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的主要作品
高尔基作品选
高尔基简介 (1868~1936)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他出身贫苦,幼年丧父,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
他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
这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高尔基刻苦自学文化知识,并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探求改造现实的途径。
1892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登上文坛,他的早期作品,杂存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种风格,这是他无产阶级世界观形成前必然经历的阶段。
浪漫主义作品如《马卡尔・楚德拉》、《伊则吉尔老婆子》(1895)、《鹰之歌》(1895)等,赞美了热爱自由、向往光明与英雄业绩的坚强个性,表现了渴望战斗的激情;现实主义作品如《契尔卡什》、《沦落的人们》、《柯诺瓦洛夫》等,描写了人民的苦难生活及他们的崇高品德,表达了他们的激愤与抗争。
这些作品的主人公大多是努力探求新的生活道路、思考生活的意义并充满激烈内心冲突的人物。
1901年他创作了著名的散文诗《海燕之歌》,塑造了象征大智大勇革命者搏风击浪的勇敢的海燕形象,预告革命风暴即将到来,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这是一篇无产阶级革命战斗的檄文与颂歌,受到列宁的热情称赞。
1905年革命前夕,高尔基的创作转向了戏剧,1901~1905年,他先后写出了《小市民》、《底层》、《避暑客》、《太阳的孩子们》和(野蛮人》等剧本。
特别是《小市民》、《底层》展现了现实生活中工人的新形象与新的精神面貌,表现了他们为自己权利而斗争的决心与乐观情绪,它们的上演,在当时俄国的剧坛上引起了轰动。
1906年高尔基写成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敌人》两部最重要的作品——标志着其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
《母亲》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批自觉为社会主义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雄形象,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
列宁肯定了它的现实意义。
1905年革命失败后,高尔基赴美国及意大利写了一系列政论文章,抨击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和充斥于思想、文学界的形形色色反动思潮。
高尔基笔下的《童年》一部展现生命力量的作品
高尔基笔下的《童年》一部展现生命力量的作品
《童年》是俄国作家高尔基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主人公
阿廖沙童年时期的成长经历。
这部小说以生活的真实和鲜活塑造了一个贫穷的孩子在艰苦环境下挣扎求存的形象,展现了生命的力量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高尔基通过对阿廖沙的描写,深刻呈现了贫困环境下人们的生存状态,同时也传递了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
小说中,阿廖沙作为一个孩子,生活在贫困潦倒的家庭之中,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
然而,他却展现出了非凡的毅力和勇气,不仅在生活中迎难而上,还始终保持着对未来的信念和希望。
作者透过阿廖沙的成长过程,揭示了生命的顽强与坚韧,使读者深刻感受到生命的伟大和宝贵。
在《童年》中,高尔基通过对阿廖沙的情感世界和内心变
化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纯真。
阿廖沙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孩子逐渐成长为一个明白事理、懂得坚强的少年,他在贫困环境中不断奋斗、努力学习,最终走出自己的一条光明之路。
这种生命力量和不屈的精神,深深触动了读者,使之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
总的来说,高尔基的《童年》是一部展现生命力量的作品,通过对一个孩子成长历程的真实描绘,揭示了生命的顽强与坚韧。
这部作品不仅让人感受到生活中的真实和残酷,更使人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阿廖沙在贫困环境下的努力奋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传递了一种力量和信念,激励着人们面对困难时坚强勇敢。
高尔基的《童年》永远是一部经典之作,它揭示了生命的真谛,启示人们珍惜当下,勇敢向前。
高尔基写过的作品
高尔基写过的作品
高尔基是苏联著名的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代表作品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海燕》等。
高尔基1868年3月28日生于俄国的下诺夫哥罗德市,幼年丧父,仅上过两年半小学。
母亲去世后,11岁的他就开始进入“人间”独立谋生。
但他人穷志不穷,在业余时间勤奋读书,并于1892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不久开始在地方报刊当编辑、记者。
1898年即出版两卷集《随笔和短篇小说》,从此蜚声俄国和欧洲文坛。
高尔基的作品致力于展现出“人身上最好的、优美的、诚实的也就是高贵的东西”。
他的作品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劳动人民受压迫、被剥削的苦难生活,反映了他们渴求自由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与英勇行动,同时也清醒地剖析了俄罗斯民族的文化心态与历史发展。
高尔基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
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
前 苏 联 著 名 作 家 高 尔 基
高尔基 (一)前苏联作家 【生平简介】 高尔基(1868~1936)——全名:马克西姆·高尔基 (Gorkey,Maksim) 苏联作家。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 1868年3月16日生于下诺夫哥罗德市一个木工家庭, 1936年6月18日卒于莫斯科。 代表作:《母亲》 它描绘了无产阶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塑造了共产党 员工人巴维尔和革命母亲尼洛芙娜的感人形象,被公 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崭新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 的奠基作品。
《童年》是这套三部曲的第一部,讲述的是高尔基幼年丧父、母亲改 童年》是这套三部曲的第一部,讲述的是高尔基幼年丧父、 他跟随脾气暴躁的、 嫁,他跟随脾气暴躁的、日渐破落的小染坊主外公外婆生活的童年时 此书通过一个儿童无邪的眼光,向读者生动地展示了19世纪中叶 光。此书通过一个儿童无邪的眼光,向读者活,描绘了许许多多社会小市民丑陋和愚昧 的生活风貌以及当时俄国的宗教、丧葬等民风民俗。 的生活风貌以及当时俄国的宗教、丧葬等民风民俗。高尔基的这些回 有助于我们了解沙皇俄国那个时代的风貌, 忆,有助于我们了解沙皇俄国那个时代的风貌,了解一代文学大师高 尔基童年时的社会环境。 尔基童年时的社会环境。 小阿辽莎的童年生活是“一种浓厚的、色彩斑驳的、 小阿辽莎的童年生活是“一种浓厚的、色彩斑驳的、离奇得难以形容 的生活” 的生活”,“仿佛是由一个善良而且极端诚实的天才美妙地讲出来的 一个悲惨的童话” 在叙述童年生活的过程中, 一个悲惨的童话”。在叙述童年生活的过程中,几乎阿辽莎遭遇的每 一件比较大的事情,都会引起他一种意识的觉醒, 一件比较大的事情,都会引起他一种意识的觉醒,这在作品中的表现 就是每一件事情的叙述之后都紧随一句或一段阿辽莎的哲理性的语言。 就是每一件事情的叙述之后都紧随一句或一段阿辽莎的哲理性的语言。 在高尔基的笔下,阿辽莎的生活是出身于下层人民的一些有卓越才华 在高尔基的笔下, 的人的生活,作品反映的是他们的性格形成的过程和意识的成长。 的人的生活,作品反映的是他们的性格形成的过程和意识的成长。 本书不仅有严谨的艺术结构,也有出色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本书不仅有严谨的艺术结构,也有出色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小说着力 刻画了阿辽莎、外祖父、外祖母这三个人物。 刻画了阿辽莎、外祖父、外祖母这三个人物。
高尔基写的书
高尔基写的书
1. 《童年》:这是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讲述了他在沙皇俄国时期的童年生活。
小说以孩子的视角描绘了贫困、不公和残酷的社会现实,同时也展现了人类的善良和希望。
2. 《在人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描述了主人公阿廖沙在 1871 年到 1884 年期间的生活经历。
他在社会上的所见所闻,以及他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思考。
3.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讲述了阿廖沙在喀山时期的生活经历,包括他在社会大学中的学习和成长,以及他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和思考。
4. 《母亲》:这部小说通过一个工人家庭的故事,反映了 20 世纪初俄国工人阶级的觉醒和斗争。
小说深入探讨了母爱、工人阶级的团结和社会正义等主题。
5. 《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这是一部长篇小说,通过对主人公克里姆·萨姆金的人生描写,展现了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俄国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变革。
这些作品都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满足你的需求,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关于高尔基的作品,建议你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或阅读他的原著。
《童年》的主要内容
《童年》的主要内容摘要:1.《童年》背景及作者简介2.《童年》的主要内容概述3.高尔基童年生活的描绘4.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及其特点5.《童年》的主题思想及现实意义正文:【1.《童年》背景及作者简介】《童年》是俄国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全书以作者的童年生活为背景,描述了他在社会底层度过的艰难岁月。
高尔基(1868-1936)是20 世纪初著名的俄国作家,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种种矛盾。
【2.《童年》的主要内容概述】《童年》讲述了高尔基从出生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生活。
书中以生动、真实的笔触描绘了当时俄罗斯社会的黑暗面,包括贫困、疾病、虐待、迷信等。
同时,作品也展现了童年的纯真、善良、好奇等美好品质。
【3.高尔基童年生活的描绘】《童年》中,高尔基详细描述了他童年时期的家庭环境、学校生活和社会经历。
他生活在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家庭中,父母不合,家道中落。
在学校,他遭受了教师的虐待和同学的欺凌。
在社会上,他见识了人性的丑恶和善良,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和无奈。
【4.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及其特点】《童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鲜活。
主人公阿廖沙(高尔基的童年昵称)具有聪明、敏感、善良、勇敢等特点。
他的父亲是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但不幸早逝;母亲是一个善良、忍辱负重的妇女;外祖父是一个贪婪、自私的小市民;外祖母则是一个慈祥、睿智的老人,给予阿廖沙关爱和教导。
【5.《童年》的主题思想及现实意义】《童年》通过描述作者童年时期的生活,展现了当时俄罗斯社会的真实面貌,强烈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底层人民的苦难。
作品的主题思想是:在黑暗的社会环境中,人性的善良和纯真仍然能够战胜邪恶和丑恶。
高尔基
外祖母(勤劳、善良)
麻脸保姆
两个舅舅(自私自利) 舅母(纳塔利垭)
两个表哥(顺受、麻木)(沉默、忧郁)
《童年》的艺术特色
• 1.多视角的描写方法。《童年》在艺术 上运用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交替使用的 方法去描写。 • 2.语言艺术。《童年》的语言十分生动 活泼,场面描写栩栩如生。 • 3.独特的选材。《童年》取决于作家的 自身经历,然而它不是作家早年生活的 简单再现。
代表作品
• 主要作品:《童年》《在人间》《我 的大学》自传体三部曲 • 浪漫主义作品:《鹰之歌》《马卡 尔· 楚德拉》 • 短篇小说:《草原上》《切尔卡什》 • 长篇小说:《福马· 高尔杰耶夫》《母 亲》等
主要成就
1.概述了19世纪的世界文学主要成就。19世纪世界文 学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文学领域出现了浪漫主义和 现实主义两大主流。 2.概述了20世纪的世界文学主要成就。 ①20世纪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特点、社会根源。 ②20世纪的苏联文学和亚非拉美的文学成就。 3.高尔基的创作实践和理论为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开辟 了道路,为世界无产阶级文学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教育学院(小学教育) 094班 周建楠 09100175
高 尔 基
作பைடு நூலகம்简介
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伟大的文学家, 无产阶级文学的创始人之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 学的奠基人。原名阿列科谢·马克西姆维奈·彼什 科夫。出生在下诺夫戈罗德城(现称高尔基市)。 他出身贫苦,幼年丧父,饱尝了人间苦难。 高尔基刻苦自学文化知识,并积极投身革命 活动,探求改造现实的途径。1906年高尔基创作完 成了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敌人》,他的创作 达到了一个高峰。十月革命后,高尔基离开苏联, 侨居德国、意大利等地养病,1928年回国后,先后 完成了《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的自 传体三部曲,为祖国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34年高尔基主持召开苏联作家第一次代表 大会,并当选为主席,1936年6月18日病逝。
高尔基的诗歌
高尔基的诗歌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高尔基的诗歌有哪些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高尔基的诗歌有哪些高尔基只有一首散文诗:《海燕》。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傲岸地飞行。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英勇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快。
在这叫喊声里──布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生气的力气、热忱的火焰和成功的信念。
《海燕》又名《海燕之歌》,是高尔基创作的一篇闻名散文诗。
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行。
因此,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
此文按海面景象的进展变化分成三部分,描绘了海燕面临狂风暴雨和波涛翻腾的大海时的壮美场景。
在这篇文章中,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际英勇欢快的形象的描写,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急剧进展的革命形势,热忱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顽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言沙皇的黑暗统治必将崩溃,预示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并必将取得成功的前景。
并且号召广阔劳动人民乐观行动起来,迎接宏大的革命斗争。
扩展资料高尔基的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我的高校》。
一、《童年》:反映了小仆人公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过的岁月。
其间,他得到外祖母的疼爱、呵护,受到外祖母所叙述的美丽童话的熏陶,同时也亲眼目睹两个舅舅为争夺家产争吵打架以及在生活琐事中表现出来的自私、贪欲。
二、《在人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其次部。
阿廖沙11岁时,母亲又不幸去世,外祖父也破了产,他无法连续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便走上社会,独立谋生。
三、《我的高校》: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最终一部。
作品叙述了阿廖沙在喀山时期的生活。
16岁那年,他背井离乡,到喀山去上高校。
幻想破灭后,他不得不为生存而奔波。
住“大杂院”,卖苦力,同流浪汉接触,和形形色色的小市民、学问分子交往,进了一所天地宽阔的社会高校。
高尔基的主要作品
高尔基的代表作高尔基的代表作有《海燕》、《在人间》、《鹰之歌》、《母亲》、《我的大学》、《春天的旋律》、《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小市民》、《意大利童话》、《在人间》、《俄罗斯童话》等。
人物介绍: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年3月28日—1936年6月18日),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姆维奇·彼什科夫,是苏联无产阶级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
高尔基诞生在伏尔加河畔下诺夫哥罗德镇的一个木工家庭。
4岁时,父亲去世,他跟母亲一起在外祖父家度过童年。
10岁时,开始独立谋生,先后当过学徒、搬运工、看门人、面包工人等。
1884年,参加民粹党小组,阅读民粹党人著作和马克思的著作,投身于革命活动。
1905年,高尔基加入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1906年,高尔基受列宁的委托,由芬兰去美国进行革命活动,在美国出版长篇小说《母亲》。
后定居意大利卡普里岛。
1913年,高尔基从意大利回国,从事无产阶级文化组织工作,主持《真理报》的文艺专栏。
1921年10月,高尔基出国疗养。
1928年,高尔基回到苏联,在斯大林的安排下,他在俄罗斯作了两次长途旅行观光后决定回国定居。
1934年当选为苏联作家协会主席。
回国后的高尔基作为苏联文化界的一面旗帜,为苏维埃的文化建设做了大量工作。
但20世纪30年代苏联出现的种种问题又使他与斯大林及现实政治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
1936年6月18日,高尔基因病逝世,享年68岁。
创作特点:作品主题:高尔基早期创作的现实主义作品多取材于他的底层生活的见闻和感受。
这些作品除强烈地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外,还力图揭示流浪汉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新旧意识的斗争,捕捉劳动群众生活的时代特征,其目的仍然是要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高尔基的文学创作起步于浪漫主义。
高尔基一生都在探索个人和历史的关系,寻找合理的社会生活,其作品中的主人公也往往充满激烈的内心冲突,并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探求改造现实的途径。
高尔基的著作
高尔基的著作高尔基是俄国著名的作家和政治家,被誉为“人民作家”。
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社会现实主义色彩,批判了旧俄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黑暗,赞颂了劳动人民的勇气和智慧。
以下是他的几部代表作品。
一、《童年》《童年》是高尔基的自传式小说,讲述了一个孤儿童年时代的故事。
小主人公阿留申卡因为缺乏父母关爱,渴望得到亲情的滋润,但却经常遭到生活的残酷打击。
小说情节平淡,但是却深刻地描绘了一个孩童内心世界的感受,引人深思。
二、《海燕》《海燕》是高尔基的代表作之一,主要讲述了一个斗争在工人革命队伍中的青年的生命遭遇和奋斗历程。
小说中的主人公帕维尔·基里洛维奇·沃洛达巴夫是一个追求公正和平等的共产主义者,通过不断地斗争,最终让革命精神得以传承发扬。
三、《母亲》《母亲》是高尔基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其“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描写了一个母亲的悲壮故事,讲述了因儿子参加社会斗争而牺牲的故事。
小说以母亲的内心体验为主线,以个人和社会命运交织为题材,生动地刻画出了母亲及其儿子的苦难和矛盾,表达了作者对中华民族和革命事业的热爱与思考。
四、《我的大学》《我的大学》是高尔基的一部散文集,旨在思考教育的真正目的和价值。
高尔基认为,教育应当是让学生在有趣的体验和感悟中寻找真理的过程,而不应当是匆忙地把一些标准答案灌输给学生。
这本书在文学界引发了一股社会教育改革的浪潮,对中国的教育改革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五、《革命中的两个友人》《革命中的两个友人》是高尔基的一篇短篇小说,此文主要讲述圣诞夜的两个朋友,一个是反动派,一个是革命派,他们之间的斗争和忠诚、友谊的考验。
高尔基描写的两个人物形象鲜明,情节紧凑,流畅自然,让读者在忍受极端困苦的同时,体验到人性、人生的真谛,被誉为是高尔基晚年的代表作之一。
《童年》高尔基
《童年》高尔基《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讲述了作者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即高尔基)从三岁到十岁的童年生活。
在这部作品中,高尔基以一个孩子的视角,生动地描绘了19世纪沙皇俄国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展现了他们在苦难中顽强生存的精神风貌。
本文将从作品背景、主要内容、人物形象、艺术特色和现实意义五个方面对《童年》进行解读。
一、作品背景《童年》创作于1913年,当时的高尔基已经是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作家。
这部作品是他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同时也是对沙皇俄国黑暗社会的揭露。
在《童年》中,高尔基以亲身经历为素材,展现了当时俄国底层人民的悲惨命运,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贫富差距,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主要内容《童年》的主要内容围绕着高尔基的童年生活展开。
作品以第一人称叙述,讲述了高尔基在三岁至十岁期间,在外祖父家、外祖母家和母亲家的生活。
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亲人的离世、生活的艰辛以及社会的黑暗。
尽管如此,高尔基仍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三、人物形象1.高尔基本人:作品中的主人公,一个聪明、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孩子。
他在恶劣的环境中成长,却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2.外祖父:一个贪婪、自私、残暴的人。
他对待家人冷酷无情,对待仆人更是残忍。
外祖父的形象象征着当时俄国底层社会中的剥削者和压迫者。
3.外祖母:一个善良、勤劳、坚韧的人。
她在家庭中承担着繁重的家务劳动,对待家人充满爱心。
外祖母的形象代表着俄国底层社会中的劳动者和母亲形象。
4.母亲:一个勇敢、独立的女性。
她敢于反抗外祖父的压迫,追求自己的幸福。
母亲的形象体现了当时俄国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
四、艺术特色1.真实性:《童年》以高尔基的亲身经历为素材,具有很强的真实性。
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场景描绘都来源于作者的童年生活,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当时俄国底层人民的苦难。
2.情感真挚:高尔基在作品中倾注了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深情回忆,对亲人的怀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高尔基的三部曲
>
简介
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
——高尔基的《三部曲》
简介
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最初发表
于1913年,它既是作者童年至青年时期生平的
自述,也是举世公认的艺术珍品,是作者根据
自己亲身的生活经历,对俄罗斯19世纪末期社 会政治生活所描绘的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作 品中主人公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尔基本人,这 一形象既是作者早年生活的写照,也是俄国人 民,特别是处于社会下层的劳动人民经过磨炼 后走向新生活的典型。
>
简介
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
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里”度过了自己的童
年。
>
简介
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
——高尔基的《三部曲》
在人间
《在人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 的第二部。阿廖沙11岁时,母亲又不幸去世, 外祖父也破了产,他无法继续过寄人篱下的生 活,便走上社会,独立谋生。他先后在鞋店、 圣像作坊当过学徒,也在绘图师家、轮船上做
>
简介
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
——高尔基的《三部曲》
童年
《童年》反映了小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去 世后,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过的岁月。 其间,他得到外祖母的疼爱、呵护,受到外祖 母所讲述的优美童话的熏陶,同时也亲眼目睹 两个舅舅为争夺家产争吵打架以及在生活琐事
中表现出来的自私、贪婪。这种现实生活中存
在的善与恶、爱与恨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阿廖沙就是在这种“令人窒息的、
教 育 技 术 水 手 出 品
《 三 部 曲 》
高 尔 基
的
在人间
童年
பைடு நூலகம்
人物风采 ——高尔基的《三部曲》
高尔基简介 高尔基的简介
高尔基简介高尔基的简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玛克西姆·高尔基,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列宁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代表作品,《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作品截图(13张)高尔基刻苦自学文化知识,并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探求改造现实的途径。
1892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登上文坛,他的早期作品,杂存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种风格,这是他无产阶级世界观形成前必然经历的阶段。
浪漫主义作品如《马卡尔·楚德拉》《伊则吉尔老婆子》、《鹰之歌》等,赞美了热爱自由、向往光明与英雄业绩的坚强个性,表现了渴望战斗的激情;现实主义作品如《契尔卡什》《沦落的人们》《柯诺瓦洛夫》等,描写了人民的苦难生活及他们的崇高品德,表达了他们的激愤与抗争。
这些作品的主人公大多是努力探求新的生活道路、思考生活的意义并充满激烈内心冲突的人物。
1901年他亲自参加彼得堡的示威游行,并创作了著名的散文诗《海燕之歌》,塑造了象征大智大勇革命者搏风击浪的勇敢的海燕形象,预告革命风暴即将到来,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这是一篇无产阶级革命战斗的檄文与颂歌,受到列宁的热情称赞。
1905年革命前夕,高尔基的创作转向了戏剧,1901~1905年,他先后写出了《小市民》《底层》《避暑客》《太阳的孩子们》和《野蛮人》等剧本。
特别是《小市民》《底层》展现了现实生活中工人的新形象与新的精神面貌,表现了他们为自己权利而斗争的决心与乐观情绪,它们的上演,在当时俄国的剧坛上引起了轰动。
1906年高尔基写成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敌人》两部最重要的作品——标志着其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
《母亲》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批自觉为社会主义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雄形象,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
列宁肯定了它的现实意义。
2024年度《童年》高尔基
家庭、社会教育重要性
01 02
家庭教育对个体成长至关重要
高尔基在童年时期缺乏家庭教育,但他的外祖母给他讲了很多故事,传 授了做人的道理。这些教育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他的人生观 和文学观念。
社会教育对个体成长的补充
高尔基在童年时期就开始接触社会,与各种人打交道。这种社会教育让 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 高尔基展现了当时俄国社会 的黑暗面和人性的光辉,表 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4/3/23
5
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
19世纪末的俄国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农奴制的残余 使得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2024/3/23
劳动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的权益受到严重侵犯,而沙皇政府 却对此视而不见。
3
作为一部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学作品,《童年》在 不同文化背景下都能引起读者共鸣,促进跨文化 交流和理解。
2024/3/23
23
不同文化背景下童年题材创作比较
中西方童年题材创作的异同
中方作品更注重家庭教育和道德传承,西方作品则更强调儿童个性和自我价值的追求。
不同文化背景下童年题材创作的独特性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童年题材创作各具特色,如中方作品中对家庭亲情的描绘和西方作品 中对儿童心理的深入剖析。
2024/3/23
深刻的哲学思考
作品中对爱、友谊、责任和生命意 义的探讨,使读者在享受故事的同 时也能思考人生。
独特的艺术风格
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的文字优美、 富有诗意,配合独特的插画,使得 《小王子》成为一部极具艺术价值 的作品。
26
《汤姆·索亚历险记》马克·吐温
高尔基_高尔基
“‘原来这就是在天空飞翔的妙处!妙处——在于跌 下去!……这些可爱的呆鸟!它们不懂得土地,在土 地上感到不舒服,只想高高地飞上天空,生活在炎热 的虚空里。那儿只有空虚。那儿光多得很,可是没有 吃的东西,也没有托住活的身体的东西。为什么要骄 傲呢?为什么要责备呢?为什么拿骄傲来掩饰它们自 己的那种疯狂的欲望,拿责备掩饰它们自己对生活的 毫无办法呢?可笑的呆鸟!它们讲的话现在再也骗不 了我了!我自己全明白了!我——看见过天空了…… 我飞到天上去过,我探测过天空,也知道跌下去是怎 么一回事了,不过我并没有跌死,我只有更加坚信我 自己。让那些不能爱土地的东西就靠幻想活下去吧。 我认识真理。我绝不相信它们的号召。我是从土地上 生出来的,我就依靠土地生活。’
萨姆金是一个没有任何信仰,也不相信任何学说的 “怀疑论”者,对革命运动经历了从旁观、被裹挟、 乃至反对的过程。萨姆金内在的性格矛盾决定了他思 想的混乱与庞杂,他的人生道路是那些灵魂空虚的知 识分子走向精神毁灭的历史。与此同时,作品也塑造 了库图佐夫式的优秀知识分子的形象,描绘了人民群 众思想情绪的变化和革命知识分子的成长历程。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象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 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象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 —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 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象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 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象一条条 火蛇,在大海里蜿蜒,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 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完整word版)《童年》背诵知识点
《童年》必背知识点一、填空题。
1.《童年》的作者是前苏联无产阶级伟大作家高尔基,他的主要作品为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长篇小说《母亲》,散文诗《海燕》等。
列宁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
2.《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描写了小主人公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苦难的童年生活。
3.小说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描述了19世纪俄国各行各业人们的生活状态,广阔而深刻,既抨击了小市民阶层庸俗无聊、空虚自私的丑恶嘴脸,又展现了下层劳动人民的正直勤劳、淳朴善良。
4.《童年》刻画了很多个性鲜明的人,如:慈祥善良、有着圣徒一般宽阔胸怀的外祖母;乐观淳朴、年轻能干的学徒小茨冈;执着的知识分子“好事情”。
5.“我”的两个舅舅第一次争吵,是因为分家的事情。
6.“我”遇到的第一个优秀人物是“好事情”,“我”认为他是祖国无数优秀人物之一。
7.最初“我”最不喜欢外祖父,是因为闻到了他身上的敌意。
二、选择题。
1.外祖父第一次搬家,是因为( A )A.家里着火了B. 换新房子了C. 原来的房子太小了D. 以上都是2.《童年》采用了第( A )人称的口吻,讲述了主人公在外祖父家的生活经历。
A.一B. 二C. 三D. 以上都用3.当染坊着火时,( C )冲入大火中取出了硫酸盐。
A.外祖父B.舅舅C.外祖母D.阿廖沙4.“我”第一次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是因为( B )A.偷吃了一块糖B.将一块白桌布染了色C.打碎了一个花瓶D.无理取闹5.阿廖沙在外祖父的家中最亲密的人是( D )A.外祖父B.两个舅舅C.格里高里D.外祖母6.阿廖沙的表哥——米哈伊尔的萨沙的性格是( B )A.冷漠、麻木B.沉默、忧郁C.正直、本分D.活泼、开朗7.是( B )使阿廖沙的外祖父变得吝啬、专横、自私。
A.不幸的童年B.生活所迫,为了赚到钱C.他性格就是这样D.父亲教他成了这样三、判断下列说法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高尔基的作品三部曲
高尔基的作品三部曲高尔基的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高尔基(1868—1936),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他出身贫苦,幼年丧父,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
他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
这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童年》: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写出了高尔基童年时期的生活。
反映了小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过的岁月。
其间,他得到外祖母的疼爱、呵护,受到外祖母所讲述的优美童话的熏陶,同时也亲眼目睹两个舅舅为争夺家产争吵打架以及在生活琐事中表现出来的自私、贪婪。
这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善与恶、爱与恨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阿廖沙就是在这种“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小说全面而真实的考察俄罗斯的国民性,通过阿廖沙的所见所闻无情的揭露和批判了俄国小市民的生活方式及精神特征,鞭挞了小市民的卑鄙灵魂。
2、《在人间》:阿廖沙11岁时,母亲又不幸去世,外祖父也破了产,他无法继续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便走上社会,独立谋生。
他先后在鞋店、圣像作坊当过学徒,也在绘图师家、轮船上做过杂工,饱尝了人世间的痛苦。
在轮船上当洗碗工时,阿廖沙结识了正直的厨师斯穆雷,并在他的帮助下开始读书,激发了对正义和真理追求的决心。
五年后,阿廖沙怀着进大学的希望准备到喀山去。
3、《我的大学》:高尔基1923年在国外疗养期间完成的自传体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也是他在十月革命之后写的第一部重要作品。
作品讲述了阿廖沙在喀山时期的生活。
16岁那年,他背井离乡,到喀山去上大学。
梦想破灭后,他不得不为生存而奔波。
住“大杂院”,卖苦力,同流浪汉接触,和形形色色的小市民、知识分子交往,进了一所天地广阔的社会大学。
在这所大学里,他经历了精神发展的复杂道路,经受诸多方面的生活考验,对人生的意义、对世界的复杂性进行了最初的探索。
《童年》读书笔记15篇
《童年》读书笔记15篇《童年》读书笔记1《童年》的作者是高尔基,高尔基的作品有《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高尔基是苏联无产阶级作家文学的奠基人。
《童年》主要内容是:阿廖沙三岁时便失去了父亲,于是母亲带着他投奔到了外祖父家中,家中的两个舅舅常因为母亲的嫁妆和家产而不顾亲情,大打出手。
外祖父也因此变得专横暴力,经常打阿廖沙,母亲也因为接受不了这种气氛而离家出走,幸好的是家中还有外祖母,外祖母善良有爱心。
在外祖母的教育下,阿廖沙生成了一颗善恶分明是非分明的心。
不久之后,外祖父与两个舅舅分家。
在分家之后,母亲再度回来。
而正是因为母亲的归来,使家中又生成了硝烟。
几年后母亲再嫁阿廖沙,随着母亲的后父家中,后父对母亲一点也不好,经常殴打母亲,而阿廖沙也因为和后父不和而回到外祖父家中,这时外祖父已经破产了。
阿廖沙不得不每天放学回家都捡垃圾谋生,过了一年母亲逝世,外祖父已经全面破产,阿廖沙被迫在人间谋生的精神力量,震撼人心,促人奋进。
《童年》读书笔记2《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三部曲之一。
文中讲述了主人公阿廖沙12岁之前的童年生活。
阿廖沙的童年生活并不幸福,在他幼年便失去父亲。
正因为这样,他不得与母亲一起投靠祖母。
在祖母家中,有暴燥。
一心只想分家的两个舅舅,和两个卑微、忍气吞声的舅母。
还有小气、暴燥的祖父和慈祥的祖母。
在这个大家族中,阿廖沙生活得并不幸福。
他常被祖父毒打,也常目睹舅母遭毒打。
而他只能与表兄弟们躲在厨房中。
之后,阿廖沙的母亲嫁给了一个爱动用的人。
在与自己同母异父的弟弟出生之后。
母亲便遭毒打逝去了。
而不久之后,自己的弟弟也死去了。
在这一部小说中,我们会思考很多。
我们的生活对于他来说太过安逸幸福了。
然而我们仍在抱怨我们的生活不知他人,而心中不抱一丝愧疚。
在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便会退缩,遭遇不幸便轻易落泪。
但阿廖沙无论遇到任何事都勇敢坚强的面对与处理,无论是母亲去世,还是靠拾破烂维持他与祖母的生计。
这些,也许都是我们所做不到的。
高尔基三部曲是什么
高尔基三部曲是什么高尔基是个著名的文学家,一生作品繁多,其中小说三部曲被称为经典。
那你知道三部曲是什么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尔基作品三部曲《童年》《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主要描写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在人间》和童年一样,也是自传体的小说。
描绘阿廖沙岁走向社会外出谋生的经历。
他备受生活煎熬,做过各种工役,受尽欺凌、侮辱、愚弄、甚至毒打和陷害,体验了社会生活底层的艰辛,认识到人性的丑恶。
不过,外婆的善良、厨师的正直、玛戈尔皇后的博学,又使他看到生活的光明面。
同文物鉴定人、司炉工、木匠等人的交往也使他感到人性的多面与复杂。
他酷爱书籍,利用一切机会读他所能碰到的书籍,为此吃了种种苦头。
阿廖沙是青少年的榜样,是那么值得学习。
在作者笔下栩栩如生。
《我的大学》描写他在喀山时期的活动与成长经历。
他16岁报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但理想无法实现,喀山的贫民窟与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
他无处栖身,与人共用一张床板。
在码头、面包房、杂货店到处打工。
后来,因接触大、中学生、秘密团体的成员及西伯利亚流放回来的革命者,思想发生变化。
他阅读革命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著作,直至参加革命活动。
在革命者的引导之下,摆脱了自杀的精神危机。
喀山的4年使他在思想、学识、社会经验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
高尔基戏剧作品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高尔基的创作转向了戏剧,1901~1905年,他先后写出了《小市民》《底层》《避暑客》《太阳的孩子们》和《野蛮人》等剧本。
特别是《小市民》《底层》展现了现实生活中工人的新形象与新的精神面貌,表现了他们为自己权利而斗争的决心与乐观情绪,它们的上演,在当时俄国的剧坛上引起了轰动。
1906年高尔基写成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敌人》两部最重要的作品——标志着其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尔基的主要作品
代表作《母亲》:它描绘了无产阶级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塑造了共产党员工人巴维尔和革命母亲尼洛芙娜的感人形象,被公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崭新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
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童年》反映了小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过的岁月。
其间,他得到外祖母的疼爱、呵护,受到外祖母所讲述的优美童话的熏陶,同时也亲眼目睹两个舅舅为争夺家产争吵打架以及在生活琐事中表现出来的自私、贪婪。
这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善与恶、爱与恨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阿廖沙就是在这种“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在人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二部。
阿廖沙11岁时,母亲又不幸去世,外祖父也破了产,他无法继续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便走上社会,独立谋生。
他先后在鞋店、圣像作坊当过学徒,也在绘图师家、轮船上做过杂工,饱尝了人世间的痛苦。
在轮船上当洗碗工时,阿廖沙结识了正直的厨师斯穆雷,并在他的帮助下开始读书,激发了对正义和真理追求的决心。
五年后,阿廖沙怀着进大学的希望准备到喀山去。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
作品讲述了阿廖沙在喀山时期的生活。
16岁那年,他背井离乡,到喀山去上大学。
梦想破灭后,他不得不为生存而奔波。
住“大杂院”,卖苦力,同流浪汉接触,和形形色色的小市民、知识分子交往,进了一所天地广阔的社会大学。
在这所大学里,他经历了精神发展的复杂道路,经受住多方面的生活考验,对人生的意义、对世界的复杂性进行了最初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