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化因子CXCL12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合集下载

血清CXCL12浓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血清CXCL12浓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血清CXCL12浓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王晓婷;马丽丽;张鹍;张静【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XCL12浓度在颈动脉粥样硬化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2015年4月至2017年11月在大连市友谊医院就诊的113例患者(68例男性,45例女性),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CXCL12浓度.根据颈部血管超声学检查结果,按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n thickness,IMT)和斑块情况进行不同的分组,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血清CXCL12浓度与IMT增厚和不稳定斑块密切相关,IMT增厚组(IMT> 1.0 mm)血清CXCL12浓度水平显著低于正常IMT组(IMT≤1.0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斑块组血清CXCL12浓度水平低于稳定斑块组和无斑块组,与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低血清CXCL12浓度是IMT及斑块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8,P=0.031).结论血清CXCL12可能会成为发现、预防和评估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一种生物学标志物.【期刊名称】《大连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40)004【总页数】6页(P320-325)【关键词】CXCL12;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趋化因子【作者】王晓婷;马丽丽;张鹍;张静【作者单位】大连市友谊医院老年病科,辽宁大连116100;大连市友谊医院超声科,辽宁大连116100;大连市友谊医院老年病科,辽宁大连116100;大连市友谊医院老年病科,辽宁大连116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4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涉及动脉壁的炎症性疾病,其特征是大动脉内膜中脂质和炎症细胞的不断聚集,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1]。

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过程中,炎性细胞的定向迁移和聚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趋化因子CXCL12又称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是小分子的细胞因子属于趋化因子蛋白家族

趋化因子CXCL12又称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是小分子的细胞因子属于趋化因子蛋白家族

趋化因子C‎XCL12‎又称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是小分子的‎细胞因子,属于趋化因‎子蛋白家族‎趋化因子C‎X CL12‎又称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是小分子的‎细胞因子,属于趋化因‎子蛋白家族‎。

它有两种形‎式,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CX CL1‎2a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β/CX CL1‎2b。

趋化因子有‎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形成两对‎双硫键以构‎成趋化因子‎的特殊结构‎。

第一第二半‎胱氨酸残基‎之间隔着一‎个介入氨基‎酸残基。

学术术语来‎源---内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骨折微‎环境中的相‎关趋化因子‎文章亮点:1随着时间‎推移,骨折部位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所‎占比例逐渐‎增高,增高的速率‎逐渐放缓,说明骨髓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参‎与骨折修复‎并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骨折微环境‎中的表达亦‎呈先快速增‎高而后趋于‎平稳的趋势‎,初步证实了‎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骨折微环境‎中的表达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趋化‎到骨折部位‎之间存在关‎联。

3 骨折微环境‎中,肝细胞生长‎因子亦有一‎定量的表达‎,而且其表达‎亦呈逐渐增‎高的趋势。

这可能有利‎于上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应受体‎c-Met,进而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

4 骨折早期微‎环境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量亦不‎小,它的表达可‎以招募单核‎巨噬细胞,参与炎症反‎应,似乎亦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趋化起到‎一定作用。

关键词:干细胞;骨髓干细胞‎;绿色荧光蛋‎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嵌合体;骨折;趋化因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集落刺激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间质金属蛋‎白酶9;省级基金;干细胞图片‎文章摘要背景: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迁移依赖于‎损伤局部表‎达趋化因子‎与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的‎相互作用。

趋化因子作用机制在癌症转移中的研究

趋化因子作用机制在癌症转移中的研究

趋化因子作用机制在癌症转移中的研究癌症是一类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最为致命的地方在于恶性肿瘤的转移。

肿瘤的转移是指原发癌症细胞离开原部位,通过血管或淋巴系统进入其他部位生长,最终导致多个部位同时发生癌症的过程。

许多研究表明,趋化因子是肿瘤转移的重要生物学调节因子之一。

趋化因子是一类分子信号分子,它可以影响人体中各种细胞的生长、分化、分布等生理活动。

除此之外,趋化因子还可以诱导癌细胞向外向性移动,进而促进癌细胞的转移。

研究表明,肿瘤微环境中趋化因子浓度升高,可以促进肿瘤细胞向周围的淋巴结、血管等组织移动,从而加速癌症转移的进程。

针对趋化因子的作用机制,在肿瘤转移研究中也有了许多重要的进展。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通过肿瘤细胞表面的趋化因子受体,可以激活一类叫做Rho GTPases的蛋白质,进而控制细胞的向外移动。

此外,乳腺癌患者的趋化因子CXCL12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细胞的骨转移密切相关,其在维持癌细胞骨转移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趋化因子的作用还可以通过信号通路的调节来控制,比如,于近年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Met信号通路(Met/HGF),该通路与多种癌症的恶性度、转移相关。

针对该通路的抑制剂可以有效地减少肝癌转移,是肝癌转移防治的重要进展。

而且,研究表明,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不同信号通路中,如Rho,PI3K和GSK3等,随着趋化因子浓度的增加,细胞的生长、膜流等多种生物学活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激活或抑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的研究,对于癌症的遏制与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此可以看出,趋化因子在掌控肿瘤的恶性度和转移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总之,趋化因子是肿瘤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类分子信号分子,其通过调节信号通路、细胞活动等多种途径控制着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对于癌症的转移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越来越多专家基于趋化因子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越来越多重要的研究成果被发现,这将极大地促进癌症转移的防治水平,为癌症患者带来更为乐观的前景。

血塞通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疗效及对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血塞通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疗效及对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血塞通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疗效及对血清学指标的影响夏俊东;张丽梅【摘要】目的探讨血塞通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疗效及对血清重组人帕金森病蛋白(PARK7)、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趋化因子(CXCL)12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2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8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4).对照组予以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治疗,2组疗程均为1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PARK7、GFAP、CXCL12和sVCAM-1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PARK7、GFAP、CXCL12和sVCAM-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对照组为6.8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可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清PARK7、GFAP、CXCL12和sVCAM-1水平,有助于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期刊名称】《实用老年医学》【年(卷),期】2019(033)007【总页数】4页(P642-645)【关键词】血塞通;丁苯酞注射液;缺血性脑卒中;老年人【作者】夏俊东;张丽梅【作者单位】236800 安徽省自亳州市,亳州市人民医院中医科;236800 安徽省自亳州市,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缺血性脑卒中是由脑血管狭窄或闭塞、脑血管供血不足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损伤,是神经内科中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趋化因子CXCL12及其受体CXCR4、CXCR7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趋化因子CXCL12及其受体CXCR4、CXCR7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趋化因子CXCL12及其受体CXCR4、CXCR7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金栋;王琦【摘要】@@ 近年来研究表明CXCL12/CXCR4、CXCL12/CXCR7轴在多个肿瘤生物学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综述CXCL12/CXCR4、CXCL12/CXCR7轴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肿瘤生物学行为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探讨其研究趋势和应用前景.【期刊名称】《宁夏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0(032)008【总页数】4页(P936-939)【关键词】CXCL12;CXCR4;CXCR7;肿瘤【作者】金栋;王琦【作者单位】宁夏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银川,750004;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银川,75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231近年来研究表明CXCL12/CXCR4、CXCL12/CXCR7轴在多个肿瘤生物学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综述CXCL12/CXCR4、CXCL12/CXCR7轴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肿瘤生物学行为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探讨其研究趋势和应用前景。

1 CXCL12/CXCR4、CXCL12/CXCR7轴的结构和生物特性CXCL12又称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或前B细胞刺激因子(pre-B cell stimulatory factor,PBSF),将其归属于 CXC亚家族,系统命名为CXCL12,1988年首先由日本学者 Nishikawa等[1]通过基因单克隆技术获得。

CXCL12最初由Nagasawa等[2]通过信号序列捕集方法在P6系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中发现,被认为是B系祖细胞生长因子。

通过克隆表达方法分离到它的cDNA长1776bp,其非编码区富含A+T序列,编码区仅含有一个267bp核苷酸序列,含有89个氨基酸残基多肽,CXCL12的N -端氨基酸残基是与CXCR4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域。

cxcl12分子量

cxcl12分子量

cxcl12分子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CXCL12分子量是多少?CXCL12是指半胱氨酸-半胱氨酸间隙接头蛋白趋化因子12,也被称为糖皮质激素亲和素,其分子量约为8.3kDa。

CXCL12是一种重要的趋化因子,对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免疫细胞具有极强的趋化作用,能够引导这些细胞定向迁移。

CXCL12通过结合其受体CXCR4,在免疫细胞的趋化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CXCL12在机体中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他是造血干细胞开发及迁移的重要刺激因子,可以引导干细胞在骨髓中的定向迁移,维持机体的正常造血功能。

CXCL12在淋巴器官和外周淋巴细胞聚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迁移和聚集,促进机体对外界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应答。

CXCL12还在神经系统的发育和修复中发挥作用,能够引导神经前体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迁移和定位。

CXCL12通过结合其受体CXCR4在细胞膜表面发挥生物学功能。

当CXCL12与CXCR4结合时,可以激活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导致细胞的趋化、增殖、存活和分化等生物学活性。

CXCL12还通过结合另一种受体CCR7,在淋巴细胞的迁移和定位中发挥作用,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

CXCL12的生物学功能十分多样,对于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因其在疾病中的作用,CXCL12及其受体已成为药物研发的热点。

利用CXCL12/CXCR4信号通路的特异性干扰剂或激动剂,可以用于白血病、淋巴瘤、艾滋病、肿瘤等疾病的治疗。

CXCL12及其受体还被作为肿瘤的标志物,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

虽然CXCL12的分子量较小,但其在机体中的生理功能十分重要,对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CXCL12是一种重要的趋化因子,在免疫细胞的趋化、白血细胞的迁移、神经细胞的发育等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结合其受体CXCR4及CCR7,能够调控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对于机体的正常功能维持和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CXCL12在缺血性脑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CXCL12在缺血性脑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CXCL12在缺血性脑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摘要】 CXCL12在多种组织器官中与其特异性受体CXCR4结合,构成CXCL12/CXCR4反应轴,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如免疫、炎症反应、造血干细胞迁移和归巢等。

但是,有关CXCL12与脑损伤后神经修复之间关系的研究的报道很少。

本文就CXCL12在脑缺血后神经细胞迁移和再生等方面的作用做一综述。

【关键词】CXCL12 缺血性脑损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细胞迁移脑卒中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原因之一,而病残率在所有疾病中高居首位[1]。

缺血性卒中是脑卒中的主要类型,在我国占脑卒中患者的 70-75%。

缺血性脑损伤后自身修复能力极其有限,往往遗留严重神经功能缺失。

因此,促进缺血性脑损伤后的组织修复和功能重建,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最近的研究发现,缺血性脑损伤后,CXCL12能够促进神经干细胞的移行、粘附和归巢来加强内源性神经细胞的再生。

新近的离体实验也证实CXCL12可以通过抑制 Rho激酶活性来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元轴突的延伸。

这些作用与CXCL12的生物学特性和转导通路密不可分。

1 CXCL12与CXCR4 分子CXCL12是骨髓基质细胞产生的CXC类趋化蛋白。

CXCL12有2个亚型,一个有89个氨基酸多肽,另一个有93个氨基酸残基,在羧基端多4个氨基酸残基,它们是由同一基因编码的2种不同的拼接变异体,二者在表达及功能上未发现区别。

CXCL12与其它趋化因子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CXCL12由基质细胞持续分泌,而不是由炎症等因素诱导表达。

趋化因子CXCL12的唯一受体CXCR4是一个有7个跨膜结构域的G蛋白偶联受体,不仅表达于细胞表面,而且也可在胞浆中检测到。

CXCL12和CXCR4广泛地、组成性地表达于多种细胞和组织中,包括免疫细胞、脑、心脏、肾、肝、肺和脾等。

在神经系统中,CXCL12是为数不多组成性表达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趋化因子。

当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炎症、缺血和缺氧等损伤后,病灶周围CXCL12表达上调,作用于其特异性受体CXCR4,可促进小胶质细胞向病灶的迁移和活化,募集循环系统中的单核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发挥清除坏死组织和促进损伤修复的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血管内不同位置的应力分析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血管内不同位置的应力分析

第31卷第1期2021年3月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Luo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Vol.31No.1Mar.2021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血管内不同位置的应力分析刘文一1,赵丹丹2(1.南华大学数理学院,湖南衡阳421001;2.河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河南开封475000)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是冠心病、脑梗死的主要原因。

研究不同形状动脉不同位置斑块的应力情况,对于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生物力学角度,建立一个流体-固体耦合2D模型,利用有限元法计算了弯曲、分叉血管不同位置的血栓受到血液的应力情况。

结果显示:弯曲动脉上游和下游处斑块受到的应力相对较大且剪切力相对较小,容易继续生长甚至破裂,中游处斑块相对稳定;分叉动脉中游处斑块受到的应力最大,具有破裂的风险,下游处斑块相对稳定,但是对于组织供血构成较大障碍。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应力;有限元D0I:10.3969/j.issn.1674-5043.2021.01.017中图分类号:0411.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043(2021)01-0089-05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简称AS)是引发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病的主要原因[1]。

AS斑块会受到血流的冲击作用,这可能会超过斑块的应力阀值,使得斑块破裂并形成血栓,造成心肌出现严重持久的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缺血性坏死[2]。

Reitsma等[3]发现血液流速慢会引起血小板凝结和血栓的形成。

陶梅等⑷研究了壁厚对支架力学性能的影响。

张鹏飞等[5]运用组织速度成像(TVI)和Q-analysis软件测量斑块不同部位的位移和应变率的峰值,发现不同类型的斑块同部位应变及应变率存在差异。

2016年,林敏等[6]对254例患者研究,发现颈动脉斑块的发生与血压平均值密切相关。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冠心病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冠心病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000300)通信作者:曹宇,E mail:caoyu0811@csu.edu.cn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冠心病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覃思润 盛? 陈晨阳 詹耀坤 曹宇(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心内科,湖南长沙410013)【摘要】中性粒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成分之一,在抵御感染和炎症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近年来,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除了其传统的作用外,还能通过释放胞外诱捕网的形式参与到冠心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中也起到关键性作用。

因此,干预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形成和释放可能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症的新策略。

目前,针对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干预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未来,针对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干预可能成为冠心病治疗的新方向之一。

现就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DOI】10 16806/j.cnki.issn.1004 3934 2023 12 008TheRoleandMechanismofNeutrophilExtracellularTrapsintheProgressionofCoronaryHeartDiseaseQINSirun,SHENGZhe,CHENChenyang,ZHANYaokun,CAOYu(DepartmentofCardiovascularMedicine,TheThirdXiangyaHospit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Changsha410013,Hunan,China)【Abstract】Neutrophilsareoneofthemaincomponentsofthebody’simmunesystemandplayanimportantroleindefendingagainstinfectionandinflammation.Inrecentyears,studieshaveshownthatinadditiontoitstraditionalrole,neutrophilscanalsoparticipateintheoccurrenceanddevelopmentofavarietyofdiseases,includingcoronaryheartdisease,throughthereleaseofextracellulartraps,thatis,moreandmoreevidencesshowthatneutrophilextracellulartrapsalsoplayakeyroleintheprocessofcoronaryatherosclerosis.Therefore,interveningintheformationandreleaseofneutrophilextracellulartrapsmaybeanewstrategyforthetreatmentofcoronaryatherosclerosisanditscomplications.Atpresent,theinterventionofneutrophilextracellulartrapshasbecomearesearchhotspot,andinthefuture,theinterventionofneutrophilextracellulartrapsmaybecomeoneofthenewdirectionsofcoronaryheartdiseasetreatment.Thisarticlereviewsthemechanismandapplicationprospectofneutrophilextracellulartrapsintheoccurrenceanddevelopmentofcoronaryheartdisease.【Keywords】Neutrophilextracellulartraps;Coronaryheartdisease;Atherosclerosis;Thrombosis 激活的多形核嗜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neutrophil,PMN)除经典的吞噬作用外,还可在细胞外释放染色质、核蛋白和丝氨酸蛋白酶,形成一种名为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extracellulartraps,NETs)的网状结构,并以此捕获和杀死致病菌,最初被认为是人体抗感染的重要防御机制。

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与缺血性脑卒中研究进展

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与缺血性脑卒中研究进展

270新医学综述2024年4月第55卷第4期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与缺血性脑卒中研究进展李婷婷 王钦鹏 刘晓庆 蔡珂 魏阳阳 梁成【摘要】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急危脑血管病,对人类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近年来,随着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深入了解,其诊断和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

然而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机制极其复杂,目前的治疗手段也受到部分限制。

研究显示,线粒体功能障碍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线粒体动力学调控线粒体功能对于改善脑缺血神经细胞的损伤至关重要。

文章就线粒体动力学的分子机制及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缺血缺氧;线粒体动力学;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坏死性凋亡;铁死亡Research progress in mitochondrial dynamics-related proteins and ischemic stroke Li Tingting△, Wang Qinpeng, Liu Xiaoqing, Cai Ke, Wei Yangyang, Liang Cheng.△The Second Clinical Medical School of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3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Liang Cheng, E-mail:*********************【Abstract】Ischemic stroke is a common 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n clinical practice, which poses a severe threat to human health. In recent years, with deepening understanding of ischemic stroke, signi fi can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However, current treatments for ischemic stroke are partially limited due to extremely complex pathological mechanism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ischemic stroke. Therefore, modulation of mitochondrial function through mitochondrial dynamics is essential to ameliorate the damage of cerebral ischemic neuronal cells. In this articl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mitochondrial dynamics and its role in ischemic stroke were reviewed, aiming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treatment of ischemic stroke.【Key words】Ischemia and hypoxia; Mitochondrial dynamics; Oxidative stress; Inflammatory reaction; Apoptosis;Necroptosis; Ferroptosis脑卒中是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的疾病。

血清CXCL1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血清CXCL1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血清CXCL1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徐艳祥1,夏 琳1,谢 艳1,刘志广2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趋化因子C -X -C 基序配体12(CXCL1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㊂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 2019年1月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同所医院体检中心8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㊂病例组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评分将其分为轻度组㊁中度组㊁重度组㊂采用ELISA 方法测定血清CXCL12水平,并采用Spearman 等级相关与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血清CXCL12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㊂结果 病例组高血压病㊁糖尿病㊁吸烟史比例及血清CXCL12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CXCL12浓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 =0.786,P <0.05);预后良好组高血压病㊁糖尿病比例㊁血清CXCL12浓度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CXCL12浓度降低是急性脑梗死病人预后良好的独立保护因素,而高血压病㊁糖尿病㊁NIHSS 评分高是其预后良好的危险因素㊂结论 CXCL1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低水平血清CXCL12病人预后较好,血清CXCL12水平可作为判断急性脑梗死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㊂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血清CXCL12;病情严重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高血压;糖尿病;预后;相关中图分类号:R 743.3 R 255.2 文献标识码:B d o i :10.12102/j .i s s n .1672-1349.2020.19.038 脑血管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损伤,是一种产生脑神经功能损伤及脑组织缺氧缺血的疾病,也是神经系统中常见病和多发病,其致命性和残疾程度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1]㊂缺血性中风也称为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㊁伤残率和致死率不断上升[2]㊂目前,脑梗死已成为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死亡原因,也是导致残疾的首要原因[3]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脑梗死发生年龄提前,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主要原因㊂因此,早期预防和早期治疗脑梗死将促进梗死后早期组织功能恢复,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社会意义㊂趋化因子C -X -C 基序配体12(CXCL12)也称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 -1),是CFC 的CXC 亚家族之一,与神经病学㊁神经内分泌和神经变性密切相关[4-6]㊂既往研究表明,CXCL12可以在脑梗死后诱导炎性因子进入脑局部致缺血加重损伤,也可以使神经祖细胞(NPC )㊁骨髓干细胞㊁内皮祖细胞(EPC )聚集在损伤部位,从而促进神经和血管的再生,恢复脑功能[7-8]㊂本研究拟探讨血清CXCL1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病人病情基金项目 湖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项目(No.WJ2017M213)作者单位 1.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仙桃433000);2.徐州市中心医院(江苏徐州221009)通讯作者 刘志广,E -mail :****************引用信息 徐艳祥,夏琳,谢艳,等.血清CXCL1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19):3293-3296.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为临床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新的途径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1月 2019年1月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作为病例组,男50例,女30例,年龄50~80(65.4ʃ7.5)岁;选择同期同所医院体检中心8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男48名,女32名,年龄50~82(64.8ʃ7.7)岁㊂两组性别㊁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㊂病例组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的诊断标准[9];②发病在3d 内;③均经核磁共振(MRI )或头颅CT 证实㊂排除标准: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㊁慢性肺病㊁甲状腺疾病㊁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等;②严重心血管系统疾病:心源性脑梗死㊁腔隙性脑梗死;③90d 内有手术史和外伤;④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出血病人㊂本研究经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㊂所有受试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㊂1.2 量表评分及评定标准 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采用入院24h 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评分,并按NIHSS 评分将病例组病人分为病情轻度组(NIHSS 评分<5分,31例)㊁病情中度组(5分ɤNIHSS 评分ɤ15分,39例)㊁病情重度组(NIHSS评分ȡ16分,10例)[10]㊂②病例组病人3个月后进行短期预后随访,并按照Rankin 修订量表评分(mRS )分成预后良好组(49例,mRS 评分ɤ2分)和预后不良组(31例,mRS 评分>2分)㊂mRS 评分标准,0分:无症状,日常生活正常;1分:有症状,但不影响日常生活;2分:轻度残疾,影响日常生活,但能自理;3分:中度残疾,需要一些帮助,但能自己行走;4分:中重度残疾,需要帮助才能行走和自理;5分:重度残疾,卧床不起,须持续照顾和护理;6分:死亡㊂1.3实验室指标检测所有研究对象需要禁食超过8h,第2天早晨采集空腹静脉血3mL置EDTA抗凝管中,30min内再以3000r/min的速度离心20min,吸取1mL上清液,保存在-20ħ冰箱中㊂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CXCL12的水平,ELISA多功能分析仪来自美国Bacon公司㊂1.4统计学处理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㊂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ʃ标准差(xʃ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与t检验比较,多重比较采用SNK-q检验㊂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CXCL12浓度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病人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病例组和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病例组高血压病㊁糖尿病㊁吸烟史比例及血清CXCL12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详见表1㊂表1病例组和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项目病例组(n=80)对照组(n=80)统计值P 年龄(岁)65.4ʃ7.564.8ʃ7.7t=4.8530.488男性[例(%)]50(62.50)48(60.00)χ2=0.1050.746冠心病[例(%)]3(3.75)2(2.50)χ2=0.2330.630高血压病[例(%)]46(57.50)29(36.25)χ2=7.2530.007糖尿病[例(%)]25(31.25)12(15.00)χ2=5.9420.015饮酒史[例(%)]26(32.50)19(23.75)χ2=1.5150.218吸烟史[例(%)]37(46.25)24(30.00)χ2=4.4780.034血清CXCL12(μg/mL) 3.68ʃ1.320.89ʃ0.56t=11.251<0.0012.2不同病情程度组间CXCL12浓度比较病情轻度组㊁中度组㊁重度组血清CXCL1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详见表2㊂表2不同病情程度组间CXCL12浓度比较(xʃs)组别例数血清CXCL12(μg/mL)轻度组31 1.27ʃ0.46中度组39 3.21ʃ0.89①重度组10 5.11ʃ1.23①②F值18.356P0.023与轻度组比较,①P<0.05;与中度组比较,②P<0.05㊂2.3病例组血清CXCL12浓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CXCL12浓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786,P<0.05)㊂2.4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临床资料比较预后良好组高血压病㊁糖尿病比例低于预后不良组,血清CXCL12浓度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详见表3㊂表3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临床资料比较(xʃs)项目预后不良组(n=31)预后良好组(n=49)统计值P 年龄(岁)63.6ʃ6.561.6ʃ6.1t=5.1020.445男性[例(%)]20(64.51)30(61.22)χ2=0.0880.767冠心病[例(%)]1(3.22)2(4.08)χ2=0.0390.844高血压病[例(%)]23(74.77)23(46.93)χ2=5.7720.016糖尿病[例(%)]14(45.16)11(24.45)χ2=4.5590.033饮酒史[例(%)]11(35.48)15(30.61)χ2=0.2050.650吸烟史[例(%)]15(48.38)22(44.90)χ2=0.0930.760血清CXCL12(μg/mL) 1.53ʃ0.410.77ʃ0.26t=13.2560.0112.5病例组病人预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急性脑梗死病人预后作为因变量(预后不良=1,预后良好=0),高血压病㊁糖尿病㊁NIHSS评分㊁血清CXCL12浓度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㊂结果显示,血清CXCL12浓度降低是急性脑梗死病人预后良好的独立保护因素,而高血压病㊁糖尿病㊁高NIHSS评分是其预后良好的危险因素㊂详见表4㊂表4病例组预后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回归系数标准误Waldχ2值P OR[95%CI] NIHSS评分(参照组<5分) 1.2640.17446.542<0.001 3.67[2.55,5.36]高血压病(参照组=否)0.6820.08654.768<0.001 1.87[1.58,2.52]糖尿病(参照组=否) 1.1230.22426.834<0.001 2.89[2.01,5.11]血清CXCL12(参照组为>1.23μg/mL)-0.0750.03511.674<0.0010.88[0.84,0.92]3讨论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病之一,由于微循环缺血,进而启动多重损伤机制相互影响,共同促进缺血级联反应,最终导致神经细胞损伤[11]㊂它与相应脑损伤血管和损伤区域的侧支循环相关联,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心血管疾病[12]㊂脑缺血后24h损伤区星形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开始合成并释放CXCL12,CXCL12可以驱使单核细胞进入血管壁并刺激单核细胞,诱导钙离子突然流入[13]㊂由于细胞中三磷酸腺苷和乳酸酸中毒的供给不足,细胞内的复合钙释放量大大增加,导致细胞中钙超载发生,钙离子增加可以增加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14]㊂此外,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可诱导单核细胞上调CXCR4mRNA表达,表明CXCL12参与了损伤后脑缺血的炎症反应㊂本研究结果显示,病例组病人血清CXCL12水平高于对照组健康人群,且血清CXCL12水平与NIHSS 评分呈正相关,表明急性脑梗死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CXCL12水平有关㊂研究表明,CXCL12浓度在正常血管中未见升高,而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内皮细胞㊁平滑肌细胞表达却明显增高[15]㊂研究发现, CXCL12在脑组织局部缺血部位表达上调,其与NPCs 表达的CXCR4受体结合并在该部位黏附定位,而降低缺血局部CXCL12水平,则可阻止NPCs细胞向受损部位募集,不利于神经功能修复[16]㊂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病㊁糖尿病㊁NIHSS评分是急性脑梗死病人预后良好的危险因素,提示急性脑梗死病人可能会随着血糖升高加重形成脑水肿和脑组织损伤,扩大脑梗死面积㊂张雨薇等[17]研究发现,糖尿病病人可能会出现脑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脑缺血病情加重,形成脑血栓,而高血糖会使得红细胞聚集性增强㊂同时,NIHSS 评分越高表明病情越严重,其作为可信度受认可的脑卒中量表,可以对脑梗死病人的小脑功能障碍㊁意识水平㊁感觉㊁运动及视觉功能进行综合性评价,并广泛应用于卒中病人病情演变及预后的评价和治疗手段筛选,可有效评估病人病情严重程度㊂血清CXCL12浓度升高是急性脑梗死病人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与相关研究结果吻合,提示CXCL12可能参与了后炎症反应㊁神经细胞再生㊁血管新生的相关机制㊂研究发现,CXCL12对表达CXCR4的EPC具有很强的趋化作用,而骨髓EPC在各类因子的作用下动员㊁增殖㊁迁徙,并归巢到缺血区,修复受损的血管内皮,增加新生血管形成,改善血供[18]㊂研究显示, CXCL12对神经干细胞有强大的趋化作用,单独的CXCL12并不促进NPCs自我更新或促进NPCs增殖,而阻断CXCR4后则通过调节NPCs的细胞周期抑制了生长因子对其增殖的诱导作用[19-20]㊂CXCL12/CXCR4参与NPCs由外周向中枢损伤部位的募集,但CXCL12水平可作为评价急性脑梗死病人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有利于临床医师早期发现脑梗死病人的发病类型,确定发病机制,指导临床治疗并判断预后,并在后续给予适当的预防㊂参考文献:[1]刘鸣,刘峻峰,吴波.脑血管病分类分型进展与解读[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7,50(3):163-167.[2]WANG J,FAN N,DENG Y,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geneticpolymorphisms of interleukins and cerebral infarction risk:ameta-analysis[J].Biosci Rep,2016,36(6):e00404.[3]JOSEPHS K A,TOSAKULWONG N,WEIGAND S D,et al.Braintau deposition linked to systemic causes of death in normal elderly[J].Neurobiol Aging,2017,50:163-166.[4]BAGHERI V,HASSANSHAHI G,MIRZAEE V,et al.CXC chemokineCXCL12tissue expression and circulating levels in peptic ulcerpatients with Helicobacter pylori,infection[J].Cytokine,2016,85:1-4.[5]STERLACCI W,SAKER S,HUBER B,et al.Expression of the CXCR4ligand SDF-1/CXCL12is prognostically important for adenocarcinomaand large cell carcinoma of the lung[J].Virchows Arch,2016,468(4):463-471.[6]LIN C H,SHIH C H,LIN Y C,et al.MEKK1,JNK,and SMAD3mediateCXCL12-stimulated 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 expression inhuman lung fibroblasts[J].J Biomed Sci,2018,25(1):19. [7]AMARANTE M K,VITIELLO G A,ROSA M H,et al.Potential useof CXCL12/CXCR4and sonic hedgehog pathways as therapeutictargets in medulloblastoma [J ].Acta Oncol,2018,57(9):1134-1142.[8] CHEN T J,WU W Q,YING G R,et al .Serum CXCL12concentrationin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re associated with mortality [J ].Clin Chim Acta,2016,454:6-9.[9]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46-257.[10] 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11] 廖梓亘,张磊,甘露,等.不同白细胞亚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中的价值[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7,25(9):937-940.[12]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编写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概要[J ].中国循环杂志,2017,32(6):521-529.[13] CAPSONI S,MALERBA F,CARUCCI N M,et al .The chemokineCXCL12mediates the anti -amyloidogenic action of painless human nerve growth factor [J ].Brain,2017,140(1):201-217.[14] LIN J,CHEN M,LIU D,et al .Exogenous hydrogen sulfide protects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against high glucose?induced injury by inhibiting the necroptosis pathway [J ].Int J Mol Med,2018,41(3):1477-1486.[15] TAVAKOLIAN F V,MOHAMMADI M,HASSANSHAHI G,et al .SerumCXCL10and CXCL12chemokine level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coronary artery occlusion[J ].Int J Cardiol,2017,233:23-28.[16] ZHU C,YAO W L,TAN W,et al .TEMPORARY REMOVAL:SDF -1and CXCR4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dult SVZ lineage cell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J ].Brain Res,2016,1657:223-231.[17] 张雨薇,周广举,童南伟.中国成人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脑心血管疾病分级预防指南解读[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6,36(6):453-457.[18] ZHAO Z,MA X,MA J,et al .Naringin enhances endothelial progenitorcell (EPC)proliferation and tube formation capacity through the CXCL12/CXCR4/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J ].Chem Biol Interact,2018,286:45-51.[19] BENREDJEM B,GIRARD M,RHAINDS D,et al .Mutational Analysisof atypical chemokine receptor 3(ACKR3/CXCR7)Interaction with its chemokine ligands CXCL11and CXCL12[J ].J BiolChem,2017,292(1):31-42.[20] 阳军,黄骥.血清CXCL12水平在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J ].山东医药,2018,58(36):77-79.(收稿日期:2019-07-15)(本文编辑王雅洁)老年脑梗死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病人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分析方李鸿,柯金完,陈文树,洪美丽,易 志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SDHVD )病人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分析㊂方法 收集2016年1月 2018年5月于石狮市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老年(60岁以上)脑梗死病人279例,其中男170例,女109例,按有无老年SDHVD 病变,分为SDHVD 组和非SDHVD 组㊂分析SDHVD 组与非SDHVD 组随机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统计SDHVD 组与非SDHVD 中高血糖㊁正常血糖发病人数㊂结果 SDHVD 组随机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平均水平与SDHVD 组相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SDHVD 组与非SDHVD 组中高血糖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结论 高血糖与SDHVD 无明显的相关性,但可能增加老年SDHVD 病人的脑梗死风险㊂关键词:脑梗死;退行性心脏瓣膜病;高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老年中图分类号:R 743 R 255.2 文献标识码:B d o i :10.12102/j .i s s n .1672-1349.2020.19.039 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常伴有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senile degenerative heart valvular disease ,SDHVD )的发生,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SDHVD 有多因素参与发病过程,可发生于瓣膜㊁乳头肌㊁腱索,可以单发亦可同时累及多个部位,造成瓣膜关闭不全㊁狭窄及血流动力基金项目 石狮市科技和知识产权局基金资助项目(No.2015SK04)作者单位 石狮市医院(福建石狮362700),E -mail :*******************引用信息 方李鸿,柯金完,陈文树,等.老年脑梗死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病人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19):3296-3298.学改变[1-4]㊂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能准确了解心脏瓣膜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情况,作为心脏瓣膜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检查手段,具有较高可靠性[5-7]㊂高血糖是脑梗死的高危因素,但据目前文献报道更多的是侧重于其与动脉病变之间关系的研究,而在与心脏瓣膜病变以及老年脑梗死(CI )发生的关联性方面研究较少㊂本研究分析老年脑梗死病人高血糖与SDHVD 之间的关系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1月 2018年5月在石狮市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老年(60岁以上)脑梗死病。

CXCL12

CXCL12

㊃综述㊃通信作者:张智芳,E m a i l :s u c c e s s _68@126.c o mC X C L 12/C X C R 4信号通路与缺血性脑卒中新进展张智芳1a ,苏 帅2,赵理乐1b(1.天津市西青医院a .神经内科;b .神经外科,天津300070;2.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天津300052) 摘 要: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㊂缺血性脑卒中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和功能障碍㊂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内皮祖细胞参与修复血管内皮和神经损伤,在这一过程中C X C L 12/C X C R 4信号通路起着重要的作用㊂本文将对C X C L 12/C X C R 4信号通路与缺血性脑卒中新进展进行综述㊂关键词:脑血管意外;内皮细胞;信号传导中图分类号:R 74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20)06-0568-05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20.06.018 缺血性脑卒中(c e r e b r a l i s c h e m i cs t r o k e ,C I S )又称脑梗死(c e r e b r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㊁缺血㊁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㊂C I S 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一种类型,约占全部急性脑血管病的69.6%~70.8%[1],其致残率及致死率非常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我国成为世界上卒中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㊂目前临床上静脉溶栓及动脉取栓是改善预后最积极有效的方法,但因时间窗狭窄㊁禁忌证限制以及相关风险性,有很多急性C I S 患者错过溶栓及取栓治疗时机,因此寻找其它治疗方法逐渐成为研究热点㊂内皮祖细胞(e n d o t h e l i a l p r o ge n i t o r c e l l ,E P C )治疗C I S 被认为是一种新型治疗方法[2]㊂骨髓来源的E P S 通过血液循环迁移至缺血损伤部位,参与缺血损伤后内皮细胞的生成和神经的再生,可以促进缺血损伤后的脑功能恢复以及改善生存质量[3-4]㊂目前循证医学证据表明C I S 发生后,趋化因子C X C 配体12(C X C L 12)及其受体C X C R 4能够动员招募内皮组细胞迁移浸润至缺血区域,因此认为C X C L 12/C X C R 4信号通路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5]㊂本综述将重点阐述C X C L 12/C X C R 4信号通路与C I S 研究新进展㊂1 C I S 与内皮损伤C I S 会导致大脑血液供应发生障碍,使相对应的脑组织发生缺血㊁缺氧,从而引起相应部位的神经细胞死亡,最终导致相应供血区的神经功能障碍㊂研究发现内皮细胞的损伤及功能障碍是C I S 的始动环节并贯穿疾病发生的全过程[6]㊂因此,脑血管损伤是发生C I S 的重要病理基础㊂近期研究发现在血管闭塞发生前,内皮功能障碍可能已经长期存在,此种情况可能是脑卒中发展的关键早期事件,研究还认为内皮功能障碍可能会加重C I S 患者神经功能的进一步损害[7]㊂另有研究发现内皮功能障碍同样是血脑屏障出现功能障碍的早期事件,其可以导致内皮完整性遭到破坏[8]㊂因此,C I S 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逐渐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新近研究发现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中也出现了血管内皮功能障碍[9]㊂目前认为缺血所导致的脑血管疾病早期可能都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修复内皮完整性可能是预防以及治疗C I S 有效策略之一㊂2 C X C L 12/C X C R 4信号通路与中枢神经系统趋化因子C X C 配体12(C X C L 12),原名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 t r o m a lc e l l -d e r i v e df a c t o r -1,S D F -1),是C X C 趋化因子亚家族中的一员㊂C X C L 12是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重要因子,其中包括胚胎发育㊁造血㊁血管生成和炎症参与㊂C X C L 12具有激活和(或)诱导造血干细胞㊁内皮细胞和大多数白细胞迁移的功能[10]㊂C X C L 12在中枢神经系统(c e n t r a ln e r v o u s s y s t e m ,C N S )的发育和成熟阶段均有表达,当在小鼠中敲除C X C L 12基因将会导致神经祖细胞增殖㊁迁移和分化的障碍[11]㊂C X C L 12是表达于脑组织中的趋化因子之一,其在脑组织中主要由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所表达㊂在正常神经系统中C X C L 12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不能发挥迁移趋化作用,当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炎症㊁缺血和缺氧等病变后,可引起C X C L 12水平上调并发挥趋化作用[12]㊂C X C R 4是一种高度保守的G 蛋白跨膜受体,在多种细胞和组织中表达,包括神经元㊁星形胶质细胞㊁小胶质细胞,以及不同的淋巴细胞亚群㊁血管平滑肌细胞等㊂研究发现造血干细胞和E P C s 表面同㊃865㊃‘临床荟萃“ 2020年6月20日第35卷第6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J u n e 20,2020,V o l 35,N o .6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样能够高度表达C X C R4[13]㊂C X C R4具有维持动脉完整性以及保护内皮屏障的功能[14]㊂C I S发生后C X C L12水平上调,C X C L12可以通过与C X C R4结合,促进E P C s沿C X C L12的浓度梯度发生迁移㊁归巢至受损内皮,进一步修复损伤的血管内皮[15]㊂3C X C L12/C X C R4信号通路与C I S后血管新生众所周知E P S参与脑卒中后血管的新生过程,其关键环节是将E P C归巢至受损区域㊂C X C L12/ C X C R4信号通路在E P S归巢至受损区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㊂体外研究发现C X C L12/C X C R4信号通路对于E P C具有很强的趋化作用,这与C X C L12所引发的血管新生有关[16]㊂体内研究发现C X C L12/ C X C R4信号通路不仅可以促进E P C的增殖和迁移,而且能够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和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和迁移[17-18]㊂柚皮苷通过C X C L12/C X C R4信号通路介导激活P I3K/A k t信号通路促进E P S的增殖和迁移,从而促进血管生成和抑制内皮细胞的凋亡[19]㊂应用抗C X C R4的抗体,拮抗C X C L12/C X C R4信号通路,将会部分抑制E P C向缺血区域的迁移和募集[20]㊂以上研究说明C X C L12/C X C R4信号通路可以调节E P C的迁移和新生血管的形成㊂研究发现C X C L12水平与C I S患者的E P C数量及脑梗塞体积和严重程度呈正相关[21]㊂C X C L12/ C X C R4信号通路通过磷酸肌醇3-激酶和R a c1激活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屏障的完整性[22],说明C X C L12/C X C R4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发生㊂在肿瘤中由于肿瘤组织缺氧C X C L12水平会急剧增加,E P C通过C X C L12/ C X C R4信号通路移动到肿瘤床参与肿瘤血管生成[23]㊂以上结果同样表明,C X C L12通过调节E P C 的动员和招募,进而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和促进血管新生㊂因此,在C I S以干细胞为基础的治疗具有巨大的潜力㊂4C X C L12-C X C R4信号通路与C I S后神经祖细胞C X C L12/C X C R4信号通路已被证实在神经E P S的形态发生和功能发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4]㊂趋化因子C X C L12可以动员神经祖细胞/干细胞(n e u r a l p r o g e n i t o rc e l l s,N P C s)向神经损伤部位迁移以及进一步修复受损神经细胞,这一过程依赖于C X C L12/C X C R4信号通路的信号传导[25]㊂体外实验通过条带测定发现C X C L12及其受体C X C R4可介导N P C形成片状伪足[26]㊂体内研究发现神经干细胞可以通过C X C L12/C X C R4信号通路调节神经胶质细胞的状态,激活胶质细胞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神经元存活[27]㊂缺氧诱导因子(h y p o x i a-i n d u c i b l e f a c t o r-1α,H I F-1α)在脑卒中早期即可上调C X C L12/C X C R4信号通路表达,在脑卒中后期C X C L12/C X C R4信号通路在神经胶质之间和神经胶质与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8]㊂新近研究发现,在缺氧应激条件下,C X C L12/C X C R4信号通路在胶质母细胞瘤细胞中,通过正反馈机制可以促进神经祖细胞的存活和增殖[29]㊂既往研究发现C X C L12/C X C R4信号通路在C N S发育中起着关键作用,包括调节神经E P S的迁移和维持神经E P S的数量[30]㊂C X C L12/C X C R4信号通路在成人C N S中具有可以调节神经传递㊁神经毒性和胶质细胞之间信息交换等功能[31]㊂研究发现各种脑损伤后白质修复需要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o l i g o d e n d r o c y t e p r e c u r s o r c e l l s,O P C s)参与, C X C L12在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和铜诱导的脱髓鞘疾病模型中可以调节E P C s迁移和分化,促进脑白质的修复[32]㊂进一步将C X C L12基因修饰E P C s 后,C X C L12-E P C可以上调表达O P C s中的P D G F R-α㊁b F G F㊁C X C R4和C X C R7,提高了E P C 的能力,进而增加O P C s髓鞘的再生,表明C X C L12-E P C在脑白质修复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33]㊂5C X C L12/C X C R4信号通路与C I S后炎症反应C I S引起的炎症反应是以脑血管内白细胞被激活㊁一系列炎症介质增加与血管异常反应为特点的炎症反应[34]㊂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主要免疫炎症细胞,其在C I S发生后可以被迅速激活并迁移㊁招募至损伤区域,并随后启动了一系列炎症因子释放[35-36]㊂在缺血条件下,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通过分泌促炎细胞因子可以加重组织损伤[37]㊂在小鼠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t M C A O)模型中,梗死周边区域的M2型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数目增多主要出现于梗死后第1周内,而M1型的数目在第2周才开始明显增多并超过M2型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38]㊂趋化因子C X C L12在炎症细胞募集并浸润至缺血损伤处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㊂卒中后, C X C L12在缺血半暗带的升高,与单核细胞向缺血性损伤区域的浸润相关联,并且可能介导神经炎性发病机制[39]㊂近年来研究表明,C X C L12/C X C R4信号通路在C I S等C N S病理过程中,对炎症细胞的迁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0]㊂脑梗急性期予㊃965㊃‘临床荟萃“2020年6月20日第35卷第6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u n e20,2020,V o l35,N o.6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AM D3100拮抗C X C L12/C X C R4信号通路可抑制M1型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迁移至缺血区域,从而减弱炎症反应并改善C I S后神经功能恢复[41]㊂在新生大鼠的缺血模型中,用地塞米松预处理可以降低在缺血周围区C X C R4的表达,减轻胶质化,进而减小脑梗死体积[42]㊂6C X C L12/C X C R4信号通路与C I S治疗前景C I S的积极治疗对预后很关键,而有效治疗需要缺血周围区的神经保护㊁血管新生和神经再生的协同作用㊂C X C L12/C X C R4信号通路在C I S急性期和恢复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治疗C I S的一个潜在靶点㊂近期C X C L12/C X C R4信号通路在基础研究方面有一些新的发现㊂在透明质酸(H A)和层黏连蛋白(L m)水凝胶上培养神经祖细胞/干细胞,48小时后可以观察到N P C表面C X C R4的表达上调,进而促进N P C的迁移作用,但是其迁移作用依赖于C X C L12的浓度梯度[43]㊂生长于含3D-石墨烯神经支架培养基中的小胶质细胞,通过产生条件培养基激活C X C L12/C X C R4信号通路,促进神经球形成以及神经干细胞从神经球迁移[44]㊂目前C X C L12/C X C R4信号通路在体内研究方面的新发现成为治疗C I S的新希望㊂新型C X C R4拮抗剂P2G,对C X C R4具有高拮抗活性,能够高效增强缺血区血管生成和血液灌注[45]㊂低剂量辐射可以上调C X C L12/C X C R4m R N A和蛋白的表达,增强E P S的迁移能力[46]㊂黄体酮可以通过C X C L12/ C X C R4/P I3K/A k t信号通路调节E P S(E P C)的活力进而修复血管内皮细胞[47]㊂西洛他唑通过激活S D F-1/C X C R4/P I3K/A k t信号通路,导致促血管生成功能的E P C数量增多[48]㊂利格列C a2+依赖C X C L12/C X C R4信号通路通过对C a2+稳态和钙蛋白酶活性进行调节,从而促进其发挥神经保护机制,改善中风后生活质量[49]㊂以上说明C X C L12/ C X C R4信号通路在C I S的治疗中被越来越被重视㊂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最关键的是血流灌注的恢复,而E P S在侧枝循环的建立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C I S药物治疗㊁介入治疗及血管内膜剥脱术后的血管内皮修复过程㊂综上所述,通过对C X C L12/C X C R4信号通路与C I S的相关性分析,表明C X C L12/C X C R4信号通路在C I S侧枝循环的建立㊁神经功能的改善及炎症反应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㊂希望在将来能够对C X C L12/C X C R4信号通路以及E P S的功能进一步深入研究,寻找更为有效的方法治疗C I S,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㊂参考文献:[1] W a n g W,J i a n g B,S u n H,e ta l.P r e v a l e n c e,I n c i d e n c e,a n dm o r t a l i t y o f s t r o k e i n C h i n a:r e s u l t s f r o m a n a t i o n w i d ep o p u l a t i o nb a s e ds u r v e y o f480687a d u l t s[J].C i r c u l a t i o n, 2017,135(8):759-771.[2] L i a oS,L u oC,C a oB,e t a l.E n d o t h e l i a l p r o g e n i t o r c e l l s f o r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u p d a t e o nb a s i c r e s e a r c ha n da p p l i c a t i o n[J].S t e m C e l l s I n t,2017,2017:2193432.[3] F a n g J,G u o Y,T a n S,e t a l.A u t o l o g o u s e n d o t h e l i a lp r o g e n i t o r c e l l s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f o r a c u t e 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a4-y e a r f o l l o w-u p s t u d y[J].S t e mC e l l sT r a n s lM e d,2019,8(1): 14-21.[4] M a c h a d o-P e r e i r aM,S a n t o sT,F e r r e i r aL,e t a l.C h a l l e n g i n gt h e g r e a t v a s c u l a r w a l l:c a n w e e n v i s i o n a s i m p l e y e t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t h e r a p y f o rs t r o k e[J].JT i s s u eE n g R e g e nM e d,2018,12(1):e350-e354.[5] W a n g J Q,G u W P,D e n g Q Q,e ta l.E n d o t h e l i a l p r o g e n i t o rc e l lm i R-126p r o m o t e sh o m i n g o fe nd o t he l i a l p r o g e n i t o rc e l l sw i t h i na r t e r i a lt h r o m b u s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c e r e b r a l i n f a r c t i o na n d i t sm o l e c u l a rm e c h a n i s m[J].E u r R e vM e dP h a r m a c o l S c i,2018,22(4):1078-1083.[6] K a l l a d k aD,M u i rKW.B r a i nr e p a i r:c e l l t h e r a p y i ns t r o k e.S t e mC e l l s C l o n i n g[J].S t e mC e l l s C l o n i n g,2014,21(7):31-44.[7] W i l l i a m s o n K,S t r i n g e r S E,A l e x a n d e r MY.E n d o t h e l i a lP r o g e n i t o rC e l l se n t e rt h ea g i n g a r e n a[J].F r o n t P h y s i o l, 2012,3:30.[8] K i m K A,S h i n D,K i m J H,e ta l.R o l e o fa u t o p h a g y i ne n d o t h e l i a l d a m a g e a n d b l o o d-b r a i n b a r r i e r d i s r u p t i o n i n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J].S t r o k e,2018,49(6):1571-1579.[9] G a d H,K h a n A,A k h t a r N,e t a l.C o r n e a l n e r v e a n de n d o t h e l i a lc e l ld a m a g e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t r a n s i e n ti s c h e m i ca t t a c k a n dm i n o r 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J].P L o SO n e,2019,14(3):e0213319.[10]J a n s s e n sR,S t r u y fS,P r o o s tP.T h eu n i q u es t r u c t u r a la n df u n c t i o n a l f e a t u r e s o fC X C L12[J].C e l lM o l I mm u n o l,2018,15(4):299-311.[11] F r a nço i s eT,A c h r a f J,M i c hèl eS,e ta l.K n o c k d o w no f t h eC X C L12/C X C R7c h e m o k i n e p a t h w a y r e s u l t s i n l e a r n i n gd e f i c i t sa n dn e u r a l p r o g e n i t o r m a t u r a t i o ni m p a i r m e n ti n m i c e[J].B r a i nB e h a v I mm u n,2019,80:697-710.[12]Sán c h e z-M a r tín L,Sán c h e z-M a t e o s P,C a b aña s C.C X C R7i m p a c t o nC X C L12b i o l o g y a n dd i s e a s e[J].T r e n d sM o lM e d,2013,19(1):12-22.[13] Réa u x-L eG o a z i g oA,v a nS t e e n w i n c k e l J,R o s tèn e W,e t a l.C u r r e n ts t a t u so fc h e m o k i n e si nt h ea d u l t C N S[J].P r o gN e u r o b i o l,2013,104:67-92.㊃075㊃‘临床荟萃“2020年6月20日第35卷第6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u n e20,2020,V o l35,N o.6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14] Dör i n g Y,N o e l sH,v a nd e rV o r s tE m i e lP C,e t a l.V a s c u l a rC X C R4l i m i t s a t h e r o s c l e r o s i s b y m a i n t a i n i n g a r t e r i a l i n t e g r i t y:e v i d e n c ef r o m m o u s e a n d h u m a n s t u d i e s[J].C i r c u l a t i o n,2017,136(4):388-403.[15] Z h a n g Y,Z h a n g H,L i nS,e t a l.S D F-1/C X C R7c h e m o k i n es i g n a l i n g i s i n d u c e d i nt h e p e r i-i n f a r c t r e g i o n s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J].A g i n g D i s,2018,9(2):287-295.[16] G r i g o r e s c u G O,A n a-M a r i a R,P r e d a M B,e ta l.S y n e r g i ce f f e c t so fV E G F-Aa n dS D F-1o n t h e a n g i o g e n i c p r o p e r t i e so fe n d o t h e l i a l p r o g e n i t o rc e l l s[J].J T i s s u e E n g R e g e n M e d,2017,11(11):3241-3252.[17] Z a i t s e v aL,M u r r a y MY,S h a f a tM S,e t a l.I b r u t i n i b i n h i b i t sS D F1/C X C R4m e d i a t e d m i g r a t i o ni n AM L[J].O n c o t a r g e t, 2014,5(20):9930-9938.[18] B i J J,L i P,L i C Y,e t a l.T h e S D F-1/C X C R4c h e m o k i n e a x i si n u v e a l m e l a n o m a c e l l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 a n d m i g r a t i o n[J].T u m o u rB i o l,2016,37(3):4175-4182.[19] Z h a o Z H,M a X L,M a J X,e t a l.N a r i n g i n e n h a n c e se n d o t h e l i a l p r o g e n i t o r c e l l(E P C)p r o l if e r a t i o n a n d t u b ef o r m a t i o nc a p a c i t y t h r o ug hth e C X C L12/C X C R4/P I3K/A k ts i g n a l i n gp a t h w a y[J].C h e mB i o l I n t e r a c t,2018,286:45-51.[20] Y a nX Q,D a iX Z,H eL Q,e t a l.An o v e lC X C R4a n t a g o n i s te n h a n c e s a n g i o g e n e s i s v i a m o d if y i ng th ei s c h a e m i c t i s s u ee n v i r o n m e n t[J].JC e l lM o lM e d,2017,21(10):2298-2307.[21] T a v a k o l i a nF e r d o u s i eV,M o h a mm a d iM,H a s s a n s h a h iG,e ta l.S e r u m C X C L10a n d C X C L12c h e m o k i n e l e v e l s a r e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t h es e v e r i t y o fc o r o n a r y a r t e r y d i s e a s ea n dc o r o n a r y a r t e r y o c c l u s i o n[J].I n tJC a rd i o l,2017,233:23-28.[22] Dör i n g Y,N o e l sH,v a n d e rV o r s t E m i e l PC,e t a l.V a s c u l a rC X C R4l i m i t s a t h e r o s c l e r o s i s b y m a i n t a i n i n g a r t e r i a l i n t e g r i t y:e v i d e n c ef r o m m o u s e a n d h u m a n s t u d i e s[J].C i r c u l a t i o n,2017,136(4):388-403.[23] B i J J,L i P,L i C Y,e t a l.T h e S D F-1/C X C R4c h e m o k i n e a x i si n u v e a l m e l a n o m a c e l l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 a n d m i g r a t i o n[J].T u m o u rB i o l,2016,37(3):4175-4182.[24]S a n a iN,N g u y e nT,I h r i eR A,e t a l.C o r r i d o r so fm i g r a t i n gn e u r o n s i nt h eh u m a nb r a i na n dt h e i rd e c l i n ed u r i n g i n f a n c y[J].N a t u r e,2011,478(7369):382-386.[25] A d d i n g t o n C P,D h a r m a w a j S,H e f f e r n a n J M,e t a l.H y a l u r o n i ca c i d-l a m i n i n h y d r o g e l si n c r e a s e n e u r a ls t e m c e l lt r a n s p l a n tr e t e n t i o na n d m i g r a t o r y r e s p o n s et oS D F-1α[J].M a t r i xB i o l,2017,60-61:206-216.[26] Z h a n g M,S o n g A H,L a iS Q,e ta l.A p p l i c a t i o n so fs t r i p ea s s a y i n t h e s t u d y o fC X C L12-m e d i a t e dn e u r a l p r o g e n i t o r c e l lm i g r a t i o na n d p o l a r i z a t i o n[J].B i o m a t e r i a l s,2015,72:163-171.[27] G a o M,D o n g Q,Y a o H,e ta l.I n d u c e dn e u r a ls t e m c e l l sm o d u l a t e m i c r o g l i a a c t i v a t i o n s t a t e s v i a C X C L12/C X C R4s i g n a l i n g[J].B r a i nB e h a v I mm u n,2017,59:288-299. [28] Y a n g F,L u o W J,S u n W,e ta l.S D F1-C X C R4s i g n a l i n gm a i n t a i n s c e n t r a l p o s t-s t r o k e p a i nt h r o u g h m e d i a t i o no f g l i a l-n e u r o n a l i n t e r a c t i o n s[J].F r o n tM o lN e u r o s c i,2017:226.[29] C a l i n e s c uA A,Y a d a v V N,C a r b a l l o E,e ta l.S u r v i v a la n d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o fn e u r a l p r o g e n i t o r-d e r i v e d g l i o b l a s t o m a su n d e rh y p o x i c s t r e s s i sc o n t r o l l e db y aC X C L12/C X C R4a u t o c r i n e-p o s i t i v e f e e d b a c k m e c h a n i s m[J].C l i nC a n c e rR e s,2017,23(5):1250-1262.[30] M a o W,Y iX,Q i n J B,e t a l.C X C L12/C X C R4a x i s i m p r o v e sm i g r a t i o no f n e u r o b l a s t s a l o n g c o r p u s c a l l o s u m b y s t i m u l a t i n gmm p-2s e c r e t i o n a f t e rt r a u m a t i c b r a i ni n j u r y i n r a t s[J].N e u r o c h e m R e s,2016,41(6):1315-1322.[31] P a t e l J R,W i l l i a m sJ L,M u c c i g r o s s o MM,e ta l.A s t r o c y t eT N F R2i s r e q u i r e d f o r C X C L12-m e d i a t e d r e g u l a t i o n o f o l i g o d e n d r o c y t e p r o g e n i t o r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 a n d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w i t h i n t h e a d u l tC N S[J].A c t aN e u r o p a t h o l,2012,124(6): 847-860.[32] W i l l i a m s J L,P a t e l J R,D a n i e l sB P,e t a l.T a r g e t i n g C X C R7/A C K R3a s a t h e r a p e u t i c s t r a t e g y t o p r o m o t e r e m y e l i n a t i o n i nt h e a d u l t c e n t r a l n e r v o u s s y s t e m[J].JE x p M e d,2014,211(5):791-799.[33] Y u a nF,C h a n g S,L u o L L,e ta l.c x c l12g e n ee n g i n e e r e de n d o t h e l i a l p r o g e n i t o rc e l l sf u r t h e ri m p r o v et h ef u n c t i o n so fo l i g o d e n d r o c y t e p r e c u r s o r c e l l s[J].E x p C e l lR e s,2018,367(2):222-231.[34] D z i e d z i cT.S y s t e m i c i n f l a mm a t i o na sat h e r a p e u t i ct a r g e t i na c u t e 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J].E x p e r tR e v N e u r o t h e r,2015,15(5):523-531.[35] L a m b e r t s e nK L,B i b e rK,F i n s e nB.I n f l a mm a t o r y c y t o k i n e si ne x p e r i m e n t a la n dh u m a ns t r o k e[J].JC e r e b B l o o d F l o wM e t a b,2012,32(9):1677-1698.[36] T a y l o rR A,S a n s i n g L H.M i c r o g l i a l r e s p o n s e sa f t e r i s c h e m i cs t r o k e a n d i n t r a c e r e b r a lh e m o r r h a g e[J].C l i n D e vI mm u n o l, 2013,746068.[37] G r e g e r s e n R,L a m b e r t s e n K,F i n s e n B.M i c r o g l i a a n dm a c r o p h a g e s a r e t h em a j o r s o u r c eo f t u m o rn e c r o s i s f a c t o r i np e r m a n e n t m i d d l ec e r e b r a la r t e r y o c c l u s i o ni n m i c e[J].JC e r e bB l o o dF l o w M e t a b,2000,20(1):53-65.[38] M o r r i s o n HW,F i l o s a J A.A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s p a t i o t e m p o r a la n a l y s i so f m i c r o g l i a m o r p h o l o g y d u r i n g i s c h e m i cs t r o k ea n dr e p e r f u s i o n[J].JN e u r o i n f l a mm a t i o n,2013,10:4.[39] H i l l WD,H e s s D C,M a r t i n-S t u d d a r d A,e t a l.S D F-1(C X C L12)i su p r e g u l a t e d i nt h e i s c h e m i c p e n u m b r a f o l l o w i n gs t r o k e:a s s o c i a t i o n w i t hb o n e m a r r o w c e l lh o m i n g t oi n j u r y[J].JN e u r o p a t h o l E x p N e u r o l,2004,63(1):84-96. [40] T i v e r o n M C,C r e m e r H.C X C L12/C X C R4s i g n a l l i n g i nn e u r o n a l c e l lm i g r a t i o n[J].C u r ro p i n N e u r o b i o l,2008,18(3):237-244.[41] H u a n g M,W a nY,M a oL,e t a l.I n h i b i t i n g t h em i g r a t i o no fM1m i c r o g l i aa th y p e r a c u t e p e r i o dc o u l d i m p r o v eo u t c o m eo f t M C A Or a t s[J].C N SN e u r o s c i T h e r,2017,23(3):222-232.[42] F e l s z e g h y K,B a n i s a d rG,R o s t e n e W,e t a l.D e x a m e t h a s o n e㊃175㊃‘临床荟萃“2020年6月20日第35卷第6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u n e20,2020,V o l35,N o.6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d o w n re g u l a t e s c h e m o k i n e r e c e p t o r C X C R4a n d e x e r t sn e u r o p r o t e c t i o na g a i n s th y p o x i a/i s c h e m i a-i n d u c e db r a i n i n j u r yi nn e o n a t a l r a t s[J].N e u r o i mm u n o m o d u l a t i o n,2004,11(6):404-413.[43] A d d i n g t o n C P,H e f f e r n a n J M,M i l l ar-H a s k e l l C S,e ta l.E n h a n c i n g n e u r a l s t e m c e l l r e s p o n s e t o S D F-1αg r a d i e n t st h r o u g hh y a l u r o n i ca c i d-l a m i n i nh y d r o g e l s[J].B i o m a t e r i a l s, 2015,72:11-19.[44]J i a n g Z Y,S o n g Q,T a n g M L,e ta l.E n h a n c e d m i g r a t i o no fn e u r a ls t e m c e l l sb y m i c r o g l i a g r o w no nat h r e e-d i m e n s i o n a lg r a p h e n e s c a f f o l d[J].A C S A p p l M a t e rI n t e r f a c e s,2016,8(38):25069-25077.[45] Y a nX Q,D a iX Z,H eL Q,e t a l.A N o v e lC X C R4a n t a g o n i s te n h a n c e s a n g i o g e n e s i s v i a m o d if y i ng th ei s c h a e m i c t i s s u ee n v i r o n m e n t[J].JC e l lM o lM e d,2017,21(10):2298-2307.[46] W a n g P,Z h a n g H F,L i Z,e t a l.L o w-d o s e r a d i a t i o n p r o m o t e st h e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 a n d m i g r a t i o n o f A G E-t r e a t e d e n d o t h e l i a lp r o g e n i t o r c e l l s d e r i v e d f r o mb o n em a r r o wv i a a c t i v a t i n g S D F-1/C X C R4/E R Ks i g n a l i n gp a t h w a y[J].R a d i a tR e s,2019,191(6):518-526.[47] Y u P,Z h a n g Z F,L i S J,e t a l.P r o g e s t e r o n e m o d u l a t e se n d o t h e l i a l p r o g e n i t o r c e l l(E P C)v i a b i l i t y t h r o u g h t h eC X C L12/C X C R4/P I3K/A k t s i g n a l l i n g p a t h w a y[J].C e l lP r o l i f,2016,49(1):48-57.[48] T s e n g S,C h a o T,L i Y,e t a l.C i l o s t a z o l i m p r o v e sp r o a n g i o g e n e s i s f u n c t i o n s i n h u m a n e a r l y e n d o t h e l i a l p r o g e n i t o r c e l l s t h r o u g h t h e s t r o m a l c e l l-d e r i v e d f a c t o r s y s t e ma n dh yb r i dt h e r a p yp r o v i d e sas y n e r g i s t i ce f f ec t i nv i v o[J].B i o m e dR e s I n t,2016,3639868.[49] C h i a z z aF,T a mm e nH,P i n t a n aH,e t a l.T h e e f f e c t o fD P P-4i n h i b i t i o n t oi m p r o v ef u n c t i o n a lo u t c o m e a f t e rs t r o k ei sm e d i a t e d b y t h e S D F-1α/C X C R4p a t h w a y[J].C a r d i o v a s cD i a b e t o l,2018,17(1):60.收稿日期:2019-12-29编辑:武峪峰㊃275㊃‘临床荟萃“2020年6月20日第35卷第6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u n e20,2020,V o l35,N o.6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血清趋化因子12、白细胞介素-33水平变化与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疾病转归的关联性探究

血清趋化因子12、白细胞介素-33水平变化与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疾病转归的关联性探究

·2·
Med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nd Clinics,2021,Vol.32,No.6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1 年第 32 卷第 6 期
的治疗重点已逐渐从挽救患者生命层面转向如何在 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同时能最大程度改善预后。 目 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 是临床评 估脑卒中患者神经损伤程度并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 案的主要依据, 其缺点是缺乏客观性, 易受评价者 主观因素影响[2]。 趋化因子 12 (CXCL12)、 白细胞介 素 -33 (IL-33) 是近年新发现的与脑卒中发生发展 有关的血清因子, 其参与诱导细胞定向趋化、 炎性 反应调节等过程[3]。 但血清 CXCL12、 IL-33 水平与脑 卒中急性期患者疾病转归间关系如何尚未形成共识, 本研究继续对此探究, 旨在为临床完善相关诊疗方 案提供参考。 现报告如下。
1.3 观 察 指 标 ① 对 比 两 组 一 般 资 料 及 血 清 CXCL12、 IL-33 水平。 ②分析血清 CXCL12、 IL-33 水平与疾病转归关联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25.0 统计分析软件,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两组间比 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 组内比较采用配对 t 检验; 计 数 资 料 以 率 表 示 , 两 组 间 比 较 采 用 χ2 检 验 ; Pearson 相关系数、 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变量间关 系。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及血清 CXCL12、 IL-33 水平 两组 性别、 年龄、 体质量指数、 合并症、 不良生活习惯对 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发病至入院 时间、 发病部位、 NIHSS 评分、 血清 CXCL12、 IL-33 水平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1。

趋化因子cxcl12和cxcl4

趋化因子cxcl12和cxcl4

趋化因子CXCL12 又称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是小分子的细胞因子,属于趋化因子蛋白家族。

它有两种形式,SDF-1α/CXCL12a和SDF-1β/CXCL12b。

趋化因子有四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形成两对双硫键以构成趋化因子的特殊结构。

第一第二半胱氨酸残基之间隔着一个介入氨基酸残基。

趋化因子CXCL12对淋巴细胞有强烈的趋化作用并在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在胚胎发育中CXCL12引导造血干细胞从胎儿肝脏到骨髓的迁徙。

CXCL12基因敲除的小鼠常常死于胎中或出生后1小时内。

SDF-1α/CXCL12a还可以影响神经元的电生理。

CXCL12可以在许多组织(包括脑,胸腺,心,肺,肝,肾,骨髓,脾脏)中表达。

趋化因子CXCL12的受体是CXCR4。

但是,最近有人认为CXCL12还可以与CXCR7受体结合。

趋化因子家族成员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 derivedfactor-1,SDF-1/ CXCL12)来源于骨髓基质细胞最初发现于小鼠体内,人类CXCL12基因位于10号染色体长臂。

CXC 趋化因子受体4(CXCchemokine recep tor 4,CXCR4)是CXCL12的惟一受体,而CXCL12 也是CXCR4的惟一配体。

CXCL12 与CXCR4相互作用而构成了一个与细胞间信息传递、细胞迁移有密切关的偶连分子对,由于它们是一对一的结合关系,并且有非常高的亲和力,这个偶连分子对是实现其生物学功能的基础。

CXCL12/CXCR4 的生物学功能有:①介导免疫反应。

②促进恶性肿瘤血管形成及转移。

③与HIV病毒感染有关。

④对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归巢起重要的作用。

趋化因子CXCL12又称基质衍生因子-1 (SDF-1)是小分子的细胞因子,属于趋化因子蛋白家族。

它有两种形式,SDF-1 a/CXCL12a和SDF-1 e/CXCL12b.它们是SDF-lmRNA的2种不同的拼接变异体,二者在表达及功能上未发现差别。

cxcl12分子量

cxcl12分子量

cxcl12分子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CXCL12分子量是多少?CXCL12是一种CXC趋化因子。

它也被称为SDF-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 1)。

CXCL12分子量大约为8kDa。

CXCL12是由细胞因子家族中的一员,主要通过与其受体CXCR4的结合来发挥生物学功能。

CXCL12分子量的确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其在生物学功能中的作用。

CXCL12是一种被研究较多的趋化因子,在免疫学、肿瘤学和神经生物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CXCL12主要通过与其受体CXCR4的结合来调控多种细胞的迁移和定位。

CXCL12在机体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例如在造血干细胞的定位、免疫细胞的调节、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CXCL12分子量的确定也有助于我们在实验室中更好地研究其生物学功能。

通过对CXCL12的分子量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进行蛋白质的表达和纯化,从而为后续的实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除了对CXCL12分子量的研究,科学家们还在不断探索CXCL12在疾病发展中的作用。

在肿瘤学领域中,CXCL12通过与其受体CXCR4的结合,在肿瘤的生长、转移和侵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针对CXCL12/CXCR4信号通路的治疗策略也成为了一种新的肿瘤治疗策略。

CXCL12是一种分子量约为8kDa的重要趋化因子,在机体的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CXCL12的分子量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其在生物学功能中的作用,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希望在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应用中,CXCL12能够为人类健康带来更多的益处。

第二篇示例:cxcl12分子量是一个生物分子的重要参数,它是一种细胞因子,也被称为SDF-1。

cxcl12的分子量大约为8.3 kDa,是一个较小的蛋白质分子。

它在细胞信号传导、免疫调节和炎症反应等生物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cxcl12是一种趋化因子,可以引导免疫细胞、造血干细胞和肿瘤细胞等定向迁移和定位到特定的细胞或组织位置。

SDF-1α

SDF-1α

SDF-1α/CXCR4轴在脊髓损伤干细胞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刘成贺1,2,3,刘强1,2,3,王攀1,2,3,陈腾1,2,31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济南250012;2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3 山东大学脑与类脑科学研究院摘要:脊髓损伤(SCI)导致患者运动和感觉功能丧失,至今仍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

干细胞具有神经再生和神经保护特性,干细胞移植有望成为治疗SCI的有效方法。

但是,干细胞治疗SCI需要趋化因子介导其定向迁移至损伤组织部位,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则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SDF-1α/CXCR4轴在SCI干细胞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它既对多种干细胞的迁移、增殖和分化起调控作用,又能促进轴突生长和重新髓鞘形成,进而改善SCI。

关键词:脊髓损伤;干细胞;趋化因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CXC趋化因子受体4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3.19.027中图分类号:R7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3)19-0107-04脊髓损伤(SCI)是患者致残的主要因素,通常由创伤引起。

SCI会导致患者的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SCI治疗的难点源于其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

首先,成熟神经元是不能分裂的终末分化细胞,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在脊髓中的数量和分布非常有限。

第二,脊髓的原发性损伤通常会引发一系列继发性损伤,包括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离子稳态的丧失、细胞钙超载、线粒体功能障碍以及多种免疫和炎症反应,从而进一步加剧组织缺血和炎症,并导致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凋亡。

因此,二次伤害往往超过一次伤害。

最后,在SCI的后期形成神经胶质瘢痕和囊腔,并作为轴突再生的物理屏障[1]。

因此,SCI经常导致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其有效治疗方法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近年来,干细胞因其具有多能性和自我更新能力,并且富含营养因子,作为各种疾病的有效治疗来源一直备受关注。

三级淋巴结构中12种趋化因子作用

三级淋巴结构中12种趋化因子作用

三级淋巴结构中12种趋化因子作用趋化因子是一类能够引导免疫细胞向特定区域移动的分子,对于机体的免疫应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人体的淋巴系统中,存在着三级淋巴结构,其中包括淋巴管、淋巴结和淋巴滤泡。

在这些结构中,不同类型的趋化因子起着调节和引导免疫细胞运动的重要作用。

1. CCL19和CCL21:这两种趋化因子作为淋巴结和淋巴管中的重要分子,能够吸引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进入淋巴结内部。

它们通过结合到淋巴结表面的特定受体CCR7上,诱导免疫细胞向淋巴结移动。

2. CXCL13:这是一种在淋巴结结构中产生的趋化因子,具有吸引B细胞进入淋巴结的作用。

CXCL13通过与B细胞表面的CXCR5受体结合,促使B细胞定位于淋巴结内部,并参与体液免疫应答。

3. CXCL12:这种趋化因子在淋巴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结合到免疫细胞上的CXCR4受体,吸引T细胞、B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免疫细胞进入淋巴结和淋巴滤泡。

4. CX3CL1:这是一种独特的趋化因子,通过结合到免疫细胞表面的CX3CR1受体,诱导免疫细胞在淋巴结中附着和迁移。

它在淋巴结结构中的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

5. CCL20:这种趋化因子能够吸引经皮调节的T细胞移动到淋巴结和其他淋巴组织。

它通过结合到CCR6受体上,调控免疫细胞在淋巴系统中的运动。

6. CCL17和CCL22:这两种趋化因子作为淋巴结和淋巴滤泡中的分子,能够吸引调节性T细胞(Treg)进入这些结构中。

它们通过结合到CCR4受体上,调节Treg细胞的定位和功能。

7. CXCL9、CXCL10和CXCL11:这些趋化因子在淋巴结和其他免疫组织中表达,对于引导细胞免疫应答起着重要作用。

它们通过与CXCR3受体结合,吸引和定位免疫细胞,如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8. CCL25:这是一种在胸腺和肠道中表达的趋化因子,能够引导肠道相关淋巴组织的T细胞进入肠道。

它通过结合到CCR9受体上,诱导T细胞在肠道粘膜中的定位和功能。

趋化因子功能汇总

趋化因子功能汇总

趋化因子是一类细胞因子,主要参与免疫细胞的定向移动、分化和激活。

它们在不同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趋化因子主要通过与特异的膜受体结合,进而调节白细胞、巨噬细胞等细胞的移动,进而影响机体免疫、炎症反应、组织修复等多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趋化因子及其功能:
1. CCL2/MCP-1:趋化因子CCL2(也称为MCP-1)是一种主要的诱导剂,可吸引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T细胞到炎症区域。

它主要参与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

2. CCL5/Rantes:CCL5是一种趋化因子,能够吸引NK细胞、CD4+和CD8+T细胞到炎症部位,从而激活这些细胞。

3. CXCL8/IL-8:CXCL8(也称为IL-8)是免疫系统的一种关键趋化因子,可以吸引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到炎症部位。

它通过引起免疫反应并促进上皮细胞增殖和分化来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

4. CXCL12/SDF-1:CXCL12(也称为SDF-1)是造血干细胞的主要趋化因子,可吸引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到受损或即将受损的组织。

5. CCL3/MIP-1α:CCL3(MIP-1α)是一种趋化因子,能够吸引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到炎症部位,从而在免疫反应中发挥作用。

此外,趋化因子还参与许多其他生理过程,如伤口愈合、胚胎发育、神经发生等。

它们在许多疾病中也有重要作用,如自身免疫病、感染、癌症、心血管疾病等。

需要注意的是,趋化因子的功能非常广泛,且可能会因不同的疾病或生理状态而有所变化。

如果您
需要了解特定疾病或生理过程中的趋化因子功能,建议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CXCL12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CXCL12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CXCL12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CXCL12与其特异性受体CXCR4相互作用形成的反应轴,在调节免疫和炎症,调控造血系统和淋巴系统的发育及功能,参与神经系统发育以及肿瘤的发生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研究发现,CXCL12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密切相关,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血管新生、血栓形成以及内膜增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现本文对CXCL12在动脉粥样硬化中作用的研究作一综述。

标签:CXCL12;CXCR4;动脉粥样硬化趋化因子(chemokines)是指具有吸引白细胞移行到感染部位的一些低分子量的蛋白质(如IL-8、MCP-1等),在炎症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趋化因子可以与内皮细胞表面的受体(硫酸肝素糖蛋白)结合,趋化和激活白细胞的迁移[1-2]。

趋化因子蛋白的共同结构特征包括,分子量小(约8~14千道尔顿),有四个位置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以保证其三级结构。

趋化因子家族成员较多,有些趋化因子还有其他名字,包括已知SIS细胞因子家族、SIG细胞因子家族、SYC 细胞因子家族和血小板因子-4家族等,目前已发现大约50多种趋化因子和20多种趋化因子受体。

趋化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

目前研究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免疫炎症性疾病,由免疫应答引起的炎症反应发挥着重要作用。

1986年,Jonosson L等人在研究动脉硬化斑块过程中,第一次发现动脉粥样硬化和免疫作用密切相关。

在进展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T细胞所占比例较高(10%~20%)。

随后的流行病学和实验表明,趋化因子是联系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枢纽,而T细胞就是这个过程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效应细胞。

CXCL12是一种强趋化因子,又称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是小分子细胞因子,属于趋化因子蛋白家族。

它有SDF-1α/CXCL12a和SDF-1β/CXCL12b 两种形式。

它有四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形成两对双硫键以构成趋化因子的特殊结构。

中性粒细胞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病程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中性粒细胞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病程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组织的能力,可通过蛋白酶的蛋白水解产物产生直 接神经毒性作用,也可通过中性粒细胞在血管内积 聚,产生毛细血管血流阻塞的间接作用,因而一直受 到研究者的关注[]。直接神经毒性作用具体表现为 中性粒细胞聚集并产生活性氧,释放基质金属蛋白 酶(MMP)等因子,导致血-脑屏障损伤并加剧炎性 反应,刺激脂质过氧化,释放蛋白水解酶直接损伤 内皮细胞,使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引起脑组织水 肿,加重血管阻塞程度叫有研究表明 ,中性粒细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被性粒细胞参述 doi :10.3969/j.issn.1672-5921.2021.06.010
Role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neutrophils in the course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Fang Shaoyan, Zhang Shu/en, Fang Meilin, Tian Li. Department of Gerontology, Sheng/ing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ni©ersity, Shenyang 110004, China
VLA-4是一种关键的细胞表面受体,可以在多 种细胞(除中性粒细胞)表面表达,其通过多种细 胞—细胞和细胞—基质间相互作用来介导细胞黏附
累脑区及其周围,并在卒中后48〜72h达到高峰,有
效启动先天免疫,而防御过度则会对脑组织及血管
O 造成损伤[]
1中性粒细胞的双向作用 神经免疫系统在缺血性卒中病程中发挥必不可
少的作用[],其中的中性粒细胞具有较强的破坏脑
-424 -
中国脑血血病杂志 2021 年 6 月 18 日第 18 卷第 6 期 Chin J Cerebrovasc Dis, Jun. 18 ,2021, Vol. 18 , No.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role and mechanism of chemokine CXCL12 in ischemic stroke Xiao Xinxing, Liu Qingxin. Department of Neurology,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Binzhou 256603,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Liu Qingxin,Email:qingxin001@126.com
【Key words】 Chemokine CXCL12; Receptors,CXCR4; Stroke; Mechanism
脑卒中是人类死亡和残疾的重要原因[1] 。 缺血性卒中 是脑卒中的主要类型,在我国脑卒中患者中占 70% ~75%。 缺血性脑卒中后往往由于损伤部位自身修复能力的限制从 而遗留严重神经功能缺失。 因此,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及脑卒 中后的组织修复和功能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最近的研究发 现[2] ,趋化因子 CXCL12 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预测、脑卒 中后的组织修复和功能重建中具有重要的 作 用。 本 文 就 CXCL12 在缺血性脑卒中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 Abstract 】 Chemokine CXCL12 and its receptors are participated various pat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such as participated in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induced cell migration and homing,etc.Moreover,CXCL12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generation ,endocrine and degeneration of neural system,etc.Animal experiments and clinical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CXCL 12 and its pathway have aggravated the injury and promotes reconstruction in the dual role of different periods of ischemic stroke ,there is likely to be a new biology indicator to predict recent onset and prognosis of ischemic stroke , and to inaugurate a new way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troke .
CXCL12 的受 体 有两 种, 即 CXCR4 和 CXCR7。 CXCR4 是一种高度保守的 G 蛋白偶联 7 次跨膜受体,早年学者们曾 认为其为 CXCL12 的唯一受体。 CXCL12-CXCR4 生物学轴在 多种细胞和组织中表达,有免疫细胞、脑、心脏、肾、肝、肺和 脾。 它们不但在炎症反应、免疫细胞的发育及免疫系统的自 身稳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用,而且影响心脏及血管细胞的发 育、血管的发生、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的发育、损伤的修复和肿瘤的生长及转移。 CXCR7 也属于 G 蛋白偶联受体,由 362 个氨基酸序列组成,基因定位于人类 染色体 2q37[6] 。 CXCR7 的表达有利于细胞的生长、存活和 黏附,而活化的 CXCR4 的表达则有利于细胞增殖和迁移。
DOI:10畅3877 /cma.j.issn.2095-123X.2014.03.012 基金项目: 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3wso309) 作者单位: 256603 山东省,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通讯作者: 刘庆新,Email:qingxin001@126.com
发挥重要作用,故而也被称为前 B 细胞刺激因子[4] ( pre-B cell stimulating factor,PBSF)。 目前 CXCL12 主要分为 2 种亚 型,CXCL12-α和 CXCL12-β。 CXCL12-α含有 89 个氨基酸, 是 CXCL12 的主要亚型,而 CXCL12-β由于选择性剪接在其 C-末端额外包含 4 个氨基酸[5] 。
二、CXCL12 /CXCR4 在 CNS 中的表达 CXCL12 和 CXCR4 在 CNS 的发育和成熟阶段均有表达。 CXCL12 的表达最早始于胚胎期 12畅5 d,从胚胎期 15 d 开始, CXCL12 在发育中的皮质、脑室周边区表达,出生后则在脑 干、嗅球、丘脑和海马等处表达,且在海马中的高水平表达持 续终 生[7] 。 CXCR4 的 表 达 最 早 始 于 胚 胎 期 8畅5 d。 早 期 CXCR4 主要在脑室下区( sub-ventricular zone,SVZ)、边缘区
三、CXCL12 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及机制 近年来,关于 CXCL12 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越来越 受关注,与神经发生、神经内分泌及神经变性等均密切相关。 目前关于 CXCL12 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新的研究进展,主 要表现在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预测、卒中发生后短期内作用 及对长期预后影响等方面。 1.CXCL12 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预测:目前,有研究 显示血浆 CXCL12 水平可能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有一定 的作用。 Schutt 等[9] 前瞻性地收集了 206 例血管造影的患 者,并在血管 造 影 前 采 集 了 患 者 的 外 周 血 以 便 检 测 血 浆 中 CXCL12 的水平,此后,对这些患者进行为期 1 年的临床随 访。 最后,有 10 例患者患有缺血性脑卒中,而患有缺血性脑 卒中的患者血浆 CXCL12 水平较未患卒中患者的明显增高, 具有统计学意义。 加权 COX 比例风险研究显示,CXCL12 的 基线水平(≥10 421 pg /ml)与随访的缺血性卒中有显著的相 关性。 因此,认为血浆 CXCL12 水平可能是预测缺血性脑卒 中的一个新的生物学指标。 在此项研究中,CXCL12 水平升 高的一个潜在机制可能是由于长期的亚临床缺血、炎症及低 水平组织的损伤和聚集的大量内皮祖细胞导致的大脑易受 损伤,从而导致 CXCL12 水平的升高。 CXCL12 有诱导血小 板聚集的作用,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容易生成富含血小板的斑 块,而趋化因子是由多种血管细胞产生。 因此看来,CXCL12 水平升高可能与炎症因素和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Abi-Younes 等[10] 研究发现,在人类颈动脉内膜切除标本中获得的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中,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和巨 噬 细 胞 中 的 CXCL12 表达明显增高,而在正常血管中则未见升高。 此外,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主要由脑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微栓塞、血流动力学和血流成分改变等 原因导致。 对于 TIA 患者,由于大脑长期短暂性缺血及动脉 粥样硬化的影响,在进一步转化为缺血性脑卒中时,考虑血 浆 CXCL12 水平可能会显著升高,因此,血浆 CXCL12 水平也 可能成为 TIA 预后的一个新的生物学指标。 然而,也有研究显示血浆 CXCL12 水平并不能成为缺血 性卒中的预测指标。 Wurster 等[11] 搜集 196 例疑似脑卒中的 患者和 30 名健康体检者。 其中 196 例患者中有 127 例缺血 性卒中患者、17 例 TIA 患者和 52 例非卒中患者,通过流式细 胞检测技术分别检测各组的 CXCL12 水平后得出结论:卒中 组、TIA 组、非卒中组及健康对照组的 CXCL12 水平相似,无 统计学意义。 因此,认为血浆 CXCL12 表达对缺血性卒中的 预测没有帮助,仍需要进一步的试验去研究证实。 2.CXCL12 在卒中 后 作 用 及 对 长 期 预 后 的 影 响: ( 1) CXCL12 和卒中后炎症反应:卒中后大脑缺血和组织梗死引 发炎性介质的释放,活化小胶质细胞或吸引侵入的免疫细胞
·46·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2014 年 6 月第 4 卷第 3 期 Chin J Brain Dis Rehabil (Electronic Edition),June 2014,Vol.4,No.3
(marginal zone,MZ) 和脑室区( ventricular zone ,VZ) 表达[8] 。 出生后 CXCR4 在上述区域中的表达渐渐降低,但在海马齿 状回颗粒下区 ( sub-granular zone,SGZ) 和嗅球中仍持续 表 达。 在成熟的 CNS 中,CXCL12 或 CXCR4 在神经元、胶质细 胞、内皮细胞、脑膜细胞等多种细胞中表达。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2014 年 6 月第 4 卷第 3 期 Chin J Brain Dis Rehabil (Electronic Edition),June 2014,Vol.4,No.3
·45·· ຫໍສະໝຸດ 述·趋化因子 CXCL12 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肖新兴 刘庆新
【摘要】 趋化因子 CXCL12 及其受体 CXCR4 参与炎症反应、诱导细胞迁徙和归巢等多种生理
(2)CXCL12 和神经细胞再生:一系列研究显示,成年人 的 CNS 内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 正常 情况下,它们以静息状态存在,只有在一定的刺激下才能够 被激活。 局部缺血性损害时,大脑皮层、SVZ、海马等部位的 神经干细胞可以增殖、迁移和分化成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充 填神经缺损区。 但是,因为脑缺血后被激活的内源性神经干 细胞的数目不足,这种自我修复作用并不显著。 研究发现, CXCL12 对神经干细胞有强大的趋化作用,CXCL12 /CXCR4 参与神经前体细胞( neural progenitor cells ,NPC) 由外周向中 枢损伤部位的募集。 Ceradini 等[12] 研究发现,在脑组织局部 缺血部位,CXCL12 表达上调,升高的 CXCL12 能够与 NPC 表 达的 CXCR4 受体结合,吸引 NPC 从 SVZ 迁移到缺血区周 边,并在该部位黏附定位,而降低缺血局部 CXCL12 水平,则 可以阻止 NPC 细胞向受损部位募集,不利于神经功能修复。 Filippo 等[15] 通过对类似 CXCL12 的 N-末端前 21 个氨基酸 的合成肽的名为 PepC-C 研究发现,PepC-C 可以促进体内神 经干细胞的趋化性,而在体外实验,可以刺激 CXCR4 +细胞的 趋化 能 力 和 增 殖 作 用。 同 时, PepC-C 可 以 上 调 体 内 外 CXCL12 的表达。 因此,可以看出 CXCL12 的 N-末端结合受 体 CXCR4,对神经干细胞产生趋化作用。 CXCL12 的 N-末端 负责一个正反馈循环,以维持 CXCL12 吸引神经干细胞从脑 室下区到损伤位点的浓度梯度。 此外,CXCL12 还能够促进 NPC 的增殖与分化。 Li 等[16] 发现,单独的 CXCL12 并不促 进 NPC 自我更新或促进 NPC 增殖,但阻断 CXCR4 后则通过 调节 NPC 的细胞周期抑制了生长因子对其增殖的诱导作 用。 有研究显示,CXCL12 能以依赖 ERK1 /2 和 PI3K 通路的 方式或通过连接蛋白 43 介导的细胞内偶联机制促进 NPC 的 增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