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应注意的八个方面
创设情境可以从些角度考虑
创设情境可以从些角度考虑
在创设情境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1.时间和地点:选择一个明确的时间和地点,以便为情境提供更具体
的背景和环境。
这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地点,也可以是虚构的地方。
2.角色:确定参与情境的角色,包括主要角色和次要角色。
每个角色
应该有自己的特点和目标,以便为情境提供多样性并推动情节发展。
3.情境目的:考虑情境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展示一个主题,探索一
个概念,或者提供一个教育性的经历?情境目的的明确性可以帮助确定事
件和对话的方向。
4.冲突和解决:创设情境时,要考虑如何引入冲突元素,并在情境发
展过程中展示冲突的发展和解决。
这可以增加戏剧性和故事性,并让读者
产生兴趣。
5.感官描述:通过详细描写情境中的感官体验,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可以增加情境的真实感,并帮助读者更好地投入其中。
6.对话和互动:情境中的对话和互动是表达角色之间关系和情感的重
要手段。
通过描写对话和互动,可以为情境增添生动性和动态性。
7.情绪和情感:考虑情境中所涉及的情绪和情感,以及它们如何影响
角色的行为和决策。
表达和描绘情绪可以让读者更容易与情境中的角色产
生共鸣。
8.结局和教训:扩展情境的结局,并让读者从情境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
一个合适的结局可以为情境提供一个完整的结束,并留下读者深思。
通过从这些角度考虑创设情境,可以创造出一个生动、情感丰富且引人入胜的故事。
新课程改革下的有效情境创设应注意几点
新课程改革下的有效情境创设应注意几点
新课程改革下的有效情境创设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有效的情境创设是研究的重要环节。
情境创设是基于某种体验进行的,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让他们在研究中更加投入,从而提高研究效果。
因此,情境创设在新课程改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就来具体谈谈在新课程改革下有效情境创设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首先,在新课程改革下要建立有效的情境创设,首先必须明确学生的研究目标,以便在课堂上实现目标,这样才能更好地调整情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实现目标。
其次,在新课程改革下,有效的情境创设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研究特点为基础,为学生提供一个和谐、愉快、有利于研究的环境。
在创设情境时,可以使用新媒体、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让他们在研究中更加投入。
最后,在新课程改革下,有效的情境创设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在课堂上,可以安排讨论、探究、研究、实践等活动,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体验研究的乐趣,激发他们研究的兴趣,从而提高研究效果。
总之,情境创设在新课程改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要想建立有效的情境创设,就必须要明确学生的研究目标,以学生为
中心,尊重学生的研究特点,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注重学生的参与,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愉快、有利于研究的环境,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创设生活情景应该注意什么
创设生活情景应该注意什么创设生活情景是指在人们的生活中构建出一个具有特定环境和背景的场景,用以描述和展现特定的情节、人物和情感。
创设生活情景是文学、影视、戏剧等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手法,也是观众或读者能够沉浸其中、产生情感共鸣的关键。
创设生活情景的注意事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和背景设定:首先,创设生活情景需要明确场景所在的环境和背景。
环境可以是室内或室外的,背景可以是城市或乡村的,也可以是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或社会背景。
环境和背景的设定对于故事的发展和角色的塑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仔细考虑和描述。
2. 人物设定:创设生活情景需要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包括主角、配角和群众角色。
每个角色都应该具有独特的性格、经历和特点,并且对于故事的发展和情感的表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注意人物形象的塑造要与环境和背景相协调,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可信度,给观众或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 情节编排:创设生活情景需要有一条清晰的主线情节,并通过一系列的次要情节来推进故事的发展。
情节编排要合理,紧凑,流畅。
要注重故事的起伏和张力的掌握,避免平淡和拖沓,保持观众或读者的注意力。
情节的展开还要与环境、背景和人物形象相衬托,以达到更好的情感表达效果。
4. 对话和描写:在创设生活情景中,对话和描写是展现故事和情感的重要手段。
对话要具有真实感,语言要贴近人物形象和环境背景,表达出角色的特点和情感。
描写要细腻而富有感染力,能够生动地展现环境、背景和角色的形象特征,以及表达出角色的内心感受和情感变化。
5. 情感表达:创设生活情景的目的之一是要引起观众或读者的情感共鸣,因此情感的表达和描写非常重要。
要根据角色的性格和经历,通过行为、言语和内心的描述,表达出他们的情感状态和感受,触动观众或读者的情感神经。
情感的表达要真实、细腻、贴近人性,令人信服。
6. 结尾总结:创设生活情景的好坏往往取决于故事的结尾。
结尾要回应主线情节,给观众或读者一个有意义的启示或思考,使故事有个完整的收尾。
体育课堂情境创设需要注意的问题
体育课堂情境创设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体育课堂情境创设中,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
以下是一些
建议:
1.安全问题:确保创设的情境安全可控。
要避免潜在的危险
因素,如地面的不平坦、场地的狭小、设备的不稳固等。
在创
设情境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以保障学生
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2.情境的适应性:创设的情境应与教学目标相匹配,能够提
供学生实践和应用所学知识的机会。
情境应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3.设备和材料:确保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充足,并保持良好的
维护和管理。
每个学生都应有充足的机会参与,并能够访问与
情境创设相符的设备和材料。
此外,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安全
地使用设备和材料,并了解如何妥善保管和清洁。
4.协作与沟通:鼓励学生之间的协作与合作。
通过设立合作
小组、分工合作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充分参与情境创设,并在
实践中锻炼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提供清晰的指导和表达方式,以便学生理解和遵循任务要求,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反馈。
5.反思与评估:在情境创设完成后,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估。
通过问答、小组讨论、写作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情境中
的问题和挑战,并反思自己的表现和学习收获。
教师也可进行
评估,以检验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并根据评估结果进一步优化情境创设和教学设计。
总而言之,体育课堂情境创设需要注意安全、适应性、设备与材料、协作与沟通以及反思与评估等问题。
这些方面的关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和体验,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体育知识和技能。
简述设计教学情境应注意的问题
设计教学情境应注意的问题设计教学情境是指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助于他们学习和理解设计概念的环境。
本文将简要介绍设计教学情境中应注意的问题。
设计教学情境是设计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然而,设计教学情境的创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需要在设计教学情境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设计教学情境应该与实际应用场景相结合,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设计理念。
例如,在教授平面设计时,可以将学生带到实际的设计工作室,让他们亲自参与设计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设计的实际应用价值。
第二,鼓励合作学习。
在设计教学情境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项目或团队作业,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同时,合作学习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第三,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来设计教学情境。
例如,对于喜欢图像化学习方式的学生,可以使用图表、图片等多媒体资源来辅助教学;对于喜欢动手实践的学生,可以提供实际的设计案例和实践机会,让他们亲自动手实践。
第四,注重反馈和评估。
设计教学情境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和不足之处。
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评估,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设计教学情境的创建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多个问题,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合作学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以及注重反馈和评估。
幼儿园教育情境设计指导
幼儿园教育情境设计指导幼儿园教育情境设计指导幼儿园教育情境设计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设计情境,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促进幼儿在各个方面的发展。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幼儿园教育情境设计的相关内容,包括设计的原则、方法、注意事项和案例分析等方面。
一、情境设计的原则1.注意开放性情境设计应该具有开放性,不过度限制幼儿的活动。
设计者应该考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保证他们能够在情境中自由地探索、运用、创造并发展自己的技能。
2.注重互动性幼儿园教育情境设计应该注重互动性,即在情境设计中应该考虑到幼儿之间的互动。
设计者应该注意让幼儿之间有机会交流,互相合作,促进社交技能的发展。
3.体现实际生活情境设计需要体现幼儿的实际生活。
设计者应该密切关注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将这些经验运用到情境设计中,让幼儿在情境中练习、模拟和反思。
4.注重情感体验在情境设计中,设计者应该注重情感体验。
幼儿是情感化学习的主体,他们的情感体验在学习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情境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幼儿的情感需求,创造积极、愉悦、有成就感的情境。
5.保证安全性情境设计需要保证幼儿的安全。
在设计过程中,务必注意场地和设备的安全性,防止幼儿在情境中发生意外。
同时,情境设计需要考虑幼儿的年龄和能力,保证情境设计适合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二、情境设计的方法1.通过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幼儿可以模仿生活中各种角色,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设计一个超市情境,幼儿可以扮演顾客、店员、收银员等角色,从而体验不同角色在超市中的感受和体验,进而了解超市购物的知识和技能。
2.通过探索发现通过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幼儿可以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如设计一个厨房情境,幼儿可以自主探索厨房工具和食材,进行简单的烹饪活动,从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通过游戏体验通过游戏体验的方式,幼儿可以在情境中享受成就感和愉悦感,从而主动学习和参与。
如设计一个游乐场情境,幼儿可以在各种游乐项目中体验乐趣和成就感,从而锻炼身体和心理,促进全面发展。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技巧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技巧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是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真实或虚拟的情境,让学生置身模拟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提升学习效果。
下面将从情境创设的原则、技巧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展开浅谈。
一、情境创设的原则1. 生活贴近原则:情境创设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以学生熟悉的场景和问题为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故事情节原则:情境创设可以设置一个故事情节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增强师生的沟通互动,提高学习效果。
3. 环境情境原则:情境创设的教学环境要逼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他们对物理问题的探索和实践的兴趣。
4. 多样性原则:情境创设要多样化,引发学生在不同情境下的思考和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情境创设的技巧1. 合理安排教学情境:(1)选择贴近实际的场景进行创设,例如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2)根据学习目标,设计情境中需要进行的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亲自参与和体验;(3)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情境的呈现,如图片、视频等,增强学生对情境的感知。
2. 授课方式灵活多样:(1)采用提问式教学方法,通过诱导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2)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探究,分享和讨论彼此的发现和思考;(3)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自操作和感知,培养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情境创设的实际应用1. 利用物理实验进行情境创设,例如进行简单的力学实验,观察不同质量物体下落的速度和加速度,引导学生发现万有引力定律;2. 利用故事情节引发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例如设计一个物理小故事,描述人类在不同星球上生活的情况,引导学生思考重力对人体的影响;3. 利用物理模型进行情境创设,例如学习光的折射时,可以使用光线折射效果较好的透明材料,让学生观察和探究折射现象,引发学生对光的传播的思考。
情境创设对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生活贴近、故事情节、环境情境和多样化等原则,合理安排教学情境,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和探究,提高学习效果。
课堂教学引入的情境设计的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引入的情境设计的基本要求情境设计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造一个具体的情境或场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他们的学习效果。
情境设计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目标明确:情境设计应与教学目标紧密相关,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设计情境时,需要明确情境的目标,确保它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 真实性和可行性:情境设计应尽可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在情境中感受到真实的学习需求和挑战。
同时,情境设计应具备可行性,即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实际参与和完成情境中的任务。
3. 情境引入:情境设计应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的欲望。
情境引入可以通过引入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提出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或展示一个引人注目的实例等方式来实现。
4. 任务明确:情境设计应明确情境中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或目标,使学生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
任务可以是一个问题需要解决,一个项目需要完成,或一个角色需要扮演等。
5. 合作与互动:情境设计应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通过合作与互动,学生可以共同解决问题,分享经验和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6. 反馈与评价:情境设计应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价机制,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和不足之处。
反馈可以是教师的指导和评价,也可以是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反馈。
7. 资源支持:情境设计应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帮助学生完成情境中的任务。
资源可以是教材、工具、技术设备等,能够帮助学生获取所需的信息和知识。
8. 灵活性和创新性:情境设计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创新性,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对情境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情境设计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设计情境时,需要考虑到目标明确、真实性和可行性、情境引入、任务明确、合作与互动、反馈与评价、资源支持、灵活性和创新性等基本要求,以确保情境设计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小学语文课堂创设教学情境的技巧1
在小学语文课堂创设教学情境的技巧1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情境创设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参与度和自主性。
下面介绍一些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的技巧。
1.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堂环境、选择适合的背景音乐等方式,营造出温馨而和谐的学习氛围。
这样的氛围会让学生更加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2. 制作教具和教具表演。
使用多种多样的教具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常见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制作卡片、立体模型、手偶等教具,用教具进行直观的教学示范,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参与度。
3. 运用多媒体技术。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配备投影仪、电脑等设备,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音频等材料。
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视听的方式感受到教学内容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4. 创设情境化的文本阅读活动。
通过创设情境化的文本阅读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本所传递的信息。
教师可以用真实的物品或道具搭配文本,让学生亲身体验文本中的情节和情感。
5. 游戏化的学习活动。
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参与。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化的学习活动,比如语文知识问答、接龙游戏等,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巩固知识。
6. 课外拓展活动。
通过组织课外拓展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认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观书店、图书馆等地方,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重要性。
7.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可以运用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如口头表达、绘画、写作等,让学生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和创造力。
8. 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里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情境创设需要教师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经验。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灵活运用上述技巧,为学生创设一个丰富多彩、活动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创设情境应注意的问题
情境创设在英语教学大有作为,但是也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真实自然,贴近生活
学生通常喜欢谈论与自己相关的事。
所以,教师设计活动所选择的场景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
当学生在这种模拟真实环境的活动中感到他们能用学到的语言来做事时,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他们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自信心也大大增强了。
2.形式多变,活泼有趣
中学生学习的动机来自兴趣。
所以,教师在给学生创设情境实行交际时,需要考虑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根据中学生爱玩,好动,好胜心强的特点,教师可设计很多生动活泼的游戏,如猜谜,接力采访比赛等。
这些游戏的趣味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学以致用和培养学生语言使用水平的目的。
3.难度适当,照顾层次
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交际时,要注意难度适当,照顾到水准不同的学生,要让每个学生感到有话可说。
如果教师所设计的活动,只适合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那就不算是成功的活动了。
总来说之,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不但能使语言教材变成活生生的言语,富有生活气息,使学生产生置身于英语世界的感觉,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积极地学习,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乐趣,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综合使用英语的水平,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水平,而且能够有效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从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有位著名的语言学家曾这样说:“尽力在语言的药丸上涂上欢乐和果酱”。
现时课堂教学所需要的不是灌输,而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真实活动、动态生成地“用教材教”的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我们教师上下求索,通过快乐教学,使学生能够轻松地学习英语,从而提升英语课堂的魅力。
探索幼儿园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与方法
探索幼儿园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与方法一、原则1.安全性原则幼儿园教学情境创设要遵循安全性原则,确保孩子在参与活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这就要求我们在创设情境时,要充分考虑环境的安全性,如地面是否平整、设施是否牢固等。
2.趣味性原则兴趣是孩子学习的最好动力。
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我们要注重情境的趣味性,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这可以通过丰富的游戏、故事、音乐等形式来实现。
3.互动性原则幼儿园教学情境创设应注重互动性,让幼儿在参与过程中充分交流、互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团队协作的游戏或活动,让孩子们在互动中学会分享、沟通。
4.针对性原则每个孩子的性格、兴趣和特长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我们要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格的孩子,设计符合他们需求的教学情境。
5.创新性原则创新是教育发展的源泉。
在幼儿园教学情境创设中,我们要勇于创新,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和技术,让幼儿在富有创意的环境中成长。
二、方法1.创设情境氛围幼儿园教学情境创设要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教室、制作教具、设计服装等方式,让幼儿在富有童趣的环境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利用故事情境故事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故事情境,将教学内容融入故事中,让幼儿在听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学习知识。
3.设计游戏情境游戏是幼儿园教学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各种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锻炼身体、培养思维。
4.创设生活情境生活情境是幼儿最熟悉的。
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幼儿在生活情境中学会解决问题、培养生活习惯。
5.利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动画、视频、音频等,丰富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果。
6.创设互动情境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团队协作的游戏或活动,让孩子们在互动中学会分享、沟通,培养合作意识。
7.鼓励幼儿参与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让他们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和组织合适的情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实践和探究,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将介绍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一、确立教学目标:在创设教学情境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需要明确自己期望学生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并根据这些目标来设计教学情境。
二、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背景知识、学习方式等,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情境。
通过调查问卷、个体面谈、课堂讨论等方式可以收集学生的信息。
三、选择合适的情境:教学情境可以通过选取合适的场景、问题、案例等来创设。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情境。
例如,如果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可以创设一个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四、提供必要的资源: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地参与教学情境,教师需要提供必要的资源,包括教学材料、实验器材、图书资料等。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实践所学的知识。
五、组织合作学习:教学情境可以提供一个合作学习的机会。
学生可以通过合作解决问题、讨论、分享经验等方式来学习。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小组讨论、合作实验等,让学生通过合作与他人互动、交流。
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学情境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主动寻找答案。
七、及时反馈:在教学情境中,教师需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
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听取他们的发言等方式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可以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八、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评价他们的作品、进行小型考试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评估结果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的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总之,创设教学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知识。
创设情景的注意事项
创设情景的注意事项创设一个情景是指通过文字或其他形式,将一个特定的环境和人物关系等内容描述出来,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背景。
创设情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适合的背景和环境:要想创设一个好的情景,首先要选择一个适合的背景和环境。
这些环境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地点,也可以是虚构的场景。
无论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都需要确保其适应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并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发展。
2.描写细节:创设情景需要关注细节的描写,以便读者更好地感受到环境的氛围和特点。
可以描写景色、气味、声音等感官的细节,以及人物的心理状态、行为举止等。
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读者能够更好地融入情景中,提高阅读的体验。
3.言之有物:在创设情景时,要注意言之有物。
描述环境时,不仅要注意形容词和副词的使用,还可以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法来丰富描写,增强读者的想象力和感受力。
避免使用空洞的词语和形容词,而要注重使用富有画面感和情感色彩的语言。
4.注重人物形象:情景与人物之间相互衬托,刻画人物形象是创设情景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对人物的外貌、性格、言行以及与环境的互动等方面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增加情景的真实感和可信度。
此外,也要注意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互动,以增加情景的动感和变化。
5.合理安排情节:创设情景需要注重故事情节的合理安排。
情节的发展要与情景相互呼应,一步步地引出故事发展的重点和悬念,引导读者的关注和思考。
情节的曲折与起伏可以增加情景的变动和冲突,推动故事的发展。
6.审慎使用对话:虽然对话可以帮助展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但在创设情景时要审慎使用对话。
对话应该是必要的、合理的,不能过分冗长或空洞。
对话的内容和语气也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环境。
通过对话,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和情景,加深故事的张力。
总之,创设情景需要注重环境和人物的描写,通过细节的刻画和情节的安排,使读者能够更好地融入故事中,感受情景的真实和动感。
在创设情景时,要注重情绪的表达和读者的体验,以达到故事的目的和意义。
浅谈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5篇
浅谈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5篇第一篇:浅谈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浅谈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如何进行语文情境的创设就是一个焦点问题。
最初,很多语文教师将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局限在课堂导入的范围之内,于是语文课出现了热热闹闹开场,匆匆忙忙结束的怪现象。
幸好,现在这种错误倾向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扭转,人们对于语文教学情境创设问题的理解和研究也有了可喜的进展。
如,人们这样给语文情境创设下定义: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地发展,提高教学效率。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文情境的创设可以包括以下2个方面:1.利用导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程学习;2.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那么到底怎样才能达到我们的预期目的呢,我主要谈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语文情境教学的几点认识摘要情境教学具有情感性互动性等特点,能较好地带动学生投入课堂气氛中来。
本论文主要从情境教学的特点、方法出发,结合平时教学实践及点滴感悟,融入自己的分析总结,切实地提出有关情境教学的认识。
浅谈“情境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情境教学”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种现代教学方法。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认为,“情境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学生无意识的心理特征,通过图片、音乐、文学语言等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再现教材情景、背景或环境,从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反应,给学生以强烈的真实感,以更好地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即情景、背景或环境)。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以现代教学手段为媒介,积极开展“情境教学”使学生自融其中,融情入境。
“情境教学”具有以下的主要作用:情境化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一、语言描绘,带入情境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注意什么
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注意什么?1、要注意提问的时机,不能“满堂问”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而思维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
设疑导学,要求教师要善于审时度势,抓住契机, 可根据具体情况,缘机而变。
设置问题情境的时机要寻找最佳点。
一是把握提问的时机,如在上课一开始设疑,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注意力逐渐分散时设疑,可使注意力回升;在一节课结束或学习完一个单元后设疑,可布下悬念,承上启下,形成以后的高潮。
二是把握提问的点,问题情境应设在学生容易迷惑、混淆、不懂的地方或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处,使学生在积极的思考探索中理解知识、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提问次数要适当,不能把设疑导学误解为协调课堂机制、追求“轰动”效应的手段,不分主次“满堂问”。
虽表面上热烈,则于教学无益。
2、要注意启发诱导,不能越俎代庖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向学生奉献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真理,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当学生不能单纯靠已有知识和习惯去解决问题,而要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处于想说出、想表达而又不能即“愤”、“悱”的状态时,教师才去启发、点拨、诱导,这样才能真正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促进其智能的发展。
因此,当学生有了求知的要求后,不能用生硬灌输代替学生独立思考,而应积极地启发诱导。
填鸭说教,揠苗助长或者“抱着走”,只能损害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求异性思维的形成。
教师设置问题情境以后,如果过多指导则会伤害学生的主动性,失去自由思考的余地,妨碍学生自己的探索和得出结论。
但采取放任的态度让学生随意思考,学生则可能偏离前进的方向或走一些曲折的道路。
正当的指导则应让学生有发现和探索的余地。
通过教师的引导或暗示让学生思考,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的答案。
它要求教师的“说”要诱导学生的“想”;教师说的“点”要带动学生想的“面”;要求教师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走上思考的大道,发挥引路、搭桥、开窍、点拨的作用。
当问题提出后,教师要用启发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使学生认清问题的所在。
创设教学情境应注意什么
创设教学情境应注意什么?创设教学情境应注意什么?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也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
情境设计的根本任务是服务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既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
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这样的问题,因为学生个性和生活经验的差异,同样的情境作用于不同的学生效果是不一样的,我认为在创设情境是应注意:一、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处理教材时,一般会通过解读与自己的认知结构、文化背景对接,认同教材所阐述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现备课。
其实更重要的是必须要根据自己的风格、知识呈现和对学生的预计,在教学的双向交流中与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碰撞、激活,进行再加工,完成对教材的再创作,也即教学及教学情境设计。
在有巧妙设计情境的教学中,教师、教材、学生三者应该是构成了一个互动的教学场所,并不是孤立、单独地存在着,而是以其他两个部分作为自己存在的参照物。
三者和谐共振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达到美好的教学境界。
创设教学情境,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其中的问题应当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遭遇的一些问题。
只有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才能切实弄明白知识的价值。
还要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
2.情境创设要有序和有效教学情境的设计应以知识呈现有序、目标达到有效为前提。
科学教材大面积是对话文本,是学生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话题与依据,而不是学习的全部。
教师要善于选择相应而合适的情境,巧妙设计问题,带领学生去发现某知识的可能事实,然后为这可能的事实寻找依据,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心智结构的发展。
要赋予静态的教材以生命活力,达到对教材的激活。
另外,教材叙述知识和生活往往是“由繁到简”的过程,这比真实的生活要高、要抽象。
通过教学情境设计,要设法做到“由简到繁”,把教材概念化的知识细节化、情节化,把它还原为贴近学生实际的人和事,与我们实际面对的学生对接,使学生有认同感,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动机。
开学第一课情境创设建议
开学第一课情境创设建议一、引言开学第一课是学生们迎接新学期的重要课程。
通过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提出一些建议,帮助教师们在开学第一课中进行情境创设,以期为学生提供一个有意义且富有深度的学习环境。
二、了解学生兴趣在开学第一课的情境创设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小组讨论的方式,获取学生对不同主题的兴趣。
在了解学生的兴趣之后,教师可以选择一个与学生有关的主题,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参与。
三、创设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投入情境创设,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学习环境来加强学生的参与感。
例如,在课堂中布置仿真场景,摆放相关的道具或图片,营造出与主题相关的氛围。
这样的学习环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身临其境,提高学习的效果。
四、引入真实案例学习永远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在开学第一课的情境创设中,引入真实的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主题,并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可以通过讲述成功的个人经历、社会问题的案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五、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在情境创设中,教师应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
可以通过书籍、视频、互动演示等方式,为学生呈现丰富的学习材料。
这不仅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情境创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因此,在开学第一课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主题内容,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七、培养合作与沟通能力在情境创设中,合作与沟通能力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共同探索主题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八、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情境创设的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在开学第一课中,教师应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幼儿活动教案设计的情境营造要点
幼儿活动教案设计的情境营造要点引言在幼儿教育中,情境营造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创造适宜的情境,能够激发幼儿的主动探索和学习兴趣。
本文将探讨幼儿活动教案设计的情境营造要点,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第一部分:认识情境营造情境营造是一种创造特定情况和环境,使幼儿在其中能够开展感知、观察、探索和思考的活动的方法。
它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
第二部分:了解幼儿认知发展特点在进行情境营造时,需要充分了解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
幼儿的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感知、观察和操作进行的。
他们的思维方式是直观、具体、感性的,因此在情境设计上需要注重视觉、触觉和听觉的刺激。
第三部分:选择与幼儿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情境情境的选择要与幼儿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根据幼儿的年龄、认知能力和兴趣特点来确定情境的主题和内容,确保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并能够从中获取到适度的挑战和成就感。
第四部分:构建具有情境感的活动环境为了更好地启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在活动环境中构建具有情境感的布置。
通过合理布置活动区域,设置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营造出与情境主题相吻合的活动氛围,使幼儿能够更好地融入其中。
第五部分: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资源教师在情境营造中要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资源,使幼儿能够从触摸、感知、操作等多种途径获取知识。
材料的选择要贴近情境内容,能够引发幼儿的兴趣,同时也要注重安全性和教育性。
第六部分:积极引导幼儿参与情境活动教师在情境活动中起着引导和激励的作用。
要积极引导幼儿参与情境活动,通过提问、引导和示范,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和探索。
同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幼儿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第七部分:注重情境与学习目标的对接在进行情境营造时,要注重情境与学习目标的对接。
情境是创设的手段,学习目标是活动的导向,二者要相互关联和统一。
只有将情境与目标有机结合,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创设教学情境应遵编的原则
创设教学情境应遵编的原则创设情境可让学生身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厚的情绪气氛可以感受。
情境教学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识规律,以周围世界为智慧的源泉,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保证,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求知认知的乐趣,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和学生自我需求的活动。
那么,创设教学情境应遵循哪些原则呢?1.真实性原则。
情境创设应符合客观现实,要真实可信,不能造假,否则会弄巧成拙,并给学生的认识形成负面影响。
2.现实性原则。
情境的创设要注意结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和经验。
教师要将教材上的内容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以情境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以此拉进和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高效性原则。
情境创设是为教学服务的,不能为创设而创设,成为一种形式,游离于教学之外。
如果一个老师用十几分钟时间才导入到与本节课有关的问题上,很明显,这样的情境设置直接影响教学效率,是不可取的。
4.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情境创设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
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将问题融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之中,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5.灵活性原则。
课堂是动态的,知识的生成应是一个动态过程。
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教师备课时没考虑到的,因此在教师预设的情境之外还会有无法预料的动态生成的情境。
教师要有足够的教学机智把握好动态生成的教学情境,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
6.科学性原则。
情境创设要紧扣所要教学的知识或技能,要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掌握,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体现情境创设的价值。
教师的语言也应规范,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7.挑战性原则。
根据学习内容可以创设一些富有挑战性的情境。
因为越富“挑战性”的问题,越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思维活动,促进外部知识与内部认知结构之间产生实质性的互动,促进认知结构不断发展。
8.目的性原则。
好的教学情境是为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境创设应注意的八个方面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生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
上述理论反映在数学教学中就是我们的课堂应尽可能地和孩子的生活接近,让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发现数学现象,提出数学问题,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进行探究和学习,借以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此共识下,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在当下数学课堂教学中已蔚然成风。
在笔者本年度所听近百节课中,几乎每课必有。
诚然,创设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地理解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正确把握数学的现实价值,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将所学知识自觉应用于实际解决生活中实际题目的能力与习惯。
但,如果对情境创设不分时机,一味追求,或情境创设不合理,则必将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走向我们所追求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反面。
现结合自己平时的听课、调研及对新课程相关理论的理解,谈一谈情境创设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情境应富有情趣
布鲁纳说:“对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产生兴趣。
”皮亚杰也说:“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所教的东西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兴趣是学生认知活动的契机和直接诱因。
”而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也决定了他们总是
对新奇、富有挑战性的知识更容易产生兴趣。
因而,教师创设情境时应着力在新奇、富有情趣上下功夫。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解比例应用题》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在一个漆黑的夜里,一个小偷潜入了一家商店。
第二天,警察来了,但经过勘察,除了窗台上留下的小偷的脚印之外,别无线索。
但这也难不住神探们,经过测量,这枚脚印长25厘米。
根据人的脚长与身高比例通常为1:7左右,警察叔叔很快就算出了小偷大致的身高。
你也能求出小偷的身高吗?看谁是我们班的小神探!
虽只是教师短短的几句话,却成功营造了一个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情境,学生们接下来迫不及待地投入到思考、计算中,提高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与积极性,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情境要贴近学生生活。
生产、生活的需要是知识产生的本源,数学也不例外。
我们在教学中要通过情境创设使知识尽可能地去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
如,一次观摩课上,一位教师在教学《求平均数应用题》一课时,把身边的数学引入了课堂。
用本校各年级歌咏比赛成绩和本班部分学生体重的统计作了例题,布臵作业为到课外调查生活中有哪些求平均数的问题。
这样,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既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与生活之间有着密切联系的认识。
三、情境要便于问题的生成。
情境呈现后,要便于引导学生从中生成本课所需问题,所以,情
境也通常称之为“问题情境”。
为此,一方面,情境不可一味追求美观、内容丰富,使得其中的数学信息隐匿太深,问题难以生成。
另一方面,教师应加强引导用语的指向性。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课件演示了一幅色彩斑斓、内容丰富的“动物园一角”画面。
教师引导:“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结果还在醉心于画面的同学们回答得五花八门。
“小白兔在吃萝卜!”;“天上有很多云彩!”“小桥下面是一条小河,小河里还有小鱼呢!”;“左边的小屋前面有一条小路,右边的小屋前面怎么没有小路呢?”……5分钟过去了,依然没有生成出教师想要的问题。
究其原因,一是过于绚丽的画面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醉心于图画,遗忘了数学。
另一方面,教师的提问缺少指向性,过于宽泛。
试想,如果情境的数学气息浓一些并把问题改为:你能从图中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学生必将带着这一问题有针对性地去寻找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从而使得教学既基于情境又能有效地生成问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情境要力求真实
这里的“真实”,既指情境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包括学生熟知的童话、漫画世界等),也应指教师语言要诚实可信,不为创设情境而任意编造。
如,一次观摩课上,一位教师在教学《合理安排》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听说我们学校下周要出游……”,教师语音未落,几个学生便争相议论起来:“去什么地方?”;“是真的吗?”;“老师骗人吧?”……这一突发情形完全在教师的意料之外,
教师不知如何回答学生了,说会出游吧,学校根本没有这个安排;说不出游吧,就成了老师在欺骗学生。
教师一时窘迫极了,本要追求的生动变成了现实中的尴尬。
不少教师有同感,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有限的,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总给人一种“众里难寻”的感觉。
但即便如此,我们在创设情境时也切不可凭想象“信手拈来”而失了诚信,带给学生负面影响的同时也使自己陷入左右为难的尴尬境地。
五、情境要力争激发认知冲突
新知学习中,如果能在一个合适的契机上,通过情境创设,使学生感受到新知识的学习已无法在旧知识之上经“同化”而顺利建构,新旧知识间出现断层,甚至“矛盾”,这便是激发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
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学习心理必将处在悱愤状态,新知学习成了学生迫不及待的内在需求。
学习有了这种内驱力,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如,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时,教师有意先让学生猜想能被3整除的数可能有什么特征,因受上节课所学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思维定势的影响,不少学生认为也应看个位,即个位上是3、6、9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
此时,教师马上板书13、26、329等几个数让学生验证,很快学生便通过口算或笔算,发现自己的猜想是错误的。
接下来学生困惑了,急于探究新知的心理氛围也就形成了。
整堂课学生的参与度很高,高效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六、情境要常变常新
小学生无意注意为主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总是对新鲜、富于变化的事物更感兴趣,而兴趣和注意力都无法长时间集中于同一事物或场景上。
因而,教师在情境创设上要谋求常变常新,以及时捕捉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并将之稳定在学习活动中。
如,一位教师在课初刚一演示“数学王国”、“数学爷爷”时,马上有学生感慨:“又是数学王国,又是数学爷爷!”话语中透着无奈。
看来,再好的情境长时间的连续使用也会失去其应有的价值,甚至使学生从中滋生出厌恶心理,背离情境创设的原意。
七、情境未必都在课初
在笔者所听课例中,情境创设通常都放在课初,而课中和课尾却很少再有情境。
教师们将情境简单地理解为了课初引出问题的“敲门砖”,削弱了情境本有的丰富的意义与价值。
实际上,如果一堂数学课能根据知识特点和学生情况在不同的环节上创设几个相关联的情境,构成情境串,则会在更充分地践行“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来理解新知识”的新课程理念的同时,带给人一种整堂课浑然一体的感觉。
八、情境未必每节都有
创设情境不应被绝对化和依赖化,不能认为少了情境创设就不是新课程教学,而应根据知识特点和学生实际,在创设情境与复习旧知之间灵活选择。
当新知与旧知联系紧密时,复习旧知显然更有价值。
如,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时,就不妨先引导学生复习回顾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继而放手让学生在同样的“转换”思想指导下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推导出新的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以上八个方面,不可能在同一个情境创设中全部涉及到。
我们教师应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学生与知识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来做努力。
应该深信,有了我们的理性认识与灵活操作,情境创设必将为我们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发挥出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