优点,使其成为最典型的企业法人而在市场经济的主体中居于重要地位。
与其他市场主体相比,公司的优点显然表现在:
1、公司股东的有限责任决定了对公司投资的股东既可满足投资者谋求利益的需求,又可使其承担的风险限定在一个合理的范
围内,增加其投资的积极性。
2、公司特别是股份有限公司可以公开发行股票、债券,在社会上广泛集资,便于兴办大型企业。
3、公司实行彻底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提高了公司的管理水平。
4、公司特有的组织结构形式使公司的资本、经营运作趋于利益最大化,更好地实现投资者的目的。
5、公司形态完全脱离个人色彩,是资本的永久性联合,股东的个人生存安危不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营。
因此,公司存续时间长稳定性高。
我国《公司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公司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
这就是说,我国《公司法》只规定了两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
对于我国此条法律规定的理解,存有完全相左的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公司法不认可无限责任公司、两合公司等其他的公司形态,不能创设其他公司形式。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该条并不禁止适用除公司法之外的法律而创设其他形式的公司。
还看过:
1.饭店经营合同模板(2)
2.合作投资经营合同范本3篇
3.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协议范本
4.饭店经营合同范本
5.公司总经理述职报告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